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操作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南州藏医院火罐消毒、消毒剂浓度检测登记表

科室:

黄南州藏医院拔火罐技术操作规范

[诊疗技术名称]

拔火罐

[简介]

拔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适应症]

适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痛、腰腿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肠疾病如脘腹胀痛、胃痛、呕吐及腹泻等。

[禁忌症]

1.体质过于虚弱者不宜拔罐

2.孕妇及年纪大且患有心脏病者拔罐应慎重。

3、一些特殊部位不宜拔罐,如:骨骼凹凸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肚脐正中(即神阙穴)也不宜拔罐。

4、局部有皮肤破溃或有皮肤病的患者,不宜拔罐。

5.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病人;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操作规范]

该诊疗技术的操作规范

[注意事项]

1.拔罐时不易留罐时间过长(一般拔罐时间应掌握在8分钟以内),以免造成起泡(尤其是患有糖尿病者,应尽量避免起泡所带来的感染几率)。

2.若在拔罐后不慎起泡,一般直径在1毫米内散发的(每个罐内少于3个),可不用处理,自行吸收。但直径超过1毫米,每个罐内多于3个或伴有糖尿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及时到医院处理。

3.注意罐子的清洁。如1人应专用1套罐具,一般每使用5次后应对罐具进行1次清洗。以防止感染。

管理制度

1、医师应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向病员详细了解病情,掌握适应症

和禁忌症。

2、防止烫伤和灼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如拔罐局部出现较大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外涂龙胆

紫,保持干燥,必要时用无菌纱布覆盖固定。

3.患者如需配合其他治疗(如理疗等),通知相关项目主管,合理安

排顺序。

4.凡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清洁消毒,擦干后备用。

5、医师需严格按照拔火罐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进行治疗,如有违规操作,视情节严重程度做出相应处罚,轻者口头警告,重者处以罚款,如因违规操作造成医疗事故者,按照医院相关文件规定惩处。

黄南州藏医院火罐清洗、消毒流程图

用含氯消毒液(500-2000mg/L )浸泡30分钟(铜制除外)

清洗

烘干

高压75%酒精擦

清洗

常规刺络已用普通火罐终末处理含氯消毒液(500mg/L )浸泡30分钟 已用刺络拔罐火罐终末处理含氯消毒液(2000mg/L )浸泡30分钟 铜制

黄南州藏医院针灸理疗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诊室要保持清洁,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地面湿式清扫。

二、每日紫外线消毒一小时并有累计记录;紫外线灯管每周擦拭一次;紫外线灯管使用至1000小时时必须更换新的。

三、床单要保持清洁,每周更换床单,有污物时及时更换;使用一次性床单要做到一人一单。

四、医务人员进行针灸穿刺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正确进行穿刺部位的消毒,针灸针具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用一灭菌”、火罐“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过的针具、火罐等应浸泡消毒、清洗干燥、后高压灭菌。

五、进行拔罐、刮痧、中药足浴等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规程,必要时进行操作部位的皮肤消毒;相关器具和物品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六、一次性针灸针具,中药足浴一次性塑料袋连同足浴液严

禁重复使用,一次性针灸针具用后按损伤性医疗废物处理;可重复使用的针灸针具及拔罐、刮痧、中药足疗器具、物品使用后按相关规定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七、酒精棉球应密闭存放于灭菌容器内,每日更换;无菌槽开启后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干燥镊子罐每四小时更换一次。

八、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黄南州藏医院针灸理疗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医护人员工作期间戴帽子、口罩,接触血液、体液

操作时戴手套,诊疗病人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

二、治疗室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或空气消毒,每日地面湿

式清扫,保持环境清洁。病人使用的床单等物品定期更换、清洗消毒,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及时更换。

三、棉签棉球、皮肤消毒用碘制剂或酒精在有效期内规

范使用,并注明开封日期。

四、加强理疗设施清洁消毒,接触皮肤、粘膜的诊疗器

械一人一用一消毒。如火罐一人一用一罐,用后清洁消毒干燥保存。熏蒸、药浴等洗浴用品一人一用,重复使用的容器、器具必须每次清洗消毒。

五、进入体内无菌组织的器械一用一灭菌,针灸针具必

须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或使用一次性针具。

六、一次性针灸针必须三证齐全,并在有效期内使用,用后及时放入锐器盒内,送往医疗废物暂存点。

七、医务人员如发生职业暴露时应立即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标准操作规程》及时进行局部处理并上报院感科,进行预防阻断治疗、定期随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