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

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
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

统计:对事物某方面特性的量的取值从总体上加以把握与认识。

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运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

统计学内容:描述统计是通过列表归类、描绘图象、计算刻画数据分布特征与变量相依关系的统计量数,如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等,把数据的分布特征、隐含信息,概括明确地揭示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对待和使用数据。推断统计是教育统计的核心内容。如何利用实际获得的样本数据资料,依据数理统计提供的理论和方法,来对总体的数量特征与关系作出推论判断,即进行统计估计和统计假设检验。

测量: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的指定值。

教育测量:给所考查研究的教育对象,按一定规则在某种性质量尺上的指定值。

比率量尺:是一种有绝对零点的等单位的线性连续体系,其上的数字量化水平最高,全面具有可比可加可除性。标准化测验(测验):测量工具、施测与评分程序、解释分数的参照体系都以科学地实现标准化。

即代表性行为样本的客观而标准化的测验。

标准化考试:教育条件下的心理特质是学业成就的标准化测量。

量表:标准化测验中的测量工具(考试卷或心理测试项目的集合)与解释分数的常模(或标准),都有物化的形态,合在一起称为量表。

教育测量的特点:是间接性和要抽样进行。

理解教育测量抓住:测量的结果就是给所测对象在一定性质的量尺上的指定值。要达到目的就要按照一定规则来进行一系列工作。工作如何进行和能在什么性质量尺上指定值,归根到底取决于所测对象本身的性质。数据: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现的事实资料。

数据种类:来源分计数数据、测量评估数据、人工编码数据。反应的变量的性质分称名变量、顺序变

量、等距变量、比率变量数据。数据特点:离散性、变异性、规律性。

计数数据: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

测量评估数据: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所得的数据。

人工编码数据:以人们按一定规则给不同类别的事

物指派适当的数字号码后形成的数据。

称名变量: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不说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有劣。计算次数或个数,不能进行运算。

顺序变量: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

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数据之间有次序和等级关系,不具有相等的单位,也不具有绝对的数量大小和零点,进行顺序递推运算。

等距变量:表明相对大小,相等的单位,零点相对,不能用乘除法反映数据之间的倍比关系。

比率变量:具有量的大小、相等的单位、绝对零点、进行运算,用乘除法处理数据,做比率描述。不同性质的测量量尺:名义量尺(指定数字有类别标志意义,无性质优劣、分量多寡涵义,量化水平最低);顺序量尺(数字量化水平最高,有优劣大小先后之别,单位不等,有可比性无可加性);

等距量尺(数量化水平更高,数字是单位相等但零点可任意指定的线形连续体系上的值,有可比可加性无可除性);比率量尺(是一种有绝对零点的等单位的线性连续体系,其上的数字量化水平最高,具有可比可加可除性)。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的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的情况。编制次数分布表的步骤:求全距: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定组数:确定把整批数据划分为多少个等距的区组,数据个数200个以内,组数取8-18组。定组距:全距与组数的比值取整数就是组距,取奇数或5的倍数。写出组限:每个组的起止点界限,如10-15(9、5 14、5)。求组中组:组中值等于(组实上限加组实下限)除以2,选奇数。归类划记:设计表格记录上述有关结果对数据归纳划记。登记次数。

次数分布图—次数直方图:由若干宽度相等、高度不一的直方条紧密排列在同一基线上构成的图形。

次数多边图:利用闭合的的折线构成多边形以反映次数变化情况的图示方法。

累计次数曲线图绘制步骤。1、纵轴为累计次数的量尺,横轴代表测验的分数量尺。2、对于“以下”分布来讲,各个坐标点的位置,其横坐标是各组的实上限,纵坐标是累计的次数。3

、用连续光滑的曲线把点的轨迹连起来,再与横轴上最低组的实下限所在点连起来,形成“S”形曲线。

线形图绘制:1、横轴代表自变量,纵轴代表因变量。2、根据有关统计事项的具体数据,在由纵横两轴所决定的平面上画记圆点,用稍粗的线段把相邻的点依次连接。

3、在同一个图形中,可画若干条线(不超过3条)不同的线形图,便于比较分析。用不同的折线,在图形的适当位置上标明图例。

次数多边图制作:1、画纵轴和横轴。二者长度之比5:3,纵轴为次数的量尺,横轴代表测验的分数量尺,并在横轴上最低组与最高组外各增加一个次数为0的组。

2、在两轴所夹的直角坐标平面上,分别以每个组的组中值为横坐标,相应低次数为纵坐标,画出两个点。

3、用线段把相邻的点依次连接起来,连同横轴,构成一个闭合的多边形。

统计分析图——散点图: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适应描述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

线形图:以起伏的折线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演变趋势的统计图。适于描述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藐视一种事物随另一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比较不同人物团体在同一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变化特征几相互联系。

条形图:用宽度相同的长条表示各个统计事项之间数量关系的图形。用于描述离散性的统计事项。

圆形图:以单位圆内各扇形面积占整个圆形面积的百分比表示各统计事项在其总体中所占相应比例的图示方法。用于描述具有百分比结构数据。

集中量数:观测数据不仅具有离散性的特点,而且在多数情况下具有向某点集中的的趋势,反映次数分布集中趋势的量数。作用—提供整个分布中多数数据的集结点位置,集中反应一批数据在整体上的数量大小,是一批数据的典型代表值。种类—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算术平均数:一批数据总和除以数据总次数所的的商。

特点(反应灵敏、确定严密、简明易懂、概括直观、计算简便、代数运算、应用普遍)。性质—数据组全部观测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之和为0。每一观测值都加上一个相同常数c计算变换后数据的平均数等于原有数据的平均数加上这个常数。每一观测值都乘上一个相同常数c

所得新数据的平均数,其值等于原数据的平均数乘以这个常数。对每个观测值做线性变换,即乘上相同的常数,再加上另一常数d,计算变换数据的平均数,其值等于原数据的平均数做相同线性变化后的结果。中位数:Mdn位于数据分布正中间位置上的数。特点—根据全部数据的个数确定位置,意义简明,对排成顺序的数据来讲,计算容易。中数计算基于中间位置相邻的部分数据,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顺序变量的观测结果适合采用中数作为分布的集中量数。不足—观测数据已分组归类或当原始数据分布中靠近中数附近有重复数据出现时,难以用观察法或简单的方法确定中数。中数一般不适合于作代数运算。由于中数不受其数据分布中两端数据的影响,中数缺乏灵敏性。适用—数据分布中有个别异常值或极端值出现,用中数作代表值客观合理。在次数分布的某端或两端的数据只有次数没有确切数量时,用中数作为次数分布的集中量数。在态度测验价值观测验或民意测验问卷测验中,向被调查对象提出一些事项,要求被调查对象对这些事项排序,在这些资料的信息数据整理分析中,用中数指标概括各个事项的总体排序结果。众数—一个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

Mo。中数、众数、平均数经验公式:Mo=3Mdn-2X。

差异量数:反映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量。差异量数作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概括化特征量数,判断一组数据与其中心位置的平均差异程度;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数据的中心位置通常用平均数或中数两个集中量数来刻画,差异量数与集中量数是相互联系的。差异量数大,说明数据偏离集中量数所在位置的程度也较大。差异量数小,说明集中量数的代表性较好。平均差、标准差、方差。

离中趋势:数据具有偏离中心位置的趋势,他反映一组数据本身的离散程度和变异性程度。平均差:各数据与其平均数的离差绝对值的平均值AD。从平均的角度反映了各个数据偏离中心位置的整体差异程度,直观易理解,科学性较强。实用性好,应用广泛。

方差:一组数据的离差平方数的算术平均数S2。

标准差:一组数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用S表示。

标准差运算性质。1、全组数据每一个观测值都加上一个相同的常数C后,计算得到的标准差不变。2、若每一个观测值都乘以一个相同的常数C后,所得到的标准差等于原标准差乘以这个常数的绝对值。3、每个观测值都乘以同一个非零常数C,再加上另一个常数d,所得数据的标准差等于原标准差乘以这个常数C。

差异系数:把差异量数与集中量数两相比较后所形成的相对差异量数。CV=S/X×100。反映相对离散程度的系数,即相对差异量数,失去单位。

地位量数:反映次数分布中各数据所处地位的量。

百分等级(百分位)PR反映某个观测分数以下数据个数占总个数的比例的百分数,在0到100之间取值。

百分位数:位于特定百分中的相对地位的组内常模。

未归类数据确定各数百分比步骤:1、把观测数据从大到小依次排列。2、按不同的数据逐个统计次数,并列表记录。3、从低端开始向高端方向,计算各个观测点数据以下的累计次数(不包括本得分点次数)4、计算各观测数据的“以下累计相对次数”,即比例数,计算方法是把“以下累计次数”cf除以数据总个数n。5、确定各观测点数据的百分等级PR,方法是把各数据的“以下累计次数”乘以100即可。

难度:被试完成项目作答任务时所遇到的困难程度。难度指数:定量刻画一个测验项目的被试作答困难程度的量数。

信度:测验在测量它所测特质时得到的分数的一致性。

测验效度:测验实际上测到它打算要测的东西的程度。

内容效度:测验项目构成应测行为领域代表性样本的程度。

效标关联效度:测验预测个体在类似或某种特点情景下行为表现的有效度。

结构效度:测验测得心理学理论所定义的某一心理结构或特质的程度。

效标污染:效标测量质的评定受到了测验分数值的信息的影响。

随机现象(不确定现象):相同条件下其结果也一定相同的现象。

随机变量:记录各种随机实验结果的变量(学生测验分数)。

正态分布:是连续性随机变量中常见的一种概率分布形态。

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是由平均数和标准差唯一决定的,且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从形态上看,是一条单峰、对称呈种形的曲线。其对称轴为过X=u的纵线。曲线在X=u点取的最大值。从X=u点开始,曲线向正负两个方向递减延伸,不断向X轴逼近,但永不与X轴相交,因此曲线在正负两个方向上都以X轴为渐进线。一般的正态分布可以转化为标准正态分布。

T分布: 单峰、对称呈种形的分布,对称轴过分布的平均数,曲线在正负两个方向上以横轴为渐进线,与正态相比T分布中间低而尖,两头高而平缓,特点是一族分布每一个T分布的形态受自由度的制约.对应一个自由度就有一个T分布,随自由度的增大,曲线的中间高而平缓,两头低而陡,曲线接近正态分布,自由度接近无穷大时,变成正态分布.

X2分布的一般形态,与正态分布及T分布的异同点:X2分布通常是正态分布,X值永远不会有负值。Ζ分布,即正态分布与T分布均为对称分布,平均数所在的点是对称轴所经过的中心点。X2分布是非对称分布,但与T分布曲线的形态随着自由度df改变而有所改变一样,X2分布曲线的形态也随着自由度的改变而有所改变,但当自由度df趋向无穷大时,X2分布曲线就会变成一条正态分布曲线。

总体:客观世界中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元素的全体。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个体组成的群体。

总体和样本区别:是不是具有同一特征的个体都已包含在所研究的群体内,是的话该群体为总体,否则为样本。二者在同一研究中是绝对的。在不同研究中两者的区分又是相对的。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具有承接总体各种特征的固有特点,对总体具有代表性。

影响样本对总体代表性的因素:总体本身的离散性;抽取样本容量的大小;抽样方法,随机抽样是一种优良的统计抽样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原则:机会均等,相互独立。

分层抽样:总体较大,所抽样本容量比较小,总体内部结构复杂使用。原则是总体中各部分元素之间的差异要大于各部分元素之内的差异。实质是将总体中各部分按其容量在总体规模中的比分派到样本结构中去,然后抽样。

优点是基本保持总体的分布形态。等距抽样:适用于总体很大样本较小总体无中间层次结构的抽样。

抽样分布:从一个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个等容量的样本,计算每个样本的某个特征量数,由这些特征量数形成的分布,称为这个特征量数的抽样分布。

平均数的抽样分布:(1)原总体正态、总体方差已知。平均数抽样分布的平均数等于原总体平均数,标准差等于原总体标准差的n(根号) 分之一.SEx=σ/n.(2)原总体正态,总体方差未知.t=X-μ/ SEx.(3)

原总体正态,样本较大

.参数:在总体数据基础上求取的各种特征量数。

统计量:应用样本数据计算的各种特征量数。

检验统计量:根据检验目的和抽样分布设计,专门用于统计假设检验的统计量。

计算积差相关系数的条件:rXY,适合于对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情况进行定量分析。

1、样本容量要大(n大于30)。

2、两列连续变量(比率变量或等距变量)。

3、两总体分布呈正态。

4、两变量之间存在线形关系。

等级相关适应:rR,根据两列顺序变量数据中各对等级数据的差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

1、两列观测数据都是变量数据,或其中一列数据是顺序变量数据,另一列数据是连续变量数据。

2、两各连续变量的观测数据,其中有一列或两列数据的获得,只要依靠非测量方法进行粗略评估得到。

点双列相关适应:Rpb。适用于双变量数据中。有一列数据是连续变量数据,如体重、身高以及许多测验与考试分数。另一列数据是二分类的称名变量数据,如性别、态度、学习经历、考试结果等数据。

分数:通过测量获得的、描述测量对象身心特性水平的数字。原始分数:在测量工具上直接得到的测值(数字)。

教育与心理测验分数--相对评分分数:通过被试间相互比较而确定意义的分数。

绝对评分分数:通过拿被试测值跟应有标准作比较来确定其意义的分数。

常模:一定人群在测验所测特性上的普遍水平或水平分布状况。发展常模(年龄常模、年级常模)和组内常模(百分等级常模、标准分数常模)。

常模建立:科学抽样,从清楚明确地定义的特定人群总体中,抽取到容量足够大,有代表性的被试样组(标准化样组或常模组)。用拟建立常模的测验,采用规范化施册测手续与方法对标准化样

组中的所有被试,实施测验,以便恰当准确地收集所有被试在该测验上的实际测值。对收集道德全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把握被试样组在测验上的普遍水平或水平分布状况。

标准分数常模及单位:标准分数是以它所属分数组的标准差为单位的,它所属分数组的平均数的距离。

标准分数常模:用被试所测的测验分数转换成的标准分数来揭示其在常模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组内常模。因为不论在一组分数分布的尾端还是中部,两原始测验分数之差若相等,转换出的标准分数的差也相等。即标准分数是等单位的量度,不存在尾端单位大而中部单位小的问题。标准分数是一个比值。分子是原始测验分数的离均差,它是会随测验分数取值不同而变化的;但分母却是一个固定值,是所属分数组的标准差,不随

测验分数是在尾端或中部而变化,这样,就位置不同测验分数的离均差来求比值时,被比的基数都是相同的。

标准分数:以它所属分数组的标准差为单位的,对它所属分数组的平均数的距离。

测验常模及作用:一定人群在测验所测特性上的普遍水平或水平分布状况。作用是解释测验分数意义的参照体系,通过将被试测验分数与常模比较来确定受测者的水平。

1、科学抽样,清楚而明确低定义的“特定人群”总体中,抽取到容量足够大,并确具代表性的被试样组。

2、用拟建立常模的测验,采用规范化实测手续与方法对标准化样组中的所有被试,实测该测验,以便准确收集到所有这些被试在该测验上的实际测值。

3、对收集到的全部资料进行统计处理,真正把握被试样组在该测验上的普通水平或水平分布状况。

组内常模:解释被试原始分数的参照体系,以常模组的测验分数分布状态作为参照体系,说明被试特质水平在常模组内的相对位置。分为百分等级常模和标准分数常模。

Z值作线形变换的必要及办法:一组测验分数转换成Z值后会出现负值与多位小数,可以明确测验分数在全组分数中的相对位置,但对一般人来说,表现成负值并带有多位小数的Z值,不好理解,引起误会,所以不方便适用。办法是对所有要作变换的值,都乘以同一个确定值然后再都加上另一个确定的值。

项目区分度P=0、50被试能区分。标准化常模参照测验目的是要尽可能把握住被试的个别差异,因此希望测验后所有被试的分数尽可能拉开距离,好中差被试都能得到相应的彼此有足够差异的分数。测验项目的恰当难度应该是P值尽量接近0、50。测验项目的难度取值接近0、50,项目难度的分布全距就狭窄,理想状态就是点状分布。所以对一般常模参照测验,恰当难度就是P=0、50,测验所含项目的恰当难度分布,就是围绕P=0

、50,这个点尽量作窄全距分布,被试才能最好被区分。

项目区分度及确定:项目区分度就是项目区别被试水平高低的能力的量度。确定项目区分度是确定项目

区分度的标准是测验总分,要考察总分高的被试在该项目上是否也得高分,总分低的被试在该项目上是否也得低分即求取各个项目上被试的题分与测验总分的相关。

测验信度及影响信度的因素:测验信度就是测验在测量它所测特质时得到的分数的一致性,它是对测验控制误差能力的量度,是反映测验性能的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因素有:1、测验项目抽样不妥或语言表达引起误解。2、施测环境影响。3、施测时指导语、完成时限、主被式关系的影响。4、评分过程的偏向于误差。效度种类,内容效度:测验项目构成应测行为领域代表性样本的程度。

效标关联效度:测验预测个体在类似或某种特点情景下行为表现的有效度。

结构效度:测验测得心理学理论所定义的某一心理结构或特质的程度。

学业成就测验分类及用途:安置性测验-学期教学或单元教学开始,确定学生实有水平针对性作好教学安排。学生是否具备成功学习这一课程或单元必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学习的内容,已经了解和掌握那些内容,提示教师处理教材;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习惯特点是什么,提供教学模式教学安排。

形成性测验-教学进行过程中用于检查学生掌握知识和进步情况。覆盖单元中有限的学习内容,用于改进学习和教学。为师生双方提供有关学习成败的连续反馈信息。对成功的学习起强化作用;暴露学习中不足以便改正与完善。

诊断性测验-探测与确定学习困难原因。区别-注重于与诊断相关的目标,对每一特定的目标需要包括大量题目,每个题目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别。测验题目依据于对成功学习特殊技巧的详细分析以及常见的学习错误的分析研究。题目难度较低,重在确定学生所犯学习错误的类型以及学习困难根源所在。限于课堂教学中有限部分内容,按若干部分的测验分数与测验记录来分析。

终结性测验-课程结束或教学大周期结束,确定教学目标达到程度和学生对预期学习结果掌握程度的测验。目的-对学生的学习作出全部的检查总结,平定分数或等级;评价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预测学生以后学习情况。特点-包含广泛的教学内容,是一门课程或一个学期教学内容的有效抽样。具有更高的概括水平,不仅检查基本术语概念原理方法的掌握,还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上检查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题目内容有广泛性和代表性。题目的难度分布全距相对大一些。

常模参照测验—参照着常模使用相对位置描述测验成绩水平的一种测验。鉴别与评价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有利于个别差异的诊断与研究。用于教育工作中的选拔与分馏的决策。

标准参照测验—跟一组规定明确的知识能力标准或教学目标内容对比时,对学习者的测验成绩做出解释的测验。用途—说明学习者掌握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程度,以便做出掌握和未掌握,合格和不合格的分类决策。通过标准参照测验给学习者一个成绩,提供出学习者学习经历和已达水平的证明资料。评价课堂教学与课程编制的有效性。

口头测验:使用特定语言回答问题的能力;综合有关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阐述观点为自己的观点作解释与辩护的能力;口头表达时思维及概括能力;知识理解的广度与深度;态度气质情感的特殊表现。方法-高声朗读;教师提问;题目签中随即抽选回答;按预设问题发言;小组讨论随意发言;一般会谈;根据图片或设置的情景讲故事;角色扮演。

纸笔测验:提高测验效率,大团体测验;完整记录学生在题目上做答的反应;便于实测和平分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学业成就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便于对测验题目信息做分析。缺点—不能对学生的回答或观点做及时的询问,测量的教学目标,局限于认知领域,对于动作技能情感目标难以测量,对发展性目标中的心智技能重视不够。

操作测验:实践性为主原则、全面性原则、客观化原则。

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的步骤:关于考试和考查目标的双向列联表,是关于一门课程教学内容和掌握层次两个维度下的考试。编制命题细目表通常以教学大纲或考试大纲为依据,主要步骤是1、确定考试内容要目并把它排列在表中最左边一栏上。按教材章节名称罗列;根据教学内容知识块罗列。

2、界定该科目考查的掌握目标层次从低到高排在表中顶端第一行有关格子上。

3、确定各项考试内容要目下的分数比重。

4、把每一项考试内容的分数比重逐一分配到若干必要的考查目标即掌握层次上去,形成网格的分数分配方案。

心理测验:通过对一组标准刺激所引起的行为样组的客观分析,对人们的心理特征及个别差异进行估测、描述和诊断的方法。

瑞文标准推理测量的特点:张厚粲教授主持,根据英国心理学瑞文1938年设计的“标准图

形渐进测验”修订的一种非文字智力测验。适用的年龄范围宽,测验对象不受文化、种族与语言的限制,还可以用于生理缺陷者。测验可个别进行,也可团体实施。适用方便,省时省力,结果解释直观简单,测验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

显著性水平:在统计假设检验中,公认的小概率实践的概率值被称为统计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α值常取两个水平. α值小,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高。

小概率事件:概率取值小于或小于的随机事件。

假设检验的步骤:1、根据题目的设问提出检验假设。2、选定显著性水平a。

3、根据检验目的和已知条件找到相应的抽样分布。

4、写出检验统计量计算公式并按已知数据条件计算检验统计量值。

5、根据显著性水平在抽样分布中确定临界值和危机域。

6、将求得的检验统计量值域临界值作比较,根据其是否进入危机域作出是否拒绝虚无假设的统计结论。

单侧检验:为了推断某个总体参数是否大于或小于某个定值,或者是为了推断某两个总体参数之间有无大于或小于的关系的检验。在抽样分布的一个尾侧设有临界值。危机域只有一块。

双侧检验:为了判断某个参数是否等于某个定值,或者是为了推断某两个参数是否相等的检验。

统计决策的两种错误,控制降低犯错误的因素:在统计假设检验决策时可能犯的错误由两种类型:一种是虚无假设属真而被拒绝的错误。这种错误统计上称为I型错误,又称为“拒真”错误。另一种是虚无假设实伪而未被拒绝的错误,称为Ⅱ型错误,又称为“纳伪”错误。要降低犯I型错误就是提高显著性水平即减少a 的值,降低犯Ⅱ型错误就要加大样本的容量。

判断相关样本和独立样本:相关样本就是两总体相关系数不等于0,独立总体就是两总体的相关系数等

于0,在实际检验中,我们依据这两种情况来判断相关样本与独立样本。

х2统计量公式及意义:х2是°检验实际观测次数与理论期待次数之间差异程度的指标,表达式X2=ΣΚ(?Ο-?e)/?e ?o表示实际观测的次数,?e表示理论期待次数;连加和Σ号上方的字母K表示K组数据连加。X2检验的作用及步骤:既适合于有参数的统计检验,也适合于无参数的统计检验。作用是基于实际观测次数和理论期待次数之间差异度的统计量实得值得概率考察。

一是检验某抽样观测数据得分布是否与某一理论分布相一致,即总体分布得拟合良度检查。二是检验双向分类列联表数据下,两个分类特征之间是彼此相关还是相互独立的问题,即独立性检验。

步骤:1、根据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虚无假设(Hο)。

2、最重要最关键一步是如何从虚无假设(Hο)出发,确定各类事物的理论期待次数。一般要求任何一类的理论次数不应小于5。

3、根据X2统计量公式计算实得的X2值。

4、选取适当显著性水平а值,确定自由度df,在X2值表中找到临界值X2。

5、作出接受虚无假设或拒绝虚无假设的统计决策。原则:当公式确定的实得X2值大于临界值X2a,可拒绝虚无假设(Hο),并接受研究假设(Ha)。当公式确定的实得X2值小于临界值X2a时,没有充分理由拒绝虚无假设(Hο),暂认为虚无假设是成立的,把虚无假设接受下来。

X2检验的自由度确定:在确定自由度时,组数K我们已经明确,但约束条件取决于计算理论次数时附加的约束条件,或者说取决于零假设的建立,如果零假设中所指的正态分布是已知平均数μ和标准差a的分布,主要约束条件就只剩下要求具有相同的个总数n这一条,这时就有自由度DF=K-1。

心理测验用途:1、人才选拔。借助科学的心理测验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选拔人才的准确性和效率。

2、人员安置与人事管理。不同的职业活动,要求的心理素质不尽相同;不同的个体,心理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人有其长也有其短。劳动人事部门要根据人的心理特点与特长分配工作。

3、学校心理服务。把心理学与传统德育工作方法相结合优势互补,收集学生心理资料,了解其心理特点和个别差异;了解与评估学生能力结构及发展水平,探测职业能力倾向,开发天赋;了解特殊学生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问题。5、建立和检验假设。运用心理测验获取资料,验证研究人员提出的有关路论假设,通过对测验资料的科学分析,提出一些新的理论构想;研究行为与变量因素之间的联系模式,提出心理特征性和行为机制的理论构建。

三、问答题

1客观题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

优:客观;信息量大,覆盖面广;误差小信度高;适合测量明确的知识点。

缺点:难测高层次的心智技能;不易测文字表达和创新思维能力。

2试述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之间的关系。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之间有联系有区别;教育测量侧重于量的规定性方面去把握事物;教育评价关注价值判断,包括优缺点分析;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评价又是教育测量的延伸和功能释能;有些情况下教育测量本身就是系统的教育评价过程。

3为什么说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在教育系统中对实现教育目标起重要的作用;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改革常常把测量与评价的改革或反思作为突破口。

4请以你熟悉的一门课程试卷为例谈一下怎样制作命题双向细目表?以教学内容和目标分类为维度并结合某门课程列出命题双项细目表,举例略

5当前学校的学生课业考评存在哪些主要问题?过于强调选拔、方法单一、考评抽象和表征化。6、为什么说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必备的知识技能? 正确评价学生是教师的一种职业能力;教师需要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弥补非正式观察和书面考试的不足;实践证明评价是所有成功教学的基础;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普遍学习教育测量与评价之类的课程。

7、怎样分析一份试卷的内容效度?是根据教育教学特性编制的,由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和评价标准等构成的工具。

8、什么是教育测量?什么是教育评价?教育测量是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于

量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教育评价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和教育目标,利用测量和非测量的种种方法系统地收集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学生发展变化的各种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9、按解释结果的参照点分类,教育测量与评价可分为哪几类?并具体解释一下。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和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的水平与测验常模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的一种测量与评价类型;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的表现与既定的教育目标和行为标准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多大程度上达到该标准的一种测量与评价;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实际水平与其自身潜在水平相比较,以评价其有无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为目的。

10.简述深刻理解教育测量必须抓住的三个要点。答:(1)测量的结果就是给所测对象在一定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2)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按一定规则来进行一系列工作;(3)工作如何进行和能在什么性质量尺上指定值,归根到底取决于所测对象本身的性质。

11.举例说明什么是绝对评分分数。答:教育工作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要努力追求教育目标的达成。所以,在学校里拿被试在测试上的测值,去跟所测特性的应有标准作比较的事是很多的。很显然,这时测验分数的意义,就完全取决于实得测值与应有标准的关系了。如果达到了要求,就是“合格”的或“已达标”的;如果未达到要求,就是“不合格”或“未达标”的。这里,全然不管其他被试在同一测验上所得测值如何,他们达标与否丝毫不影响被试测验分数意义的确定。这种通过拿被试测值跟应有标准作比较来确定其意义的分数,就叫绝对评分分数。

12.简述影响Ⅱ型错误的主要因素。答:影响Ⅱ型错误概率大小的因素有三个,(1)第一个因素是客观的真值与假设的伪值两者之间的差异。(2)影响Ⅱ型错误概率大小的第二个因素是a值的大小。(3)影响Ⅱ型错误概率大小的第三个因素是样本容量。

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试卷及参考答案201107.doc

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 课程代码:00452 1、4、10、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的意义在于它是( ) A.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B.教育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C.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D.认识个体心理特征的重要手段 2.教育测量的突出特点是( ) A.直接性与随机进行B.精确性与抽样进行 C.间接性与抽样进行D.外显性与随机进行 3.在研究中,用数字符号“1”表示男生,用数字符号“0”表示女生,这里数字“1”和“0”属于 ( ) A.称名变量数据B.顺序变量数据 C.等距变量数据D.比率变量数据 4.在统计分析图中,条形图通常用于描述( ) A.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B.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 C.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D.离散性变量的统计事项 5.下列属于差异量数的是( ) A.算术平均数B.平均差 C.中数D.众数 6.组内常模可以分为( ) A.百分等级常模与标准分数常模B.百分等级常模与年龄常模 C.标准分数常模与年级常模D.年龄常模与年级常模 7.在标准化常模参照测验中,测验项目的恰当难度是尽量接近( ) A.0.50 B.被试的通过率 C.1.00 D.特定的划界点(或称决断点)水平 8.主观题的优点是( ) A.测验效率高B.作答容易 C.能有效控制阅卷者的评分误差D.可以考察分析综合能力 9.下列以非文字著称的智力测验是( ) A.韦克斯勒智力测验B.斯坦福一比纳智力测验

全国2011年0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试卷+答案)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 (课程代码:004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下列哪些学科与数理统计相交叉结合产生教育统计学( ) A. 教育学、生理学 B. 教育学、心理学 C. 社会学、教育学 D. 生理学、心理学 2. 下列关于教育统计与教育测量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 教育统计与教育测量相互独立 B. 教育统计是教育测量的基础 C. 教育统计在教育测量提供的数据的基础上进行 D. 教育统计为教育测量提供数据 3. 下列属于比率变量的是( ) A. 人的血型 B. 五级记分制 C. 气温 D. 身高 4. 在统计分析图中,圆形图通常用于描述( ) A. 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 B. 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 C. 离散性变量的统计事项 D. 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 5. 假设某小学生语文平时、期中、期末的成绩分别为95、80、86,平时、期中、期 末权重按2:3:5分配,那么该生语言总平均成绩为( ) A. 85 B. 86 C. 87 D. 88 6. 题6图这相相关散点图表示( ) A. 相关很高,是正相关 B. 相关很高,是负相关 C. 相关很低,是正相关 D. 相关很低,是负相关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一被试不同测验上的原始分数可以比较 B. 同一被试不同测验上的原始分数不可以比较 C. 不同年龄组间的离差智商值不可以比较 D. 同一被试不同测验上的标准分数不可以比较 8.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中衡量个体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的价值作出合乎逻辑的判断的行为目标 属于( ) A. 评价 B. 综合 C. 分析 D. 领会 9. 韦克斯勒智力测验属于( ) A. 限时测验和典型作为测验 B. 限时测验和最高成就测验

小学教育统计与测量

1.什么是教育统计?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教育统计就是把数学中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理论与方法应用到教育领域而形成的一门应用学科。主要内容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 2.测量的量表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称名量表:它的数字只起对事物的特性进行区别或分类的作用,没有数量的大小、多少、位次和倍数关系。 等级量表:既无相等的单位,又无绝对零点。 等距量表:其结果可进行加、减运算,无绝对零点,分类性、有序性、等距性。 比率量表:单位相等,有绝对零点,可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3.什么是教育测量?它有什么特点? 教育测量就是根据教育学、心理学、测量学的理论和原则,通过各种测验和观察,对所研究的教育现象分派数字。 特点:1.教育测量对象的复杂性和不明确性2.教育测量方法的间接性3.教育测量结果的相对性。 4.教育工作者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的意义是什么? 1.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2.掌握科学的教育管理手段 3.提高教学水平 4.锻炼科学的思维和推理能力。 第二章 2.从数据性质的角度找出与其他不同类的数据:D.30摄氏度 3.测量数据0.101的实限B.[0.1005 ,0.1015) 4.一组限为70~79,不属于该组的数据是:C.79.5 5.编制次数分布表最关键的两个步骤是:A.求全距与定组数 6.向下累计次数的含义是某一组:C.以上各组次数的总和 7.某小学在学雷锋活动月中,各年级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分别为:一年级男生12件、女生15件;二年级男生16件、女生24件;三年级男生11件、女生13件;四年级男生20件、女生24件;五年级男生18件、女生15件;六年级男生5件、女生10件根据上述资料,请编制一个适当的统计表,并绘制相应的统计图。 8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参加校园绿化植树活动,总计需要植树120棵(其中松树46棵,柳树24棵,杨树50棵)。请绘制一个适当的统计表,并绘制相应的统计图。 9根据下列数据资料请编制一个次数分布表并绘制相应的次数分布图。 58 79 66 76 75 83 56 70 71 73 85 80 73 72 75 56 78 59 61 74 68 55 76 74 41 61 91 45 71 82 68 69 63 50 61 84 60 65 71 77 62 78 84 85 92 97 70 88 47 66 78 38 67 63 70 66 73 77 72 61 73 68 72 74 76 77 87 61 47 52 69 66 52 76 79 68 66 62 64 69 63 65 68 68 66 67 71 72 69 78 10完成下列次数分布表:

最新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必看知识点

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必看知识点 统计:对事物某方面特性的量的取值从总体上加以把握与认识。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运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统计学内容:描述统计是通过列表归类、描绘图象、计算刻画数据分布特征与变量相依关系的统计量数,如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等,把数据的分布特征、隐含信息,概括明确地揭示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对待和使用数据。推断统计是教育统计的核心内容。如何利用实际获得的样本数据资料,依据数理统计提供的理论和方法,来对总体的数量特征与关系作出推论判断,即进行统计估计和统计假设检验。测量: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的指定值。教育测量:给所考查研究的教育对象,按一定规则在某种性质量尺上的指定值。比率量尺:是一种有绝对零点的等单位的线性连续体系,其上的数字量化水平最高,全面具有可比可加可除性。标准化测验(测验):测量工具、施测与评分程序、解释分数的参照体系都以科学地实现标准化。即代表性行为样本的客观而标准化的测验。标准化考试:教育条件下的心理特质是学业成就的标准化测量。量表:标准化测验中的测量工具(考试卷或心理测试项目的集合)与解释分数的常模(或标准),都有物化的形态,合在一起称为量表。教育测量的特点是间接性和要抽样进行。理解教育测量抓住:测量的结果就是给所测对象在一定性质的量尺上的指定值。要达到目的就要按照一定规则来进行一系列工作。工作如何进行和能在什么性质量尺上指定值,归根到底取决于所测对象本身的性质。数据: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现的事实资料。数据种类:来源分计数数据、测量评估数据、人工编码数据。反应的变量的性质分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比率变量数据。数据特点:离散性、变异性、规律性。计数数据: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测量评估数据: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所得的数据。人工编码数据:以人们按一定规则给不同类别的事物指派适当的数字号码后形成的数据。称名变量: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不说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有劣。计算次数或个数,不能进行运算。顺序变量: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数据之间有次序和等级关系,不具有相等的单位,也不具有绝对的数量大小和零点,进行顺序递推运算。等距变量:表明相对大小,相等的单位,零点相对,不能用乘除法反映数据之间的倍比关系。比率变量:具有量的大小、相等的单位、绝对零点、进行运算,用乘除法处理数据,做比率描述。不同性质的测量量尺:名义量尺(指定数字有类别标志意义,无性质优劣、分量多寡涵义,量化水平最低);顺序量尺(数字量化水平最高,有优劣大小先后之别,单位不等,有可比性无可加性);等距量尺(数量化水平更高,数字是单位相等但零点可任意指定的线形连续体系上的值,有可比可加性无可除性);比率量尺(是一种有绝对零点的等单位的线性连续体系,其上的数字量化水平最高,具有可比可加可除性)。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的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的情况。编制次数分布表的步骤:求全距: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定组数:确定把整批数据划分为多少个等距的区组,数据个数200个以内,组数取8-18组。定组距:全距与组数的比值取整数就是组距,取奇数或5的倍数。写出组限:每个组的起止点界限,如10-15(9、5 14、5)。求组中组:组中值等于(组实上限加组实下限)除以2,选奇数。归类划记:设计表格记录上述有关结果对数据归纳划记。登记次数。次数分布图—次数直方图:由若干宽度相等、高度不一的直方条紧密排列在同一基线上构成的图形。次数多边图:利用闭合的的折线构成多边形以反映次数变化情况的图示方法。累计次数曲线图绘制步骤。1、纵轴为累计次数的量尺,横轴代表测验的分数量尺。2、对于“以下”分布来讲,各个坐标点的位置,其横坐标是各组的实上限,纵坐标是累计的次数。3、用连续光滑的曲线把点的轨迹连起来,再与横轴上最低组的实下限所在点连起来,形成“S”形曲线。线形图绘制:1、横轴代表自变量,纵轴代表因变量。2、根据有关统计事项的具体数据,在由纵横两轴所决定的平面上画记圆点,用稍粗的线段把相邻的点依次连接。3、在同一个图形中,可画若干条线(不超过3条)不同的线形图,便于比较分析。用不同的折线,在图形的适当位置上标明图例。次数多边图制作:1、画纵轴和横轴。二者长度之比5:3,纵轴为次数的量尺,横轴代表测验的分数量尺,并在横轴上最低组与最高组外各增加一个次数为0的组。2、在两轴所夹的直角坐标平面上,分别以每个组的组中值为横坐标,相应低次数为纵坐标,画出两个点。3、用线段把相邻的点依次连接起来,连同横轴,构成一个闭合的多边形。统计分析图——散点图: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适应描述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线形图:以起伏的折线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演变趋势的统计图。适于描述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藐视一种事物随另一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比较不同人物团体在同一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变化特征几相互联系。条形图:用宽度相同的长条表示各个统计事项之间数量关系的图形。用于描述离散性的统计事项。圆形图:以单位圆内各扇形面积占整个圆形面积的百分比表示各统计事项在其总体中所占相应比例的图示方法。用于描述具有百分比结构数据。集中量数:观测数据不仅具有离散性的特点,而且在多数情况下具有向某点集中的的趋势,反映次数分布集中趋势的量数。作用—提供整个分布中多数数据的集结点位置,集中反应一批数据在整体上的数量大小,是一批数据的典型代表值。种类—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算术平均数:一批数据总和除以数据总次数所的的商。特点(反应灵敏、确定严密、简明易懂、概括直观、计算简便、代数运算、应用普遍)。性质—数据组全部观测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之和为0。每一观测值都加上一个相同常数c计算变换后数据的平均数等于原有数据的平均数加上这个常数。每一观测值都乘上一个相同常数c所得新数据的平均数,其值等于原数据的平均数乘以这个常数。对每个观测值做线性变换,即乘上相同的常数,再加上另一常数d,计算变换数据的平均数,其值等于原数据的平均数做相同线性变化后的结果。中

《教育统计与测量》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量》课程练习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统计 2.变量 3.算术平均数 4.频率 5.测验设计 6.测验效度 7.描述统计 8.名称变量 9.离散变量 10.总体 11.教育测量学 12.自由应答式试题 13.随机变量 14.连续型变量 15.度量数据 16.正相关 17.同质性χ2检验 18.难度 19.比率变量 20.样本 21.概率 22.负相关 23.独立性χ2检验 24.情境测验法 25.推断统计 26.等距变量 27.随机误差 28.双向表 29.心理测验 30.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31.非随机变量 32.个体 33.心理量表 34.分层抽样 35.标准误 36.零假设 二、填空题 1.统计学含_____和_____ 两大类。 2.依据变量的性质,变量分为名称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_____。 3.X1=1,在数轴上只表示一个点,则X变量是_____。 4.91.5是一个连续数据,它的真正范围是_____。

5.一次全县调考后,算得其标准差为δ=15,某校参加考试的人数为49人,其标准误是_____。 6.教育测量具有_____、_____ 和_____ 的特点。 7.口头测验的方法有高声朗读教师提问,随机抽答,专题发言,小组讨论,师生一般会谈,_____ 和_____ 。 8.情境测验的主要类型有_____ 和_____ 。 9.教育统计具有_____ 和_____ 的特点。 10.教室里有20个学生,取这个数值的变量称为_____。 11.Y1=1,在数轴上表示为一个区间,则y变量是_____。 12.资料来源有两个方面,即_____和_____。 13.统计图由标题、图号、图目_____ 和_____ 五部分构成。 14.点二列相关在教育测验中可用来计算_____。 15.标准正态分布(也称Z分布)的离差统计量公式是_____。 16.效度分为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_____。 17.教育统计具有_____ 和_____ 的特点。 18.统计表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组成。 19.教育测量的主要工具是_____ 。 20.测验题目的编排形式有两种,即_____ 和_____ 。 21.将简答题、填空题归于客观题的理由是_____ 。 22.独立样本平均数之差的标准误的公式是_____。 23.在标准正态分布图形中,α=.05时的临界(Z值)是_____和_____。 24.一般正态曲线有_____ 条。 25.编制统计图表的工作属于_____。 26.问卷调查法分为两类,分别是_____ 和_____ 。 27.统计表的种类分为简单表、分组表、_____ 。 28.教育测量有四种量表,它们是称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_____ 。 29.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包括_____ 个测验。 30.客观题中最灵活的一种题型是_____。 31.相关样本平均数之差的标准误的公式是_____。 32.在标准正态分布图形中,α=0.01时的临界(Z值)是_____和_____。 33.依据变量是否具有随机性,变量分为_____ 和_____。 34.在一次体育比赛中,某班获得团体第1名,取这个数值的变量称为_____。 35.非随机误差包括_____和_____。 36.教育调查的常用方法有_____和____。 37.A班50人,B班48人,要比较两班某次考试后的成绩分布状况,应该用_____ .图形表示。 38.教育测量学研究内容主要是_____ 。 39.智力超常人的智商是_____ ,智力正常人的智商是_____ ,低常人的智商是____ 。 40.布卢姆把认知领域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_____六个层次。 41.将学生的兴趣分为“很有兴趣、有兴趣、较有兴趣、无兴趣、很无兴趣”五个等级,并分别用“5、4、3、2、1”表示。取这些数值的变量称为_____ 。 42.随机误差的来源包括_____ 和____。 43.数据14、2、17、9、13的中位数是_____

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

统计:对事物某方面特性的量的取值从总体上加以把握与认识。 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运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 统计学内容:描述统计是通过列表归类、描绘图象、计算刻画数据分布特征与变量相依关系的统计量数,如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等,把数据的分布特征、隐含信息,概括明确地揭示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对待和使用数据。推断统计是教育统计的核心内容。如何利用实 际获得的样本数据资料,依据数理统计提供的理论和方法,来对总体的数量特征与关系作出推论判断,即进行统计估计和统计假设检验。 测量: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的指定值。 教育测量:给所考查研究的教育对象,按一定规则在某种性质量尺上的指定值。 比率量尺:是一种有绝对零点的等单位的线性连续体系,其上的数字量化水平最高,全面具有可比可加可除性。 标准化测验(测验):测量工具、施测与评分程序、解释分数的参照体系都以科学地实现标准化。 即代表性行为样本的客观而标准化的测验。 标准化考试:教育条件下的心理特质是学业成就的标准化测量。 量表:标准化测验中的测量工具(考试卷或心理测试项目的集合)与解释分数的常模(或标准),都有物化的形态,合在一起称为量表。 教育测量的特点:是间接性和要抽样进行。 理解教育测量抓住:测量的结果就是给所测对象在一定性质的量尺上的指定值。要达到目的就要按照一定规则来进行一系列工作。工作如何进行和能在什么性质量尺上指定值,归根到底取决于所测对象本身的性质。 数据: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现的事实资料。 数据种类:来源分计数数据、测量评估数据、人工编码数据。反应的变量的性质分称名变 量、顺序变 量、等距变量、比率变量数据。数据特点:离散性、变异性、规律性。 计数数据: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 测量评估数据: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所得的数据。 人工编码数据:以人们按一定规则给不同类别的事 物指派适当的数字号码后形成的数据。 称名变量: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不说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有劣。计算次数或个数,不能进行运算。 顺序变量: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 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数据之间有次序和等级关系,不具有相等的单位,也不具有绝对的数量大小和零点,进行顺序递推运算。 等距变量:表明相对大小,相等的单位,零点相对,不能用乘除法反映数据之间的倍比关系。 比率变量:具有量的大小、相等的单位、绝对零点、进行运算,用乘除法处理数据,做比率描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

全国2005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 课程代码:004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各种测量中,不.能直接测量的是() A.体重B.身高 C.胸围D.智力水平 2.下列变量中属于称名变量的是() A.学生的体温B.学生的身高 C.学生所在的班级D.学生的外语考试成绩 3.中数的缺点是() A.不简明B.含义不明确 C.缺乏灵敏性D.易受极端值影响 4.记录随机试验结果的变量称为() A.随机变量B.函数变量 C.确定性变量D.非随机变量 5.下列相关系数中,相关最强的是() A.-0.90 B.-0.32 C.0.12 D.0.53 6.某份语文试卷满分为100分,现要分析试卷中作文题(满分为30分)的区分度,应采用() A.等级相关法B.积差相关法 C.点双列相关法D.列联相关法 7.常模参照测验主要用于() A.鉴别与评价学生的能力水平B.评价课堂教学与课程编制的有效性C.提供学习者个人学习经历和已达水平D.说明学习者掌握所规定教学内容的程度8.通过被试间相互比较而确定分数意义的评分称为() A.相对评分B.绝对评分 C.相互评分D.团体评分 00452#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第1 页共4页

9.某儿童的智力相当于6岁5个月水平,而他的实际年龄是5岁2个月,那么他的智商约为() A.116 B.118 C.120 D.124 10.用重测相关估计信度时存在的局限是() A.对所测特质的稳定性有限制 B.对测验项目的难度排列有限制 C.只能在一定时间间隔内重测才能得到重测相关 D.对测验的内容范围、测验难度、试题类型等有限制 11.以下关于效度的叙述中,完全正确的是() A.同样的测验在多种使用目的下表现出种种不同程度的正确有效性 B.测验有效与否及程度如何是一个很明确的指标,与测验的类型无关 C.通常我们能够说明测验的正确性,而不能从根本上说明测验的有用性 D.心理和教育测验所测验特质或结构是一目了然的,所以测验效度不会引起争议 12.编制标准化常模参照测验时,测验项目的难度最好为() A.0.20左右B.0.50左右 C.0.70左右D.0.90左右 13.统计假设检验中,如果显著性水平 值减小时,则会() A.增加I型错误B.减少II型错误 C.减少I型错误D.同时增加两类错误 14.随机事件概率的取值区间是() A.-1≤P≤1 B.0≤P≤1 C.0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卷C

2013年教育统计与测量函授试卷 C 卷 (注:本试卷需用计算器)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学生美术课的成绩得分(五分制,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分 别计为5、4、3、2、1分)属于: ( ) A 称名数据 B 顺序数据 C 等距数据 D 比率数据 2、已知某次数分布表的三组组限是:15-19,20-24,25-29,则该组的组距是: ( ) A 4 B 5 C 4.5 D 5.5 3、某生在军训时打靶的成绩为10,8,4,9,10,8环,适合于表示该生成绩 稳定性的特征值是: ( ) A 算术平均数 B 标准分数 C 中位数 D 标准差

4、下列能反映数据分布离散趋势的特征量数是() A 相关系数 B 地位量数 C 集中量数 D 差异量数 5、这组数据{6,17,21,9,16,12,10,7,8}的中位数是: ( ) A 7 B 8 C 10 D 16 6、一组数据的离差平方和的平均数是:() A百分位差 B标准差 C平均差 D方差 7、下列相关中,属于负相关的是:() A青少年身高与体重之间的相关; B五笔打字时间长短与打字错误率之间的相关; C高中生物理成绩与化学成绩的相关; D大学生智商与年龄之间的相关; 8、比较适合于计算婚姻状况(单身、在婚)和自学考试成绩(及格、不及格) 之间相关关系的是:() A 积差相关 B 等级相关 C 质量相关 D 品质相关 9、下列各种统计过程中,不属于推论统计的是:() A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B总体平均数的区间估计; C进行平均数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D进行方差分析;

教育统计与测量网上综测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量网上综测答案 1、正正态分布有哪些特点:左右对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相等;曲线下面积为1;概率与标准差有关 2、独立性检验:卡方检验用于按两个分类标志分类的资料,用于检验这两个分类之间是否独立的检验。 3、试述测验项目得分的恰当难度:难度|常模参照测验|难度系数|0.5|标准参照测验|教学目标|区分度|恰当难度 4、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有哪些?简单随机抽样;机械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5、称名变量:指用字母或数据代码的形式来区别事物不同种类,从而形成的变量 6、推论统计: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实际获得的样本资料,运用数据统计的方法推断总体的特征和关系 7、小学常用的心理测验主要包括哪些种类?:智力测验;人格测验;教育测验; 8、常见的抽样分布有哪些?:正态分布;t分布;卡方分布;F分布。 9、圆形图:用圆形内扇形面积的大小来说明总体中各组成部分构成比例的图形。 10、试述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反证法|虚无假设|备择假设|抽样分布|统计量|小概率事件|小概率事件原理|显著性水平 11、简述等级相关的适用范围:具有等级特征的数据资料;个数较少或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测量数据; 12、完全相关:指相关联的两个变量,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另一个也相应地成比例变化 13、已知某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平均体重为25千克,体重的标准差为3.7千克,平均身高为110厘米,身高标准差为6.2厘米,问体重与身高的离散程度哪个大? 14.8%|5.6%|大于 14、中位数:一组按大小顺序排列的数据中,居中间位置的数据。 15、抽样分布:样本统计量的概率分布 16、试分析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分布规律:小样本|大样本|总体标准差|已知|未知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就是“统而计之”对所考 察事物的量的取值在其出现的全部范围内作总体的把握,全局性的认识。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进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教育统计学: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应用统计,是数理统计跟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产物2、测量: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教育测量:就是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的规则在某种性质量尺上指定值 3、心理量表:心理测验工具与常模的结合 4、数据: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示的资料事实称为数据。计数数据:是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测量评估数据: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所获数据。人工编码数据以人们按一定规则给不同类别的事物指派适当的数字号码后所形成的数据 5、称名变量: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顺序变量:是指可以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变量,具有等级性 和次序性的特 点。等距变量: 除能表明量的相 对大小外,还具 有相等的单位。 比率变量:除了 具有量的大小、 相等单位外,还 有绝对零点。比 率变量数据可以 进行加、减、乘、 除运算 6、次数分布:一 批数据中各个不 同数值所出现次 数多少的情况, 或者是这批数据 在数轴上各个区 间内所出现的次 数多少的情况。 简单次数分布 表:通常简称为 次数分布表,其 实质是反映一批 数据在各等距区 组内的次数分布 结构。相对次数: 各组的次数f与 总次数N之间的 比值 7、次数分布曲 线:从理论上讲, 如若总次数无限 增大,则随着组 距的缩小,这些 折线所接近的极 限便将成为极光 滑而富有规则性 的曲线,称为次 数分布曲线 8、散点图:用平 面直角坐标系上 点的散布图形来 表示两种事物之 间的相关性及联 系模式。散点图 适合于描述二元 变量的观测数 据。线形图:以 起伏的折线来表 示某种事物的发 展变化及演变趋 势的统计图,适 用于描述某种事 物在时间序列上 的变化趋势,也 适用于描述一种 事物随另一事物 发展变化的趋势 模式,还可适用 于比较不同的人 物团体在同一心 理或教育现象上 的变化特征及相 互联系 9、观测数据不仅 具有离散性的特 点,而且还具有 向某点集中的趋 势,反映次数颁 分布集中趋势的 量数叫集中量 数。中位数:位 于数据分布正中 间位置上的那个 数。如果一组数 据从小到大排 列,则中位数通 常是将这批数据 个数一分为二, 居于中间的那个 数。众数:一个 次数分布中出现 次数最多的那个 数,众数不唯一 可有一个或多 个。用符号表示。 离中趋势:数据 具有偏离中心位 置的趋势,它反 映了一组数据本 身的离散程度和 变异性程度。差 异量数:反映一 组数据离散程度 的量 10、一批数据的 算术平均数指的 是这批数据总和 数除以数据总次 数后所得的商 数。平均差:各 数据与其平均数 的离差绝对值的 平均值。方差: 数据的离差平方 数的算术平均 数。标准差:方 差的算术平方根 11、差异系数: 差异量数和集中 量数两相对比后 所形成的相对差 异量数。地位量 数:凡反映次数 分布中各数据所 处地位的量就叫 地位量数 12、相关:行为 变量或现象之间 存在着种种不同 模式、不同程度 的联系。这种联 系叫做相关。直 线性相关:两个 变量的成对观测 数据在平面直角 坐标系上描点构 成的散点图会环 绕在某一条直线 附近分布 13、原始分数: 在测量工具上直 接得到的测值 (数字),叫原始 分数。相对评分 分数:通过被试 间相互比较而确 定意义的分数叫 相对评分分数。 绝对评分分数: 通过拿被试测值 跟应有标准作比 较来确定其意义 的分数叫绝对评 分分数 14、常模:测验 常模简称常模即 指一定人群在测 验所测特性上的 普遍水平或水平 分布状况。组内 常模:解释被试 原始分数的参照 体系,即被试所 属那类群体的 人,在所测特性 上测验取值的分 布状况。标准分 数常模:用被试 所得测验分数转 换成的标准分数 来揭示其在常模 团体中的相对地 位的组内常模 15、线性变换: 对所有要作变换 的值,都乘以同 一确定值然后再 都加上另一确定 值。测绘项目的 难度:被试完成 项目作答任务时 所遇到的困难程 度。项目的难度 指数:定量刻画 一个测验项目的 被试作答困难程 度的量数就叫项 目的难度指数。 得分率(通过 率):最通用的项 目难度指数的求 法,就是计算被 试在项目上的得 分率或者说通过 率。项目区分度: 就是项目区别被 试水平高低的能 力的量度。测验 信度:测验在测 量它所测特质时 得到的分数(测 值)的一致性。 它是对测验控制 误差能力的量 度,是反映测验 性能的一个重要 质量指标 16、观察分数: 如果从测验实施 过程中实际得到 的被试分数叫观 察分数。真分数: 被试在所测特质 上客观具有的水 平值。测量误差: 观察分数与真分 数的差就是测量 误差。信度系数: 利用同一测验向 同一批被试重测 两次所得的两批 独立测值,求出 其间的相关系 数,就可利用这 种重测相关系数 作为测验信度的 估计值。这样的 相关系数就叫信 度系数。稳定性 系数:由于重侧 法十分强调特质 的稳定性,所以 用这种方法求取 的信度系数就叫 做稳定性系数。 等值性系数:用 平行形式相关求 得的信度系数, 因为特别强调两 测验形式的等值 关系所以又叫等 值性系数 17、测量标准误: 实际测验中所得 测值偏离真分数 的程度叫做测量 标准误可记为。 测验效度:测验 实际上测到它打 算要测的东西的 程度。内容效度: 测验项目构成应 测行为领域代表 性样本的程度。 效标关联效度: 测验预测个体在 类似或某种特定 情境下行为表现 的有效性。结构 效度:测验测得 心理学理论所定 义的某一心理结 构或特质的程 度。效度系数: 测验分数与效标 1 / 8

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试卷及参考答案201004

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 课程代码:00452 113、1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 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温度计测出的气温量值是() A.称名变量数据 B.顺序变量数据 C.等距变量数据 D.比率变量数据 2.下面题型中属于客观题的是() A.计算题 B.证明题 C.作图题 D.选择题 3.这组数据{6,17,21,9,16,12,10,7,8}的中位数是() A.7 B.8 C.10 D.16 4.跟一组规定明确的知识能力标准或教学目标内容对比时,对学习者的测验成绩作出解释的一类测验是() A.常模参照测验 B.诊断性测验 C.终结性测验 D.标准参照测验 5.下列能反映数据分布离散趋势的特征量数是() A.相关系数 B.地位量数 C.集中量数 D.差异量数 6.在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中,最高级的层次是() A.领会 B.评价 C.分析 D.知识 7.一列是连续变量数据,另一列是顺序变量数据,计算相关系数时应该运用() A.等级相关 B.点双列相关 C.积差相关 D.列联相关 8.同时对多个总体平均数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一般方法是() A.单总体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 B.两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 C.卡方检验 D.方差分析 9.测验所得分数(测值)一致性的测验性能质量指标称为() A.难度 B.区分度 C.信度 D.效度 10.适用于总体很大,样本较小,总体无中间层次结构的随机抽样方法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抽样 C.分层抽样 D.分阶段抽样 11.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智力测验是() A.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B.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C.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D.团体智力筛选测验 12.原总体正态,总体方差已知情况下的平均数的抽样分布服从()

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题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量》练习题一 一、简答与计算 1.编写教育测验试题时需要遵循哪些要求? 2.学生的情感发展目标主要包括哪些层次?如何测量? 3.某市六年级英语统一考试平均成绩为72分,该市某小学六年级22份试卷的分数分别为:70,75,55,88,73,72,74,65,80,59,63,76,81,83,60,78, 67,54, 69,66,50,68。问该校六年级英语平均成绩是否与全市英语平均成绩一致? 5.某工厂招青年工人,有1000人参加考试,拟录用300人,已知考试的平均成绩为70分,标准差为8分,成绩服从正态分布,试确定最低录取线应是多少分? 6.如何确定测验试题的难度水平? 7.填空题编制的原则是什么? 8.某市600名小学生的数学竞赛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其平均成绩为65分,标准差为15分,利用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推求60分以下,60—70分, 70—80分,80分以上各段可能占总人数多大比例?并估计各分数段各有多少人? 9.某小学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三年级中进行写作技能训练。他从所任课的班级中随机抽取20名学生,采取配对设计的方法,将学生配成10对,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两个月后进行写作技能测试,结果如下。问这位教师的训练方法是否有显著性成效? 10.某地区用自编的量表测得全区四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水平与学科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5,现从此地区的一所小学中随机抽取24名四年级学生,用此量表测得他们注意力集中水平与学科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为r=0.54。问这一相关系数是否与全区的研究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11.简述客观性测验的优势。 12.常模参照测验和目标参照测验的主要区别及其应用时机。 13.从某实验学校从三年级中随机抽取47名学生,进行阅读能力训练。训练前进行一次测验,测验结果的平均成绩为71分,标准差为8.2分。训练两个月后,又采用等值测验进行测试,平均成绩为76分,标准差为9.6分,两次测验的相关系数为0.53。问阅读能力训练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有促进作用? 14.家庭经济状况属于上、中、下的高三毕业生,对于是否愿意报考师范大学有三种不同的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1、统计:就是“统而计之”对所考察事物的量的取值在其出 现的全部范围内作总体的把握,全局性的认识。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 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进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教育统计学: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应用统计,是数理统计跟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产物 2、测量: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教育测量:就是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的规则在某种性质量尺上指定值 3、心理量表:心理测验工具与常模的结合 4、数据: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示的资料事实称为数据。计数数据:是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测量评估数据: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 所获数据。人工编码数据以人们按一定规则给不同类别的事物 指派适当的数字号码后所形成 的数据 5、称名变量: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顺序变量:是指可以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 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 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等距变量:除能表明量的相对大小外,还具有相等的单位。比率变量:除了具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外,还有绝对零点。比率变量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6、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的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的 情况。简单次数分布表:通常简称为次数分布表,其实质是反映一批数据在各等距区组内的次 数分布结构。相对次数:各组的次数f与总次数N之间的比值7、次数分布曲线:从理论上讲,如若总次数无限增大,则随着组距的缩小,这些折线所接近的极限便将成为极光滑而富有规则 性的曲线,称为次数分布曲线8、散点图: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 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散点图适合于描述二元变量的观 测数据。线形图:以起伏的折线来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及 演变趋势的统计图,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也适用于描述一种事物随 另一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 还可适用于比较不同的人物团 体在同一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 变化特征及相互联系 9、观测数据不仅具有离散性的 特点,而且还具有向某点集中的 趋势,反映次数颁分布集中趋势 的量数叫集中量数。中位数:位 于数据分布正中间位置上的那 个数。如果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 列,则中位数通常是将这批数据 个数一分为二,居于中间的那个 数。众数:一个次数分布中出现 次数最多的那个数,众数不唯一 可有一个或多个。用符号M o表 示。离中趋势:数据具有偏离中 心位置的趋势,它反映了一组数 据本身的离散程度和变异性程 度。差异量数:反映一组数据离 散程度的量 10、一批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指的 是这批数据总和数除以数据总 次数后所得的商数。平均差:各 数据与其平均数的离差绝对值 的平均值。方差:数据的离差平 方数的算术平均数。标准差:方 差的算术平方根 11、差异系数:差异量数和集中 量数两相对比后所形成的相对 差异量数。地位量数:凡反映次 数分布中各数据所处地位的量 就叫地位量数 12、相关:行为变量或现象之间 存在着种种不同模式、不同程度 的联系。这种联系叫做相关。直 线性相关:两个变量的成对观测 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描点 构成的散点图会环绕在某一条 直线附近分布 13、原始分数:在测量工具上直 接得到的测值(数字),叫原始 分数。相对评分分数:通过被试 间相互比较而确定意义的分数 叫相对评分分数。绝对评分分 数:通过拿被试测值跟应有标准 作比较来确定其意义的分数叫 绝对评分分数 14、常模:测验常模简称常模即 指一定人群在测验所测特性上 的普遍水平或水平分布状况。组 内常模:解释被试原始分数的参 照体系,即被试所属那类群体的 人,在所测特性上测验取值的分 布状况。标准分数常模:用被试 所得测验分数转换成的标准分 数来揭示其在常模团体中的相 对地位的组内常模 15、线性变换:对所有要作变换 的值,都乘以同一确定值然后再 都加上另一确定值。测绘项目的 难度:被试完成项目作答任务时 所遇到的困难程度。项目的难度 指数:定量刻画一个测验项目的 被试作答困难程度的量数就叫 项目的难度指数。得分率(通过 率):最通用的项目难度指数的 求法,就是计算被试在项目上的 得分率或者说通过率。项目区分 度:就是项目区别被试水平高低 的能力的量度。测验信度:测验 在测量它所测特质时得到的分 数(测值)的一致性。它是对测 验控制误差能力的量度,是反映 测验性能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 16、观察分数:如果从测验实施 过程中实际得到的被试分数叫 观察分数。真分数:被试在所测 特质上客观具有的水平值。测量 误差:观察分数与真分数的差就 是测量误差。信度系数:利用同 一测验向同一批被试重测两次 所得的两批独立测值,求出其间 的相关系数,就可利用这种重测 相关系数作为测验信度的估计 值。这样的相关系数就叫信度系 数。稳定性系数:由于重侧法十 分强调特质的稳定性,所以用这 种方法求取的信度系数就叫做 稳定性系数。等值性系数:用平 行形式相关求得的信度系数,因 为特别强调两测验形式的等值 关系所以又叫等值性系数 17、测量标准误:实际测验中所 得测值偏离真分数的程度叫做 测量标准误可记为SEM。测验效 度:测验实际上测到它打算要测 的东西的程度。内容效度:测验 项目构成应测行为领域代表性 样本的程度。效标关联效度:测 验预测个体在类似或某种特定 情境下行为表现的有效性。结构 效度:测验测得心理学理论所定 义的某一心理结构或特质的程 度。效度系数:测验分数与效标 测量值间的相关系数叫效度系 数 18、安置性测验:学期开始或单 元教学开始时确定学生实有水 平以便针对性地做好教学安排 而经常使用的测验。形成性测 验:在教学进行过程中实施的用 于检查学生掌握知识和进步情 况的测验,这可为师生双方提供 有关学习成败的连续反馈信息。 诊断性测验:为探测与确定学习 困难原因而施测的一类测验。终 结性测验:在课程结束或教学大 周期结束时,用于确定教学目标 达到程度和学生对预期学习结 果掌握程度的一类测验,称为终 结性测验 19、常模参照测验:实是参照着 常模使用相对位置来描述测验 成绩水平的一种测验。标准参照 测验:跟一组规定明确的知识能 力标准或教学目标内容对比时, 对学习者的测验成绩作出解释 的一类测验。职业能力倾向测 验:测量人的某种潜能,从而预 测人在一定职业领域中成功可 能性的心理测验 20、能力倾向:一个人获得新的 知识、能力和技能的内在潜力 21、确定性现象:在相同的条件 下其结果也一定相同的现象。不 确定性现象:在相同的条件下其 结果却不一定相同的现象,又称 随机现象 22、随机变量:我们称记录各种 随机试验结果的变量为随机变 量。概率:通俗地说,某事件发 生的概率就是该事件发生的可 能性大小记作为P(A) 23、正态分布是连续性随机变量 中常见的一种概率分布形态也 称常态分布。总体:我们把客观 世界中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元 素的全体称为总体。样本:从总 体中抽取的部分个体组成的群 体称为样本。统计量:在总体数 据基础上求取的各种特征量数 我们称其为参数,应用样本数据 计算的各种特征量数我们称其 为统计量。抽样分布:从一个总 体中随机抽取若干个等容量的 样本,计算每个样本的某个特征 量数,由这些特征量数形成的分 布,称为这个特征量数的抽样分 布 24、小概率事件:在教育统计中 常常把概率取值小于0.05或小 于0.01的随机事件称为小概率 事件。小概率事件原理:认为小 概率事件在一次抽样中不可能 发生的原理 25、统计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 平:在统计假设检验中,公认的 小概率事件的概率值被称为统 计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记为 α。虚无假设又称为原假设、零 假设,以符号H0表示。虚无假设 在假设检验中将被视作为已知 条件而应用,因此虚无假设应是 一个相对比较明确的陈述命题, 一定要含有“等于什么”的成分。 备择假设又称解消假设,研究假 设等,以符号H1表示。备择假设 作为虚无假设的对立假设而存 在,因此它也是一个陈述命题, 备择假设是对虚无假设的否定 26方差分析:统计学中一种独特 的假设检验方法,它的最基本功 能就是一次性检验多个总体平 均数的差异显著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