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滤过血浆置换不良反应及处理
血液滤过并发症及处理

血液滤过并发症及处理
血液滤过可能出现与血液透析相同的并发症,详见“血液透析”内容,除此之外还可出现以下并发症:
一、致热源反应和败血症
1.原因HF时需输入大量置换液,如置换液被污染可发生发热和败血症。
2.防治措施
(1)定期检测反渗水、透析液及置换液的细菌和内毒素。
(2)定期更换内毒素过滤器。
(3)置换液配置过程无菌操作。
(4)使用前必须严格检查置换液、血滤器及管道的包装与有效使用日期,检查置换液的颜色与透明度。
(5)出现发热者,应同时做血液和置换液细菌培养及置换液内毒素检测。
(6)抗生素治疗。
二、氨基酸与蛋白质丢失
1.原因随大量置换液滤出。
2.治疗建议增加饮食中的蛋白质摄入量。
血浆置换护理并发症

血
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细
血 液
胞
分 子 量 大
---LDL(不良胆固醇) 胆固醇 ---IDL
---HDL(良性胆固醇)
---IgM
血浆置换,包括单纯血
血 浆
蛋白
免疫球蛋白---IgG
单
---IgA
纯
血
白蛋白
血浆
浆置换和双重血浆置换
内毒素细胞因子、炎症介质 胆红素
液置 灌换
我科使用单纯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
Plasma Exchange
目录 CONTENT
血浆置换概述 血浆置换的操作流程 血浆置换的并发症 血浆置换在肾脏病中的应用
01 血浆置换概述
血浆置换的概念
动脉端 静脉端 血浆代替品
P R I S M A
废弃的血浆
血浆置换术主要指的是利用血 浆分离器将含有致病物质和毒素的 血浆滤出并丢弃,然后运用同等量的 同型新鲜血浆进行置换,并且对患者 缺乏的凝血因子和白蛋白进行补充, 从而稳定内环境的一种治疗方法,在 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以及 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治疗中得到广泛 运用。
[4] 巴桑玉珍.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 2015,9(10):266
精选课件
29
Thank Very Much
You
精选课件
30
失大量的免疫球蛋白,患者抵抗力进一步降低,易并发感染。因此应该单间进 行治疗,操作前室内紫外线消毒,严格无菌操作。同时补充球蛋白及营养制剂。
血浆置换的并发症
破膜 血浆分离的滤器因为制作工艺而受到血流量及跨膜压的限制,如置换时血
流量过大或置换量增大,往往会导致破膜,故血流量应为100~150ml/min,每小 时分离血浆l 000ml左右,跨膜压控制于375mmHg(50kPa)。预冲分离器时注意不 要用血管钳敲打排气,防止破膜的发生。
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是一 种常用的血液净化方法。经典的血浆置 换式将患者的血液抽出,分离血浆和细 胞成分,弃去血浆,而把细胞成分以及 所需补充的白蛋白、血浆和平衡液等回 输体内,以达到清除致病介质的治疗目 的。
放血疗法也许是最古老的血浆置换 1914年,Abel等提出血浆清除法。是把患 者血液收集在一个抗凝袋里,经过自然 沉淀,收集血浆弃去,其余部分回输患 者体内,重复几次既可有效地清除致病 因子
五.血浆置换的并发症
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⒈与血管通路相关的并发症:如穿刺部 位血肿,气胸,导管血栓形成,感染等 ⒉与抗凝剂有关的并发症:抗凝剂过多 可引起出血,不足可发生体外循环凝 血,枸橼酸盐的输入还可导致代谢性 酸中毒,低钙血症等
⒊与置换有关的并发症:低血压(体外循 环容积过大或回输胶体液不够)、出血 (血浆凝血因子丢失过多)、水肿(血 管内胶体渗透压下降)、血液成分丢失 (如血小板)等等
第一次滤过时(也可离心),血浆中 的全部蛋白被分离出来 第二次滤过时,该滤器膜孔较小,致 病因子(大分子免疫球蛋白)被滞留并 除去,而白蛋白和小分子物质可顺利通 过滤膜,与细胞成分一起回输体内
一般致病因子的分子量大于白蛋白10倍 时,可采用双重滤过法去除 巨球蛋白血症(IgM分子量为970kd) 家族性高脂血症(β脂蛋白分子量为 2400kd)可用此方法清除
(5)抗凝剂 ①肝素 常用于膜式血浆分离。由于大部分肝素 会随分离的血浆弃去,所以肝素的用量 为常规血液透析的两倍。推荐首次剂量 为40~60U/kg,追加剂量为1000U/h。必 要时监测凝血时间
②枸橼酸盐(Acid citrate dextrose,ACD) 有两种不同的配方, ACD-A 含 2.2g/dl 枸 橼 酸 钠 和 0 . 7 3 g/dl 枸 橼 酸 ; ACD-B 含 1.32g/dl枸橼酸钠和0.44g/dl枸橼酸。前者 常用于持续性离心(如Cobe离心系统), 后 者 则 常 用 于 间 断 性 离 心 ( 如 Heamonetics离心系统)
血浆置换

概述 原理 适应症及禁忌症 抗凝 治疗 并发症及处理
抗凝方案
普通肝素一般首剂量0.5~1.0mg/kg,追加剂量10~ 20mg/h,预期结束前30分钟停止追加。APTT维持1.5-2.5 倍。
低分子肝素一般选择60~80IU/kg,推荐在治疗前20~30 分钟静脉注射,无需追加剂量。
凝血异常可不抗凝,需肝素盐水预冲,治疗期间100200ml/30-60min冲洗体外管路
出血风险高的患者,也可在监测APTT下,给予阿加曲班。
概述 原理 适应症及禁忌症 抗凝 治疗 并发症及处理
治疗剂量
• 估算患者血浆量(EPV) – EPV=(1-HCT)×(b+c × 体重) • b:男=1530,女=864 • c:男=41,女=47.2 – 按HCT估计 • HCT正常者:EPV=35ml/kg • HCT低于正常者:EPV=40ml/kg
• 单次置换量为1-1.5倍血浆量,1.3倍为宜 • 频度:间隔1-2d,一般5-7次为1个疗程
人血白蛋 白
人工胶体
冰冻血浆
置换液
晶体液
冰冻血浆
• 含有正常血液所有非细胞成分,不会引 起凝血障碍和免疫球蛋白消耗
• 变态反应、病毒感染、枸橼酸过量等
5%白蛋白 • 不引起变态反应、病毒感染 • 凝血因子缺乏、免疫球蛋白丢失、低钾低钙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10-4
10-3
10-2
10-1
1
10
直径 (micrometer)
血液成份的直径与治疗方法
概述 原理 适应症及禁忌症 抗凝 治疗 并发症及处理
血浆置换的适应症
01
拟清除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巨大,一般的血液净化 技术不能清除;
血浆置换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分析及处理

血浆置换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分析及处理
丛素红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11(015)016
【摘要】@@ 治疗性血浆置换术(TPE)是指采用血细胞分离机或手工方法去除患者含有致病因子的血浆,以达到缓解或去除症状的目的.我们从2005年起对59例患者施行了血浆置换术,并对在208次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580)
【作者】丛素红
【作者单位】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山东,东营,25703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J], 熊墨龙
2.血浆置换治疗中不良反应的观察 [J], 谢敬东;周霞秋;谷瑞瑛
3.肝衰竭血浆置换治疗中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J], 陈敏;陈艳清;蒋晓织;林曼芝
4.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中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 [J], 侯青顺;柳富会
5.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进展 [J], 赖丽梅;植亮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关键词】人工肝;血浆置换;并发症;护理血浆置换是通过血浆分离器滤出并丢弃含有毒素及致病物质的血浆,同时补充患者缺乏的白蛋白,凝血因子,保持内环境稳定;代替肝功能,赢得肝细胞修复时间,使患者过度到肝脏再生而康复[1],使患者生存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
但术中、术后存在并发症。
临床上在护理过程中采取积极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血浆置换的安全性。
本文就并发症的护理进行文献综述如下:1中并发症1.1低血压1.1.1原因血浆置换过程中导致低血压的原因有:实施血浆置换的重型肝炎患者合并有腹水、纳差、恶心、呕吐等,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致血压降低,血管内水分移入组织中造成血容量减少和血浆置换过程中血液输出速度过快,输出量过多等原因造成血压下降。
1.1.2临床表现患者在体外循环开始后1h之内出现血压下降, 表现为胸闷、心悸、面色苍白、心动过速等。
1.1.3护理措施患者行血浆置换术前应测量基础血压,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心电监护每30分钟测心率、血压一次;当血压低于90/60mmHg时应立即给氧,同时注意血浆分离速度不宜过快,应控制在20~30ml/min,保持补液速度与血浆分离速度相等。
1.2 寒战、发热1.2.1产生原因与大量血浆输入引起的过敏反应有关。
1.2.2临床表现患者在治疗中出现寒战及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
1.2.3护理措施首先减缓血浆置换速度,及时通知经治医师,注意室温的恒定,治疗中室温应维持在22~24℃,密切观察恒温箱的温度在37℃,严格控制置换液的输入速度,不宜过快。
注意给患者保暖,可足底置热水袋,及时给予抗过敏治疗。
1.3过敏反应1.3.1产生原因赵惠、李贴文认为其一是释解冰冻血浆含有各种异型蛋白,其二是由于一次性大量异体血浆的输入,加之患者身体极度虚弱所致[3]。
1.3.2临床表现重肝患者血浆置换量在2300~3000ml时[4],会出现皮肤瘙痒、面部、躯干、四肢充血性皮疹,其发生率在1%~12%。
双重血浆置换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

双重血浆置换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双重血浆置换(DFPP)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探讨处理对策,以积累临床经验,提高DFPP的疗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2009年7月~2010年7月我科开展DFPP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9例患者,共行DFPP治疗33例次,发生低血压5例次,发生率为15.1%;发生溶血1例次,发生率为3.0%;发生滤器凝血1例次,发生率为3.0%;因跨膜压、血浆入口压高,改换其它治疗方式2例次,发生率为6.0%。
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7.3%。
结论:合适的血浆成份分离器选择,合理的抗凝剂应用,有效的血流量,严密的病情观察,适宜的分浆、补浆、弃浆量设置,可以减少DFPP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疗效。
【关键词】双重血浆置换;不良事件;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R45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2-0235-01双重血浆置换(DFPP)是近年来在血浆置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血液净化治疗方式。
它是利用不同膜孔径的分离器,通过对一级分离后的致病血浆进行二级分离,然后将弃除致病因子的血浆与血液有形成分一同输回体内,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血浆分离疗法[1]。
已用于200多种临床疾病的治疗。
与传统的单重血浆置换(TPE)相比,它具有应用血制品少、节约费用、过敏反应及血液传播性疾病发生率低等优点。
但在行DFPP治疗过程中,仍有低血压、溶血、凝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这些不良事件,影响了DFPP治疗的疗效,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因此,如何减少不良事件,是DFPP临床实践中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9年7月~2010年7月在我科行DFPP治疗的患者共9例,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29~67岁,平均年龄52.4±12.2岁。
高致敏肾移植受者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例,高脂血症患者1例,胸腺瘤、重症肌无力患者2例,冷凝集综合症、巨球蛋白血症患者1例。
血浆置换

綦江区人民医院
肾脏/风湿免疫科 李涛
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是将患者的血液抽出,分离血浆和 细胞成分,弃去血浆,而将细胞成分和与废弃血 浆等量的置换液一起返回患者体内,借以除去病 理性物质(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副蛋白、高 粘度物质、与蛋白质结合的毒物等)来治疗一般 疗法无效的多种疾病的血液净化疗法。
树脂、碳化树脂和阳离子型吸附剂等。
血浆吸附的分类
免疫吸附:即利用高度特异性的抗原-抗体 反应或有特定物理化学亲和力的物质(配基) 结合在吸附材料(载体)上,用于清除血浆 或全血中特定物质(配体)的治疗方法,如 蛋白A吸附、胆红素吸附等。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与血浆置换相似
禁忌症:对血浆分离器、吸附器的膜或管道有 过敏史,严重活动性出血或DIC,药物难以纠 正的全身循环衰竭,非稳定期的心、脑梗死, 颅内出血或重度脑水肿伴有脑疝,存在精神障
某一 60Kg 男 性 患 者,其 Hct 为 35%,其PV为: (1-0.35)×(1530+41×60)=2593.5 0.0645 ×60×(1-0.35)=25155 40×60=2400
血浆置换的并发症 (一)
心血管合并症: 低血容量、低血压 高血容量、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心动过缓、心动过速、早搏、心房 颤动、偶有心跳骤停
血浆置换的作用机制
清除血浆中的致病物质: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 副蛋白、毒性致病因子内毒素、药物 非特异性治疗:清除降低血清中的炎症介质:补体成
分、纤维蛋白原、细胞因子。
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特别是改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 能,调节独特型和抗独特型抗体系统的平衡,提高增
殖的B细胞和浆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