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蓄电池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调查报告)
电池行业品牌企业雄韬股份调研分析报告

电池行业品牌企业雄韬股份调研分析报告1. 投资逻辑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目标价27.30元。
市场认为公司传统铅蓄电池发展遇到天花板,成长性有限,但是我们认为,公司较早在锂离子电池(动力电池回收)、燃料电池领域布局,随着动力电池回收需求快速增加,以及国内燃料电池商业化提速,公司发展有望再上新台阶。
预计公司2019-2021年营收分别为33.92、38.81、44.33亿元,归母净利润1.48、2.05和2.57亿元,对应EPS 0.42、0.58、0.73元。
结合可比上市公司2019年平均估值为29.82倍,考虑到公司燃料电池业务,给予目标价27.30元,对应2019年PE 65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2. 铅蓄电池为核心,拓展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业务 2.1. 立足铅蓄电池业务,积极布局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领域 公司立足铅蓄电池业务,服务网络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雄韬股份成立于1994年,2014年在深交所上市,旗下拥有Vision (威神)、SENRY (三瑞)、Euroba (尤诺)三大国际知名品牌。
公司在深圳、越南和湖北拥有三大研基地,服务网络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图1:公司服务网络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据来源:公司官网公司深耕电力、通讯、能源等领域,拥有艾默生、施耐德、中移动等优质客户。
目前,公司业务覆盖电力、通讯、光伏、风能、电子、UPS 等领域,下游客户包括艾默生、施耐德、中国移动、中兴、华为、南方电网、中国电信、东风汽车等全球优质客户。
公司立足铅蓄电池,拓展锂电池、燃料电池业务,服务网络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地区。
图2:公司致力于为通讯、电动交通工具、能源等行业提供服务上市以来营收稳定增长,2018年收入29.56亿元(YoY 11.28%)。
公司上市以来收入保持稳定增长,2015年营收24.18亿元,2018年在燃料电池等业务带动下,收入增长到29.56亿元。
光伏储能产业发展及未来趋势

光伏储能产业发展及未来趋势摘要: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下,储能技术是新能源产业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等场合的核心技术,国家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推出了系列储能政策,促进储能技术的发展。
结合近年来储能技术的相关政策,分析光伏储能电站领域的应用现状,结合国家推行的政策和市场的需要,提出了光伏储能未来将会朝着智能化、标准化和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储能技术、光伏、锂电池、光伏储能技术1.光伏+储能的必要性1.1背景介绍在可再生能源实践中,储能系统是重要的一环。
储能系统的引入可以对风光出力和能量调度起到平滑作用,在相当程度上改善新能源发电功率的不稳定性。
得益于这一优势,在光伏和风电领域储能被看好。
目前光伏发电系统一般运行于两种模式下,分别是脱网独立运行模式和并网运行模式(1)脱网独立运行模式。
在这种运行模式下,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证家庭设备正常稳定运行。
太阳辐照充足时,除去提供给家庭正常用电外,多余的电能将会通过储能系统储存起来。
当电网侧出现供电问题无法正常供电或者天气呈现阴雨天时,储能系统进行电能释放以保证家庭负载的正常工作。
(2)并网运行模式。
在日间不需要光伏电量以及电网谷价比光伏发电更低的场合,通过光伏系统与电网连接,将多余电能馈送给电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光伏发电电能质量需要满足并网要求。
光伏安全并网的条件为:光伏有功功率变化1min时间尺度不超出装机容量的±10%[2]。
1.2光伏电储能系统的主要研究方向1)光伏储系统集成的研究。
综合考虑复合储能系统的技术和经济性能,建立了反映复合储能系统特性参数和成本特征的数学模型[3],相比于单纯的发电系统模型更为经济可靠。
2)发电与储能容量配置的研究。
从系统供电可靠性、发电功率波动大小以及系统成本等角度出发,致力于提出合理配置复合储能容量的方法[4]。
不仅可以保证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还可降低电网建设和运营等成本。
3)储能系统平抑能力的研究。
针对光伏发电存在不稳定性的问题,基于超短期功率预测,采用先进的控制策略对发电功率波动进行平滑[5],实现对短期发电功率的平抑。
汽车起动电池行业分析报告

汽车起动电池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汽车起动电池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机遇期 (3)1、起动电池行业机遇之一: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 (5)(1)维护市场规模四倍于配套,配套市场影响维护市场 (6)(2)我国汽车保有量市场尚处高速增长期 (7)(3)受益于环保趋严,免维护汽车起动电池将有较高增幅 (9)2、起动电池行业机遇之二:环保趋严必将大幅提升行业集中度 (10)3、起动电池行业机遇之三:中长期看起停电池 (15)二、汽车起动电池行业格局与竞争对手 (19)1、我国汽车起动电池行业集中度有很大提升空间 (19)2、三足鼎立格局已基本形成 (21)(1)风帆股份 (21)(2)上海江森 (22)三、行业标杆分析:骆驼股份 (23)1、汽车起动电池龙头仍在快速成长 (23)(1)公司简介 (23)(2)近年收入与盈利快速增长 (25)2、独特优势助骆驼股份市占率持续提升 (26)(1)高管与员工持股广泛、利益一致 (26)(2)先进生产线数量业内领先 (27)(3)地域布局逐步完善,就近配套抢占份额 (28)(4)从维护走向配套,以配套带动维护 (31)(5)与竞争对手相比具有突出的渠道优势 (33)3、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34)4、风险提示 (37)一、汽车起动电池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机遇期电池是一种直接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属于化学电源。
电池按是否可以循环使用划分为两大类: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
一次电池是活性物质仅能使用一次的电池,又称原电池,如锌锰电池,碱锰电池等;二次电池可充电、循环使用,又称蓄电池。
蓄电池按电极材料和工作原理的不同,应用最广泛的包括铅酸蓄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四类。
铅酸蓄电池的主要优点是技术成熟、成本低、容量大、大电流放电性能好、使用温度范围广、安全性高,并且能够做到完全回收和再生利用;缺点是重量大、比能量低。
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目前都存在大容量制造技术不成熟的问题,只能实现中小容量电池的规模化生产,不能满足大功率动力的需求。
2024年轨道交通蓄电池市场需求分析

轨道交通蓄电池市场需求分析引言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蓄电池则是轨道交通中关键的能源存储设备。
蓄电池作为轨道交通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车辆的正常运行和提供稳定的能量供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轨道交通蓄电池市场需求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
1. 市场规模1.1 当前市场规模目前,全球轨道交通蓄电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2019年全球轨道交通蓄电池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X亿美元。
这一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新兴市场的推动下,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越来越普及。
•蓄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下降,使得蓄电池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环保和能源安全的要求,使得蓄电池成为替代传统燃油动力的重要选择。
1.2 市场潜力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轨道交通将继续迎来新一轮的建设热潮。
而作为轨道交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蓄电池市场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未来几年,轨道交通蓄电池市场有以下几个潜在的增长点:•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
亚洲、中东和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对于轨道交通的需求将不断增加,这将带动轨道交通蓄电池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电动化趋势的加速。
随着电动轨道交通的普及,对于高性能、高安全性的蓄电池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能源存储市场的拓展。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和电网储能技术的发展,轨道交通蓄电池市场将与能源存储市场产生更多的交叉应用。
2. 市场需求2.1 高性能蓄电池需求随着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对于蓄电池的性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高能量密度、高功率输出和长循环寿命是目前轨道交通领域对蓄电池的主要需求。
高性能蓄电池可以提供更长的运营时间和更稳定的能量供应,从而确保轨道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
2.2 长周期蓄电池需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时间通常较长,因此对于蓄电池的循环寿命要求也相对较高。
长周期蓄电池能够经受多次循环充放电,并保持较高的能量存储效率,满足轨道交通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需求。
2023年中国液流电池行业发展环境(PEST)分析

2023年中国液流电池行业发展环境(PEST)分析一、政策环境分析液流电池是一种电化学储能技术,是一种新的蓄电池。
液流电池由电堆单元、电解液、电解液存储供给单元以及管理控制单元等部分构成,是利用正负极电解液分开,各自循环的一种高性能蓄电池,具有容量高、使用领域(环境)广、循环使用寿命长的特点,是一种新能源产品。
不同类别的液流电池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包括最常用的钒以及不常用的锌-溴、多硫化物-溴、铁-铬和铁-铁。
根据电化学反应中活性物质的不同,水系/混合液流电池又分为铁铬液流电池、全钒液流电池、锌基液流电池、铁基液流电池等。
2023年,被誉为液流电池元年。
液流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电池技术,其在能源储存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21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2年2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的目标。
2022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新型储能、氢能和燃料电池、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能源系统数字化智能化、能源系统安全等6大重点领域,增设若干创新平台。
2022年10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规划指出,要开展高功率液流电池关键材料、电堆设计以及系统模块的集成设计等研究,研发钠离子电池、液态金属电池、钠硫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储能型锂硫电池、水系电池等新一代高性能储能技术,开发储热蓄冷、储氢、机械储能等储能技术。
我国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行业现状及对策

FRONTIER DISCUSSION | 前沿探讨我国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行业现状及对策姜东 苏春阳 方帅军 元瑞 常阁慧河南德力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河南省安阳市 455000摘 要: 随着环境形势越来越严峻,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我国更是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上升为国家战略,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但随之带来一个新问题,退役的动力蓄电池如何做到妥善处置,如果处置不当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有安全隐患,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
国家高度重视,已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及标准,规范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再利用。
本文对已发布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进行梳理,结合当前国内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促进我国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动力蓄电池;回收;现状;问题;措施1 引言我国从2009年推广新能源汽车至今,已超过10年时间,在国家各项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逐年攀升。
截至2019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累计超过380万辆,规划到2020年保有量将突破500万辆。
随着时间推移,早期的动力蓄电池已进入退役期。
预测,2020年我国动力蓄电池退役量将达11.25GWh/年,2026年进入爆发期。
除了规模大,动力蓄电池还具有体积大、回收过程危险、电解液污染等特点,造成回收利用难度大,对技术、工艺、回收网络等方面要求高。
国家高度重视,国务院发文明确指出加强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和回收管理,工信部等相关部门已陆续启动动力电池回收制度、标准制定及相关示范试点工作,相关企业也积极开展废旧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布局。
2 政策及标准2.1 政策趋势工信部在2019年10月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建设和运营指南》,2个月后,出台《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19年本)》。
查阅历年政策,不难发现,这只是最近几年政策密集发布的一个缩影,而且政策愈发明确、全面。
2.2 标准梳理为完善回收利用体系、完善相关标准体系,汽车用动力电池回收标准相继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