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映射ppt
理解文中的隐喻使用课件

理解文中的隐喻使用课件在阅读文学作品或其他类型的文本时,我们常常会遇到隐喻这种修辞手法。
隐喻不仅能够使文本更加生动形象,还能够传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然而,要真正理解文中的隐喻并非易事,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文学素养。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文中的隐喻,我们专门制作了这份课件。
一、隐喻的定义与特点隐喻,简单来说,就是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但不直接说出“像”“如”等比喻词。
它通过将两个看似不同的事物进行隐含的比较,让读者在脑海中建立起联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所描述的对象。
例如,“时间是金钱”就是一个常见的隐喻。
时间和金钱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事物,但通过这个隐喻,我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和需要珍惜。
隐喻的特点在于它的隐含性和暗示性。
它不像明喻那样直接、明显,而是需要读者通过思考和联想来领悟其中的含义。
二、隐喻在文中的作用1、增强表达的生动性隐喻能够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让枯燥的描述变得充满活力。
比如,“他的笑容是春天里的阳光”,用“春天里的阳光”来比喻笑容,让人一下子就能感受到笑容的温暖和灿烂。
2、深化主题和思想优秀的隐喻往往能够传达出作者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
比如,“人生是一场旅行”,这个隐喻可以引发我们对人生意义、目标和经历的种种思考。
3、激发读者的想象力由于隐喻需要读者自行解读和联想,它能够充分调动读者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读者更加投入地参与到文本的阅读中。
三、如何识别文中的隐喻1、注意不寻常的表述当文中出现一些看似不符合常理或常规的表述时,很可能是隐喻。
比如,“她的心是一座空城”,心不可能是真正的城,但这种表述很可能是在运用隐喻。
2、寻找相似性和关联性思考作者所描述的两个事物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相似之处或内在的关联。
如果有,那么很可能是隐喻在起作用。
3、结合上下文理解隐喻的含义往往需要结合文本的整体语境来理解。
通过分析上下文,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作者使用隐喻想要表达的意思。
《Metaphor隐喻》PPT课件

4. The thinking mode involved
– A IS B.
• The economy is a machine.
-- The economy is overheating.
-- to fine-tune (微调) inflation.
• The economy is a rocket / an airplane / a space craft.
• How could any man ever understand the workings of a woman’s mind?
• The coffee was perfect and by the time I was
halfway through my first cup my brain was ticking
.
9
The mind is a machine.
• He is still grinding out a solution.
• His mind isn’t operating today.
• He is a little rusty today.
• I can’t think; I am running out of steam (losing vigor).
over much more briskly.
.
10
An argument is war.
• abstract
• what we are unfamiliar with
• concrete
• what we are familiar with
-- We use a concept that we are familiar with to describe or understand another concept that we are not so familiar with.
《隐喻和转喻》课件

传统隐喻
总结词
常见、习惯性、易于接受
详细描述
传统隐喻是指长期被人们广泛使用,已经成为习惯性表达方式的比喻。这种隐喻形式通常比较通俗易 懂,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和说明。例如,“火上浇油”,用来比喻加剧矛盾或使情况更加恶化。
隐喻和转喻能够激发学习者的 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隐喻和转喻在思维中的作用
隐喻和转喻是思维的重要工具,它们 有助于人们理解和解释复杂的概念和 现象。
在思维过程中,隐喻和转喻有助于激 发人们的创造力,产生新的思想和观 点。
通过隐喻和转喻,人们能够将抽象概 念具体化,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事物的 本质。
隐喻和转喻能够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 和表达能力,使思考更加清晰、表达 更加准确。
反讽
总结词
反讽是通过与预期相反的表达方式来传达意 义。
详细描述
反讽是一种通过与预期相反的表达方式来传 达意义的转喻形式。例如,“He is a genius in the kitchen”表示他不是一个烹 饪天才,而是个厨房里的笨蛋,其中 “genius”与“厨房”的结合与预期相反, 表达了相反的意义。
隐喻和转喻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研究
总结词
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研究将推动隐喻和转喻理论的实 践转化,为机器的语言理解和生成提供新的思路和方 法。
详细描述
通过研究如何将隐喻和转喻的原理应用于人工智能技术 ,可以开发出更加智能、自然和富有创造性的语言处理 模型。这将为自然语言处理、智能对话系统等领域的发 展提供有力支持。
分析文章的隐喻使用技巧课件

分析文章的隐喻使用技巧课件在文学的广袤天地中,隐喻就如同璀璨星辰,为文字增添了无尽的魅力和深度。
理解和掌握隐喻的使用技巧,对于提升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文章中隐喻的奇妙世界。
一、隐喻的定义与作用隐喻,简单来说,就是用一种事物来暗示另一种事物,通过巧妙的联想和类比,在读者心中引发共鸣和联想。
它并非直接陈述,而是以迂回的方式传达更为丰富和复杂的信息。
隐喻的作用不容小觑。
首先,它能够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
例如,“时间是一把无情的刀”,将抽象的“时间”比作“刀”,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时间的残酷和不可逆转。
其次,隐喻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能够触动读者的情感,引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再者,隐喻还可以创造独特的意境和氛围,为文章营造出神秘、美妙或者紧张的氛围。
二、隐喻的常见类型1、本体隐喻将抽象的事物视为具体的物体。
比如“愤怒是火”,将“愤怒”这种情感视为可以燃烧的“火”。
2、结构隐喻用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建另一种概念。
比如“人生是一场旅行”,用“旅行”的结构来理解“人生”。
3、方位隐喻基于空间方位的概念来表达其他概念。
像“上”常表示积极、好的,“下”常表示消极、差的,比如“他的情绪跌入了谷底”。
三、如何在文章中发现隐喻要发现文章中的隐喻,需要我们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细腻的感受力。
首先,留意那些不寻常的、富有想象力的表达方式。
当作者使用了一些看似不合常理,但又能引发我们思考的描述时,很可能就运用了隐喻。
其次,关注上下文。
隐喻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前后的文字相互呼应,共同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意义。
此外,分析作者的意图也是关键。
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使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它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深层信息。
四、隐喻使用的注意事项1、恰当性隐喻的选择必须与文章的主题、情境和读者的认知水平相适应。
如果隐喻过于晦涩难懂,反而会让读者感到困惑。
2、新颖性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常见和陈旧的隐喻,力求创造出独特而令人眼前一亮的比喻。
分析文章中的隐喻使用课件

分析文章中的隐喻使用课件一、隐喻的定义与作用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不仅仅是语言的装饰,更是思想的传递和情感的表达。
它并非简单的比较,而是通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用另一个看似不相关但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事物或概念来描述,从而赋予文本更丰富的内涵和更深层的意义。
隐喻的作用多种多样。
首先,它能够帮助作者更生动、形象地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
例如,“时间是一条河流”,将无形的时间比作有形的河流,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不可逆转。
其次,隐喻能够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让他们在阅读中积极参与,与作者共同构建意义。
再者,隐喻还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让读者更容易接受和记住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二、如何识别文章中的隐喻要分析文章中的隐喻,首先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对语言的敏感度。
在阅读时,留意那些不寻常的、富有想象力的表述,这些可能就是隐喻的所在。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寻找“是”“像”“仿佛”等标志性的词语,但要注意,并非所有包含这些词的表述都是隐喻,还需要判断是否存在本质上的不同事物之间的类比。
另外,关注那些不符合常规逻辑的描述。
例如,“他的笑容是阳光”,笑容和阳光在常规上并非同一类事物,但通过隐喻建立了联系。
同时,上下文也是识别隐喻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前后文的理解,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某个表述是否为隐喻,以及其所隐喻的真正含义。
三、隐喻的类型1、结构隐喻结构隐喻是指用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建另一种概念。
比如,“争论是战争”,在这个隐喻中,我们会用战争中的词汇和概念来描述争论,如“攻击对方的观点”“防守自己的立场”等。
2、方位隐喻方位隐喻基于空间方位的概念,如上下、前后、内外等,来理解和表达其他抽象的概念。
例如,“心情低落”“情绪高涨”,将心情与上下的方位联系起来。
3、实体隐喻实体隐喻是把抽象的、模糊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等无形的概念看作是具体的、有形的实体。
比如,“他心里充满了希望”,将希望这种抽象的情感视为可以充满某个空间的实体。
《Metaphor隐喻》PPT课件

• Lack of control is down:
I’m on top of the situation.
He is under my control.
• Happy is up:
• Sad is down.
I’m feeling up today. He is really low these days.
.
13
Up & Down – Orientational metaphor
• Virtue is up:
• Lack of virtue is down:
She’s an upstanding That was a low-down thing
citizen.
to do.
• Rational is up:
tried to sneak into the dining room, hoping not to be noticed by others.
.
4
3 The formula “A is B” --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metaphor • The nouns, verbs, adj.s, or adv.s are used to indicate the reference (喻体). • - The romance was a plant. • - The economy is a machine. • - She is a container. • - The temperature was a murderer. • - We were sheep.
• China’s pulling its players from the finale is a stinging slap.
隐喻和转喻ppt课件

隐喻
1
2
引言
隐喻的分类 隐喻的原则
3
引言
• 当代认知科学认为,隐喻在本质上不是一种修辞现象,而是 一种认知活动,对我们认识世界有潜在的,深刻的影响,从 而在人类的范畴化,概念结构,思维推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隐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这就 摆脱了将隐喻视为“两事体基于相似关系进行比较”的局限。
Metaphor and Metonymy
Supervisor:
Reporter:
主要内容
1
引言 隐喻 转喻
2
3
4
隐喻和转 喻的关系
总结
5
引言
• 传统的语言学将隐喻和转喻看做是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是
语言装饰的手段,因而只是修辞学、文学和文体学研究的 对象。
• 近期的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认为隐喻和转喻是人们对
本体性隐喻
(2)容器隐喻(container metaphors):将本体视为一种容 器,使其有边界、可量化、能进可出。 e.g.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视觉领域看做是一种容器) In danger.
(3)拟人隐喻(Personification):将事体视为具有人性就 是一个明显的本体隐喻。 e.g. His story explains to us that… This fact argues that…
音
音同形异义异 (homophone)
音异形同义异 (homograph) 完全音同形同义异 (perfect homonym)
形
异
同 同
义
异
异 异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课件

隐喻映射的基础是相似性
隐喻是通过相似性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上,两个概念之间存在某种内在的相似性。
转喻映射的基础是相关性
转喻则是通过相关性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上,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直接的关联或相互依存的关系。
隐喻是通过暗示或间接的方式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上,不直接指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01
02
转喻常常用于日常口语、新闻报道等领域,通过指代、借代等方式,使语言更加简洁明了,提高语言的使用效率。
转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一个事物的部分或特征来代表整个事物或概念,以简化语言表述过程。
隐喻和转喻的相似之处
隐喻和转喻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的方式,它们都是修辞手法的一种。
它们都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和有力。
隐喻是间接映射
转喻则是直接用一个概念来指代另一个概念,两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且直接。
转喻是直接映射
在隐喻中,相似性是关注的焦点,通过相似性来表达和传达意义。
在转喻中,相关性是关注的焦点,通过相关性来指代和说明另一个概念。
转喻的焦点是相关性
隐喻的焦点是相似性
隐喻和转喻的应用场景
隐喻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比喻的方式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详细描述
VS
通过相关性建立比喻关系
详细描述
转喻是通过相关性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从而建立比喻关系。例如,“他是个书呆子”,这个比喻中,“书呆子”和“他”之间的相关性是“他”经常读书,这种比喻方式能够简洁明了地表达出说话者对“他”的看法。
总结词
总结与思考
在文学作品中,隐喻和转喻都是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运用这些手法,作家可以更好地表达人物情感、刻画人物形象、描绘场景等,使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关于其区分标准的再思考
• 根据标准一,隐喻通常用于描写,而转喻通常用于 指称。李国南(2001:163)指出,隐喻在于“喻”, 转喻在于“代”,前者描述,后者指称。然而通过 前面的实例分析得知,很多情况下,它会既是隐喻 又是转喻,并且二者可能相互作用。
• 所以,功能标准不能成为区分标准。
实例分析 下面两例表明隐喻和转喻既可用于指称,如(1),又可 用于述谓,如(2),其中A是转喻,B是隐喻:
(1A)The pretty face just went out. 那个漂亮脸蛋儿刚刚出去。
(1B)The pretty doll just went out. 那个漂亮女子刚刚出去。
隐喻 • 其最早的定义于Aristotle(1932,Fyfe译)的
《诗学》: 隐喻是一个新奇的应用,要么从属(genus) 到种(species)的应用,要么是从种到属的 应用,或者是通过类比从 一个种到另一个种 或其他的应用。
隐喻的基本特征
• 语义冲突是隐喻产生的基本条件,也是隐喻的突出 特点之一。(束定芳,2002)
转喻的基本特征
• 邻近性是转喻产生的基础,也是转喻的重要特征。
Panther和Thornburg(2003:283)概括如下五点: • 域内映射; • 以实体间的偶然性(contingent)关系为基础; • 源域和靶域间的连接在原则上讲是可取消的; • 凸显靶概念,但源概念总的来说是可及的; • 源概念可能与靶概念完全分离,发展成后转喻。(后转
E.g. loud music/ loud color (吵人的音乐/花哨的颜色) Taylor(1995:139)认为该例子中听觉域的属性被映射到了视觉域,
这显然是隐喻。 Barcelona(2000a)作了更深入的分析,指出隐喻映射发生在具体的
听觉域“deviant sounds” 和具体的视觉域“deviant colors”之 间。色彩认知域有内在的标准,人们从不同的维度来识解色彩, 有时会看到一些打破标准的色彩。 “deviant sounds” 被理解为 “attention-getting deviant sounds”; “deviant colors”被理解 为“attention-getting deviant colors”。
Ⅱ.转喻 Metonymy
Ding Wenjuan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和联系
一、区分 • 1.隐喻和转喻的基本特征 • 2.隐喻和转喻区分上存在的分歧 • 3. 关于其区分标准的再思考 二、联系 • 1.隐喻和转喻的基本关系和连续体 • 2.隐喻和转喻的相互作用模式 三、总结
1.隐喻和转喻的基本特征
(2A)Gina is divine voice. 吉娜是个好嗓子。
(2B)Gina is a nightingale. 吉娜的声音像夜莺一样动听。
3. 关于其区分标准的再思考
• 根据标准二,隐喻基于相似性,转喻基于邻近性。
• 在上述关于通感形容词的例子中,隐喻解释是 “像…感官特征那样的…感官特征”;当把它看作 转喻或二者相互作用时,则是以因-果关系、具体-抽 象关系等来解释源域和靶域的关系。
喻:是指由于源概念可能在语言常规化过程中消失或变 得隐含,因而人们已经不能识别转喻,而只认识靶概 念。)
2.隐喻和转喻区分上存在的分歧
一般标准:
(1)从功能上讲,隐喻通常用于描写,而转喻通常用 于指称;
(2)就映射成为可能的基础而言,隐喻是基于相似性, 而转喻是基于邻近性;
(3)就映射发生的范围而言,隐喻的源域和靶域分别 属于不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域(母域),而转喻的源 域和靶域属于同一认知域;
(4)就映射的Biblioteka 向而言,通常,隐喻映射往往是单向 的,而转喻映射则是可逆的。
2.隐喻和转喻区分上存在的分歧
• 但是,我们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上述的区分 标准是绝对的嘛?是否还有其它的区分标准? 是否必须考虑每一条区分标准?隐喻和转喻可 否共存在同一表达之中?
实例分析:通感形容词
一般认为通感形容词都是隐喻性的。
隐喻中的转喻
• 从图中的A域到B域, 是典型的隐喻行为, 我们用箭头 表征, 然而如果没有其中的X和X‘ 参与, 这种隐喻行为 就可能以失败告终, 因为隐喻中的源域A不可能全部整 体映射到目标域B, 只能是其中的某个局部的选择性映 射, 以突显某个认知概念, 最终达到有效交际目的, 而 这个部分X和X’ 正是转喻所依存的。
们指出,概念转喻来源于两个具体事物之间的经验关系 (如PART FOR WHOLE),或来源于一具体事物与某 隐喻概念化的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如THE PLACE FOR THE EVENT)。
• Croft(1993)用认知域矩阵(domain matrix) 来定义转 喻,即:转喻涉及一个认知域矩阵中的一个主要认知域 (primary domain)和一个次要认知域(secondary domain), 而转喻的功能就是使字面义中的次要认知域变 成主要认知域。
• 涉及两个不同的范畴或认知域,更确切的说,源域 和靶域所在的更高级的范畴是不同的。
• 隐喻包含认知域之间的映射。 • 映射的基础是该特征为源域和靶域所共享,即它们
具有相似性。(束定芳,2004) • 映射一般由源域向靶域进行,具有单向性。
转喻的基本特征
转喻 • 概念转喻的认知研究始于Lakoff和Johnson(1980).他
2.隐喻和转喻区分上存在的分歧
• 因此,Barcelona认为这样的隐喻含有转喻理据, 对于“loud color”的转喻理据,其解释如下:
从特定的角度(感觉产生的效果)来对一个特定的经验域进行范 畴化很明显是一个转喻性的过程。在该例子中,一个隐含的基本转 喻将色彩和声音按照它们产生的效果进行范畴化,或者说是向特定 的感官刺激( “deviant sounds”和“deviant colors” )构成的整 体认知域投射该认知域所包括的次认知域(刺激产生的具体效果 “attraction of involuntary att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