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合理用药与配伍禁忌

合集下载

中药应用形式及合理用药

中药应用形式及合理用药
2015年河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训
中药应用形式与合理用药
内容提要
1
中药基本知识
2
中药应用形式
3
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4
中药处方书写格式与要求
5
中药的合理应用
一、中药基本知识
药品
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 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 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 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 等。
○普
XXXXXXXX 医院处方笺
费别:自费 姓名:XXX 科别:XXX
性别:男
年龄:50 岁
门诊号:XXXXXXX医诊断:胃痞;中医证型:脾肾阳虚
Rp:
黄芪 30g
党参 15g
茯苓 15g
白术(炒)20g 陈皮 6g
砂仁 3g
枳实(炒)6g 黄芩 6g
中药饮片散装小包装中药饮片小包装中药饮片是将经过特殊加工炮制后的中药饮片用包装材料按一定的规格定量包装的一种中药饮片具有干净卫生无粉尘调剂剂量准确储存携带方便但不利于鉴别改变组方剂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7年8月在19家三级二级医院开展了小包装中药饮片推广试点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小包装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应用指南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发200834号二中药饮片应用形式小包装中药饮片2012年三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要求小包装中药饮片不少于300是开展中药饮片调剂自动化基础用符合炮制规范的传统中药饮片作为原料经现代制药技术提取浓缩分离干燥制粒包装精制而成的中药产品系列使用采用备案制限二级及以上医院中药配方颗粒二中药饮片应用形式中药配方颗粒20世纪70年代日本研制成功1992年江苏江阴天江药业率先研制中药配方颗粒2001年sfda发布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命名中药配方颗粒2002年和2011年中药配方颗粒相继列入国务院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中西药配伍禁忌探讨

中西药配伍禁忌探讨

中西药配伍禁忌探讨摘要中西医结合发展的今天,怎样联用中西药才能增强疗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已经成为困扰临床医师的问题,也是临床药师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就不恰当的中西药联用时药物所发生的理化性质的改变、药理变化,导致药物的治疗效果的降低、毒性反应的增加等问题进行总结讨论。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合理配伍用药安全引言中西药配伍,已成为当今临床治疗的一个手段,中西药配伍,有此能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但有些却降低疗效或产生毒副反应,中药的应用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长期实践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中西药的配伍禁总在临床上却重视不够,常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

现从药理化学和药理学两方面讨论中西药的配伍禁忌。

一、理化性质改变。

导致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1、形成沉淀含有鞣质的地榆、石榴皮、五倍子、大黄等中药以及麻仁丸、利胆片等中成药与某些西药制剂联用会使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如与四环素类、红霉素等甙类,麻黄素、阿托品等生物碱以及亚铁盐制剂、碳酸氢钠制剂联用会产生沉淀,影响吸收。

2、形成络合物含有槲皮素的中药柴胡、桑叶、槐角及含有这些中药的制剂与含各种金属离子的西药合用会形成络合物,影响吸收。

3、酸碱中和五昧子、女贞子等酸性中药与氧氧化铝、氨茶碱等碱性西药合用,煅龙骨、煅牡蛎、硼砂等碱性中药与胃蛋白酶合剂、乙酰水杨酸等酸性西药合用都会起中和反应,使药效降低甚至失去药效。

二、药理变化。

导致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1、药动学变化1硼砂、海螵蛸、瓦楞子、皂角等碱性中药及其制剂与心得安、氯丙嗪、硫酸亚铁等联用会使其吸收降低,与奎宁、氯奎、强力霉素、新斯的明联用会使其从尿排出,促使血药浓度降低,与奎尼丁联用会导致排出减少,血药浓度增加而引起中毒。

2碱性中药如硼砂、煅牡蛎等,使尿液酸化药等解离增多,排泄加快,使作用时间和作用强度降低。

3中西药配伍后,不同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不同,使药物的血药浓度有所变化,从而影响其组织结合。

如含有鞣质类化合物的中药在与磺胺类药物合用时,导致血及肝脏内磺胺类药物浓度增加,严重者发生中毒性肝炎。

中药的合理用药试卷及答案

中药的合理用药试卷及答案

中药的合理用药试卷姓名:成绩: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以下哪项不是中药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A. 辨证施治B. 随症加减C. 按病名选药D. 灵活变通2.中药煎煮时,一般使用什么水?A. 自来水B. 矿泉水C. 蒸馏水D. 雨水3.中药汤剂一般应该在何时服用?A. 饭前B. 饭后C. 空腹D. 睡前4.关于中药配伍禁忌,以下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 十八反B. 十九畏C. 随意搭配D. 妊娠禁忌5.中药保存时,应注意避免哪种情况?A. 高温B. 潮湿C. 干燥D. 通风6.下列哪种中药用药方法是不合理的?A. 根据病情调整剂量B. 长期大量使用同一种中药C. 遵循医嘱使用D. 注意观察不良反应7.中药与西药联合使用时,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无需考虑相互作用B. 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C. 遵循医师指导D. 注意观察联合用药后的反应8.关于中药的副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中药无副作用B. 中药副作用较小,无需关注C. 中药同样有副作用,应关注安全性问题D. 只有西药有副作用9.下列哪项不属于中药的合理用药范畴?A. 根据体质选药B. 根据病情选药C. 随意增减剂量D. 注意药物煎煮方法10.中药汤剂煎煮前,通常需要进行哪种处理?A. 烘干B. 浸泡C. 研磨D. 筛选二、判断题(每题5分,共50分)1.中药无毒副作用,可以随意使用。

()2.中药煎煮时,时间越长越好。

()3.中药汤剂煎煮后,应立即服用。

()4.中药与西药联合使用时,不会产生相互作用。

()5.中药可以替代西药治疗所有疾病。

()6.中药汤剂在保存时,应放在阴凉干燥处。

()7.中药的使用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和用法。

()8.中药汤剂煎煮时,可以使用金属锅具。

()9.中药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包括因病选药、因病选方、因人用药、因时制宜和因地制宜。

()10.中药汤剂煎煮完成后,应立即将药液倒出,避免药液在锅中过久停留。

中西药合理用药

中西药合理用药
者乏力、神倦、口渴症状
血中送炭,减少毒副作用 • 十全大补汤、六味地黄丸、参芪扶正丸+西药化疗药:调
整机体免疫功能,减轻毒性反应
中药与抗菌药物的配伍禁忌
•1、含有机酸的中药 •2、碱性较强的中药 •3、含丰富鞣制质的中药 •4、含金属离子成分的中药
•5、有较强抗菌作用的中药
含有机酸的中药
五味子、金银花、山茱萸、女贞子、乌梅、白芍、山楂、 枳实、木瓜、陈皮等 ①×与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 (这类中药经体内代谢后均能使尿液酸性增强,使这些抗生 素的抗菌效力减弱) ②×与磺胺类药物及其乙酰化物 (可导致酸性环境,使磺胺类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致使其在 泌尿系统中析出,形成结晶,引起结晶尿、血尿、尿闭)
增加,心律失常、传导阻滞 • 洋地黄+含蟾酥(麝香保心丸、喉症丸、六神丸):心律
失常、洋地黄中毒
举例
药性相背,事与愿违 • 酸性中药或中成药(山楂、乌梅、乌梅安胃丸、保和丸)
+碱性西药(氨茶碱、胃舒平):降低疗效 • 磺胺类药物+含有机酸中药:结晶尿、尿痛 • 碱性中药(硼砂、龙齿、煅龙骨)、中成药(行军散)+酸
认敌为友,中西相克 • 抗菌作用的中药(“三黄”、金银花、鱼腥草、牛黄解毒
片、黄连上清丸)+乳酶生:抑制或杀灭活的乳酸杆菌, 乳酶失去活性
举例
违规配方,雪上加霜 • 糖皮质激素成分(甘草、鹿茸)+水杨酸制剂(阿司匹林
):消化道溃疡 • 银杏叶制剂+阿司匹林制剂:容易造成出血现象 • 洋地黄+含钙类(海螵蛸、牡蛎、龙牡壮骨冲剂):毒性
内容
中西药合用原则 中西药合用中的注意事项 中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 案例
二、中西药合用中的注意事项

中药的毒性与合理用药

中药的毒性与合理用药
科技 出版社 ,0 0 2 1.
】 中国 社 区医 师 ・ 4 医学专业 21 00年第 3 3期 ( 2 总 第28 第1卷 5期
人参 , 独角莲代天麻使用 。⑥其他 中毒原 凶 。 药 不 对证 , 反 “ 八 反 ” 十 九 畏 ” 违 十 “ 配伍禁忌 原 则及 调剂 人 员差 错 , 体 差 个 异, 长期服用等也是 引起 中毒 的原 因。
正 确 对 待 中 药 的 毒 性 正确对待中药 的毒性 , 是临床安全用 药保 i 。 = j E 正确总体 评价巾药 毒性 :t 巾药 品 E前
技 区 鼹 药 指 导
CHI E N S# C 0 M M UN Iv D 0 C T 1S T G 2
中药 的毒 性 与合 理 用药
刘双 根
引起 中药 中毒的原 因 引 起 中药 f毒 的 原 是 多 方 面 的 , 1 l 归 纳起来有 : 中药因产地 、 ① 采集时间 、 节 季 及方法的不同 , 可表现 出不 同的疗效或不 同程度 的巾毒。如乌梅 在未成 熟 时采集 才能保持药效且不会 中毒 , 在成熟时采集 则含有大量的氛氰酶 , 使用后会引起严 重 的 中毒现象 。② 药物 剂量 过大 。如 大剂 量使用人参会 引起头 痛 、 疹 、 皮 体温 升 高 及出血等 中毒表现 。③ 炮 制不得 当。中 药炮制时应掌握适度的原则 , 否则会引起 中毒现象发牛 , 如服含有炮制不 当的草乌
3 0】 3. 0
恰 当配伍 , 合理组方。根据病情需 要 和用药法则 , 药物合理配伍。掌握 中药 将 配伍 原 则 , 循 中药 配 伍 禁 忌 的 十 八 遵 “ 反 …‘ 十九畏” 中西药 的配伍禁 忌原则 。 及
关 于“ 十八 反 ” 十 九 畏 ” 认 识 至 今 也 没 “ 的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配伍禁忌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配伍禁忌

5 %葡萄糖 注射液混合后紫外线吸收值只在 2h内较稳 定 , 与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后 , 紫外线吸收值不稳定 。
2 2 中药 注 射 剂 与化 学 药 品 配 伍 . 2 2 1 鱼腥 草 注 射 液 .. 鱼 腥 草 注 射 液 与 头 孢 唑 啉 钠 、 孢 头
11 资料 .
【 关键词 】 中药注射剂 ; 配伍禁忌 ; 合理用药
中药注射剂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 采用现代 化科学技 术 和方法 , 以天然药物和单方或复方提取 的有效 物质制成 的注 射剂 型 , 因其起效 快 , 效确切 , 疗 广泛应用 于 临床 , 同时 中药 注射 剂在 使用 过程中不 良反应 事件 也引起 了人 们 的高度 重 视 。 在这 些 事 件 中 , 伍 用 药 是 一 个 重 要 因 素 , 药 品 研 发 配 在 过程 中有待 于对 中药 、 天然药 物 的化学 结构 、 产工 艺进一 生 步深入 理 局 网 站 公 布 的 中 药 注
射剂 的多 起不 良事件 , 中 国药 学 文献 数 据 库 中用 “ 在 副作 用 ” “ 良反应 ” “ 、不 、 配伍 ” “ 和 中药 注射剂 ” 为关 键词进 行检 索下载全文分类整理归纳 。 12 方法 . 在筛 选 的多篇文献 中按 中药注 射剂与输 液 、 化 学药品 、 中药注射剂 、 生物制 品配伍 的分类进行 总结分 析。 2 配 伍 情 况 2 1 中药注射剂与输 液的配伍 .
[ ] 孙丽敏 , 3 姜淼 , 薇珩. 宋 探讨 阿奇霉 素治疗 小儿支 气管肺 炎 的
用 J 。可抑制肌苷 的 5 酸脱 氢酶 阻断肌 苷酸 转化 以色 乌 磷
苷酸 , 进而抑制病毒 D A及 R A的合 成 ; 琥 宁对金 黄色 N N 炎

中药的合理应用思维导图-高清简单脑图模板-知犀思维导图

中药的合理应用思维导图-高清简单脑图模板-知犀思维导图

中药的合理应用第一节中药合理用药概述基本概念目的与意义基本原则合理用药的诸原则(安全、有效、简便、经济)执业药师的作用具体职责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不合理用药的后果主要后果保证合理用药的主要措施保证合理用药的各种措施第二节中药饮片的合理应用中药配伍原则(1)七情配伍(2)“十八反”、“十九畏(3)中药气味配伍(4)中药升降沉浮配伍(5)中药归经配伍中药复方配伍(1)复方中药物用量依据君臣佐使递减(2)复方中各药物的用量相等(3)复方中主药用量小于其他药物用量中药饮片不同炮制品的正确应用第三节中成药的联合应用中药注射剂的合理联用(1)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基本原则(2)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适用举例中成药的合理联用(1)中成药之间的配伍应用(2)中成药与药引的配伍应用第四节中西药的联合应用中西药联用的特点(1)协同增效(2)降低毒副反应(3)降低用药剂量中西药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1)药动学的相互作用(2)药效学的相互作用中西药联用的举例(1)中西药合理联用的例举(2)中西药不合理联用的例举(3)中成药联用的配伍禁忌含西药组分的中成药品种及使用注意事项(1)含西药组分的中成药及使用注意事项(2)含西药组分中成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第五节特殊人群的中药应用老年人的中药应用(1)老年人合理应用中药的原则(2)老年人合理服用滋补药的注意事项妊娠期患者和哺乳期患者的中药应用(1)妊娠期患者的中药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2)哺乳期患者的中药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婴幼儿患者的中药应用(1)婴幼儿患者合理应用中药的原则(2)婴幼儿患者合理应用中药的注意事项肾功能下全者的中药应用(1)肾功能不全者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2)常见对肾功能有影响的中药肝功能下全者的中药应用(1)肝功能不全者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2)引起肝损伤的中药及其主要化学物质(3)中药引起肝损伤的防治原则。

中药师知识点总结

中药师知识点总结

中药师知识点总结一、中药学基础知识1. 中药的来源和分类2. 中药的性味归经3. 中药的功效与作用4. 中药鉴别与质量控制二、中药方剂学1. 中药方剂的概念与分类2. 中药方剂的组成与运用3. 中药方剂的药理作用4. 中药方剂的配伍禁忌三、中药药理学1. 中药的药效与药理作用2. 中药的毒副作用与不良反应3. 中药的临床应用与研究四、中药炮制学1. 中药的加工与炮制方法2. 中药的炮制工具与器皿使用3. 中药炮制中的技巧与要点五、中药与现代医学1. 中药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2. 中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与发展3. 中药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与前景六、中药行业发展与规范1. 中药行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2. 中药行业的规范与管理3. 中药行业的未来发展与挑战七、中药药师职业素养1. 中药药师的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2. 中药药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3. 中药药师的自我提升与发展规划八、中药临床应用1. 常见中药的临床应用与疗效2. 中药治疗常见疾病的方剂与配伍3. 中药与西药的配合应用九、中药安全与合理用药1. 中药的安全性评价与监管2. 中药的合理用药与用法用量3. 中药的毒副作用与防范措施十、中药药物搭配1. 中药与中药的搭配原则2. 中药与食物、饮料的搭配禁忌3. 中药与其他药物的搭配与配伍禁忌十一、中药与中医理论1. 中药在中医理论中的地位与作用2. 中药与中医诊断与治疗3. 中药对中医理论的丰富与补充中药师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非常丰富,在每一个方面都需要具备深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只有全面掌握了中药学的相关知识,才能在临床上更好地运用中药治疗疾病。

希望中药师们能够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的合理用药与配伍禁忌 一、中成药的合理联用 1.中成药的联用 肾阴虚证:六味地黄丸+益肾补骨液; 阳虚:附子理中丸+参茸卫生丸; 气阴两虚证: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 中气下陷又肾阳虚: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丸。 2.中成药与中药汤剂的联用 气血不足+热毒的痛经、月经不调:复方当归四物汤+妇科千金片; 风痰阻络+气血亏虚的面神经麻痹:当归补血汤+牵正散; 血府逐瘀汤送服七厘散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 3.中成药与药引的联用 外感风寒或脾胃虚寒之呕吐、泄泻证:用生姜、大枣汤送服; 跌打损伤或风寒湿痹证:用黄酒或白酒送服三七粉、云南白药、三七伤药片、腰痛宁等。 治疗便秘的麻子仁丸,宜用蜂蜜水送服。 补肾药用淡盐水送服:如六味地黄丸。 4.中成药与西药的联用 降低毒性: 补中益气丸、贞芪扶正冲剂与CTX(环磷酰胺,一种免疫抑制剂)。 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与糖皮质激素。 提高疗效: 香连丸+TMP(三甲氧苄氨(甲氧苄啶),英文名:Trimethoprim); 丹参针与脑活素(治疗老年功能性失眠); 牛黄解毒丸与乙酰胺螺旋霉素(治疗急性牙龈炎的红肿热痛); 热毒痰火之瘰疬(淋巴结核)用解毒消炎丸与INH (异烟肼.); 肾阳虚水中用实脾散、真武汤、济生地黄丸配小剂量HCT( 二氢氯噻, 双氢克尿塞)。 二、中成药联用的配伍禁忌 1.含十八反、十九畏的中成药配伍禁忌 附子:川贝、半夏 大活络丹、尪痹冲剂、天麻丸、人参再造丸(含有附子)均不能与川贝枇杷露、蛇胆川贝液、通宣理肺丸合用; 郁金:丁香 利胆排石片、胆乐胶囊、胆宁片含有郁金,均不能与六应丸、苏合香丸、妙济丸、纯阳正气丸、紫雪丹含丁香的合用。

海藻:甘遂、甘草 心通口服液(含海藻)不宜分别与祛痰止咳颗粒(含甘遂),橘红痰咳颗粒、通宣理肺丸、镇咳宁胶囊(含甘草)合用。

2.含有同一毒性药物剂量叠加的 附子:大活络丹+天麻丸; 朱砂: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 冰片: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 3.不同功效药物联用的禁忌(属于证候禁忌) 附子理中丸+牛黄解毒片; 附子理中丸+黄连上清丸; 金匮肾气丸+牛黄解毒片。 4.某些药物的相互作用问题 (消瘿五海丸、内消瘰疠丸)形成刺激性的碘化汞、溴化汞。

三、中西药的联合使用 中西药联用的特点 1.协同增效 ①黄连、黄柏+四环素、呋喃唑酮、磺胺甲基异唑---治疗痢疾、细菌性腹泻。 ②金银花+青霉素---对耐药金葡菌的杀菌作用。 ③丙谷胺+甘草、白芍、冰片---治疗消化性溃疡。 ④甘草+氢化可的松---对抗炎、抗变态反应。 ⑤丹参、黄芪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能量合剂---可提高心梗的抢救成功率。 ⑥丹参注射液+间羟胺、多巴胺---加强升压作用,还可减少对升压药的的依赖性。 2.降低毒副反应 ①甘草+呋喃唑酮---治肾盂肾炎时,可防胃肠道反应,又保留了后者的杀菌作用。 ②氯氮平+石麦汤(生石膏、炒麦芽)---在治精神分裂症时可消除流涎不良反应。 3.减少剂量 ①珍菊降压片---降压、改善症状,减少了可乐定的用量。 ②地西泮+苓桂术甘汤---地西泮的用量可减少1/3,同时消除嗜睡等不良反应。

中西药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 1.影响吸收 (1)影响药物透过生物膜的吸收 ①含鞣质(大黄、虎杖、五倍子、石榴皮等;牛黄解毒片、麻仁丸、七厘散)+口服的红霉素、士的宁、利福平(吸附后透过生物膜会减少);

②药物炭(蒲黄炭、荷叶炭、煅瓦楞子)与生物碱、酶制剂同服; ③果胶类(六味地黄、人参归脾、山茱萸)+口服林可霉素。透过生物膜减少90%。 (2)影响药物在胃肠道的稳定 ①含金属离子的中药(石膏、海螵蛸、自然铜、赤石脂、滑石、明矾等)牛黄解毒片+四环素---发生螯合反应,减低了吸收;

②含生物碱的中药(麻黄、颠茄、洋金花、曼陀罗等抑制胃肠蠕动)+红霉素(减效)、洋地黄类强心苷(吸收增加,引起中毒)。

2.影响分布 ①碱性中药(硼砂、红灵散、女金丹、痧气散)+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减少了排泄)---毒性增加;

②含鞣质中药+磺胺类---使磺胺的药物浓度增加; ③银杏叶+地高辛---使后者出现中毒。 3.影响代谢 ①酶促反应 乙醇+苯巴比妥、苯妥英、安乃近、利福平、二甲双胍、胰岛素---使药效下降; 乙醇+三环类抗抑郁药(氯米帕林、阿米替林、多虑平、丙咪嗪)---代谢产物增加,不良反应增加。 ②酶抑反应 含鞣质中药(大黄、山萸肉、诃子、五倍子、地榆、石榴皮、虎杖、侧柏叶)+含酶类制剂(淀粉酶、胰酶、乳酶生)---使酶的药价降低; 含麻黄碱中药(大活络丹、千柏鼻炎片、蛤蚧定喘丸、通宣理肺丸)+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呋喃唑酮、异烟肼、丙卡巴肼、司来吉米)---引起头痛、恶心、心律不齐、呼吸困难、心肌梗死等不良反应,严重出现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

4.影响排泄 增加排泄 碱性中药(煅龙骨、煅牡蛎、红灵散、女金丹、痧气散、乌贝散、陈香露白露片)+尿液酸化药物(诺氟沙星、呋喃妥因、吲哚美辛、头孢类抗生素)---使作用时间和强度降低;

红霉素+山楂制剂---使红霉素分解,失去抗菌作用; 冰硼散(使尿液碱化)+青霉素、磺胺类药---降低药效; 含有机酸中药(乌梅、山茱萸、陈皮、木瓜、川芎、青皮、山楂、女贞子)+碱性药物(氨茶碱、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氢氧化铝、氢氧化钙、碳酸钙、枸橼酸镁、碳酸氢钠等)---降低或失去药效。

②减少排泄 含有机酸中药(乌梅、山茱萸、陈皮、木瓜、川芎、青皮、山楂、女贞子)+磺胺类、利福平、阿斯匹林---增加肾毒副作用。

含有机酸中药+大环内酯类药---增加肝毒性,引起听觉障碍。 中西药联用的例举 (一)中西药合理联用 协同增效、降低西药的不良反应 逍遥散或三黄泻心汤等与西药催眠镇静药联用:增效和摆脱依赖性。 逍遥散(有保肝作用)与西药抗痨药联用,能减轻抗痨药对肝脏的损害。 芍药甘草汤等与西药解痉药联用,可提高疗效,消除腹胀、便秘等副作用。 石菖蒲、地龙与苯妥英钠等抗癫痫药联用可增效。 柴胡桂枝汤等具有抗癫痫作用的中药复方与西药抗癫痫药联用,可减少抗癫痫药的用量及肝损害、嗜睡等副作用。 大山楂丸、灵芝片、癫痫宁(含马蹄香、石菖蒲、甘松、牵牛子、千金子等)与苯巴比妥联用,可协同增效。 含麻黄类中药治疗哮喘,常可导致中枢神经兴奋,若与巴比妥类西药联用,可减轻此副作用。 木防己汤、茯苓杏仁甘草汤、四逆汤等与强心药地高辛等联用,可提高疗效。 木防己汤、真武汤、越婢加术汤、分消汤等与西药利尿药联用,可减轻口渴等副作用。 苓桂术甘汤、苓桂甘枣汤与心得安类抗心律失常药联用,增效和预防心动过速。 苓桂术甘汤、真武汤等与血管收缩药甲磺酸二氢麦角胺联用,可增强对体位性低血压症的治疗作用。 钩藤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与抗高血压药甲基多巴、巯甲丙脯酸等联用,有利于改善老年高血压。 桂枝茯苓丸、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等与血管扩张药联用,可增强作用。 黄连解毒汤、大柴胡汤等与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剂联用,可增强疗效。 补中益气汤、葛根汤等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与抗胆碱酶药联用,治肌无力疗效较好。 六君子汤等与抗震颤麻痹药联用,可减轻其胃肠道副作用,但也可能影响其吸收、代谢和排泄。 八味地黄丸、济生肾气丸、人参汤等中药与降血糖药联用,可使糖尿病患者的性神经障碍和肾功能障碍减轻。 具有抗应激作用的中药如柴胡桂枝汤、四逆散、半夏泻心汤等与治消化性溃疡的西药(H2受体拮抗剂、制酸剂)联用,可增强治疗效果。

如木香、砂仁、黄芩陈皮等对肠道有明显抑制作用,可延长地高辛、维生素B12、灰黄霉素等在小肠上部的停留时间,从而有利于药物吸收。

小青龙汤、柴朴汤等与氨茶碱、色甘酸钠等联用,可提高对支气管哮喘的疗效。 小青龙汤、干姜汤、柴朴汤、柴胡桂枝汤等与抗组胺药联用,可减少西药的用量和嗜睡、口渴等副作用。 麦门冬汤、滋阴降火汤等对老年咳嗽的镇咳作用,优于磷酸可待因,若酌情选择联用,可提高疗效。 具有保护肝脏和利胆作用的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大柴胡汤等与西药利胆药联用,能相互增强作用。 甘草与氢化可的松在抗炎抗变态反应时同用,有协同作用。 含甘草的与排钾的利尿药同用,可致醛固酮增多。 丹参注射液加强的松,治结节性多动脉炎,有协同作用。 间羟胺、多巴胺与丹参注射液合用,可增强升压作用,延长升压时间。 莨菪碱与生脉散、丹参注射液合用,治疗病窦综合征,既适度加快心率,又可改善血液循环。 桂枝汤类、人参类方剂与皮质激素类药联用,可减少用量和副作用。 炙甘草汤、加味逍遥散等与甲巯咪唑等联用,可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各种自觉症状减轻。 四逆汤与左旋甲状腺素联用,可使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的临床症状迅速减轻。 延胡索与阿托品制成注射液,止痛效果明显增加;若再加少量氯丙嗪、异丙嗪,止痛效果更优; 洋金花与氯丙嗪、杜冷丁等制成麻醉注射液,用于手术麻醉不但安全可靠,而且术后镇痛时间长。 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小柴胡汤等与西药抗肿瘤药联用,可以提高疗效。 小柴胡汤、人参汤等与丝裂霉素C联用,能减轻丝裂霉素对机体的副作用。 黄芪、人参、女贞子、刺五加、当归、山茱萸、灵芝、云芝、鸡血藤等,与西药化疗药联用,可降低患者因化疗药而导致的白细胞降低等不良反应

清肺汤、竹叶石膏汤、竹茹温胆汤、六味地黄丸等与抗生素类药联用,有增强抗生素治疗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效果。含人参、柴胡或甘草的方剂效果更佳。

有些单味中药如黄连、黄柏、葛根等,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如与抗生素类药物联用,可增强抗菌作用,还能减少不良反应。

茵陈蒿及含茵陈蒿的复方与灰黄霉素联用,可增强疗效。 香连化滞丸与痢特灵联用,可增强治疗细菌性痢疾的效果; 麻黄与青霉素联用,治疗细菌性肺炎,有协同增效作用; 黄连、黄柏与四环素、痢特灵、磺胺脒联用,可增强治疗菌痢的效果; 碱性中药与苯唑青霉素、红霉素同服,可防止后者被胃破坏,增强肠道吸收,从而增强抗菌作用。 黄精、骨碎补、甘草等与链霉素联用,可消除或减少链霉素引发的耳鸣、耳聋等不良反应。 枳实与庆大霉素联用,枳实能松弛胆道括约肌,有利于庆大霉素进入胆道,增强抗感染作用。 珍氯片(氯丙嗪、珍珠粉、三硅酸镁)比氯丙嗪肝毒性小,有协同作用。 碳酸锂与白及、姜半夏、茯苓同用可减轻胃肠道反应,是WBC少的病人易接受治疗。 中西药不合理联用 降低药物疗效、产生或增加不良反应、毒性增加或相加 1)含雄黄类的中成药,不能与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及亚铁盐类西药合服。 2)含钙、镁、铁等金属离子的中药,如石膏、瓦楞子、牡蛎、龙骨、海螵蛸、石决明、赭石、明矾等及其中成药,不能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异烟肼、左旋多巴、喹诺酮类(铝、铜、镁:磁朱丸、立邦平肖片、大黄清胃丸)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