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对高中历史优质课的反思

【doc】对高中历史优质课的反思对高中历史优质课的反思对高中历史优质课的反思

马小宇,刘帮庆

(宁夏育才中学勤行学区,宁夏银川750021)

教掌反,黾

摘要:伴随着新一轮课改的进行,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新课程理念全面推

行.作为基础学科的历史学科,逐步走出了传统的授课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取得成绩的

同时,一些问题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各级优质课评比中,存在着严重的

形式主义,弄虚作假行为,如何真正体现优质课价值,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历史优质课;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1)01—0083一O2 优质课评比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评价标准,对一节

课中教与学的活动和效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其目的是激

励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帮助教师成长.不可否认,优

质课评比活动在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学生学

习能力的提高,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

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对照新一轮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评价的新要求,在优质课评比工作中

仍存在着如下一些误区:

第一,一些创新有悖于客观事实.历史是客观现实

的,容不得我们来半点虚假,但自新课改实施以来,部分

教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舍本逐末.在优质课评比中,

味地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将很多历史知识彻头彻尾地

"翻本",还美其名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对书本的质疑精神,即使说错了也大加称赞.鉴于此,笔者认为努力学习新课改的先进理念,钻研教材,充实学科底蕴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已是当务之急.

第二,哗众取宠,做秀成分过多.由于优质课证书对晋级有着重要作用,因此,部分教师绞尽脑汁地想着如何取悦评课者,追求组织形式活跃的效果,但由于缺乏理论基础和新的理念支持,加之自己的学科底蕴限制,出现了 "穿新鞋,走老路"盲目追随和大搞形式主义的尴尬局面.这就忽视了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后,一些历史教师走向另一个极端——片面追求怎么教,追求合作效果,流于表面花里胡哨的热闹与外在活跃.历史教学具有个性化特点,教无定法,不可能有整齐划一的教学范式,否则就会陷人千人一面的尴尬局面.而在历史优质课的课堂上似乎有共性:?多媒体应用频繁, 一

个无关紧要的问题,一个无关痛痒的过渡,教师都会挖空心思地展示给学生,刻意追求课堂气氛.?教师的一言收稿日期:2010—09-26

行都是经过"彩排"后粉墨登场.从布置提问,学生回答到师生互动环环相扣,有板有眼,可以说是天衣无缝, 浑然一体.但哪有半点自我真实的影子?

第三,评价程序机械化.忽视学科特点,生搬硬套地强调师生表面互动,由此出发进行课堂评价,已经是当今历史优质课活动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出现这样的现象,赛课教师有,定责任,但评委要负主要责任,正是多数评委素质低,标准幼稚,不能

判断什么是真正好的历史课,自己没有独立的思想和见解,只注重课堂的包装,导致优质

课做秀的风气愈演愈烈.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要进行深刻的反思,改正不足,完善优质课评比.笔者

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改进策略:

1.广大一线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一定要克服功利思想,静下心来钻研新课程理念,为参加优质比赛做好准备,要上好一节历史优质课,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准备:

(1)用思想引领课堂.在历史优质课评比中,很多历史教师都形成了这样一个误区:优质课就要来一点花样. 因此,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十八般武艺皆上阵,结果使课堂变成了大杂烩.这样做实际上违背了新课程理念,没有做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笔者认为,师生互动最好的做法就是:让思想引领课堂,教师要突出"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设计开放式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与研究,思考和解决问题来进行学习.一堂优质课应该是学生思想上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踊跃参与,应当是充满思辨,学生学有所获的课.

(2)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历史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历史教学的效率,而成功的历史教学,总离不南,藩衽摘屯I83

2011年1月《上旬)总第209期I

霉衽捅屯

EWeU醚廷Uj黼狡ESEAI~l{

开执教者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厚的人文底蕴,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教

学基本功.历史教师的魅力来自深厚的修养,而深厚的修养只能来自于不断的学习,这就要求广大历史教师要多读书,时刻站在学术的前沿,第一时间

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然后,再结合中学生的实际,把一些新的研究成果讲授给学生,所讲授的知识务必做到客观真实.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应该做一名学者型教师.而非一名擅长模仿,人云亦云的教书匠.

(3)深人研究导人的艺术.好的开头能起到先声夺人的功效,巧妙的导人,可以

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创意的导入,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之很快投入到对问题的思考中.因此,巧妙的导入是一节历史优质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广大历史教师进行深入研究.

(4)加强语言的锤炼.历史教师的语言富于创意,就能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历史来,就能让遥远的历史成为有血有肉,可以触摸的真实影像,从而吸引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博览群书,博学多才,培养起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

(5)整体把握教材,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师应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突出过程,优化教材处理.把握重点,难点,训练点,突出概念,规律和方法,注意课堂教学从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重组加工教学一

+一+一+一+一

(上接第82页)

在被灌输,这样不知不觉和教师融合在一起,感受到物理的魅力.如讲音调时,

笔者特意下载了阿宝在"星光大道"争夺年度总冠军时唱的民歌让学生欣赏,让学生体会音调的含义.再如,为了让学生区别音调和响度,笔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牛的叫声和蚊子的嗡嗡谁的音调高,谁的响度大,让学生体会音调和响度的不同.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经验情境且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这样

来,学生自身就能够激发出探究问题的兴趣,当然也就能够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从而达成教学的最佳效果. 2.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

学科,多从实验事实出发,又经过总结并且理论抽象,再回到实验进行检验,最终得

出概念和规律.这其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就是物理概念和物理模型的建立.在实际教

学中,很多物理教师往往一两句话就给出某个物理概念,再讲清楚其内涵和外延,

这样讲解是费时且效果不好.为此,可从建立物理概念的历史长河中出发,讲清为什么要引入这一概念,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把单纯地讲物理概念本身寓于其物理学史中,更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如讲到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时,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情景:为什么鸡蛋掉在水泥地上容易碎,而掉到棉絮上却不易破损?为什么坐沙发

比坐一硬板凳舒服?从而让学生理解受力面积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

内容,合理设计教学程序,加强过程性内容的教学,优化教学过程.

2.优质课比赛应完善评比规则,淡化优质课的功利性.一堂真正的优质课应该

反映任课教师的个性特点,展现出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体现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 教学模式必须能够经常地运用到平实的教学活动之中,在平实中看效果,在平实中

看创新.在优质课评比中,各级教研部门都要从严从实,对"做秀"的优质课统统"枪毙",建立一种"以诚实守信为荣,以弄虚作假为耻"的新优质课竞赛观.

总之,对于历史优质课.应少一些功利之心,多一点教学追求;多一点客观评价,

少一些时尚做秀,让历史优质课不论何时何地都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

本目的,以推进历史教学的发展,从而真正落实新课改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李成.面对课改热潮:我给一些作法泼冷水【J】.中学历史教学参

考,2004,(6).

【2】印荣.优质课十要素探析[J】.甘肃科技教育,2007,(1).

【3】黄建国.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冷"思考【J】.课程?教材?教

法,2005,(10).

+一+…4-4-4-

3.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教会学生做人的哲学. 现在的中学教育,对心理健康的教育比较少;大多数学生养尊处优,是家里的"宝贝",一旦受到打击就很可能承受不了,以致可能使得他们在考试中发挥失常.因此,教师要多注意加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锻炼,进行户外活动,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从而敞开学生的心扉.另外,组织学生多看看名人传记,学学名人是怎么样面对挫折和困难的,并从中学会坚定信心,勇敢地去面对生活. 中学是人生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哲学观念形成的最重要时期.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对他们进行哲学理念和方法的教育.现实生活里,中学生好似天生有一种叛逆,对他们这方面的教育要讲究策略.例如,少说"我那个时候我怎么怎么……",他们心里可能会想:我又不是你.我想这样对他们说"大多数人怎么样,一般说来,最好你……做",他们更容易接受一点.至少从感情上可以这

么说.当然,这只是一个细节问题,还有方方面面的东西,需要我们用心去面对,只有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才会产生持续的兴趣. 新课改使我们的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自我表现欲强,敢说敢表达,敢于向老师挑战,勇于质疑,学生的创

新意识与动手实践能力也增强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我们将会得到更多的收获,更多的思考.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