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 论积贮疏-原文及其译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积贮疏

1作品原文

管子曰(1):“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2)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3)。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4)。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5);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6)。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7),莫之振救(8)。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9)!

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10)。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11),而上不惊者?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12)。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13)?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14)?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15);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16)。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17)。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18),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田,皆著于本(19);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畮(20),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21),窃为陛下惜之。

节自《汉书·食货志》[1-2]

2注释译文

译文

管子说:“粮仓充实而知道礼节。”百姓不能自足却可以治理的事,从古代到现在,不曾听说过。古代的人说:“一个农夫不种地,就有人挨饿;一个农妇不织布,就有人挨冻。”生产(物资)有时间限制但是消费没有限度,那么生产能力必定穷尽。古代治理天下,最精细最周全啊,所以它的积蓄足以依靠。现在丢弃根本而趋向末技,吃饭的很多,这是天下的大害啊;淫靡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增

长,这(也)是天下的大祸啊。(这两种)祸害公然流行,没有人制止它;国家命运将要覆灭,没有谁拯救它;生产的很少但是浪费的很多,天下财产怎能不竭尽?

汉朝成为汉朝,将近四十年了,公家和私人的积蓄,还可(让人)哀痛。天错过农时不下雨,百姓将像狼一样有所疑虑。一年的收成不好没有收入,(朝廷)卖爵位(穷人)卖子女。已经听到耳朵里了,哪有治理天下危急到这种地步而君王不惊慌的?世间有荒年丰年,是自然的常态,夏禹、商汤(都)遭受过(荒年)啊。假如不幸有方圆二三千里的旱灾,国家拿什么救济(百姓)呢?突然间边境有了急事,几千、几百万之兵众,国家用什么给他们发放粮饷?兵灾、旱灾相继而来,天下(财物)大大缺乏,有勇气有力量的聚集暴徒而横行劫击,身体衰弱的、年老的人交换子女而咬他们的骨肉;政治没有完全通达啊,远方的能有二心的人,(就)一道发难而争着起兵了。才惊恐而想办法对付他们,哪里还来得及呢?

积蓄(这件事),是天下的命脉啊。如果米粟多而财物有余,做什么而不成功呢?用它来攻就能获得,用它来守就能坚固,用它来作战就能获胜。使敌对的人归顺,使远方的人归附,招什么(人)而不到来?现在驱使百姓而回归到农业上,都附着在根本(事业)上,使天下人自食其力,(从事)工商业和吃闲饭的人,转过来回到农田,那就积蓄充足而人们(都)乐得其所了。(本来)可以达到富足安定天下,却竟然造成这种令人危惧的情形!(臣)私下为陛下痛惜。

注释

(1)管子,名夷吾,字仲,春秋时齐国人。他主张通货积财,富国强兵,辅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后面的引文见《管子·牧民第一,》。

(2)这段引文也是管子的话。

(3)亡:通“无”。屈:穷尽。

(4)孅:同“纤”,细小。畜:同“蓄”。

(5)本:古代以农桑生产为本业,以工商为末业。残:伤害。此处做名词,意为灾害。

(6)贼:败坏,伤害。

(7)大命:国家的命运。

(8)振救:拯救,挽救。

(9)蹶:竭,尽。

(10)狼顾:狼生性多疑,害怕来自后面的袭击,走路常回头看,用来比喻人有所顾虑。岁:一年的收成。恶:不好。卖爵子:朝廷卖爵位百姓卖儿女。(11)为天下:治理天下。阽危:面临危险。

(12)饥穰:荒年和丰年。(13)即:假如,如果。胡:疑问代词,什么。恤:救济。

(14)卒然:突然。卒,同猝。:以食物供人。这里指饷,军队的供给。(15)相乘:相随,相继。乘,趁。衡击:横行抢劫。衡:同“横”。

(16)罢夫羸老:老弱病残的人。罢:同“疲”,疲困。羸:瘦弱。

(17)毕通:全都走上轨道。能疑者:僭越造反的人。能字是衍文。疑,通拟,指与皇帝比拟。

(18)怀:怀柔。古代统治者笼络外国或国内少数民族,称为怀柔,附远:使方的人归附。

(19)殴民:驱使人们。殴,同“驱”。著:附着。

(20)末技:古代指工商业。编:同“亩”。

(21)廪廪:戒备,畏惧的样子。廪,同“懔”。

3创作背景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

贾谊故居

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

轻田租,十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而山川、园池、市肆租税之人,自天子以至封君汤沐邑,皆各为

私奉养,不领于天子之经费。漕转关东粟以给中都官,岁不过数十万石。孝惠、高后之间,衣食滋殖。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时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

西汉建立初年,社会经济一片凋敝。据《汉书·食货志》记载,那时米价昂贵,饥馑遍地,人与人相食,物资匮乏,连天子出行都弄不到四匹同色的马驾车,将相只能乘牛车。汉高祖刘邦采取了一系列予民休养生息和“重农抑商”的政策,到汉文帝时,社会经济逐渐恢复,但商贾、地主侵夺农民,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广大农民因破产而纷纷流入城市,成为工商业的佣工或无业的游民,官僚、商贾的淫侈之风也日益增长,这些都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粮食的积贮,很不利于西汉封建政权的巩固,同时北方匈奴的威胁也越来越严重,面对这种日益严重的内忧外患的实际情况,贾谊就向文帝上了这份奏疏,建议重视农业生产,以增加积贮。题目《论积贮疏》的意思是:论述有关积贮的重大意义的奏疏。疏,指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它是古代臣下向皇帝条陈自己对某事的意见的一种文件,也称“奏疏”或“奏议”。[3]

4作品赏析

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仓廪实而知”这一观点,既而引用古人有关不耕不织、用之无度给人民带来的危害性的言论,对照当时社会食者众、靡者多、积蓄少的现象,提醒当权者必须慎重正视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

接着文章论及灾害的必然性,谈到禹、汤受此之苦,并在此基础上接连设问:如果我们也遇到灾害,“国胡以相恤”?如果边境有敌人入侵,“国胡以馈之”?不仅如此,文章更具体揭示了旱荒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一一勇者行劫,老弱者易子而食,政治未毕通等。[4]

5作者简介

贾谊(公元前200~公元前168年),人称贾生、贾子、贾太傅。西汉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