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肾上腺肿瘤影像诊断标准

肾上腺肿瘤影像诊断标准肾上腺肿瘤是指起源于肾上腺的良性或恶性肿瘤。
根据最新的国际标准,如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ACR)疾病影像诊断与治疗实践参数(ACR Practice Parameters for Disease Imaging and Treatment)以及欧洲放射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Radiology, ESR)等制定的指南,肾上腺肿瘤的影像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形态特征:肾上腺肿瘤的形态特征是影像学诊断的关键。
良性肿瘤通常呈现光滑的轮廓,胶质瘤样或腺瘤样均匀密度增高。
恶性肿瘤则常呈现不规则的边界或毛刺,并可出现囊变、出血和坏死。
2.灌注情况:动态增强扫描是评估肾上腺肿瘤灌注情况的重要手段。
肿瘤的灌注特点可分为低灌注、高灌注和特殊灌注。
低灌注的肿瘤可以是黑色素瘤、神经内分泌瘤等,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都呈现低密度影像;高灌注表现可以见于嗜铬细胞瘤、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等,其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均呈现高密度影像;特殊灌注表现可以是病灶周围的炎症或出血灌注不均,常见于肾上腺腺瘤、血肿、感染等。
3.强化特征:肾上腺肿瘤在增强扫描中的强化特征有助于鉴别良性和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的增强程度较低,多以肾实质或腺体边界较为清晰的方式增强;恶性肿瘤的增强程度较高,可出现明显的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4.组织学类型: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肾上腺肿瘤可以分为肾上腺皮质肿瘤和髓质肿瘤两类。
肾上腺皮质肿瘤主要包括腺瘤、皮质增生和皮质癌,其特点在于不同区域的皮质层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厚或异常强化;肾上腺髓质肿瘤主要包括髓质增生和嗜铬细胞瘤,其特点在于髓质增生常呈现整个肾上腺的弥散性增大,而嗜铬细胞瘤则通常呈现孤立性肿块。
5.肿瘤大小和侵犯范围:肾上腺肿瘤的大小和侵犯范围是评估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的指标。
肿瘤的最大径和体积可以通过影像学测量获得,同时还要查看肿瘤是否侵犯到周围器官或血管。
肾上腺占位的CT影像诊断

PART 01
Introduction
Introduction
Adrenal Neoplasms
肾上腺腺瘤 Adenoma
化,通常呈周边强化 ➢ RPW通常小于40 与廓清率相比,大尺寸和不均匀强化为更可靠的诊断指标 ➢ 肝脏是CT上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62岁女性,高血压,男性化和腹部肿块 左侧肾上腺肿块内血管增生和坏死
55岁女性 右肾上腺肿块近15厘米,并侵犯下腔静脉(IVC)
64岁男性,肝癌 误诊
50岁女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
延迟期RPW为52(腺瘤?) 门静脉相164 HU(嗜铬细胞瘤)源自 髓样脂肪瘤 Myelolipoma
➢ 由造血组织和成熟脂肪组成 ➢ 为无功能的肿瘤,通常为偶然发现
59岁女性,高血压病史 脂肪密度灶及点状钙化
76岁女性,高血压和低钾血症 腺瘤-髓样脂肪瘤(碰撞瘤) 点状钙化和局灶性脂肪密度灶
40%
62岁男性,偶然发现
乏脂质腺瘤的强化模式
45岁女性,乏脂质腺瘤 直径小于2 cm 衰减测量结果是:在对比前图像上为22 HU,在门静脉相位图像上为64 HU, 在延迟相位图像上为26 HU,APW为90%,RPW为59%。
78岁女性,肾上腺腺瘤伴出血 4年内肾上腺肿块从3厘米扩大到4厘米 左肾上腺有3.2×3.9 cm不均匀肿块,周边脂肪衰减的区域(-12 HU)及 中心较高的CT值(69 HU)
➢ 流行病学与年龄相关
低CT值/高廓清率
20-29岁的患者发病率0.14%,70岁以上的患者发病率可达7%
肾上腺疾病影像学诊断

肾上腺疾病影像学诊断肾上腺疾病影像学诊断1-摘要肾上腺疾病是一组以肾上腺器官为主要受累部位的疾病,包括肾上腺肿瘤、肾上腺皮质增生、肾上腺囊肿等。
影像学在肾上腺疾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提供病变的形态、大小、位置等信息,有助于临床医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治疗决策。
本文将详细介绍肾上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其应用。
2-肾上腺解剖学肾上腺位于肾脏的上方,左右各一,呈三角形状,有内、外两层组织。
内层为髓质,外层为皮质。
肾上腺的血供主要来自肾上腺动脉和肾上腺静脉,神经供应来自交感神经系统。
了解肾上腺解剖学对影像学诊断非常重要。
3-影像学检查方法3-1 X线摄影3-2 超声影像3-3 CT扫描3-4 MRI扫描3-5 PET-CT扫描4-肾上腺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4-1 肾上腺腺瘤4-2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4-3 肾上腺皮质腺瘤4-4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4-5 肾上腺转移瘤5-肾上腺增生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5-1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5-2 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6-肾上腺囊肿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6-1 单纯性囊肿6-2 复杂性囊肿6-3 出血性囊肿7-其他肾上腺疾病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7-1 肾上腺炎症7-2 肾上腺结核7-3 肾上腺出血7-4 肾上腺血肿7-5 肾上腺动脉瘤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影像学检查报告示例、影像学图像示例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肾上腺:位于人体肾脏上方,是一对产生激素的内分泌腺体。
2-影像学:医学影像学是以影像为基础,通过对人体各部位进行特殊检查和研究,以明确诊断疾病的一门学科。
3-肿瘤:指细胞增生异常,不能受控制并具有恶性潜能的病变。
4-皮质增生:指肾上腺皮质组织异常增生引起的疾病。
5-囊肿:由液体或半固体物质充填的腔内结构,常见于肾上腺等器官。
肾上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64例分析

L 尉n zi Z A I g— h , H NGXe一 e , u ,
【 bt c】 O j te om r e h acr y f ins n etetf d nlu o . t d 6 s A s at r be i T p v te cu c o d goiadta n oar atmr Me os 4c eo cv i o a a s r m e s h as f
致性 。 1 资 料 与 方 法
可表现为强 回声 团块 , 类似 肾上腺血 管平 滑肌瘤 。恶性肿 瘤
一
般表现为 圆形或 椭 圆形 分 叶状肿 块 , 边缘 不 规则 , 凹凸不
平, 内部 回声不均 , 液化坏死时可 见无 回声 暗 区, 常侵犯 周 围
组 织 呈 多 发 细 小 低 回声 区 。
s e tv l . r n c tc la e o p e ie y Ad o o ia d n ma, h o h e p e c mmo yo n d e o o tc la e o a c n ma h d t e ro p c f ma i g f a c t ma a d a r n c r a d n c r i o a h i wn s e i c i g n e — i i
瘤、 嗜铬细胞瘤及肾上腺皮质癌等不同的组织类 型间 ,T和 MR 具有相对 特异 的表现。结论 c I 供 肾上腺肿瘤的定位和部分定性诊断 , 在诊断和治疗中具 有重要 的应用价值 。
【 关键 词】 肾上腺肿瘤 ; 影像学特征 ; 诊断价值
常见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详细描述
肾上腺囊肿患者CT检查可见圆形或椭圆形囊性病灶,边 界清晰,密度均匀。鉴别诊断时需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 肾上腺囊肿,如囊性畸胎瘤等。
病例五:肾上腺癌的诊断与鉴别
总结词
肾上腺癌是一种恶性病变,CT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和 鉴别。
详细描述
肾上腺癌患者CT检查可见形态不规则的肿块,密度不 均匀,有时伴有钙化或坏死。鉴别诊断时需排除其他 病因引起的肾上腺癌,如转移性肿瘤等。
非功能性症状
非功能性肾上腺肿瘤通常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或影像学检查时发现。部分患者可能会出 现腰部不适、疼痛等症状。
恶性症状
恶性肾上腺肿瘤生长迅速,可能引起压迫症状,如腹部肿块、腹痛等。同时可能出现转移 症状,如骨痛、咳嗽、呼吸困难等。
02 CT诊断技术
CT扫描技术
平扫
通过X射线对肾上腺区域进行无增强扫描,以观察肿 瘤的形态、大小和位置。
VS
详细描述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肾上腺肿瘤,通 常由肾上腺髓质中的嗜铬细胞异常增生引 起。在CT扫描中,嗜铬细胞瘤的密度通 常较高,有时还可能伴随出血和坏死的现 象。
肾上腺囊肿
总结词
肾上腺囊肿的CT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 密度影,边缘清晰。
详细描述
肾上腺囊肿是一种良性病变,通常由肾上腺 组织的囊性扩张引起。在CT扫描中,肾上 腺囊肿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影, 边缘清晰,有时还可能伴随钙化。
03 常见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
皮质醇增多症
总结词
皮质醇增多症的CT表现为肾上腺增大,密度不均,有时可见钙化。
详细描述
皮质醇增多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的皮质醇而引起的病症。在CT扫描中,皮质醇增多症患者的肾上腺通常 会增大,且密度不均匀。有时,还可以观察到钙化的现象。
肾上腺肿瘤的诊断标准

肾上腺瘤的诊断,首先要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如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等症状初步诊断;其次要做一些实验室的检查,如抽查血液中的皮质醇、醛固酮的水平,进一步进行定性诊断;然后还要做影像学的检查,如B超、CT、磁共振等,进行病灶定位;最后还需要对患者病灶部位的肿瘤进行病理检查,确定肿瘤的性质。
据文献统计报告凡有典型发作症状、腹部肿块、高血压、糖尿病、基础代谢增高等五者之二者,应疑有嗜铬细胞瘤的存在,五者居三则高度怀疑,居四则可确诊无疑。
其中以能发现肿块最为重要,如肿瘤很小,且位于肾上腺外,则必须从定性。
一般采用B超、CT、MRI即可确诊肾上腺肿瘤、增生、出血、髓质脂肪瘤等,如缺乏此设备,腹膜后注气造影仍可采用对肾上腺外的小嗜铬细胞瘤定位可能仍有困难,可采用下腔静脉导致管分段抽血检测血浆儿茶酚胺值或腹主动脉造影寻找线索,如有条件,采用放射性核素碘苄胍(131I MIBG)示踪扫描行γ照相则更有特效。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神经母细胞瘤是原始神经靖细胞的恶性肿瘤。
起源于交感神经系统及肾上腺髓质。
【病理】神经母细胞瘤外形不规则,表面呈结节状,外被血管丰富的结缔组织形成的假包膜。
切面呈灰白色的髓样组织,间有出血、坏死及钙化。
镜下,未分化型,小圆形,核深染的母细胞呈密集分布;低分化型瘤细胞较大,核染色浅呈菊花状排列,菊花形团中心有神经纤维,前者多见于新生儿,后者多见于婴幼儿。
电镜下肿瘤细胞内存在神经分泌颗粒聚积在细胞浆内的儿茶酚胺,及具微管的神经突起为本病的特征。
有些肿瘤混有细胞浆丰富的神经节细胞,构成神经节母细胞瘤,如完全由神经节细胞组成,则为神经节细胞瘤,多见于肾上腺以外的部位。
神经节母细胞瘤,恶性程度高,迅速生长,突破包膜,向周围发展,早期出现血道和淋巴道转移。
但不论原发或继发性肿瘤,均有自发或经治疗诱导转变为神经节细胞瘤,或自行消退的现像。
【临床概况】临床表现,由于原发瘤部位不同及分泌儿茶酚胺等原因,症状和体征各异。
腹部肿瘤,近半数病人表现为固定、坚硬、分叶状肿块,位一侧上腹部或中线部位,可伴腹胀,腹痛,50%患儿初诊时已有转移症状,如头部包块,眼球突出,贫血,骨关节疼痛,肝大,表浅淋巴结肿大及发热,多汗,体弱等。
少数病人有高血压,心悸,腹泻。
血管活性肠肽综合征或婴儿肌痉挛性脑病。
部分病例有家族史,以及染色体异常。
【肿瘤分期】临床对腹部神经母细胞瘤大多采用儿童肿瘤小组Evans等提出的分期并加以修改:I期:肿瘤限于原发器官或组织。
I1期:肿瘤扩散在原发器官或组织以外,但不超过中线。
有同侧区域淋巴结转移。
中线部位肿瘤有一侧淋巴结受侵。
侵入椎管。
H1期:肿瘤超过中线,有双侧淋巴结转移。
中线部位肿瘤有双侧扩散或双侧淋巴结侵犯。
侵犯大血管。
IV期:远处转移至骨骼,骨髓,软组织,实质脏器,中枢神经系统或远处淋巴结。
IV-S期:I或H期原发瘤伴肝、皮肤或骨髓中之一处或多处转移。
凡是同位素扫描或骨骼照片有转移征象者不属此期(1岁以内婴儿)。
肾上腺腺瘤与嗜铬细胞瘤的影像表现

影像表现
不典型腺瘤的CT表现
高强化腺瘤: 平扫密度较高,CT值常>10H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增强早期迅速高强化,短期内密度迅速
下降,强化最高CT峰值达+100HU以上,绝对值>60HU 大腺瘤:
肿瘤最大径超过4cm,密度不均,可伴纤维化、钙化、出血、囊变、坏死, 而脂质含量少
女 21岁 体检发现左侧肾上腺占位一周
嗜铬细胞瘤 可见下腔静脉侵犯、淋巴结转移及邻近脏器浸润的表现
鉴别诊断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
少见的良性肿瘤;临床大多无症状 肿瘤含有丰富成熟的脂肪组织和髓样组织 病灶边界清,可见钙化及出血 肿块呈混杂密度,由不等量的低密度脂肪灶和
软组织密度灶组成 增强:动脉期软组织部分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
及平衡期呈轻度至中度强化
鉴别诊断
节神经细胞瘤
CT平扫密度低(与瘤内黏液基质含量有关) 肿瘤质地较软, 可见其沿周围器官间隙呈嵌入式生长(钻缝样生长), 为
其特征性表现之一 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门脉期轻度强化
小结
肾上腺腺瘤
发生于肾上腺皮质的最常见良性肿瘤
典型腺瘤的影像表现
有功能者最大径多数<3cm
平扫CT值<10HU,密度均匀
大体:切皮多呈灰皮、或灰红皮;可有完整包膜;肿瘤大小不一,较皮者常伴有坏 死、囊变、出皮及钙化
镜下:瘤细胞为大多角形细胞,细胞呈巢状分布,瘤细胞浆内含大量嗜铬颗 粒;肿瘤内血管丰富,富含水分,周围有丰富的血窦
影像表现
CT表现
肿瘤大小与形态:直径常为3-5cm,小者1cm左右,大者可达15cm,呈圆形 或椭圆形,边界清 肿瘤的密度:较小肿瘤密度均一,类似肾脏密度;较大肿瘤密度不均,可 有出血、坏死、囊变;少数肿瘤的中心或边缘可见点状或弧线状钙化 强化方式: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呈“快进慢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膜后充气造影
(Retroperitoneal Pneumography)
• CT应用以前为检查肾 上腺病变的重要方法, 结合体层摄影可以勾画 出肾上腺及其病变的轮 廓,并可以观察占位性 病变与其周围组织结构 的解剖关系。
• 多采用骶椎前穿刺腹膜 后充气造影法。
☺ 缺点:⑴禁忌症;⑵ 检查时间长;⑶费用 高
T2 冠位
比较影像学
• X线
– 累及肾脏(IVP),介入(DSA)
• 超声
– 最初和筛选
• 核素
– 很少应用
• CT
– 最佳检查方法
• MRI
– 重要的补充,应用日趋增多
正常CT影像解剖
• 检查技术
– 薄层(3~5mm)高分辨率CT
• CT影像解剖
– 位置:肾上极前内,右下腔V后,左腹主A旁 – 形态:右“V”或“-”形;左“V”、 “Y”或三角 – 密度:均一软组织密度,髓质无法区分 – 边缘:平直或轻度内凹,表面光滑 – 大小:个体变异较大,厚度<10mm,或与同侧膈脚比
高分辨率CT可呈网格状表现; – 因血供欠丰富增强后一般轻度强化或不强化。少数
– 肉眼: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包膜,切面呈淡黄色或黄褐 色相间的花斑状。肿瘤多无囊变、出血及坏死。
– 镜下:肿瘤含大量透明细胞及颗粒细胞,部分胞核有 异核及深染现象。Conn腺瘤以透明细胞为主,胞浆中 含有丰富的类脂质,排列成不规则团片状或条索状; Cushing腺瘤以颗粒细胞为主,细胞排列成小网状或束 状,较致密,细胞索间有窦隙状 。
• 现已淘汰
静脉肾盂造影
(Intravenous Pyelography)
• IVP既可作为肾上 腺病变的一种筛选方 法,亦有利于诊断或 鉴别肾上部的占位病 变。
• 在IVP上出现肾上 盏受压下移,肾轴改 变但无肾盂肾盏的充 盈缺损可考虑肾上腺 区占位。
影像检查方法
☺ 超声 (US
☺ 优点:实时、方便、廉价,无创 ☺ 缺点:⑴空间分辨力较低,难以发现小于1cm肿块;⑵肠气
• 应用标准:尚不一致
– “大于同侧膈肌脚厚度” 运用方便, 但灵敏度及特异度欠理想; – 以“肢体厚度大于5mm” 标准较前者不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 “左侧肾上腺体部最大厚度大于0. 795cm”可能可作为肾上腺
弥漫性增生的定量诊断标准。
• 应用价值:肾上腺增生的诊断
Cushing综合症患者,双侧弥漫增生
• 良性肿瘤
– 腺瘤 – 嗜铬细胞瘤
• 恶性肿瘤
– 皮质腺癌 – 转移瘤
肾上腺皮质腺瘤
(Adrenal Cortical Adenoma)
• 肾上腺皮质腺瘤常为单侧、单发,发病年龄20-40岁多 见,女性发病大于男性。
• 腺瘤分功能性(柯兴氏综合症、醛固酮增多症和性变态 综合征)和非功能性。
– 醛固酮(Conn)瘤:起源于肾上腺皮质球状带,以高血压、高钠 低钾等为主要临床症状,一般较小,平均直径1-2cm;
干扰,左肾上腺病变检出率较低;⑶肥胖病人检查效果较差; ⑷依赖经验,对比困难。
☺ 核素检查-补充方法
☺ 功能性检查:皮质显像和髓质显像 ☺显示大小、形态及病变的摄取 ☺用于皮质醇增多症,醛固酮增多症,嗜铬
☺ 缺点 ☺无功能或功能低下病变诊断困难 ☺分辨率较低,检查时间长,显像剂
影像检查方法
☺ CT
– 皮质醇(Cushing)腺瘤:起源于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过多 糖皮质激素,表现为肥胖、满月脸、多毛、高血压等,一般较大, 平均直径3-5cm;
– 性变态综合征:少见,是由于网状带分泌过量雄或雌性激素所 致,前者临床表现为男性早熟及女性男性化(假性阴阳人),后者 为男性女化性。
病理学特点
• 病理表现
• 病理特点
– 含脂肪成分的良性肿瘤,Conn腺瘤的脂肪含量通常 高于Cushing腺瘤。
影像学特点
• 平片:价值不大 • CT:最佳影像检查方法
– 边缘光整的结节、肿块,直径多在5cm以下 – 密度较低,平扫CT值一般在-10~20HU,多小于
10HU; – Conn腺瘤的平扫密度通常低于Cushing腺瘤 – 肿瘤较小者密度可均匀,较大者多密度不均,薄层
肾上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内容
• 正常解剖与变异 • 常用影像检查技术与比较 • 常见肿瘤的诊断和鉴别 • 少见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诊断 • 小结
肾上腺的解剖及毗邻
(Adrenal Anatomy)
◆肾上腺位于腹膜后,肾之上部,右 侧为三角形,左侧半月状,如帽状 扣在肾上极上。
◆肾上腺由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组成,
较
正常肾上腺CT表现
平 扫
增 强
正常肾上腺MRI表现
易误为肾上腺病变的解剖变异
膈脚肥大 特点:双侧、连续
左膈下静脉增粗
胰尾囊肿
特点:正常肾上腺 受压改变
肾上腺的测量
• 长度和宽度变异较大,不宜作为测量指标; • 测量指标
– 厚度≤10mm和面积≤150mm2
• 测量方法
– 目测:无局限结节, 厚度小于同侧膈脚 – 测量:垂直径和面积
肾上腺肿瘤
• 分主质细胞肿瘤和间质细胞肿瘤:
– 主质细胞肿瘤指发生于皮质和髓质的肿瘤,包括 嗜铬细胞瘤、皮质腺瘤、皮质癌等,多数具有 内分泌功能;
– 间质细胞肿瘤发生于肾上腺的脉管、神经、脂 肪、结缔组织等,包括髓样脂肪瘤、囊肿、神 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脂肪瘤、血管瘤等,不 具有内分泌功能。
常见肾上腺肿瘤
☺ 优点:⑴空间分辨力 高,解剖细节好;⑵ 密度分辨力高,易分 辨脂肪、囊变、出血、 钙化等;⑶动态增强
☺ 缺点:⑴较大肿块的 定位;⑵定性特异性; ⑶功能性病变
影像检查方法
☺MRI
T1 ☺ 优点:⑴软组织分辨
力高,多参数成像; ⑵三维任意平面成像, 定位准确;⑶流空效 应,观察与大血管关 压脂 系;⑷增强副反应少。
髓质占1/10,大部位于肾上腺头部, 小部分位于肾上腺体部。大部分皮 质则位于肾上腺体尾部。
◆组织学上,皮质由外向内分为球状 带、束状带和网状带三层。
影像检查方法
• X线平片 • 超声 • 核医学 • CT • MRI
X线检查方法
☺KUB IVP 腹膜后充气造影 血管造影
腹部平片:价值很小
• 肾影改变:平片上肾 上腺影很难显示,肾 上极受压变平和肾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