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及策略.

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及策略.
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及策略.

第23卷第1期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Vol 123No 11

2009年1月Journal of Beijing Agricultural Vocati on College Jan 12009

3本文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06AaJG054“适合新农村建设的京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途径与模式研究”的子课题“京郊农村人口生育及身心健康状况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收稿日期】2008-05-28【作者简介】魏强(1964-,男,北京人,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基础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社会体育。

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及策略

3

魏强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102442

【摘要】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小康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农村经

济和社会发展是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基础,开展农村体育文化建设需要政策保障,需要乡(镇村两级政府重视,需要体育设施保障,需要加强农村体育骨干的建设等。

【关键词】农村体育;体育健身;篮球;乒乓球

【中图分类号】G8121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7252(200901-0063-04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

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我国真正含义上的小康。党和政府当前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旨在推进农村的全面发展,而农村的体育文化事业是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新农村建设,离不开体育文化的发展。实施“体育下乡,健身进村”工程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为推动农村和谐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一、我国农村体育文化建设 1.农村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地位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占我国人口总数的

70%以上,发展不平衡,各地区的情况有相当

大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尤其是农村群众体育发展极不平衡,死角多,普及起来困难大。但是农村体育的现状是一个历史长期积累的过程,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体育工作者对群众体育、农村体育进行全面、深刻的审视、反思。目前我国农村群众体育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参加的人群基本上涵盖了各个年龄段的不同人群,并且不受参加活动时间地点的限制。早在1985年国家体育总局就提出了“农村体育要突破,首先把较为富裕的乡镇抓起来”,要求把“农村体育提到重要位置上来,省、自治区体委应逐步做到城乡并重,地、县体委以主要力量抓农村”。1986年中国农村体育协会的成立,使

9亿农民有了自己的体育组织,加强了农村体育

的领导,同时“亿万农民健身活动”也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1988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使农民走上全国赛场。农村体育是社会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丰厚的人才资源,我国农村体育大有作为。

2.农村体育在我国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农村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领域,体育文化事业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没有农民的身体健康就没有农民的生活小康,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全面小康。关

36—

心农民体育、关怀农民健康、关注农民健身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农民的生

活水平提高不仅仅是停留在物质层面,精神文化生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农村体育活动正逐步进入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领域,篮球、乒乓球运动等一些体育活动受到了现代农民的欢迎。农村体育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综上所述,农村体育无论是对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还是对全民族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体育健身在我国农村体育中普及的可行性

1.农村体育运动项目种类繁多

我国的农村体育运动项目,既包括武术、舞龙、舞狮、秧歌、拔河、碰拐拐、踢毽子、摔跤、赛龙舟等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也包括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农民再也不是“土里土气”的了,很多现代竞技项目在农村开展得非常广泛,农村体育应该有它们一席之地。如篮球运动在我国有着第一大运动的美誉,乒乓球是“国球”,拥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我国广大农村普及这些运动有一定的可行性。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提出了“体育下乡,篮球进村”工程,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体育活动开展的基础条件,增强了广大农民的体质,丰富了广大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了农村的文明程度和农民的文明素养。实施“体育下乡,篮球进村”工程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为推动农村和谐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2.竞技体育的强势给农村体育运动带来的积极影响

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是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我国的竞技体育优势可以为农村体育运动的开展和普及起到积极的作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首次参赛,震惊世界实现金牌零的突破,斩获15块金牌。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不仅让国人感受到了奥运带来的民族自豪

感,也激发了广大农民对奥运的参与兴趣。 3.体育运动的锻炼价值

体育运动是人体基本活动跑、跳、投和基本技术战术的活动。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可以提高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发展灵敏、速度、力量和耐力等身体素质,促进人体的身心正常生长发育。体育运动是在团体间对抗和变化条件下进行的,对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应变能力和大脑的分析综合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从事体育运动,有利于提高群体意识、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体育作为一项集健身性、竞技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项目,对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有着极大的价值。 4.很多体育运动在我国农村拥有一定的基础

在农村的很多地方,篮球和乒乓球项目非常受欢迎。辽宁省阜新市、江苏省丹阳市以及河北省有着“中国篮球之乡”、“乒乓之乡”的美誉。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还出现了业余篮球联赛,如江苏省丹阳市,自2005年起,为了全面加快篮球建设步伐,形成品牌效应,丹阳市隆重推出了“百村千队万人”篮球赛机制,满足了广大群众开展篮球活动的需求。而村级篮球场的建设,更为广大城乡群众创造了开展篮球活动、进行篮球比赛的环境和条件。毫不夸张地说,篮球已成为丹阳市的一张“名片”,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一致欢迎。众多体育爱好者也可在一些简易的乒乓球台和篮球场进行体育锻炼。总之,在我国广大的农村,篮球运动和乒乓球一直是人们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

三、体育文化建设在我国农村体育中的发展思路

1.发展农村体育文化需要政策保障党和政府对农村体育的发展一直给予高度的重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十条规定:提高农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是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和各级农民体育协会的作用,并与文化站协同配合,做好农村体育工作,继续开展评选全国体育先进县活动,推动农村体育发展。农村体育活动可以在一定的组织管

46—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理下蓬勃发展。基层干部可以利用春节等农民闲暇、聚集的时间来举办一些篮球和乒乓球比赛。这不仅对改变当前农村一些赌博喝酒等陋习,创建农村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着积极的作用,更能激发农民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参与兴趣。相对于全民健身运动,我国的农村体育目前仍处在一个相对落后的状态,影响或限制广大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还很多。农村体育本身是一个耗时长、花费大、见效慢的工作,体育运动在我国的一些农村地区甚至还是一片空白,让体育运动真正走入大众体育锻炼的领域,成为广大农村百姓的体育锻炼生活的重要选择,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2.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基础

小康社会建设是农村全民健身运动的基础。我国农村体育的落后,根本原因还是受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导致了农村体育与城市体育、小乡镇体育之间的明显差异。只有农村的经济发展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民才会有闲暇时间、物质基础来参加体育活动,体育运动在农村的发展和普及才有可能。

3.乡(镇村两级政府重视是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保障

举国办体育的体制的实质是突出政府管理,这一体制在我国的竞技体育领域已经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大众体育投入上就显得薄弱了。发展群众体育,尤其是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发展体育文化事业必须发挥政府管理的作用,乡(镇村两级政府重视是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保障。

4.发展农村体育文化需要体育设施保障

当前农民收入较低,并且不稳定。农村的体育设施很匮乏,对于设备设施要求不高的篮球、乒乓球项目也难逃这一尴尬局面。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体育的落后状况必须主要依靠政府来实现。乡(镇村两级基层干部要切实把农村体育工作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要把有限的体育文化活动经费适当地投入到体育基

础设施中。“体育下乡,篮球进村”工程,就是要村村有个篮球场,有经济条件的乡(镇村

两级政府可以成立体育协会。在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也可以在农民聚居区域修建一些简易的运动场所,这将为农民参加体育健身打下一个坚实的物质基础。

5.发展农村体育文化需要宣传媒体保障

目前,农民的生活水平还较低,健康意识差,体育意识很不成熟,体育价值观念非常淡薄,对体育的理解和认识仅停留在欣赏的层次上,缺乏自觉投身参与的意识。必须依靠政府通过“全民健身活动”的宣传、普及与推广来转变农民体育观念,提升农民的健康意识和体育参与意识。加强对农村体育文化的宣传,让广大农民不仅能感受到“北京奥运”带来的民族荣耀与自豪,也能感受到“北京奥运”带给自身的快乐与健康。体育意识对于农民参加体育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传媒是农村体育运动发展的推动力。近年来,体育大众传媒在我国得到了飞速发展,并对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既有体育赛事报道,也有体育文化等方面的报道,这必将对体育运动在我国农村的发展和普及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

6.农村学校体育是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平台

在我国的广大农村中小学校可以成为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平台。首先,农村中小学生是农村体育的参与主体,让体育运动进入中小学校的体育课堂,既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所倡导的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也能激发广大农村中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兴趣,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进而促进体育运动在我国农村的推广和普及。第二,农村中小学校的体育设施为农村的体育运动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学校的体育设施一般都有运动场所,可为农民所用。农村中小学校的各种比赛等活动对农村体育运动的开展能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

7.农村体育社团的发展空间很大

体育社团是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也是一些体育先进村镇的成功经验之一。体育社团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体育发展水平、体育社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全民健身计

5

6

魏强: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及策略

划纲要》第九条规定:“充分发挥各群众组织的社会团体在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行业系统体育协会和其他群众体育组

织,逐步形成社会化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立和完善农村体育社团,是发展我国农村体育的必要措施和重要步骤。

8.发展农村体育文化需要加强农村体育骨干的建设随着农村体育健身不断深入与发展,农村体育要发展必须具有现代思想观念和体育技能的骨干,以他们为龙头带动农村全面发展。各级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体育骨干给与鼓励与支持,鼓励他们当领头雁,支持他们进行各种体育知识和技能培训。

广泛开展农村体育文化活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体育文化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把农村体育文化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大督查力度,为实现全社会的健康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各级政府要抓住当前机遇,切实加强农村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建设,为农村

参加体育活动提供方便,创造良好的健身环境和条件。由于农村问题的特殊性,所以农村体育在农村中的全面开展绝不是哪一届或者某几项政策的出台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它是一个长期历史积累的问题。同时它也不仅仅是体育系统本身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关注。发展农村体育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但并非可望不可及。发展农村体育、创建小康型农村,是我国为实现“全民健身”、“终

身体育”等理念的实际行动,它必定会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我国农村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卢元镇.论中国体育社团[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1:1-7.

[2]孔庆鹏.江苏富裕乡镇体育发展现状及发展走向的调查报告[J ].体育科学,1998,(5:1-5.[3]陈宁.论农村体育的新发展[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1-4.

(责任编辑宋晓华

Con structi on and Stra tegy of Rura l Physi ca l Culture

i n the Con structi on of New Coun trysi de

W ei Q iang

(Beijing Agricultural Vocation College ,Beijing 102442,China

Abstract:The devel opment of physical culture in rural areasw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all -around con 2

struction of s ocialist new countryside and well -off s ociety .Rural economy and s ocial development were the foundati 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physical cul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physical culture required the support of policies,the attention of the government in t owns and villages,necessary s port facilities and the train 2ing of the key staff in physical education .

Key W ords:Sports in Rural A rea,Body -building,Basketball,Table -tennis

66—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浅析从高校体育文化角度看校园文化建设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内部分地方高校的体育文化建设进行调查与研究,阐述了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基本特征与功能、作用等方面的问题,并结合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它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以此通过高校体育文化来反映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并提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从而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文化;校园文化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文化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不同的文化在交流和交融中不断获得新的发展。当今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的竞争,是全民素质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陶冶情操、砒砺德行、磨练意志、塑造自我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进行调查与研究,来探讨高校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高校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界定 1.1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 高校体育文化是指高校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高校为主要空间,以高校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1)物质层面。主要是指校园的体育物质设施,包括各类运动场馆、图书资料、传播媒体、科研设备及体适能测试仪器等。是学校体育文化的“硬件”,直观地反映学校体育状况。

2)制度层面。主要是指校园各项体育规章制度,包括培养健康体育运动方式的各种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和体育社团,以及相关的宣传标语、运动口号、运动标志等等。 3)精神层面。主要是指师生员工对体育的价值观、集体舆论、体育传统、意识信念等,这是高校体育文化的精华。[1] 1.2高校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 1)多样性 高校体育文化大多数以“余暇体育”的形式进行。余暇体育不仅有学生自主锻炼的内容,还有学生学习健身知识与方法的内容。高校体育文化的蓬勃发展,使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变得越明显、越成熟。 2)全面性 高校体育文化所创造的氛围能激发学生愉快地、自主地从事体育锻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道德性等方面的能力,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去从事创造、享受体育运动,以求获得知识的满足感和他人共同参加体育运动的集体感、运动后的轻松愉快感,学生自我选择目标的成就感,同时提高其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塑造美的人格和心灵,使之接受美的陶冶。 3)开放性 高校体育文化是整个社会的一部分,它必然体现时代和社会的特征。它具有青年文化自身的特点,同时又时刻反映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反映社会体育科技、体育知识、体育艺术、体育经济等方面的最新变化。由此,通过院系之间、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频繁而广泛的体育交流,开阔了学生的眼

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蒲场镇大溪小学徐茂林校园文化建设不但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内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校长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一起构成的统一体,是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相互作用,共同创造出来的文化集合体,而且是学校的精神之所在,是学校师生学习风气、精神风貌、养成习惯、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反映。校园文化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校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的和谐发展,还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办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而农村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还有明显的差距,甚至是空白,这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学校的发展。根据自己多年在农村小学工作的经历,对于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谈点显浅的认识,以当抛砖引玉。 一、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办学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面临着实力雄厚的城里学校和异军突起的民办学校的夹击,可谓是在“夹缝中生存”,若不发展,随时会面临生源枯竭而“破产”的境地,走向没落。在这种局面下,农村学校自然非常重视发展教学质量,而忽视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殊不知,校园文化建设的落后,将会制约自身的发展,制约自身的竞争力。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普遍较差,综合分析有以下几个因素: 1、认识误区。 对文化建设存在诸多误解,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偏于硬件设施建设,而不太注重丰富的精神文化建设,注重的是外部的输血、投资,忽略了自身的造血机制的创立和传统资源的开掘与利用。从而导致设施豪华而“精神缺钙”的现象。有的甚至认为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有限,教育与教学是课堂上的事,就是重中之重。只要抓住教育质量这个纲,茅屋陋室也出人才、出好人才。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学无关,只要抓好

课堂教学。 2、形式单调。 农村学校能体现校园文化的日常手段有黑板报、班会、晨会,较好一点的有升国旗活动、校园广播站,偶尔举行一两次校园文化活动。总之,形式比较单一,内容比较单调,没有完全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没能够给教师、学生提供充足的才艺展示平台和精力渲泄的机会。 3、内容陈旧。 比如,我们在农村学校经常看到这样的标语:花圃前:“不准乱摘花草”;校园角“严禁乱倒垃圾”;厕所边:“厕所公约十不准”等。而我们在城里学校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情形。如:校门口:“如果你遵守校纪,行为文明,你将受到全校师生的尊敬”、花圃前:“一花一草一世界”、厕所边:“往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无人监督的时候便是检验自己道德水平的时候”;教室门:“入室即静,怕静莫入;进来时肃然无声,三年后一鸣惊人”等。从中我们发现,农村学校标语使用的多是“不准”、“严禁”,这种强硬化,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人性化教育”,而城里学校温馨化标语体现了“人本位”的教育观。可想而知,走进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建设校园里,读到这两种不同的标语,给人的感受截然不同。 4、时断时续。 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往往时断时续,说明农村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视不够。黑板报可能还是几星期前甚至是一两个月前的“陈年老醋”。没有定期的校园文化活动,往往一个学年也未举行几次,尤其是临近考试的一段时间,各种校园活动都终止。校园文化建设时而有、时而无、时而断、时而续,不贯彻始终。 二、制约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因素

体育文化建设

体育文化建设 体育文化作为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身体运动及其相关文化体系,其目的与教育的目的有不谋而合的相似点。因此,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早已出现在我国的各级学校中。大学校园进行的体育活动与竞赛,是学生在无形中接受和传播了体育文化。同时,体育文化又与高校校园文化有机结合,从而产生了高校体育文化。 一、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 高校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两者相互影响、融合、渗透、促进而发展起来的,是在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条件依托下,由全体师生员工在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体育精神和财富的总和,自身有着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外延。首先它与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了校园文化群;其次它又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等一起组成了广义的体育文化群。 从广义上讲,高校体育文化是全体师生员工在高校现存环境中,在高校体育教育、学习和活动等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与精神的所有内容。从狭义上讲,高校体育文化是指在高校教学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各种体育活动中相互作用创造出的高校文化形态之一,包括体育精神、体育的

价值观念、体育道德、行为和体育能力,是高校这一特殊社区的体育群体意识。高校体育文化是一个内涵广泛、系统开放的文化形式。该系统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是精神层面,居主导地位,其中体育健康价值观是高校体育文化的本质和核心,决定了它的目标;第二层是制度、方法层面,既是高校体育的组织形式,也是高校体育意识的体现,包括体育教学、课余体育活动、体育科研、体育竞赛、体育协会、体育交流等全方位制度、方法的确立;第三层是物质层面,是高校体育文化的基础,也是客观物质保障,包括校园内的体育建筑、环境、场地、器材、用品和师资队伍等。三个层面在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获得协调发展。 二、如何搞好学院体育文化建设 学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环境,而校园文化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它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处于该环境中的每个人产生潜在的教育作用,并将他们逐渐同化为群体中的一分子。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育的重点是要把追求知识、崇尚科学为宗旨,把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新型人才作为建设方向。而校园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对学校体育教育以及积极引导大学生向科学、健康、文明、快乐、向上的目标上发展具有积极的和直接的作用。 (一)加强体育课程建设 体育课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最基本形式。学校利用体育课组

体育文化发展困难及措施

体育文化发展困难及措施 作者:黄梓东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娱乐性,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作为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担当繁荣民族文化的使命,又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贡献力量,很多项目已成为当地旅游的品牌。[1]海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集健身、艺术、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显著的健身性、良好的观赏性、娱乐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海南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也是海南民族体育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良好资源,是海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对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成功的建设,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地位也逐步得到提升,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得到改善。我们在看到海南省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对海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带来的挑战。面对新问题、新挑战,如何通过创新海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路径,培养更多传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人才是民族体育工作者的研究方向。 一、海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内涵 海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海南少数民族世代相传、有一定体育内涵或外延的人类社会活动的总称,是海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是海南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所沉淀的共同群体意识及行为方式,以及以指导和约束民族整体行为及民族行为的价值

理念。海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主要反映在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理念;规章管理制度、团队精神、创新意识、体育形象、民族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等方面。海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作为一种价值理念,不仅作用于少数民族的个体行为,而且作用于少数民族的整体行为,对少数民族体育的行为具有指导性与约束性。 二、发展海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价值 海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不仅可以改善民族群众个体的精神空间,还可以作为民族精神的感性表达,满足广大民族群众的审美能力,提高民族群众体质健康水平,丰富民族群众的精神生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关系的粘合剂;是民族地区社会关系发展的调和器;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构建群众性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弘扬海南少数民族优秀体育文化,对于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民族体育运动,使民族群众在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沐浴下,更多体现出了人文精神的价值,最终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民族群众,特别是对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海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粘合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综合的民俗文化,它重于人的身心需要和情感愿望的满足,不以高超复杂的技艺、深邃的思索和深厚的文化修养诸条件要求其对应公众,而是以普适的、自娱自乐的、消遣性与游戏性特征,迎合它所对应的民众。不必具有高水准的文化素质条件就可以在这些活动中得到较直接的令人愉悦的主体情感的抒发和

关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论文.doc

校园,更需要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支撑,利用鲜明的文化特色实施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素质,促进学校健康、文明、 和谐的发展。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 文化的价值是校园文化的终极目标,也是校园文化的意义所在,而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同样是学校文化教育的价值目标所在,在学生的成才、成长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易经》中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易经》里的人是目的,“文”是内容、是实质,而“化”则是方法、手段、途径,是“文”的特点,是大化风流、天成化育的境界,有造境,有化境,化境是“文”的本色要求和最高境界。同样,体育文化就是通过体育的形式,传递一种文化内涵,一种精神信条,不断的把体育的优秀特质通过“化”的形式传承。另外,体育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身就承载这教育的使命,而它的使命就是体现更加有意义的文化价值。体育文化的价值就在于凝结校园优秀传统与文化,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传递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及其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给予青年人奋发向上、超越自我,勇于克服艰难险阻,争取胜利的意志和品质的人生启发;塑造健康、高尚的人格,促进入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同时,彰显学校的文化特色与教育内涵,促进学校各项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校园体育文化的制约因素 1.主观因素。 校园体育文化的活动主体就是人的活动,其目的就是人的发

展。同样,人的发展也影响体育文化的积极开展。在当前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的教育地位依然没有得到重视,而体育文化的教育功能也没有得到关注,特别是学校领导的体育观念,体育教师的社会责任,学生的学习态度,这些都直接决定体育文化的活动。2007年秋,陕西省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学校的体育教学也得到大的发展与提升,新课程也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体育的重要地位,及其对于学生发展的基础作用。而在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中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关注体育的精神,大力宣传体育健身、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从而提高人的体育认识,转变体育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实施有效、快捷的体育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2.客观因素。 影响校园体育文化的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学校的文化宣传、文化栏、传递文化的客体等,同时,也受校园文化氛围的影响,而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譬如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浓郁,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到处是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项目,学校也有充足的体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陈冲冲新农村建设状况的调查报告 姓名:赵记华年级:08级班级:土木工程三班 ·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对于农村来说,更是取得了翻天复的的变化,为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暑假期间,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我对父母和亲戚以及村干部的走访,让我对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过去提起农村人们就不仅和穷字联系到了一起,现在可大不一样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民的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渐渐学会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不可否认的是,在取得这些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一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农村所有这些新的发展与变化都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的报告总结。 调查日期:2011年6月10日 调查地点:河南省汝南县梁祝镇陈冲村 调查人员:赵记华 一.陈冲村的基本情况 陈冲村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毗邻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南靠淮河,北连陇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约有2365人,500多户,4个村民组其中有近百名党员,耕地面积3700多亩,人均耕地2.6亩,该地区属黄淮平原故土质肥沃以黄土为主,加以沙土。该村经济结构依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年人均生产总值为3000多元,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科学性较差。汝南县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大县,历史上有名的梁祝化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008年我所在的乡镇更名为梁祝镇。在县城西北方向2公里有一座天下名山天中山,且在这里曾留下了颜真卿的真迹碑文。该地域属于南北方的交界地带,位于秦岭淮河线的边缘,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多种

浅谈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浅谈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现状及途径 内容提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农村文化建设中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农村文化发展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指明着力加强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新形势下发展农村文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村文化作用困境途径 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壮大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关键。针对于此,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农村建设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而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要的有效途径。 一、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作用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言,文化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即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的是需要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和广大农民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一旦这种文化观念能够形成并深入人心,就能够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层面上发挥其广泛、稳定而持久的影响。[1]因此,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为方向,以当代的先进文化建设为主导,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进文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凝聚人心,进一步激发农民的创造热情,为农村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一)发展农村先进文化,有利于突破传统文化中的家族阈限,增强农村发展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中国农村是典型的以血缘、宗族为中枢的社会运行模式,十分强调“打虎不离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普遍以家庭为背景进行农业生产。虽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可以促进以血缘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家族式经济的发展,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这种以一种社会性的“个体”因素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之中的家族式的经济模式就成为一种阻碍。它对满足自身经济利益的过分注重,使得它对于群体利益往往漠不关心,甚至会以牺牲社会群体利益的方式来满足“个体”利益,以至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不合理现象依然在当今中国农村中存在,极大地阻碍了农民个人之间的交流,影响了农村凝聚力、向心力的形成。因此,发展农村先进文化,转变中国农民传统的思维方式,用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理性文化思维来打破传统家族文化观念的阈限和传统因循守旧的保守思维,让农民走出固有的个人空间,学会与他人交流,关注集体利益,从而形成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发展社会经济的合力,提高他们参与经济建设的热情与活力,大力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新精神的形成,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发展活力。 (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为农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是当代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由于传统落后文化的影响,农民在生活富裕后,满足于小富及安,满足于传统的“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方式,在经济上表现出不思进取,日常生活中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现象随处可见等。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进文化建设就是要在农村建立新的生活方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除陈去旧,革除弊端,消除愚昧迷信的宿命论思想,以先进的思想为指导,用科学的理性思维改造农民的头脑,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与传播,增强农民进行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促使农村发展紧跟现化化发展的潮流,变传统意义上的旧式农民为现代意义上的新式农民。 (三)发展农村先进文化,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农村发展的关键在农民,而农民的发展关键在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当前我国农村不仅教育水平比较低,而且缺乏对科学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及其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及其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剖析两种体育文化的对立统一面,并加以探讨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文化体育文化中国传统体育西方 前言 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创造过程。文化具有非遗传性和超个人性、复合性、象征性、继承性、时代性、民族性、世界性和阶段性。文化有三个层次构成,及外层的物质层次,核心部的心理层次,中间的心和物相结合的层次(体质的层次)。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活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大体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解、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的物质条件等。它包括四层含义:第一,体育活动当作一种文化现象;第二,研究体育活动的文化背景,观察体育运动与文化的关系;第三,考察体育运动的文化意义,确定体育在人类文化大系统中的地位;第四,研究如何自觉地塑造具有独立形态价值的体育文化等。随着历史的不断演变、体育文化的不断交流与传播,我们发现,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与中国体育文化既有差异又有着互补。两者虽然形成的体系、内涵不同,但都是人类的财富。 1中国体育文化 中国体育文化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历史演变而发展的。中国体育文化经历了古代体育文化、近代体育文化和现代体育三个阶段。中国原始体育文化来自生产和生活实践的需要,在生产极其低下的社会情况下为了生存,人们学会了攀登、爬越、泅水等生产和生活技能并将其直接服务于社会形成了“体育”的雏形。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制度的完善,医学知识的积累,养生思想的出现,为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古代体育在原始萌芽状态的基础上发展壮大,从而脱离了生产劳动,与军事教育、祭祀、礼仪相结合,逐渐演变成具有明显社会职能的初级形态。尤其到了唐朝,当时经济的繁荣为体育文化的巨大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这一时期对军事训练的重视和武举制的推行推动了武艺的发展,促进了马球、蹴鞠等体育活动的盛行。宋代以骑射为中心的武艺训练得到了完善,民间娱乐活动十分活跃,体育组织相继出现,马球、蹴鞠由竞技性向娱乐性方向发展,文人对养生的研习、道家对导引的编著在气功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明清时期随着导引养生思想的成熟和完善,武术得到了全面发展,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并发展成为多种门派。中国近代体育文化是1840~1949年这段历史时期在中国流行和实施的体育,以武术为基本内容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浅析从高校体育文化角度看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内部分地方高校的体育文化建设进行调查与研究,阐述了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基本特征与功能、作用等方面的问题,并结合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它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以此通过高校体育文化来反映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并提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从而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文化;校园文化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文化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不同的文化在交流和交融中不断获得新的发展。当今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的竞争,是全民素质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陶冶情操、砒砺德行、磨练意志、塑造自我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进行调查与研究,来探讨高校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高校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界定 1.1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 高校体育文化是指高校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高校为主要空间,以高校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1)物质层面。主要是指校园的体育物质设施,包括各类运动场馆、图书资料、传播媒体、科研设备及体适能测试仪器等。是学校体育文化的“硬件”,直观地反映学校体育状况。2)制度层面。主要是指校园各项体育规章制度,包括培养健康体育运动方式的各种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和体育社团,以及相关的宣传标语、运动口号、运动标志等等。3)精神层面。主要是指师生员工对体育的价值观、集体舆论、体育传统、意识信念等,这是高校体育文化的精华。[1] 1.2高校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 1)多样性 高校体育文化大多数以“余暇体育”的形式进行。余暇体育不仅有学生自主锻炼的内容,还有学生学习健身知识与方法的内容。高校体育文化的蓬勃发展,使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变得越明显、越成熟。 2)全面性 高校体育文化所创造的氛围能激发学生愉快地、自主地从事体育锻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道德性等方面的能力,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去从事创造、享受体育运动,以求获得知识的满足感和他人共同参加体育运动的集体感、运动后的轻松愉快感,学生自我选择目标的成就感,同时提高其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塑造美的人格和心灵,使之接受美的陶冶。 3)开放性 高校体育文化是整个社会的一部分,它必然体现时代和社会的特征。它具有青年文化自身的特点,同时又时刻反映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反映社会体育科技、体育知识、体育艺术、体育经济等方面的最新变化。由此,通过院系之间、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频繁而广泛的体育交流,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进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4)创新性 体育充满着创造性的因素,体育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独立思考与活动的空间。高校体育文化为学生体育特长的发挥和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使他们有机会发展体

浅谈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 现状及对策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浅谈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一、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现状 (一)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亟待完善 目前,农村尚有不少乡镇没有综合性文化站,有的也大多被挤占、挪用;没有自己的专职文化干部,临时兼职的较多;无法做到财政拨款,兴建专门办公场所。此外,不少行政村还没有村级文化活动室、宣传栏、政务公开栏和阅报栏。 (二)农民文化活动有待丰富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显着成效,但农民文化生活并没有显着改善,农民文化活动还停留在贫乏和枯燥的基础上。电影电视、文体活动、报纸杂志、网络传播等离大部分农民似乎还很遥远。 (三)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 由于大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低,观念落后,求知求学的欲望不强,致使他们的子女也过早脱离了学习,走上外出务工的道路。这就导致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偏低,无法推进农村文化活动开展和文化设施建设。 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投入欠缺,先进文化难以普及 资金困难是制约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瓶颈,农村文化建设的速度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农村图书

室、阅览室因缺乏购书经费,不能满足科教兴农的需求。只依靠上级文化部门或大企业送书、赠书。目前的各类文化活动大部分仅限于城镇,边远地区的农民群众很难享受到文化服务。村级书刊报纸受经费限制每年订得较少,而且大多是党报党刊,适合农民口味和需求的科技报或书籍少之又少,并且投递后,或无人管理流失,或被放置在村部,一般村民很难看到,大多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二)专业人才缺乏,人员素质偏低 近年来,基层文化部门因条件差、待遇低,难以营造招揽人才的良好氛围。长期以来受人员编制所限,需要的人才进不来,不需要的人出不去,使得队伍老化严重,结构不合理,缺乏生机和活力。文化专职干部偏少,人员不到位的问题仍然突出,加之各项培训经费短缺、培训渠道过窄等问题,形成了农村文化工作内容贫乏,方法简单,缺乏新意,难于产生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正常开展。 (三)发展不平衡 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之间,文化设施建设的水平差距很大。总的来讲,经济发达的地方要好于经济不发达的地方。有的乡文化站建有高标准的电影院、文化广场、活动室,功能全,经常组织开展各项活动;而有的乡镇文

班级体育文化建设

在过去的一年中,数学13-1班在体育方面的主要体育活动有荧光跑、校篮球赛、校运动会、学院晚练、羽毛球赛等。 为了提高本班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团结全班同学的意志,同时出于对同学们自身的考虑,我班自2015年上半年开学伊始就组织了许多体育活动,并号召全班同学积极参与。数学13-1班在1-10周每周组织两次晚练活动,在晚练时可依据个人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锻炼内容,如跑步、跳绳、进行体育游戏等。班级同学的参与率达到了90%以上,除去生病或者有其他的特殊情况有人未到,做到了不请假,不缺席。班委及负责人员还在班级群内大力宣传锻炼身体的好处,同学们也在天气暖和的时候结伴在操场上进行体育锻炼活动。上学期体育课我班同学选修了太极拳、健美操、街舞、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跆拳道等多们体育课程,在体育老师的淳淳教导下,同学们都能熟练的完成自己体育课上的选修内容,如打一套太极拳、完成跆拳道动作、进行街舞表演,各种球类运动技巧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大家热情都很高,体育课的平均出勤率到达了97%,最终考试及格率达100%。 在校运动会中,班委的消息传递及时,报名反馈快速高效,班级同学的运动会参与率高达60%。参加运动会的同学能做到享受体育,尽力拼搏,友谊第一,认真比赛,遵守规则,符合体育精神。荧光跑也有多人报名,严寒也阻挡不住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和渴望。羽毛球赛中,我班有40%同学参与,并有多人进入复赛,决赛更是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身为体育委员,为班级同学服务是我的光荣,在今后的工作里,我会尽自己的所能发扬班级的优点,改掉我们的不足与缺点。在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加强对同学们的关心与团结,让本班团支部成为一个有特色的优秀团支部,将班级建设成为更加优秀团结的集体。

论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性

论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校园文化建设反映了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因此,倡导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始终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校园文化又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具有引导性的亚文化,一种特殊的社区文化、一种精神文化。从其构成上看,它是以物质条件为基础的载体文化和以人文为中心的人和社会精神文化的统一。校园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一专多能的跨世纪、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具有深远意义。1.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及作用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课余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文化的多科学、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具有时代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同时,校园文化又是一个多层次、立体的文化,涵盖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生活文化、艺术文化、行为文化、体育文化、社团文化、科技文化、心理文化等多方面的文化范畴。 高等学校是一个十分有特色的群体组合:“有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有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有丰富的图书信息资源;有较发达的传播媒体;还有多种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和学生社团等等。这些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既依存于社会文化,又有着高层次文化水准并具有相对完整的文化环境,蕴涵着巨大的文化创造功能。同时大学校园是多种新思想、新思潮、新观念、新信息最先接受、传播或诞生的场所。这种氛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具有巨大的育人功能。它可以促进大学生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学习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扩大知识领域。校园文化又具有导向功能。如讲座、学术报告、知识竞赛以及各种文化活动,对学生有直接或潜在的导向作用,深刻地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心理趋向和行为规范。开发创造功能,课余文化生活补充和丰富着课内的学习,并有力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多方面发展,如科研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工作能力等等。除此,校园文化氛围还具有娱乐调节功能。娱乐是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活跃、调节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生活,增添生活的情趣。”娱乐的同时也在提高人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寓教于乐是校园文化教育功能的延伸;

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

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 本文是关于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双溪村位于双溪桥镇中部,是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距咸安城区仅20余公理,沿横公路纵贯全村,交通便利。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属亚带季风性气候,适宜水稻、油菜、芝麻、花生、苎麻、蔬菜等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全村现有耕地3399亩(其中水田3238亩、旱地161亩)、770户、3879人,劳动力人数1287人,其中外出务工1140人。全村有贫困户34户,五保户10户,享受低保86人,加入合作医疗3100人。全村以种养殖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红苕、玉米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等。XX年年种植水稻3238亩,油菜XX亩,年末生猪存栏400头,牛存栏22头,人均纯收入3582元。全村2个组通有线电视,有4个组通了自来水,有12组通了水泥硬化路面。村内现有小学1所,幼儿园1所,医疗卫生室1所,村级活动室1所。 (三)发展优势条件 1、天然气候优势村内为江南丘陵地带,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度,年降雨量mm,无霜期天左右,年日照时数小时左右,适宜水稻、油菜等多种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2、交通区位优势双溪村为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双溪桥镇位于咸宁市东大门,与武汉、黄石两市交界,距107国道、京广铁路12公里,连接106、107国道的省级公路——沿横公路纵贯镇区40公里,镇内乡村硬化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南到株洲、广州,北上武汉,交通十分便利。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还是以水稻经济作物为主;不能形成多种品种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同时生产经营方式粗放、产业化程度低,主要还是梨耕的原始耕作方式,不能形成专业化、机械化的作业;产业化生产水平低,未能形

浅谈新农村文化广场建设的必要性

浅谈新农村文化广场建设的必要性 【论文关键词】广场;文化;群众生活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小康生活的宽裕,广场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大部分新农村 建设中最活跃的娱乐休闲,具有开放性、节庆性、广泛的群众性、多元的自娱性等特征,发挥促进经 济增长、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求、激发社会活力等多重作用,在充实地方文化内涵方面起到了显着作用,具 有美好而广阔的前景。 一、刖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小康生活的宽裕,广场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大部分新农村建设中最活跃 的娱乐休闲。丰富多样的广场文化增加了城市的动感与色彩,彰显了城市的文化个性,开创了政府与民间互动共创的新思路,成为当代新农村文化不可忽视的新资源。 所谓乡镇广场文化,顾名思义,是在农村室外进行的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包括广场秧歌、腰鼓、 舞龙、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近年来,我国农村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基本构件之一的广场,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农民群众休闲娱乐的自由空间。广场的辟建与使用,使农村广场文化应运而生。 本论文就我国新农村广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等方面做岀分析。 二、广场文化的特征及作用 (一)乡镇广场文化的特征 1、开放性 开放性是广场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广场是群众公共生活最集中的地方,也是乡镇公共文化集中展 示的地方。广场上所进行的任何文化活动,均向公众开放。这种公共性决定广场文化必走平民化道路, 即使是高水平的文艺演岀,也要兼顾到雅俗共赏。同时,公共性又决定了广场文化的主体是公众,广

场文化若没有公众的广泛参与就会变得枯燥干瘪。 2、节庆性 公众的集会与庆典是广场形成的原因之一,决定了广场文化必带有节日喜庆热闹的色彩。故现在 的广场文化多举办各种节庆,包括常设的文化艺术节。如广西南宁市的大地飞歌”国际民歌节,开办以来就成为了广场文化中的品牌。又如大连的国际服装节,就引进了世界大牌的艺术团和国际歌星在本市的广场上演岀,经济与文化的联手使其闻名遐迩。 3、广泛的群众性 综观农村广场文化的全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天早晚在广场活动的人群热闹非凡,从四面八方向广场汇聚的人群,寻求自己喜欢的娱乐方式,释放快节奏生活中的压力,展示各种各样的才艺,追求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这里没有尊卑贵贱等级差异,都是笑脸相迎,你谦我让,平等交流,其参与面之广,是任何一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都无法比拟的。 4、多元的自娱性 每天晨晚广场上总是人头攒动,有跳老年秧歌的;有老中青混杂跳健身舞的;有青年怀抱吉它自弹自唱的;有少年儿童开着各式童车奔跑的;还有舞剑弄棒健身的,等等。没有强迫命令,没有权益驱动。许多人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参与自然,撤岀随意,没有约束。 (二)乡镇广场文化的作用 乡镇广场文化作为群众文化的一部分,有着与群众文化共同的特征、功能和作用,但广场文化又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因其历史背景、组织、方式、规模水平的不同,产生的作用也就不同。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 1、较低层次。即民间自娱性广场文化。如村头街尾的扭秧歌、交谊舞、健身操,公园、庭院的演唱会、故事会、读书会等。这种类型的广场文化不受时间、场地、服饰、设施、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多以健身强体、自娱自乐为目的。这种自娱性广场文化满足了农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需求,起到了调节

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

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 前言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师生接触最为熟悉,最有活力和最具参与性的一种文化之一。它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又是体育文化的缩影;它对一所高校的校风、学风都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综合地反映了一个高校体育建设成绩和发展水平。 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是高校师生在校园这一特定的环境中,为实现高校培养和造就合格人才的目标而实施、传播的与身心健康直接相关的以身体活动为主要载体的精神文化现象。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反作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具有较高的品味和层次,是高校特有的富有校园文化气息和健康生活气息的大众文化,它是以师生的体育价值观为核心,以实施健康第一的高校体育目标为主要目的,是以大学生群体为主体的体育行为方式、思维形式和活动方式,主要有校园体育课程、体育课外活动、体育艺术活动、校园体育竞赛活动、体育欣赏活动等具体表现方式和活动形式。 一般来说,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由三个部分组成,即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层、高校体育制度文化层、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层。精神文化层面处于主导地位,反映出高校体育文化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意识等主要内容,体育健康价值观是其核心,持续渗透时间长,对学生影响久远,是一所高校向心力与凝聚力的象征;制度文化层面是联系两者的纽带,为物质层面更好的利用开发,精神层面的更好挖掘提供制度保障;物质文化层面是基础,是客观物质保障,它体现出高校体育文化的底蕴,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滋润作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三个层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缺一不可。 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 (一)健身性。高校体育是通过人体运动的方式进行的,因此,健身性是高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浅议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扶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把文化体制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可见,国家对文化这个软实力建设的重视,然而农村文化建设在整个国家文化建设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显得至关重要。**市从上至下把文化建设摆上重要的工作位置。**县农村文化建设发展不均衡,这与**的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所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容忽视,必须想方设法,拓宽思路,创新举措来解决面临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营造文化建设氛围。转变观念首先应从政府做起,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观念,将文化建设摆在和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牢固树立“大文化大发展”的观念,不遗余力地抓好文化建设。其次农民要转变观念。农民要转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积极向上的文化理念,自觉为农村文化建设添砖加瓦,成为农村文化建设队伍的主力军。再是社会要转变观念。政府要加强宣传引导,让全社会转变观念,在人力、财力、物力上予以大力支持,尽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科学规划,推动文化均衡发展。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农村文化建设,统筹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青少年和老年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和综合利用,尽量做到相关设施能同建共享。要把农民的实际需求作为建设的方向,不搞千篇一律的样板工程,不做统一标准的设施建筑,要因地制宜地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可以一次规划分期实施。要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城乡一体化,达到文化均衡发展的目标。 三、创新机制,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基层文化工作开展的如何,文化队伍建设是关键,要建设好基层文化队伍,可以探索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组建专业队伍,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首先需要培养文化艺术专业人才,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对外招考、对内选聘”的方法,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同时,梳理本地的人才资源,从学校、民间选聘优秀人才对他们进行专项培训,充分发挥他们在乡土文化传播中的巨大作用。通过定人定岗,着力培养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提升文化站开展和组织农村文化活动的能力。建立一支有一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包括农家书屋的管理、公益性电影的放映等农村专职文化员队伍,让文化的触角进一步延伸到村、组、户。二是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地方特色业余文化队伍。深入挖掘地方的各类文化资源,以地方特色为抓手,组建民间表演、管理团队,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方案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促进学生健康素质与培养思想品德、促进智力发展以及提高审美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人人参与、人人快乐、人人发展”地文化体育理念。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学习文化体育知识,促使其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特制订本方案。 二、实施目标 1、通过课外文化体育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运动,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每天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在课外文化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方法和运动技能,提高学生基本身体素质。 3、通过课外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体育生活,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以及不怕艰辛、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三、实施内容 1、开展校园文化体育活动 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充分利用好“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及教师节等重大

节庆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入学毕业、入队离队、入团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坚持每周一升国旗仪式时发表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内容生动具体的国旗下讲话。 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重视课间特别是大课间体育活动,使学生既放松身心、增强体质,又增进对同学、对集体的情感。保证共青团、少先队每周的活动时间和条件,注重教育教学活动与团队活动有机结合,支持团队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好已有的品牌活动,并鼓励结合实际创新活动形式。 2、制作学校系列标志 校训、校歌、校徽、校旗,是学校的形象和标志,要具有方向性、标志性、独创性和艺术性,能够体现学校办学思想、育人目标和整体风貌。这些内容的征集应当广泛发动广大师生,发挥其主体作用;使其在参与设计和评选过程中,体会自身主体地位,并以主人翁态度去深入研究学校现状, 关注学校发展,激励师生对校园精神文化体育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物质文化体育建设包括学校硬件建设、校园环境、物质资源配置 方式等,如学校景观、校园雕塑、设施设备、绿化美化、体育设施等。对学校建筑设施、植物及人文景观进行整体性规划设计,大到主体建筑,小到角角落落、一草一木,都要全面规划设计,使其更加科学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