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接技术原理与工艺特点

铆接技术原理与工艺特点
铆接技术原理与工艺特点

关于铆接技术

一、

铆接技术原理与工艺特点

常见的铆接技术分为冷铆接和热铆接,冷铆接是用铆杆对铆钉局部加压,并绕中心连续摆动或者铆钉受力膨胀,直到铆钉成形的铆接方法。冷铆常见的有摆碾铆接法及径向铆接法。摆碾铆接法较易理解,该铆头仅沿着圆周方向摆动碾压。

而径向铆接原理较为复杂,它的铆头运动轨迹是梅花状或者说是以圆为中心向外扩展的,铆头每次都通过铆钉中心点。冷铆接最常见的铆接工具有铆接机,压铆机,铆钉枪和铆螺母枪,铆钉枪和铆螺母枪是最常见单面冷铆接所用的工具。这是冷铆接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冷铆接方法,因为使用方便,也只需在工件的一侧进行铆接,相对双面铆接的铆钉锤来说更方便。

就两种铆接法比较而言,径向铆接面所铆零件的质量较好,效率略高,并且铆接更为稳定,铆件无须夹持,即使铆钉中心相对主轴中心略有偏移也能顺利完成铆接工作。而摆碾铆接机必须将工件准确定位,最好夹持铆件。然而径向铆接机因结构复杂,造价高,维修不方便,非特殊场合一般不采用。相反地,摆碾铆接机结构简单,成本低,维修方便,可靠性好,能够满足90%以上零件的铆接要求,因而受到从多人士的亲睐。此外,利用摆碾铆接的原理,还可以制造适宜于多点铆接的多头铆接机,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有其独特的优势。

热铆接是将铆钉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进行的铆接。由于加热后铆钉的塑性提高、硬度降低,钉头成型容易,所以热铆时所需的外力比冷铆要小的多;另外,在铆钉冷却过程中,钉杆长度方向的收缩会增加板料间的正压力,当板料受力后可产生更大的摩擦阻力,提高了铆接强度。热铆常用在铆钉材质塑性较差、铆钉直径较大或铆力不足的情况下。

冷铆接法是以连续的局部变形便铆钉成形,其所施压力离铆钉中心越远越大,这恰恰符合材料变形的自然规律。因此,采用冷铆接技术所需设备小,节省费用。能提高铆钉的承载能力,强度高于传统铆接的80%。铆钉材料具有特别好的形变性能,铆杆不会出现质量问题,寿命较高,同时,只要改变铆头(不同的接杆和不同的铆接配件铆螺母铆钉等)的形状,就可以铆接多种形状。

二、

按工作方式分,铆接可分为手工铆接和自动钻铆。手工铆接由于受工人熟练程度和体力等因素的限制,难以保证稳定的高质量连接。而自动钻铆是航空航天制造领域应自动化装配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制造技术。自动钻铆技术即利用其代替手工,自动完成钻孔、送钉及铆接等工序,是集电气、液压、气动、自动控制为一体的,在装配过程中不仅可以实现组件溅部件)的自动定位,同时还可以一次完成夹紧、钻孔、送钉、铆接/安装等一系列工作。它可以代替传统的手工铆接技术,提高生产速率、保证质量稳定、大大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缺陷。随着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在性能、水平等方面的不断提高,在铆接装配中发展、应用自动钻铆技术,己经势在必行。具体原因如下:

(1)自动钻铆技术减少操作时间。

①减少成孔次数,一次钻孔完成;

②自动夹紧,消除了结构件之间的毛刺,节约了分解、去毛刺和重新安装工序;

③制孔后在孔边缘的毛刺可以得到控制:

④送钉、定位、铆接。

(2)自动钻铆机提高制孔质量。

①制孔孔径公差控制在士0.015mm之内;

②内孔表面粗糙度最低为Ra3.2urn;

③制孔垂直度在士0.50以内;

④制孔时结构件之间无毛刺,背部毛刺控制在0.12ram之内;

⑤孔壁无裂纹。

(3)与手工铆接相比,在成本上有大幅度降低,通过比较人工与自动钻铆机安装相同数量的紧固件,所耗费的工时上,可以看出,对于大量同种类的紧固件的安装,自动钻铆机可以节约的工时成倍数增长。

此外,在增加一些附件后,自动钻铆机还能安装干涉型高锁螺栓、环槽钉等,也可对无头铆钉进行干涉配合铆接,从而提高铆接结构疲劳性能。据统计,70%的飞机机体疲劳失效事故起因于结构连接部位,其中80%的疲劳裂纹发生于连接孔处,可见连接质量极大地影响着飞机的寿命。为确保铆接质量,设计时应考虑使自动钻铆获得最大限度的使用。其次,在大批量生产中提高生产效率也是采用自动钻铆技术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自动钻铆技术已经在世界上所有的大飞机制造公司得到广泛运。以美国格鲁门NGCAD公司为例,在波音757尾段机身48段双曲度壁板壁板均采用了自动钻铆技术,占了整个装配铆接工作量的85%。

铆接机:按铆接原理分:有冲压式、径向式、摆辗式、滚压式;按结构形式分:有立式机型、台式机型、卧式机型、落地式机型、悬挂式机型;按系统驱动类型分:电动式机型、液压式机型、气压式机型。

铆接机的使用面很广,可应用各种所需铆接的工艺场合,下面介绍一些主要的应用范围:

(1)可铆接的材料:除了可铆接碳钢铆钉外,还可以铆接中碳钢及不锈钢铆钉,当然铜、铝铆钉更是在铆接范围之列。

(2)可铆接的形状:只要改变铆头的形状,就能铆接成各种形状,此外,径向铆接机还可以用于压印、压花和打标。

(3)径向铆接机还可实现在玻璃、塑料、陶瓷上的铆接。

应用行业:铆接工艺可广泛用于纺织器材、低压电器、钢制家具、建筑五金、精密机械、五金工具、汽车、摩托车配件等众多行业,特别是在汽车门锁、门铰链、化油器、刮水器、合器、后门撑杆、玻璃升降器、手制动器、摩托车减器、转向球接头等汽摩配件行业中应用更为广泛。

旋铆机的分类和优缺点,铆接机分类,旋铆机我们分为二大类,主要是根据铆接能力作区分依据的,一种为气动旋铆机。另一种为液压旋铆机。

气动旋铆机的优点是:铆接速度快,占地空间小,多为台式结构,功耗小,操作无油类污染,噪声低

缺点:最大铆压能力以低碳钢为标准,最大只能铆到直径12mm.

液压铆接机的优点是:铆接能力强,可以达到直径25mm

缺点:速度慢,效率低。

三、电热铆接设备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电热铆接设备的节能措施,电热铆接设备的工作原理及特点,电热铆接是刺用电漉通过铆接件时产生的电阻热作为热源加热铆接件,使其达到塑性状态或局部溶化状态,同时对钾接件麓加压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而形成{-接接头的一种工艺方法.电热镑接主要特点是接头可靠、生产车高、易于实现机糖化和自动化、噪声小、生产成本低等。因此,在许多行业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其电热钾接工作原理和等效电路如图1和囤2所示。

四、电磁铆接的工作原理和工艺要求

电磁铆接的工作原理和工艺要求,电磁铆接实质上是先在电容器中存储能量,然后通过线圈放电将电容器中存储的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完成铆钉的塑性变形。电容器存储的能量为:

= CU式中:c一电容器组总电容;电容器充电电压。

要完成铆钉的铆接,铆接设备储存的能量一般须达十多个千焦耳。要降低铆接电压,则必须提高设备的总电容。通过分析,最终选用了20个额定电压450V,额定电容4600~F 的可充放电电解电容器,不但达到了降低电压的目的,同时使设备体积大幅度减小。

铆接工作一般由两个工人分别持铆枪和顶铁同时锤击铆钉来完成。往往由于结构开敞性差,两名操作者不得不通过敲击结构或大声喊叫来传递信息,工作效率低,而且容易出错。为解决这个问题,控制系统中专门增加了信息传递功能。在铆枪和顶铁的手柄上增加红、绿、蓝三种颜色的指示灯,以此代替传统的对话方式。铆接过程如下:当铆枪操作者按下充电按钮进行充电时,铆枪和顶铁上的“充电”红灯亮;当充电到设定值后,铆枪和顶铁上的“充电到”黄灯亮;持顶铁者做好准备时按下准备按钮,此时铆枪上的“准备”绿灯亮,持铆钉枪者明白此时可以进行铆接,按下铆接按钮即可完成铆接工作。如果持顶铁者没有做好准备,即使持铆枪者按下铆接按钮也不能进行铆接。采用这种对话系统不但可以解决不开敞部位铆接工作时对话不方便的问题,还防止误操作损伤工件,并可显着提高铆接效率。

电磁铆接技术由于具有能实现较均匀的干涉配合连接(连接疲劳寿命高)、低噪声和低振动、效率高、适用于钛合金和复合材料结构及大直径厚夹层结构铆接、动力头轻巧和易于实现自动化、适用于干涉螺栓和环槽钉安装等优势,已在国外广泛应用。

五、铆接装配过程中的压铆力分析

铆接装配过程中的压铆力分析,压铆力分析,为成型过程中压铆力的变化曲线。由分析结果可见,有限元数值模拟过程中的压铆力数值和实验过程中得到的压铆力数值同有很好的一致性,最大误差值在3%以内,说明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有效的分析铆接成型过程,其分析结果是可靠的。

残余应力,在铆接成型后,铆钉枪,铆钉和被连接件上有残余应力,残余应力的存在可有效的提高连接的寿命和强度。残余应力的大小和铆钉的高径比、钉杆和孔径的间隙大小、被连接厚度等因素有关。

在钉杆中心位置和镦头靠近下连接件处的残余应力较大,主要是因为成型部位受到周围材料的挤压,应力无法释放。被连接件上的残余应力随着距离钉杆中心的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上下两块被连接件的应力分布基本相同。

塑性变形,只有铆钉发生了塑性应变,而被连接件没有塑性应变。铆钉的塑性应变主要集中在镦头部分,而且越靠近镦头的中心部位,塑性变形越大。在钉杆圆柱面和圆锥面的交界处也出现了塑性变形。

交变载荷试验表明该处容易发生疲劳破坏,为了提高抗疲劳破坏的能力,在这一部位要采取特别的措施,对钉杆进行相应处理,对连接部位的孔周需进行强化处理

食品工艺学 加工原理

食品工艺学1(加工原理) 绪论 食品加工的简单定义:是把原材料或成分转变成可供消费的食品。 食品加工的完整定义:即“商业食品加工”是制造业的一个分支,从动物、蔬菜或海产品的原料开始,利用劳动力、机器、能量及科学知识,把它们转变成半成品或可食用的产品。这一定义更清楚地表明了食品工业的起点和终点及获得理想结果需要的投入。 1.1食品加工工业 食品加工业是世界各国最大的工业之一。食品加工业规模已近乎石油精炼工业的2倍,为造纸工业的3倍。在美国,食品加工业的受雇人数超过150万,仅仅比整个制造部门所有雇员人数少10%。最后,食品加工业和其他相关的制造工业相比,是最大的价值增值的工业之一。 食品加工业是一个迅速发展的工业,在1963年至1985年期间运输产值增加了4成,这些运输产值的大量增加是在相同时期内雇用人员略有减少的情况下出现的。显然,产值的附加值组分在持续增长,在1963年至1985年期间,总体增长了7.4%,在这期间,美国消费者用于食品开支的比例从1963年的23.6%下降到1985年的18%。 食品加工业的种类或范围很广,许多资料把食品中最重要的原材料作为食品工业,而另一些资料中,通常是提及超市或杂货店食品种类。食品工业的分类主要是参考标准工业分类(SCl)手册,汇编了47个食品加工企业。食品和相关产品归类包括食品和饮料加工或制造企业以及一些相关产品如人造冰、口香糖、植物和动物油脂、畜禽饲料。食品和相关产品的主要大类有肉制品、乳制品、罐藏果蔬、谷物制品、焙烤制品、糖和糖果、脂肪和油、软饮料和各种预制食品及相关产品。

在所有的食品加工工业中其共性就是将原材料转变成高价值的产品,在某些情况下,从原材料到消费品的加工是一步转变。这类情况现在已不多见,因转变步骤数量在增加。事实上,把原材料转变成应用广泛的配料这样一个完全的工业部门是十分常见的。同样地,整个工业部门取决于将配料转变成最终消费品所需要的加工步骤。这种复杂性大多是由消费者更加老练和工业市场部迎合消费者期望所造成的。尽管一直在利用加工步骤来迎合消费者爱好,但所有产品中要保持的共性就是在产品达到最终消费者时要建立和维持产品的安全性。 1.2食品加工的历史 下面简述食品加工的历史,特别强调建立和维持食品微生物安全性的作用,以及期望建立和维持食品经济货架期。 食品加工的一些最早形式是干制食品,提及各种类型的商品可追溯到很早以前,利用太阳能将产品中的水蒸发掉,得到一种稳定和安全的干制品。第一个用热空气干燥食品的例子似乎是1795年出现在法国。冷却或冷冻食品的历史也可追溯到很早以前。最初是利用天然冰来延长食品的保藏期。1842年注册了鱼的商业化冷冻专利。20世纪20年代,Birdseye研制了使食品温度降低到冰点之下的冷冻技术。 利用高温生产安全食品可追溯到18世纪90年代的法国。拿破仑·波拿巴给科学家提供了一笔资金,为法国军队研制可保藏的食品。这些资金促使尼可拉·阿培尔发明了食品的商业化灭菌技术。在19世纪60年代,路易斯·巴斯德在研究啤酒和葡萄酒时发明了巴氏消毒法。食品加工的所有进展都具有类似或共同的起因。一个共同的方面是要获得或维护产品中微生物的安全性。从历史上来看,如果食物没有一些保藏处理,则食用后就会引起疾病。正是这些长期的现象观察后,才建立了食品质量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与食品加工历史有关的第二个共同的因素是延长食品货架寿命,在大多数情况下,部分消费者都希望有机会在全年获得许多季节性商品。长期以来已经知道,如果不改变食品的一些属性,延长货架寿命是不可能的。

自冲铆接类型及技术特点

自冲铆接类型及技术特点 1、引言 随着汽车制造业竞争的日益剧烈,汽车制造厂商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款车型,新车型除了突出质量好、价格低、样式新、功能全等特点之外,主要的竞争集中在汽车行驶的经济性上。 在过去的20年中汽车制造商一直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试验证明,应用新材料,使用轻型材料实现汽车车身的轻量化,改善汽车行驶经济性是行之有效的。通过降低整车质量可使汽车的很多性能得到改善和提高。研究表明,当整车质量降低10%时,燃油经济性提高3.8%,加速时间降低8%,CO排放减少4.5%,刹车距离减少5%,轮胎寿命提高7%,转向力减少6%,可见汽车轻量化的重要性。汽车轻量化的重要潜力是在车身的制造中大量使用轻金属和非金属,例如铝、铝合金、镁合金以及强化塑料等板料之间的应用。迄今为止,电阻点焊是连接钢板车身结构的主要方法,不仅有利于大批量生产,而且质量也牢固可靠;但是对于黑色金属与有色金属的连接,大部分有色金属(如薄铝板)之间的连接,金属与非金属的连接,非金属之间的连接,以及可焊性差的、预先涂漆或有镀层的黑色金属之间的连接,点焊就很困难或无能为力了。故提出采用铆接技术连接车身的内外覆盖件而替代点焊,特别是自冲铆接(SPR—SelfPiercing Riveting)工艺,越来越受到重视和青睐。 2、自冲铆接技术类型 2.1 半空心铆钉自冲铆接技术 半空心铆钉的自冲铆接技术如图3所示,压边圈首先向下运动对铆接材料进行预压紧,防止铆接材料在铆钉的作用力下向凹模内流动,而后冲头向下运动推动铆钉刺穿上层材料。在凹模与冲头的共同作用下铆钉尾部在下层金属中张开形成喇叭口形状以便锁止铆接材料,达到连接目的。半空心铆接工艺铆接相同金属材料时,较厚的放在下层;铆接两层不同金属材料时,将塑性好的材料放在下层;铆接金属与非金属材料时,将金属材料放在下层。在汽车车身制造中,考虑到具体的生产环境、自冲铆接工艺的特点、连接强度以及所应用材料的机械性能等要求,又由于实心铆钉的铆接丁艺有很多自身的局限性,所以在汽车轻量化生产中主要应用半空心铆钉的自冲铆接工艺。 2.2 实心铆钉自冲铆接技术 腰鼓形实心铆钉自冲铆接工艺,如图1所示,冲头推动实心铆钉一起向下运动,铆钉下部的刃口将铆接材料冲掉并从凹模内落下,铆钉到达凹模后停止运动;随着冲头的继续下行,冲头下端面的凸台对被铆接材料加压,迫使其发生塑性变形而向内做径向流动,使其紧紧包住腰鼓形铆钉,从而形成稳定的锁止状态。这种铆接工艺只能用于塑性金属与金属间的连接。 另一种实心铆钉自冲铆接技术如图2所示,其铆钉形状并非腰鼓形,但铆钉上有一环形凹槽。当冲头下行至下死点后挤压铆接材料,下层的被铆接材料受挤压产生径向流动将凹槽的凹压边圈槽充满,而铆钉的上端面则产生“镦头”,而将两层材料铆接在一起。

第四章 有色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第四章有色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一、概述 热处理是有色加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色金属材料:黑色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 分类:轻有色、重有色、稀有色、贵金属 作用:改善工艺性能,保证后续工序顺利进行;提高使用性能,充分发挥材料潜力。 类型:退火、淬火、时效、形变热处理 退火: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缓慢速度冷却。 有色中的退火:去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均匀化退火 二、均匀化退火 对象:铸锭、铸件—→浇铸冷速大,造成成分偏析以及内应力 目的:提高铸件的性能,消除内应力,稳定尺寸与组织,消除偏析枝晶,改善性能。 非平衡铸态组织特征:晶内偏析or枝晶偏析;伪共晶or离异共晶;非平衡第二相;最大固溶度偏移。非平衡组织对性能的影响:枝晶偏析&非平衡脆性相—→塑性↓; 晶内偏析、浓度差微电池—→耐腐蚀性↓; 粗大的枝晶和严重的偏析—→各向异性&晶间断裂倾向↑; 非平衡针状组织—→性能不稳定。 固相线以下100~200℃长时间保温—→也称为扩散退火 组织变化:获得均匀的单相、晶粒长大、过饱和固溶体的分解、第二相聚集与球化 性能变化:塑性↑、改善冷变形的工艺性能、耐蚀性↑、尺寸形状稳定、消除残余应力 缺点:加热温度高,时间长,耗时耗能;高温长时间出现变形、氧化以及吸气缺陷;产品强度下降。制定均匀化推过规程的原则: (1)加热温度:温度越高,原子扩散越快,均匀化过程越快,但不宜过高,易发生过烧。一般为 0.90~0.95T m ①高温均匀化退火:在非平衡相线温度以上但在平衡固相线温度以下进行均匀化退火。 适用:大截面工件or铝合金 ②分级加热均匀化退火:现在低于非平衡固相线温度加热,待非平衡相部分溶解及固溶体 内成分不均匀部分降低,从而非平衡固相线温度升高后,再加热 至更高温度保温,在此温度下完成均匀化退火过程。 目的:均匀化更迅速、更彻底,且避免过烧 适用:镁合金 (2)保温时间:包括非平衡相溶解及消除晶内偏析所需的时间 取决于退火温度:T↑,D↑,时间↓; 铸锭原始组织特征:合金化程度、第二相分散度、尺寸 铸锭的致密程度 (3)加热速度与冷却速度 原则:铸锭不产生裂纹和大的变形,不能过快or过慢 主要采用均匀化退火的合金:Al合金、Mg合金、Cu合金中的锡磷青铜、白铜

铆接工艺规范

1.目的 本规程规定了铆接工艺要求及质量标准 2.适用范围 本操作指导适用于本公司在制产品的铆螺母、压铆螺母、拉铆钉的铆接工序 3.铆接工艺要求 3.1拉铆 拉铆操作的主要工艺过程是:首先根据铆钉芯棒直径选定铆枪头的孔径,并调整导管位置,用螺母锁紧,然后将铆钉穿入钉孔,套上拉铆枪,夹住铆钉芯棒,枪端顶住铆钉头部,开动铆枪,依靠压缩空气产生的向后拉力,使芯棒的凸肩部分对铆钉形成压力,铆钉出现压缩变形并形成铆钉头,同时,芯棒由于缩颈处断裂而被拉出,铆接完成。 3.1.1拉铆螺母 又称铆螺母,拉帽,瞬间拉帽,用于各类金属板材、管材等制造工业的紧固领域,目前广泛地使用在汽车、航空、铁道、制冷、电梯、开关、仪器、家具、装饰等机电和轻工产品的装配上。 为解决金属薄板、薄管焊接螺母易熔,攻内螺纹易滑牙等缺点而开发,它不需要攻内螺纹,不需要焊接螺母、铆接牢固效率高、使用方便。 3.1.2拉铆螺母分类 3.1.2.1种类:有通孔的平头、小头、六角不锈钢铆螺母,有盲孔的平头、小头、六角不锈钢 铆螺母. 3.1.2.2拉铆螺母的头型见下表 3.1.3拉铆螺母作业指导

3.1.3.1熟悉图纸和工艺要求,对拉铆螺母型号规格进行确认,并检查要铆工件。确认好铆接用的工具和设备并对场地进行清理。 3.1.3.2基材材料板厚和底孔尺寸确认 在正式拉铆螺母前,必须确认板材的底孔尺寸是否合符各型号底孔尺寸要求。如果不能满 足要求,停止拉铆作业。具体拉铆螺母底孔尺寸见下表一: 表一:拉铆螺母底孔尺寸要求 3.1.3.3调节铆枪 使用前检查拉铆枪是否完好,检查气动枪的气压是否符合说明的最低标准。进行拉杆与风动拉铆枪装配,根据铆螺母的长度不同,调节拉杆的装入长度,以拉杆到达铆螺母最后 2~3扣螺纹为合适。同时调节拉杆行程,检测拉伸长度是否合适(根据附表二),未达到拉伸长度要求时,应调节行程,直到符合拉伸长度要求,再进行批量操作。 表二:铆螺母拉铆后收缩长度表 3.1.3.4 将拉铆螺母放入底孔中,放入时只能用手轻松放入,不能用其他工具将其强行敲入。安装时,铆螺母至少突出工件0.1mm。安装完成后进行铆接。铆枪必须与工件表面垂直,并且枪头与工件压紧。拉铆后检测收缩量 3.1.4检验 3.1. 4.1检测拉铆螺母拉铆后收缩长度(按表二) 3.1. 4.2检测拉铆螺母的扭矩(按表三) 表三:拉铆螺母的扭矩表

铆接机旋铆机铆钉机日常维护须知--气动类设备维护要点及方法

连怡机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铆接机|旋铆机|铆钉机日常维护须知--气动类设备维护要点及方法 1、1、不要加工超过标称能力以外的工件。 2、2、不要长时间工作在高压状态下。 3、3、铆头的伸出长度不要超过规定值。 4、4、遇到异常立即停车检修,直致故障排除。 5、5、设备的导轨每月应涂抹一次黄油,使其润滑和防锈。 6、6、铆头的装拆要轻慢,特别是在拆卸铆头时不要使用蛮力拔出,应旋转铆头并缓慢向下用力拔出。如果插装铆头的铆座被拔出正常位置,安装铆头后铆头位置会出现明显的偏差,此时应拆卸红色安全罩,将铆座安装到位后才可使用,否则机器很容易损坏。 7、7、使用中铆头在加工某些材料时会出现轻微的粘结现象,为了保证铆接的质量,应定时对铆头进行清理,防止金属粘结加厚。清理时将铆头固定在车床的卡盘上,然后用砂纸进行抛光。 8、8、每两周应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主要维护项目如下,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A、检查气动三联体油杯中润滑油是否足量,否则应将油杯注满。 B、检查各个汽管和接头是否连接牢固,是否有漏气现象。 C、检查铆头形腔内是否有粘结现象,如有应予以清理。 D、给球面副加注润滑脂。 9、9、每6个月应分批分次对设备进行停产检修,主要对以下项目进行检查,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修复。 A、检查汽缸上下部分是否有漏气现象,否则应更换密封圈。 B、检查各个汽管和接头是否连接牢固,是否有漏气现象。 C、检查铆头伸出长度是否超标,否则应予更换。 D、检D、检查铆头摆动情况是否正常,否则停机检修,如为球面副问题应及时更换或修复球面副。 E、检E、检查主轴旋转时的噪音及铆接质量是否异常,如是应进行检查,如问题为轴承磨损或损坏应立即更换轴承。 F、给球面副加注润滑脂。 G、导轨等部位应涂抹黄油,使其润滑和防锈。 10、维护保养应安排专人定时负责,如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及时与厂家取得联系。连怡机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b513293397.html,

胶水使用注意事项

胶水的操作注意事项 木质产品的欧州标准: D1等级:室内用,温度偶尔超过50℃,木材含水率约15% D2等级:室内用,偶尔接触到水或温度较高,木材含水率不超过18% D3等级:经常性短期接触到水或高湿度的室内,或在室外但不暴露在环境中D4等级:经常性的长期接触到水,或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但表面有保护涂层本公司生产的胶水分为适用D2等级及适用D3等级两大项品种,对于D1.D2等级胶水,即为普通白乳胶,其组成主要是防水防冻性能较差的PV AC 溶解而成,主要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盐二丁酯,抗溶性较差,但其优点为:成本较低,并可根据温度变化来适当调整开放时间,D3等级胶水即是选用防水防冻性能较好的PV AC溶解而成,主要增塑剂为食品级增塑剂,抗溶性较好,且粘合性较强,其缺点是对于季节变化,无法调整其开放闭合时间,因此当客户在选择胶水时,应根据上级客户要求及季节温度变化来做工艺方面调整。 夏天气温在30度以上时,因气温高,胶水的反应速度会加快,水分加速蒸发,易使胶水表面结皮,所以必须提高胶水的涂布量10%。气温升高至35度时,胶水的黏度会快速上升,表面容易形成胶膜。易形成干燥胶合,建议涂胶量增加20%,并在涂胶后立即拼合。 如客户在选用D2等级胶水,并要求延长开放闭合时间时,应需同时延长加压时间和养生时间,否则即使开放闭合时间足够,也会因为加压时间或养生时间不够而开裂,而在选用D3等级胶水时,当温度超过28度时,应缩短涂胶压合时间,且在涂胶后最好不要置在空气中超过3-6分钟,更不可让风扇对着胶水表面吹,,同时在压合时应检视胶面必须保证胶面湿润无形成一层胶皮。 一:胶水的相关要求

1.冷压面积:小于1平方: 环境温度开放闭合时间加压时间养生时间 7℃-27℃15-18分钟 1.5-2小时16-24小时 28℃-34℃10-15分钟1.2-1.5小时10-15小时 35℃以上7-10分钟以内1-1.2小时7-9小时 2.冷压面积为:1-2平方: 环境温度开放闭合时间加压时间养生时间 7℃-26℃15-18分钟2-2.5小时18-30小时 28℃-34℃10-15分钟 1.5-2小时12-18小时 35℃以上7-10分钟以内1.2-1.5小时10小时以上 3.冷压面积为:2-3平方: 环境温度开放闭合时间加压时间养生时间 7℃-26℃15-18分钟 2.5-4小时20-36小时 28℃-34℃10-15分钟2-2.5小时以上15-20小时 35℃以上7-10分钟以内2-2.5小时以上12小时以上 二:几个相关概念: 1.开放陈化时间:从上胶至两个粘结物体接触前的时间 2.闭合陈化时间:从两个粘接物体接触后到施加压力前的时间 3.影响因素:环境温度/相对温度/涂胶量/木材含水率/胶水比例/空气流动速度等4.胶层压力:胶层实际受到的平均压力 5.压力表压力:油压泵上压力表的实际读数 6.压力表压力=(胶层压力*受压拼接面积)/油压缸活塞面积 三:开裂原因分析: 常见质量问题主要原因建议解决方法 开胶或部分开胶1.压力不够或压力不均衡 2.压力时间不够 3.局部涂胶不均匀,过多或过少 4.超过开放闭合时间或有效堆积 结合时间 5.未达养生时间即进行切割刨光 等下一道工序 6.木工精度不够 1.提高压力或调整压机 2.延长压力时间 3.控制均匀的涂胶量在 120-150g/m2 4.按时间要求 5.须按养生时间再进行下一 道工序 6:调整木工精度

(完整版)食品工艺学大纲

d高纲1140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3280食品工艺原理 江南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食品工艺原理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和学位课程。食品工艺原理是研究食品加工和保藏的一门科学,主要任务是探讨食品资源利用、原辅材料选择、保藏、加工、包装、运输以及上述因素对食品质量、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食品保藏与加工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国内外食品工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食品领域的各类专业课程或从事食品科研、产品开发、工业生产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食品工艺原理是研究食品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加工过程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它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地说,食品工艺学(食品工艺原理)是应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营养学、药学以及食品工程原理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研究食品的加工与保藏,研究加工对食品质量方面的影响以及保证食品在包装、运输好销售中保持质量所需要的加工条件,应用新技术创造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型食品,探讨食品资源利用以及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实现食品工业生产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一门应用科学。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选用由夏文水主编的“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食品工艺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作为教材,全书共分8章,教材体系完整、知识新颖、理论先进。为便于自学考生学习,首先说明考生不要求掌握的章节,具体为:教材第八章《典型食品的加工工艺》的具体内容不作要求,涉及的保藏原理结合在相应章节中掌握。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掌握食品加工与保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了解食品加工工艺、以及与食品质量的关系。要求应考者对食品工艺原理总体上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食品分类方法、食品加工的目的,掌握食品的质量因素及其控制;。 2.了解食品中水分含量与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掌握食品干藏原理和干燥机制以及干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3.了解食品pH值与腐败菌的关系,掌握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和热加工原理,及热烫、巴氏杀菌、商业杀菌技术;掌握热力致死时间曲线、热力致死速率曲线、Z值、F值、D值,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计算;掌握罐头食品的主要腐败变质现象及原因。 4.了解冷藏与冻藏、冷链、冷害及最大冰晶生成带的概念;掌握低温对微生物、酶活性、非酶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掌握低温保藏延长食品货架期的原理与技术。重点:常用的食品冷却和冻结方法及其优缺点;影响冻制食品的品质及其耐藏性的因素。 5.了解腌渍、发酵和烟熏的类型,掌握腌渍、发酵和烟熏的保藏原理;以及腌渍和发酵对食品品质的影响。重点:腌制剂、熏烟的作用;控制食品发酵的因素。 6.了解化学保藏的概念,在学习食品常用的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及其应用特性的基础上,掌握以防腐和抗氧化为主的食品化学保藏原理。 7.在了解食品辐射保藏的概念、辐射源、辐射用单位的基础上,掌握辐射的化学效应及生物学效应、食品辐射的应用类型及对应剂量、辐射食品的主要检测方法及其的依据。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铆接技术原理与工艺特点

关于铆接技术 一、 铆接技术原理与工艺特点 常见的铆接技术分为冷铆接和热铆接,冷铆接是用铆杆对铆钉局部加压,并绕中心连续摆动或者铆钉受力膨胀,直到铆钉成形的铆接方法。冷铆常见的有摆碾铆接法及径向铆接法。摆碾铆接法较易理解,该铆头仅沿着圆周方向摆动碾压。 而径向铆接原理较为复杂,它的铆头运动轨迹是梅花状或者说是以圆为中心向外扩展的,铆头每次都通过铆钉中心点。冷铆接最常见的铆接工具有铆接机,压铆机,铆钉枪和铆螺母枪,铆钉枪和铆螺母枪是最常见单面冷铆接所用的工具。这是冷铆接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冷铆接方法,因为使用方便,也只需在工件的一侧进行铆接,相对双面铆接的铆钉锤来说更方便。 就两种铆接法比较而言,径向铆接面所铆零件的质量较好,效率略高,并且铆接更为稳定,铆件无须夹持,即使铆钉中心相对主轴中心略有偏移也能顺利完成铆接工作。而摆碾铆接机必须将工件准确定位,最好夹持铆件。然而径向铆接机因结构复杂,造价高,维修不方便,非特殊场合一般不采用。相反地,摆碾铆接机结构简单,成本低,维修方便,可靠性好,能够满足90%以上零件的铆接要求,因而受到从多人士的亲睐。此外,利用摆碾铆接的原理,还可以制造适宜于多点铆接的多头铆接机,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有其独特的优势。 热铆接是将铆钉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进行的铆接。由于加热后铆钉的塑性提高、硬度降低,钉头成型容易,所以热铆时所需的外力比冷铆要小的多;另外,在铆钉冷却过程中,钉杆长度方向的收缩会增加板料间的正压力,当板料受力后可产生更大的摩擦阻力,提高了铆接强度。热铆常用在铆钉材质塑性较差、铆钉直径较大或铆力不足的情况下。

冷铆接法是以连续的局部变形便铆钉成形,其所施压力离铆钉中心越远越大,这恰恰符合材料变形的自然规律。因此,采用冷铆接技术所需设备小,节省费用。能提高铆钉的承载能力,强度高于传统铆接的80%。铆钉材料具有特别好的形变性能,铆杆不会出现质量问题,寿命较高,同时,只要改变铆头(不同的接杆和不同的铆接配件铆螺母铆钉等)的形状,就可以铆接多种形状。 二、 按工作方式分,铆接可分为手工铆接和自动钻铆。手工铆接由于受工人熟练程度和体力等因素的限制,难以保证稳定的高质量连接。而自动钻铆是航空航天制造领域应自动化装配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制造技术。自动钻铆技术即利用其代替手工,自动完成钻孔、送钉及铆接等工序,是集电气、液压、气动、自动控制为一体的,在装配过程中不仅可以实现组件溅部件)的自动定位,同时还可以一次完成夹紧、钻孔、送钉、铆接/安装等一系列工作。它可以代替传统的手工铆接技术,提高生产速率、保证质量稳定、大大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缺陷。随着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在性能、水平等方面的不断提高,在铆接装配中发展、应用自动钻铆技术,己经势在必行。具体原因如下: (1)自动钻铆技术减少操作时间。 ①减少成孔次数,一次钻孔完成; ②自动夹紧,消除了结构件之间的毛刺,节约了分解、去毛刺和重新安装工序; ③制孔后在孔边缘的毛刺可以得到控制: ④送钉、定位、铆接。 (2)自动钻铆机提高制孔质量。 ①制孔孔径公差控制在士0.015mm之内; ②内孔表面粗糙度最低为Ra3.2urn; ③制孔垂直度在士0.50以内; ④制孔时结构件之间无毛刺,背部毛刺控制在0.12ram之内; ⑤孔壁无裂纹。 (3)与手工铆接相比,在成本上有大幅度降低,通过比较人工与自动钻铆机安装相同数量的紧固件,所耗费的工时上,可以看出,对于大量同种类的紧固件的安装,自动钻铆机可以节约的工时成倍数增长。

武汉贝瑞克JM12径向铆接机使用说明书(2016版)

一、武汉贝瑞克系列铆接机的主要特点及用途 武汉贝瑞克系列铆接机是依据冷辗原理研制而成的第五代新型铆接设备,该系列产品引进了瑞士技术,在机械结构、液压系统、电气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改进,使产品工作可靠性、寿命、以及节能降噪等方面较国内同类型产品有较大提高。该设备结构紧凑、性能稳定、操作方便安全。同传统落后铆接工艺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 1、铆钉成形力小,仅为冲铆的1/10,铆后工件无不良变形。 2、铆接表面光洁美观。 3、无振动、低噪音、低能耗,操作方便安全。 4、效率高,成本低。 5、易于实现自动化。 因此,铆接机正逐步取代传统的锤击、冲压、热铆等方式,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纺织器材、电器开关、五金工具、仪器仪表、钢制家具、日用器械等各种所需铆接的工艺场合。只要制作合适的铆头,即可铆接以下各种形状: 各种铆头类型及铆钉成型形状

二、JM12主要技术指标 铆接铆钉直径范围Φ2~Φ12 最大铆接压力20KN 油泵允许最大输出压力 2.5MPa 铆头最大工作行程30MM 铆头到工作台最大距离340MM 工作台粗调升降距离340MM 工作台中心定位孔直径Φ16 铆头中心到立柱导轨表面距离135MM 铆头伸出长度标准50MM 工作台尺寸200MM×250MM 功耗 1.3Kw 油泵电机转向顺时针(俯视) 外形尺寸700MM×500MM×1570MM 机床净重330Kg 三、机床的结构简述 JM12铆接机一般由可移动动力头、升降工作台、液压系统、电器系统及机身等部分组成。现将主要部分介绍如下: 1、动力头 动力头是铆接机的核心部件、铆接往复运动、铆接压力及内摆线铆接 轨迹的形成,均由动力头来实现,动力头原理图如右所示。 电机通过联轴器将运动传递给主轴,主轴通过少齿差行星机构将运动 传递给球面运动副,同时液压系统驱动活塞连同球面副向下施压,当 铆头接触到铆钉时,铆头围绕铆钉中心线(即主轴中心线)按11瓣 梅花运动轨迹对铆钉进行无滑动辗压,而完成铆接工作。 径向原理图 2、液压系统 铆头铆接时液压系统的工作过程: 齿轮泵泵油→油通过通电状态的换向阀→进入活塞上腔→铆头下降,铆接开始→铆 头到达下死点→溢流阀溢油。 铆头复位时液压系统的工作过程: 齿轮泵泵油→油通过未通电状态的换向阀→进入活塞下腔→铆头开始上升,铆接停 止→铆头到达上死点→溢流阀溢油。

食品工艺流程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工艺》(第五章)课程教案 第 1 次课教案(授课时数:2节) 授课章节第五章酿造食品工艺第一节啤酒的生产 教学目的了解啤酒的现状、啤酒的种类及特点;掌握啤酒生产的原料,各原料的作用、麦芽汁的制备方法及操作要点 教学重点啤酒的分类、原料、麦芽汁的制备方法。 教学难点麦芽汁的制备。 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并解凝 第五章酿造食品工艺 第一节啤酒的生产 一、啤酒的概况: 1.啤酒是以优质大麦为主要原料,啤酒花为香料,经过制麦芽、糖化、啤酒酵母发酵等工序制成的富含营养物质和二氧化碳的低度酒精饮料。 2.啤酒素有“液体面包”和“人造牛奶”之称。啤酒的历史悠久,大约起源于9000年前的中东和古埃及地区,后跨越地中海,传入欧洲,19世纪 末,传入亚洲。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啤酒生产国。2005年啤酒产 量已超3000万吨。 二、啤酒的种类: 1.上面发酵啤酒与下面发酵啤酒 (按酵母性质不同而划分) 2.淡色啤酒、浓色啤酒和黑色啤酒 (根据啤酒色泽而划分) 3.鲜啤酒和熟啤酒 (根据啤酒是否经过灭菌而划分) 4.低浓度啤酒、中浓度啤酒和高浓度啤酒 (按原麦汁浓度不同而划分的) 5.新的啤酒品种(1)干啤酒(drybeer) (2)无醇(低醇)啤酒(3)稀释啤酒

三、啤酒酿造的原料 1.大麦:大麦是酿造啤酒的主要原料,之所以适于酿造啤酒是由于: ①大麦便于发芽,并产生大量的水解酶类。 ②大麦种植遍及全球。 ③大麦的化学成分适合酿造啤酒,其谷皮是很好的麦汁过滤介质。 ④大麦是非人类食用主粮。 ⑤大麦制成麦芽比小麦、黑麦、燕麦快化。 2.酒花: ①赋予啤酒香味和爽口苦味。 ②提高啤酒泡沫的持久性。 ③促进蛋白质沉淀,有利啤酒澄清。 ④酒花有抑菌作用,加入麦芽汁中能增强麦芽汁和啤酒的防腐能力。酒花的 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对啤酒酿造有特殊意义的三大部分为:苦味物质、酒花精油、多酚物质。 3.辅助原料 在酿造啤酒中通常多采用未发芽的谷类或糖类作为辅助原料,国内较常用的是大米(用量为25%~45%)、玉米(除去胚芽)、大麦、糖或糖浆等。 4.酿造用水 5.酵母 四、啤酒酿造的基本工艺过程 (一)麦芽汁制造 1.制麦的目的: (1)通过大麦发芽,使其产生多种水解酶,以便通过后续糖化使淀粉和蛋白质得以分解。

自冲铆接技术及薄板专用铆接机的介绍【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自冲铆接技术及薄板专用铆接机的介绍 一、自冲铆接技术 1.自冲铆接工艺类型 1.1实心铆钉自冲铆接工艺 腰鼓形实心铆钉自冲铆接工艺,如图1所示,冲头推动实心铆钉一起向下运动,铆钉下部的刃口将铆接材料冲掉并从凹模内落下,铆钉到达凹模后停止运动;随着冲头的继续下行,冲头下端面的凸台对被铆接材料加压,迫使其发生塑性变形而向内做径向流动,使其紧紧包住腰鼓形铆钉,从而形成稳定的锁止状态。这种铆接工艺只能用于塑性金属与金属间的连接。 另一种实心铆钉自冲铆接工艺如图2所示,其铆钉形状并非腰鼓形,但铆钉上有一环形凹槽。当冲头下行至下死点后挤压铆接材料,下层的被铆接材料受挤压产生径向流动将凹槽的凹槽充满,而铆钉的上端面则产生“镦头”,而将两层材料铆接在一起。 1.2半空心铆钉自冲铆接工艺 半空心铆钉的自冲铆接工艺如图3所示,压边圈首先向下运动对铆接材料进行预压紧,防止铆接材料在铆钉的作用力下向凹模内流动,而后冲头向下运动推动铆钉刺穿上层材料。在凹模与冲头的共同作用下铆钉尾部在下层金属中张开形成喇叭口形状以便锁止铆接材料,达到连接目的。半空心铆接工艺铆接相同金属材料时,较厚的放在下层;铆接两层不同金属材料时,将塑性好的材料放在下层;铆接金属与非金属材料时,将金属材料放在下层。

2自冲铆接的优缺点 2.1主要优点 材料属性不同的、有镀层的及很难用焊接方法连接的材料可以进行铆接;用自冲铆接方法对铝及高强度钢材料进行铆接,铆接牢靠性要比点焊好;铆接质量稳定,达到牢固一致的铆接效果;铆接过程清洁,无烟雾;比焊接消耗能量少得多;铆接过程比较容易进行自动化。 2.2主要缺点 连接钢板时,自冲铆接比点焊的抗拉强度小;铆接时,尾部出现突出的“铆扣”,不够平齐;由于铆接过程需要较大压力,铆接设备比较笨重;在进行自冲铆接时,铆接处材料的两面都必须接触(一面是冲头,一面是模具),而不进行单面铆接。 3.自冲铆接工艺的应用范畴 自冲铆接的铆钉可以广泛地适用于制造业诸多方面:用于连接碳钢和不锈钢、铝、铜和磷青铜等材料;可以铆接涂上一层具有金属性或有机性的材料,极好地适应防腐保护的要求;可以大批量生产,且铆接过程可进行监控;可由传送带、铆钉盒或可装200-10000铆钉的管子供应,也可以从经过筛选的100%合格的密封包装里随用随取;铆接过程可手工操作或半自动操作,或设计为装配线全自动化或机器人操作。 4总结 近年来,由于焊接技术的发展,很多铆接已由焊接代替。但铆接结构容易检查质量和检修,加工方便,传力均匀、可靠,韧性和塑性较好,因而仍在广泛应用。对于有色金属和某些焊接困难的材料和结构,也采用铆接。与电阻点焊相比,对连接两层相同的钢制材料而言,点焊比自冲铆接更方便,外观更好些,连接设备更轻便些;对难于焊接的材料,对不同材质的板料,对于两层以上的材料,焊接就无能为力了,可显出自冲铆接的优势。自冲铆接技术是一种很

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复习提纲精选版

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复习提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一、名词解释 1.正火:把零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2.退火:将钢加热、保温后,随炉冷却后,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3.回火:将淬火钢重新加热到A1线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再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4.淬火:将钢加热到AC1或AC3以上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进行快速冷却,获得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5.淬硬性:钢淬火后的硬化能力。 6.淬透性:钢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 7.贝氏体:过冷奥氏体中温转变的产物。 8.马氏体:C原子溶入 -Fe形成的饱和间隙固溶体。 9.贝氏体转变:奥氏体中温转变得到贝氏体的过程。 10.马氏体转变:将奥氏体快速冷却到Ms点以下得到马氏体组织的过程。 11.脱溶: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第二相(沉淀相)、形成溶质原子聚集区以及亚稳定过渡相的过程称为脱溶或沉淀,是一种扩散型相变。 12.固溶:将双相组织加热到固溶度线以上某一温度保温足够时间,获得均匀的单相固溶体的处理工艺。 13.固溶强化: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原子而形成固溶体时,使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14.渗碳:向钢的表面渗入碳原子的过程。

15.渗氮:向钢的表面渗入氮原子的过程。 16.化学热处理:将零件放在特定的介质中加热、保温,以改变其表层化学成分和组织,从而获得所需力学或化学性能的工艺总称。 17.表面淬火:在不改变钢的化学成分及心部组织情况下,利用快速加热将表层奥氏体化后进行淬火以强化零件表面的热处理方法。 二、简答题 1.材料的强韧化机制及其应用 答:固溶强化; 位错强化; 第二相强化; ④细晶强化。 2.相变应力/组织应力是什么对组织性能有什么影响 3. 答:组织应力又称相变应力:金属制品在加热和冷却时发生相变,由于新旧相之间存在着结构和比容差异,制品各部分又难以同时发生相变,或者各部分的相变产物有所不同,也会引起应力,这种因组织结构转变不均均而产生的应力称为组织应力。 热应力:金属制品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由于各部分加热速度或冷却速度不同造成制品各部分温度差异,从而热胀冷缩不均匀所引起的内应力。4.奥氏体化的形成及控制(形成过程、机理、及控制措施)其中包含的化学反应有哪些? 答:奥氏体:C溶于γ–Fe的八面体间隙形成间隙式固溶体

压铆实用工艺内控资料

铆接件结构设计手册 苏州新凯精密五金有限公司(南京凯电工贸有限公司)

第一章板件冲压连接应用范围 2.1板件材料的应用范围 压铆连接要求所连接构件的材料需具有一定的延伸率,因为连接过程中材料在被连接部位剧烈变形及塑性流动,塑性差的材料在被连接过程中往往被拉断。常用材料选用08F 、LF21、H62、Qsn6.5-0.1、1Cr18Ni9Ti 等具有一定延伸率的材料均能进行有效的连接;一般来说凡能折弯的钣金件之间的连接均可用冲压连接技术。而LY12-CZ 、HPB59-1等延伸率较低材料其连接圆点会出断裂,不能连接。 一般应用范围见表1。 表1 一般应用范围 2.2 压铆连接的结构设计参数 压铆连接的结构设计参数见表2,压铆连接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连接结构图 表2 TOX 连接的结构设计参数

注:表中压铆件连接组合为部分推荐值。带*的为我所已有模具。

第二章铆接件结构设计与参数 1自使用TOX板件铆连接设备以来,铆接的紧固件使用越来越多,在原来利用TOX板件铆连接设备铆接压铆螺母、压铆螺套以及松不脱面板螺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浮动螺母。还增加了使用拉铆枪拉铆的铆接螺母。其中松不脱面板螺钉由原来的D57钢型材上使用的PF11系列的3种非标准螺钉:PF11-M5-6(面板厚度为6mm), PF11-M5-8(面板厚度为8mm), PF11-M5-10(面板厚度为10mm),又增加了为我所可搬移设备面板厚度专门订做PF11系列的2种非标准螺钉:PF11-M5-k6(面板厚度为6mm), PF11-M5-k8(面板厚度为8mm)。 2CL系列压铆螺母 附图1 附表1 (单位为mm)

铆接机使用说明书

一、机床的主要特点及用途 瑞威特系列铆接机是依据冷辗原理研制而成的第五代新型铆接设备,该系列产品引进了瑞士技术,在机械结构、液压系统、电气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改进,使产品工作可靠性、寿命、以及节能降噪等方面较国内同类型产品有较大提高。该设备结构紧凑、性能稳定、操作方便安全。同传统落后铆接工艺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 1、铆钉成形力小,仅为冲铆的1/10,铆后工件无不良变形。 2、铆接表面光洁美观。 3、无振动、低噪音、低能耗,操作方便安全。 4、效率高,成本低。 5、易于实现自动化。 因此,铆接机正逐步取代传统的锤击、冲压、热铆等方式,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纺织器材、电器开关、五金工具、仪器仪表、钢制家具、日用器械等各种所需铆接的工艺场合。只要制作合适的铆头,即可铆接以下各种形状: 各种铆头类型及铆钉成型形状 二、BM9T主要技术指标 铆接铆钉直径范围Φ2~Φ9 最大铆接压力 14KN 油泵允许最大输出压力 2.5MPa 铆头最大工作行程 30MM 铆头到工作台最大距离 220MM

机头升降距离 220MM 工作台中心定位孔直径Φ16 铆头中心到立柱导轨表面距离 160MM 铆头伸出长度标准50MM 工作台尺寸 360MM×290MM 功耗 0.92Kw 油泵电机转向顺时针(俯视) 外形尺寸725MM×450MM×1010MM(不包括油箱) 机床净重 280Kg 三、机床的结构简述 B M9T铆接机一般由可移动动力头、工作台、液压系统、电器系统及机身等部分组成。现将主要部分介绍如下: 1、动力头 动力头是铆接机的核心部件、铆接往复运动、铆接压力及内摆线铆接 轨迹的形成,均由动力头来实现,动力头原理图如右所示。电机通过 联轴器将运动传递给主轴,同时液压系统驱动活塞连同主轴向下施压, 当铆头接触到铆钉时,铆头围绕铆钉中心线(即主轴中心线)公转, 同时铆头在切向力的作用下自转,从而形成无滑动辗压。松开动力头 锁紧螺钉,旋转手轮,通过螺母丝杆可调节动力头上下移动,调整完 毕后旋紧锁紧螺钉,锁定动力头。 2、液压系统 铆头铆接时液压系统的工作过程: 齿轮泵泵油→油通过通电状态的换向阀→进入活塞上腔→铆头下降,铆接开始→铆 头到达下死点→溢流阀溢油。 铆头复位时液压系统的工作过程: 齿轮泵泵油→油通过未通电状态的换向阀→进入活塞下腔→铆头开始上升,铆接停 止→铆头到达上死点→溢流阀溢油。 3、电器系统 机床进线电源为三相四线制(380V、50Hz),并要求良好接地。机床设有手动铆接和自动铆接两种工作方式,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 工作时,首先合上电源开关,按下油泵启动、主轴启动按钮,此时主轴转动。 当采用手动铆接时,可将转换开关转到手动位置,此时若踩下脚踏开关,铆头向下运动压住工件进行铆接,松开脚踏开关,铆头向上,停止铆接。 当需要自动铆接时,可将转换开关转到自动位置,根据所铆接的工件调整好时间继电器的时间,此时踩下脚踏开关,铆头向下运动压住工件进行铆接,达到所调整的时间后,铆头自动向上并停止铆接。若在自动铆接过程中出现异常,松开脚踏开关,铆头立即向上复位并停止铆接。 工作完毕后,按下主轴停止按钮,油泵停止按钮。

(完整版)粘贴钢板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

粘贴钢板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 1.工艺流程、操作要点 定位放线→混凝土表面处理→钢板下料、打磨、钻孔→植螺栓→钢板预贴→配胶→涂胶→粘贴加压→固化养护→检查、验收 (1).定位放线 首先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图纸所示粘钢部位放出粘贴钢板位置线。 (2).混凝土表面处理 用角磨机对混凝土粘合面进行打磨,去掉2-3mm表层,用压缩空气除去粉尘,粘贴前用清洗剂擦拭干净。 (3)钢板下料、打磨、钻孔 用等离子切割机将钢板裁成设计要求宽度,凡需螺栓固定的钢板,均需按照螺栓位置先钻孔,孔径及位置要符合设计要求。对于钢板交叉重叠部分,后粘钢板均需预先成型以保证粘贴钢板敷实、平整。钢板粘接面,须进行除锈和粗糙处理,可用角磨机打磨,打磨纹路应与钢板受力方向垂直。 (4)螺栓 按设计图纸要求的数量和位置在加固的梁上安装化学螺栓,根据钢板钻孔位置进行钻孔,当遇到钢筋时,适当调整钻孔位置。 (5)钢板预贴 在涂胶、粘胶前,先将钢板进行试安装,钢板应与混凝土面和螺栓吻合;检查钢板粘贴位置及螺栓孔位是否对正,否则进行调整。 (6)涂胶、粘贴、加压 将钢板与混凝土基面用丙酮擦洗干净,用抹刀将配好的胶同时涂抹在已处理好的混凝土表面和钢板面上,厚度为1-3mm,中间厚边缘薄,然后将钢板贴于预定位置,用螺栓紧固、施压,并用手锤沿粘贴面轻轻敲击钢板,如无空洞声,表示已粘贴敷实,否则应剥下钢板,重新粘贴。 对于重叠粘贴的钢板,应在第一层粘贴钢板达到强度后再进行第二层的粘贴。(7)固化养护 结构胶在常温下(5-20℃)可自然固化。夏季施工,1天后即可加载施工,3

天后可以达到最大设计使用荷载。 (8)检查、验收 a. 外观检查 采用目测定性评价,要求完成粘贴钢板施工后的钢板曲线与桥型一致、美观、均匀。 b. 空鼓率的检测 可用锤击法或其他有效探测法进行检查。按检查结果推定的有效粘贴面积不应小于总粘贴面积的95%。 c. 混凝土-钢板黏结强度指标检测 钢板与原构件混凝土间的正拉粘结强度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550-2010规定的合格指标要求。若不合格,应揭去重贴,并重新检查。 2.化学锚栓设计及安装参数 (1) 化学锚栓技术参数 螺杆尺寸螺杆应力截面积(mm2) (mm2) 抗拉力(KN) 抗剪力(KN) 平均破坏锚固力(KN) 钻孔直径D(mm) 钻孔长度h(mm) M12×16084.3 17.4 17.8 70 14 110 M24×300353 60 74.2 230 28 210 注:表中数据采用5.8级镀锌螺杆,屈服强度400MPa,抗拉强度500MPa (2) 化学锚栓施工温度与固化时间关系 施工温度可操作时间固化时间 -5℃20min 300min 5℃12min 90min 15℃5min 45min 25℃3min 25min 35℃2min 15min 3.化学锚栓使用方法 (1). 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在混凝土中相应位置钻孔,孔径、孔深及螺栓直径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或现场试验确定。 (2). 用硬毛刷刷孔壁,再用干净无油的压缩空气吹出灰尘,如此反复进行不少于3次。必要时可用干净棉布沾少量丙酮或酒精擦净孔壁。

食品工艺原理课程大纲

食品工艺原理课程大纲 课程代码:00805067 课程学分:3.5 课程总学时:42课时理论,28课时实验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食品工艺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食品工艺原理是运用食品科学原理研究食品资源的选择、加工、包装、保藏及流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实现生产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为人类提供卫生安全、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种类繁多、食用方便的食品的一门科学。食品工艺原理所研究的内容包括食品加工原理和食品加工或制造过程及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 本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食品加工保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食品干制、食品速冻保藏、食品的腌制和熏制和食品辐射保藏技术;掌握各种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乳制品、蛋制品、鲜切食品、软饮料、发酵制品、焙烤食品、糖果、巧克力及调味品;掌握食品加工新技术的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保藏及加工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食品领域的专业课程或从事食品科研、产品开发、工业生产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食品工艺原理》这门课程学习和实验技能的培养,学生应知道食品加工中的各单元操作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性质、地位、价值、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基本实验技术;理解食品制作工艺的基本原理。 (二)能力目标 本课程理论教学配合实验,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学过的基本理论;培养、训练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必须完成的相关实验基本要求:写出预习报告;测取实验数据;整理实验数据;写出实验报告。 (三)素质目标 学会运用本课程中的基本原理去进行生产管理和新产品开发,并更好地理解现代食品工厂是怎样通过食品工艺原理对各类食品进行合理加工的,为设计符合现代食品生产工艺要求的工厂打好专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