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网络信息计量学概论
信息计量学习题

信息计量学习题第一章绪论1.什么叫“信息计量学”?其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是什么?2.信息计量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何在?3.什么叫“科学计量学”和“信息(情报)计量学”?它们与文献计量学的关系怎样?4.信息计量学是怎样产生的?其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5.我国信息计量学的发展有何特点?其主要趋势如何?6.什么叫“网络信息计量学”?其产生背景和基本内容是什么?第二章信息增长规律1.何谓文献情报流?它具有什么基本特性?2.科学文献量的增长与科学知识量的增长有何关系?3.科学文献指数增长律是怎样发现的?其基本内容是什么?4.简述科学文献逻辑增长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
第三章信息老化规律1.什么叫文献老化和情报老化?两者有何区别?2.何谓“半衰期”和“普赖斯指数”,两者关系如何?3.简述科学文献老化的两种主要数学模型。
4.科学文献老化的机理是什么?文献老化规律的主要应用有哪些?第四章信息集中与离散分布规律布拉德福定律1.布拉德福定律的产生背景是什么?该定律是怎样形成的?2.简述布氏定律的基本内容。
3.分析布氏定律原理与实际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并指出其主要原因。
4.维克利对布氏定律的确立和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5.写出布鲁克斯的数学表达式,并说明各符号的含义。
6.布氏定律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应用?第五章信息词频分布规律齐普夫定律1.何谓最省力法则?它与图书情报工作有何联系?2.齐普夫定律是怎样形成的?其基本内容是什么?3.简述齐普夫定律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成果。
4.简述齐普夫定律的主要应用。
第六章信息作者分布规律洛特卡定律1.何谓“科学生产率”,其研究有何意义?2.洛特卡定律是怎样形成的?其基本内容是什么?3.简述洛氏定律的发展和普赖斯定律。
4.简述洛特卡定律的主要应用。
第七章信息计量学的理论基础1.科学文献的分布呈现何种规律性?如何从理论上进行解释?2.信息基本循环模式是什么?3.如何理解布-齐-洛分布的一致性?第八章信息统计分析法1.什么叫信息统计分析方法?其原则要求有哪些?2.信息统计有哪些主要类型?其基本步骤是什么?3.简述信息统计方法的主要应用。
信息计量学复习资料

信息计量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信息计量学的由来(1)信息计量学是在传统文献计量学及科学计量学的基础上扩展和演变而成的文献激增——产生矛盾——促使对文献的管理和使用缓解矛盾——产生情报学——产生情报(信息)计量学(2)信息计量学是情报学发展的需要和必然产物定量化研究一直是情报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必然趋势之一:从学科发展来看,情报学必然要从定性化阶段向定量化阶段发展;只有加强情报学的定量化研究,才能不断提供其科学性和精确性,从而有助于确立和提供它在整个科学体系中的学科地位。
(3)一大批杰出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力量推动了信息计量学的发展1926 洛特卡定律1934 布拉德福定律普赖斯1961《巴比伦以来的科学》1963《大科学,小科学》1969 加菲尔德2、信息计量学定义及其内容体系(P17、P19)采用定量方法来描述和研究情报(信息)的现象、过程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是数学和统计学与情报学广泛结合而形成的情报学的一个新兴的定量性分支学科。
定义:广义信息计量学——主要探讨以广义信息论为基础的广义信息的计量问题狭义信息计量学——主要研究情报信息(或文献情报)的计量问题内容体系:①信息计量学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包括信息概念的数学描述,学科研究的对象,内容,范围和相关学科的关系以及学科的形成和发展等。
②信息的基本测度,建立“信息量”等一整套测度指标,确定信息计量的准绳;关于比特,知识单元,信息熵,信息场,信息势等计量概念的讨论。
③几个基本定律的研究,包括布拉德福定律,齐普夫定律和洛特卡定律等。
④信息流模型的研究,如文献增长,老化,离散,引文分布等模型的建立与评价⑤信息计量化方法的讨论,如等级排序方法,对数透视原理及方法和模糊数学,信息论,集合论等的应用,情报利用和效益的定量评价等。
⑥信息计量方法和工具的自动化实现方面的研究,如聚类,相关分析,引文数据库,计量信息管理系统以及词频统计等的计算机实现问题。
⑦在图书情报工作,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检索,信息分析与预测,科学学与科学评价等领域的应用。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概论

09:38:46
网络安全体系
图1.1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09:38:46
网络安全体系
网络安全技术方面
(1)物理安全
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各种设备的物理 安全是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前提。 物理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及 其他媒体免遭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 故及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和各种计算机犯 罪行为导致的破坏过程。
(4)中断
攻击者通过各种方法,中断(Interruption)用户的正常 通信,达到自己的目的。
09:3安全,尤其需要防止如下问题。
(5)重发
信息重发(Repeat)的攻击方式,即攻击者截获网络上 的密文信息后,并不将其破译,而是把这些数据包再次向 有关服务器(如银行的交易服务器)发送,以实现恶意的 目的。
2)信息泄露或丢失 指敏感数据在有意或无意中被泄漏出去或丢失,它 通常包括信息在传输中丢失或泄漏(如黑客们利用 电磁泄漏或搭线窃听等方式可截获机密信息,或通 过对信息流向、流量、通信频度和长度等参数的分 析,推出有用信息,如用户口令、账号等重要信息 和不良网站),信息在存储介质中丢失或泄漏,通 过建立隐蔽隧道等窃取敏感信息等。
09:38:46
网络的安全威胁
目前网络存在的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破坏数据完整性
以非法手段窃得对数据的使用权,删除、修改、插 入或重发某些重要信息,以取得有益于攻击者的响 应;恶意添加,修改数据,以干扰用户的正常使用。
09:38:46
网络的安全威胁
目前网络存在的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章
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 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 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 性学科。本章主要介绍网络安全的概念、威 胁网络安全的因素、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及网 络安全的评估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信息计量学重点总结

信息计量学重点总结信息计量学概念:是应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对科学活动中的信息过程、信息现象和信息规律进行描述和研究的一门学科。
信息计量学主要内容:三个应用范围(核心期刊的测定、信息资源的管理、科学评价),四个方法(引文分析法、信息统计分析法、数学模型分析方法、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五个定律(增长规律、老化规律、集中与分散规律、著者分布规律、词频分布规律)第一章绪论“信息计量学”(原称“情报计量学”)名称最早是由德国学者布莱克特和西格尔以及昂托·纳克教授在1979年最先提出来的。
1923年,英国学者休姆首次使用了“统计书目学”术语,标志着信息计量这一学科的最早开始。
信息计量学与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之间的关系:相同之处表现在:研究对象方面,研究内容方面,研究方法方面差异:研究目的方面,研究对象方面,研究内容方面,研究方法方面信息计量学的发展趋势:(1)理论研究(2)规律研究(3)研究方法和手段(4)分支学科网络信息计量学(5)拓宽信息计量学的应用领域第二章信息计量学的理论基础掌握马太效应马太效应的结果——成功产生成功第三章科学信息的增长规律人物:普赖斯科学知识增长与科学文献增长的关系:(1)科学文献是科学知识的载体,是科学知识内容的客观记录;(2)科学知识的增长是科学信息增长的直接原因;(3)科学文献的数量增长情况直接反应科学知识增长的变化,所以科学文献的数量是衡量科学知识量的重要尺度之一;(4)科学文献作为科学知识主要的载体形式,它的变化情况可以作为直接反应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5)科学知识增长和科学文献增长具有同步性,其增长规律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科学信息增长模型:线性增长模型,指数增长模型,逻辑增长模型指数增长的数学模型:F(t)=ae bt(a>0,b>0) ,a为时间常数,统计的初始时刻(t=0)文献量;b为时间常数,即持续增长率。
指数增长模型中文献量的计算:文献量翻番时间(k=2)设t1,t2的信息总量为F(t1)、F(t2),且F(t2)=2 F(t1),则有ae bt2 =ae bt1△T= t2- t1=ln2/b=0.6931 文献年增加量△F(t)=F(t)(eb-1) =(eb -1)aebt第四章科学信息的老化规律科学文献老化的测度指标:半衰期与普赖斯指数,两者的异同(概念、功能、数值、使用范围)巴尔顿—凯普勒老化方程(巴-凯方程)的标准公式:科学文献增长与科学文献老化的关系:(1)科学文献的增长和老化从不同方面阐释科学的进步(2)科学文献的增长是促成科学文献老化的重要因素(3)在学科的不同发展阶段科学文献增长和老化速度不同第五章 科学信息的集中与分散规律创始人:布拉德福区域划分:如果将一定时间内的按某种学科载文量等级排列的期刊划分为三个区,使每个区所包含的相关论文数量相等,即恰好等于全部期刊发表的该学科文章总数的1/3,则可发现,第一区(核心区)所涉及的文章来自数量不多但效率最高的n 1种期刊;第二区(相关区)包括数量较大、效率中等的n 2种期刊;第三区(外围区)包括数量最大而效率最低的n 3种期刊。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一、术语辨析从给出的26个定义中挑出20个,并将标识定义的字母填在对应术语前的空格位置。
1. Intranet2. WSN3. packet switching4. internet5. end system6. Internet7. network topology 8. Ad hoc9. ISP 10. IMP11. IoT 12. computer network13. WPAN 14. MAN15. datagram 16. ARPANET17. PDN 18. distributed network19. virtual circuit 20. circuit switchingA.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网络参考模型。
B. 将报文划分成格式固定、有最大长度限制的交换方式。
C. 覆盖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网际网。
D. 奠定了网络理论基础的、第一个最有影响的计算机网络。
E. 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F. 一种自组织、对等式、多跳、无线移动网络。
G. 为用户提供接入Internet服务的企业。
H. 保证网络中计算机能有条不紊地交换数据的规则。
I. 覆盖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的远程计算机网络。
J. 将几十千米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局域网互连起来的网络。
K. 网络运营商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传输服务的网络。
L. 采用TCP/IP与Web的系统设计方法的企业内部的专用网络。
M. 将无线自组网与传感器技术结合的网络。
N. 将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联成大型网络系统的技术。
O. 没有中心交换节点的网状结构网络。
P. Internet边缘部分的计算设备。
Q. 以服务器为中心的工作模式。
R. ARPANET通信子网中的交换节点。
S. 需要通过交换机交换的通信方式。
T. 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互的网络。
U. 连接用户10m之内的移动数字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网络。
信息计量学的新发展

14.1.2 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意义
第二,从应用角度出发,研究网络信息资源 的评价指标,为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 供指导;网上的信息量巨大而且分散,同一 类信息分散在网络的很多地方,使信息的查 准率和查全率受到一定的限制,通过网络信 息计量学分析,可以确定某一信息相对集中 的网站,指导人们进行有目的地查找。
14.1.2 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意义
第三,研究网络环境下的科学信息交流,探讨 各学科发展趋势,分析建立新的学科发展指标 ,为相关科技决策提供参考。如可通过利用网 页的同被链接或网络电子期刊的同被引情况 ,了解一个学科的知识结构。
14.1.2 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意义
第四,提高网络信息检索的效率。
用户没有 专业知识 无法明确 表达需求 分析用户 信息需求 检索效果 不理想 新的检索途径、 大型数据库 检索效果 理想
第五,为有关的决策服务。通过对网络信息 的计量分析,有助于了解和掌握社情民意, 了解有关的市场行情动态,分析和发现某一 问题的动态和热点,预测有关的发展趋势, 为有关的决策服务。
THANK YOU
相关概念一
网络信息计量学是综合采用文献计量、 信息计量、统计学方法、计算机技术和 网络技术等对网络信息规律进行计量分 析的一门学科。
14.1.1 网络信息计量学的概念
相关概念二
网 络 信 息 计 量 学
研究对象:网络的信息资源
研究方法:数学、统计学等定量方法 研究内容:网络信息的组织、存储、分 布 、传递、相互引证和开发利用
信息计量学的新发展
----网络信息计量学(webometrics OR cybermetrics)
14.1.1 网络信息计量学的概念
产生背景
2信息计量学的理论1

2. 检验数学模型方法
四、利用模型进行分析
1. 对过去历程的评价分析
1. 自身在过去各段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比较分析 2. 不同的对象在过去历程中的比较分析
2. 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1. 自身在未来一段时间发展趋势的预测 2. 不同对象在未来一段时间发展趋势的比较预测
2-.3 文献(信息)计量技术
一.文献数据收集方法
• • • • •
常用于统计: 1.词频统计 2.论文统计 3.著者统计 4.引文统计
齐普夫定律统计 布拉德福定律应用 洛特卡定律应用
• 2. 时序统计法(涉及时间序列的数据) • 常用于: • 1.文献量统计 统计文献量各年度 的变化 • 2.文献利用统计 逐年统计引文频率 或流通频率 • 3.其他统计 专利申请等 • 4.各种时间问题的比较研究
第二章 信息计量学的理论基础
1 信息计量的前提和本质
1.1信息计量学的基础
信息中非确定性因素常常是信息计量学研究 的对象(申农,1948 ) 信息的特性:计量/不可计量
(1)人类信息活动发展的历程
《周易· 系辞· 上》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易之为书 契。” 《九家易》也说:“古者无文字,其为约誓之事, 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 考,亦足以相治也。”
3、数据分组整理 1. 确定组数 2. 确定组距:a≤x1≤x2≤…≤xn≤b,则组距=(b-a) /K (K为组数) 3. 确定组界 4. 确定组中值:组中值=(上组距+下组距)/2 5. 统计样本数据的频次分布
三、建立数学模型
1. 建立模型的程序
1. 选择模型类型 经验方法 :负冥型 、指数型、线形型 2. 确定参数
3
B 齐普夫 (Zipf) 5
第一章信息网络概论

信息与电子工程专业研究生学位课《宽带信息网络》第一章 信息网络概论与课程导论牛志升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niuzhs@2005.11.07 牛志升@清华大学 1What do you want to learn from this course?? ? ? ? ? ? ? ?2005.11.07 牛志升@清华大学 21测试题何为虚电路?何为逻辑地址?何为网络地址?下列序号 中哪些属于逻辑地址?(1) 电话号码, (5) VPI/VCI, (2) LCN, (3) DLCI, (4) IP地址, (6) Email 地址,(7) MAC地址与面向连接的网络相比较,无连接的网络都有哪些优 势?下列网络中哪些是无连接的网络:?(1) 电话网, (2) Internet网, (3)以太网, (4)FDDI网, (5) ATM 网, (7) GSM移动通信网,(8)帧中继网为什么ATM采用固定长度的短信元结构? 什么叫“拥塞”?什么是导致网络拥塞的根本原因?电话 网和计算机网各自采用什么样的拥塞控制机制?将来的 多媒体网络需要引入怎样的拥塞控制机制?2005.11.07 牛志升@清华大学 3本课程的定位及目标定位:掌握形成宽带网的基本概念和构成宽带网的基本要素 掌握宽带网工作的基本原理目标:“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多多了解各种网络技术的发展史(“以史为镜、面向 未来”)要求先修课:数字通信原理 程控交换和分组交换网络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2005.11.07 牛志升@清华大学 42窄带网络与宽带网络“窄带”与“宽带”网络实际上没有什么本质区 别,只是可实现的传输速率不同而已 窄带网络由于受到带宽的限制,一般来讲只适 合单一媒体的通信,网络及流量控制也可以针 对该媒体的特性进行优化 而宽带网络由于实现了高速的信息传输,使得 多媒体通信成为可能。
而不同的媒体有着截然 不同的业务特性和服务质量要求,因此如何在 保证不同业务服务质量要求的前提下优化网络 资源是一个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