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八法拳八大桩法 少林五行八法拳教学

合集下载

少林五拳桩功

少林五拳桩功
抓时,目光视脚前方一片地方。然后大臂下垂,小臂横放在腰间,手心向上,伸开五指,意在指尖,用力抓 四十九次,并以手指带动全身,抓时吸气,松开时呼气。最后,双臂下垂于体侧,身体下蹲,手心向内,伸开手 指,意在指尖,用力抓四十九次,抓时吸气,松开时吐气这一过程为一遍。再重复,逐渐把时间增长,半小时以 上为佳。
踢完左腿以后,改为左脚独立,一切要求和以前一样,只是右腿提起,左脚下垂,斜向前方,右手扶右膝, 左手屈臂上举,手在左耳上方,手心朝左前方。踢腿方法同前。踢完右脚后,再换左脚。如此反复,应练半小时 以上。
练鹤拳桩一定要象仙鹤一样,神态安详,全身放松。提腿、举手、吸腹、提外肾后,气必然注入肾俞、命门, 从而强肾。按中医说法,肾为藏精之府,故强肾就是练精。另一方而,踢腿时,意在小足趾,而足小趾通膀经, 膀胱与肾一阳一阴,互为表里。这就加强了强肾练精的效果。这是鹤形拳桩专主练经的原因。
龙拳桩
身体站正,左脚向左大步横跨,屈左膝,右腿蹬直,武术中称为扑式。两脚平直,五趾抓地。身躯自左向右 倾斜,压于左腿上,但脊柱直而不弯,百会向左上方顶,右手拧臂翻掌,掌心朝天,尽力向左上方伸出,右腿猛 力右蹬,将身子尽力伸长,左肩靠在左膝上,左手翻掌向外,同时,扭转脊柱(但不能弯曲),仰面朝天,双眼睁 大,远望青天,但目光内含,似与天地之气相接。呼吸均匀、自然而又绵长。
然后,移步向前,重心落于左腿,右脚前跨半步,虚步点地。右臂屈肘前伸,右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倚物。右手食指微挑, 略低于鼻,手的姿势和以前一样。意在右手食指指尖。左臂曲肘,小臂贴于腰际,手势同前。自然呼吸。如此反 复,时间逐渐增长,最好每次练半小时以上。
蛇拳桩主练脾,古人论 “脾脏主意”。故练此桩,主要是练意气合一,进一步练丹田之气。而且,按照五行 的说法,脾属土,能和合四脏,有统一上述四种桩法的功能。即通过气,将神、精、骨、力融合成为整体。

少林五形八法拳(实战32式)

少林五形八法拳(实战32式)

少林五形八法拳(实战32式)
起势:
一、
1、风云入寂式(并步双掌合十)
2、卧虎扑食式(左虚步虎爪双扣)
3、二虎出山式(跟步左挂连击拳)
4、黑虎撞林式(右跟步右下短拳)
5、金豹回头式(右上横雷拳,上步右侧抽拳)
6、二虎出山式(收腿、左跟步,右挂连击拳)
7、黑虎撞林式(左跟步,左上撞拳)
8、金豹回头式(左上横雷拳,上步左侧抽拳)
9、金豹擂石式(右左撞膝,双拳下砸)
10、斑豹出山式(右侧上挑肘,插步后撩肘,回身马步,横击肘时,马步侧顶肘)
11、斑豹出山式(左侧上挑肘,插步后撩肘,回身马步横击肘,马步侧顶肘)
12、金豹归山式(马步双合封肘)
13、卧虎扑食式(左虚步虎爪双扣)
二、
14、二虎出山式(右跟步左挂连击拳)
15、黑虎撞林式(右跟步右下短拳)
16、五爪探顶式(右弓步右上崩拳)
17、乌龙探海式(左插步,马步侧撩拳)
18、五爪探顶式(左弓步左上崩拳)
19、乌龙探海式(右后插步,马步侧撩拳)
20、卧虎抱佛式(右歇步右拳侧身抄抱)
21、黑虎蹬山式(右铲腿侧踹2,左侧后踹2,右前转身侧踹2)
22、饿虎揽食式(左弓步前格,右横擂拳)
23、分山踏岭式(右缠腕右前蹬腿左右分拳左前蹬腿)
24、乌龙翻转式(上步左转身右下劈掌)
25、白蛇吐信式(马步双侧平斩)
26、豹子翻身式(左弓步插撩掌,右侧翻身左劈拳)
27、迎风双探式(右提膝双侧崩拳)
28、双龙出海式(弓步右左侧身穿掌)
29、饿虎抱石式(右弓步,左撞爪)
30、卧虎扑食式(左虚步虎爪双扣)
31、正身拱立式(左虚步扣拳)
32、风云入寂式(退并步合掌)
收势。

少林五形八极拳(全)

少林五形八极拳(全)

少林五形八极拳(全)少林五形八极拳由清代海参和尚所创,按金、木、水、火、土五行而定,以龙、蛇、虎、鹤、豹五种动物象形而仿。

又按东,西、南、北、中五方作出五门.又叫“闯五门”,即是有五大势法为主,故称“五形八极”。

一、少林五形八极拳歌诀少林八极五形功,内里玄妙说不清。

出势双龙来斗宝,猛虎跳涧扑地平。

约子蹿山多勇猛,白鹤亮翅斜飞腾。

弓步进山打猛虎,丹凤展翅回首鸣。

金蛇入洞弓身进,黄龙转身急滚龙。

退步诱敌急逗走,大小缠拧猛迸攻。

豹子洗澡缩身势,猿猴跳跃砸地中。

双手捞月底上找,回身滚肠狠又凶。

力士推碑力量大,白猿坐桩稳如钟。

狮子擒头左右摆,凤凰旋窝快如风。

金鸡展翅斜弹腿,野马奔川上山峰。

大鹏展翅左右抖,白蛇寻食双手拧。

金鸡独立怀抱斗,鹅子反身左右崩。

狸猫伸爪欲扑鼠,子燕寻食向前冲。

青龙摇尾团团转,金刚合十招法成。

五形八极收招住,习成也得数十冬。

练成百病不入体,益寿延年如青松。

二、动作顺序起势1.青龙出水2.猛虎扑地3.怪蟒钻林4.白鹤展翅5.登山打虎6.大雁斜飞7.白蛇进洞8.反身推月9.脱壳蜕皮10.近身扶仓11.左手大缠12.右手大缠13.进步缠腕14.进步击掌15.挂搭按敌16.近身撑捶17.跳打迭膝18.底封双掌19.上推铁窗20.转身揣裆21.力士碰碑22.罗汉坐钟23.黑虎摇尾24.金刚挎虎25.转身推月26.展翅弹踢27.豹子出群28.大鹏展翅29.右手采拿30.独立抱斗31.登山打虎32.倒步崩阴33.反打撩阴34.一推迎门35.张飞闯营36.黄龙摆尾37.罗汉朝祖收势三、少林五形八极拳图解说明起势两脚八字步,上体正直,两臂自然下垂,两掌五指并拢,掌心向内,掌指向下,目视前方(图1)。

1.青龙出水抬右脚原地震脚下落,体左转90°,左脚前上一步,两腿成左弓步;同时两掌向前穿击,左掌高与头平,右高掌与肩平,两掌心斜相对,掌指斜向前。

目视前方(图2)。

2.猛虎扑地两脚向前弹跳半步,先右后左震脚下落,体右转90°,两腿成左仆步;同时,两掌拍地,掌心向下,掌指向前。

心意六合拳图文教学

心意六合拳图文教学

心意六合拳图文教学把者,拳也;拳者,势(式)也,山西、河南等地也有称作把势(式)和势(式)口。

四把即四种拳势(式)的打法。

姬龙峰祖师老年得道,方创的早期心意六合拳“十二大势,前后各六势”和“上四把捶”。

上四把捶,只是“头肩肘手”上四把打法,没有编人下三把(胯膝脚)意(气)。

故《姬氏墨本拳经》曰:“四把捶明练上四把,暗寓下三拳。

”经典上四把捶系根据《易》、《道》之“刚柔相摩,八卦相荡,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一阴一阳……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之理,从简从易,不逐花架招式。

不过上四把捶说来说去,练来练去也就是“横拳、挑领、鹰捉、斩拳”阴阳二式,故“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一)熊出洞(侵扑站)震右脚出左脚。

右腿屈膝半蹲支撑身体重量,左腿屈置身前,脚尖上翘,脚跟点地;腰背一屈一伸,抖膀晃肩(二次),尔后两臂屈肘夹肋,两手自然下垂耷拉,一手在前护胸,一手在后护脘;头脸略上抬,眼睛下吊,谱曰:“熊似观天不看天”。

(如图1)劲意:熊出洞要体现熊的沉稳之态。

(二)虎扑右腿一蹬,提左膝上左脚,向前纵身猛一蹿,带动双掌向前推捉并寓以向下扑按之意。

左脚落定,左弓步,手心内含,掌根着力,拇指紧扣。

眼睛圆睁上翻,逼视前方,有虎视耽耽之意。

(如图2)上动不停,双掌推捉出去,立即收回,置于腹前。

两肘用力夹胁。

(如图3)劲意要点及说明:(1)推捉(扑)出手,先快速吸气下沉丹田,当推捉到极点,用鼻喷气,顿发雷声“嗯——”,声随势落,声势俱厉。

(2)推捉(扑)出击立即回收:第一,体现心意拳“打中有顾,顾中有打,打顾不分”。

第二,体现心意拳“不合不打”,即手足、肘膝、肩胯之合(后人所创“十字把”是也);第三,体现“虎不现爪”之意。

(3)《姬氏墨本拳经》记载着练秘传十二把“虎扑双把”和“雷声鹰捉把”,皆有“三心要实,三尖要照”之说。

即手心足心背心要实,和鼻尖肩尖膝尖脚尖要照(垂)直。

谱曰:心一颤,气贯四梢,五行封闭……可见心意拳出手定势,内(真)气充盈,方达坚实。

心意六合八法拳

心意六合八法拳

心意六合八法拳心意六合八法拳时间: 2006-04-19 - 分类: 心意拳 - 作者: - 出处: -心意六合八法拳概述心意六合八法拳又名“水拳”,全名“华岳希夷门心意六合八法三盘十二势拳”,简称“八法拳”或“六合八法拳”,是一种古老的内家拳此系根据俗成的“内外家”说法而言)。

它以心意为主、六合为体、八法为用;内以养心益气,外可强身健体。

现将得自我师杨鸿尘先生处有关此拳的情况向武友做一介绍。

源流相传,心意六合八法拳乃后唐至北宋初期的道家隐士陈抟所创。

陈抟,被宋太祖赐号“希夷先生”,故陈氏创拳,称“华岳希夷门”。

陈之传人为李东风,再传弟子有元通、王德威等。

自元末始,此拳的延续过程由于资料空白,无法考证。

直至清道光年间,有河北昌平县黄花镇人陈光第,拜心意六合八法拳正宗传人释达远为师,后又从学子李参一道人,将二人衣钵参合一体,功臻化境,事誉武林。

从此六合八法中兴于世,东北、四川、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均有流传。

华岳希夷门中,另一位不可不提的大宗师是吴翼翚晕先生(1885-1958),吴翼翚原名养田,辽宁铁岭人,满族,是陈光第、陈鹤绍、阎国兴三人的入室弟子。

其人博学强记、文武兼修,将历代师传之心法融会贯通,整理为实用性极强的六十六个拳式。

30年代,吴翼翚星移居上海,1935年正式于沪传艺。

后吴应张之江先生之聘,任其时“中央国术馆”教务处长兼编委会主任。

解放后,吴先生受聘于上海文史馆,暇余仍全力授拳,弟子遍布浙、苏、闽、粤等地。

著名弟子有张长义、张长信昆仲等。

动法要领试阐心意六合八法拳以“心意为主,六合为体,八法为用”。

不尚拙力,注重整体,强调以腰为轴,尾闾为舵,步随腰动(即见骨定向),是一种很注重实效的拳法。

下面我们就其名“心意大会八法三盘十二势”略为阐述其主要拳法要领:一、心意此处的“心”是我们传统医学中的概念,即神经系统。

“意”则是指思维活动(无论意识或潜意识的活动均属思维活动)。

《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说:“心藏神,肺藏魂,牌藏意,肝藏魄,肾藏智”,并认为心(脑)是先天的全身之主宰,脾(意)是后天的根本。

中华心意六合拳之六合正说(上)

中华心意六合拳之六合正说(上)

中华心意六合拳之六合正说(上)一、六合拳的起源和发展中华心意六合拳源于我国古代的武术传统,起源于河南省少林寺。

在历史的长河中,六合拳逐渐发展成为了我国传统武术的一种独特形式,融合了拳法、腿法、器械法等多种技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六合拳强调以心意合一,融合六合(前后左右上下)的拳法,既有刚劲有柔韧,既有内家功夫的精髓,又有外家功夫的威猛。

六合拳的动作刚柔相济,气势磅礴,是一种内外兼修、刚柔并济的武术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六合拳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

六合拳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系统,如南派六合拳、北派六合拳等,各具特色。

今天的六合拳已经成为了一种广泛传播和流行的武术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二、六合拳的理论基础六合拳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心意、六合、循环和变化四大要素。

心意指的是武术者的内心意志和精神状态,强调以意驭气,以气驭力,在实战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战斗力。

六合是指宇宙间的六个方向,即前、后、左、右、上、下,也代表了武术中的六个方面:进攻、防守、顺势、控制、意境、技术。

六合拳的理论认为,要不断地在这六个方面进行循环和变化,才能够融会贯通,灵活应对各种复杂的战斗环境。

在六合拳的实战中,武术者需要灵活运用心意、六合、循环和变化四大要素,不断地调动自己的身体和内力,以达到“以柔克刚,以小胜大”的战斗目的。

六合拳的理论基础强调了武术的内在修养和外在功夫的统一,是六合拳在实战中取胜的重要保障。

三、六合拳的技术特点六合拳的技术特点凸显了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是许多武术爱好者向往学习的对象。

通过学习和掌握六合拳的技术特点,武术爱好者不仅可以增强自身的实战能力,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内在修养,获得全面的身心健康。

四、六合拳的实战应用在现代社会,犯罪活动日益猖獗,自我防卫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而学习和掌握六合拳的实战应用技术,无疑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护自己,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能力,成为社会上的一支积极正能量。

六合八法拳24式练法

六合八法拳24式练法

六合八法拳24式练法练法歌诀起势并步锁心猿,以意导气雾弥漫。

停车问路把手招,悬崖勒马蹄咆哮。

闭门推月抬头望,拨云见日笑开颜。

摘星换斗繁星点,鸿雁双飞翻转旋。

孤雁出群空中坠,川流不息入海湾。

野马分风任驰骋,伏虎听风瞭望眼。

声东击西忽左右,青龙探爪水里钻。

九品连台为官正,怒马回头腰后转。

顺水推舟波浪翻,惊马回头奔腾去。

瓶花落砚飘在盘,高山流水瀑布涟。

童子送书递案前,樵夫担柴靠两肩。

燕子穿云雾开散,托天盖地手撑圆。

收势还原沉丹田,水拳意境记心间。

起势①两腿并拢成“并立步”,两手放于身体两侧,自然下垂,头正身直,目视前方。

(图0-1)要点:全身放松,心无杂念,精神集中,调气养神。

拳经云:“锁住心猿与意马,一心要立海底基”即是此意。

形如灿烂的阳光普照大地。

②上动不停,左脚横向开立,略宽于肩,成“开立步”;右掌成“俯掌”,掌心向下,从下向上慢慢抬起,高于肩齐,目视右掌。

(图0-2)要点:右掌与左脚同时启动,慢慢而起,轻轻而至。

形如春雪初融。

③上动不停,以腰带臂,做顺时针转动,右掌成“俯掌”向左划弧至于胸前;左掌成“俯掌”,掌心向下,以腰带臂,做顺时针转动,从左向右经腹前划平圆,目视左掌。

(图0-3、4、5、6)要点:两掌顺时而动,右掌先,左掌后,动作轻柔和顺。

形如春雪融化润芳土。

④上动不停,以腰带臂,做逆时针转动,右掌成“横掌”,掌心向前,向右、向下、从体侧划弧,与左掌同时外翻成“倒立掌”,掌心向前,置于腹前,目视前方。

(图0-7、8、9、10、11、12、13、14)要点:右掌外翻划弧与腰同转,双掌外翻置腹前,使气上提。

形如地气腾升。

⑤上动不停,腰向左转,两腿微屈成“点虚步”,左掌成“横掌”,掌心向内,右掌成“立掌”掌心向前,贴于左小臂内侧,两掌成“双靠掌”向左慢慢推出,目视双掌。

(图0-15、15反、16) 要点:转腰与两手合一前推要协调一致。

拳经云:“体合于心,心合于意,意合于神”即是此意。

形如腾气弥漫大地。

武林秘籍少林五形八法拳详细图解

武林秘籍少林五形八法拳详细图解

武林秘籍少林五形八法拳详细图解“少林五形八法拳”结构严谨,刚柔相间,简练朴实,易学易用,便于自学。

这里介绍的这趟拳术,是根据传统的少林五形八法拳,依其特点、风格而从中选编出的二十个动作。

适于不同年龄、性别的初学者练习。

本文所指穴位,请参照附图。

正身拱立二虎争威卧虎扑食饿虎抱石搬石寻路潜身入洞黑虎推山饿虎揽食豹子撞林迎风双探乌龙探水黑虎抖爪五爪探顶黑虎钻林豹子抖尘白蛇初探白鹤单息白虎望月金豹擂石虎尾揽林潜身入洞白鹤寻食正身拱立1、起势(正身拱立势)直立,两掌并拢相合。

掌尖高与鼻端齐,眼看两中指尖。

要领:全身放松,头颈正直,舌抵上堂,下颏内收,扣齿,精神贯注(气沉丹田),肩部不可上耸,胸腹内含,呼吸均匀、自然。

2、马步双冲拳(二虎争威势)①左脚向左迈出一步,两腿弯曲成马步。

两掌向下分别向左右划弧并收于腰侧握拳,拳心向下,随势用意念将气吸至“命门”,眼看前下方。

(图2)②上动不停,两拳迅速由腰侧向前平行冲出,拳高与肩平,拳心向下,同时呼气(用意念将气充至丹田)。

眼看正前方(图3)。

要领:以上动作要连贯、迅速、准确。

马步不可移动,保持腿正。

胯圆、肩平、身直、扣足展膝,五趾抓地,腰背平齐。

两眼随拳冲出时看正前方。

要做到功架稳固、扎实。

呼吸顺达。

3、虚步虎爪势(卧虎扑食势)接上动,两拳变掌外旋成掌心向上时配合吸气,随即屈肘向下,两掌分加紧经两胯侧向上举臂翻腕内扣,形成虎爪(掌心内含向下),呼气;同时重心右移,左脚尖内收点地,成左虚步。

头部随势向左转,眼看左虎爪(图4)。

要领:虚步与两手的动作要配合协调,两掌经两胯侧时左脚内收,两掌成虎爪时脚尖点地。

两臂要有沉、托的含意,两肘平行抬起,肩部不可上耸,腹部内收,气沉丹田。

十指用力内扣,意念贯于十指尖。

虎爪要做得圆满。

4、左弓步撞爪(饿虎抱石势)接上动,身体略向左转,吸气,左脚向左迈出成左弓,左虎爪收回置于腹前,爪心向下。

右虎爪从右肩侧向前推出,同时配合呼气。

眼看右爪(图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合八法拳八大桩法少林五行八法拳教学吾宗心意法,为希夷门“内养心性、外修形体”以平息万有之行功基础,把有行之躯佐以无形之气贯穿天地间调息养气之功。

一、桩法名称调息桩、问路桩、勒马桩、推月桩、双飞桩、流水桩、抱月桩、挂月桩。

二、练习程序本套桩法练时分静、动两法,可静、可动,动静结合,静中求动,以意引导,势分高、中、低,充分体会“六合、八法”之要义,要练桩法,先行“静”功习练纯熟后方习“动功”,宜动、静结合,循序渐近,依个人体质、时间、环境而定,不可间断、松懈。

时间:每日早晚均可,每餐前后1小时内不宜。

环境:宜至空气清新、安静、视野开阔、光线柔和、地面较为平坦之处。

内容:先了解各个桩的站法及要领,熟读“六合、八法、行气十六字诀”,练习桩法时要求“自然、放松、心静”。

自然:所谓心意本无法,有法是虚无,虚无是自然,要气能下沉,心宜静思,头上顶,尾闾中正,牙齿轻叩,舌轻抵上腭,自然呼吸,不憋气不用力,以腹式呼吸为主。

放松:松既不是软,也不是缩,要神松意紧,筋肉合力协调,用神用意不用力,用力则气滞,气滞则意停,意停则神断,要求:精神放松达到“颈项、两肩、背端”得到有效的舒展,使“骨骼、筋肉、五脏”都放松。

心静:精神的放松,方能够达到“心静”的境界,心不能静就产生思想,身体各方面部位的紧张,躯体失衡,运动时不能够协调,要排除杂念,达到气血畅通,神清意静。

练习完毕收式要求:双腿渐直起来,两手同时轻轻放下,以双手背,从两侧抵腰,在原地休息几分钟,待气血平息,无其他反应时方离开原地。

三、八大桩练法第一式调息桩1 静功定势立身中正,双足平踏地面,左足横踏使双足尖朝前与肩同宽,足趾抓地,头上顶,目平视,齿轻叩,舌抵上腭,以鼻呼吸,下颌略内收,松肩、垂肘、双掌心朝内贴于双股外侧,中指对裤缝,拇指朝前,含胸实腹,意守丹田,腋下虚,裆圆。

2 静功站法要领桩式摆正后,从意念中体会双掌的上提、下插、前托、后拉、外撑、内合六种劲力的方法。

(1)上提:双足踏地,渐膝曲,胯、身体随势渐下蹲,同时,以肩带肘携腕似十指悬线系垂物上提,然后渐返原势,意在指尖。

(2)下插:当上式回复原势时,伸膝、胯、身形渐起,以肩催肘、腕、十指向地面插入。

意在指尖,然后渐回原势。

(3)前托:翻肘提腕,掌心朝前上,十指微分,掌心饱满,意在掌指往前托,托时身形略下坐后移,腰背后躬,命门饱满,力起足跟,渐回原势。

(4)后推:提肘翻掌,掌心朝后下,自腰胯处随时往后托按,意在掌心托时重心下移,双跟略提,渐返原势。

(5)外撑:松肩提肘,以肘带腕掌向外横撑,渐达掌心朝外下,外撑时双膝略内扣,意在双掌,然后渐收回定势。

(6)内合:曲脸,跨略后坐,双掌随肘外撑时内合向内挤压,掌心略向内下方,意在掌心。

3 动功的要领(活步桩)由定式变为左足前上步,后退步,左前上步,左后退步,右前上步,右后退步练法及右足活步练法两种,习练时分别进行或交替演练。

下面以左足活步的行功方法为例演示:(1)前上步:势回定势而走,左足前上一步,重心前四后六,左足跟略提起右足踏实,双掌同时提起,随体自胯处前托,掌心向前上,渐返定势。

(2)右足前上步双托掌:承定式,右足前上一步,双掌提起自胯处向前托,重心前四后六,右足虚踏,左足踏实,坐胯曲膝,掌心朝前上,意在掌心,然后渐返回定势。

(3)左足,左后退双托掌:承定式,左足往左后退一步,右足跟提起,双掌前托,曲膝坐胯,重心前四后六,然后渐返回定势。

随时回拉,恢复定势。

(4)右足后撇双托掌:承定势,右足后撤一步,重心后移,左足跟提起,重心仍前四后六,退步同时双掌翻转前托而出,然后回复定势。

第二式问路桩1 静功定势立身中正,头上顶,下颌内收,轻叩齿,目平视,松肩垂肘,双掌心向内,中指对裤缝,落于胯外,尾闾中正,双足尖朝前,双足自然分开,含胸实腹。

承定势,左足往左虚踏一步,身形略左转,双掌自下往左划弧形,随肘臂上托而起,拇指朝上,指尖朝左,右掌心向内,左掌心朝外,目视左方,双肘沉,左掌高于肩平,左掌下对左足,右掌高及下颌,掌尖位于胸腹中线,指略曲,重心落于右足。

站桩时主要体会以意念引导双掌的阴阳互换,上托、下切、外拨、内掩,前穿后带时身法、步法、手法的调整、配合及劲的运转和招势的演变、呼吸的调整方式等。

2 静功站法要领(1)左掌前插承定式,左足外旋,调膝胯身右拧,以腰带肩运动,右掌随肘略右拉,左肩催肘送腕,指左平插,随回定势。

(2)左掌回撤,右掌前穿随定势,调膝胯,身左旋,左掌回撤,右掌前穿,随回定势。

(3)左掌上托,右掌下按承定势,腰胯右旋,上身右转,左掌心略上翻,上托,右掌下按,随回定势。

(4)左掌下按,右掌上托承定势,调膝胯身左拧,左掌下按,下对左足,右掌上托,下对右;左足虚,右足实,随即回定势。

(5)左掌往左横拨挂,右掌掩推承定势,重心后坐,身左旋,左掌往左横挂,掌心朝上,右掌翻,掌心相对,随体左掩,随回定势。

(6)双掌同时右拨承定势,重心后坐,调整胯膝,身右旋,右翻掌心向外,双掌同时右拨,随即回定势。

3 动功(活步桩)要领(1)左掌前插,右掌回扣承定势,重心前移,左足前上半步,身右转,左掌顺势前插右掌回扣,右足实,左足虚,前四后六,随即回定势。

(2)左掌回撤,右掌前穿承定势,上身略左旋,左足往左前斜踏半步,左掌回撤下按,右掌自左腕上方前穿,左足虚右足实,随即回定势。

(3)左掌下按,右掌上托承定势,上身旋左掌下按,右掌上托,左足虚,右足实(四六步)回复定势。

(4)左掌上托穿,右掌下按承定势,身左旋,左掌往前穿,托右掌同时翻掌下按,左足虚右足实(四六步),随即回定势。

(5)左掌横挂推,右掌上前伏推承定势,身左旋,左足横进半步,右足跟外旋,调膝胯,左掌随肘臂往左横挂、推,掌心斜向上,右掌心向前下伏推,回复定势。

(6)左掌右横掩推,右掌左横拨下按承定势,右足后退半步,坐胯膝,身右旋,翻右掌心斜向外下双掌,同时随体往右,左掌横掩推,右掌往右横拨下按,随即回复定势。

第三势勒马桩 1 静功定势立身中正,双臂自然下垂,双足平踏地面,与肩同宽,头上顶,颌内收,尾闾中正。

双掌心翻向前,承定势,两胯侧上穿及鼻,左足上步,身右旋,左肘曲,立掌前推,同时右掌曲肘横臂回拉。

重心前四后六,左掌斜立,掌心朝右,虎口平目,下对左足,肘对左膝,右掌心朝内,高平肩,掌尖对前中线,坐胯曲膝,尾闾对右足跟。

2 静功站法要领于定势中体会左掌臂向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迎接招式时的变化手法、身法、步法的配合,劲的生段传送法则。

3 动功(活步桩)要领(1)左掌前斩,右掌回扣承定势,左足前上半步,重心下移,身右旋,左掌向前斩切,同时右掌扣,双肩同时开合,左足虚,右足实,重心前四后六,尾闾对有足跟,复回定势。

(2)左掌后带,右掌下掩承定势,调膝胯身右旋,以左掌翻转后带,右掌心向下伏按,继回复定势。

(3)左掌上穿,右掌伏按承定势,调膝胯身右旋,左肘内里顺势前臂及掌向上螺旋形穿插,同时右掌向心前下按至肘平,左足跟提起,右足踏实,重心前四后六,回复定势。

(4)左掌下斩,右掌上托承定势,调膝胯身右旋,左肘带掌下斩至胯平,右掌翻掌上托及顶,左足踏提起,重心前四后六,回复定势。

(5)左掌右横推,右掌搭扣承定势,调膝胯身右旋,左掌往右横掩推,右掌与左掌心相对含扣带两力与左掌相对应,回复定势。

(6)左掌左横拨挂,右掌前推按承定势,调膝胯身形左旋,左掌心略内翻向上往左横拨上挂,同时右掌往下方掩击(伏推),回复定势。

以上为左式的演练,右式的演习方法相同。

第四式推月桩(左势)1 静功定势立身中正,双臂自然下垂于双胯外,双目平视,双足尖朝前,宽与肩齐,下颌内收,舌轻抵上腭。

左足往左前斜踏半步,左足跟吊起,同时双掌自胯处上提,翻转掌心相对,往左前推,双手与足同时动作。

要求:左足虚,右足实(前四后六)尾闾中正,左肘下对左膝,左掌下对左足,左掌心斜向内上,掌尖高不过眉目,右掌距胸一拳,高与左肘平与左掌心相对相合,目视左掌前。

2 静功站法要领先练定势,等架子准确后,于该架中体会:左手往上、下、左、右、前、后其六个方向运动时双手与膝、足、跺、胯、肩、颈、肘、腕的配合方法及变化规律。

(1)左掌上托穿,右掌下按压承定势,身右旋,左掌随肘内里顺势,向上托穿,右掌翻掌心向下自心前按压,回复定势。

(2)左掌下斩截,右掌上穿挑承定势,身左旋,左掌往下斩截,同时右掌尖朝上(小指对鼻尖)往上穿挑,继回复定势。

(3)双掌前推承定势,重心前移,双掌随体往前推挤,意含上推托,下挤按,继回复定势。

(4)双掌后捋承定势,重心后移,身后坐,双掌翻转掌心相对,随体后下捋,双掌十指暗扣内劲,回复定势。

(5)左掌左横挂,右掌伏推承定势,身形左旋,以肩带肘左掌往左横拨挂,右掌随左肘向前伏推,右掌随左肘向前伏推,回复定势。

(6)左掌右横拨掩,右掌横带承定势,身右旋,重心往后从,左掌往右横拨掩,同时右掌随肘往右横带回扣,回复定势。

3 动功(活步桩)要领(1)左右式互换法承左势定势,左足回撤于右足内侧,双掌回撤至腹前上、下相合,左掌在上,右掌在下,右足往右前上一步,同时双掌提起,右掌随右足上穿前推,掌心向内,掌尖高及眉,左掌往右肘内侧伏推,重心在后,前四后六,此乃右势。

(2)右后退步承定势,右足往右后退一步,同时左掌在上,右掌在下同时前推,继上右步,双掌回撤至双胯外侧。

(3)左后退步承定势,左足往左后退一步,右掌在上,左掌在下同时前推,左足上步于右足内,双掌自上收于双胯外侧。

(4)直进步连环演习承定势(左势),重心前移,右足并于左踝内侧,同时双掌翻转换位;随即右足往前上步时推出,继左足复上步,双掌交替,阴阳互变,连环演习。

(5)后退步连环演习承定势(左势),收左足经右踝内后撤一步,后撤同时调膝胯转体,双掌互换推出,(右掌在上,左掌在下)继右足后退,双掌互换推出,可循环往复演练。

第五式双飞桩1 静功定势立身中正,双掌自然下垂于双胯外侧,目平视,尾闾中正,松肩垂肘,双足自然分开同肩宽。

左足往左前踏半步,同时双掌臂上扬,左臂自下而上继往左托挂掌心向内,右掌自右胯际随肘前推。

左肘垂,下对左膝,掌高及顶,掌尖向右,右肘下对右膝,右掌尖斜向外上,掌尖高及鼻尖,左足虚,右足实,身体向左转拧。

2 静功站法要领(1)右掌前插身左旋,右肩前送,右掌往前插,随回复定势。

(2)右掌后拉下压承定势,调膝胯,身右旋,右掌回撤(含扣带、下压缠裹之意),同时左掌做势前穿,回复定势。

(3)右掌上穿托承定势,重心右移,身左旋,右掌尖朝上,小指对鼻尖上穿,同时左掌回按于右肘内侧,随回复定势。

(4)右掌下切按承定势,身右转,左掌上托,右掌下按,两掌北相对,回复起势。

(5)右掌左横拨承定势,调膝胯,身左旋,右掌翻掌心朝外肘横,双掌随转体同时往左横拨,回复定势。

(6)右掌往右横挂承定势,调膝胯,翻右掌心朝上,坐胯曲膝,身右转,右腕臂平胸往右外挂横推,力生左足而达右腕掌指,回复定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