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
肾上腺不同病理肿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上 腺 肿 瘤 的如 表 2 。
本研 究开展于 2 0 1 2 年3 月至 2 0 1 4 年9 月 ,组中共纳入 研 究对 象 2 5 9例 ,均为 该期间 内在本院接受治疗 的肾上腺肿 瘤 患者,其中男 1 3 4例 ,女 1 1 6 例 ,年龄 4 — 7 6岁,平均年 龄( 3 6 . 5 0 ±2 . 3 5 ) 岁 。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 c T和超声检查 。 1 . 2 方法 超 声检查:采用超声诊断仪 ( G E L O G I Q 7 、 P H I L I P S 一 } Ⅱ ) 1 I X E 、M E D s 1 0 N 一 8 0 0 O L I V E )进行 术前检查 ,探头 频率控制 为 3 M H z - 5 M H z 。空腹条件下进行检查诊 断,依 次 进行仰 卧位、侧卧位、俯卧位检查 ,分别在左侧 、右侧腋 前
和鉴 别诊 断中的应用价值 ,现报 告如下 。 1材 料 与 方 法 1 . 1一般资料
・
细胞瘤 ,4例结节样增生误诊为 肾上腺皮质腺瘤 ,2例 肾上 极肿瘤和 2例肝脏肿瘤 患者被误诊为 嗜铬细胞瘤 ,2 例胰尾 部肿瘤患者被误诊为 肾上腺转移癌 。超声诊断定位 正确 者共 2 4 0( 9 6 . 0 % ) ,不符合者共 l O例 ( 4 % ) ,定性诊断正确的患 者共 2 2 8例 ( 9 1 . 2 % ) ,2 2例患者不符合 ,其 中 3例漏诊 l 8 例误诊 ,漏诊率 、误诊例分别 占 1 . 6 % 、7 . 2 % 。超声下不 同肾
常见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详细描述
肾上腺囊肿患者CT检查可见圆形或椭圆形囊性病灶,边 界清晰,密度均匀。鉴别诊断时需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 肾上腺囊肿,如囊性畸胎瘤等。
病例五:肾上腺癌的诊断与鉴别
总结词
肾上腺癌是一种恶性病变,CT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和 鉴别。
详细描述
肾上腺癌患者CT检查可见形态不规则的肿块,密度不 均匀,有时伴有钙化或坏死。鉴别诊断时需排除其他 病因引起的肾上腺癌,如转移性肿瘤等。
非功能性症状
非功能性肾上腺肿瘤通常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或影像学检查时发现。部分患者可能会出 现腰部不适、疼痛等症状。
恶性症状
恶性肾上腺肿瘤生长迅速,可能引起压迫症状,如腹部肿块、腹痛等。同时可能出现转移 症状,如骨痛、咳嗽、呼吸困难等。
02 CT诊断技术
CT扫描技术
平扫
通过X射线对肾上腺区域进行无增强扫描,以观察肿 瘤的形态、大小和位置。
VS
详细描述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肾上腺肿瘤,通 常由肾上腺髓质中的嗜铬细胞异常增生引 起。在CT扫描中,嗜铬细胞瘤的密度通 常较高,有时还可能伴随出血和坏死的现 象。
肾上腺囊肿
总结词
肾上腺囊肿的CT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 密度影,边缘清晰。
详细描述
肾上腺囊肿是一种良性病变,通常由肾上腺 组织的囊性扩张引起。在CT扫描中,肾上 腺囊肿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影, 边缘清晰,有时还可能伴随钙化。
03 常见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
皮质醇增多症
总结词
皮质醇增多症的CT表现为肾上腺增大,密度不均,有时可见钙化。
详细描述
皮质醇增多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的皮质醇而引起的病症。在CT扫描中,皮质醇增多症患者的肾上腺通常 会增大,且密度不均匀。有时,还可以观察到钙化的现象。
肾上腺肿块的鉴别诊断教程文件

原发性肿块与转移性肿块的鉴别
原发性肿块
原发于肾上腺本身的肿块,通常为良性或恶性肿瘤。
转移性肿块
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肾上腺形成的肿块,通常为恶性。转移性肿块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形态不规 则、密度不均匀的肿块,有时伴有钙化。
04 治疗与预后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
对于确诊为恶性肿瘤或具有潜在恶变风 险的肾上腺肿块,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 方法。手术方式包括开放手术和腹腔镜 手术,根据肿块大小、位置和患者情况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果较为有限。
预后与随访
要点一
预后评估
根据肿块性质、分期和治疗方式等因素,医生对患者的预 后进行评估。一般来说,良性肿块预后较好,而恶性肿块 预后较差。
要点二
随访复查
为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患者在治疗后需定期进行随访复 查。复查项目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预防并发症。
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手术切除、药物治疗等方法。
病例三:肾上腺肿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结词
病理诊断是确诊肾上腺肿瘤的金标准,需进行组织活检 和病理学检查。同时需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详细描述
病理诊断是确诊肾上腺肿瘤最准确的方法,需要进行组 织活检并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结构 及分化程度等特征。此外,还需与其他具有类似症状的 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肾癌、胰腺癌等。鉴别诊断时需 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 果。
肾上腺肿块的鉴别诊断教程
目 录
• 肾上腺肿块概述 • 诊断方法 • 鉴别诊断 • 治疗与预后 • 病例分析
01 肾上腺肿块概述
肾上腺肿瘤(医学PPT课件)

常见临床表现
阵发性高血压:为本症最重要的临床症状,多数为阵发 性发作,可因剧烈运动、体位改变、情绪波动、挤压或 按摩腹部、灌肠、排尿等诱发。血压突然升高,同时伴 有头痛、心悸、恶心呕吐、恐惧感、心律失常等,甚至 诱发左心衰竭和脑卒中。 代谢紊乱症侯群:基础代谢率升高、低热、多汗,血糖 升高,糖耐量降低,四肢乏力,体重下降。 阵发性高血压+头痛、心悸、多汗三联症(90%以上)
增强后腺瘤多呈轻~中度强化,少数肿瘤如Conn 腺瘤可 强化明显。 由于腺瘤细胞内含较多的类脂颗粒或空泡变性,MR化学 位移成像对于腺瘤与非腺瘤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化学位移成像 (chemical shift imaging,CSI)
原理
即使在同一均匀的磁场中,不同化合物中同一原子核 (1H)由于周围电子云的结构、分布和运动状态的不 同,其共振频率会因此有差别;
病理特点
含脂肪成分的良性肿瘤,Conn腺瘤的脂肪含量通常 高于Cushing腺瘤。
影像学特点
平片:价值不大 CT:最佳影像检查方法
边缘光整的结节、肿块,直径多在5cm以下 密度较低,平扫CT值一般在-10~20HU,多小于
10HU; Conn腺瘤的平扫密度通常低于均,薄层
比较
正常肾上腺CT表现
平 扫
增 强
正常肾上腺MRI表现
易误为肾上腺病变的解剖变异
膈脚肥大 特点:双侧、连续
左膈下静脉增粗
胰尾囊肿
特点:正常肾上腺 受压改变
肾上腺的测量
长度和宽度变异较大,不宜作为测量指标; 测量指标
厚度≤10mm和面积≤150mm2
测量方法
目测:无局限结节, 厚度小于同侧膈脚 测量:垂直径和面积
泌尿系统疾病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肾肿瘤】1.肾恶性肿瘤:可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有腰痛、血尿等症状;查体可无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肾区占位,占位不均匀强化;该患者考虑该疾病可能性较大。
2.肾结核:患者多有结核病史;查体可无明显异常发现;影像学检查可发现特征性肾区占位,尿找抗酸杆菌可呈阳性;该患者暂不考虑该疾病。
3.肾良性肿瘤:患者多无明显症状,个别患者可有腰痛、高血压等表现;查体多无异常;影像学可发现肾区肿物,肿物边缘光滑,强化均匀;该患者暂不考虑该疾病。
4.肾囊肿:患者多无明显症状;查体多无异常;典型影像学表现为肾区占位,边界光滑,内部为水样密度,无明显强化;该患者暂不考虑该疾病。
5.肾结石:患者可有腰痛、血尿等症状;查体可及患侧肾区叩击痛;影像学可见肾盂内高密度影;该患者暂不考虑该疾病。
【膀胱肿瘤】1.膀胱恶性肿瘤:典型症状为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查体可无明显异常发现;影像学检查可提示膀胱内占位,充盈缺损,尿找瘤细胞检查可为阳性;该患者暂时考虑该疾病可能性较大。
2.膀胱良性肿瘤:患者多无明显症状;查体多无异常发现;影像学检查提示膀胱内占位,肿物边界清晰,膀胱镜活检可确诊;该患者暂不考虑该疾病。
3.膀胱结石:患者可有血尿、排尿中断、下腹痛等症状;查体偶可触及下腹痛;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膀胱内高密度影;该患者暂不考虑该疾病。
4.膀胱结核:患者多有结核病史,可有典型低热、盗汗、乏力等症状;查体可无明显异常发现;影像学检查可提示膀胱内占位或挛缩,尿找抗酸杆菌可为阳性;该患者暂不考虑该疾病。
5.慢性膀胱炎:患者可有血尿、下腹部不适等症状;查体偶可及下腹部压痛;影像学检查多无明显异常,尿常规提示尿白细胞高,膀胱镜活检可确诊;该患者暂不考虑该疾病。
【睾丸肿瘤】1.睾丸恶性肿瘤:患者可有睾丸肿大的症状;查体有时可触及肿大的睾丸,部分患者伴触痛感;CT可于患侧睾丸内发现不均匀强化肿块,肿瘤标志物常可见升高;该患者目前考虑该疾病可能性较大。
肾上腺肿瘤

反相 位
典型腺瘤MR表现--正反相位对照
动态增强检查
偶发肾上腺肿块的检出率日益增高,普遍认为1.4 %~2.0 % , 甚至有报道达5%,良、恶性鉴别是临床重要课题; CT 平扫和MRI 化学位移成像有助于鉴别肾上腺腺瘤和非腺 瘤,但仍有多达29 %左右(平扫CT值>10HU)的腺瘤与 非腺瘤难以鉴别; 动态增强检查成为国外学者推崇的最有效的检查手段:包 括动态增强CT和动态增强MRI 快速打药( >3ml /sec ) 快速扫描(> 5-6组/min) 时间-信号曲线
比较
正常肾上腺CT表现
平 扫
增 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正常肾上腺MRI表现
易误为肾上腺病变的解剖变异
膈脚肥大 特点:双侧、连续
左膈下静脉增粗
胰尾囊肿
特点:正常肾上腺 受压改变
肾上腺的测量
长度和宽度变异较大,不宜作为测量指标; 测量指标
厚度≤10mm和面积≤150mm2
测量方法
目测:无局限结节, 厚度小于同侧膈脚 测量:垂直径和面积
Conn腺瘤
肾上腺腺瘤MRI
CT检查的重要补偿 平扫
MRI 信号特征是在T1WI (稍高)和T2WI (稍低)类似于 肝脏的信号强度,信号均匀; MR T1WI 上醛固酮腺瘤的信 号稍高于皮质醇腺瘤,因为通常前者脂肪含量稍高于后者。
部分肿瘤在T2WI 上略高,少数肿瘤的信号强度类似于脂肪, 较大肿瘤内可有出血、坏死;
动态曲线
动态增强曲线分类标准
肿瘤曲线达到峰值时间≤1 min 为快速上升型;峰值时间≥2 min 或直至7 min 时仍未显示峰值;则为缓慢上升型;
曲线达峰值后立即迅速下降者为快速下降型;若峰值后下降缓慢或几乎 维持相对平稳者,则为缓慢下降型或平台型。
肾上腺转移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肾上腺转移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摘要】目的探讨肾上腺转移瘤的CT诊断特点及鉴别诊断。
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肾上腺软组织肿块,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增强检查,同时行彩超检查26例。
结果经穿刺活检单侧肾上腺软组织肿块18例,其中16例为转移瘤,2例为肾上腺皮质腺瘤;双侧肾上腺软组织肿块13例,9例发现其他部位原发肿瘤。
结论 CT对肾上腺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较高,需密切结合肾上腺外恶性肿瘤病史,双侧病灶肾上腺转移瘤可能性更大。
【关键词】肾上腺转移瘤多层螺旋CT 肿瘤CT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tion ofAdrenal Metastatic TumorsDongXueying(Radiology Department,The HuLuDao center Hospital, Huludao, Liaoning Province 125001)【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CT features of adrenal metastatic tumors and to discuss its differentiation. Meterials and Methods: Imaging findings of 31 patients of adrenal tumors proved by CT and color doppler imaging.Results:After puncture biopsy, in 18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adrenal soft tissue mass, 16 cases are metastatic neoplasm, 2 cases are the adrenal cortex lumps; In 13 cases of soft tissue mass bilateral adrenal gland, 9 cases in other parts found primary tumors.Conclusion:CT is a high valuable method to diagnose the adrenal metastatic tumors and to distinguish the other diseases.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ast history of the malignant tumour inother part, the possibility is more to diagnose hibateral adrenal metastatic tumors. 【Keyword】adrenal metastatic tumors multi-slice spiral ct tumor肾上腺转移瘤(Adrenal Metastatic Tumors)是转移性肿瘤较常发生的部位之一,其中以肺癌和乳腺癌常见,其次为肾癌、胰腺癌、胃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等[1]。
肾上腺肿瘤

肾上腺肿瘤肾上腺实质由皮质和髓质构成。
皮质位于腺体的周边,约占腺体的80%~90%。
根据皮质上皮样细胞排列的形态,由外至内可分为三带:球状带,约占皮质的15%,束状带最厚,约占皮质的75%,网状带与髓质相接,约占皮质的10%。
球状带主要分泌盐皮质激素并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调节;束状带和网状带主要分泌糖皮质激素,也可产生雄激素和雌激素。
从功能上讲,束状带、网状带是一个整体,受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调节。
髓质位于腺体中心,髓质细胞,又称嗜铬细胞,分为两种,一种是产生去甲肾上腺素细胞,占细胞总数的80%,另一种是产生肾上腺素细胞,占20%。
肾上腺肿瘤根据来源和部位分为皮质肿瘤和髓质肿瘤。
皮质肿瘤主要包括发生在束状带和网状带的库欣综合征腺瘤、腺癌和发生在球状带的产生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腺瘤、腺癌。
髓质肿瘤主要是嗜铬细胞瘤。
此外,还有不具备内分泌功能的非功能性肾上腺肿瘤,如肾上腺囊肿、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神经母细胞瘤等。
一、病因、发病机制肾上腺肿瘤原因不清楚。
有个别报道腺瘤或腺癌发生在长期慢性ACTH及肾上腺结节性增生的基础上。
但目前尚未证实ACTH刺激与肿瘤间直接关系。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对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从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生物学研究中取得进展。
其中以P53基因与人体不同部位、脏器的各类癌瘤发生学之间的关系,研究报道颇多。
但对肾上腺肿瘤的P53基因的研究尚处于初步开展阶段,结果颇不一致,其意义尚难定论。
P53基因的丢失、突变、重组、失活与癌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Yono等1989年对6例肾上腺皮质癌的研究表明17P染色体等位基因缺失率高达100%,而腺瘤则没有发现,P53基因即位于17P染色体。
1990年Srivastava等在并发皮质癌的Fraumeni 综合征切除瘤组织检测发现P53基因的第7外显子有点突变存在。
Yoxhimoto等曾对134例原发性内分泌肿瘤用PCR-SSCP技术进行研究,包括垂体肿瘤、甲状腺肿瘤、甲状旁腺肿瘤、胰腺肿瘤、嗜铬细胞瘤和肾上腺皮质肿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于5cm皮质腺癌与良性腺瘤区别
• 后者多边缘光整,大多密度较低且较均匀。
嗜铬细胞瘤 • 4个10%
• • • • 10%位于肾上腺外 10%为双侧、多发 10%为恶性 10%为家族性
• 以20~40岁最多见,多数为单侧,直径常 为3cm-5cm,甚至达10cm以上 • CT:较小肿瘤密度均匀,大者易出血、坏 死、囊变,也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多明显
肾上腺腺瘤
• 腺瘤为小圆形、椭圆形或滴状结节影 • 边缘光整,一般小于3cm • CT:密度均匀,类似或低于肾实质密度, 多呈轻-中度强化,延迟扫描廓清快 • MRI:反相位上(抑脂序列)肿块信号多明 显减低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
• 直径常超过5cm,呈类圆、分叶或不规则形 • CT:密度不均,瘤内常有坏死、囊变及钙 化。动态增强为进行性延迟强化。 • MR:T1WI 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化学 位移(抑脂序列)一般信号会下降;侵犯 下腔静脉时,其内血管流空影消失。
节细胞神经瘤
• 通常是光滑锐利的,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 分界清楚;
• 肿瘤沿周围器官问隙呈嵌人性生长,包绕 血管,但不侵犯血管壁及血管腔。 • CT:多为不均质低密度灶,稍低于肌肉组织; 强化后密度轻度增高或者延迟强化,但仍 低于肌肉组织。
• MR:T1 WI:均匀中等信号,T2WI:不均匀 高信号,T2WI上还有一个特征性表现,在 高信号的肿瘤中存在曲线型或线性的低信 号灶,可称之为“漩涡征”。(ZhangY等 研究)
强化
• MR:T2WI显著高信号(信号强度接近CSF 信 号);梯度回波反相位(抑脂序列)信号无下 降
嗜铬细胞瘤、皮质腺癌鉴别
• 后者坏死得更显著,坏死形态不规则,与 前者尚规则光整的囊变不同; • MR上前者T2WI信号比后者高; • 前者MR上梯度回波反相位信号(抑脂序列) 无下降,而后者有下降; • 动态增强强化程度前者强于后者; • 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肾上腺肿瘤不同b值DWI研究 (陈小龙,马强华等)
• b值取800 s/mm2,ADC值为0.986×10-3mm2/s为良恶性 肾上腺肿瘤的最佳阈值,此阈值点对肾上腺良恶性肿 瘤诊断的敏感度达到80%,特异度为78%。
病例一
• 患者女,32岁,右腹胀痛2月,发现腹膜后 肿块10天。
• 病理:右肾细胞癌,伴囊性变。
肾上腺成神经细胞瘤 (神经母细胞瘤)
• 儿童期恶性肿瘤,多在3岁以下,呈分叶状或不规 则形;较早就发生全身骨转移,易侵犯周围组织 和血管。 • CT:密度多不均匀,内有坏死、囊变或陈旧性出血 所致低密度去;瘤内多见不规则钙化;增强呈不 均一强化; • MR:T1WI不均一低信号,T2 WI不均高信号,其 信号较节细胞神经瘤低,增强早期可见明显强化。
• 术பைடு நூலகம்病理:肾上腺皮质癌。
病例五
• 患者男,60岁,检查发现右肾上腺包块1月 余。
• 术后病理: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参考文献
• 1.吉华明,陈自谦,丁洪彬,等.节细胞神经瘤的CT和MR诊断[J].放 射学实践,2006,21(4)333-335. • 2.王文红1,白人驹等,良、恶性乏脂质性肾上腺肿瘤的动态MRI检查,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006-9011(2009)11-1426-04 • 3. Israel GM, Korobkin M, Wang C, et al. Comparison of unenhancedMRI and chemical shift MRI in evaluating lipid-rich adrenal denomas[J]. AJR, 2004,183:215-219. • 4.陈小龙,马强华,陈纲等,肾上腺肿瘤不同b值DWI研究,2009,10000313(2009)05-0518-04 • 5. Rha SE,Byun JY,Jung SE,et al. Neurogenic tumors in the abdomen:tumor types and imaging characteristics[J].Radiographics,2003,23:29-43. • 6.石国儿,李 峰,肾上腺嗜铬细胞瘤CT、MRI特征及诊断价值,2009, 1006-9011(2009)12-1638-03 • 7. MangerWM,EisenhoferG.Pheochromocytoma: diagnosisandmanagementu~ate[J].CurtHypertensRep,2004,6(6): 477—484 • 8.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二版 • 9.腹部影像诊断学必读,2007 • ……………………
对比剂廓清慢
• MR化学位移(抑脂序列)无信号改变
髓样脂肪瘤
肾上腺单纯囊肿
肾上腺神经鞘瘤
与肝、肾来源肿瘤相鉴别:
• 肾上腺肿瘤中心位于肾上腺区域,与肝、肾的交界 角呈锐角; • 肾上腺恶性肿瘤明显侵犯肝脏时,与原发肝脏肿瘤 的鉴别要点是后者常侵犯和推移肝内血管,且 门静脉瘤栓常见; • 肾上腺肿瘤位于肾脏的前上方,推压肾脏向后下方 移位,肾盂肾盏多无变形,有别于起源于肾脏的 肿瘤,而源自肾上极的肿瘤则在增强后常看不到
• MRI平扫T2WI冠状面(A)显示左侧肾上腺巨大 占位(↑),中央见大片高信号坏死;增强扫 描(B)肿瘤实质部分不均匀强化
关于肾上腺肿块钙化特点探讨
• 吉华明,陈自谦等.认为钙化形态与肿瘤 良恶性有关,散在点状或砂粒状为良性的 特点,而粗大条形或不定形倾向恶性。
肾上腺转移瘤
• 原发肿瘤病史 • 多2-5cm,可双侧,也可单侧,形态不规则, 密度不均匀,动态增强为中度延迟强化,
病例二
• 患者男,29岁,检查发现左肾上腺包块1月 余
• 术后病理:节细胞神经瘤
病例三
• 患者女,48岁,发现右肾上腺去肿块1月余
• 追问病史:发现血压升高4年余
• 术后病理:嗜铬细胞瘤伴包膜浸润
病例四
• 患者女,17岁,发现肾上腺包块一周
• 追问病史:发现第二性征男性化3年
肾上腺肿瘤诊断及 鉴别诊断
正常肾上腺大小
• 侧肢厚度小于10mm,面积小于150mm2 • 侧肢厚度小于同侧膈肌脚厚度
• 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皮质增生
• 双侧肾上腺多呈弥漫性增大,形态仍保持 正常,仅见轮廓饱满,边缘清楚。
• 也可仅见于单侧,单肢或为结节状增生。 结节状增生常为多个结节
完整强化的肾皮质。
进展
• 良_恶性乏脂质性肾上腺肿瘤的动态MRI检 查 • 肾上腺肿瘤不同b值DWI研究
良_恶性乏脂质性肾上腺肿瘤的动态MRI检 查(王文红,白人驹等)
• 以5min延迟点的肿瘤廓清率(Wash≥23%) 诊 断良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 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75%、 81%、84%和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