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旅游文化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雨琼花飞,雨韵江南醉

————扬州

千年古邑的扬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下游的北岸,江淮平原的南端,历来便为水陆交通的枢纽,南北漕运的咽喉,同时,它还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2400多年的历史,曾是“富甲天下”的淮左名都。

悠悠千古,经过无数王朝的兴衰更迭,扬州人民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今日的扬州,不仅是名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也是苏北地区的文化教育中心,自古就“人杰地灵”的扬州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奋进雄起,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当越来越多的中外游人到这里驻足时,他们最希望能在这座已经高度现代化的城市里追寻到当年“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娴静和幽远。

一、特色景点

1、瘦西湖---瘦西湖园林群景色怡人,融南秀北雄为一体,在清代康乾时期即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所谓“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其名园胜迹,散布在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两岸,俨然一幅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

2、大明寺---千年古刹,历经劫难,终获新生。隋朝仁寿元年(601年),皇帝杨坚为庆贺其生日,下诏于全国建塔30座,以供养佛骨,该寺建“栖灵塔”,塔高九层,宏伟壮观,被誉为“中国之尤峻特者”,故寺又称“栖灵寺”。唐朝鉴真法师任大明寺住持,便大明寺成为中日佛教文物关系史上的重要古刹。唐会昌三年(843年),九层栖灵塔遭大火焚毁。后经僧人募化重建,但屡有圮废。

3、何园---何园又名“寄啸山庄”,由清光绪年间任湖北汉黄道台、江汉关监督、曾任清政府驻法国公使的何芷舠所造,是清乾隆年间双槐园的旧址。清同治年间,在双槐园的旧址上改建成寄啸山庄,占地14000余平方米,园内有大槐树两株,传为双槐园故物,今仍有一株。园名取自陶渊明“归去来兮……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之意,辟为何宅的后花园,故而又称“何园”。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园主归隐扬州后,购得吴氏片石山房旧址,扩入园林。园主将西方建筑特色带回了文明古国,并吸收中国皇家园林和江南诸家私宅庭园之长,又广泛使用新材料,使该园吸取众家园林之经验而有所出新。

4、卢氏盐商豪宅---在“园林多是宅”的扬州,康山街22号一带青砖黛瓦的高大古建筑群,是一座扬州晚清盐商最大的豪华住宅,被誉为“盐商第一楼”的卢氏盐商住宅。宅主为商界巨富卢绍绪,据介绍,此宅建于清光绪年间,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当年兴建此宅耗银7万余两。它以绵延的建筑群落、精美的建筑风格成为诸多珍珠中最耀眼的一颗,是扬州古城文化当之无愧的新看点

二、特色小吃

扬州的烧饼很不错。街上最常见的是黄桥烧饼,半个世纪前的那场大战使它一夜成名;还有擦酥烧饼,这种烧饼是以油酥面制作的,反复擀折、烘烤成熟后,酥脆而又层次在丰富,口味也多样,有糖馅、肉馅、干菜馅、苋菜馅、青菜馅、萝卜丝馅等等,不同的馅心形成了扬州烧饼的多种风味。许多地方的烧饼只是在早晨才有得供应,而在扬州,全天都可以买到烧饼,什么时候想吃都能吃到。

豆腐卷子与锅贴是下午才上市的小吃。豆腐卷子也就是普通的卷子,卷上些豆腐丁子、葱花子、然后放在平锅里半油半水煎熟,那香气飘了一条街,吃在嘴里,咸、香、暄软,很能勾起人的食欲。锅贴与豆腐卷子的烹制方法差不多,也是用平锅半油半水地煎熟。锅贴就

是油煎饺子,扬州的锅贴味道相当鲜美,尤其要数国庆路上的民族饭店的锅贴做得好,每天下午,特别是秋冬季的下午,去那儿喝着热滚滚的牛肉汤,吃着煎得脆嘣嘣、油滴滴的锅贴,可是逛街之后的一件快事。

油炸臭干是扬州的标志性小吃,在扬州的市区,你随处可以闻到一股并不难闻的臭气,这就是油炸臭干的气味。一块块小小方方的臭干被放在油中慢慢地炸得泡起来,松松脆脆的,剪开来,烧上用稀释了的酱油、辣椒酱做成的调料,搁些黄豆芽、香菜末,那味儿就甭提多鲜美了。扬州人说臭豆腐是生臭熟香,这一点你站在油炸臭干的摊子前面就一定会有很真切的体会。

糊辣汤和豆腐脑似乎是结对食物,许多卖豆腐脑的同时也卖糊辣汤。以前卖豆腐脑的总是挑着担子沿街叫卖,现在则是在街边摆一个小摊子,放上三四张小凳子招呼客人。卖酒酿的还是老样子,酒酿放在盆里用担子挑着或用自行车背着,并不吆喝,只是用两片竹板边走边敲。

三、特色文化

没有一个城市像扬州这样收到文人眷恋,吟诗词,作歌赋,绘书画,烘托它成为耀眼的名都,今日扬州风华依旧,让人在思古怀幽中,体味这座诗词名城的无穷魅力。

汉代江都相董仲舒在扬州,倡明儒学,奠定了扬州汉学研究的基础;枚乘名篇《七发》所写“观涛乎广陵之曲江”,描述了当时扬州曲江有广陵涛的壮美景象;位于高邮天山的广陵王刘胥的“黄肠题凑”式墓葬,有极高的考古价值。扬州多汉墓,出土了许多汉代精美文物。如“广陵王玺”金印、飞熊玉水滴、错银饰铜牛灯、蝉形白玉臕、漆砂砚、彩绘漆面罩等,均为国家一级文物。汉魏时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陈琳是广陵人。天宁寺始建于东晋,当时,尼泊尔高僧佛驮跋陀罗曾在此译《华严经》。南朝刘宋时,名士鲍照的名篇《芜城赋》,就是写的扬州。“当昔全盛之时,车挂鵳,人驾肩,廛 扑地,歌吹沸天,孳货盐田,铲利铜山,才力雄富,士马精妍”展现了汉代扬州的兴盛。始建于刘宋大明年间的大明寺,为全国佛教名刹。隋炀帝三下扬州,留下了众多的遗迹和传说。隋炀帝陵为著名古迹,从隋堤柳至禅智寺至迷楼、萤苑、吴公台一线均为隋代文脉之所在。隋代文选学家曹宪、唐代名学者李善、名诗人张若虚、大书法家李邕、张怀馞等都是扬州人,他们对整个唐朝的文学艺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张若虚的长诗《春江花月夜》,有“孤篇压全唐”之誉。政治家、《通典》作者杜佑、大画家李思训、李思海都曾官于扬州。唐代到过扬州和出生在扬州的诗人不下数十人,知名的有骆宾王、张若虚、孟浩然、李颀、王昌龄、李白、高适、刘长卿、韦应物、刘禹锡、白居易、王播、李德裕、李绅、张祜、杜牧、许浑、徐凝、姚合、温庭筠等,他们写下了许多歌咏扬州的诗篇。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为千古丽句。鉴真大和尚东渡日本,传播了盛唐文化,被日本人民尊称为“盲圣”、“日本文化的恩人”。新罗人崔致远入唐求仕,考中进士,被新罗誉称为“东国儒宗”、“东国文学之祖”。唐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罗城南门遗址是扬州一千多年城建历史的缩影,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的一部“城门通史”。石塔旁的唐代古银杏,气势磅礴,是一座有生命的扬州城的城标。

扬州的旅游特色文化随处可见,到处都彰显着扬州的风采,扬州的文化、扬州的文明在高速发展的今天也迅速的发展,源远流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