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剧赏析

中国京剧赏析
中国京剧赏析

析赏京剧

陶振建如东县实验中学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京剧一些法则的理会。

三、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京调》音乐走进教室。

(二)、导入: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个大剧种,在

全国30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中,京剧无论如何也算是个老大哥。它也是第一个走向国际舞台的,代表中华民族的表演艺术。有个美国人说:“如果中国没有京剧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有一位老华侨,在太平洋彼岸的一个大都市迷失了路途,正在他彷徨迷惘之际,突然听到从附近的一个大楼中传出京胡的声音,老华侨欣喜得热泪盈眶……所以有.

人说,一位无产者可以凭借着《国际歌》找到自己的同志,那么,我们中国人凭借着京剧的曲调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同胞。真是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宫商唱皮黄。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京剧,不知道自己的民族国粹。甚至妄自菲薄,就不对了。所以我认为作为中国人,有必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国宝——我们的京剧艺术。

(三)、介绍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但在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

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展示生行扮相的图片)

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刀马旦、贴旦等。(展示旦行扮相的图片)

净:指在面部勾画各种脸谱,故又称大花脸。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包括正净(黑头、铜锤)、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花脸)等。(展示净行扮相的图片)

丑:属于喜剧的角色行当,又叫“小花脸”。分文丑(方巾丑、彩旦、丑婆等)和武丑(又称“开口跳”)等。(展示丑行扮相的图片)(四)、介绍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

1、唱:

a.京剧把“唱”、“念”、“做”、“打”都综合在一起。在不同的剧目和场次中,“唱”、“念”、“做”、“打”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来说,京剧还是以“唱”为主,京剧界传统说法是“唱”居首位;在观众的语言中,把“演戏”说成是“唱戏”,这也可以说明,歌唱在戏曲中的重要地位。唱功必须有基本的技术功力,不仅要扩大音域音量,锻炼歌喉的耐力,还要学会归韵、运腔等技巧,因而唱功是品评一个演员技艺高下的重要因素。目前京剧已形成不同的唱腔流派,使得京剧的流派纷呈,它的唱以其绚烂多彩而独具魅力。

b.欣赏《玉堂春》中《苏三起解》选段,并分析青衣唱腔特点。

c.女生学唱《苏三起解》的唱段。

,并分析净行唱腔特点。欣赏《唱脸谱》d.

e.男生学唱《唱脸谱》。

2、念:

a.京剧把“唱”作为重要表现手段,但它不是单独运用,而是经常与“念”配合,互为补充。

b.欣赏《拾玉镯》中刘媒婆与孙玉姣的对话,让学生感受剧中的念白是否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一样?

c.很显然,京剧中的念白不同于我们日常的对白,它在推动剧情、刻

画人物、揭示思想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戏谚“千斤话白四两唱”就正是为了强调念白的重要性。念白为“韵白”、“京白”两种,“京白”基本是京音,而“韵白”则讲究韵味。念白在音调上要抑扬起伏、节奏上要疾徐顿挫,除此之外,念白中的语气、语势、需要突出其节奏感,从而增强它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总之,京剧的念白,无论是“韵白”或“京白”,都不是普通生活语言,而是经过艺术提炼的语言,近于朗诵体,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并与唱腔协调,相互衔接,使念白达到传神的艺术境界。

d.再欣赏一遍,并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角色学着说一说。

3、做:

a.戏曲除了通过语言,而且要通过行动,来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京剧中的“做”正是为了完成以上任务而强调的一门功夫,所以称为“做功”也称“做派”。“做功”泛指表演技巧,它有一套特定的程式体系。京剧中对种种生活情景,如开门、关门、上楼、下楼、上船、下船、乘马、行舟、饮酒、跪拜,种种不胜枚举的情景,在表演时均有一定的程式可供使用。下面请大家看一看,猜猜他们在干什么?

b.分别让学生欣赏开门、喂鸡、穿针三个片段。

c.再让学生欣赏上楼、下楼片段。

d.学生通过看、说、学进行表演。

4、打:

a.“打”是戏曲形体动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

也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

京剧的武打范围广,难度大,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舞台动作,尤其是大打出手时,刀.

枪满台飞,构成图案,有节奏、有层次,稳、准、美的体现着剧情。做为武戏的演员,需经过特别的训练,自觉地练功的道理就不言自明了。

京剧在武戏剧目的丰富过程中,形成了武生行当,提高和发展了武打的技巧。那么,武生究竟需要哪些基本功夫呢?有两门功夫是必须具备的,这就是“把子功”和“毯子功”。“把子功”是传统武戏中所用兵器道具的统称,“毯子功”包括翻、跃、腾、扑各种技艺,俗称“筋斗”,因为这些技艺的难度大,技术复杂,练习时需要在毯子上进行,以免练功者受伤,所以又称“毯子功”。

b.让学生欣赏“把子功”和“毯子功”的武打场面。

c.介绍“水袖功”、“甩发功”、及“手绢功”,并让学生欣赏。

5、京剧伴奏乐器:

a.京剧伴奏乐器分打击乐与管弦乐。其中,打击乐是京剧伴奏乐器中的灵魂。京剧的“唱”、“念”、“做”、“打”完全按照规定的节奏进行,“唱”要有板有眼,“念”要抑扬顿挫,“做”则是舞蹈,而舞蹈必须表现出鲜明的韵律,谁来控制、体现节奏?那就是打击乐。

打击乐器有板、单皮鼓、大锣、铙、钹等,称为“武场”;管弦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称为“文场”。

在戏曲舞台上,人物的一切行动,包括最隐秘的思想活动,都是通过

舞蹈化的身段动作、音乐化的念白和演唱,并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的,由各种打击乐器的音响组成的“锣鼓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人说,如果“唱”、“念”、“做”、“打”是戏剧的血肉,那么“锣鼓经”就是它的骨骼,一阵锣鼓,既可渲染磅礴的气势,又能烘托演员的表演,并且这种对表演的烘托,是非常细致的,甚至细致到鼓点子打出演员眼珠的转动,眼皮的开阖,手指的颤抖。

演员表演往往导引出感情表达需要的锣鼓,锣鼓(节奏、音响)等的刺激反过来诱发演员的表演激情。

b.试着让学生学打一段“锣鼓经”。

五、总结:

京剧是虚实结合的艺术,它的表演在审美特征上是独树一帜的。尤其与西方的写实性的表演是根本不同的。比如舞台上没有门,但是演员通过表演,却使观众看到了.

门的存在,使你必须承认有门。明明没有马,却让你承认有马,没有船,却让你承认有船。这就是京剧,也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特征。

京剧-教学教案

京剧课例 课时:二课时 课型:欣赏课 年级:初中二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京调》音乐走进教室。 二、导入: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个大剧种,在全国30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中,京剧无论如何也算是个老大哥。它也是第一个走向国际舞台的,代表中华民族的表演艺术。有个美国人说:“如果中国没有京剧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有一位老华侨,在太平洋彼岸的一个大都市迷失了路途,正在他彷徨迷惘之际,突然听到从附近的一个大楼中传出京胡的声音,老华侨欣喜得热泪盈眶……所以有人说,一位无产者可以凭借着《国际歌》找到自己的同志,那么,我们中国人凭借着京剧的曲调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同胞。真是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宫商唱皮黄。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京剧,不知道自己的民族国粹。甚至妄自菲薄,就不对了。所以我认为作为中国人,有必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国宝——我们的京剧艺术。 三、介绍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但在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 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展示生行扮相的图片) 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刀马旦、贴旦等。(展示旦行扮相的图片) 净:指在面部勾画各种脸谱,故又称大花脸。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包括正净(黑头、铜锤)、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花脸)等。(展示净行扮相的图片) 丑:属于喜剧的角色行当,又叫“小花脸”。分文丑(方巾丑、彩旦、丑婆等)和武丑(又称“开口跳”)等。(展示丑行扮相的图片) 四、介绍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 1、唱: a.京剧把“唱”、“念”、“做”、“打”都综合在一起。在不同的剧目和场次中,“唱”、“念”、“做”、“打”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来说,京剧还是以“唱”为主,京剧界传统说法是“唱”居首位;在观众的语言中,把“演戏”说成是“唱戏”,这也可以说明,歌唱在戏曲中的重要

京剧脸谱赏析

京剧脸谱赏析 王颖教师 京剧脸谱赏析孙悟空(猴脸),《闹天宫》中人物。有火眼金晴,能七十二变化。因偷仙桃、闹天宫,玉皇大帝派天兵神将捉拿,未成。后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故事见《西游记》第五回。孙悟空是神猴,顽皮、机智,故用猴脸。火眼金睛,眼圈用金色或黄色。额头上有佛珠。 赵天君(黑色六分脸),《闹天宫》中四大天王之一。道教神将。曾与众天兵神将捉拿孙悟空。因他是财神、火神,故双颊勾金钱纹,眉额勾火纹。印堂有神目。 温天君(绿色碎花脸),《闹天宫》中四大天王之一。道教神将,东岳大帝部下,泰山之神灵。为天火之精,能镇除疫厉,为民除灾。故额头勾火葫芦。面部呈蝶形展翅,示为喜神。 刘天君(红色三块瓦脸),《闹天宫》中四大天王之一。道教神将。精于五雷掌诀能呼风唤雨。用红色三块瓦表示其忠勇,额头勾有雷火之形。 马天君(白色花三块瓦脸),《闹天宫》中四大天王之一。又称“灵官马元帅”、“马王爷”,道教神将。民间也称他为火之精、火之星、火之阳,还称“马王爷三只眼”,故额头勾画火形、神目。 李天王(红色尖三块瓦神仙脸),《闹天宫》中天神,称托塔天王李靖。一手持剑,一手托塔,其塔可镇魔降妖。曾奉玉帝之命,率天兵捉拿孙悟空。红色示其忠勇。眉眼间勾云头纹,示为天将。额头画有戟,为重兵器,“戟”与“吉”谐音,有“吉祥”的双关含义。 巨灵神(黑色花元宝脸),《闹天宫》中李天王的先锋官。手挥巨斧迎战悟空,败阵而逃。以相貌凶狠、怪异著称。故其脸谱黑面獠牙,额头勾绘慈悲、佛相及佛珠。 北斗星君(紫色三块瓦脸),《闹天宫》中天宫星宿。孙悟空大闹蟠桃会,偷喝玉液琼浆。玉帝大怒,派李天王、二十八星宿、东西星斗、南北二神等天兵神将禽拿孙悟空。紫红色三块瓦脸,表示稳重、老练、忠勇。额头饰有北斗七星之形,表示其身份。 天罡(蓝色神仙脸),《安天会》(即《闹天宫》)中天官星宿。天罡(gāng),即北斗七星之柄。其脸谱蓝色表示蓝天。脑门勾绘慈悲佛相三面。獠牙示其凶猛。 青龙(蓝色象形脸),《闹天宫》中天宫星宿,是东方武神。曾与众天神一道捉拿孙悟空。民间把青龙(东方)与朱雀(南方)、玄武(北方)、白虎(西方)并称四方之神。面相为龙头造型。眉为龙角,鼻下勾龙须。额头画神火。

脸谱

戏曲脸谱赏析 特点 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的非常喜爱的艺术门类,在国内外流行的范围相当广泛,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脸谱的主要特点有三点: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其图案是程式化的。 脸谱对于不同的行当,情况不一。“生”、“旦”面部化妆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而“净行”与“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的,图案复杂,因此称“花脸”。戏曲中的脸谱,主要指“净”的面部绘画。而“丑”,因起扮演戏剧角色,故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起源 脸谱起源于生活。每个人面部器官的形状、轮廓相似,生理布局也都有一定的规律,面部肌肉的纹理与人物的年龄、生理、经历、生活的自然条件也都有密切关系,所以京剧脸谱的勾绘是以生活为依据,也是生活的概括。如生活中常说的人的脸色,晒得漆黑、吓得煞白、臊得通红、病得焦黄等,既是剧中人物心理活动、精神状态的揭示和生理特征的表现,又是确定脸谱色彩、线条、纹样与图案的基础。脸谱虽然来源于生活,但又是实际生活的放大、夸张。演义小说和说唱艺术对历史人物的夸张、形象的描写,也是京剧脸谱的依据来源。如关羽的丹凤眼、卧蚕眉,张飞的豹头环眼,赵匡胤的面如重枣等,所有这些描写,都被戏曲化妆吸取下来,在京剧舞台上的表现尤为明显、突出。 画法与分类 脸谱的色画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类:揉脸、抹脸、勾脸。脸谱最初的作用,只是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以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务。 从线条和布局来看,大致可分为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碎脸、歪脸、白粉脸、太监脸以及小花脸的豆腐块。 艺术特色 脸谱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变形、传神、寓意三个方面。

04欣赏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教案

第二单元第二课时 课题:欣赏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 教学内容: 1、复习演唱戏歌《唱脸谱》; 2、欣赏传统京剧《铡美案》选段《驸马不必巧言讲》及现代京剧《智取虎山》选段《打虎上山》(节选)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戏曲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对戏曲这种舞台艺术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2、通过欣赏、分析戏曲名段、归纳等教学活动,感受京剧的魅力。 重点: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的赏析 难点:从哪个欣赏角度将同学们引入并深入了解京剧 教学方法:启发、互动 教具:多媒体 课型:欣赏课 【学生情况】 学生大多深受各种媒体的影响,对于音乐的欣赏兴趣,更趋向于当今的流行音乐,而对于本民族的音乐,特别是戏曲音乐知道的不多,有的学生甚至不想了解,觉得学习

欣赏戏曲音乐是“老土”,据老师初步了解,大多学生知道“梅艳芳”,却不知道京剧大师“梅兰芳”。 【设计思路】 民族戏曲音乐对于在城镇生活中的孩子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只是从电视里有一点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根本谈不上理性认识。初中学生不是专业学者,戏曲艺术又博大精深,在这一戏曲启蒙教学课中,在一堂课有限的时间内,对于戏曲知识内容了解上不可能太多,专业性也不可能太强,技能表现更不可能太难。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引导学生“走向戏曲”——“走近戏曲”——“走进戏曲”为主线,努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增进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和喜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京剧、越剧、黄梅戏及其唱腔的介绍,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2)引导学生在欣赏及学唱戏曲唱段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和了解各剧种音乐的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老师的引导示范及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感知戏曲音乐,加深对戏曲音乐及戏曲音乐形象的理解和把握。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京剧欣赏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京剧欣赏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教材简解】 《拾豆豆》是一首富有京剧韵味的歌曲,它的节奏鲜明、富有韵律感,描写了孩子捡豆豆的趣味画面,很适合大班幼儿学习。 【目标预设】 1.新授京歌《拾豆豆》,并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把它唱成颇具京剧韵味的京歌。 2.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京剧、欣赏京剧的能力,激发幼儿对京剧的好奇心和学唱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 重点:能唱成颇具京剧韵味的京歌。 难点:培养初步的感受京剧、欣赏京剧的能力 【设计理念】 本活动中知识目标是新授京歌《拾豆豆》,并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把它唱成颇具京剧韵味的京歌。情感目标注意培养幼儿热爱中国民族文化的情感,激发幼儿对京剧的好奇心和学唱的积极性。能力目标是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京剧、欣赏京剧的能力。 【设计思路】 1.第一个环节,让孩子走进京剧。 2.第二个环节,学京歌。 3.第三个环节,学习粗浅的京剧知识,并结合已有经验创编京歌动作。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观看过京剧演出。

2. 物质准备:《走近京剧》的背景图;ppt课件;图谱;花旦服饰;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到《走进京剧》栏目组参加活动。 1.依次看剧照,介绍照片上面的人物并模仿造型。 2.花旦出场,学习用京腔打招呼、圆场步和亮相。 3.用京腔跟客人老师们打招呼。 二、教唱京歌《拾豆豆》。 1.初步学唱《拾豆豆》。 (1)教师跟伴奏说唱,引导幼儿倾听。 (2)教师范唱,幼儿跟唱,共同检验图谱。 (3)幼儿学唱,体验京歌的不同。 A、看图谱学唱。 B、去图谱学唱。 (4)告诉幼儿珍惜粮食的道理 三、学习粗浅的京剧知识,并结合已有经验创编京歌动作。 1.介绍粗浅的京剧知识。 2.创编《拾豆豆》表演动作。 (1)分段,不配乐创编动作。 (2)集体完整表演。

美术教案之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 课时:2课时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2、实践目标:①、学习按步骤临摹京剧脸谱。②根据谱式、颜色所代表的含义分组合作设计一套京剧脸谱。 3、情感目标: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课业类别:工艺制作课 三、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1、教学内容:学习京剧脸谱知识、设计制作京剧脸谱。 2、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通过多媒体、范画、解决)。 3、难点:学习京剧脸谱图案的设计制作,线条要流畅、和谐;色彩要均匀、清爽。 四、教学具: 1、学生:第一课时:脸谱资料、铅笔。制作好的脸谱底板。 第二课时:脸谱资料、水粉色、调色盘、毛笔。 2、教师:课本、京剧脸谱资料、图片、录像、CAI课件。 五、教材分析:脸谱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以写实与象征相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某些男性人物的面貌,揭示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脸谱艺术历史悠久,它的起源与面具有密切的关系。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与丑角脸谱两大类。约有十余种谱式,净角主要有:“整脸”、“三块瓦(窝)脸”、“十字门脸”、“六分脸”、“碎花脸”、“歪脸”等。丑角谱式较少有:“豆腐块脸”、“腰子脸”、“枣核脸”几种谱式。 京剧脸谱的颜色一般以某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这种颜色成为“主色”,它是一个脸谱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每个脸谱至少用三种以上的颜色,各种色彩显示不同的作用与象征,可以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 本课选用了学生较为熟悉且具有典型意义的传统京剧人物形象,使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本课学习内容,能在理解教师意图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法设计: ①、观察理解法:学生观察想象能力的比中年级学生丰富,他们的感受能力很强,有耐心。在观察事物时能自己思考分析事物,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具有积极性、主动性。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由模糊到清楚,帮助学生完成由抽象的主观认识发展到具象的理解认识。 ②、分析比较法:、学生有很强的观察理解能力,他们能够分析比较出不同物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来认识教学内容,理解教师教学意图。 ③、指导制作法:教师要在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绘制京剧脸谱,但不

京剧艺术赏析

《京剧艺术赏析》 期末论文 学校:南昌大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经济学类姓名:肖美云学号: 5400111143

京剧艺术赏析 京剧,又称“京戏”、“国剧”、“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可以说京剧集我国戏曲之大成,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承载着中华文化的血脉和精华,充满了无限的艺术魅力。1790年,江南安徽戏班应召进京为乾隆皇帝祝寿,从此在北京、天津安顿下来。经过十几年的演变,成为一个由徽剧、汉剧、昆曲、秦腔、京腔和民间曲艺综合而成的崭新剧种。它以西皮、二黄为主,字正腔圆,当时人们根据这一新兴剧种的唱腔,直呼其名为:西皮二黄。它于1840年前后形成于北京,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素来有中国“国粹”的美誉之称。直至2010年11月16日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京剧简介 (一)京剧艺术表现手法 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唱”指演唱,唱功中,行腔转调、发音吐字均有一定要求。“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做工包括手、眼、身、法、步,都是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京剧同时也借助外物来表现人物的情感,例如青衣的水袖:喜则舞袖;怒则掷袖;气恼时甩袖;羞愧则以袖掩面;惊呆则双手垂袖;向外抖袖表示抗拒;向内抖袖表示惶恐等等。同时,京剧艺术又讲究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精炼含蓄。与此同时,京剧艺术中的舞蹈极讲究条理,“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八百万雄兵;一个圆场千百里;一支曲牌五更天”。反映了生活中的真实美感,京剧就是艺术的美来源于生活的体现。 (二)京剧行当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

美术京剧脸谱的教案

美术京剧脸谱的教案 【篇一:幼儿园京剧脸谱教案】 篇一:大班美术教案京剧脸谱 大班美术教案:京剧脸谱 活动目标: 1、欣赏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激发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2、尝试利用鲜艳的色彩和对称的图案设计脸谱,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激发和学习的兴趣。活动准备:脸谱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1、师:昨天我们听了京剧,又看了京剧演员的服饰,今天我们来看 看京剧演员的脸部的化妆好吗? 2、让幼儿欣赏京剧脸谱 3、师:它呀,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京剧脸谱。这个京剧脸谱这么特别,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看看京剧脸谱的秘密呢? 二、幼儿和老师一起探索京剧脸谱 1、观察脸谱颜色:颜色不是为了好看,而是有各自的含义:像红色的,它表示个性忠诚的;黑色的表示个性刚直的;它们表示的是好人。白色的表示个性多计谋的,还有黄色的,表示坏人。蓝色的、 绿色的代表勇士;金色、银色的表示神话里的人。 2、观察脸谱的对称:左边和右边脸的图案是一样的,都是以鼻子为 中心左右两侧对称的。老师拿一张纸竖在图案的鼻子中间,请幼儿 来看一看。 3、观察京剧脸谱的夸张:脸谱的眉毛、眼睛、鼻子这么粗、这么大,这样画是为了让看戏的人一看就知道台上有谁。 三、幼儿创作 1、师:现在有许多艺术家把京剧脸谱制作成艺术品,今天我们也来 学学大艺术家来制作京剧脸谱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好吗? 2、提出要求: 1)脸谱要以鼻子为中心左右对称 2)可以选择一种底色来表现人物 3)可以自由创作 3、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创作 四、将画好的脸谱剪下装扮教室

推荐理由: 这个活动是在认识京剧的基础上进行的。运用对称、夸张的方法绘 画出脸谱上的五官。由于孩子有一定的感知的经验,本次活动通过 回忆、再次的感知等形式激起了孩子绘画的兴趣。 篇二:幼儿园优秀美术教案有趣的脸谱获奖教案 大班美术活动:有趣的脸谱 设计意图: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艺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内涵非常丰富。然 而幼儿对京剧接触很少,充满了神秘感。所以,我以中国传统艺术——京剧脸谱作为欣赏对象,一方面以京剧脸谱精致、绚丽、独特 的装饰风格来吸引孩子,引起创作兴趣,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 的能力,另一方面让京剧脸谱与其他内容相互渗透、推进,共同来 实现大主题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活动目标:1、会用对称图形、色彩装饰、设计脸谱。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活动内容: 有趣的脸谱 活动准备:课件、画纸(有半脸、有轮廓、有白纸)水彩笔、水粉,脸模幼儿对京剧 艺术已有简单的了解。活动重点:能用对称的方法表现脸谱。 活动难点:理解对称美,并有创意的表现脸谱。活动过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通过使用多媒体的播放功能,以欣赏京剧表演入手,更直观地看到了京剧表演艺术家们的脸部化妆和服饰,以及动作造型,感受了京剧的氛围。在对脸谱课件的欣赏过程中,我采用先易 后难、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幼儿先欣赏脸谱的色彩,再欣赏脸谱 夸张的图案、线条等,这样易于幼儿的理解。在活动中,我注重激 发幼儿兴趣,利用了tbk白板的多媒体手段,以拼图找对称和画对 称的游戏方式,通过幼儿与白板的互动,解决了活动的重点——对称。之后,幼儿自主选择想画的京剧脸谱,开始创作。在幼儿作画时,我没有采用示范京剧脸谱中的眉、眼、口、鼻的方法,这样使 幼儿的思维没有受到束缚。因此,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夸张地、尽情地进行重组、改造,创造出各种不同的京剧脸谱。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的表现不够大胆和突出,须在以后的活动中更加 注重拓展幼儿思维,引导幼儿大胆表现。 教师:郭娜 单位:北京市丰台区芳庄第三幼儿园

京剧赏析之霸王别姬

西楚霸王项羽与刘邦逐鹿中原。霸王顶天立地,可惜时运不济,困于垓下。霸王正要发兵沛郡,却只见风折都旗。霸王爱妻虞姬劝他兵事暂缓,但是霸王主意已定,出兵讨伐却兵败而回。虞姬夜听楚歌之声,知是刘邦已得楚地。此时霸王孑然独立,只有虞姬与乌骓马与他同在。霸王感慨悲歌,虞姬执剑而舞,舞毕虞姬挥剑自刎,从一而终。 此剧是梅兰芳与武生泰斗杨小楼于一九二一年下半年合作创编的。剧本是根据明代沈采所著传奇《千金记》,并参考杨小楼与尚小云、高庆奎在一九一八年演出的《楚汉争》剧情,由齐如山、吴震修撰写的。经梅、杨、齐、吴等人共同加工润色,得以完善。此剧于一九二二年二月十五日在北京第一舞台首演,梅兰芳饰虞姬,杨小楼饰项羽,当即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后数十年,经过梅兰芳的不断改革创新,加强了艺术效果,使该剧成为国内外观众百看不厌的好戏,演出场次难以数计。 在塑造虞姬这个艺术形象时,不仅突出了虞姬的善良、勇敢、远见和厌战等思想品质,同时还显现了虞姬雍容华贵、安详英武的气质仪态。对于虞姬的性格特点及其与霸王项羽的关系,梅兰芳曾作过深刻的分析,认为虞姬有双重身份,她即是霸王的谋臣,又是爱妃,"面羽则喜,背羽则悲";舞台上的虞姬在面对霸王时应是强颜欢笑,优美动人中又不乏抑郁,当背着霸王时,则应是愁眉冷面,凸显沉重心情。这种发自内心的感受使得梅兰芳设计了恰当的表演动作,收到了很好的舞台效果。

虞姬的舞剑是剧中的一段重头戏,梅兰芳的舞剑,既不是狂舞,也不是卖弄功夫,而是充分展现优美的造型,从始至终融合剧中人物的情感,使虞姬感情的发泄与剧情发展紧密地连结在一起,直到最后悲壮自刎,达到全戏的高潮。在《夜深沉》的曲调间虞姬拔剑而舞,英气勃发,娇艳动人,眸中星点感伤,微笑的嘴角还带着黯然之感 虞姬跟随项羽征战多年虞姬在项羽生活中的地位不仅仅是一个以色事人的玩物,而是一个有着极为出色的心智头脑的助手。虞姬对于国家大事是有自己的清醒的认识和远见的不仅突出了虞姬的善良、勇敢、远见和厌战等思想品质,同时还显现了虞姬雍容华贵、安详英武的气质仪态。对于虞姬的性格特点及其与霸王项羽的关系,梅兰芳曾作过深刻的分析,认为虞姬有双重身份,她即是霸王的谋臣,又是爱妃,"面羽则喜,背羽则悲";舞台上的虞姬在面对霸王时应是强颜欢笑,优美动人中又不乏抑郁,当背着霸王时,则应是愁眉冷面,凸显沉重心情。 “刘邦与孤旧友,你不如随了他去,也免得孤此去悬心。”虞姬却说:“大王啊!自古道: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王欲图大事岂可顾一妇人?也罢!愿乞君王,三尺宝剑,自刎君前,喂呀!以报深恩也!”

京剧脸谱欣赏教学设计

京剧脸谱欣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2、实践目标:根据自己的喜好动手涂画一个京剧脸谱。 3、情感目标: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很热爱戏曲艺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过一过戏瘾,听听大戏。(《说唱脸谱》音乐声起,同时播放变脸表演,师生共同欣赏) 2.同学们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3.这首《说唱脸谱》是很多人都会唱的歌曲,可见京剧已经融入现代化生活中,京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四大国粹之一,外国人到了中国即使不登长城,也要听听这京剧,就像刚才歌曲中所说听的老外拍手直赞,而脸谱艺术是京剧中一种独特的文化语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京剧脸谱》的世界,感受他的独特魅力吧! 二、欣赏脸谱,说来由,谈色彩,了解脸谱。 1、同学们今天可要大饱眼福了,老师给大家带来很多脸谱,他们都

急着和大家打招呼呢,你们瞧!灯片演示同学们所熟悉的人物脸谱。(脸谱秀) 2、京剧脸谱真是色彩缤纷、形态万千。那么脸谱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呢?让我们来听一个有趣的传说吧!(指名一个学生讲述:脸谱的由来(脸谱的由来) 3、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脸谱以象征和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根据剧目、角色的不同,演员会用各种色彩在面部勾画成一定图案,借以显示人物特点。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收集了不少资料,相信大家一定积累了很多脸谱知识,现在我们就来开展小组脸谱知识竞赛,以抢答的形式组织比赛,获胜的可以获得一个脸谱的奖励。(教师出示脸谱,让学生抢答什么颜色代表什么性格)4.讲解脸谱的谱式。其实京剧脸谱不仅有色彩之差还有还有谱式区别。 5.我们不但了解了脸谱的色彩,还知道了脸谱的谱式,下面谁能试着帮脸谱找主人。(奖励脸谱)脸谱 6.考一考脸谱拼图。 7、大家来找碴。(出示学生的错误脸谱) 三、京剧在现代生活中应用也非常广泛(出示脸谱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动手操作,制作脸谱。(脸谱画一画) 1.你们想拥有一张京剧脸谱吗?让老师来帮助你完成这个愿望吧!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在描好的底版上涂上颜色。 2.展示涂好的脸谱

京剧脸谱教案

大班美术活动《京剧脸谱》教学案例 课型:绘画填色活动 教学目标: 1、欣赏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激发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2、鼓励幼儿用对称的方法,丰富的色彩来表现京剧脸谱的特征。 3、让幼儿知道脸谱的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类型的人(如黄色、白色在京剧里代表坏人;红色、黑色在京剧里代表好人;蓝色代表勇士;金、银颜色代表神话里的人物)。 4、萌发学习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及脸谱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类型的人,还有脸谱的对称性. 教学难点: 掌握给脸谱上色的方法,能根据人物特点,选择颜色,及脸谱颜色分部的对称性。 教学切入点: 这是一节京剧脸谱上色活动,重点是掌握京剧脸谱的色彩及对称性。教学开始,我让幼儿欣赏京剧片段,让幼儿感受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然后利用ppt课件,帮助幼儿掌握京剧脸谱颜色的特点及对称性,在后面的上色活动中,能根据脸谱的特点,填色。 教学创新点: 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添色材料,让幼儿自主挑选材料进行添色,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及自主性。 教具: 1、一段京剧视频《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片段。 2、水彩颜料,调色盘,水彩笔,小毛笔,油画棒等,空白脸谱(人手一份)。 3、脸谱范画四张(红脸,白脸,黑脸,蓝脸)。 4、《京剧脸谱》PPT课件。 5、长方形汉字卡片(京剧,脸谱)。 教学过程: 一、欣赏京剧片段,引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语:今天,老师给你带来了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里都放了些什么? 教师提问: (1)刚刚我们看到了什么?(孙悟空打妖怪),这是我们平时看的动画片吗?(不是)那是什么?(京剧),同时出示汉字卡片“京剧”。 (2)刚刚我们看到的孙悟空和我们平时看到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他是一个大花脸),你们知道大花脸叫什么名字吗?(师:它呀,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脸谱)。——(出示汉字卡片,“脸谱”)教师小结:我们都知道脸谱是画在唱京剧的人脸上的,京剧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只有我们中国才有,它是我们国家的国宝,和大熊猫一样珍贵。唱京剧的人很特别,我们刚刚看的那段京剧视频,他们身上穿的,头上戴的,身上背的都和我们不一样,尤其是他们脸上画的。我们刚才说过他叫什么?(脸谱)。这个脸谱这么特别,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探索一下脸谱的秘密呢? 二、教师演示课件,让幼儿了解脸谱颜色的分类,及不同颜色脸谱的含义。 教师过渡语:京剧脸谱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脸谱的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类型的人,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京剧里都有哪些主要的脸谱类型。 (1)出示第一张幻灯片,(红脸,白脸,黑脸,蓝脸,金脸)让幼儿观察。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脸谱,请你把看到有趣的、特别的地方找出来,告诉大家。(组织幼儿观察,讨论)(2)分别出示各种颜色脸谱的幻灯片,让幼儿了解其含义。 师:你们真能干,发现了很多,这些脸谱每一张的颜色都不一样,在京剧里这些颜色不是为了好看,而是有各自的含义。现在我们就一一来认识一下。(依次出示幻灯片,红脸、白脸、黑脸、蓝脸、金脸,教师讲解其所代表的不同含义)。 红脸: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 白脸:奸诈多疑 黑脸:性格严肃,威武有力,粗鲁豪爽。(红十字门蝴蝶脸)

小学生鉴赏京剧心得体会

小学生鉴赏京剧心得体会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在我一年级的时候,爸爸为了让我更了解它,带我到国家大剧院看了一场《穆桂英挂帅》的京剧演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鉴赏京剧心得体会范文,感谢您的欣赏。小学生鉴赏京剧心得体会范文1 说起京剧,我们小朋友都很陌生。不要谈外出观看京剧表演,就是电视频道中出现唱京剧的表演者,就赶紧调换频道。因为我们总觉得京剧除了咿咿呀呀之外,很难看懂。可是这次老师组织我们去观看京剧《盘丝洞》,却大大地改变了我对京剧的看法。 我们来到逸夫大舞台,进入演出大厅。大幕缓缓拉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蜘蛛精带领的大小众妖。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娇媚多姿。紧接着是唐僧师徒4人,他们精神抖擞,一身正气。随着剧情的发展,唐僧被蜘蛛精抓去。孙悟空师兄弟为了救出师父与蜘蛛精斗智斗勇。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让你眼花缭乱;蜘蛛精魔幻般的变脸,让你叹为观止。那如梦如幻的布景,让你身临其境。那时,我仿佛置身于童话般的世界。我没想到京剧竟是这样精彩,这样奇妙,这样新颖。最终,孙悟空凭着高超的本领打败了蜘蛛精,救出了师父。由此可见,演员

扎实的基础。让我想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落幕了,看完这场京剧,我的感触很深:是呀,一定要让京剧在我们青少年身上继续发扬光大。如果有可能,我一定要成为一名京剧演员。让京剧成为祖国艺术的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为祖国的国萃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小学生鉴赏京剧心得体会范文2 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通称黄皮戏。清乾隆五十年起,相续进入北京演出,同时吸收了汉调,秦腔,昆曲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融化,演变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悦耳动听,称为“京调”。现在我们称为京剧。 京剧的角色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角色行当的表演各有不同的程式动作,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各有不同的特点,富有舞蹈性和高超的技巧。 京剧的服饰有它独立风格,色彩艳丽,描龙秀凤,五颜六色,质量考究,在舞台上大显身手。 京剧是以完整的故事情节,悦耳动听的声腔,色彩艳丽的服饰,更用高超的表演艺术吸引了古今中外广大观众,让人们享受到了中国戏曲的魅力,也使人们从故事情节中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劝人为善受到教育。 京剧是中国戏曲的魂宝,祝愿它继续发扬光大,更好地为人民服

京剧艺术赏析作业论文

观《霸王别姬》及修京剧赏析课程有感 我选择观看的是著名的京剧剧目《霸王别姬》,这是艺术大师梅兰芳表演的梅派京剧之一。根据昆曲《千金记》和《史记》改编而成。从道具角度来说,虞姬的装扮常常是身着鱼鳞甲,头戴如意观,所用的道具叫做鸳鸯剑。 在霸王别姬之中有这样一个经典片段,虞姬午夜于睡觉中醒来看窗外月色正好,又联想到项羽的处境,于是愁容满面到帐外散步。这个时候舞台上的虞姬边歌唱边步行,唱到“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的时候,散和愁这两个字是高音,并且同时伴随着虞姬一个小圆场转身,这个时候唱腔过渡到情字,在情上用了连环式的装饰音,然后抓住披风转身亮相的一瞬间抓住披风发出情字的最后一个装饰音,这样的一种艺术处理,看似随意但是给观众耳目一新之感,此刻观众出于审美最兴奋的前一刻,同样也是使观众审美情绪得到一个间歇的休息与调整,当最精彩的那一刻来临的时候,演员与观众同时受到艺术美的洗礼。 虞姬是梅兰芳在戏剧舞台上表演的众多优美的艺术形象之一,他的服装扮相、表演身段、唱念做打,均是梅兰芳根据剧中人物的身份和情感创造出来的。虞姬的舞剑是这一部剧中的重头戏,他充分地展现了美的造型,始终融合了人物的情感,使虞姬情感的抒发与剧情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程派青衣张火丁主演的霸王别姬,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演出后,当即成为了广受热评的精彩片段。表演艺术家张火丁并没有刻意渲染成派技术,而是全身心的去刻画人物,并且充分的尊重、学习和继承了梅派原剧的表演特点。 而张火丁演绎的霸王别姬展示了一条别具一格的京剧发展之路。他在保留原有的梅派京剧的风格的基础之上,加以了个性化的解读和改造。这种改造有利于戏曲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实我们对于传统艺术的每一次创新都能够产生不平凡的影响,而具有深厚艺术功底和艺术修养的京剧大师就应该是这样的转化的引领者,创造者。张火丁按照常态的风格和特点,为虞姬这一角色重新设计了唱腔和音乐,又按照程派的节奏添加了长穗剑舞。所以这一个角色的表达体现出了新的内涵,融入了成派风韵,张火丁之所以能得到观众的青睐,在于他扎实的程派京剧功底,也在于他对传统梅派京剧的尊重和发展,他做到了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本学期的京剧课程之中,我欣赏了各路大家带来的京剧盛宴,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了京剧艺术之美和京剧背后的讲究。原来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服装细节都有如此多的学问,这也是京剧艺术在今天能如此辉煌瑰丽的重要原因。我在观看京剧的时候,有些沮丧的发现,台下的座位总是坐不满,这就充分说明了大家对京剧艺术的认同还有待提高,京剧是国粹,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什么不被大家所接受呢,更多的原因还是由于,改革开放之后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以及人们快捷的生活剥夺了人们享受京剧艺术的时间,面对如此新的形势,我们要坚持将京剧创造性的转化、创新性的发展,用现代高科技的手段与京剧艺术相融合,要将互联网资源充分利用好,诸如我这一次在网上看的霸王别姬,其实也别具风味。我们要将更多更优质的剧目搬上互联网,也要将更多更优质的剧目送上百姓的身边,充分利用好社区小区等小群体资源,将京剧艺术带到社区里。 非常感谢本学期所有授课老师的辛勤付出,我们参与了课堂的讨论以及当堂的展示,收获颇丰。通过老师们的讲述,我们也更加深刻的理解到京剧演员一路成长的艰辛历程。更加体会到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道理。 这门课程不仅带给我们艺术的享受,陶冶了美的情操,还让我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能够始终以优雅的眼光看待世界,以艺术的方式笑对人生。 将京剧融入生活,用生活感受京剧,这就是我这门课程最大的收获。事实上京剧也是来

大班京剧脸谱

大班美术活动设计《京剧脸谱》 说教材/设计意图: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手段之一。通过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使幼儿初步具有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激发情趣、激发兴趣;赋予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 京剧并非是我们南方的孩子生活中经常遇到和熟悉的事物,但从教育角度来说,是有意义的,京剧脸谱也是比较有特色的美术材料。通过这方面内容的系列活动,让孩子初步接触京剧,了解中国这一特有的戏曲形式,从而从另一个侧面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激发起孩子喜爱京剧、了解国学、热爱祖国的情感。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为了能够让他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去更直观的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在活动前,请家长带着孩子们一起搜集有关京剧的知识,在活动中,给孩子观看京剧片段,通过这些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另外,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同时还需兼顾领域与学科性的知识、技能,于是设计京剧脸谱成了我们的一个教学点,从中不仅让孩子对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有所了解,也能对“对称”、“夸张”等的美术表现方式有所了解与尝试。 一、活动目标: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艺术领域目标为: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2.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根据这3点目标、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纲要》中所要求的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的要求,我将活动目标设计为: 1、欣赏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激发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2、学习用对称的方法,丰富的色彩和夸张的图案来设计京剧脸谱。 3、认识并欣赏了京剧脸谱,让幼儿知道脸谱的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类型的人。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为:让幼儿了解京剧脸谱是色彩丰富、图案夸张、结构对称的。 活动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利用材料设计出自己的京剧脸谱。 我会将幼儿的活动材料有分成三个层次,分别相对应不同的难度系数。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适合自己操作的材料。下面在活动准备的时候,会再提到。另外,我也会提供一些纹样图案以及已经做好了的脸谱供幼儿参考。 二、活动准备: 教师材料:实物京剧脸谱、黑白局部脸谱贴磁(一套)、与黑白脸谱纹样相同的彩色完整脸谱一个。供幼儿欣赏、选用的纹样图案两张,京剧片段,多媒体。 幼儿材料:幼儿操作卡,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人手一份),第二层次是已经画好一半京剧纹样的脸谱(每组一份),第三层次是已经完全勾勒好的京剧脸谱(每组一份),勾线笔、油画棒、垫板人手一份。 本节活动的难度,是为幼儿提供了只有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让幼儿自由发挥创作,而不是简单的涂色活动。教师材料将脸谱分解开,让幼儿在学习掌握创作脸谱的时侯,更清晰明了。其次,每组一份的画好一半京剧纹样的脸谱和已经完全勾勒好的京剧脸谱目的是给那些在创作时遇到困难或者不会画的幼儿提供一个参考对象。 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我在本活动中将采用感知欣赏法,观察、比较法,直观教学法、启发提问法、演示操作法。 1.观察、比较法:因为大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 儿认识事物的特点来看,通过直观的教具展示,听教师讲解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京剧艺术赏析—马派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班级:网络工程092班 姓名:邱志辉学号:6100409146 三娘教子 ——马派:马连良众所周知,京剧中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生”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老生属于行当生里面的一种,老生又称须生,正生,或胡子生。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唱和念白都用本嗓(真嗓)老生基本上都是戴三绺的黑胡子,术语称"黑三"。老生一般分为文武两种,从表演的侧重点来划分,可以分成这么几种:唱工老生,做工老生,武老生。 在京剧史上,有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的说法。而在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中马连良均榜上有名,马连良先生创立的马派老生艺术,在梨园界闻名遐尔,不仅喜欢京剧的人对马派唱腔耳熟能详、津津乐道,连不常看戏的人也大多久闻马连良之大名,马派是马连良在师法众多前辈艺人的基础上,独出心裁,加以融会贯通,20年代的自创的京剧派之一,形成了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完整表演体系,“美”是它的核心。 马连良原宗谭鑫培,早年曾受萧长华、蔡荣桂的悉心教导,倒仓后以贾洪林为依归,在做、念、武打等方面刻苦自砺,并采取贾洪林低、柔、巧、俏的唱腔和唱法,后又师事孙菊仙、刘景然,嗓音恢复后又吸收刘鸿升、高庆奎的唱法,同时大量观摩余叔岩的演唱艺术,多方面的艺术营养丰富了他的表现能力与方法。他虽采众家之长,却决不停留在摹学具体演唱技艺的水平上,而是通过自己的消化与理解,提取各家的神韵,使一腔字,一招一式,都显示出自己鲜明的特色。不仅演出新编马派剧目时如此,即使一般的老生传统剧目,

京剧脸谱赏析

京剧脸谱赏析 《西游记》 1.孙悟空(猴脸),《闹天宫》中人物。有火眼金晴,能七十二变化。因偷仙桃、闹天宫,玉皇大帝派天兵神将捉拿,未成。后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故事见《西游记》第五回。孙悟空是神猴,顽皮、机智,故用猴脸。火眼金睛,眼圈用金色或黄色。额头上有佛珠。2.赵天君(黑色六分脸),《闹天宫》中四大天王之一。道教神将。曾与众天兵神将捉拿孙悟空。因他是财神、火神,故双颊勾金钱纹,眉额勾火纹。印堂有神目。 3.温天君(绿色碎花脸),《闹天宫》中四大天王之一。道教神将,东岳大帝部下,泰山之神灵。为天火之精,能镇除疫厉,为民除灾。故额头勾火葫芦。面部呈蝶形展翅,示为喜神。 4.刘天君(红色三块瓦脸),《闹天宫》中四大天王之一。道教神将。精于五雷掌诀能呼风唤雨。用红色三块瓦表示其忠勇,额头勾有雷火之形。 5.马天君(白色花三块瓦脸),《闹天宫》中四大天王之一。又称“灵官马元帅”、“马王爷”,道教神将。民间也称他为火之精、火之星、火之阳,还称“马王爷三只眼”,故额头勾画火形、神目。 6.李天王(红色尖三块瓦神仙脸),《闹天宫》中天神,称托塔天王李靖。一手持剑,一手托塔,其塔可镇魔降妖。曾奉玉帝之命,率天兵捉拿孙悟空。红色示其忠勇。眉眼间勾云头纹,示为天将。额头画有戟,为重兵器,“戟”与“吉”谐音,有“吉祥”的双关含义。 7 .北斗星君(紫色三块瓦脸),《闹天宫》中天宫星宿。孙悟空大闹蟠桃会,偷喝玉液琼浆。玉帝大怒,派李天王、二十八星宿、东西星斗、南北二神等天兵神将禽拿孙悟空。紫红色三块瓦脸,表示稳重、老练、忠勇。额头饰有北斗七星之形,表示其身份。 8.猪八戒(黑象形脸),《高老庄》中人物。猪八戒变成人形,占娶高员外之女。孙悟空保唐僧取经路过高老庄,将猪八戒降伏,一起去西天取经。其脸谱勾成猪嘴、猪脸。额头绘佛珠,表示随唐僧后成为佛门弟子。 9.沙悟净(蓝僧脸),《流沙河》中人物,人称“沙和尚”。唐僧、悟空、八戒师徒三人,西行至流沙河,遇水怪,悟空请观音菩萨收水怪为徒,赐名沙悟净,共保唐僧往西天取经。其脸谱额头上勾有佛珠,表示佛门弟子。 《三国演义》 1.典韦(黄色、花三块瓦脸),《战宛城》中人物,曹操手下猛将。曹操征伐中原,典韦领兵战于宛城。宛城守将张绣惧怕典韦之勇,用计将其兵器双戟盗走,夜袭曹营,典韦战死,曹军大败。典韦是忠勇、凶猛之将,故以正黄色示其凶猛,配以三块瓦式示其忠勇。眉间勾双戟,表示所用兵器。黄色脸寓意人物骁勇剽悍或凶暴残忍,如《车轮战》中的宇文成都,《洞庭湖》中的杨么,表示人物凶暴残忍性格的如《鱼肠剑》中的姬僚。 2.曹操(白整脸),《战宛城》中人物。曹操凭大将典韦和许褚之勇,战败宛城守将张绣,夺城之后,又谋占了张绣婶娘,张绣受辱,遂用计邀典韦过营饮酒,灌醉送归,乘机盗走典韦的兵器铠甲,然后偷袭曹营。典韦战死,曹操仓皇逃走。这是侯喜瑞先生勾绘的曹操脸谱,细目、细柳叶眉,眉心多纹,以示满腹奸诈。全谱给人以奸诈多疑,又不失英雄本色的感觉。白脸为主的脸谱有几种含义,一种是抹脸方法而成的白粉脸,如严嵩、潘仁美;一种是用于鹤发童颜之老年英雄、武将,如《普球山》的蔡庆,一种是奸凶武人,如高登,一种是表示刚愎自用,如马谡、徐晃,一种是白色的太监脸,如伊立,表示人物性情奸诈和肤色细白,一种是僧人脸谱,表示武艺高强,身强力壮,如《蜈蚣岭》中的王飞天,《野猪林》中的鲁智深。 3.许褚(黑碎花脸),《战宛城》中人物,曹操帐下猛将,与典韦一起征战于宛城。其脸谱勾黑色碎花脸,以表现威猛之相。

京剧赏析之霸王别姬

西楚霸王项羽与刘邦逐鹿中原。霸王顶天立地,可惜时运不济,困于垓下。霸王正要发兵沛郡,却只见风折都旗。霸王爱妻虞姬劝他兵事暂缓,但是霸王主意已定,出兵讨伐却兵败而回。虞姬夜听楚歌之声,知是刘邦已得楚地。此时霸王孑然独立,只有虞姬与乌骓马与他同在。霸王感慨悲歌,虞姬执剑而舞,舞毕虞姬挥剑 自刎,从一而终。 此剧是梅兰芳与武生泰斗杨小楼于一九二一年下半年合作创编的。剧本是根 据明代沈采所著传奇《千金记》,并参考杨小楼与尚小云、高庆奎在一九一八年演出的《楚汉争》剧情,由齐如山、吴震修撰写的。经梅、杨、齐、吴等人共同加工润色,得以完善。此剧于一九二二年二月十五日在北京第一舞台首演,梅兰芳饰虞姬,杨小楼饰项羽,当即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后数十年,经过梅兰芳的不断改革创新,加强了艺术效果,使该剧成为国内外观众百看不厌的好戏,演出场次难以数计。 在塑造虞姬这个艺术形象时,不仅突出了虞姬的善良、勇敢、远见和厌战等思想品质,同时还显现了虞姬雍容华贵、安详英武的气质仪态。对于虞姬的性格特点及其与霸王项羽的关系,梅兰芳曾作过深刻的分析,认为虞姬有双重身份,她即是霸王的谋臣,又是爱妃,"面羽则喜,背羽则悲";舞台上的虞姬在面对霸王时应是强颜欢笑,优美动人中又不乏抑郁,当背着霸王时,则应是愁眉冷面,凸显沉重心情。这种发自内心的感受使得梅兰芳设计了恰当的表演动作,收到了很好的舞台效果。 虞姬的舞剑是剧中的一段重头戏,梅兰芳的舞剑,既不是狂舞,也不是卖弄功夫,而是充分展现优美的造型,从始至终融合剧中人物的情感,使虞姬感情的发泄与剧情发展紧密地连结在一起,直到最后悲壮自刎,达到全戏的高潮。在《夜深沉》的曲调间虞姬拔剑而舞,英气勃发,娇艳动人,眸中星点感伤,微笑的嘴角还带着黯然之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