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中乙醇浓度检测的开放性实验教学

合集下载

血液酒精含量的检验方法

血液酒精含量的检验方法

血液酒精含量的检验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血液酒精含量的顶空气相色谱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道路交通执法活动中对人员血液中酒精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82-2008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 19522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A/T 122 毒物分析名词术语3 术语和定义GB 19522和GA/T 12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原理本方法利用酒精(以下称乙醇)的易挥发性,以叔丁醇为内标,用顶空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检测;经与平行操作的乙醇标准品比较,以保留时间或相对保留时间定性,用内标法以乙醇对内标物的峰面积比进行定量分析。

5 试剂本标准所用试剂除另有说明外均为色谱纯,试验用水为二级水(见GB/T 6682-2008规定):a)乙醇;b)叔丁醇;c)乙醇标准工作溶液:精密吸取或称取无水乙醇标准品适量,用水配成1000 mg/100 mL乙醇储备液,密封,冷藏保存,使用期6个月。

将乙醇储备液按倍数用水稀释制成试验中所用系列浓度的乙醇标准工作溶液,使用期3个月;d)叔丁醇内标工作溶液:精密吸取或称取叔丁醇标准品适量,用水配成4 mg/100 mL叔丁醇内标工作溶液,密封,冷藏保存,使用期3个月。

6 器材顶空气相色谱检验方法应具备以下器材:a) 气相色谱仪:配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b) 顶空自动进样器;c) 分析天平:感量0.1mg;d) 精密移液器;e) 样品瓶;f) 硅橡胶垫;g) 铝帽;h) 密封钳。

7 操作方法7.1 定性分析7.1.1 样品制备7.1.1.1 案件样品制备取0.10 mL待测全血及0.50 mL叔丁醇内标工作溶液加入样品瓶内,盖上硅橡胶垫,用密封钳加封铝帽,混匀,待测。

高一必修二 乙醇和乙酸 自我检测或课堂教学

高一必修二 乙醇和乙酸 自我检测或课堂教学
浓硫酸的作用?
用饱和碳酸钠 溶液接收产物 的好处?
导管为什么不 能伸入液面?
总结:乙酸乙酯制取注意事项
1. 浓硫酸的作用:
酯化反应在常温下反应极慢,一般15年才能达 到平衡。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吸水剂。
2.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
① 中和乙酸,消除乙酸气味对酯气味的影响,以便 闻到乙酸乙酯的气味. ② 溶解乙醇,吸收乙醇。 ③ 冷凝酯蒸气、降低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以便使酯 分层析出。
O
CH3 C OH + H
酯化反应实质:
有机羧酸和无机含氧酸 (如 H2SO4、HNO3等)
酸脱羟基,醇脱羟基上的氢原子。
=
18O
C2H5
浓H2SO4
O CH3 C
=
18O
C2H5 + H2O
乙酸 O
乙醇
浓H2SO4
CH3 C O H + H O CH2 CH3 H 2O O

CH3 C O CH2 CH3 +
(一)物理性质
乙酸是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 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 熔点16.6℃。 [思维延伸]在室温较低时,无水乙酸就会凝结 成像冰一样的晶体。请简单说明在实验中若遇 到这种情况时,你将如何从试剂瓶中取出无水 乙酸。

观察乙酸的分子模型, 试写出乙酸的分子式和结构简式。
羧 基
乙酸分子模型(球棍模型)
H H
H C—C—H H O—H H H O 两个H 脱去与O结合成水
C—C—H
H
分析: H
2 CH3-C-O-H + O2 H
Cu / Ag
O
2CH3-C-H + 2H2O

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血液中的乙醇含量

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血液中的乙醇含量

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血液中的乙醇含量张伟;荆丽红;郭卫【摘要】目的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血液中乙醇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取0.5 ml待测血样2份加入叔丁醇内标液0.1 ml于20 ml顶空瓶中,顶空进样.在特定的色谱条件下,血中的乙醇能与样品中可能存的主要干扰成分实现分离,阳性对照血中的乙醇、叔丁醇保留时间分别作为对照,以保留时间定性,用内标法以乙醇对内标物的峰面积比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乙醇的保留时间为3.482分,叔丁醇的保留时间为4.394分,相对标准偏差(n=10)均小于5%,该方法检测结果准确.结论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血液中的乙醇含量,血样直接顶空进样,不受进样误差干扰,结果稳定,操作方便,分析时间短、线性关系良好、灵敏度高,适用于涉嫌酒驾案件的全血中乙醇含量的测定.【期刊名称】《医学信息》【年(卷),期】2018(031)019【总页数】3页(P155-157)【关键词】气相色谱;乙醇;顶空进样;酒精检验【作者】张伟;荆丽红;郭卫【作者单位】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天津 300382;天津市公安局南开分局技术队,天津 300110;天津津实司法鉴定中心,天津 3002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7顶空气相色谱法(HS-GC)又称液上气相色谱分析,是一种联合操作技术,可对血液中乙醇的定性定量分析。

《刑法修正案》和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实施后,“醉酒驾驶”正式入刑,血液酒精含量检验结果作为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醉酒的重要依据。

本文依据公安部发布的行业标准GA/T 842-2009血液酒精含量的检验方法、GA/T 1073-2013生物样品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乙醛、丙酮、异丙醇和正丁醇的顶空-气相色谱检验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SF/Z JD0107001-2010顶空气相色谱法对血中乙醇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结合本实验室仪器特点,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精密度高的检测方法,以适应对涉嫌酒驾案件的血中酒精含量检验工作[1]。

酒精含量检测仪课程设计

酒精含量检测仪课程设计

酒精含量检测仪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酒精含量检测仪的基本原理和化学知识,掌握相关术语和概念;2. 学生能描述酒精含量检测仪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功能;3. 学生了解酒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酒驾的法律责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正确操作酒精含量检测仪,进行模拟酒精检测;2. 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酒精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学生通过学习酒精含量检测知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3. 学生认识到酒驾的危害,培养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关爱生命、远离酒驾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酒精的基本性质、分类及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酒精含量检测仪的工作原理、仪器构造及其操作方法;- 酒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特别是对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影响;- 酒驾的法律责任和交通安全知识。

2. 实践操作:- 酒精含量检测仪的操作演示与模拟实验;- 学生分组操作酒精含量检测仪,进行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结合实验结果,讨论酒精含量与人体健康、交通安全的关系。

3.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课时:介绍酒精的基本性质、分类及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讲解酒精含量检测仪的工作原理;- 第二课时:分析酒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讲解酒驾法律责任及交通安全知识;- 第三课时:演示酒精含量检测仪的操作方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第四课时:分析实验数据,讨论酒精含量与人体健康、交通安全的关系,总结课程内容。

教材章节关联:教学内容与教材中有关酒精的性质、作用及其检测方法的章节紧密相关,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在讲解酒精的基本性质、分类、代谢过程以及酒精含量检测仪的工作原理等理论知识时,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 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实例,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酒精相关问题。

顶空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血液中乙醇含量

顶空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血液中乙醇含量
【Key words】 ethanol; auto-headspace injection; gas chromatography; internal standard method
血液中乙醇含量的检测是法医鉴定和临床诊断的常规检 测项目。目前国内常 用 的 方 法 主 要 有 气 相 色 谱 法 、干 化 学 法、 速率法等,其 中 干 化 学 法、速 率 法 影 响 因 素 较 多,结 果 不 稳 定[1]。气相 色 谱 法 是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公 共 安 全 行 业 标 准 》 (GA/T 105-1995)中 规 定 的 检 测 方 法 。 本 文 采 用 GA/T 105- 1995中要求的气相色谱法,采用 样 品 直 接 顶 空 进 样,中 等 极 性 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分离,叔丁醇作为内标物。顶空气相色 谱 (内 标 法 )优 化 了 顶 空 进 样 器 和 气 相 色 谱 仪 的 各 项 工 作 参 数 ,以 期建立一种快速简便、高 效 准 确 的 分 析 方 法,适 用 于 批 量 样 品 的测定。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仪器与试剂 (1)仪器。7890N 型气 相 色 谱 仪(美 国 Ag- ilent公 司 );氢 火 焰 离 子 化 检 测 器 (FID);色 谱 柱 :柱 长 30 m,内 径0.53 mm,液 膜 厚 1μm;具 有 中 文 软 件 操 作 的 化 学 工 作 站 ; 7694E 型顶空进样器(美国 Agilent公 司);20 mL 顶 空 瓶 及 配 套瓶盖。(2)试剂。标 准 物 质:乙 醇、正 丙 醇、叔 丁 醇 均 为 分 析 纯;其中叔丁醇用作为内标,使用前均配成1mg/mL 的工作液
计算式中 W1、W2 为2份检材平行定量测 定 的 结 果 ,W 为 2份检材平均值。 1.4.2 将 检 测 的 蜂 面 积 代 入 公 式 计 算 2 结 果 2.1 乙 醇、正 丙 醇、叔 丁 醇 的 保 留 时 间 分 别 为 1.27、1.69、 2.23 min。 2.2 取3种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20、80、400mg/mL)进 行 分 析,在0.0~400.0 mg/100 mL 乙 醇 浓 度 范 围 内 线 性 良 好 。 根 据3倍基线噪声所对应的标准物质的浓度,计算出该方法的 检 出 限 为 0.1 mg/100 mL。 2.3 取混 合 的 血 样 进 行 加 标 回 收 试 验 。 加 入 的 乙 醇 浓 度 为 80mg/mL。每份血样分装 成 4 份 平 行 样 品,其 中 1 份 用 以 测 定样品 的 本 底 值,其 余 3 份 加 入 乙 醇 标 准 溶 液 后 进 行 测 定 ,计 算 其 加 标 回 收 率 为 98.5% ,回 收 率 良 好 。 [3-4] 2.4 取1mg/mL 的乙醇、叔丁醇混合标准溶液,加入10 个 检 测瓶,连续测定10次,以 乙 醇、叔 丁 醇 的 峰 面 积 分 别 计 算 标 准 差和变异系数,乙醇、叔丁醇 的 变 异 系 数 分 别 2.56%、2.74%。 在本精密度试验中得到的值 均 小 于 10%,查 相 关 文 献 得 知,精 密 度 良 好[5]。 3 讨 论 3.1 柱温的选 择 柱 温 是 影 响 气 相 色 谱 分 离 的 重 要 因 素 之 一。本实验在40~80 ℃范 围 内 考 察 了 柱 温 对 分 离 的 影 响,并 在 不 同 柱 温 下 ,对 和 乙 醇 结 构 近 似 的 常 见 低 级 醇 类 ,如 甲 醇 、异 丙醇、正丙醇、叔丁醇配制了混合溶液进行了试验。结果表 明, 与 乙 醇 最 接 近 的 峰 为 甲 醇 和 异 丙 醇 ,因 此 以 它 们 的 分 离 情 况 作 为考察指标,温度越 高,乙 醇 与 甲 醇、异 丙 醇 保 留 时 间 越 接 近, 分离不好。进行多次 研 究 发 现,在 作 者 设 定 的 色 谱 条 件 下,40 ℃时乙醇与甲醇和异 丙 醇 的 分 离 情 况 和 峰 形 最 好 ,其 余 物 质, 如正丙醇、叔丁醇亦不 会 产 生 干 扰,因 此 试 验 最 后 选 定 柱 温 为 40 ℃。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丙醇、叔 丁 醇 的 保 留 时 间 分 别 为 1.00、1.27、1.49、1.69、2.23 min[6-7]。 3.2 内标物质的选择 内标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操作条 件

血液乙醇司法鉴定程序

血液乙醇司法鉴定程序

血液乙醇司法鉴定程序引言血液乙醇司法鉴定程序是司法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用于确定一个人是否在饮酒后驾驶或犯罪行为中饮酒。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血液乙醇司法鉴定程序的相关内容。

乙醇及其在血液中的检测乙醇概述乙醇是一种常见的酒精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和饮料等领域。

由于其具有精神活性和毒性,乙醇的滥用及相关问题引起了公众关注。

血液中乙醇的检测原理血液是乙醇代谢产物的一种常见样本来源。

乙醇可以被身体迅速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并在肝脏中逐渐代谢。

血液中乙醇的浓度可以通过化学检测或光学检测等方法进行定量测定。

常用的血液乙醇检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乙醇在血液中的浓度。

该方法准确性高,但需要复杂的操作和专业的设备。

•酶法:通过乙醇脱氢酶对乙醇进行催化氧化,生成NADH,进而测定乙醇浓度。

该方法便捷易行,但可能受到其他物质的干扰。

•应用红外光谱法进行定量测定:利用乙醇特有的红外吸收峰进行测定,具有快速、非破坏性等优点。

血液乙醇浓度与饮酒的关系血液中乙醇浓度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 饮酒量:饮酒量越大,血液乙醇浓度越高。

2. 饮酒速度:快速饮酒会导致乙醇快速进入血液循环,使血液乙醇浓度升高。

3.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乙醇代谢的能力存在差异,影响血液乙醇浓度的变化。

血液乙醇司法鉴定程序血液乙醇司法鉴定的目的•确定驾驶员是否在饮酒后驾驶。

•了解犯罪嫌疑人是否在犯罪行为中饮酒。

血液乙醇司法鉴定的步骤1.采集血液样本:通常在被鉴定对象的外周静脉血中采集血液样本。

2.样本保存和运输:采集的血液样本需妥善保存,并通过指定的程序运输到鉴定实验室。

3.鉴定实验室分析:在鉴定实验室中,利用适当的检测方法对血液样本进行乙醇浓度的测定。

4.结果分析与判断:根据测定的血液乙醇浓度,判断被鉴定对象是否在饮酒后驾驶或在犯罪行为中饮酒。

司法鉴定结果的法律意义血液乙醇司法鉴定的结果对于判定交通肇事、醉酒驾驶等案件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

生物样品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乙醛、丙酮、异丙醇和正丁醇的顶空-气相色谱检验方法

生物样品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乙醛、丙酮、异丙醇和正丁醇的顶空-气相色谱检验方法

生物样品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乙醛、丙酮、异丙醇和正丁醇的顶空-气相色谱检验方法
生物样品(如血液和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乙醛、丙酮、异丙醇和正丁醇的顶空-气相色谱检验方法可按照以下步
骤进行:
1. 样品预处理:将生物样品进行适当的前处理。

常见的前处理方法包括稀释、固相萃取或液液萃取等。

前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干扰物、浓缩目标物或改变样品的特性以符合检测方法的要求。

2. 顶空采样:将预处理过的样品装入顶空采样瓶中,并用适当的方法(如注射针头或顶空装置)将顶空气相抽取到顶空瓶中。

顶空瓶中的气相是样品中挥发性化合物的浓缩形式。

3. 色谱条件设置:使用气相色谱仪,设置适当的色谱柱和色谱条件。

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型号和尺寸,并设置适当的流速、温度梯度和检测器等参数。

常见的色谱柱选择包括毛细管柱、PTV柱或毛细管柱等。

4. 校准曲线制备:制备合适浓度范围的标准品,含有乙醇、甲醇、正丙醇、乙醛、丙酮、异丙醇和正丁醇等目标化合物。

使用适当的浓度梯度进行稀释,并进行质量浓度的准确测定。

5. 检测分析:将顶空采样瓶插入气相色谱仪中,进行样品的分析。

通过峰的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与校准曲线进行比较,定量分析样品中各目标化合物的浓度。

6. 数据处理:根据样品中各目标化合物的峰面积和校准曲线,计算出其对应的浓度。

可以使用计算机软件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是一种常见的分析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可能根据不同的样品性质和实验室条件进行适当改进和调整。

在实验过程中,应遵循相关的实验安全规范,注意仪器的操作规程。

3.2.1乙醇公开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3.2.1乙醇公开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 乙醇的沸点为78.3℃。
- 乙醇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以溶解许多有机物和无机物。
5. 乙醇的用途
- 乙醇在生活中的应用:酒精饮料、消毒剂等。
- 乙醇在工业中的应用:溶剂、燃料、化工原料等。
6. 乙醇的毒性
- 乙醇具有一定的毒性,过量摄入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 乙醇的代谢产物乙醛对人体有毒,长时间暴露可能导致肝脏损伤。
b. 教学软件:运用互动软件进行乙醇性质测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c. 实验器材:准备乙醇实验所需的仪器和材料,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环节(5分钟)
a.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酒的生产过程,引导学生思考酒精的化学成分。
b. 提出问题:为什么酒精在酿酒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引发学生思考。
c.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回答酒精的化学性质和作用。
4. 突破策略:
a.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b.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c. 创设互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d. 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2.掌握乙醇的制备方法、化学反应和物理性质。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重点
1.乙醇的结构和性质。
2.乙醇的制备方法和化学反应。
四、教学难点
1.乙醇的制备过程和化学反应机理。
2.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应用。
五、教学方法
1.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2.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中乙醇浓度检测的开放性实验教学
目的探索开放式实验教学在法医毒物分析实验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设血液中乙醇浓度检测为开放式实验内容,由学员自行设计实验内容、自己动手操作、结果分析、并最终提交实验报告,由指导教师进行讲评。

结果通过对血液中乙醇浓度检测的自行实验设计,学员更好地掌握了实验原理、步骤和开发实验的设计等相关理论知识。

结论该学习方式能有效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是提高学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标签:法医;毒物分析;开放性实验;乙醇检测;血液
目前高校的法医实验课教学多是封闭的,并且受理论教学的约束,在有限的学时内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教学的目的也是为了验证所学理论知识的正确性,这种教学模式对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极为不利[1-2]。

该课题组面向临床专业五年制大二学员开设了法医学选修课教学,其中法医毒物分析实验的教学一直采用开放性实验的教学方式,通过转换教学主体,比起常规教学更多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

学员通过开放性实验学习,不仅增强了实验操作能力,更加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并设计出可行的实验方案,极大培养了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以血液中乙醇浓度检测实验教学为例,初步探讨开放性实验在法医毒物分析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试剂:色谱乙醇、色谱叔丁醇、纯净水(二级)、乙醇标准储备液(浓度为:10 mg/mL)和叔丁醇储备液(浓度为:5 mg/mL);储备液4℃冰箱保存,建议6个月之内用完,不同浓度的工作液均由储备液稀释而来,建议3个月之内用完。

气体:氮气(N2,纯度≥99.999%)、氢气(H2)和空气(Air)。

仪器:Agilent 7890B气相色谱仪,配有火焰离子化检测仪(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FID)和Agilent 7697A 顶空自动进样器。

实验教学中所需血液样本、试剂和仪器等由DNA分型中心提供。

1.2 实验设计
学员以小组为单位,每组3名,自行设计实验。

(1)资料查阅:学员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互联网、三大全文数据库(维普网、万方医学网和中国知网)和图书馆等方式查找资料,资料包括图书、期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和专利文献等
形式;(2)查阅笔记撰写:查阅的资料,学员可以按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摘录,如进展、研究方法、实验方法和研究结果等,并可加上学员自己的批注。

(3)实验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充分讨论前期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应遵循3个基本原则:①对照性原则:实验中设立对照组;②单因子变量原则;③平行重复原则:为了避免实验过程中的偶然性,相同的条件下的平行重复实验后,出现相同的结果,更有说服力和科学性。

(4)方案指导:指导教师审阅学员的设计,并给予宏观的启发式指导和鼓励;(5)实验报告和总结:实验结束后,学员每人提交1份详细的实验报告,总结得失,提出自己对实验改进的建议。

1.3 样本处理
用移液器取血液样本0.15 mL于样品瓶内,再加入30 μg/mL 0.5 mL叔丁醇,盖上硅橡膠垫,用密封钳加封铝帽,混匀,待测[3]。

1.4 进样设置
顶空自动进样器设置:温度:传输线110 ℃和定量环115℃;时间:样品瓶加压0.1 min,样品瓶加热平衡9 min,定量环平衡0.05 min,定量环充满0.1 min,加热箱温度68℃,进样时间1 min。

气相色谱仪设置:石英色谱柱DB-ALC2(长度:30 m,内径:0.32 mm,膜厚:1.2 μm),柱恒温50℃,检测器温度250℃,进样口温度150℃,N2和H2的流速均为40 mL/min,Air流速为420 mL/min[4-5]。

1.5 标准曲线
配制乙醇浓度为0.1、0.2、0.5、0.、1.0、2.0、3.0 mg/mL的水溶液,每一浓度点取2份,以乙醇与内标叔丁醇的峰面积比(A乙醇/A叔丁醇)为纵坐标(Y),乙醇浓度为横坐标(X),计算回归方程(Y=aX+b)和相关系数,绘制乙醇标准曲线。

1.6 数据分析
计算双样相对相差,不超过5%,计算公式中C1和C2分别是两份平行样本定量测定的浓度,C是两份平行样本定量测定的浓度的平均值。

2 实验结果
2.1 绘制标准曲线
通过2.5浓度设定,以乙醇与内标叔丁醇的峰面积比(Y)对乙醇浓度(X)做标准曲线,见表1,为Y=1.100 5X-0.006 6,R2=0.999 9。

2.2 血液样本乙醇的检测情况
该实验GC色谱图中,乙醇的保留时间是1.515 min,叔丁醇的保留时间是2.029 min,见图1,最高乙醇浓度为84 mg/mL,最低为22 mg/mL;双样相对相差均小于5%。

3 讨论
在法医毒物分析实验教学中,引入开放性实验教学,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促进学员实践技能的培养,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员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大大提高了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8]。

该课题组开展开放性实验教学多年,总结起来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如下。

3.1 重视程度不足
由于考核制度和教学观念的原因,学员担心开放实验会过多占用理论课的学习时间,导致学员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甚至敷衍应付。

3.2 设备保养任务重
在开放实验中指导教师直接参与指导的力度减少,不同学员的操作技能、知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更容易造成设备的损坏,使得对设备的维护保养任务更重,难度更大。

3.3 实验的评定
开放性实验的评定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实验客体的评定,主要是对实验内容的评估;另一方面是对实验主体的评定,主要是对学员实验能力,特别是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由于开放性实验中指导教师无法在实验的全过程中进行监督,因此也无法正确区分学生综合能力的高低,只能通过学员实验报告和教师印象为主要依据进行考核,目前很多教师只采用了“合格”或“不合格”两档进行成绩评定。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更好地开展开放性实验,建议①明确开放性实验中指导教师的作用;②建立开放性实验教学新体系,深入研究开放性实验教学方法,精选教学的内容。

③重新制定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应明确实验室开放的模式(如:教学时间上的开放、教学场地上的开放或教学内容上的开放等),实验室开放后的组织和管理、实验室开放的经费等,其中设备管理办法、消耗品领用办法和实验室安全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也是必须完善的;④逐步建立健全开放性实验激励机制,充分利用情感激励、动机激励、兴趣激励和目标激励等方式激发学员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总之,法医毒物分析实验的开放教学目前还处在积累经验阶段,如何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还需进一步的探索和优化,最终形成规范的课程标准。

[参考文献]
[1] 刘秋玲,黄斌,赵虎,等.培养应用型法医学创新人才的实验教学探讨[J].
基础医学教育,2013(9):850-852.
[2] 顾芝亚,罗承良,张明阳,等.基于培养科研素养的高校法医学实验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5(12):145-14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血液中乙醇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法[Z].2010-04-07.
[4] 廖林川,金鸣.法医毒物分析实验指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0-42.
[5] 向晓霞,周江,李世荣.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液中乙醇的运用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6):1569.
[6] 黎春红.开放性实验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关系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0(3上半月刊):170-172.
[7] 俞远志,张立庆,傅晓航.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53-155.
[8] 洪軍,胡建业,王福梅.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开放性实验教学在生物专业的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3(1):71-73.
(收稿日期:2017-08-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