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设计文本

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设计文本
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设计文本

1 前言

土地是农业的基础,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是贯彻新《土地管理法》,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加强基本农田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了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精神,国土资源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就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达成合作协议,为贯彻落实协议,省国土资源厅提出,当前尤其要加快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快推进人地挂钩试点工作,推进土地综合整治;第二,加快完善支撑改革的配套措施;第三,加快形成推进改革的组织领导格局。

土地综合整治,是通过土地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土地、资本、技术结合,对人(农民)、产业以及社会经济进行综合的统筹,使农民从被动城市化到主动城市化,真正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有良方,土地节约集约有增量,农民安居乐业有保障,城乡统筹发展有希望”。

2 综合说明

2.1项目基本情况

2.1.1项目名称及性质

2.1.1建设规模

2.1.3项目工期

2.2 项目建设内容

2.3 项目投资

2.4 项目设计目标、依据、原则

2.4.1 项目设计目标

2.4.2 项目设计依据

2.4.2.1有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4.2.2 国家有关规定和文件

(1)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

题的决定》;

(2)《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

(3)《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

(4)《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6)《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

(7)《国土资源部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合作协议》。

(8)《河南省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规范全省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豫土综治办发[2013]126号)。

2.4.2.3 土地整理标准和规范

(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4)《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

(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2005年7月)

(6)《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7)《机井技术规范》(SL256-2000)

(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2.4.2.4 地方性文件及有关计划、规划

2.4.3 项目设计原则

项目设计遵循技术可行、投资经济、工程安全、有利于项目区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全方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 项目概况

3.1 项目区所在地概况

3.2 项目区概况

3.2.1 自然条件

(1)项目区位置

(2)地形地貌

(3)气候

(4)土壤

(5)植被

(6)水文地质

(7)工程地质

(8)自然灾害

3.2.2 社会经济条件

(1)人口及社会经济情况

(2)生产条件

(4)住房和人居环境

(5)公共服务设施

3.2.4 土地权属

项目区内农用地土地权属全部为集体所有。项目区内土地已经承包到户,由各农户经营,各农户和村集体签订了承包责任书。各农户承包经营土地的位置、四周边界、面积、期限、及相关权利与义务在承包协议中均有记载。目前项目区各农户之间的土地权属关系清晰、界限分明,无权属纠纷问题,项目区已进行的土地登记工作和农户与村集体签订的土地承包协议书为土地综合整治后农用地土地权属调整的依据。部分耕地已经承包给村集体,已经签订了责任承包合同。

4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基础设施条件

道路交通设施

村内主要道路为水泥路,其余均为砂石路及土路。道路系统不是很通畅,断头路较多。宅间道路过窄,不利于消防和车辆出行,给村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出行带来不便。

现有的路网系统尚不完善,各级道路普遍偏窄,需要扩宽并且部分土

路需要改为水泥路。道路附属设施不全。

灌溉与排水骨干设施

项目拆旧区附近无河流经过,加之当地气候非常干旱,村民主要靠天吃饭,项目区内的机井,成为村中农田灌溉、生活饮水主要来源。

林网建设设施

项目区内有大量树木生长,但由于树种保育不良,生长情况较差,未形成系统的防护林带,生态防护林网体系极不完善。此次设计准备结合土地整理,将项目区地块内树木进行移植,沿规划生产道路重新布局并进行树种更新。

电力设施

项目区周边居民点有高压线路通过,用电可直接从村里接出,能够满足项目区建设的用电需求。村中乱拉电线的现象严重,存在火灾隐患。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设施

生活垃圾缺乏管理,闲置空地内和排水明沟垃圾较多,严重影响了村镇的环境卫生质量。

居民家庭为露天厕所或简易厕所,卫生条件差。

项目区内尚没有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设施,除被当地群众开发种植树木、农作物外,大部分土地的生态植被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准备结合土地综合整理重新布置。

土地利用限制因素

新增耕地来源分析

4.4 水土资源分析

项目区水资源一般。参照孟津县当地水文资料,项目区主要灌溉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径流测渗补给和灌溉回归水。

4.5公众参与

5 工程规划

5.1 土地利用布局

5.2 工程平面布局

5.2.1土地平整工程

保持耕地布局的基本稳定,建设用地复垦增加的耕地应与原有耕地集中连片;以田间路和生产路、排灌渠系、农田防护林围构成的耕作田块为基本单元,相对均匀分布。基本农田划定在耕地集中连片,土壤肥力较好,农田水利设施较完善、产量较高的区域。

5.2.2灌溉与排水工程

项目区现有的排水沟多数是自然形成的,走向紊乱且时断时续,排水能力低下,规划对现有的排水沟进行疏竣,重新设计了一部分排水农沟,规划的排水沟渠尽量与田间道路配合布置并适当考虑原有排水沟。

5.2.3田间道路工程

田间道路充分考虑与附近居民点及区内外道路协调衔接,同时考虑方便生产,满足运输需要。依托项目区紧邻的县乡公路和过项目区内新实施的村村通水泥路工程,规划布置田间路和生产路两级道路,形成田间路与附近居民点及区外公路相接,生产路连接各田块并与田间路相连的项目区内交通网络。根据本次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要求,也便于规划的实施,农村道路尽量在现状的基础上实施规划建设,按照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要求,结合农田景观美化要求,构建“路—沟—树相结合,田间道---生产路相连通”的方格网络框架,实现便捷通达,与项目区外交通形成项目区道路格局。

5.2.4农田防护及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6 工程设计

6.1土地复垦工程

6.1.1村庄拆除工程

建筑物拆除工程主要为房屋拆除和建筑垃圾清理。项目区需拆除的房屋为砖混和土墙结构,大部分为土墙结构,拟采用机械进行拆除。针对不同结构的房屋,拆除粉碎的土经人工改土后用作耕作层,拆除的建筑材料可用于工程配套设施;建筑垃圾包括房屋墙体拆除后的建筑灰沙、石渣、砖渣等,建筑垃圾的处理除回收利用的材料外,其余运往项目区外,运距约1.5-2km。

6.1.2 土地平整工程

村庄地表建筑物拆除后,主要通过土地平整达到耕种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工程:

(1)基础拆除、表土清理

(2)土地翻耕

(3)挖填土石方

(4)田埂修筑

(5)田间道路

6.2 工程量汇总

7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7.1 土地权属现状

项目区宅基地权属全部为集体所有,国土局依据土地登记、土地变更调查等资料,切实查清了各村村界及每宗土地的权属,项目区内土地界址清楚,产权明确,无土地权属纠纷。

7.2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7.2.1 土地权属调整的依据、原则

土地整治权属调整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利益敏感的社会行为。必须坚持5个原则:

(1)依法依规原则。按照确权在先的要求,依据《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和《物权法》有关规定,开展土地确权、权属调查、登记和发证等工作。

(2)公告原则。土地权属调整要公开、公正,实行公告制度,广泛征求有关权利人意见,保障权利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收益权。

(3)协商一致原则。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调整应在有关权利人协调一致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尊重权利人意愿,适当调整土地利用关系。

(4)利益不减少原则。土地整治后农民承包地应与整治前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同或有所提高,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调整不得造成相关权利人的权利损失。

(5)土地适度集中原则。在协商的基础上,推进土地权属调整工作,尽量减少飞地、插花地和宗地数量,同一产权主体的土地尽量集中连片,为土地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7.2.2 土地权属调整的程序、方法

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1999]358号文件精神,土地整理工作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土地产权人的合法权益。在土地整理之前,首先做好现有土地资源的产权登记,核实集体所有土地及土地使用者使用的土地的数量、质量、用途、位置,查清土地使用者的权属状况及证件,对土地整理区的土地登记作到必要的限制,非特殊情况不允许进行变更登记。土地整理后要确保原土地承包人的合法权益,以土地整理前后土地评估结果为依据进行再分配,保证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高。

7.2.3 土地权属调整内容

对签订的拆迁建新补偿协议的房屋要及时收回土地及房屋权属证明,按程序公告予以灭失;对新盖楼房,由村委会统一办理手续。在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达到效益最大化。

项目实施完毕和交付使用后,对整理后新增加的耕地面积,使用权归还原有宅基地使用者所有,土地收益归村民所有。

8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8.1 施工条件

施工时应尽量避开雨季,另外施工时要及时与气象部门协调,对突然到来的自然灾害提前预防。其它气候条件对施工无显著影响。

8.2 施工总布置

本项目拆旧区主要工程包括:村庄拆除工程、土地平整工程,整个项目的施工按照各项工程分项展开。施工料场布设原则是便于整个项目区用料方便,运距经济合理。

8.3 主要工程施工方法

土地平整是项目区一项基础性的中心工作,对于项目区的同块大小及地貌高差的不同,具体平整则应由现场施工人员按土地平整的原则及施工条件(人工施工、机械施工)确定。平整土地工程与最小工区范围的确定关系十分密切,人工平整土地时,工区选择必须沿坡度的方向呈长形较为合理,工区的宽度不能大于5m,机械平整时,工区的面积大小以挖填分界线在田块内能封闭为标准,计算确定工区大小,其基本原则是:项目区内的挖填土方尽可能平衡。如采用机械化平整土地,则可根据机械设备的最小范围确定工区。

8.4 工程总进度计划

项目区设立了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统一的组织、管理。整个工程可分为:村庄拆迁工程、土地复垦工程。

9 实施管理与后期管护

9.1 实施管理机构

为加强对综合整治工作的领导,应成立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领导小组,以县长任组长,县国土资源局局长任副组长,县发改委、县监察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县水利局、县电业局、县交通局、县国土资源局等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国土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局局长兼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全县土地整理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孟津县政府也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村委、村民代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将责任层层落实到位,保证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顺利实施。

9.2 实施管理

9.2.1 管理制度

根据项目区工程建设及技术要求,按照《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对项目工程建设与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措施,具体为项目法人制、公告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

(1)项目法人制

由于项目实施涉及到诸多部门的组织和配合协调问题,牵涉面广,专业要求高。因此,项目实施必须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土地管理部门牵头,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和区政府领导下的逐级负责制。

(2)项目工程招标制

为防止暗箱操作,保证工程质量,由区土地局(项目法人)对工程内容逐一分解,向社会公开招标。竞标方按照工程质量和施工要求,拟定工期、

报价和质量标准等,最终由项目土地整理领导小组择优选定中标单位。

(3)工程监理制度

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对所有工程的建设内容、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进行监理。

(4)合同管理制度

按照《合同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有关工作组织,区国土资源局作为项目实施单位,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签订施工监理合同,明确相互各方的权责利。合同由专人管理,专设项目合同管理专用章,签发工程承建合同和设备购置合同必须由项目法人签章;合同纠纷调解处理按《合同法》规定程序进行。

(5)项目公告制

将整个项目区的范围、面积、工程数量以及项目实施的各项管理制度等进行公告,以接受社会监督。

9.2.2 控制措施

(1)质量控制

为加强对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的管理,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杜绝出现“豆腐渣”工程,保护人民的切身利益,项目承担单位应依法制定相应规章制度,确保工程施工质量。项目承担单位不得迫使承包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不得任意压缩合理工期,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资金管理,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和资金的合理使用。

项目承担单位在领取施工许可证或开工报告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

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监理单位应负责工程施工的全过程监理,严格执行监理规章和制度,把好质量关。

施工项目部应配备专职质检工程师,各施工队设质量检查员,形成自上而下的质量管理网络。认真对待质量管理制度,使质量控制做到群专结合、上下结合、内外结合、全员结合,并贯彻施工全过程。

项目部设质检科,工地实验室配备试验工程师,把好技术标准关、测量放样关和原材料试验关。施工中认真执行“三检”(班组自检,工程队复检,质检科终检)。通过工序控制和工艺控制,推行标准化作业。项目部质检工程师及材料主管,严把原材料和施工质量关,各种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无产品合格证、缺乏检验资料的不准使用。

(2)进度控制

工程进度涉及到业主和承包人的重大利益,是合同能否顺利执行的关键。实现计划进度的方法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密切注视工程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间可能出现的差距,及时地督促承包人加快工程进度,以便按照计划完成工程。

在工程开工之后,施工方应对整个工程进行专业分析,建立工程分项的月、旬进度控制图表,以便对分项施工的月、旬进度进行监控。其图表宜采用能直观的反映工程实际进度的形式,如形象进度图等,可随时掌握各专业分项施工的实际进度与计划间的差距。当出现差距时应及时向承包人发出进度缓慢信号,要求承包人采取措施,加快进度,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汇报并提供资料,供监理工程师对工程实际进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如

果承包人实际施工进度确实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完工日期,应要求承包人尽快调整施工进度计划。

另外,随时掌握各施工过程持续时间的变化情况以及设计变更等引起的施工内容的增减,施工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的变化等,及时分析研究,采取相应措施,应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施工质量,节省费用,做好各项作业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工作。

(3)资金控制

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落实具体实施制度,坚持实施设专账、立专户、实行专管、单独核算,不截留、不挤占挪用;坚持按照规定的开支范围支出,并力争不突破估算总额;坚持严把资金流转渠道,层层设立专账,资金拨付由施工单位根据工程进度提出申请,经工程监理单位审查后,报开发整理办公室审批,办公室在拨付资金之前,必须对上期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坚持项目资金决算制度,成立计划财务组和财务审计组,严格资金审计,确保项目资金落到实处,做到专款专用,严格执行“先报后审再批用”的原则,把有限的资金按设计用到相应的项目上。计划财务组对土地复垦整理项目资金实行坚持财经制度,规范财务手续。财务审计工作组对监督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审计,规范资金正常运行,保障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

9.3 后期管护

9.3.1 管护主体

土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是一项长期而繁杂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监督成本,与土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相关的主体主要有项目区所在的各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各受益农户。

镇政府对所辖行政区域内所有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工程进行管理在人力上不具有可行性,经济上也不合算。

农户作为土地利用的直接主体,与田块、设施、设备等直接接触,其行为直接影响到土地整理工程综合效益的发挥,但是农户具有知识技能缺乏、缺乏组织、财力弱小等局限,因此没有能力担当起土地整理工程后期管护主导者的角色。

村民集体经济中的村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在管理农户行为和村内设施设备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土地整理工程的后期管护中更是如此:首先,村委会是基层中最基本的自治组织,具有服务群众、监督群众和调解群众纠纷等职能;其次,土地整理中各项工程的规划和设计等均尽量保持了村级行政界线的完整性,各村内建设工程内容具有相对独立性,为分村管理奠定了基础;再次,土地整理的建设工程中许多建设内容并不属于农村划分单位中更小的村民小组,只能靠村级组织进行统一管理。但是村委会并非行政部门,在管理中手段措施采取受到较多的限制。因此,村民委员会应在担当起土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主导者的重任的同时,也作为连接镇政府和农户之间管理关系的重要桥梁。

综上所述,土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的主体应该是以镇政府为领导、村委会为主导者、农户和专业管护人员为参与者的一个体系。

9.3.2 管护措施

(1)建立各级管护主体责任制度

镇政府应分领导、分项目承担保证项目实施后综合效益的发挥,如保证负责项目区产量、产值的增加等;村委会的成员也应该分别负责项目区内各单项工程的管护责任,如泵站的维修防盗、沟系水工建筑物的正常运行等;而广大的农户则应负责各自承包耕地范围内耕地质量的保证与提高、防护林的健康生长等。为衡量以上各责任主体的管护效果,应当建立一个分单项工程的指标体系作为审查标准,如耕地质量等级、防护林成活比例等。

(2)建立各单项工程管护制度

土地开发建设工程的各单项工程之间在管护上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镇政府可分别提出其管护的具体制度。

耕地管护制度。耕地利用方式的规定,保证耕地的充分合理利用,禁止任何未经批准而改变耕地用途的行为;耕地质量评价制度,镇政府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耕地质量进行评价。

农田水利工程管护制度。禁止故意损坏农田水利设施设备的行为。根据不同设施设备的特点开展定期的维护,如泵站的检修等;建立各设施设备的档案制度,记录其技术参数、基本信息、使用情况和检修情况等。

道路工程管护制度。禁止恶意破坏田间道路和农桥的行为;禁止对桥梁、道路的不合理利用行为,如超载、超速等;对田间道路工程进行不定时的检修,采取预防措施减小建设工程被损害的可能性,如在道路两旁和

桥头等地树立混凝土标示牌表明其允许荷载等级、限制速度、高度等。

(3)建立工程管护的奖惩制度

镇政府应当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方式对各项目区工程管护的情况进行抽查,检查耕地质量的提高情况、设施的完好程度、设备的运行情况等,对管护有力的单位组织和个人给与相应的奖励,对故意破坏工程设施设备、不执行工程管护制度的组织和个人做出惩罚。土地开发后期管护各种制度的建立应以建立工程管护制度为核心,领导责任制度为保障,奖惩制度为促进的制度体系为目标,各村委会根据管护制度和管护区实地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以保证制度有效落实。

9.3.3 经费筹措

土地整理项目的后期管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目前土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无法得到落实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管护资金的缺乏,要建立土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体系,就必须有持续的资金来源作保障,在后期管护中可采取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方式。

(1)新增耕地承包费和管护中部分经营收益的填充

新增耕地是土地整理的一大目标,通过新增耕地的承包,可收取承包费用。农田防护林成材以后出售收入扣除新建防护林等费用预留的部分也可作为项目后期管护的资金补充。

(2)地方财政补贴与农民集资相结合的办法

土地整理后的耕地可按照“谁收益,谁负责”的原则,向项目区收益农户收取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费用,包括水工建筑物的维护修理费、设备

的检修更新费、设备设施的运行费和管护人员的补贴等,收费项目和标准应经过听证并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农户的财力毕竟有限,对于设备实施大量的维修和更新费用并无力承担,因此土地整理项目的后期管护费用仍需财政从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出让金中预留部分专项资金,费用的划拨采取村委会申请——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计划内下拨资金——竣工验收的程序进行。这种资金的筹集方式既保证了后期管护资金的可持续性,又调动了群众参与项目后期管护的积极性。

以上两种资金的筹集渠道,互为补充,可共同构建土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资金持续来源的保障体制。

10 项目投资预算

10.1 编制说明

本项目规划设计工程投资内容主要包括:(1)村庄拆除工程; (2)土地平整工程。

10.2 投资预算

10.3 资金筹措

本次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是孟津县统筹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县内各个部门分工协作,由县政府统筹安排,国土、建委等部门各司其职,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乱、统筹使用、各司其责、形成合力、各记其功”的思路,把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以工代赈、扶贫开发、电力、通讯等相关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试卷大全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试卷 (2012年1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不属于土地保护的原因的是( D )。 A.人口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B.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C.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土地资源需要保护才能体现出自然之美 2.下列不属于三基点温度的是( A )。 A.日均温度 B.最适温度 C.最低温度 D.最高温度 3.降水量的单位为( C )。 A.cm B.m C.mm D.ha 4.当河流到达中、下游地区之后,由于坡度变小,河水中所携带的悬浮物质进一步沉积,形成了广大的( A )。 A.冲积平原 B.湖积平原 C.滨海平原 D.山前平原 5. 下列不属于土壤有机质的作用的是( B )。 A. 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 B. 影响土体颜色 C. 增强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 D. 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 6. 按照八大类土地利用分类,下列土地利用类别属于耕地的是( D )。 A. 果园 B. 林地 C. 迹地 D. 望天田 7. 下列规划属于法定的最权威的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的总纲的是( D )。 A. 基本农田规划 B. 城市规划 C. 风景旅游规划 D.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8. 不能反映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是( B )。 A. 耕地灌溉率 B. 绿色植物覆盖率 C. 城市化水平 D. 交通密度 9. 符合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原则是( A )。 A.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 B. 灵活性和动态性 C.珍惜土地,保护耕地 D.部门和公众参与 10.基本农田是( B )。 A.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B.高产稳产田 C.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 D.包括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

生态修复和土地综合整治

生态修复与土地综合整治

一、指导思想 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总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破解耕地占补平衡难题,创新土地制度供给和要素保障,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空间布局,逐步建成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高效集约的新格局。 二、工作原则 1、保护优先,严守底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持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数量红线,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夯实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2、规划引领,集约利用。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多规衔接要求,立足现有土地资源,综合运用“农田提升、低效盘活、社区集聚、下山脱贫、村庄整治、生态修复”六大政策工具,编制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规划,按照“控制总量、优用增量、盘活存量、用活流量”和项目资金平衡的要求,科学合理重构用地布局,稳步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3、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在摸清土地资源家底的基础上,科学分析资源的开发适宜性和开发潜力,积极探索符合各村自身条件和需求的整治模式。根据区位结构、自然条件、

区域性发展方向、后续土地利用诉求等因素,合理安排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计划,分区域、分类型有序推进,防止急功近利、大拆大建。 4、政府主导,尊重民意。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主体地位,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和收益权,全面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确保村集体利益和农民利益不受损且有增加,实现成果多方共享、多方共赢。

房地产项目规划设计文本

成果目录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4 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与性质 4 第三章规划范围期限 5 第四章发展规模5 第五章规划布局 6 第六章绿化系统 6 第七章景观系统 7 第八章道路交通系统7 第九章指标控制 8 第十章城市设计框架

9 第十一章经济指标 10 第十二章给水工程规划11 第十三章排水工程规划11 第十四章消防工程规划11 第十五章供电工程规划11 第十六章电信工程规划11 第十七章燃气工程规划 12 第十八章环卫设施规划 12 第十九章环境工程规划 12 第二部分规划说明第一章规划编制背景、范围、期限 14 一、规划编制背景 14

二、规划范围、期限 14 第二章 规划编制依据和参考资料 14 第三章 基地现状概况 1 5 一、地理位置 15 二、交通条件 15 三、自然条件 15 第四章 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与性质 16 一、指导思想 16 二、基本原则 16 三、规划目标 16 四、性质 16 第五章 人口规模

17 第六章 用地布局结构 17 一、布局分析 17 二、规划结构 17 三、用地布局 18 第七章 绿化系统 18 一、规划原则 18 二、规划目标 19 三、绿化系统布局 19 第八章 景观系统 19 一、规划原则 19 二、景观系统规划 19 第九章 道路交通系统

20 一、交通区位 20 二、道路交通规划 20 第十章指标控制 21 一、土地使用兼容性 21 二、投资强度 21 三、容积率21 四、绿化率 21 五、建筑高度 21 六、项目建设 21 第十一章城市设计框架 21 一、原则 21 二、城市设计框架

实施方案:县旱地改水田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方案

××县旱地改水田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县旱地改水田(以下简称“旱改水”)工作,进一步落实耕地“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制度,有效缓解我县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压力。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4号)、原国土资源部《关于补足耕地数量与提升耕地质量相结合落实占补平衡的指导意见》(国土资规〔××〕8号)、《关于改进管理方式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通知》(国土资规〔××〕13号)和《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推进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目标任务 根据市下达我县××—××每年新增水田1700亩的任务,××年度全县计划实施“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新增水田2000亩。 (二)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从自然条件和生态建设要求出发,科学合理安排“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建设;

坚持尊重土地权属人意愿,在项目实施前充分征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等土地权属人意见; 二、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措施。为确保我县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有效开展,成立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协调解决旱改水土地整治工作有关重大事宜,指导督促旱改水土地整治工作的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农村局,××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旱改水综合土地整治日常工作。 (二)工作流程 接受年度下达任务→开展前期调查与选址→规划设计→方案评 审→项目规划批复→项目资金批复→组织实施→初级验收→项目审 计→竣工验收→落实移交管护→新增耕地指标管理→地类资料报备。 (三)职责分工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实施方案编制提纲 一、基本情况 (一)工程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人口、产业、村庄建设、基础设施、环境地质条件与地质灾害等情况(工程项目区涉及多个行政村的,土地利用现状与人口分村进行统计)。 (二)工程项目区内土地利用、村庄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的可行性分析(重点从发展基础、群众意愿、整治潜力、生态修复能力等方面阐述)。 二、工作目标 主要包括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村庄建设、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目标,各项目标设定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可量化、可统计、可考核。 三、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情况 (一)划定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根据村土地利用规划、当地自然条件差异、土地利用现状、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特色,

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行优化,合理划分农业生产、村庄建设、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等功能分区,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明确各功能分区重点整治内容(明确各土地利用功能区重点整治内容,合理划分整治分区,明确整治任务与目标)。 四、统筹安排项目 (一)土地整治项目安排(统筹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旱地改水田、耕地质量提升、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宜耕后备资源开发等项目,明确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二)各类建设项目安排(对新农村建设、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现代农业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与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拆违治违、村庄环境整治、交通、水利等具体项目进行安排,明确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三)生态修复项目安排(对损毁土地复垦、土壤污染防治、废弃矿山治理以及其她生态修复工程等具体任务进行安排,明确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五、实施期限及进度计划 (一)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 (二)进度计划。对分年度实施计划进行安排。

浅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变更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变更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本文从分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变更原因入手,提出减少和控制项目规划变更一些对策,为今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开发规划设计变更对策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变更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现场条件改变、工程使用意图变化,以及勘察设计资料不详尽等原因,导致规划设计与实际自然条件不符,对原规划设计局部工程进行修改,或增加或减少某些分项工程的施工任务。规划设计变更既影响项目建设的正常进行,也会加大实施阶段的管理难度和工作量。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从分析项目规划变更原因入手,提出减少和控制项目规划变更一些对策。 1导致项目规划变更原因 1.1 前期调查勘测资料不详尽 对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而言,前期调查勘测资料非常重要,其结果将直接影响项目规划方案的优劣程度。但很多项目申报单位重申报、轻实施,忽略了项目的前期调查工作,或者说前期调查工作不实、不细、不具体,导致了项目规划设计粗而不精,工程布局的错位、偏差,单体工程的规格尺寸不符合项目区实际要求等等,给项目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目前普遍被忽视的一项工作就是项目区现状调查和地籍测量工作,大多数项目申报单位都是依据原始地籍图进行规划设计,其实是非常不准确、也是不合理的。有的项目规划设计单位虽然也进行调查勘测,但由于项目区涉及范围比较大,很难面面具到。有的干脆就按照项目申报所在地的水利、交通以及村组提供的资料进行了规划方案的设计等等,这些都导致项目规划方案与项目区实际要求有偏差,最终导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项目规划变更。 1.2区内情况发生变化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区内情况发生变化,导致项目规划变更,如:有的因国家和省重点工程建设,打乱了原项目规划,需要进行变更;有的因地方经济发展,占用项目区部分土地,需要对项目建设规模、位置、工程数量等进行变更;有的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原规划不适应现在发展需要,需要进行变更;有的因农业、水利等部门在项目区内新建小型配套工程,为了避免项目的重复投资,需要对该部分工程进行变更等等。 1.3少数工程无法实施 在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阶段,其项目申报单位和规划设计单位未深入当地群众中进行认真细致的调研,没有认真听取项目区群众意见,不了解当地农

XX项目规划方案

目录 第一部分文本 第二部分规划设计方案图 一、综合图 1、风景区功能分区图 2、区域位置关系图 3、旅游景点分布图 4、道路交通图 5、市场分布图 6、旅游线路图 二、杜鹃湖中心旅游区规划效果图 (一)、杜鹃湖规划总图 (二)、杜鹃湖中心旅游区功能分区图 (三)、水上杜鹃培育保护规划图 (四)风景区主入口规划方案效果图 1、沙子关入口广场规划效果图 2、沙子关装修效果图 3、沙子关民族风情园规划效果图 4、贵州绿色长廊规划效果图

5、主入口停车场规划效果图 6、主入口华表效果图 7、半边街规划方案效果图 8、望天门规划方案效果图 9、主入口文化休闲广场规划效果图 (五)、贵州文化长廊规划方案效果图 1、广顺神仙洞古人类遗址效果图 2、贵州古岩画效果图 3、夜郎遗踪系列壁画方案图 (四)“贵州建省” 系列壁画方案图 (五)朱元璋调北征南、靖难之变系列壁画方案图 (六)屯堡文化系列壁画方案图 (七)八艳赏花石雕效果图 (八)“天下大师” 石雕效果图 (九)“阳明洞”规划效果图 11、阳明路规划效果图 (一)阳明路起点规划效果图 (二)阳明路中段规划效果图 (三)阳明路中段规划效果图 (四)河东桥规划效果图

(五)河西桥规划效果图 (六)圣泉规划效果图 12、码头接待中心规划效果图 13、和尚坡水上活动中心规划效果图 14、霞客亭规划效果图 15、望云楼规划效果图 16、机动船码头规划效果图 17、杜鹃水苑入口规划效果图 18、杜鹃水苑秋池规划效果图 19、杜鹃水苑北楼装修效果图 20、杜鹃会馆规划效果图 21、杜鹃水苑荷塘规划效果图 22、空中狩猎园规划效果图 23、花果山度假村鸟瞰图 24、但家坟码头规划效果图 25、牡丹亭规划效果图 26、梦草池规划效果图 27、百草园农训基地规划效果图 28、但家坟规划效果图 29、白云山门规划效果图

2020年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方案5篇

2020年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方案5篇Implementation plan of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in 20 20

2020年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方案5篇 小泰温馨提示: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 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 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 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20xx年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2、篇章2:20xx年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3、篇章3:20xx年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4、篇章4:土地整理实施方案 5、篇章5: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方案 我国土地利用目前正面临人口增长和经济建设的双重压力,开展土地整理是协调人地关系的一个重要途径,应该怎样 实施呢?下面是小泰整理的一些关于20xx年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方案,供您参阅。 篇章1:20xx年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项目区位于定远县东部,距县城约16km,地理位置为东 经117°50′46〃~117°53′07〃,北纬32°32′05〃 ~32°34′12〃,项目区东接池河至练铺碎石路,南邻青春河,西为在建的京沪高速铁路,北为刘铺至青岗碎石路。涉及高刘村、刘铺村、青岗村三个行政村23个村民组,土地总面积1024.3780公顷。 1.2 项目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 根据安徽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皖国土资〔20xx〕1358 号文件《关于下达20xx年省级投资土地整理开发项目计划的 通知》,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024.3780公顷。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平整土地,归并零星田块,水塘挖深加固,小塘并大塘,合理布局灌排沟渠、田间道路和防护林带等,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完善基本农田建设,建设成高产农田区。 项目总投资3553.35万元,平均每公顷投资3.4688万元。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面积31.9231公顷,新增耕地率3.12%。 根据项目区气候和农时等条件,项目计划总工期16个月,跨2个年度,初步安排20xx年9开工,20xx年12月全面完成。 1.4项目主要工程建设内容

XX市濮院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送审稿)【模板】

XX市濮院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文本 (送审稿) XX市濮院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1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控制指标6 第三章土地利用基数9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12 第五章各类用地布局优化15 第一节农用地保护规划 (15) 第二节建设用地布局优化 (17) 第三节基础设施规划 (18) 第六章生态用地布局规划19 第七章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21 第八章土地用途分区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24 第一节分区原则与分区类型 (24) 第二节土地用途分区 (24) 第三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28) 第九章规划实施与管理30 第十章附则3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坚持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根本方针,统筹协调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近远期之间的各业用地需求,严格规范各类土地利用和建设行为,提倡土地生态文明,积极探索规划实施的制度创新,促进土地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保障濮院镇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高效、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根据濮院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和濮院镇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综合研究和确定土地利用的目标、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各类用地,确定各类用地规模、划定土地用途分区,重点安排好耕地、生态用地及其他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用地,确定村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规模。 第二条规划依据 1、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8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5)《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

2020年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方案

2020年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方案 20xx年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方案范文1 1.建设任务目标 1.1项目范围 项目区位于定远县东部,距县城约16km,地理位置为东经1175046〃~1175307〃,北纬323205〃~323412〃,项目区东接池河至练铺碎石路,南邻青春河,西为在建的京沪高速铁路,北为刘铺至青岗碎石路。涉及高刘村、刘铺村、青岗村三个行政村23个村民组,土地总面积1024.3780公顷。 1.2 项目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 根据安徽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皖国土资〔20xx〕1358号文件《关于下达20xx年省级投资土地整理开发项目计划的通知》,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024.3780公顷。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平整土地,归并零星田块,水塘挖深加固,小塘并大塘,合理布局灌排沟渠、田间道路和防护林带等,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完善基本农田建设,建设成高产农田区。 项目总投资3553.35万元,平均每公顷投资3.4688万元。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面积31.9231公顷,新增耕地率3.12%。 1.3 项目工期 根据项目区气候和农时等条件,项目计划总工期16个月,跨2个年度,初步安排20xx年9开工,20xx年12月全面完成。 1.4项目主要工程建设内容

1.4.1土地平整建设工程 从总体上讲,土地平整应尽量满足项目区内自流灌溉、自流排水的要求:从细部来看,以规划田块为单位对项目区内的坑塘、废弃河道等零星地块统一平整,重新规划田、沟、路、林、平整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土地平整拟采用机械整平,按照划分的田块,就近推填土方,尽可能减少土方的运输距离。土地平整土方分两部分,一是表土剥离回填土方,为了使平整后的耕地土质适合种植作物,对平整深度较大的田块需采取表层熟土剥离,临时堆放,待平整完成后再回填,在充分听取当地土地部门和农户的意见后,拟对于挖深超过0.6m的田块采取表土剥离,根据项目区现有土壤质地分布情况和耕作要求,表土剥离回填高度取0.2m;二是机械就地平整土方,根据各规划田块的设计高程计算。 经计算,土地平整总土方量为257.36万m3,其中表土剥离回填土方19.36万m3,机械就地平整土方238万m3,挖填基本保持平衡。根据运筹学原理,本着运量(运输土方量运输距离)最小原则进行田块间的土方调配。 1.4.2 农田水利建设工程 项目区灌溉主要从青春水库东干渠、青岗排水大沟和项目区内塘坝引水,采用明渠地面灌溉方式,灌溉渠系分为斗、农渠2级,规划斗渠7条,总长度9311m,采用砼U型渠,设计流量为0.09~0.42m3/s,农渠53条,总长度24539m,亦采用砼U型渠,设计流量均小于0.04m3/s。项目区排水工

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目 录 前 言 ..............................................................................I 第一章 总则.. (1) 第二章 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4)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 (4) 第二节 土地利用战略 (5) 第三节 土地利用目标 (6) 第三章 土地利用布局和结构调整 (8) 第一节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8) 第二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2) 第四章 农用地保护利用 (15) 第一节 耕地保护 (15) 第二节 基本农田保护 (16) 第三节 其他农用地保护 (17) 第四节 农业产业化用地 (17) 第五章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19) 第一节 建设用地规模控制 (19) 第二节 新增建设用地节约利用 (19) 第三节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分类引导 (20) 第六章 土地利用分区 (26) 第一节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26) 第二节 土地利用管制分区 (27) 第七章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30) 第一节 中心城区控制范围 (30) 第二节 中心城区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30) 第三节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管制分区 (33) 第八章 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35) 第一节 生态用地保护 (35) 第二节 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35) 第三节 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36) 第九章 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建设项目 (38) 第一节 土地整治 (38) 第二节 “三旧”改造 (40) 第三节 重点发展区域和建设项目 (40)

第十章 区、县级市土地利用指导 (42) 第一节 区、县级市规划指导原则 (42) 第二节 区、县级市规划指引 (43) 第三节 各区、县级市指标分解 (46) 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8) 第十二章 附则 (53) 附表: (54) 图 录 1、土地利用现状图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3、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 4、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 5、土地重大工程建设规划图 6、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 7、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8、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9、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管制分区图

我国丘陵山区土地整治规划的设计探究

我国丘陵山区土地整治规划的设计探究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迅速增长,对丘陵山区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就我国丘陵山区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探究,并提出若干针对性解决策略,以此保证土地高利用率,进一步优化土地整治规划设计。 【关键词】丘陵山区;土地整治规划;设计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促使我国丘陵山区土地整治规划工作有了进一步提升,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生态问题。这主要由于我国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工作仍在成长阶段,较为重视增加耕地面积,优化生产条件,但忽略了生态效益的维护。另一方面,我国丘陵山区分布面积属南方最广,加上南方多雨,不但影响了其土地地质结构,一定程度下还会引发地区自然灾害。鉴于此,如何有效提高我国丘陵山区的土地利用率,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以下就我国丘陵山区土地整治规划的设计内容及优化策略进行全面探究和分析,以供参考。 1. 优化我国丘陵山区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丘陵山区因其具有丰富的水热资源而存在巨大的经济发展及农业生产潜能。但在城市经济及建筑工程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很大一方面增加了农业用地需求量,如此一来便使得丘陵山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增加,严重损害了其地质结构。再加上我国丘陵山区属于分散布局,促使生态环境被破坏、自然灾害增加等问题日益突出,继而对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产生了诸多的不利影响。当前,生态环境损害情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增加河坝防护等作业,会直接破坏水下生物的生存环境;第二,丘陵山区坡梯一旦发生改变,除了会影响被整改地区的地形地貌,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还会损害各类生物的栖息场所;第三,整合田间道各项工作时,如增加水泥路,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便会造成耕地质量下降、水土流失恶化等不良状况。鉴于此,优化我国丘陵山区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01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文本

控规文本标准化文件 注意:若地方有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定,则文本形式与内容深度按照地方规定来。 注意:不同规划项目会有相应表达重点及增减内容。如旧城改造、工业园区要突出其特殊性。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文本第一条一般应阐明规划编制目的。 范例: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一步深化完善××××××(如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所确立的发展目标,明确本编制区未来发展方向及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协调各专业、各部门的需求和规划管理的要求,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的规定,结合××××××的实际情况,特编制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国家规范,城乡规划法及道路交通规范等,二是地方规范,编制区所在省、市、县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等,三是与编制区相关的上层规划,如总规、分区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注意:1、下位规划、同级控规不能作为规划依据 2、规划依据应注明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时间,政府文件应注明文号,相关规划应注明规划期限 3、上层次规划须经法定程序批准 范例: 本规划涉及的控制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现有的相关标准、规范,针对编制区的开发、建设、管理而制定的,对未涉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省及××××××市有关的 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要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2)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 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土地整治项目测量技术设计方案17页word

3实施方案 3.1任务概述 3.1.1编制的目的和依据 3.1.1.1编制的目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划定的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是贯彻土地基本国策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耕地保护的重要措施,是确保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优化农用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严格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展湖北省农垦土地整治项目现状图测绘工作,是为科学地管理土地,合理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本次测量采用最先进的测绘方法(野外全解析,内业机助制图)即数字化成图。为保证这项工作的质量,统一技术标准,特编制本《技术实施工作方案》,在测绘工作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及《技术实施工作方案》要求进行作业。

3.1.1.2编制依据 1、《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2、《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14804-93。 3、《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4、《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 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95。 6、《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 7、《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 8、《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9、《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0、《湖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1、《湖北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 12、《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2006-2020年)》。 13、土地调查、土地确权、土地登记、信息系统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技术标准、规范与有关规定。 14、本项目技术方案。 3.1.2已有资料的收集 1、本测区已有的首级控制网成果,包括首级控制网起算点及其它等级控制点成果和点之记。 2、最新的地籍图电子成果、图件。 3、本测区高清晰分辨率的影像图。 4、最新的地形图电子成果、图件。

土地综合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土地综合整治可研报告 1.项目概况 1.1项目提出的缘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从统筹城乡发展、保护耕地和粮食安全、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等几方面阐述。 1.2项目类型、范围、规模 说明项目的位置、范围、建设规模及新增耕地面积。 1.3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 说明项目建设工程内容、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式。 2.项目实施的目的、任务、依据和规划期限 3.项目区概况 3.1项目所在县情况 简述项目所在县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状况和土地利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情况。 3.2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状况 说明项目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要重点叙述项目所在地区水系、径流、洪水、泥沙、水位和水质特征,说明地下水含水量、各地层渗透性、富水程度和地下水动态特征)、气候、植被、工程地质(要说明引水建筑物和交叉建筑物场址、输(排)水工程和田间道路沿线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说明输水线路、田间道路和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地基、边坡和围岩的稳定性,初步提出基础处理措施)、土

壤、自然灾害等自然条件;分析项目区光热、水、生物资源状况。 3.3社会经济条件 说明项目所在乡(镇)、村的居民点数量、人口、户数;概述主要经济发展状况、农业生产状况。 3.4土地利用现状 3.4.1土地利用结构 明确项目实施以前土地利用的实际状况和特征,说明基本农田面积及其分布。土地利用结构应根据最新变更数据,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规定,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统计汇总。 3.4.2土地利用程度 说明项目区土地利用率、土地垦殖率、耕地耕作制度(种植结构、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经济效果(作物单产水平、投入产出状况等)。 3.5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3.5.1交通状况 说明项目区对外的道路交通状况;说明项目区内部道路等级、分布和质量状况。 3.5.2灌溉排水设施状况 查明项目区外部河流水系、防洪设施条件等;说明项目区内水源及引水工程、灌溉、排水骨干设施现状;说明田间灌溉、排水工程设施现状。 3.5.3电力设施状况 说明变电站、用电、变电设备的位置、规模、容量、归属和运营状况;说明项目区内输配电线路的路径。 3.5.4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 说明防洪、水土保持和防护林等农田保护设施现状。

生态环境农业产业园规划项目方案计划设计建议规范文本样板

生态农业产业观光园项目 建议书 我村适龄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田大面积闲置、荒芜,造成优质耕地的退化,为了扼制该现象的进一步加剧,有效利用好耕地、发展农村经济,必须对传统的农业经济形态进行调整,深化改革传统农业经济的道路是致力于生态农业、绿色养殖业、旅游观光,农产品深加工的推广与发展。我村本着自身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劳动力情况,经一段时间的市场调查,反复研究特编制了发展生态农业项目的建议书。 一、项目内容 1、项目背景 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农业产业空心化,农村经济愈发萧条,上至国务院,下到我区我乡均要求发展好农村经济,深化农业经济形态的改革,保证13亿人口以食为天的根本,从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项目名称 石佛村生态农业产业观光园 3、项目承办单位 兴隆场乡石佛村以村委会组织、统筹、村民出耕地,即村民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对外招商引资,具体承办单位待定。 4、项目主管部门

兴隆场乡石佛村(暂定) 5、项目拟建地 兴隆场乡石佛村一社和二社,即从杨家湾到祝家扁 6、项目建设单位 待定 7、项目建设周期 三年 二、项目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14-11-21 4、《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农发[2015]2号) 5、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实施办法2011-03-09 6、《巴中市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施办法》2011-11-23 三、项目规划 1、项目规模 本村约三千亩土地整体规划,打造成集生态农业、绿色养殖、系列农产品深加工、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新型优美乡村,总投资约5亿元。 2、建设内容

土地整治建库方案

土地整治规划成果数据库建设方案 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包括调查成果数据库、规划数据库、项目数据库,是在土地整治调查、规划设计、立项过程中形成的成果数据,是土地整治工作的最终成果,也是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库。 1、执行标准 (1)、《浙江省整治条例》(浙江省国土资源厅 2014年); (2)、《土地开发整治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 (3)、《土地开发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4)、《土地开发整治标准》(TD/T1013--2000); (5)、《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3923-2006) (6)、《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_1014-2007) (7)、《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2007) (8)、《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7-2010) 具体按评审后本项目设计的作业依据执行(不限于此)。 2、建库原则和建库思路 2.1建库原则 以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的《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为指导,以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国土资源部以及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相关技术规范为建库依据,以最新土地整治调查资料和规划编制资料为数据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临海市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为临海市的土地整治工作服务。 2.2建库思路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国土资源部、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相关技术规范以及部土地整治中心的《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的需求,将土地整治调查资料和规划编制资料等信息资料建立数据库。 首先收集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所需的基础资料,如2014年度变更调查成果、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1:1万地形图、最新影像图、标准农田上图入库成果及其他资料等。再此基础上结合外业调查情况综合分析,将低丘缓坡和滩涂围垦土地开发资源、标准农田补建资源、高标准农田建设资源、旱改水资源、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2016.12 一、填空题 1、水资源的三要素为水量、水质和水的保证率。 2、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性质,规划强调自上而下、因地制宜,逐级控制,分为国家、省级、地(市)级、县级和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是,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3、耕地利用单元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耕地利用单元自身要素、田间工程设施的规划设计;二是耕地利用单元内的规划设计。 4、山区土地治理的生物措施是植树造林,工程措施有修梯田、修地坝水坝。 5、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说明,由于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和目标的多维性,规划的方案具有一定的折衷性 ;由于各项因素都是在变化的,规划就具有一定的动态性 . 5、农田总蒸发量,又称植物的需水量,是指植物蒸腾和土壤表面蒸发的总耗水量。 7、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的供需分析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需求预测、土地供给分析和土地供需平衡分析几方面。 8、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草地上能够饲养的家畜头数,称为载畜量。要 使其合理,必须将放牧强度控制在草地可承受的范围内。 9、盐土改良的生物措施包括植树造林及种稻改良。 10、土地资源的功能包括:植物生产功能、土地的建设承载功能、土地的生态功能。 11、气温的日变化对植物有机质的积累具有重要意义。 12、按照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土壤质地类别分为砂土类、壤土类和黏土类。 13、土地类型的形成,不但受大区域的水热条件的影响,还受地方性 地域分异规律的作用。 14、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省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 15、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过程中,应优先安排农用地。 16、土壤是指能够支持植物生长的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 17、地表面或其他植被表面,不时地有辐射能收入,也有辐射能支出,这些表面上的辐射能的收支差值,叫做辐射差额或辐射平衡。 18、我国植被、土壤的分布,主要取决于水热条件,遵循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1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就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根据社会所有生产部门的用地需求和土地自身的特性,经过土地适宜性评价,合理统筹协调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 20、耕地的规划要考虑“山、水、田、林、路”综合协调,最大限度地开发土地生产力。 21、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包括:政策性、整体性、兼容性、折中性、动态性。 22、植物的需水量,系指植物蒸腾和植被下土壤表面蒸发的总耗水量,即农田总蒸发量。 23、土壤肥力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土壤中养分的丰缺程度,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结构性的好坏。 24、规划经由批准后,由同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该级土地管理部门为规划实施主管部门。 25、山地与丘陵的区别在于相对高度的大小,一般相对高差大于500米者为山

土地整治规划修编相关技术方案

综合整治工作涉及项目区内的家家户户,关系到每一户、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乡级以上政府和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应认真宣传川国土资发〔2011〕35 号文件精神。在宣传发动过程中,重点宣传“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村为主体,惠及农民;土地节约,人口集聚;注重实效,量力而行。”精神的贯彻与解读,使村民了解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使村民自觉、主动地参与综合整治工作中去;在方案编制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贯彻“整治前农民乐意、整治中农民参与、整治后农民满意”的原则,切实保护村民的切身利益。 一、部门协作,共同编制 方案是对项目区内的土地进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 的编制,其内容丰富、涉及部门多,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工作。因此,在编制方案过程中,县级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应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对涉及行业的各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在符合川国土资发〔2011〕35 号文件要求的前提下,承担编制方案的单位应认真吸收各部门的方案意见与建议,并将其纳入方案的编制成果之中,完善方案编制的成果。  二、收集资料 A 基础资料。 1 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貌、土壤、水文、自然灾害等; 2 资源状况。包括乡镇、村域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景观资源等; 3 人口资源。包括乡镇、村历年总人口、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非农业人口、流动人口、暂住人口等; .4 经济发展资料。包括历年乡镇、村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等; .5 集镇、村庄建设及基础设施状况; .6 乡镇、村主要产业发展状况; 7 农业普查资料; .8 乡镇、村域生态环境状况; .9 乡镇、村庄历史资料。 B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资料 1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资料,包括数据、图件和报告; 2 历年土地统计资料;

“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研究

“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2015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国土综合整治,2016年12月26日,《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由国务院下发并实施,各地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全面启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基于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地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是十三五期间土地整治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 本文以沈阳市为例,结合生态环境现状,总结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生态环境整治措施及存在问题,探讨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问题,旨在为更好地进行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参考。 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生态环境整治措施1积极推行生态友好型土地整治沈阳市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力求推行生态友好型土地整治,将生态安全理念贯穿土地整治全过程,实施原生态景观保护工程。 土地整治活动要保护现有生态要素和景观要素,降低对原始生态环境的干扰。 积极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景观风貌提升工程,提高土地覆盖的镶嵌性及生态景观服务功能。 加强了生态景观型土地整治技术的应用。 提出土地整治工程应将规划设计与生态保护、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相结合,推广生态型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做到点、线、面协调统一,构筑物的造型及色彩与自然协调统一。 2着力构建基础性生态网络沈阳市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重视构建

基础性生态网络。 在土地整治活动中首先加强了生态建设的宏观控制。 注重区域生态功能协调,切实按照生态功能区划进行城市建设与产业布局。 其次加强了生态核心区保护与建设。 优先保护湿地、沼泽、滩涂等自然湿地、重点保护半自然生境,本地植物多样性较高、特有物种群落和生境、自然遗留地、文化遗产保护等区域,增加自然区域面积,可持续地保存、维护和发展具有国家及国际意义的生态系统,形成生态核心区。 最后合理布设了景观生态廊道。 加强生态修复和重建,构建耕地、林草、水系、绿带等生态廊道,连接残存自然、半自然生境,加强各生态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提高景观连通性。 3大力恢复与重建退化生态系统沈阳市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对恢复与重建退化生态系统提出了具体措施。 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方面,坚持规模治理、集中治理、连续治理,积极运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综合整治水土流失,有效遏制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 在风蚀沙化土地防治方面。 深入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体系,防止流沙蔓延和扩展。 扩大人工种草面积,通过采取改良草地、围栏封育等生物和工程措施,对沙化土地进行有效保护和恢复。

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文本说明

禹宏·启城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 第一章建筑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数字化四线坐标及现状地形图 2、建设项目规划意见书和勘测红线图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2002版)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5、《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6、《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9、《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10、《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1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14、现行的《蚌埠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5、《建设项目日照分析技术管理规则(试行)》(2005版) 16、《建筑工程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 17、与本项目相关的国家、地方颁布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 二、项目概况

1、项目区位 本项目地块位于安徽省蚌埠市,东临中学西路,西接西外环路,南临健康路,北接禹王西路。交通十分便利,接近城西新城区中心,本小区和拟建的医院、第二中学,都在半径600米的距离之内。地理位置优越,随着相应市政配套的日益完善,本区域将成为蚌埠市未来又一高档商住圈。 2、用地性质及规模 项目地块规划为居住和商业用地,总用地面积约㎡,规划总建筑面积209983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万平方米。 3、地形地貌 地块用地呈长方形,当前为闲置用地,现状地块内有堆土,东西两边略有高差,总体地势南低北高。 4、规划要求 ■容积率 地块容积率要求≤ ■建筑密度 地块1建筑密度:26% (出让要求不大于26%) 地块2建筑密度:% 综合建筑密度: % ■住宅日照间距 住宅满足大寒日满窗日照有效时间不少于2小时。 ■绿地率 不小于35% ■退让间距 建筑物退让城市道路红线:道路切角视距退让按宽边并增加3~5米退让控制。 三、地块现状分析 ■周边环境综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