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九章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九章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九章答案

第九章 习题解答

1.离子键无饱和性和方向性,而离子晶体中每个离子有确定的配位数,二者有无矛盾? 答:二者无矛盾。离子键无饱和性和方向性是由离子特征决定的。只要离子晶体里自带有不同的电荷就会有库伦作用,无论周围的空间有多少带有相异电荷的离子,都会产生库伦吸引力,这就决定了离子键的不饱和性,而电荷相异的离子在任意方向的这种作用依然存在。即没有固定方向,不存在方向性。而离子在离子晶体由于空间条件及离子本身大小的限制,使一个离子周围只能有确定数目的作用,即配位数一定。但相邻的离子间库伦引力依然存在,故两者不矛盾。

2.下列双原子分子或离子,哪些可稳定存在?哪些不可能稳定存在?请将能稳定存在的双原子分子或离子按稳定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H 2 He 2 He 2+ Be 2 C 2 N 2 N 2+

答: H 2 σ1s 2

键级=

12

2=- He 2 σ1s

2

σ1s *2

键级=02

2

2=- He 2+ σ1s

2

σ1s

*1

键级=

5.021

2=- Be 2 σ1s

2

σ1s

*2

σ2s 2

σ2s *2

键级=0244=-

C 2 σ1s

2

σ1s

*2

σ2s

2

σ2s

*2

π2py 2π2pz 2

键级=2248=-

N 2 σ1s

2

σ1s

*2

σ2s

2

σ2s

*2

π2py 2π2pz 2σ2px 2

键级=32410=-

N 2+

σ

1s

2

σ

1s

*2

σ

2s

2

σ

2s

*2

π

2py 2π2pz 2σ2px 1

键级=5.22

49=-

稳定存在的分子或离子:H 2 He 2+ C 2 N 2 N 2+ 不能稳定存在的分子或离子:He 2 Be 2 稳定性次序:N 2>N 2+>C 2>H 2>He 2+

3.第二周期某元素的单质是双原子分子,键级为1是顺磁性物质。 (1)推断出它的原子序号; (2)写出分子轨道中的排布情况; 答:(1)原子序号5

(2)B 2 σ1s 2σ1s *2σ2s 2σ2s *2π2py 1π2pz 1

4.在BCl 3和NCl 3分子中,中心原子的氧化数和配体数都相同,为什么二者的中心原子采取的杂化类型、分子构型却不同?

答:BCl 3与NCl 3分子中,中心原子不同,中心原子的电子结构不同,使得两者的中心原子采用不同的杂化方式:

B 采用的是sp 2杂化,每个杂化轨道的的夹角是120o ,与Cl 原子以3p x 轨道形成3个σ键,分子呈平面三角形。

N 采用sp 3杂化,杂化轨道呈四面体结构,其中一个杂化轨道有一对孤电子,孤对电

子成键电子有一定的排斥作用,使NCl3分子呈三角锥形。

5.写出O2分子的分子轨道表达式,据此判断下列双原子分子或离子:O2+、O2、O2-、O22-各有多少成单电子,将它们按键的强度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起来,并推测各自的磁性。答:O2 σ1s2σ1s*2σ2s2σ2s*2π2py2π2pz2σ2px2π2py*1π2pz*1

O2+有一个单电子顺磁性

O2有两个单电子顺磁性

O2 -有一个单电子顺自行

O2 2-无单电子抗磁性

键强度顺序:O2 +>O2 >O2- >O22-

6.C和O的电负性差较大,CO分子极性却较弱,请说明原因。

答:由于CO中存在反馈键,分散了氧原子上的负电荷,使CO整个分子极性减弱。

7.已知N与H的电负性差(0.8)小于N与F的电负性差(0.9),解释NH3分子偶极矩远比NF3大的原因。

答:NF3和NH3分子都是三角锥构型。

分子的总偶极矩是分子内部各种因素所产生的分偶极矩的总矢量和。

NF3分子中成键电子对偏向电负性大的F原子,N的孤电子对对偶极矩的贡献与键矩对偶极矩贡献方向相反,即孤电子对的存在削弱了由键矩可能引起的分子偶极矩,故偶极矩较小;而NH3分子中成键电子对偏向电负性大N原子,即孤电子对对偶极矩的贡献与键矩对偶极矩贡献方向相同,故NH3分子有较大偶极矩。

8.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为何PCl3是三角锥形,且键角为101°,而BCl3却是平面三角形的几何构型。

答:PCl3分子中P原子以不等性杂化轨道与Cl原子成键,四个sp3杂化轨道指向四面体的四个顶点,其中三个顶点被氧原子占据,另一个顶点是一对孤对电子对成键电子对有较大的排斥力,使PCl3的键角小于109.5o,成为101o

BCl3分子中B原子采用sp2杂化,三个杂化轨道呈平面三角形,三角形顶点被三个Cl 原子占据。因而BCl3分子成平面三角形。

9.试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

NH4+ CO32-BCl3 PCl5(g) SiF62-H3O+XeF4 SO2

答:NH4+:m=4, n=(5-4+1)/2=0 VP=4+0=4 sp3等性杂化,正四面体型

CO32-:m=3, n=(4-6+2)/2=0 VP=3+0=3 sp2等性杂化,平面三角形

BCl3:m=3, n=(3-3)/2=0 VP=3+0=3 sp3等性杂化,正四面体型

PCl5(g):m=4, n=(5-4+1)/2=0 VP=4+0=4 sp2等性杂化,平面三角形

SiF62-:m=6, n=(4-6+2)/2=0 VP=6+0=6 sp3d2等性杂化,正八面体型

H 3O +:m=3, n=(6-3-1)/2=1 VP=3+1=4 sp 3不等性杂化,三角锥型 XeF 4:m=4, n=(8-4)/2=2 VP=4+2=6 sp 3d 2等性杂化,正八面体型 SO 2:m=2, n=(6-4)/2=1 VP=2+1=2 sp 2不等性杂化,V 型

10.指出下列各分子中中心离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和空间构型。

PCl 3 SO 2 NO 2+ SCl 2 SnCl 2 BrF 2+

分子 中心离子的杂化方式 空间构型 PCl 3 sp 3 三角锥形 SO 2 sp 2 V 形 NO 2+ sp 直线形 SCl 2 sp 3 V 形 SnCl 2 sp 3 V 形 BrF 2+ sp 3

V 形

11.为什么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生成的PCl 5分子为非极性分子,而由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O 3分子却是极性分子?

答:因为PCl 5为三角双锥构型,虽然每个P-Cl 键都有键矩,但总键矩为0,故为非极性分子,而O 3为V 形分子,顶角氧的负电荷较高,使整个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故呈较弱的极性。

12.实验测得H -F 键的偶极矩 μ = 6.37?10-30 C ?m ,试计算 F 原子所带电量,并分析H -F 键的离子性。 答:μ=q.d

μ=6.37×10-5cm=1.909D D=91.7pm=0.917? q=

4337.08

.4917.0909.1d =?=μ 所以HF 键的离子性为43.37%

13、已知H 2O(g)和H 2O2(g)的?f H m 分别为-241.8kJ ?mol -1、-136.3kJ ?mol -1,H 2 (g)和O 2(g)的离解能分别为436 kJ ?mol -1 和493kJ ?mol -1,求H 2O 2 中O―O 键的键能。

解: H 2(g) + 1/2 O 2(g) H 2O(g)

2H(g) + O(g)

?f H m (H 2O) + 2?H b (H-O) = ?H b (H-H) + 1/2?H b (O-O)

2?H b (H-O) = ?H b (H-H) + 1/2?H b (O-O) - ?f H m (H 2O)

= [436 + (1/2)?493 - (-241.8) ] kJ ?mol -1 = 924.3 kJ ?mol -1

?f H m (H 2O) ?H b (H-H) 1/2?H b (O-O) 2?H b (H-O)

H 2(g) + O 2(g) H 2O 2(g)

2H(g) + 2O(g)

?f H m (H 2O 2) + ?r H m = ?H b (H-H) + ?H b (O-O) ?r H m = ?H b (H-H) + ?H b (O-O) - ?f H m (H 2O 2)

= [436 + 493 - (-136.3)] kJ ?mol -1 = 1065.3 kJ ?mol -1

?r H m = 2?H b (H-O) + ?H b (-O-O-) ?H b (-O-O-) = ?r H m - 2?H b (H-O)

= [1065.3 - 924.3 ]kJ ?mol -1 = 141 kJ ?mol -1 = E (-O-O-)

14、已知NH 3(g)的?fH m= -46kJ ?mol -1,H 2N―NH 2(g)的?fH m = 95kJ ?mol -1,E(H―H)= 436 kJ ?mol -1,E(N≡N)= 946 kJ ?mol -1,计算E(N―H)和E(H 2N―NH 2)。

解: 1/2N 2(g) + 3/2H 2(g) NH 3(g)

N(g) + 3H(g)

?f H m (NH 3) + 3?H b (N-H) = 1/2?H b (N 2) + 3/2?H b (H 2) ?H b (N-H) = 1/3[1/2?H b (N 2) + 3/2?H b (H 2) - ?f H m (NH 3)]

= 1/3[ (1/2)?946 + (3/2)?436 - (-46)] kJ ?mol -1 = 391 kJ mol -1 = E (N ―H)

N 2(g) + 2H 2(g) N 2H 4(g)

2N(g) + 4H(g)

?f H m (N 2H 4) + ?r H m = ?H b (N 2) + 2?H b (H 2) ?r H m = ?H b (N 2) + 2?H b (H 2) - ?f H m (N 2H 4)

= [946 + 2?436 -95] kJ ?mol -1 = 1723 kJ ?mol -1

?r H m = ?H b (H 2N-NH 2) + 4?H b (N-H) ?H b (H 2N-NH 2) = ?r H m - 4?H b (N-H)

= [1723 - 4 ? 391]kJ mol -1

= 159 kJ mol -1= E (H 2N ―NH 2)

15.请指出下列分子中哪些是极性分子,哪些是非极性分子? NO 2; CHCl 3; NCl 3; SO 3; SCl 2; COCl 2; BCl 3。 答:极性分子NO 2 CHCl 3 NCl 3 SCl 2 CoCl 2 非极性分子SO 3 BCl 3

?f H m (H 2O 2)

?H b (H-H)

?H b (O-O)

?r H m

?H b (N 2)

2?H b (H 2)

?r H m

?f H m (N 2H 4)

1/2?H b (N 2) 3/2?H b (H 2) 3?H b (N-H) ?f H m (NH 3)

16.据电负性差值判断下列各对化合物中键的极性大小。

(1)FeO和FeS (2)AsH3和NH3

(3)NH3和NF 3(4)CCl4和SnCl4

答:极性FeO>FeS AsH3

17.试用离子极化理论比较下列各组氯化物熔沸点高低。

(1)CaCl2和GeCl4;(2)ZnCl2和CaCl2;(3)FeCl3和FeCl2。答:(1)CaCl2>GeCl4Ge极化能力强

(2)ZnCl2

(3)FeCl3

18.试用离子极化观点排出下列化合物的熔点及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1)BeCl2,CaCl2,HgCl2;(2)CaS,FeS,HgS;(3)LiCl,KCl,CuCl。答:(1)CaCl2>BeCl2>HgCl2

(2)CaS>FeS>MgS

(3)kCl>LiCl>CsCl

19.比较下列各对离子极化率的大小,简单说明判断依据。

1) Cl-S2-;2) F-O2-;3) Fe2+Fe3+;

4) Mg2+Cu2+;5) Cl-I-6) K+Ag+

答:(1)Cl-

(2)F-

(3)Fe2+>Fe3+Fe2+电荷小,半径大

(4)Mg2+

(5)Cl-

(6)K+

20.将下列离子按极化力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Mg2+Li+Fe2+F-Zn2+O2-

答:Li+>Zn2+>Fe2+>Mg2+>O2->F-

21.已知氯化物的熔点如下:

氯化物KCl

CaCl

2

FeCl

2

FeCl

3

ZnCl

2

GeCl

4

熔点/℃770 782 672 282 215

-49. 5

沸点/℃1500 >1601030 315 756 86.5

阳离子半径

133 99 76 64 74 53* /pm

*共价半径。

试用离子极化理论解释:

(1)KCl、CaCl2的熔、沸点高于GeCl4;

(2)CaCl2的熔、沸点高于ZnCl2;

(3)FeCl2的熔、沸点高于FeCl3。

答:(1)Ge4+是高电荷阳离子,极化力强使GeCl4性质趋向于共价分子

(2)Zn2+为18电子结构极化力大于8电子结构的Mg2+离子

(3)Fe3+极化力大于Fe2+,使FeCl3共价性增强。

22.判断下列各对物质的熔、沸点高低,说明理由。

(1)H2O与H2S;(2)PH3与AsH3;(3)Br2与I2;(4)SiF4与SiCl4;

答:(1)H2O>H2S H2O分子间存在氢键

(2)PH3

(3)Br2

(4)SiF4

23.指出下列物质在晶体中质点间的作用力、晶体类型、熔点高低。

(1)KCl (2)SiC (3)CH3Cl (4)NH3(5)Cu (6)Xe

答:(1)离子键属离子晶体

(2)共价键原子晶体

(3)分子间力分子晶体

(4)氢键分子晶体

(5)金属键金属晶体

(6)分子间力分子晶体

熔点SiC>KCl>Cu>NH3>CH3Cl>Xe

24、判断下列各组晶体在水中溶解度的相对大小,并说明原因。

(1)CaF2与LiF; (2)PbCl2与PbI2; (3)AgF与AgBr;

(4)SiO2与CO2; (5)I2与HI; (6)Na2S与ZnS;

答:(1)CaF2PbI2;I-较Cl-易变形

(3)AgF>AgBr; Br-较F-易变形 (4)SiO2

(5)I2ZnS;Na2S离子晶体,ZnS过渡型晶体25、HF分子间氢键比H2O分子间氢键更强些,为什么HF的沸点及气化热均比H2O的低?

答:HF分子与H2O分子的分子间氢键都很强,都以分子缔合的形式存在,(H2O)2的排列最紧密,导致H2O的沸点及气化热均比HF的高。

26、判断下列各组分子之间存在何种形式的分子间作用力。

(1)CS2和CCl4;(2)H2O与N2;(3)CH3Cl;(4)H2O与NH3。

答:(1)CS2和CCl4:色散力(2)H2O与N2:色散力、诱导力(3)CH3Cl: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4)H2O与NH3: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氢键

27、下列各物质的沸点,推断它们分子间力的大小,列出分子间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与分子量的大小有何关系?

Cl2-34.1℃O2 -183.0℃N2-198.0℃

H2-252.8℃I2 181.2℃Br258.8℃

28、什么是氢键?分子间氢键的形成对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影响?H2O的熔、沸点比 H2S 高还是低?为什么?

29、判断下列化合物的分子间能否形成氢键,哪些分子能形成分子内氢键?

NH3; H2CO3; HNO3; CH3COOH; C2H5OC2H5; HCl;

30.解释下列实验现象:

(1)沸点HF>HI>HCl; BiH3>NH3>PH3;(2)熔点BeO>LiF;

(3)SiCl4比CCl4易水解;(4)金刚石比石墨硬度大。

答:(1)HF存在分子间的氢键,熔沸点最高,M(HI)>M(HCl),HI熔点大于HCl,尽管NH3存在分子间氢键,但强度较弱,而BiH3分子量较大,BiH3分子间作用力较强,故有沸点BiH3>NH3>PH3.

(1)Be离子键强于LiF

(2)Si有3Cl有3d轨道而C没有

(3)金刚石晶体的质点间存在共价键,而石墨晶体内质点间既有共价键又有分子间作用力。

31.离子极化讨论下列问题:

1)AgF在水中溶解度较大,而AgCl则难溶于水。

2)Cu+的卤化物CuX的r+ / r->0.414,但它们都是ZnS型结构。

3)Pb2+、Hg2+、I-均为无色离子,但PbI2呈金黄色,HgI2呈朱红色。

答:(1)Ag+对Cl-的作用大于F-AgCl中有较多的共价键成分溶解度较小。

(2)Cu+18电子结构,具有较强的极化能力,极化作用的结果导致CuCl键型的共价型转变,

形成ZnS 型晶体结构。

(3)Pb 2+为18+2电子构型 Hg 2+为18电子构型两者有较强的极化力和变形性,会发生相互

极化作用(附加极化),作用的结果导致荷移现象的产生,在可见光区有吸收,使PbI 2呈金黄色,HgI 2呈朱红色。 32、根据下列数据计算氧原子接受两个电子变成O 2- 的电子亲和能A (A1+A2)。

MgO 的标准生成焓 ?f H m (MgO )= - 601.7 kJ ?mol -1;O 2(g )的离解能 D = 497 kJ ?mol -1 MgO 的晶格能 U = 3824 kJ ?mol -1;Mg 的升华热 ?H =146.4 kJ ?mol -1 Mg (g )的电离能 I1=737.7 kJ ?mol -1 I 2=1451 kJ ?mol -1 答:

Mg(s) + 1/2O 2(g) MgO(s)

Mg(g) O(g)

Mg 2+ + O 2-

?f H m (MgO) = ?H s (Mg) + I 1+ I 2 + 1/2D (O 2) + A 1+A 2 + ?r H m A 1+A 2 = ?f H m - (?H s (Mg) + I 1+ I 2 + 1/2D (O 2) + ?r H m )

= [- 601.7 - 146.4 - 737.7 - 1451 - 497/2 + 3824] kJ ?mol -1

= 638.7 kJ ?mol

-1

33、试说明石墨的结构是一种多键型的晶体结构。利用石墨作电极或作润滑剂各与它的哪

一部分结构有关?

解:石墨是一种层状晶体,层于层之间靠分子间力结合在一起;而同一层内的C 原子互相 以sp 2杂化轨道形成共价键;同时同一层内每个C 原子上还有一个垂直于sp 2杂化平面的2p 轨道,每个未杂化的2p 轨道上各有一个自旋方向相同的单电子,这些p 轨道互相肩并肩重 叠,形成大π键,因而石墨晶体中既有共价σ键和π键又有分子间作用力,为多键型分子。利 用石墨作电极与石墨晶体中同一层内C 原子的大π 键有关,同一层内每个C 原子上未参与 杂化的一个2p 轨道各有一个单电子,平行自旋形成大π键,大π键上的电子属整个层的C 原 子共有,在外电场作用下能定向流动而导电,因而石墨可作电极。石墨作润滑剂则与石墨晶 体中层与层之间为分子间作用力有关,由于分子间作用力要比化学键弱得多,因此石墨晶体 在受到平行于层结构的外力时,层与层之间很容易滑动,这是石墨晶体用作固体润滑剂的原 因。

34、从电子排布指出价带、导带、禁带、满带和空带的区别。 解:略

35、Predict the geometry of the following species (by VSEPR theory): SnCl 2, I 3-, [BF 4]-, IF 5, SF 6,

SO 42-, SiH 4, NCl 3, AsCl 5, PO 43-, ClO 4-. Solution:

SnCl 2 I 3- [BF 4]- IF 5 SF 6 SO 42- n 1 3 0 1 0 0 VP

3

5

4

6

6

4

1/2D (O 2) ?f H

m (MgO) ?H s (Mg)

I 1

+ I 2

?r H m = -U

A 1+A 2

geometry angular linear tetrahedron square pyramidal octahedron tetrahedron

SiH4NCl3AsCl5PO43-ClO4-n 0 1 0 0 0

VP 4 4 5 4 4 geometry tetrahedron trigonal pyramidal trigonal bipyramidal tetrahedron tetrahedron

36、Use the appropriate molecular orbital enerry diagram to write the electron configuration for

each of the following molecules or ions, calculate the bond order of each, and predict which would exist. (1) H2+, (2)He2, (3) He2+, (4) H2-, (5) H22-.

Solution: (1) H2+[(σ1s)1], the bond order is 0.5;

(2) He2[(σ1s)2(σ*1s)2], the bond order is 0;

(3) He2+[(σ1s)2(σ*1s)1], the bond order is 0.5;

(4) H2- [(σ1s)2(σ*1s)1], the bond order is 0.5;

(5) H22- [(σ1s)2(σ*1s)2], the bond order is 0;

The (1), (3) and (4) would exist.

37、Which of these species would you expect to be paramagnetic? (a) He2+, (b) NO, (c) NO+,

(d) N22+, (e) CO, (f) F2+, (g) O2.

Solution: The species to be paramagnetic are He2+, NO, F2+ and O2.

38、The boiling points of HCl, HBr and HI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molecular weight. Yet the

melting and boiling points of the sodium halides, NaCl, NaBr, and NaI,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formula weight. Explain why the trends opposite.

Solution: HCl, HBr and HI are all molecular crystal. There is a force in moleculars. The boiling points of HCl, HBr and HI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molecular weight because the force

in moleculars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molecular weight.

The melting and boiling points of the sodium halides, NaCl, NaBr, and NaI,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formula weight, because the ionicity of NaCl, NaBr, and NaI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formula weight.

39、For each of the following pairs indicate which substance is expected to be:

(a) More covalent :

MgCl2 or BeCl2CaCl2 or ZnCl2CaCl2 or CdCl2

TiCl3 or TiCl4SnCl2 or SnCl4CdCl2 or CdI2

ZnO or ZnS NaF or CuCl FeCl2 or FeCl3

(b) higher melting point:

NaF or NaBr Al2O3 or Fe2O3Na2O or CaO

Solution: (a) More covalent :

MgCl2 < BeCl2CaCl2 < ZnCl2CaCl2 < CdCl2

TiCl3 < TiCl4SnCl2 < SnCl4CdCl2 < CdI2

ZnO < ZnS NaF < CuCl FeCl2 < FeCl3 (b) higher melting point:

NaF > NaBr Al2O3 > Fe2O3Na2O < CaO

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全

第8章习题答案 1.命名下列配合物: (1)K2[Ni(CN)4] (2)(NH4)2[FeCl5(H2O)] (3)[Ir(ONO)(NH3)5]Cl2 (4)Na2[Cr(CO)5] 解:(1)四氰根合镍(Ⅱ)酸钾 (2)五氯?一水合铁(III)酸铵 (3)二氯化亚硝酸根?五氨合铱(III) (4)五羰基合铬(-Ⅱ)酸钠(参考P172) 2.写出下列配合物(配离子)的化学式? (1)硫酸四氨合铜(Ⅱ) (2)四硫氰?二氨合铬(III)酸铵 (3)二羟基?四水合铝(III)离子(4)二苯合铬(0) 解:(1)[Cu(NH3)4]SO4 (2)(NH4)[Cr(NH3)2(SCN)4] (3)[Al(H2O)4(OH-)2]+ (4)[Cr(C6H6)2] 6.试用价键理论说明下列配离子的键型(内轨型或外轨型)、几何构型和磁性大小。 (1)[Co(NH3)6]2+ (2)[Co(CN)6]3- 解:(1)Co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3d74s2 Co2+的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2+:3d74s0 [ ][ ][ ][ ][ ] [ ] [ ][ ][ ] [ ][ ][ ][ ][ ] 3d7 4S0 4P0 4d0 [ ][ ][ ][ ][ ] [ ][ ][ ][ ][ ][ ] [ ][ ][ ] SP3d2杂化、成键,形成[Co(NH3)6]2+ 因为:形成[Co(NH3)6]2+时用的是Co2+最外层4S、4P、4d空轨道以SP3d2杂化、成键,而且中心离子Co2+形成配离子的前后单电子数没变,所以:该[Co(NH3)6]2+配合离子是外轨型,SP3d2杂化,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 因为:以SP3d2杂化、成键形成[Co(NH3)6]2+后,具有3个单电子,所以:[Co(NH3)6]2+的磁矩为:,因为具有单电子分子是顺磁性分子,无单电子分子是抗磁性分子,所以形成[Co(NH3)6]2+后,具有3个单电子,[Co(NH3)6]2+是顺磁性分子。 (2) Co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3d74s2 Co3+的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3+:3d64s0 [ ][ ][ ][ ][ ] [ ] [ ][ ][ ] 3d6 4S0 4P0 [ ][ ][ ] [ ][ ][ ][ ][ ][ ] d2SP3杂化、成键,形成[Co(CN)6]3- 因为:形成[Co(CN)6]3-时用的是Co3+内层d轨道,即(n-1)层d轨道与nS、nP空轨道以d2SP3杂化、成键,而且中心离子Co3+形成配合离子前有4个单电子,形成配合离子后没有单电子,中心离子Co3+形成配合离子前、后内层电子发生了重新排布,所以:该[Co(CN)6]3-配合离子是内轨型,d2SP3杂化,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 因为:以d2SP3杂化、成键形成[Co(CN)6]3-后,没有单电子,所以:[Co(CN)6]3-的磁矩为:,因为具有单电子分子是顺磁性分子,无单电子分子是抗磁性分子,所以形成[Co(CN)6]3-后,没有单电子,[Co(CN)6]3-是抗磁性分子。 7.有两个化合物A和B具有同一化学式:Co(NH3)3(H2O)2ClBr2.在一干燥器中,1molA很快失去1molH2O,但在同样条件下,B不失去H2O。当AgNO3加入A中时,1molA沉淀出1molAgBr,而1molB 沉淀出2molAgBr。试写出A和B的化学式。 解:∵在干燥器中,1molA很快失去1molH2O,但在同样条件下,B不失去H2O知,说明A中的H2O 是外配位体,而B中的水是内配位体。当AgNO3加入A溶液中时,1molA沉淀出1molAgBr,而1molB 沉淀出2molAgBr,说明1molA中外配体为1mol Br-,而1mol B中外配体为2 mol Br-。因此它们

模拟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试题

模拟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试题 一、 填空题 1. 将1.17 g NaCl (M (NaCl )=58.44)溶于200 g H 2o 中,此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是 。 2. 将12mL0.01mol ·L -1溶液和100mL0.005mol ·L -1AgNO 3溶液混合,以制备AgCl 溶胶,胶团结构式为 。 3. BaCO 3(sp K Θ=8.1×10-9)、AgCl (sp K Θ=1.56×10-10)、CaF (sp K Θ =4.0×10-11)溶 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4. 由MnO 2 0.95V Mn 3+ 1.51V Mn 2+(酸性溶液中,)可知当三者浓度均为1 mol ·L -1 的反应方向是(用配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 5. 写出3HCO -(a K Θ=5.6×10-11), 24H PO -(a K Θ=2.6×10-7),HF (a K Θ=3.5×10-4) 的共轭并排出碱性从强到弱的顺序 。 6. 222Cu Ag Cu Ag +++=+在溶液中的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是 。 7. 22222NO Cl NO Cl →+是一级反应,其反应速率表达式为 。 8. []33K PtCl NH 的名称是 。 9. 内能、焓、功、熵、热五个物理量中属于状态函数的是 。 10.在硝酸钾溶于水的变化中,水温是降低的,由此可判断此变化的H ? , G ? ,S ? 。(用﹥0或﹤0表示。) 11.4CCl 与3CH Cl 的分子间作用力有 。 12.3BF 和3PF 中B 和P 的杂化轨道分别是 杂化和 杂化, 是 极性分子。 13.数据m=0.0260g ,pH=4.86,c (1/5 4KMnO )=0.1023 mol ·L -1中0.0260,4.86, 1/5三者的有效数字依次为 、 、 。 14.某元素价电子构型是2344s p ,则该元素是第 周期 族的

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第二版)第一章

第一章物质的聚集状态(部分) 1-3.用作消毒剂的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0.030,这种水溶液的密度为1.0g?mL-1,请计算这种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摩尔浓度、物质的量浓度和摩尔分数。 解:1L溶液中,m( H2O2) = 1000mL?1.0g?mL-1?0.030 = 30g m( H2O) = 1000mL?1.0g?mL-1?(1-0.030) = 9.7?102g n( H2O2) = 30g/34g?moL-1=0.88mol n( H2O) = 970g/18g.?mol-1=54mol b( H2O2)= 0.88mol /0.97kg = 0.91mol?kg-1 c( H2O2)= 0.88mol/1L = 0.88mol?L-1 x( H2O2) = 0.88/(0.88.+54) = 0.016 1-4.计算5.0%的蔗糖(C12H22O11)水溶液与5.0%的葡萄糖(C6H12O6)水溶液的沸点。 解:b(C12H22O11)=5.0g/(342g.?mol-1?0.095kg)=0.15mol?kg-1 b(C6H12O6)=5.0g/(180g.?mol-1?0.095kg)=0.29mol?kg-1 蔗糖溶液沸点上升 ?T b=K b?b(C12H22O11)= 0.52K?kg?mol-1?0.15mol?kg-1=0.078K 蔗糖溶液沸点为:373.15K+0.078K=373.23K 葡萄糖溶液沸点上升 ?T b=K b?b(C6H12O6)= 0.52K?kg?mol-1?0.29mol?kg-1=0.15K 葡萄糖溶液沸点为:373.15K + 0.15K = 373.30K 1-5.比较下列各水溶液的指定性质的高低(或大小)次序。 (l)凝固点: 0.1mol?kg-1 C12H22O11溶液,0.1mol?kg-1 CH3COOH溶液,0.1mol?kg-1 KCl溶液。 (2)渗透压:0.1mol?L-1 C6H12O6溶液,0.1mol?L-1CaCl2溶液,0.1mol?L-1 KCl溶液,1mol?L-1 CaCl2溶液。(提示:从溶液中的粒子数考虑。) 解:凝固点从高到低: 0.1mol?kg-1 C12H22O11溶液>0.1mol?kg-1 CH3COOH溶液>0.1mol?kg-1 KCl溶液 渗透压从小到大: 0.1mol?L-1 C6H12O6溶液<0.1mol?L-1 KCl溶液<0.1mol?L-1 CaCl2 溶液<1mol?L-1CaCl2溶液 1-6.在20℃时,将5.0g血红素溶于适量水中,然后稀释到500mL, 测得渗透压为0.366kPa。试计算血红素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 c?R?T c =∏/RT = [0.366/(8.314?293.15)] mol?L-1 = 1.50?10-4 mol?L-1 500?10-3L?1.50?10-4mol?L-1 = 5.0g/M M = 6.7?104g?mol-1 1-7.在严寒的季节里为了防止仪器中的水冰结,欲使其凝固点下降到-3.00℃,试问在500g水中应加甘油(C3H8O3)多少克? 解:ΔT f = K f(H2O) ?b(C3H8O3) b(C3H8O3) =ΔT f / K f(H2O) =[3.00/1.86] mol?kg-1 =1.61 mol?kg-1 m(C3H8O3)=1.61?0.500?92.09g =74.1g 1-8.硫化砷溶胶是通过将硫化氢气体通到H3AsO3溶液中制备得到:2H3AsO3 + 3H2S = As2S3 + 6H2O试写出该溶胶的胶团结构式。 解:[(As2S3)m?n HS-?(n-x)H+]x-?x H+ 1-9.将10.0mL0.01mol?L-1的KCl溶液和100mL0.05mo1?L-1的AgNO3溶液混合以制备AgCl溶胶。试问该溶胶在电场中向哪极运动?并写出胶团结构。 解:AgNO3是过量的,胶团结构为: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σ键和π键在分子中均可单独存在。() 2.系统误差是不可测的。() 3.极性分子间仅存在取向力,非极性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 4.等价轨道处于全充满、全空、半充满状态时原子能量较低。() 5.施肥过多造成的“烧苗”现象,是由于植物细胞液的渗透压小于土壤溶液的渗 透压引起的。() 6.醋酸溶液经稀释后其解离度增大,因而可使其H+ 浓度增大。() 7.BF3和NH3都具有平面三角形的空间结构。() 8.CO2与CH4的偶极矩均为零。() 9.共价键和氢键均有饱和性与方向性。() 10.在消除了系统误差之后,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越高,准确度也越高。() 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 1.质量摩尔浓度的单位是()。 A. mol·L-1 B. mol·kg-1 C. g·L-1 D. mg·g-1 2.已知反应H2(g)+S(s)=H2S(g)和S(s)+O2(g) =SO2(g)的平衡常数为K 1和K 2,则反应: H2(g)+SO2(g)=H2S(g)+O2(g)的平衡常数为()。 A. K 1+K 2 B. K 1/K 2 C. K 1×K 2 D. K 1-K 2 3.下列量子数取值错误的是()。 A. 3,2,2,+ B. 2,2,0,- C. 3,2,1,+ D. 4,1,0,- 4.主量子数n=3的电子层可容纳的轨道数和电子数为()。 A. 3和6 B. 3和9 C. 6和12 D. 9和18 5.下列卤化氢分子极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A. B. C. D. 6.Fe3O4中铁的氧化数是()。 A. 2 B. -2 C. 8/3 D. 3 7.下列关于分子间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型物质的沸点总是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加 B. 色散力存在于所有分子间 C. 极性分子间仅存在取向力 D. 大多数含氢化合物中都存在氢键 8.能组成缓冲溶液的是()。 A. HAc-NaAc B. NaCl-HCl C. NaOH-NaCl D. HCl-H2O 9.定量分析工作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 A. 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B. 等于零 C. 略大于允许误差 D. 没有要求 10.下列各式中,有效数字位数正确的是()。 A. 0.0978(4位) B. pH=3.24 (3位) C. pKa=1.80 (2位) D. 0.420(2位) 11.随机误差可通过()方法减免。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卷A及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卷A 及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A (260J48Y )试题(A )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请将答案填入下表中,未填 入表中则不计分): 1. OH -的共轭酸是 (A) H + (B) H 2O (C) H 3O + (D) O 2- 2. 同温同浓度的下列水溶液中, 使溶液沸点升高最多的溶质是 (A) CuSO 4 (B) K 2SO 4 (C) Al 2(SO 4)3 (D) KAl(SO 4)2 3. 下列反应中释放能量最大的是 (A) CH 4(l) + 2O 2(g)? →?CO 2(g) + 2H 2O(g) (B) CH 4(g) + 2O 2(g)? →?CO 2(g) + 2H 2O(g) (C) CH 4(g) + 2O 2(g)? →?CO 2(g) + 2H 2O(l) (D) CH 4(g) +2 3O 2(g)?→?CO(g) + 2H 2O(l) 4. EDTA 相当于一个六元酸,可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所形成的多个环为 (A) 五元环 (B) 六元环 (C) 四元环 (D) 不成环 5. 关于原子结构的叙述中,其中不正确叙述是 ①所有原子核均由中子和质子构成 ②原子处于基态时,次外层电子不一定是8个 ③稀有气体元素,其基态原子最外层有 8个电子

④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原子一定是金属原子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③④ 6. 0.100 mol·kg -1 KCl 溶液在稍高于 -0.372℃时结冰, 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是(水的K f = 1.86 K·kg·mol -1) (A) KCl 未完全缔合 (B) 离子互吸 (C) 离子互斥 (D) 溶液蒸气压下降 7. 已知 Zn(s) +21O 2(g) = ZnO(s) m r H ? 1 = -351.5 kJ·mol -1 Hg(l) +21O 2(g) = HgO(s,红) m r H ? 2 = -90.8 kJ· mol -1 则 Zn(s) + HgO(s,红) = ZnO(s) + Hg(l) 的 m r H ?为(kJ· mol -1) (A) 442.3 (B) 260.7 (C) -260.7 (D) -442.3 8. 有一原电池: Pt│Fe 3+(1 mol·dm -3),Fe 2+(1 mol·dm -3)‖C e 4+(1 mol·dm -3),Ce 3+(1 mol·dm -3)│Pt 则该电池的电池反应是 (A) Ce 3+ + Fe 3+ = Ce 4+ + Fe 2+ (B) Ce 4+ + Fe 2+ = Ce 3+ + Fe 3+ (C) Ce 3+ + Fe 2+ = Ce 4+ + Fe (D) Ce 4+ + Fe 3+ = Ce 3+ + Fe 2+ 9. 电池反应:H 2(g,100kPa) + 2AgCl(s)?→? 2HCl(aq) + 2Ag(s) E = 0.220 V,当电池的电动势为0.358 V 时,电池溶液的pH 为 (A) 2 H p E E - (B) 059 .0220 .0358.0- (C) 059 .02220 .0358.0?- (D) 0 10. 体系对环境作 20 kJ 的功,并失去 10kJ 的热给环境,则体系内能的变化是 (A) +30 kJ (B) +10 kJ (C) ?10 kJ (D) ?30kJ 11. 由下列反应设计的电池不需要惰性电极的是 (A) H 2(g) + Cl 2(g) = 2HCl(aq) (B) Ce 4+ + Fe 2+ = Ce 3+ + Fe 3+ (C) Zn + Ni 2+ = Zn 2+ + Ni (D) Cu + Br 2 = Cu 2+ + 2Br -

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

1.根据下列酸碱的解离常数,选取适当的酸度是共轭碱来配 置PH=和PH=的缓冲溶液,其共轭酸,碱的浓度比应是多少 HAC,NH3·H2O,H2C2O4 ,NaHCO3 ,H3PO4 ,NaAC,NaHPO4,C6H5NH2,NH4cl 解:选择HAC和NaAC来配置PH=的缓冲液,共轭酸碱的浓度比可由以下来计算 检表得:K aΘ(HAC)=×10-5 K bθ(AC-)=Kw/ K aΘ=10-14/×10-5)=×10-10 由PH=14-Pk bθ+lg((C(AC-))/(C(HAC)))可得 =14-lg(×10-10)+lg((C(AC-))/(C(HAC))) 解得:(C(AC-))/(C(HAC))=4/7= 选择NH3·H2O和NH4cl来配制PH=的缓冲液,共轭酸碱的浓度比如下 K bθ(NH3·H2O)=×10-5 PH=14- K bθ(NH3·H2O)+lg(C(NH3·H2O)/C(NH4cl)) 10=14-lg(×10-5)+ lg(C(NH3·H2O)/C(NH4cl)) 解得:C(NH3·H2O)/C(NH4cl)=5:1 2.欲配制250mlPH=的缓冲液,问在125ml,·L-1NaAC溶液中 应加入多少毫升 mol·L-1溶液 解:由题意得可设还应加入xml, mol·L-1的HAC溶液检表得K aΘ(HAC)=×10-5

PH=Pk aθ(HAC)+ lg((C(AC-))/(C(HAC))) 5=-lg(×10-5)+ lg((C(AC-))/(C(HAC))) 解得:(C(AC-))/(C(HAC))= n(AC-)=×1mol·L-1=;n(HAC)=6x×10-3mol +x×10-3)/(6x×10-3/+x×10-3))=(6x×10-3) 解得:x= 3.计算下列各溶液的PH: (3) mol·L-1NaOH和 mol·L-1 NH4cl溶液混合解:由题意的 检表可得 K b(NH3)θ=×10-5 ; K aθ(NH4+)=Kw/ K b(NH3)θ=10-14/(×10-5 )=×10-10 n(OH-)= n(NH4+)= C(NH3·H2O)=(+)= mol·L-1 C(NH4+)=(+)= mol·L-1 PH=Pk aθ(NH4+)+lg(C(NH3·H2O)/C(NH4cl))=-lg(×10-10)+0=(5) mol·L-1Hcl和 mol·L-1NaAC溶液混合 混合前:n(H+)= n(AC-)= 混合后:C(HAC)=(+)mol·L-1= mol·L-1 C(AC-)=(+)mol·L-1= mol·L-1 PH=Pk aθ(HAC)+lg((C(AC-))/(C(HAC)))检表得:Pk aθ(HAC)=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1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1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 √;错误 ×) 1. 具有sp 3等性杂化轨道类型的分子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型。( ) 2. 一个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热效应都相同。( ) 3. 与纯溶剂相比,溶液的蒸气压一定降低。( ) 4. 分析测定的精密度高,则准确度必然高。( ) 5. 电子的波动性是电子运动时呈波浪式的前进。( ) 6. 标定NaOH 溶液常用的基准物有邻苯二甲酸氢钾。( ) 7. 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指示剂的变色点与化学计量点完全符合。( ) 8. 以铁铵矾为指示剂,用NH 4SCN 标准溶液滴定Ag +时,应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 ) 9. 在EDTA 配合滴定中酸效应系数愈小,配合物的稳定性愈大。( ) 10. 有色溶液显现的颜色是透射光的颜色。( )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稀溶液依数性中起决定性的性质是( ) A.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B. 溶液的沸点升高 C.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D. 溶液具有渗透压 2. 单位质量摩尔浓度的溶液是指1mol 溶质溶于( ) A. 1 dm 3溶液 B. 1000 g 溶液 C. 1 dm 3溶剂 D. 1000 g 溶剂 3. 反应 A + B C ,焓变小于零,若温度升高10摄氏度,其结果是( ) A. 对反应没有影响 B. 使平衡常数增大一倍 C. 不改变反应速率 D. 使平衡常数减小 4. 分几步完成的化学反应的总平衡常数是?( ) A. 各步平衡常数之和 B. 各步平衡常数之平均值 C. 各步平衡常数之差 D. 各步平衡常数之积 5. 可以减少分析测试中随机误差的措施是( ) A.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B. 进行方法校正 C. 进行空白试验 D. 进行仪器校正 6. 当反应A 2 + B 2 → 2AB 的速率方程为 υ = k(A 2)(B 2)时,可以得出结论:此反应( ) A. 一定是基元反应 B. 一定是非基元反应 C. 无法肯定是否为基元反应 D. 对A 来说是基元反应 7. 基态原子的第五层只有2个电子,则原子的第四电子层中的电子数( ) A. 肯定为8个 B. 肯定为18个 C. 肯定为8~32个 D. 肯定为8~18个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减小随机误差常用的方法是( C )。 A.空白实验 B.对照实验 C.多次平行实验 D.回收实验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准确度越高则精密度越好 B.精密度越好则准确度越高 C.只有消除系统误差后,精密度越好准确度才越高 D.只有消除系统误差后,精密度才越好 3、四份质量相等的水中,分别加入相等质量的下列物质,水溶液凝固点最低的是( D )。 A.葡萄糖(式量180) B.甘油(式量92) C.蔗糖(式量 342) D.乙醇(式量46) 4、医学上称5%的葡萄糖溶液为等渗溶液,这是因为( C )。 A.它与水的渗透压相等 B.它与5%的NaCl 溶液渗透压相等 C.它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 D.它与尿的渗透压相等 5、下列反应中,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等于生成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是(D ) A.CO 2(g) + CaO(s) → CaCO 3(s) B.1/2H 2(g) + 1/2I 2 (g) →HI(g) C.H 2(g) + Cl 2(g) →2HCl(g) D.H 2(g) +1/2O 2 (g) →H 2O(g) 6、反应CaCO 3(s)≒CaO(s) + CO 2(g),在高温时正反应自发进行, 其逆反应在298K 时为自发的,则逆反应的Δr H m Θ与Δr S m Θ是(C ) A.Δr H m Θ>0和Δr S m Θ>0 B. Δr H m Θ<0和Δr S m Θ>0 C. Δr H m Θ >0和Δr S m Θ <0 D. Δr H m Θ <0和Δr S m Θ <0 7、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B ) A.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系数均为1的反应 B.基元反应 C .任何均相反应 D.任何能够进行的反应 8、温度一定时,有A 和B 两种气体反应,设c(A)增加一倍,反应速率增加了100%,c(B)增加了300%,该反应速率方程式为:(C ) A. v=k c(A) c(B) B. v=k c 2(A) c(B) C. v=k c (A) c 2 (B) D.以上都不是 9.在饱和BaSO 4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Cl ,则BaSO4的溶解度(A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无法确定 10、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较正确的是( C ) A.电子绕原子核作圆周运动 B.电子在离核一定距离的球面上运动 C.电子在核外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运动 D.电子的运动和地球绕太阳运动一样 11、形成Π键的条件是( C )。 A.s 与s 轨道重叠 B.p 与p 轨道“头碰头”重叠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1、化学试剂分为几大类实验室中最普遍使用的一般试剂分为几个等级如何选用化学试剂答:化学试剂的选用应以实验要求,如分析任务、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分析对象的含量及对分析结果正确度要求等为依据,合理选用不同等级的试剂。不同等级的试剂价格差别很大,纯度越高价格越贵,试剂选用不当,将会造成资金浪费或影响实验结果,故在满足实验要求的前提下,选择试剂的级别应就低而不就高。 此外应注意,不同厂家、不同原料和工艺生产的化学试剂在性能上有时会有显着差异,甚至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的同一类试剂在性质上也很难完全一致,因此在较高要求的分析中,不尽要考虑试剂的等级,还应注意生产厂家、产品批号等事项,必要时应作专项检验和对照实验。 2、在容量分析实验中使用的玻璃仪器中,哪些玻璃仪器在用蒸馏水淋洗后,还要用待装溶液淋洗简述玻璃仪器的一般洗涤过程及其是否洗净的检验方法。 答:容量分析操作中常用的玻璃仪器有滴定管、移液管、吸量管、容量瓶和锥形瓶,其它可能使用的玻璃仪器还有烧杯、量筒等,其中滴定管、移液管和吸量管在清洗干净和用蒸馏水淋洗后,还需用少量待装溶液淋洗2~3次,各次淋洗时待装溶液的用量约为10mL、5mL、5mL。 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应根据实验的要求、污物的性质及其弄脏程度来选择,洗涤玻璃仪器的一般步骤是:⑴用自来水刷洗:用大小合适的毛刷刷洗,使附着在器壁上的灰尘和不溶性杂质脱落,再用自来水冲刷掉已脱落的灰尘、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⑵用去污粉或合成洗涤剂刷洗:用大小合适的毛刷蘸取去污粉或合成洗涤剂刷洗,使附着器壁的有机物和油污脱落,再用自来水冲洗;若油垢和有机物仍洗不干净,可将合成洗涤剂或肥皂液适当加热再洗涤。⑶用洗液洗涤:先将玻璃仪器中的水尽量除去,再把洗液加入玻璃仪器内,洗液用量约为玻璃仪器总容量的1/5,倾斜仪器并慢慢转动(注意!勿将洗液流出),使仪器内壁全部被洗液润湿。数分钟后,将洗液倒回洗液瓶中(可反复使用至洗液颜色变绿色时才失效),再用自来水完全洗去残留在器壁上的洗液。 洗涤过的玻璃仪器用水淋湿后倒置,如果水即沿器壁流下,器壁上留下一层薄而均匀的水膜,没有水珠挂着,则表示玻璃仪器已被洗净。洗净后的玻璃仪器不能再用布或滤纸擦,因为布或滤纸的纤维会留在器壁上,弄脏仪器。 3、粗食盐中的可溶性杂质有哪些各用什么试剂除去这些杂质除杂试剂的加入次序是怎样的其原因是什么 答:粗食盐中含有钙、镁的硫酸盐和氯化钾等可溶性杂质。BaCl2溶液除去食盐溶液中的SO42-离子,Ca2+、Mg2+离子则用Na2CO3的NaOH溶液除去,KCl的溶解度大于NaCl,且在食盐中的含量较少,可在NaCl结晶时留在溶液中达到除去的目的。除去杂质的沉淀剂需按BaCl2溶液、Na2CO3的NaOH溶液和HCl溶液的次序依次加入。一般来说,除去天然样品中的阴离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 题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一、选择题 1.等压下加热5%的下列水溶液,最先沸腾的是() A. 蔗糖(C 12H 22 O 11 )溶液 B. 葡萄糖(C 6 H 12 O 6 )溶液 C. 丙三醇(C 3H 8 O 3 )溶液 D. 尿素( (NH 2 ) 2 CO)溶液 解:选A。在等压下,最先沸腾就是指溶液的蒸气压最低。根据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变化规律,溶液质量摩尔浓度增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这里,相同质量分数下,溶质的摩尔质量越小,质量摩尔浓度越大。选项D中非电解质尿素的摩尔质量最小,尿素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最大,蒸气压最低,在等压下最先沸腾。 2.0.1mol·kg-1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 A. NaCl溶液 B. C 12H 22 O 11 溶液 C. HAc溶液 D. H 2 SO 4 溶液 解:选D。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虽然不能用拉乌尔定律进行统一的定量计算,但仍然可以参照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进行定性描述。即溶质的粒子数目增大,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溶液的渗透压增大。此 题中,在相同质量摩尔浓度下,溶液中的粒子数目估算出来是H 2SO 4 溶液最多,所 以其凝固点最低。 3.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 A. 胶团 B. 电位离子 C. 反离子 D. 胶粒 解:选D。根据胶团结构,胶核和吸附层的整体称为胶粒,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数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即胶粒带电,溶胶电性由胶粒决定。 4.溶胶具有聚结不稳定性,但经纯化后的Fe(OH) 3 溶胶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其原因是() A. 胶体的布朗运动 B. 胶体的丁铎尔效应 C. 胶团有溶剂化膜 D. 胶粒带电和胶团有溶剂化膜 解:选D。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而聚结稳定性是溶胶稳定的根本原因,它包含两个方面,胶粒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当靠近时会产生静电排斥,阻止胶粒聚结合并;而电位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溶剂化膜,也会阻隔胶粒的聚结合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C

宁波大学科技学院 2006/2007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 A 考试方式:闭卷 课号:X01G10A 试卷编号:C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大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1. 将压力为 0.67 kPa 的氮气 3.0 dm 和压力为 0.54 kPa 的氢气 1.0 dm 同时混 合在 2.0 dm 密闭容器中, 假定混合前后温度不变, 则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 ) (A) 0.61 kPa (B) 0.64 kPa (C) 1.2 kPa (D) 1.3 kPa 2.下列溶质质量相同,体积相同的溶液,凝固点降低最多的是( ) A 、C 6 H 12 O 6 B 、 C 12H 22 O 11 C 、 CO(NH 2 ) 2 D 、 C 2 H 5 O H 3. 下列各组量子数中,合理的一组是( ) A n=3 l =1 m= +1 m s =+1/2 B n=4 l =5 m=-1 m s =+1/2 C n=3 l =3 m=+1 m s =-1/2 D n=4 l =2 m=+3 m s =-1/2 4. 下列液体只需要克服色散力就能使之沸腾的物质是( ) A O 2 B SO 2 C HF D H 2 O 5. 冰熔化时,在下列各性质中增大的是( ) A 、 (A) 蒸气压 (B) 熔化热 (C) 熵 (D) 吉 6. 布斯自由能 反应 H 2(g)+I 2(g)=2HI(g)的质量作用定律的表达式为 v kc H 2 c I 2 ,则该反应 一定为( )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不能确定 7. 合成氨反应 3H 2(g) + N 2(g) 2NH 3(g) 在恒压下进行时,当体系中引入氩 气后,氨的产率是( ) 3 3 3

2007年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D卷及答案

一、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Δc H mθ(C,石墨)=Δf H mθ(CO2,g) 。( √) 2、氢电极的电极电势为零。(×) 3、用直接配制法可配制HCl ,NaOH ,K2Cr2O7标准溶液。(×) 4、升高温度,只能加快吸热反应,对放热反应没有影响。(×) 5、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任何化学反应。(×) 6、稳定单质的Δc H mθ,Δf H mθ,Δf G mθ, S mθ均为零。(×) 7、缓冲溶液pH值的大小,决定于K a或K b的值。(×) 8、在NaH 和H2O分子中,H的氧化数相同。(×) 9、螯合物比一般配合物更稳定,是因为形成的配位键更多。(×) 10、误差分为两大类,即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五、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放热越多,反应速度越快。 B. 活化能越小,反应速度越快。 C. 平衡常数越大,反应速度越快。 D.△r G mθ越大,反应速度越快。 2、金刚石的燃烧热为-395.4kJ/mol,石墨的燃烧热为-393.5kJ/mol,由石墨生成金刚石的热效应是多少?(A ) A. 1.9kJ B. -1.9kJ C. - 395.4kJ D. - 393.5kJ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 A 色散力仅存在于非极性分子之间 B 极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称为取向力 C 诱导力仅存在于极性分子于非极性分子之间 D 分子量小的物质,其熔点、沸点也会高于分子量大的物质。 4、在NH3.H2O溶液中,加入少量NH4Cl溶液,溶液的pH值将(B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不能判断 5、在Cr (H2O)4Cl3的溶液中,加入过量AgNO3溶液,只有1/3的Clˉ被沉淀,说明:(D )

兰叶青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所有章节)

第二章 习题解答 2-10解:(1)×;(2)×;(3)√;(4)×;(5)×;(6)×; (7)×;(8)×;(9);(10)×;(11)× 2-11解:(1)敞开体系;(2)孤立体系;(3)敞开体系; 2-12解:(1) Q =100kJ W=-500 kJ △U = Q + W=-400 kJ (2)Q =-100kJ W=500 kJ △U = Q + W=400 k 2-13解:因为此过程为可逆相变过程,所以 Q p =△H= 40.6kJ ·mol -1 W=-p 外△V ≈-n R T =-8.314×373.15=-3.10 kJ ·mol -1 △U = Q + W= 40.6+(-3.10)=37.5 kJ ·mol -1 2-14解:(1) r m B f m B f m 2f m f m f m 231 B) 3CO g Fe,s 3CO,g Fe O ,s 3393.51203(110.52)(822.2)26.77kJ mol H H H H H H -?=ν?=??-?+?=?-?-?---=-?∑((,)+2()()() ()+ΘΘ ΘΘ ΘΘ (2) r m B f m B f m 2f m 2f m f m 21 B) CO g H ,g CO,g H O,g 393.510(110.52)(241.82)41.17kJ mol H H H H H H -?=ν?=??-?+?=-----=-?∑((,)+()()() ()+ΘΘ ΘΘ ΘΘ (3) r m B f m B f m 2f m f m 2f m 31 B) 6H O l NO,g 5O ,g 4NH ,g 6285.834(90.25)504(46.11)1169.54kJ mol H H H H H H -?=ν?=??-?+?=?-?-?-?-=-?∑((,)+4()()() ()+ΘΘ ΘΘ ΘΘ 2-15解:乙醇的Θm f H ?反应r m H ?Θ 为: (4) 2C (s ,石墨)+3H 2(g )+1/2O 2(g )= C 2H 5OH (l ),所以: 反应(4)=反应(2)×2+反应(3)×3-反应(1) r m r m r m r m -1 (4)2(2)3(3)(1) 2(393.5)3(571.6)(1366.7)1135.1kJ mol H H H H ?=?+?-?=?-+?---=-?ΘΘΘΘ 对反应2C (s ,石墨)+ 2H 2(g )+ H 2O (l )= C 2H 5OH (l )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C.doc

宁波大学科技学院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A 课号:X01G10A 试卷编号:C 考试方式:闭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将压力为 0.67 kPa 的氮气 3.0 dm 3和压力为 0.54 kPa 的氢气 1.0 dm 3同时混合在 2.0 dm 3密闭容器中, 假定混合前后温度不变, 则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 ) (A) 0.61 kPa (B) 0.64 kPa (C) 1.2 kPa (D) 1.3 kPa 2.下列溶质质量相同,体积相同的溶液,凝固点降低最多的是( ) A 、C 6H 12O 6 B 、 C 12H 22O 11 C 、CO(NH 2)2 D 、C 2H 5OH 3. 下列各组量子数中,合理的一组是( ) A n=3 l =1 m= +1 m s =+1/2 B n=4 l =5 m=-1 m s =+1/2 C n=3 l =3 m=+1 m s =-1/2 D n=4 l =2 m=+3 m s =-1/2 4. 下列液体只需要克服色散力就能使之沸腾的物质是( ) A O 2 B SO 2 C HF D H 2O 5. 冰熔化时,在下列各性质中增大的是( ) A 、 (A) 蒸气压 (B) 熔化热 (C) 熵 (D) 吉 布斯自由能 6. 反应H 2(g)+I 2(g)=2HI(g)的质量作用定律的表达式为22I H c kc v ?=,则该反应一定为( )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不能确定 7. 合成氨反应3H 2(g) + N 2(g)2NH 3(g) 在恒压下进行时,当体系中引入氩

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第二版)第三章知识分享

第三章 定量分析基础 3-1.在标定NaOH 的时,要求消耗0.1 mol ?L -1NaOH 溶液体积为20~30 mL ,问: (1)应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物质(KHC 8H 4O 4)多少克? (2)如果改用草酸(H 2C 2O 4·2H 2O)作基准物质,又该称多少克? (3)若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为±0.0002g ,试计算以上两种试剂称量的相对误差。 (4)计算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1) NaOH + KHC 8H 4O 4 = KNaC 8H 4O 4 + H 2O 滴定时消耗0.1 mol ?L -1NaOH 溶液体积为20 mL 所需称取的KHC 8H 4O 4量为: m 1=0.1 mol ?L -1?20mL ?10-3?204 g ?mol -1=0.4g 滴定时消耗0.1 mol ?L -1NaOH 溶液体积为30 mL 所需称取的KHC 8H 4O 4量为:m 2=0.1 mol ?L -1?30mL ?10-3?204 g ?mol -1=0.6g 因此,应称取KHC 8H 4O 4基准物质0.4~0.6g 。 (2) 2NaOH + H 2C 2O 4 = Na 2C 2O 4 + 2H 2O 滴定时消耗0.1 mol ?L -1NaOH 溶液体积为20和30 mL ,则所需称的草酸基准物质的质量分别为: m 1=?210.1 mol ?L -1?20mL ?10-3?126 g ?mol -1=0.1g m 2=?210.1 mol ?L -1?30mL ?10-3?126g ?mol -1=0.2g (3) 若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为±0.0002g ,则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质时,其称量的相对误差为: RE 1=g 4.0g 0002.0±= ±0.05% RE 2=g 6.0g 0002.0±= ±0.03% 用草酸作基准物质时,其称量的相对误差为: RE 1=g 1.0g 0002.0±= ±0.2% RE 2=g 2.0g 0002.0±= ±0.1% (4) 通过以上计算可知,为减少称量时的相对误差,应选择摩尔质量较大的试剂作为基准物质。 3-2.有一铜矿试样,经两次测定,得知铜含量为24.87%、24.93%,而铜的实际含量为25.05%。求分析结果的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为: x =21 (24.87%+24.93%) =24.90% 因此,分析结果的绝对误差E 和相对误差RE 分别为: E =24.90% -25.05% = -0.15% E r = %60.0%05.25%15.0-=- 3-3.某试样经分析测得含锰百分率为41.24,41.27,41.23和41.26。求分析结果的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 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解:分析结果的平均值x 、平均偏差d 、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s 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x =41(41.24+41.27+41.23+41.26) = 41.25 d =41 (0.01+0.02+0.02+0.01) =0.015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第二章答案

一.选择题 1.一化学反应系统在等温定容条件下发生一变化,可通过两条不同的途径完成: (1)放热10 kJ ,做电功50 kJ ;(2)放热Q , 不做功,则( ) A. Q = -60kJ B. Q = -10 kJ C. Q = -40kJ D. 反应的Q V =-10kJ 解:选A 。 2.在298 K ,下列反应中θ m r H ? 与θm r G ? 最接近的是( ) A. CCl 4 (g) +2H 2O (g) =CO 2 (g) + 4HCl (g) B. CaO (s) +CO 2 (g) =CaCO 3 (s) C. Cu 2+ (aq) + Zn (s) =Cu (s) + Zn 2+ (aq) D. Na (s) +H 2O (l) =Na +(aq)+?H 2 (g)+OH -(aq) 解:选C 。∵ θθθθθθr m r m r m r m r m r m ΔG ΔH ΔS ΔS = 0 , ΔG ΔH T =-≈当时 ∴反应C 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无气体物质、物态也无变化,θ r m Δ S 值较小。 3.已知反应 2H 2 (g) +O 2 (g)= 2H 2O (g) 的 ?r H m Θ= -483.63 kJ·mol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f H m θ(H 2O,g) = -483.63 kJ·mol –1 B. ?r H m θ= -483.63 kJ·mol –1 表示Δξ = 1 mol 时系统的焓变 C. ?r H m θ= -483.63 kJ·mol –1 表示生成1 mol H 2O (g) 时系统的焓变 D. ?r H m θ= -483.63 kJ·mol –1 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解:选B 。A 错,根据Δf H m θ定义,H 2O (g)的系数应为1。C 错,该方程为表示生成2 mol H 2O (g) 时系统的焓变。D 错,Δr H m θ > 0时表示该系统能量的增加,该反应为吸热反应,Δr H m θ <0时表示该系统能量的减少,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4.下列反应可以表示θ -1f m 2(CO ,g)===394.38 kJ mol G -?Δ的是( ) A. C (石墨,s )+O 2(g) ==== CO 2(g) B. C (金刚石,s )+O 2(g) ==== CO 2(g) C. C (石墨,s )+O 2(l) ==== CO 2(l) D. C (石墨,s )+O 2(g) ==== CO 2(l) 解:选A 。B 错,C (金刚石,s )非参考状态单质,不符合标准状态下摩尔完全生成反应定 义;C 错,O 2(l) 非参考状态单质,不符合标准状态下摩尔完全生成反应定义;CO 2(l) 不符ΔrG m θ(CO 2,g) 的定义所指定的产物;D 错,CO 2(l) 不符ΔrG m θ(CO 2,g) 的定义所指定的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