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用抗生素发酵培养基优化及其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合集下载

中生菌素生产工艺

中生菌素生产工艺

中生菌素生产工艺
中生菌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其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发酵培养:首先需要通过筛选优良菌株,然后将选取的菌株经过鉴定和保藏。

接着将菌株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基的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和一些辅助因子等。

发酵过程中需要控制培养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条件,以促
进菌株的生长和产生中生菌素。

2. 收获和提取:当菌株达到最佳产中生菌素的阶段时,停止培养过程,将发酵液分离出菌体和培养液。

一般常用离心和滤液等方法进行分离。

然后通过某些化学方法,如醇沉、酸沉淀和萃取等,将中生菌素从培养液中提取出来。

3. 精制和纯化:提取出的中生菌素还需要经过进一步的精制和纯化,以去除杂质和混合物。

这一步通常包括过滤、离心、溶液浓缩和柱层析等技术。

通过这些过程可以得到相对纯度较高的中生菌素。

4. 结晶和干燥:经过精制和纯化的中生菌素溶液,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浓度等条件进行结晶。

结晶完成后,将结晶得到的中生菌素干燥,以提高其稳定性和保存时间。

5. 包装和贮存:最后,将干燥的中生菌素进行包装和标签贴附,并进行质量检验和记录。

中生菌素需要严格遵守规定的储存条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有效期。

总的来说,中生菌素的生产工艺包括发酵培养、收获和提取、精制和纯化、结晶和干燥以及包装和贮存等步骤。

这些步骤通过合理的操作和控制,可以获得高质量的中生菌素产品。

产辅酶Q_(10)菌株选育及发酵过程优化研究

产辅酶Q_(10)菌株选育及发酵过程优化研究

产辅酶Q_(10)菌株选育及发酵过程优化研究辅酶Q10(CoQ10)作为细胞有氧呼吸链中的一个重要递氢体,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行业。

近年来,CoQ1o作为一种辅助药物,在治疗心脏衰竭方面,使用比例逐年增加,因此对CoQ1o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对产CoQ1o微生物的开发利用也愈发重要。

本文以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为出发菌,研究了该菌的诱变选育、培养基优化和补料分批发酵工艺。

1.对比皂化法、超声波破碎法、反复冻融法、酸热法和酸热辅助超声法对CoQ1o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酸热辅助超声破胞方法的可行性。

并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法实验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

酸热辅助超声法提取类球红细菌中CoQ1o最优的提取条件是加入300μL的盐酸、80 ℃、400w超声处理20min。

此时,CoQ1o得率为3.738mg/g。

2.以自然筛选获得的R.spl-11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LiCl、NTG结合VK3、NaN3和PHB 复合抗性诱变,获得一株遗传性状良好的CoQ1o高产菌株,其产量为71.23m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32.17%。

通过单因素实验对R.sp3-7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优条件为:32℃、初始pH为7.0、接种量8%及装液量为40mL/250mL, CoQ10产量为82.70mg/L。

3.对R.sp3-7生产CoQ1o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筛选确定了培养基最佳碳源、氮源和需添加的金属离子。

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对培养基中的9种成分进行筛选,获得影响发酵的3个重要成分:葡萄糖、玉米浆干粉和硫酸镁,再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对上述三种成分进行优化,获得最佳浓度:葡萄糖36.9g/L、玉米浆干粉5.3g/L、MgSO4 14.4g/L。

优化后CoQ1o产量达到135.20mg/L,比优化前提高了68.62%。

4.在5L发酵罐中考察了pH、溶氧(DO)水平对CoQ1o合成的影响,结果发现CoQ1o合成的最适pH为6.8。

土壤中放线菌的采集、分离、培养、发酵及提取实验报告

土壤中放线菌的采集、分离、培养、发酵及提取实验报告

土壤中放线菌的采集、分离、培养、发酵及提取实验目的:1、从土壤中分离产抗生素的放线菌2、放线菌的培养3、放线菌的发酵产生活性物质4、放线菌产生的活性物质提取。

实验原理: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

放线菌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目前广泛应用的抗生素约80%是各种放线菌所产生的。

许多临床应用的抗生素均由土壤中分离的放线菌产生。

采用选择培养基可分离土壤中的放线菌。

产抗生素的放线菌经液体培养后,其分泌的抗生素存在于离心所得的上清液中,可采用微生物的抑菌试验进行检测,从而筛选到所需的抗生素产生菌,并对其进一步培养,繁殖,发酵,最终提取我们所需的抗生素。

实验器材:1、土壤2、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3、其他:重铬酸钾、培养皿、牛津杯、接种环、酒精灯,无菌涂棒、三角锥瓶、高压蒸汽灭菌锅、天平、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试管、牛皮纸、线绳等。

实验步骤:一、土壤放线菌株的采集采集样品:选定取样点(最好是有机质含量高的菜地),按对角交叉(五点法)取样。

先除去表层约2cm的土壤,将铲子插入土中数次,然后取2~10cm处的土壤。

将5点样品约1kg充分混匀,除去碎石、植物残根等。

样品(土壤)处理:室温风干二、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培养1、配制淀粉培养基淀粉琼脂培养基(高氏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g;硝酸钾0.1g;磷酸氢二钾0.05g;氯化钠0.05g;硫酸镁0.05g;硫酸亚铁0.001g;琼脂2g;水100ml.先把淀粉放在烧杯里,用5ml水调成糊状后,倒入95ml水,搅匀后加入其他药品,使它溶解。

加热到煮沸时加入琼脂,不停搅拌,待琼脂完全溶解后,补足失水。

调整PH到7.2-7.4,分装后灭菌,备用。

2、土壤悬液梯度稀释①将5.0g土壤加入到50ml灭菌的生理盐水中,震荡10min制备土壤悬液。

②用无菌吸管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到9ml灭菌的生理盐水中10倍稀释。

③按1::1稀释至10-3、10-4、10-5,将3块灭菌平板分别标记10-3、10-4、10-5 ,稀释过程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米曲霉培养条件及培养基配方优化的研究

 米曲霉培养条件及培养基配方优化的研究

米曲霉培养条件及培养基配方优化的研究作者:宗玉梅,林巧,赵树东,杨柳炜,邓远均,侯云境来源:《现代食品》 2019年第5期◎ 宗玉梅1,林?巧1,赵树东1,杨柳炜1,邓远均2,侯云境2(1.西昌学院,四川?西昌?615000;2.四川省生生酱园食品有限公司,四川?西昌?615000)Zong Yumei1, Lin?Qiao1, Zhao Shudong1, Yang Liuwei1, Deng Yuanjun2, HouYunjing2(1.Xichang University, Xichang?615000, China;2.Sichuan Shengshengjiangyuan Food Co., Ltd., Xichang?615000, China)摘?要:本文利用单因素实验对米曲霉3.042培养基组成成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分别研究了培养基碳源含量、氮源含量、营养因子、加水量、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初始pH对米曲霉生长情况的影响。

结果表明:蔗糖27 g·L-1,硝酸钠2.5 g·L-1,硫酸镁(Mg SO4?7H2O)0.6 g·L-1,初始pH 6.5,在30 ℃的环境下培养72 h后,米曲霉生长得最好。

关键词:米曲霉3.042;单因素实验;培养基优化Abstract:The composition and culture conditions of Aspergillus 3.042 medium were optimized by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and the effects of carbon source content, nitrogen source content, nutrition factor, water addition, culture temperature, culture time and initial pH on the growth of Aspergillus are studie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spergillus 27 g·L-1 grew best when sucrose, sodium nitrate 2.5 g·L-1, ma gnesium sulfate 0.6 g·L-1, initial pH 6.5 and 72 h were cultured in 30 ℃ environment.Key words:Aspergillus 3.042;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Medium optimization 中图分类号:TS201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是中国传统发酵调味食品酱油酿造过程中使用的关键菌种之一,其产酶活力的高低会影响原料的利用率及产品的品质。

运用超滤和纳滤技术分离纯化苄青霉素

运用超滤和纳滤技术分离纯化苄青霉素

运用超滤和纳滤技术分离纯化苄青霉素摘要:本文主要是评估超滤和纳滤技术分离苄青霉素的效果。

具体的说,我们证实三种滤膜对分离杂质很有效果(5000, 30,000 and 100,000 Da)。

在化学提取抗生素的过程中容易引起稳定乳状液。

我们还测试了在纳滤过程中(截留量300 Da)通过降低培养液的离子电荷来降低的渗透压从而保持苄青霉素的渗透。

结果表明,高回收率(89.0-91.0%),可以由30,000和100,000 UF 膜产生的渗透来获得,但有轻微的乳液会在第一阶段5000 UF膜形成,降低回收率(81.0%),但没有乳状液的产生,从而导致高的溶剂提取的产率(94.6%)。

30,000和100,000超滤纳滤渗透导致非常高的回收率(98.0%),但有稳定的乳状液形成,降低了化学提取率(80.0-82.6%)。

对于5000UF纳滤渗透,抗生素的回收率为(97.4%),从而导致高提取率(92.4%),没有形成乳液。

超滤过程应该应用到渗滤步骤,以增加抗生素的浓缩回收率。

前言:发酵法生产抗生素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分离和纯化这些分子。

根据Gossele et al. (1989),统计纯化费用占总产品花费的20-50%。

重要的步骤有,分离菌丝体,化学提取活性物质,物质的结晶。

最为重要的就是化学提取水平,常常会形成乳状稳定液。

这些稳定液大体上是混合蛋白,传统的离心或者依靠重力的技术是无法分离它们的。

这种现象最终将导致最终产品受污染,低的提取产量,在提取液体培养基时造成高的溶剂损失以及堵塞提取和分离设备。

最有效的解决此类问题的技术就是超滤技术。

通过使用抗乳化产品或者使用聚凝剂,液体发酵培养基大部分体积可以被分离。

一些学者也用微孔滤膜过滤纯化培养基和细胞产物,但是它们去除固体蛋白的能力是有限的,以为它们的截留分子量太大而不能保证大部分的蛋白质材料被过滤。

抗生素技术可以结合反渗透浓缩抗生素培养基,可减少苄青霉素的损失以及对高体积浓缩系数的液体具有高的抗生素回收率。

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发酵生产工艺优化

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发酵生产工艺优化

3 结论 风干燥箱 ,上海产,型号 I O 1 A 一 3 ;电热恒温培养箱 ,上海产 ,型号 对于培养基的选择应该遵循原料取材方便 , 来源广泛 , 价格低廉的 D H P 一 9 1 6 2 ; 垂直流超净工作 台, 上海产 , 型号 2 H J H 一 1 1 1 2 ; 显微镜 , 日 原则, 酵母膏、 酵母粉这类药品成本较高, 不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本研究 本产 , 型号 N i k o n — Y S 1 0 0 ; 手提式高压灭菌锅 , 哈尔滨市医疗器械厂制 在通用培养基中添加了不同比例的的工农业副产品——豆饼粉和麸子 造; 可控温式摇床, 哈尔滨市东联科学仪器厂制造。 即适量的碳源和氮源 , 根据发酵过程中枯草芽孢杆菌菌体数量的变 1 . 4方法 。1 A . 1 菌种活化。 将保存的枯草芽孢杆菌移接到斜面试管 粉 , 化 , 得到最佳培养基配方, 即通用培养基 + 1 . 5 %豆饼粉 + 1 m 麸皮 , 利用 培养基 中, 在恒温培养箱 3 7 ±1 。 c 培养 2 4 h 。1 . 4 . 2种子液的制备。 取一 这一配方, 生产 出了成本低廉 、 菌活数达 1 8 亿 / ml 以上的枯草芽孢杆菌 环 已活化完成斜 面菌种接人到三角瓶种子培养基 中, 5 0 0 mL三角瓶 达到了促进枯草芽孢杆菌菌株生长的目的, 增加了发酵液中菌体 中,装量为 1 0 0 m L种子培养基 , 3 7± 1 o C , 1 8 0 r / mi n, 摇床 中震荡培养 菌剂 , 数 量 和代谢 产物 , 为 工业 化发 酵生 产 和大 面积 推广应 用 提供 充足 的 、 廉 2 4 h 。1 . 4 . 3 菌株发酵培养。取 l m L培养好的种子液, 以2 %的接菌量f 即 价 的微 生物 菌体及 发酵 菌液 。 在每 l O O ml 的液体培养基 中接入 2 m l 浓度为 l x l O g e f u / m l 的发酵液汾 参 考文 献 别接入到 l 5 个( 每种培养基 3 个) 装有 1 0 0 m L发酵培养基的 5 0 0 mL 1 阿 红, 蔡 学清, 洪永聪等. 辣椒内生细菌的分 离及拮抗菌的筛选l J 1 . 中国 三角瓶 中, 3 7 ±1 ℃, 1 8 0 r / mi n , 摇床中振荡培养 。 1 A . 4 测定方法。 将各摇 [

井冈霉素生产工艺优化研究

井冈霉素生产工艺优化研究

u o h uh r Samot2 e r ’Jn g n mes a tr rcie , a d p o ie eibe ifr t n fr id s y p n te a to ’ l s 0 y a s ig a g i fco pa t s n rvd d rl l nomai o n u t u y c a o r p ou t no ig a g i . rd ci f n g n mes o J u Ke r s iga g iu po u t npo e ss pi zt n ywo d :Jn g n mes ; rd ci rc se ;o t ai o mi o
维普资讯
第3 6卷第 2期
20 0 6年 4月
精 细 化 工 中 间 体
FI NE CHEMI CAL I NTERMEDI ATES
Vo. 6 No 2 I3 .
Ap i 2 0 rl 0 6
井冈霉素生产 工艺优化研 究
郭文灿 , 。钟世华 z 。黄 叶菊
(. 南益 阳生物4 . 有 限公 司,湖南 益阳 4 3 0 ;2 湖南师 范大学 化 学化工学院 ,湖 南 长 沙 4 08 ) 1湖 E: r - 10 1 . 10 1 摘 要 :井冈霉素是一种农 用抗 生素 ,自工业化生产 3 0多年来 ,生产工业条件和技 术没 有 大的改 变,笔 者总结 从事近 2 0年的井 冈霉素生产 实践工作 ,提 出从 菌种选育 、发酵培养基 、发酵 染茵控制等进 行 工艺优化 ,为工业
i rv d e ra l s c n u t aie rd cin 0 e r a o h e e h oo ia o t zt n o h s an mpo e rmak by i e id sr l d p o u t 3 y as g .T tc n lgc l pi ai f te t i n i z o mi o r sre ig fr e tt n me im , te c nrlo a tr n fr e tt n p o es a d S n wa u cenn , e m nai du o h o t fb cei i e o a m nai rc s n O o s s mmai d b s d o r e a e z

正交法优化井冈霉素培养基研究

正交法优化井冈霉素培养基研究

井冈霉素是我国 自主开发并且大规模生产的第一个农用抗生素 , 能有效抑制水稻纹枯病, 已成为产量最 大的生物农药… ; 同时井冈霉素还是生产阿卡波糖 ( 拜糖平 ) 和伏格列波糖 ( 倍欣) 两种糖尿病临床用药 的直
接原料 产品大 量 出 1 ; 冈霉 素是 通 过微 生物 发 酵 生 产 的一 种 多元 混 合 物 , 要 成分 是井 冈霉 素 A, 引, : 井 2 1 主 B,
床用药的直接原料. 者提 出以 8因素 3 作 水平 的正交试验进行 了培养基配方 的优化 . 果表 明 : 结 最适碳 源为大米 淀
粉. 最适氮源为黄豆饼粉 、 花生饼粉. 最适碳氮 比为 104 0 5 . :.5~ .7 最适 培养基为大米 淀粉 7 、 % 黄豆饼 粉 1 ~ % 、 % 2
1 实验 部 分
1 1 材 料 .
试验菌种 : 井冈霉素产生菌( 湖南益阳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提供) . 大 米淀粉 (0 目以下 ) 山芋粉 (0目以下 ) 玉 米 粉 (0 目以 下 ) 黄 豆饼 粉 (0 目以下 ) 花生 饼 粉 (0 6 ; 8 ; 8 ; 8 ; 8
Ab t a t Vai a cn,wh c o u e y mir b —e r n a o sr c ld my i ih pr d c d b c o e fn me t t n,i n b o i o g iu t r nd a s i s a a t i t fr a rc lu e a lo a i c c ify mae a r ma fc u ng c r o e a l t a d o lb s t b e s o u e a ee h el t r l f nu a t r a a b s tb e s n v g i o e a l t t c r dib ts Th o g t c lu e i o i r u h he u t 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抗生素杂志2013年12月第38卷第12期 文章编号:1001-8689(2013)12—0909・06 

一种农用抗生素发酵培养基优化及其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黄永春刘红梅陈志永赵鹏张伟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天津300191) 

摘要:目的 优化分离获得的一株土壤稀有放线菌发酵培养基,获得该有效成分的大孔树脂分离条件。方法 分别利用 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试验设计法,对发酵培养基构成成分和最佳用量进行优化;分别利用抑菌圈法和液相色谱法对发酵液中有效 成分含量进行测定,考察大孔树脂的吸附及解吸附参数。结果 经优化后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8%、蛋白胨0.5%、豆粕 0.3%、酵母膏1.0%、CaCO,O.25%,此时发酵液中有效成分活性最强;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对发酵液中有效成分的吸附能力最 强,最佳吸附时间为120min,采用70%的丙酮水溶液即可对有效成分形成有效解吸附,最佳解吸附时间为120min。结论 通过 一次吸附与解吸附分离使发酵液中有效成分得到了有效分离。 关键词:卡伍尔链霉菌;大孔树脂;农用抗生素 中图分类号:R378 文献标志码:A 

Studies on the fermentation and antibiotic separation of S.Cavourensis by macroporons resin 

Huang Yong-chun,Liu Hong—mei,Chen Zhi—yong,Zhao Peng and Zhang Wei (Institute ofAgro-environment Protection,Ministry ofAgriculture,Tianjin 300191) 

Abstract Objective Optimization the fe:rmentation medium of a soil rare actinomycete sp.and researching the separation condition of the antifungal active ingredient.Methods Based on ORe.factor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uniform design method respectively,to optimize the fermentation medium;based on the HPLC and cup—plate method to detect the antibiotic concentration.Results The optimizing results of culture medium by uniforill design method was glucose 1.8%,peptone 0.5%,bean cake 0.3%,yeast extract 1.0%,calcium carbonate O.O25%.The dynamic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study show that D一1 0 1 resin had good adsorption ability from fermentation broth,and the optimum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the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time was 120 minutes, the desorption concentration of acetone was 70%.the PH value of desorption was 6.0.Conclusion The antibiotic production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antifungal antibiotic was refined efficiently after once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procedure. Key words Streptomyces cavourensis;Macroporons resin;Agricultural antibiotic 

探寻应用于农业、医药及工业用途的抗生素一 直以来对世界各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从微生物次生 代谢产物中筛选生物活性物质是新农药研究与开发 的一条重要途径。截止到目前为止,已报道T22,500 个具有明确生物活性的化合物【z】,其中直接使用的有 150~160个,还有大约同等数量的化合物成为优秀的 

收稿日期:2012.12—22 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自主项目(2012一SZJJ—HYC);天津市自然科学基 

金项目(12JCYBJC19900) 作者简介:黄永春,男,生于1974年,副研究员,长期从事微生物源农药的研发工作,E-mail:nyalb@126.com 910 一种农用抗生素发酵培养基优化及其分离纯化工艺研究黄永春等 先导化合物,其成功率为0.2~0.3%,比前者的成功 率高出两个数量级[3]。由此可见,从微生物代谢产物 中寻找新型农药是一种简便、高效的方法。目前从 土壤放线菌中筛选抗真菌类农用抗生素的研究已取 得丰硕成果[4-6],并且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优化新筛选到的天然菌株发酵培养基,并从发 酵液中分离纯化有效成份为分子结构鉴定提供物质基 础,是农用抗生素研发过程中的两项重要步骤。目前 很多种试验方法如均匀试验设计法[ 、正交试验设计 法【s】等都可用于指导培养基优化研究,有效降低发酵 试验工作量。发酵液中往往成份复杂,既有大量未完 全利用的培养基成分,也存在菌株发酵过程中代谢分 泌的非分离目标成份,通过优化培养基成分配比,提 高发酵液中有效成分浓度,同时减少培养基成分剩余 量,可有效为下一步的分离纯化创造有利条件。目前 发酵液中有效成份的分离纯化技术已经成为农用抗生 素研发成败的瓶颈限制因素之一[9]。 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工作中从土壤中分离获 得一株稀有放线菌【 】,后经菌株鉴定表明为一株卡 伍尔链霉菌 Cavourensis)(菌株鉴定部分内容待发 表)。经分离纯化后的有效成份室内及田问抗菌谱试 验表明,可对多种农作物病原真菌及细菌产生显著 抗性,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本研究在前期工作基 础之上,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及有效成份的大孔树 脂分离纯化工艺进行了研究。构建了该菌株的摇瓶 发酵及大孔吸附树脂对有效成份的动态吸附与解吸 附分离纯化工艺。 1仪器与材料 高效液相色谱仪(配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岛津 公司);旋转蒸发仪(ELYELA,OSB。2000);酸度计 (METTLER TOLEDO);离心机(湘仪,H一2050R); 恒温摇床(上海智诚,ZHWY-2012);葡萄糖;蛋白 胨;豆粕;酵母膏;工业级大孔吸附树脂:AB.8, NAK一9,D一101,D 4020南开大学合成树脂厂。使用 前用乙醇浸泡隔夜,抽滤,弃去乙醇相,用蒸馏水 反复冲洗至没有乙醇味,备用。 抗生素原始生产菌株( .cavourensis):本实验室 自土壤中分离获得。 活性指示菌:总状毛霉(Mucor racemosus),由 本实验室收藏。 2方法与结果 基础发酵培养基:葡萄糖1.0%、蛋白胨0.5%、 豆粕O.5%、酵母膏0.5%、CaCO,0.2%。 真菌培养基(PDA):土豆汁20%,葡萄糖2%, 琼脂2%。 发酵液活性测定方法:采用管碟法[11]对发酵液 中有效成分进行测定。取5000r/min离心并经0.45gm 孔径滤膜过滤的发酵上清液或解吸附液200gL于牛津 杯中,在PDA培养基上以总状毛霉为指示菌生测, 以抑菌圈直径表示待测液活性大小,重复3次,数据 采用SPSS处理系统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有效成分的液相色谱测定方法:以70%甲醇水 作流动相,流速为1.2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 2.1 氮源对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在基础培养基中分别添加浓度为0.5%的不同氮 源,它们对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见表1。在供试的 7种氮源中,以豆粕、酵母膏、蛋白胨作碳源时的抑 菌效果最好,以(NH ),SO 、KNO,、牛肉膏作氮源时 抑菌效果比较差,而以尿素作氮源时则完全未见抑 菌活性。结果表明,以豆粕、酵母膏、蛋白胨作氮 源有利于抗菌代谢产物的产生。 2.2碳源对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在基础培养基中分别添加浓度为1%的不同碳 源,它们对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见表2。在供试的 6种碳源中,以葡萄糖作碳源时发酵液的抑菌效果最 好,其次为甘油,以麦芽浸膏和玉米粉作碳源时抑 菌效果比较差,而使用蔗糖和可溶性淀粉则未见抑 菌活性。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作碳源时有利于抗菌 代谢产物的产生。 2-3无机盐对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在基础培养基中分别添加浓度为0.02%的不同种 类的无机盐,并以不添加无机盐为对照,无机盐对发 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在供 

表1不同氮源对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Tab.1 Effect of diferent nitrogen sources on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fermentation broth 

“一”表示无抑菌活性,以下表示与之相同。 

小写字母表示差异的显著性(P<0.05),字母不同则表示差异显 著,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 中国抗生素杂志2013年12月第38卷第12期 表2不同碳源对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Tab.2 Effect of different carbon sources on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fermentation broth 

“一”表示无抑菌活性,以下表示与之相同。 

小写字母表示差异的显著性( :0.05),字母不同则表示差异显著 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 

试的7种无机盐中,以添加0.02%的CaCO,对发酵液 抑菌活性影响最明显。结果表明,向发酵液中添加 CaCO,有利于抗菌代谢产物的产生。 2.4基础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研究 采用U10(101O)均匀设计对基础培养基中各种 成份的配比进行优化研究,活性测试数据结果采用 SPSS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见表4。 对实验结果(表4)进行回归分析、优化处理, 得到如下的回归方程: 1 5.04+1.56X,.0.68置一 0.55x3+o.44x4—1.82x5(( ̄中 、 、 、 、 分别 为葡萄糖、蛋白胨、豆粕、酵母膏、碳酸钙的添加 量)。根据回归方程得到优化的培养基条件为:葡 萄糖1.8%、蛋白胨0.5%、豆粕O.3%、酵母膏1.0%、 CaCO 0.25%。采用优化的培养基得到的抑菌圈直径 可达17.4 mm。利用经过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在摇 床上于28℃恒温条件下发酵96hf ̄lJ各发酵液,供分离 纯化试验研究。 2_5大孔吸附树脂型号筛选方法 大孔吸附树脂是当前微生物源天然产物分离技 表3不同无机盐对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Tab.3 Effect ofdifferent inorganic salts on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fermentation broth “一”表示无抑菌活性,以下表示与之相同。 小写字母表示差异的显著性(P<O.05),字母不同则表示差异显 著,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 术领域发展最迅速、最活跃的分支之一,目前它已 逐渐取代活性炭和氧化铝等吸附剂,在抗生素工业 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大孔吸附树脂是一 类有机高聚物吸附剂,它具有比表面积较大、交换 速度较快、机械强度高、对被提取物污染小、热稳 定好等特点【13]。利用大孔树脂对发酵液中抗生素的 吸附与解吸附过程对发酵液中目标产物进行分离纯 化,已经成为抗生素分离纯化过程中一种几乎必不 可少的程序。有文献报道,近年来国内应用大孔吸 附树脂进行分离[14-15】、提取、浓缩、纯化的抗生素涵 盖了目前已知抗生素的所有类型[16】。 分别称取四种预处理好的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 脂各50.0g于4个500mL玻璃三角瓶中,分别向其中加 入200mL经5000r/min离心的发酵上清液,每种型号 树脂重复3次,封口后置于摇床上以1 50/min震荡吸 附120min,分别取各瓶中经吸附后的发酵液按照2中 所述方法进行生测,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脂对发酵 液中有效成分的吸附情况如下表5所示。 表4 U10(1010)优化培养基组成的试验结果 Tab.4 The optimizing results of culture medium by uniform design method 水平 葡萄糖/% 蛋白胨/% 豆粕 酵母膏 碳酸钙 抑菌圈直径/mm 14.4h l5.2g l5.7f 16.5d 16.4d 16.7c 16.2e 17.1b 17.4a l7.0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