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配筋率计算公式.doc

桩基配筋率计算公式.doc
桩基配筋率计算公式.doc

桩基配筋率计算公式

桩基配筋率计算公式?以下带来关于桩基配筋率计算公式,相关内容供以参考。

1.ρ=A/A。此处括号内实为角标,,下同。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A根据受力性质不同而含义不同,分别为:1. 受压构件的全部纵筋和一侧纵向钢筋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计算中,A取构件的全截面面积;

2. 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计算中,A取构件的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f)-b)h’f后的截面面积。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最小配筋率是根据构件截面的极限抗弯承载力M与使混凝土构件受拉区正好开裂的弯矩M相等的原则确定。最小配筋率取0.2%和0.45f(t)/f(y)二者中的较大值!

最大配筋率ρ =ξ(b)f(c)/f(y),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满足最大配筋率的

配筋计算公式1

配筋(计算规则)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柱子为轴心受压构件! 受拉钢筋配筋率、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 计算公式:ρ=A(s)/bh(0)。此处括号内实为角标,,下同。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最小配筋率是根据构件截面的极限抗弯承载力M (u)与使混凝土构件受拉区正好开裂的弯矩M(cr)相等的原则确定。最小配筋率取0.2%和0.45f(t)/f(y)二者中的较大值! 最大配筋率ρ (max)=ξ(b)f(c)/f(y),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满足最大配筋率的要求,当构件配筋超过最大配筋率时塑性变小,不利于抗震。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钢筋的截面积与所设计的砼结构面的有效面积的比值,称之为配筋率。 在钢筋砼结构中,钢筋的总截面积与所设计的砼结构面的有效高度与宽度的积的比值,称之为配筋率,根据配筋率的大小,其结构分为超筋、适筋、少筋截面。 钢筋面积/构件截面面积(全面积or全面积-受压翼缘面积)

梁的配筋率是梁的受压和受拉钢筋的总截面积除以梁的有效截面,有效截面是钢筋合力点到砼上面的距离。 合力点:是梁宽乘有效高度,有效高度指梁下部筋为一排筋时用高减35,下部筋为两排筋时减60 1、“柱外侧纵筋配筋率”为:柱外侧纵筋(包括两根角筋)的截面积,除以整个柱的截面积所得到的比率。 2、屋面框架梁(WKL)“上部纵筋配筋率”为:梁上部纵筋的总的截面积,除以梁的有效截面积所得到的比率。 梁的有效截面积为梁的截面宽度乘以梁的有效高度。而梁的有效高度为:梁的截面高度-35 (当梁上部纵筋为一排筋时)梁的截面高度-60 (当梁上部纵筋为两排筋时)一般设计上计算时as是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到截面受拉区边缘的距离,因此按受拉钢筋排数区域决定H-35或H-60(梁)而板H-20mm;受拉和受压要取决于梁或板的受力情况,同一条梁在梁中、梁端就不一样(连续多跨梁) 单筋截面: 忽略受压区钢筋的影响,只考虑受拉区钢筋。这样计算简单。 通常用于受弯不是很大的截面。 超筋构建或考虑延性才采用受压区钢筋的作用。

EXCEL表格计算的部分公式

=(Sheet1!B3/Sheet2!B3) =(Sheet1!C4/Sheet2!C4) =(Sheet1!D5/Sheet2!D5) =(Sheet1!E6/Sheet2!E6) =(Sheet1!F7/Sheet2!F7) =(Sheet1!G8/Sheet2!G8) =(Sheet1!H9/Sheet2!H9) =(Sheet1!I10/Sheet2!I10) =(Sheet1!J11/Sheet2!J11) =(Sheet1!K12/Sheet2!K12) =(Sheet1!L13/Sheet2!L13) =(Sheet1!M14/Sheet2!M14) =(Sheet1!N15/Sheet2!N15) =(Sheet1!O16/Sheet2!O16) =(Sheet1!P17/Sheet2!P17) =(Sheet1!Q18/Sheet2!Q18) =(Sheet1!R19/Sheet2!R19) =(Sheet1!S20/Sheet2!S20) =(Sheet1!T21/Sheet2!T21) =(Sheet1!U22/Sheet2!U22) =(Sheet1!V23/Sheet2!V23) =(Sheet1!W24/Sheet2!W24) =(Sheet1!X25/Sheet2!X25) =(Sheet1!Y26/Sheet2!Y26) =(Sheet1!Z27/Sheet2!Z27) =(Sheet1!AA28/Sheet2!AA28) =(Sheet1!AB29/Sheet2!AB29) =(Sheet1!AC30/Sheet2!AC30) =(Sheet1!AD31/Sheet2!AD31) =(Sheet1!AE32/Sheet2!AE32) =('2004年'!B3+'2005年'!B3+'2006年'!B3+'2007年'!B3+'2008年'!B3+'2009年'!B3+'2010年'!B3+'2011年'!B3+'2012年'!B3+'2013年'!B3+'2014年'!B3) =('2004年'!C4+'2005年'!C4+'2006年'!C4+'2007年'!C4+'2008年'!C4+'2009年'!C4+'2010年'!C4+'2011年'!C4+'2012年'!C4+'2013年'!C4+'2014年'!C4) =('2004年'!D5+'2005年'!D5+'2006年'!D5+'2007年'!D5+'2008年'!D5+'2009年'!D5+'2010年'!D5+'2011年'!D5+'2012年'!D5+'2013年'!D5+'2014年'!D5) =('2004年'!E6+'2005年'!E6+'2006年'!E6+'2007年'!E6+'2008年'!E6+'2009年'!E6+'2010年'!E6+'2011年'!E6+'2012年'!E6+'2013年'!E6+'2014年'!E6) =('2004年'!F7+'2005年'!F7+'2006年'!F7+'2007年'!F7+'2008年'!F7+'2009年'!F7+'2010年'!F7+'2011年'!F7+'2012年'!F7+'2013年'!F7+'2014年'!F7) =('2004年'!G8+'2005年'!G8+'2006年'!G8+'2007年'!G8+'2008年'!G8+'2009年'!G8+'2010年'!G8+'2011年'!G8+'2012年'!G8+'2013年'!G8+'2014年'!G8)

excel中的一些常用计算公式

如何使用电子表格excel中的一些常用计算公式 2010-05-11 23:17:27| 分类:电脑赤脚医生|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年龄计算公式: =IF((YEAR(E2)=2008)*(MONTH(E2)>8),0,2008-YEAR(E2) IF(MONTH(E2)<=8,0,-1)) 其中e2为单元格,2008为当前年份 二、身份证号中提取出生年月= MID(J11, 7, 4) & "年" & MID(J11, 11, 2) & "月" & MID(J11, 13, 2)&"日" 三、班级平均分公式=IF(COUNTIF($C$2:$C$24,J26)=0,"",SUMIF($C$2:$C$24,J26,$D$2)/COUNTIF($C$2:$C$24,J26)) 四、Excel表中身份证号码提取出生年月、性别、年龄的使用技巧 如何从Excel表中的身份证号码中提取出生年月、性别、年龄呢?看了本文就知道了。 方法一: 1.Excel表中用身份证号码中取其中的号码用:MID(文本,开始字符,所取字符数); 2.15位身份证号从第7位到第12位是出生年月日,年份用的是2位数。 18位身份证号从第7位到第14位是出生的年月日,年份用的是4位数。 从身份证号码中提取出表示出生年、月、日的数字,用文本函数MID()可以达到目的。MID()——从指定位置开始提取指定个数的字符(从左向右)。 对一个身份证号码是15位或是18位进行判断,用逻辑判断函数IF()和字符个数计算函数LEN()辅助使用可以完成。综合上述分析,可以通过下述操作,完成形如1978-12-24样式的出生年月日自动提取: 假如身份证号数据在A1单元格,在B1单元格中编辑公式 =IF(LEN(A1)=15,MID(A1,7,2)&"-"&MID(A1,9,2)&"-"&MID(A1,11,2),MID(A1,7,4)&"-"&MID(A1,11,2)&"-"&MID(A1,13,2)) 回车确认即可。 如果只要“年-月”格式,公式可以修改为 =IF(LEN(A1)=15,MID(A1,7,2)&"-"&MID(A1,9,2),MID(A1,7,4)&"-"&MID(A1,11,2)) 3.这是根据身份证号码(15位和18位通用)自动提取性别的自编公式,供需要的朋友参考: 说明:公式中的B2是身份证号 根据身份证号码求性别: =IF(LEN(B2)=15,IF(MOD(VALUE(RIGHT(B2,3)),2)=0,"女","男"),IF(LEN(B2)=18,IF(MOD(VALUE(MID(B2,15,1)),2)=0,"女","男"),"身份证错")) 根据身份证号码求年龄: =IF(LEN(B2)=15,2007-VALUE(MID(B2,7,2)),if(LEN(B2)=18,2007-VALUE(MID(B2,7,4)),"身份证错")) 4.Excel表中用Year\Month\Day函数取相应的年月日数据; 方法二:

配筋率

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柱子为轴心受压构件。在桥梁工程中,一般指的是面积配筋率,即受拉钢筋面积与主梁面积之比。 1基本定义 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受拉钢筋配筋率、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钢筋混凝土构件最小配筋率如下: 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0.6%;一侧纵向钢筋0.2%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0.2% 2计算公式 1.ρ=A(s)/A。此处括号内实为角标,,下同。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A根据受力性质不同而含义不同,分别为:1.受压构件的全部纵筋和一侧纵向钢筋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计算中,A取构件的全截面面积; 2.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计算中,A取构件的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f)-b)h'f后的截面面积。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最小配筋率是根据构件截面的极限抗弯承载力M (u)与使混凝土构件受拉区正好开裂的弯矩M(cr)相等的原则确定。最小配筋率取0.2%和0.45f(t)/f(y)二者中的较大值! 最大配筋率ρ(max)=ξ(b)f(c)/f(y),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满足最大配筋率的要求,当构件配筋超过最大配筋率时塑性变小,不利于抗震。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1] 2.箍筋面积配筋率:面积配筋率(ρsv): 配置在同一截面(b×s,b为矩形截面构件宽度,s为箍筋间距)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与该截面面积的的比率。其中,箍筋面积Asv=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Asv1×肢数n。

2020年excel表格计算公式大全、使用技巧

AND “与”运算,返回逻辑值,仅当有参数的结果均为逻辑“真(TRUE)”时返回逻辑“真(TRUE)”,反之返回逻辑“假(FALSE)”。条件判断 AVERAGE 求出所有参数的算术平均值。数据计算 COLUMN 显示所引用单元格的列标号值。显示位置 将多个字符文本或单元格中的数据连接在一起,显示在一个单元格中。字符CONCATENATE 合并 COUNTIF 统计某个单元格区域中符合指定条件的单元格数目。条件统计 DATE 给出指定数值的日期。显示日期 DATEDIF 计算返回两个日期参数的差值。计算天数 DAY 计算参数中指定日期或引用单元格中的日期天数。计算天数 DCOUNT 返回数据库或列表的列中满足指定条件并且包含数字的单元格数目。条件统计 FREQUENCY 以一列垂直数组返回某个区域中数据的频率分布。概率计算 IF 根据对指定条件的逻辑判断的真假结果,返回相对应条件触发的计算结果。条件计算 INDEX 返回列表或数组中的元素值,此元素由行序号和列序号的索引值进行确定。数据定位 INT 将数值向下取整为最接近的整数。数据计算 ISERROR 用于测试函数式返回的数值是否有错。如果有错,该函数返回TRUE,反之返回FALSE。逻辑判断 LEFT 从一个文本字符串的第一个字符开始,截取指定数目的字符。截取数据 LEN 统计文本字符串中字符数目。字符统计 MATCH 返回在指定方式下与指定数值匹配的数组中元素的相应位置。匹配位置 MAX 求出一组数中的最大值。数据计算 MID 从一个文本字符串的指定位置开始,截取指定数目的字符。字符截取 MIN 求出一组数中的最小值。数据计算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构造钢筋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相对于受力钢筋而言。 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 构造钢筋的类型有:分布筋,箍筋,拉筋,构造腰筋,架立筋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表9.5.1 第9.5.1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 受力类型 最小配筋百分率 全部纵向钢筋 0.6 受压构件 一侧纵向钢筋 0.2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 0.2和45f t/f y中的较大值 注: 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HRB400级、R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1; 2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3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f-b)h'f后的截面面积计算; 4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 第9.5.2条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 第9.5.3条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 M u≥Mcr (9.5.3) 式中

Excel电子表格计算公式使用方法25条公式技巧

常用电子表格公式 一、利用函数COUNTA统计本班的应考人数(总人数) 因为函数COUNTA可以计算出非空单元格的个数,所以我们在利用此函数时,选取本班学生名字所在单元格区域(B3~B12)作为统计对象,就可计算出本班的应考人数(总人数)。 二、利用COUNT、COUNTBLANK和COUNTIF函数分别统计各科参加考试的人数、统计各科缺考人数、统计各科各分数段的人数 我们在输入成绩时,一般情况下,缺考的人相应的科目的单元格为空就可以了,是0分的都输入0。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 格式为2012/4/21的=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格式为20120421的=CONCATENATE(MID(E4,7,4),MID(E4,11,2),MID(E4,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 =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 =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 =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或 =RANK(E2,$E$2:$E$5),但遇到同分数时排名不连续。 用下面的几个公式都可以获得中国式排名,还是以上图为例,在单元格中输入公式并向下拖: =SUMPRODUCT((D$2:D$19>D2)*(1/(COUNTIF(D$2:D$19,D$2:D $19))))+1 或下面的几个数组公式,公式输入完毕后按Ctrl+Shift+Enter结束: =SUM(IF(D$2:D$19>D2,1/COUNTIF(D$2:D$19,D$2:D$19)))+1 =SUM(--(FREQUENCY(D$2:D$19,IF(D$2:D$19>=D2,D$2:D$19))>0)) =SUM(--IF(D$2:D$19>=D2,MATCH(D$2:D$19,D$2:D$19,)=ROW( $2:$19)-1)) 4、等级: =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 =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 =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 =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Excel常用的函数计算公式大全(一看就会)

EXCEL的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一、单组数据加减乘除运算: ①单组数据求加和公式:=(A1+B1) 举例:单元格A1:B1区域依次输入了数据10和5,计算:在C1中输入 =A1+B1 后点击键盘“Enter(确定)”键后,该单元格就自动显示10与5的和15。 ②单组数据求减差公式:=(A1-B1) 举例:在C1中输入 =A1-B1 即求10与5的差值5,电脑操作方法同上; ③单组数据求乘法公式:=(A1*B1) 举例:在C1中输入 =A1*B1 即求10与5的积值50,电脑操作方法同上; ④单组数据求乘法公式:=(A1/B1) 举例:在C1中输入 =A1/B1 即求10与5的商值2,电脑操作方法同上; ⑤其它应用: 在D1中输入 =A1^3 即求5的立方(三次方); 在E1中输入 =B1^(1/3)即求10的立方根 小结:在单元格输入的含等号的运算式,Excel中称之为公式,都是数学里面的基本运算,只不过在计算机上有的运算符号发生了改变——“×”与“*”同、“÷”与“/”同、“^”与“乘方”相同,开方作为乘方的逆运算,把乘方中和指数使用成分数就成了数的开方运算。这些符号是按住电脑键盘“Shift”键同时按住键盘第二排相对应的数字符号即可显示。如果同一列的其它单元格都需利用刚才的公式计算,只需要先用鼠标左键点击一下刚才已做好公式的单元格,将鼠标移至该单元格的右下角,带出现十字符号提示时,开始按住鼠标左键不动一直沿着该单元格依次往下拉到你需要的某行同一列的单元格下即可,即可完成公司自动复制,自动计算。 二、多组数据加减乘除运算: ①多组数据求加和公式:(常用) 举例说明:=SUM(A1:A10),表示同一列纵向从A1到A10的所有数据相加; =SUM(A1:J1),表示不同列横向从A1到J1的所有第一行数据相加; ②多组数据求乘积公式:(较常用) 举例说明:=PRODUCT(A1:J1)表示不同列从A1到J1的所有第一行数据相乘; =PRODUCT(A1:A10)表示同列从A1到A10的所有的该列数据相乘; ③多组数据求相减公式:(很少用) 举例说明:=A1-SUM(A2:A10)表示同一列纵向从A1到A10的所有该列数据相减; =A1-SUM(B1:J1)表示不同列横向从A1到J1的所有第一行数据相减; ④多组数据求除商公式:(极少用) 举例说明:=A1/PRODUCT(B1:J1)表示不同列从A1到J1的所有第一行数据相除; =A1/PRODUCT(A2:A10)表示同列从A1到A10的所有的该列数据相除; 三、其它应用函数代表: ①平均函数 =AVERAGE(:);②最大值函数 =MAX (:);③最小值函数 =MIN (:); ④统计函数 =COUNTIF(:):举例:Countif ( A1:B5,”>60”) 说明:统计分数大于60分的人数,注意,条件要加双引号,在英文状态下输入。

配筋率的计算

1.7 配 筋 率 1.7.1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1.7.1.1 不考虑地震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1)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构件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75及表1-76规定的数值。 表1-75 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min ρ(%) 注:1.轴心受压构件、偏心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各类构件一侧受压钢筋的配 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轴心受拉构件及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计算;受弯的梁类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 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边缘面积(b b f -')' f h 后的截面面积计算。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的受压钢筋”或“一侧的受拉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2.当温度、收缩等因素对结构有较大影响时,构件的最小配筋率应按上述规定适当增加; 3.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当采用HRB400级、R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少0.1;当混凝土强度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1; 4.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表1-76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构件、轴心受拉构件一侧 受拉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min ρ(%) 续表1-76

注:本表是1-75序号3的具体化。 2)对于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的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1.7.1.2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min (%)如表1-77及表1-78所示。 表1-78 y f =300N/mm 2 (y f =360N/mm 2)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 续表1-78

excel表格公式运用

一、四则运算 一、基本的四则运算: (为便于编写运算规则我一般将电脑设定在字母大写档) 打开EXCEL表格,见下图: 表格每列用A、B、C、……表示,每行用数字1、2、3、表示。因此第四列第六行就用D6表示。D6也叫单元格。每一单元格既可输入文字或数字也可进行任何运算。 公式与符号:四则运算的符号在电脑键盘上都有,要注意的是,在某一单元格进行编写运算方法时首先要输入“=”符号,也就是说这一个的运算方法是“等于……”。加号“+”,减号“-”,乘号“*”用星字键表示,除号“/”表示。见上表,如要计算A1*B1-C1,那么D1单元格里输入“=A1*B1-C1”然后打回车键就好了,这时D1显示的是运算的结果“60”。当然每个单元格不只是只用于计算,也可输入文字。如上表的A1、B1、C1分别输入文字,代表下面的A2、B2、C2的含义,那么输入D1的计算公式在D2中就可以了。

当D3、D4、D5一下单元格的公式与D2一样,这时你只要先点击D2,然后将鼠标箭头移到这一单元格的右下角,这时鼠标箭头会从一个空心的十字形变成一个实心黑色的十字形,然后按住鼠标左键往下拉到D5,这样从D2到D5的运算公式都是一样了。一般的表格运算都采用这样来进行。当你想把D2的运算单元格移到其它位置的单元格里,这时先点击D2鼠标在该单元格边框移动时会出现单黑色箭头的十字星,这时按住鼠标左键就可随意移动该单元格到其他位置。 二、IF在EXCEL中的应用 IF在EXCEL电子表格中运用很广,英语IF就是假设、如果的意思。在此也是作为一个判断的语句。在上一讲中,我讲了四则运算。如下表: 当A1、B1、C1还没有输入数字时,D1计算出来的结果是“0”,如果D1到D10都是相同的公式,那么,在此表格设计好后都显示“0”,表格不美观。这时我们运用“IF”就能解决这一问题。 用中文来表述这个要求就是,“假如A1*B1-C1结果是“0”,这一结果不要在这一单元格里显示,假如不是“0”就显示A1*B1-C1的结果”。要达到这个结果,运用“IF”的计算方法就是: =IF(A1*B1*C1=0," " ,A1*B1-C1) 解说:使用IF语句,在IF后面须有三句语句,每句用逗号分开,因此在IF后面需使用括号," "是英语中的引号,在计算时显示空格的意思。如在该引号中输入汉字“没有”,那么当A1*B1*C1=0时就会显示“没有”。

EXCEL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1 1 2 EXCEL常用计算公式大 日常办公中少不了EXCEL 表格的运用,方便、快速、高效。 EXCEL表格是基于计算公式而运行的,只有掌握了基本公式,才能完成各项运算。 经过长时间收集,整理了一些常用工具,基本能够满足日常运用。 贵州龙山源酒业有限公司 贵州贞丰 联系人:石启洪 qq:478094808 1

3 EXCEL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4 5 文/石启洪整理 6 7 整理说明 8 EXCEL 是日常办公中少不了的运算工具,方便、快速、高效。 9 由于EXCEL表格是基于计算公式而运行的,只有掌握了基本公式,才能完成各项运算。经过长时10 间收集,整理了一些常用工具,基本能够满足日常运用。 11 公式由{}包括的为数组公式,在复制粘贴到单元后先去掉{}然后按住Shift键+Ctrl键再按Enter 12 键,自动生成数组公式。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目录 34 常用求和运算 (3) 35 一、单组数据加减乘除运算 (3) 36 二、多组数据加减乘除运算 (3) 37 三、其它应用函数代表 (5) 38 和字篇 (5) 39 一、求和 (5) 40 二、与和 (5) 41 产字篇 (7) 42 一、生产 (7) 43 二、产量 (7) 44 三、产品 (8) 45 四、产值 (10) 46 五、产生 (10) 47 大小于篇 (10) 48 一、大于 (11) 49 二、小于 (12) 50 数据篇 (12) 51 工资篇 (14) 52 价格篇 (15) 53 计算篇 (16) 54 库房篇 (27) 55 一、进库 (28) 56 二、出库 (28) 57 三、库存 (28) 58 成字篇 (28) 59 一、成绩 (28) 60 二、与成 (31) 61 金字篇 (33) 62 一、金额 (33) 63 二、奖金 (35) 64 时间篇 (35) 65 一、时间 (35) 66 二、年 (37) 67 三、月 (39) 68 四、日 (41) 69 销售篇 (44) 70

Excel表格公式大全,太强大

Excel表格公式大全,太强大了!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COUNTIF(K2:K56,"100") ——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COUNTIF(K2:K56,">=95")-K57 ——求K2到K56区域95~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Excel电子表格计算公式使用方法25条公式技巧总结

Excel电子表格计算公式使用方法25条公式技巧总结 对于Excel表格计算公式的方法实在太多,今天就整理了一个公式大全需要对有需要的朋友有些帮助。 1、两列数据查找相同值对应的位置 =MATCH(B1,A:A,0) 2、已知公式得结果 定义名称=EVALUATE(Sheet1!C1) 已知结果得公式 定义名称=GET.CELL(6,Sheet1!C1) 3、强制换行 用Alt+Enter 4、超过15位数字输入 这个问题问的人太多了,也收起来吧。一、单元格设置为文本;二、在输入数字前先输入' 5、如果隐藏了B列,如果让它显示出来? 选中A到C列,点击右键,取消隐藏 选中A到C列,双击选中任一列宽线或改变任一列宽

将鼠标移到到AC列之间,等鼠标变为双竖线时拖动之。 6、EXCEL中行列互换 复制,选择性粘贴,选中转置,确定即可 7、Excel是怎么加密的 (1)、保存时可以的另存为>>右上角的"工具">>常规>>设置 (2)、工具>>选项>>安全性 8、关于COUNTIF COUNTIF函数只能有一个条件,如大于90,为=COUNTIF(A1:A10,">=90") 介于80与90之间需用减,为 =COUNTIF(A1:A10,">80")-COUNTIF(A1:A10,">90") 9、根据身份证号提取出生日期 (1)、=IF(LEN(A1)=18,DATE(MID(A1,7,4),MID(A1,11,2),MID(A1,13,2)),IF (LEN(A1)=15,DATE(MID(A1,7,2),MID(A1,9,2),MID(A1,11,2)),"错误身份证号")) (2)、=TEXT(MID(A2,7,6+(LEN(A2)=18)*2),"#-00-00")*1 10、想在SHEET2中完全引用SHEET1输入的数据 工作组,按住Shift或Ctrl键,同时选定Sheet1、Sheet2

各种最小配筋率

各种最小配筋率 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为0.6%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为0.2和45ft/fy中的较大值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抗震等级梁中位置 支座跨中 一级0.4和80ft/fy中的较大值0.3和65ft/fy中的较大值 二级0.3和65ft/fy中的较大值0.25和55ft/fy中的较大值 三、四级0.25和55ft/fy中的较大值0.2和45ft/fy中的较大值 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柱类型抗震等级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框架中柱、边柱 1.0 0.8 0.7 0.6 框架角柱、框支柱1.2 1,0 0,9 0,8 注: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HRB400级钢筋时,应按上面数值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上面数值增加0.1。 规范上不是有么? 框架梁的最小配筋率取大值 一级支座0.4 ,80ft/fy 跨中0.3 ,65ft/fy 二级支座0.3 ,65ft/fy 跨中0.25,55ft/fy 三、四级支座0.25,55ft/fy 跨中0.2 ,45ft/fy 带边框的剪力墙连梁最小配筋率同相应抗震等级的框架梁。 基础哪,尤其是独立基础是多少啊 怎么算最小配筋率?谢谢! 现行规范上没有最小配筋率的明确规定,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执行,扩展基础底版受力钢筋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100~200。 最大配筋率 当受弯构件的配筋率达到相应于混凝土即将破坏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大配筋率,以ρmax (ρ=As/b h0)表示。

体积配筋率和面积配筋率

体积配筋率和面积配筋率 1.概念: 两者均对箍筋而言,所以也叫体积配箍率和面积配箍率 (1).面积配筋率(ρsv):是在垂直箍筋的截面bs(b为构件宽,s为箍筋间距)中,箍筋面积所占的比率(钢箍面积为肢数 乘每根钢筋的面积)。 计算公式:ρsv=Asv/bs=nAsv1/bs (2).体积配筋率(ρv):指箍筋体积(箍筋总长乘单肢面积)与相应的砼体积的比率。复合箍筋应扣除重叠部分的体积。 2.作用: (1).面积配筋率(ρsv):体现抗剪要求,框架梁沿梁全长的面积配筋率有规定,详GB50010-2002 P173页。 ρsv≥ρsvmin (2).体积配筋率(ρv):体现柱端加密区箍筋对砼的约束作用。ρv≥ρvmin =λv/fcfyv (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 Ⅰ. 箍筋的面积配筋率 面积配筋率(ρsv):配置在同一截面(b×s,b为矩形截面构件宽度,s为箍筋间距)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与该截面面积的的比率。 其中,箍筋面积Asv=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Asv1×肢数n。 计算公式为:ρsv=Asv/(bs)=(n×Asv1)/(b×s)。 最小配筋率:梁:ρsv,min=0.24×ft/fyv;弯剪扭构件:ρsv,min=0.28×ft/fyv。 Ⅱ. 箍筋的体积配筋率 体积配箍率(ρv):箍筋体积与相应的混凝土构件体积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方格网式配筋:ρv=(n1×As1×l1+n2×As2×l2)/(Acor ×s);螺旋式配筋:ρv=(4×Ass1)/(dcor×s)。 式中,l1和l2为混凝土核心面积内的长度,即需减去保护层厚度;计算复合箍的体积配筋率时,应扣除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 柱箍筋加密区最小配筋率计算公式为:ρv,min=λv×fc/fyv;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fc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yv为箍筋及拉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其中,fc≥16.7N/mm^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均有此规定),fyv≤360N/mm^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无此规定,《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有此规定)。 相关规范条文: A. 面积配箍率 (ρsv):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第10.2.10条、第10.2.12条、第11.3.9条;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J 186-2002) 第6.3.4条、第6.3.5条。

配筋计算

配筋计算 (1)抗弯设计: 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E.0.4-2,3推荐公式确定: 31sin sin 2sin 3t d c r y s s M f A f A r παπαπααππ +≤+ (3.3) 1.252t αα=- (3.4) 本段基坑取混凝土桩径为φ800,桩间距s 为1500mm ,混凝土采用C30, 214.3/c f N mm = ,主筋采用400HRB , 2360/y f N mm = ,箍筋采用HPB300, 2270/y f N mm = ,保护层厚度取50mm 101 1.0 1.25145.32 1.5272.475d F a M r R s kN m γ==???=? 2223.14400520400A r mm π==?= 经计算: 340s r mm =,236368r A mm = 0.21α=,0.83τα= ,23960s A mm = 计算弯矩: 3136sin sin 2sin 2[114.3363168330.610.610.513603960340]10173.3146.03.14 3.14 u c r y s s d M f A f A r kN m M kN m τπαπαπααππ+=+=????++???÷=?>=? 取1025,24909s A mm = 配筋率为: min 2454909100%100%0.98%0.18%520400s y A f A f τρρ?=?=?=>== 纵向配筋间距: 22 3.143402131010 s r mm π??== (2)抗剪设计: d cs V V ≤ (3.5) 00sv cs cv t yv A V f bh f h s α=+ (3.6)

板的配筋率要求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构造钢筋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相对于受力钢筋而言。 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 构造钢筋的类型有:分布筋,箍筋,拉筋,构造腰筋,架立筋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表9.5.1 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9.5.2 第9.5.2条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9.5.2 第9.5.3条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 M u≥Mcr(9.5.3)

式中 Mu--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按本规公式(7.2.1-1)、(7.2.2-2)或公式(7.2.5)计算,但应取等号,并将M以Mu代替; Mcr--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按本规公式(8.2.3-6)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10.1.6 第10.1.6条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该构造钢筋伸入板的长度从梁边算起每边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l0的四分之一(图10.1.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10.1.7 第10.1.7条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现浇楼盖周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双向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于板边的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该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的长度,在单向板中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五分之一;在双向板中不宜小于板短跨方向计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在板角处该钢筋应沿两个垂直方向布置或按放射状布置;当柱角或墙的阳角突出到板且尺寸较大时,亦应沿柱边或墙阳角边布置构造钢筋,该构造钢筋伸入板的长度应从柱边或墙边算起。上述上部构造钢筋应按受拉钢筋锚固在梁、墙或柱; 2嵌固在砌体墙的现浇混凝土板,其上部与板边垂直的构造钢筋伸入板的长度,从墙边算起不宜小于板短边跨度的七分之一;在两边嵌固于墙的板角部分,应配置双向上部构造钢筋,该钢筋

关于最小配筋率最大配筋率(试题学习)

关于最小配筋率最大配筋率 关于最小配筋率最大配筋率与梁高的取值 第一是最小配筋率,最小配筋率的确定理论原则应该是受弯构件的第一阶段末,即截面受拉区砼开裂临界状态,此时的配筋应能承担砼开裂后转嫁的全部拉应力,故与全截面有关,应用全截面。 第二是正常的配筋率或最大配筋率,针对的是受弯构件第三阶段,即极限破坏状态,此时截面只与有效高度有关,保护层多厚都无用,故采用有效高度。 ______ 配筋率首先要满足砼本身的要求,(参见大家上学时的混凝土教材正截面受压计算)。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不能无限增大,太大时会在钢筋屈服前压溃,超筋破坏。所以教材上是控制ξb(常用材料在0.5附近),所以我们的受拉钢筋配筋梁受ξb不能超过一定值,这个值随着截面尺寸砼等级钢筋等级保护层厚度的不同,值也不同。我通过列表计算得出的结论是:对于常用材料和截面,梁的配筋率(即有效截面配筋率,不要搞错配筋率概念)一般在2.0%,全截面配筋率一般在2.0%以下(这句话相对于上句话似乎是废话,呵呵,但对于实际配筋时有很大方便)。 对于抗震梁(常见的为框架梁),除了控制上面的第二条外。还需要满足,砼规11.3.1可知框架梁配筋率宜满足 1.≤ 2.5% 2.ρ≤α1ζbfc/fy ρ=(As'-As)/bho ξb=0.35(二、三级框架) =0.25(一级框架)考虑受压区钢筋作用 ______ 抗震框架梁梁端最大配筋率只是2.5%吗? 抗震规范中,强规6.3.3条: 6.3.3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 2.5%,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高规中6.3.2条也有强制规定。 注意文中”且计入受压钢筋的。。。。。。“,这里关键一个“且”字,故“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 2.5%”,只是必要条件,不能认为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率就是 2.5%。而应加上“且”后面的话,才是充分必要条件。 在求x/h0时,应注意是计入受压钢筋的。 所以,在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问题上,应注意三个问题: 一、不能认为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率就是 2.5%,实际设计中和一些资料手册中,就有这个问题。是不全面的,从而导致错误。 二、抗震时用公式pmax=Sb*a1*fc/fy,(其中,sb一级为0.25,二、三级为0.35)也是不对的,因为没有考虑受压钢筋的作用。而梁端有加密箍筋,6.3.3条第二款又保证了足够的受压筋,故不能忽约。 三、更不能套用非抗震时的最大配筋率。

excel表格公式怎么操作

excel表格公式怎么操作 1通过excel可以完成很多工作,比如一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这组数据的总和、平均值、乘积等等。今天我就来说一下计算一组数据的乘积的方法。首先打开excel,由于我是在这里做演示,所以随便输入了两组数据。如图。现在我们要计算这两组数据的乘积。 2首先我们要计算一下下图中所选定的数据,首先计算出第一组数据的乘积。选定这一组数据然后点击上方的函数按钮。如图所示。 3在弹出的菜单中并没有我们需要用到的乘积的公式,就点击一下其他函数这个选项。

4在插入函数的页面中,并不能直接找到我们需要用到的product函数。就在搜索函数空白框中,输入乘积两个字,然后点击转到按钮。 5此时,在选择函数的列表中,就出现了一个乘积的函数,在列表的最下面有一个说明,即计算所有参数的乘积。选择之后点击确定按钮退出插入函数的页面。 6此时我们开始计算第一组数据的乘积了。直接用鼠标选定刚才我们选定的那组数据,选定之后这组数据会被虚线包围,然后在函数参数框中会有显示这组数据,同时在最下面会有一个计算结果,如图。

7上面计算完了第一组数据的乘积,现在要计算第二组数据的乘积,点击一下函数参数页的number2右边的按钮,如图,点击此按钮即开始选定另外一组数据。 8如图所示,在选择的时候右边的函数参数设置页会变小,同样选定这组数据,同时在函数参数设置页中也出现了这个数组,现在这两组数据的乘积都计算出来了,我们点击确定就可以计算出这两组数据乘积的乘积了。如图。 9点击确定之后,在单元格中就出现了两组数据乘积的乘积,由于我演示的数据过大,所以乘积就无法完全显示了。当然如果是平常我们用到的数据,就可以完整显示出乘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