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浅谈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初探摘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年龄、经历、兴趣、爱好出发,调动学生的情感、思维等多方面的因素,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拓宽思维空间,寻找作文的闪光点,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作文教学活动中来。
关键词:激趣;拓思;闪光点在近年的中考作文中,话题作文占据了主导地位,究其原因是话题作文以其内容的开放性、形式的多样性了受到了命题者和广大教师的关注。
只要与“话题”有关,写作材料、基本观点、思想感情、文章体裁等都由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选择,这给广大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
在平时的话题作文训练中,笔者认为,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年龄、经历、兴趣、爱好的特点出发,调动学生的情感、思维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作文教学活动中来。
一、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让学生感兴趣的作文教学,才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起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因此,语文教师要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产生写作激情。
写文章应该是有需而写,有感而发。
学生不愿写作文、怕写作文的原因,主要是作文的命题范围脱离学生的实际,学生没有具体的材料,无感可发,即使努力去写,也是假话、空话、套话,失去写作的目的和意义。
要改变学生作文的心理,变“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为“有话想说,有事要写”,教师在命题时一定要让作文的题目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写作实际,触发学生的种种联想,使他们产生写作的冲动,把心里的话写出来,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二、拓宽思路拓宽思路就是要教师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在话题作文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就是从常规思维的反面去思考问题。
如学生发现清洁工人打扫马路的时候正值上班高峰,灰尘满天飞,污染了空气,不利于人们的健康。
针对这一现象,我组织学生展开了争论。
一种意见认为,为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清洁工人应在人们上班前就把马路打扫干净;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清洁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应发明一种边洒水边扫地的工具,这样就不必考虑时间问题了。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语文作文课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语文作文课初中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阶段,而语文作文课更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浅谈如何上好初中语文作文课,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学生对于写作往往存在焦虑和抵触情绪,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培养他们积极参与作文课的前提。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设计生动的开场引导:可以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或者播放一个与写作相关的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课堂讨论和写作的热情。
2. 创设宽松的写作环境:课堂上应营造积极、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尊重每个学生的写作风格和特点。
3. 多样化写作主题:选择丰富多样的写作主题,涵盖学生的生活经验、时事热点、文学作品等,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提高主动参与度。
二、强化写作技能教学除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外,教师还应注重写作技能的教学与训练。
以下是几点建议:1. 详细解读写作要求:在布置作文任务时,教师应详细解读写作要求,明确写作目的、对象和限定条件。
同时,提供范文或者范例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要求,并能够准确把握写作的主题和风格。
2. 分层次、渐进式教学:针对初中生的写作水平和认知特点,教师应该将写作技能分解为具体的层次,并逐步引导学生提升。
例如,从提出观点到论证,再到丰富细节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让学生逐步掌握写作的基本要素。
3. 多样化的写作训练:除了课堂上的写作练习,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写作作业、线上写作竞赛或者小组合作写作等活动,以拓宽学生的写作实践机会,提高写作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鼓励学生多读多写读写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学生的写作水平会得到显著提高。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鼓励学生多读多写:1. 推荐优秀范文:教师可以挑选一些优秀的范文,并向学生进行推荐和解读。
通过学习优秀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写作风格和技巧,积累写作素材。
新课标下初中作文教学探析

2012.01学教育108新课标下初中作文教学探析魏颖(沛县闫集中学,江苏徐州221600)[摘要]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渠道之一。
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不少误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课标的贯彻落实。
本文主要从目前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出发,深入探讨新课标下优化初中作文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作文;误区;策略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渠道之一。
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新课标为对写作进行了界定,指出了作文教学的方向,但在具体的作文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不少误区,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理念的贯彻落实。
作文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贯彻新课标精神,搞好初中作文教学,是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一、目前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1.重训练轻评讲中考中作文占有不小的比例,很多老师都知道作文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很重视作文训练,有的教师为了快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加强训练,采用让学生一周一大作,一周一小作,还让学生每天摘抄优美词句,坚持写日记等方式来练习,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拼命地凑字数,甚至抄袭。
让学生在强化训练中,掌握作文的写作方法,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但这样强化训练的方法只是注重了作文的练习,而轻视了作文的评讲。
有的教师也讲评学生作文,但大都沿袭的老模式,讲评的时候挑出两篇好作文,两篇差作文,分别读一读,指出各自的优点与不足,号召学生学习好作文,适当地批评差作文,要求大家别再犯同样的错误。
这样的作文讲评没有深入实质,只是停留在表层的评讲,一节课下来教师积极性很高,但学生的主动性未发挥出来,效果不佳。
2.重技巧轻过程作文教学中会涉及一定的技巧,学生掌握了写作的技巧,对写作能力的提升会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但作文不仅仅是技巧的表达,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写作的过程。
初中作文教学之初探

Sci e nc e a nd Tec hn ol og y I n nova t i on He r a l d
创 新 教 育
初 中作文教 学之初探
吴愉华 ( 湖南省涟 源市芙蓉 中学 湖南涟源
4 1 7 1 O 0 )
摘 要 :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 达知 识和经验 , 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 是一种具有高度 综合 性、 创遗性的语言活动。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 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 ,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 作文教 学既是 重点也是难点。 笔者以为, 可以从培 养兴趣 , 注重积累、 加 强练习. 重视激 励 合作 交流,
都是通过 想象来建 立的。 平 时 的 作 文 教 学
变的故事情节, 右 吸 引学 生 翻 阅 西游 记 》 的兴 趣 … …并 在 此 基 础 写作 而成 的 , 可 以激 起 学 生 对写
作的 兴 趣 。
说 就 能 写 出优 秀 的 作 文 了, 只 能 说 做 了一下 式 , 所的比喻、 夸张、 拟人、 象征 等修 辞 手 法 准备。 接 下 来 的 重 点 工 作 那 就 是 练 习了。 中 学语文 教学, 每 学 期 仅 6—8 次 课堂作文 ,
推 陈出 新这 几个方面着手作文教 学, 确保学生写作水平 的稳步 提升。 关键词: 兴趣 积累 练习 激励 合作 出 新
中图分 类号: G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0 9 8 X( 2 0 1 3 ) 0 3 ( b ) - 0 1 7 2 - 0 1
兴趣 , 想提 高他 的写作 水平 就 不 是 很 难了。
写作 。
兴趣 从 何 而来 ? 首先 我们 可 以用 故事 来 引导 的 耳 朵 听 取 大 众 语 言 , 用 心 去 感 受 生 活 脉 提 高写作 能 力 。 ” 比如 , 讲 刘 姥姥 进 大观 园的 故事 引起 学 积 累 多了, 下笔就 自 然 有的 可 写了。 生阅读 《 红 楼 梦 》的兴 趣 , 谈 到吝 啬鬼 夏 洛 克 “ 一 磅 肉” 官司 可 以激 起 学 生 对 莎士 比 亚
初中作文教学实践初探

( 2 ) 利用现代化 的网络 , 查 询相关 素材 。 ( 3 ) 搭建师生 、 生生 之间 的互 动平 台, 让学生 在交 流
中获 取 知 识 、 寻找 灵感 。
又能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 培 养高 尚的审 美情 趣 。初 中阶 段 是青 少年身心发展尤为重 要 的阶段 , 在 这个 阶段 打好
有 了积 累 , 学 生写作 文就不愁无米做炊 了。
2 . 语言积 累
写作基础 , 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
在 目前 中学语 文 的教 学 当 中, 经常 有 习作 “ 无 米 做 炊” 的现象 出现 , 为解决这一 问题 , 我尝试 从多 方面去 进 行作文教学 。
一
( 1 ) 加强 朗读 反复 的朗读 , 不 断地 与课 文进 行 亲密 的接 触 , 学生
情, 这生动 的一幕 在诗 中仅用 了简单 的 4 O个 字 。为 了 让画 面更 加饱满 、 丰富, 我 在课 堂上 请学 生将 这首古 诗 改写成现代文 。我要 求学生先 充分理 解古 诗 的内容 , 透
过字里行 间 品味诗 人 的情 感 。然后 让 学生 把 自己想象 成杜甫 , 利用 自己的生活体 验 、 感悟 , 生动地 诠释 这首诗 的诗 意。在教师的引导下 , 学 生都能用 自己的语 言很好
自身脑海 中的“ 语 言 仓库 ” , 也 可 以从 背 诵 中领悟 、 体 味 作 者整篇 文 章布局 、 遣词 造句 的用 意 , 悟得 表达 语言 的 真谛 , 进 而终生受益 。 ( 3 ) 重视复述 复述是通过 口头 、 书面语 言 把 听到 的 、 读 到 的材 料 表达出来的训 练 。复述 旨在 训练学 生 系统 连贯 地表 述 的能力 。复 述 时 , 要思考、 加 工 文 中 的词 语 、 句 式 和 章 法, 并且进行分析 、 综合 、 抽象、 概括 之后 , 通 过不 断的词 句筛选 , 表达 出文 章重 点 。复 述不但 能 帮 助学 生 丰 富、 积累 、 掌握语言 , 更多 的是 能够通过 内化 的方法 , 规 范学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初探

园地 。 教 师 可 以根 据 实 际 情 况 规 定 每 人 去 观 察 生 活 ,认 识 生 活 , 练 好 观 察 这 一 基本功 。从此他花 了一年左右 的时间,
心 》 后 来 成 为 世 界 著 名 的 小 说 家 。 莫 泊 , 桑 在 总 结 自己的 创 作 经 验 时 说 :“ 你 所 对 它 , 以 便 发 现 别 人 没 有 发 现 过 和 没 有 写
一
个 题 材 , 思 考 的 角 度 不 同 ,得 出的 结 阅 读 则 是 由教 师 根 据 教 学 大 纲 的规 定 , 阅读 作 品 目录 。 教 师 还 应 要 求 学 生 每 个
论 也 会 各 有 千 秋 。 作 文 教 学 要 使 学 生 在 以 及 某 一 写 作 单 元 的 目的 和 要 求 ,确 定 构 思 时思 路 开 阔 ,立 意 时别 出心 裁 , 就 必须 在 培 养 学 生集 中思 维 的基 础 上适 当 学 期 背 诵 一定 数 量 的 古 诗 词 , 要 求 学 生 发 展 他 们 的发 散 性 思 维 方 式 。这 样 ,就 在 阅读 中摘 抄 妙 文 佳 句 , 多做 一 些 笔 记
的东 西 … … ”
了。
旦 掌 握 了这 些 知 识 ,“ 怎样 写 ”的 问题 便
得到 r 决 。 解
二 、切 实 抓 好 课外 活 动 ,解 决 学 生
“ 什 么” 的 问题 写
1阅读 。 大 量 的事 实证 明 , 阅读 是 . 水 平 , 光 靠 阅 读 教 材 是 远 远 不 够 的 。在
新 颖 的文 章 作 为 剖 析 的对 象 ,每 剖 析 一 增 长 知 识 的有 效 办 法 之 … 。 要提 高 语 文
7 2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探讨6篇-初中语文论文-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探讨6篇-初中语文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一、改进教学模式,强化作文的源头控制力作文教学是作文写作的源头。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应在用好常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重点从三个方面改进:1.开展序列性作文教学。
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每次作文之前找一个或想一个题目给学生写,每学期完成大纲或学校要求的作文篇数就是了,也不管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无学到知识,有无获得进步。
要改变这一局面,作文教学首先就要有明确的计划,要按照一定的序列进行。
我在教学中,总是对整个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制定一个完整、科学的计划,将作文训练点按照由简到难,由浅到深的顺序进行排列,划分出每一学期的训练点,为有序推进作文教学、有效逐步提升学生作文水平提供必要的保证。
2.开展针对性作文教学。
每次作文教学之前,应根据作文训练点,提前做好作文教学的相应准备工作。
比如,每一训练点都要确定训练应该达到的目标、制定适当的指导方法、明确最佳的训练过程以及恰当的训练题目。
如果某个训练点通过一两次的训练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应该有针对性的反复加以指导练习。
3.开展趣味性作文教学。
对大多数初中学生而言,写作文是枯燥的、乏味的,往往平时能说会道,提起笔来就“书到用时方恨少”,教师应想方设法增强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作文。
一是教学形式多样化。
我们不能停留在以前老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教学模式中,而应该采用更灵活的方式进行作文教学。
如,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学校、观察老师学生的生活,走出校园观察街景风貌、风土人情;还可以把要写的人、物请进教室,让学生像绘画一样看着写;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生活中的经历、身边的传闻编成小品表演给同学看了写等。
二是教学内容时尚化。
不能总围绕一些老掉牙的话题做文章,而是应该找一些当今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话题来写,比如对新出现的明星的介绍、看法,对网络新词的评价等等。
三是教学时间即兴化。
很多老师把作文教学和训练的时间固定在某一段时间内,这样做肯定有很多益处,但当遇到特殊情况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即兴作文指导和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作文教学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老师教起来常感到使不上劲,学生写起来更是无从下笔,作文教学遭遇走走过场和形式主义的尴尬局面。
笔者在近年来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中,积累了以下点滴心得体会,以期大家指正。
1 认真观察生活——广纳写作的源头活水
作文实无终南捷径可走,要想通过一两堂作文课传授写作真经,毕其功于一役,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文章,这只是老师的一厢情愿。
问题还得从根本上解决。
学生一谈到写作文就感到头疼不已,无话可说,大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叹。
这是缺乏生活积累的缘故。
“生活有多宽广,语文就有多宽广”。
写作来源于生活,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学生要想获得写作的激情与灵感,必须深入细致的观察、体悟生活,否则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这样闭门造车,赶鸭子上架“逼”出来的文章内容空洞,形式陈腐,面目可憎。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呢?首先得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如是告诫学生:生活中许多人和事犹如置身鸡群的白鹤,不是一眼就能看出它的高而美来,但只要拂去平庸普通的外衣,对其实质加以仔细分析考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和收获。
若能对母亲嘘寒问暖的习惯性唠叨详加体察,就会发现母爱的情真意切;若能对衣衫蓝褛捡拾废品的拾荒者稍微留心,就会品咂出人生的苍凉与悲酸;若能对病房插满导管、呻吟不止的病人略微同情,就会对健康生出一份珍惜和敬意。
凡此种种人间事象生活百态无不蕴含着深广意义,生活就是一本博大精深的书籍,等待有心人翻阅,相信学生在明白了这一番道理后,会逐渐有兴趣去接近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接下来还得学会记录生活,即写观察日记。
怎样写观察日记呢?要做到三点:①如实、形象的记录下生活的每一个精彩瞬间;②对记录的现象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分析、研究;③披沙拣金,发掘生活的哲理。
如此用心体察、用手记录、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就为写作积淀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和情感体验,只要源头活水不断涌现,不怕作文找不到话说。
2 阅读经典——求取立意谋篇的真经
光有生活积淀只是作文的第一步,仅仅完成了写作的“原始积累”,要真正写出立意高远、文质兼美的佳作,必须向经典范文求取真经。
经典乃是超越时空、为大家一致公认的名篇佳构,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堪称名家大师的智慧结晶,是广大学生真正的精神食粮。
但面对一本本砖头似的大部头读物,学生往往不知从何下手,望而却步;或者始而兴致勃勃,继而力不从心,终而偃旗息鼓,教师必须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以下几点必须注意:一、搞清楚一切文学作品都是生活(社会、自然、个人)的反映,衡量一部作品的优劣主要是看它从多大程度上反映了生活现象,揭示了生活本质,并从中学到描写生活的方法。
这是阅读一切经典必须遵循的原理。
二、不同种类的文学样式应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唐诗宗词,应从语言鉴赏、意境涵咏、情感体悟等方面着手;古典小说应从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反映社会生活的角度等渠道去探究;外国文学则要在大略了解该国文化背景和作者经历的情况下展开研究。
三、写好读书笔记,将阅读收获及时加以
整理形成文字以巩固阅读成果,提升修养。
经典阅读不仅增加了学生文学“钙质”的积淀,而且由于佳作示范的影响,让学生写作有章可循,有例可援。
3 技巧引导,授人以渔
作文是有技巧遵循的,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写作要领才能写出称心如意的文章。
写作技巧主要是靠老师传授而非学生自己顿悟得来,作文方法指导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一、立意高远。
“意者,文之帅也。
”“意”是文章的统帅、灵魂,立意高下决定了文章格调的高低。
只有立意高远的作品才能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学生限于阅历的局限和思想的馈乏,写出的东西往往境界不高,见解肤浅,老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以小见大,小少总多,于琐屑纷杂的世象中提炼深刻的本质,达到一粒沙中见世界,一滴水中见太阳。
二、选材新颖。
学生作文大多材料陈旧老套,缺乏感染力。
写母亲必定是冒雨送子上医院;写老师必定是深夜挑灯批阅作业;论诗必李、杜,谈文无非韩、苏。
似此千人一面、千部一腔,难以出新。
学生应将敏感的神经伸向生活的肌体,撷取生活海洋的美丽浪花,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
这样文章才会波澜起伏,摇曳生姿,永葆鲜活生命。
三、语言精炼富有创造性。
韩愈曰:“唯陈言之务去,戛戛而独造。
”学生必须在摹仿的基础上学会创新,多斟酌字句,就像福楼拜告诉莫泊桑的那样,“一个情景只有一个最恰当的词来形容,必须找出这个词来。
”“言而无文,行而不运”。
再好的思想必须靠语言去表达,语言功力不够,其他都是白搭。
总之,中学生作文虽然是一大难题,但只要认真进行生活积累,广泛吸收经典养分,熟练掌握写作技巧,坚持不懈,笔耕不辍,是能够写出好作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