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
决策与决策方法—5

6
1、决策的定义
本书定义: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因为决策是管理的一项职能 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 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决策的依据和原则:
依据:适量的信息 原则:满意而非最优
2014-12-28
7
决策前提:要有明确的目的
2014-12-28
2
第五章 决策与决策方法
• 决策是管理者从事管理工作的基础,在管理过程中,管
理者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它们都需要管理者予以解 决。
•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最大的失误来自于决策的失误。 • 因此,掌握科学决策的理论与方法是提高管理效率与效
益的基础。
2014-12-28
3
第五章 决策与决策方法
其它方案的意见,提交管理者作为决策参考。
2014-12-28
28
1、定性决策方法
德尔菲法:
用于听取专家对某一问题的意见 运用这一方法的步骤是:
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和邀请做过相关研究或有相 关经验的专家;
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分别提供给专家,请他们各自 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写成书面材料;
管理者收集并综合专家们的意见后,将综合意见反 馈给各位专家,请他们再次发表意见; 如此反复多次,最后形成代表专家组意见的方案。
比较,看是否出现偏差 决策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2014-12-28
20
三、决策的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
环境的稳定性 市场结构 买卖双方在市场的地位
…………
组织自身的因素 决策的影响因素 决策问题的性质
组织文化 组织信息化程度 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模式
…………
决策与决策方法

例题:
4、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对于决策,有许多管理者认为 只能求满意决策,不必求最优决策。这其中的理由有很多, 以下就是其中的一些说法。你最赞同哪一种说法
A、实际中不存在最优决策,所以,只能求满意方案。 B、决策始终处于一个动态修正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劳永逸。 C、任何决策的制定都是有代价的,追求最优决策方案也许会
车内舒适性 6 8 8 7 5 5 7 7 7
标准
耐用性 维修记录
10
10
5
6
6
7
5
4
7
7
7
9
10
10
5
4
10
9
性能 7 4 7 7 4 7 7 10 4
操纵性 10 7 7 7 7 7 7 8 5
步骤6、选择方案 轿车方案的综合评价
方案
本田 雪佛莱 福特 现代 马自达 尼桑 丰田佳美 大众帕萨特 沃尔沃
三、 决策的依据
决策离不开信息。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 响决策水平。收集数据、处理数据、产生信息的 成本应低于信息所带来的效益。
决策有效性的标准
(1) 决策的质量或合理性,即所做出的决策在何种程度 上有益于实现组织的目标。
(2) 决策的可接受性,即所做出的决策在何种程度上是 下属乐于接受并付诸实施的。
案例:买新车的决策
一家工厂中属于公司的轿车发动机炸裂了,假设修车 不经济,并且公司总部要求工厂经理买新车而不是租车。
周三多管理学(高教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第5章

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1.如何理解决策的含义?决策的原则与依据各是什么?答:(1)决策是指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对于这一定义。
可作如下理解:①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因为决策是管理的一项职能。
管理者既可以单独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称为个体决策;也可以和其他的管理者共同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称为群体决策。
②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尽管各人对决策过程的理解不尽相同。
③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这就是说,决策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也是为了利用机会。
(2)决策的原则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对决策者来说,要想使决策达到量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缺一不可。
①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②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拟定出所有可能的方案:③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3)决策的依据管理者在决策时离不开信息。
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这要求管理者在决策之前以及决策过程中尽可能地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
适量的信息是决策的依据,信息量过大固然有助于决策水平的提高.但对组织而言可能是不经济的,而信息量过少则使管理者无从决策或导致决策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迄今为止,有关决策的理论经历了怎样的发展?答:有关决策的理论经历了以下阶段:(1)古典决策理论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的,主要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以前,古典决策理论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古典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①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②决策者要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③决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层级结构.以确保命令的有效执行;④决策者进行决策的目的始终在于使本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2)行为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
对古典决策理论的"经济人”假设发难的第一人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A·西蒙,他在《管理行为》一书中指出,理性的和经济的标准都无法确切地说明管理的决策过程.进而提出“有限理性”标准和“满意度”的原则。
管理学概论-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

3、德尔菲法
德尔菲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 座名城,是阿波罗神殿的所在 地。传说太阳神经常派使节到 各地搜集仁人志士的意见。兰 德公司的道奇(Dalkey)等人 应用这一创意,即集众人的智 慧,专门设计了一种专家集体 决策的方法,因而也称专家法。
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由美国兰德公司提出,用于听取专家 对某一问题的意见。避免集体讨论存在的屈从 于权威或盲目服从多数的缺陷。
二、决策的原则
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原因:
A、决策者很难收集到影响组织内外一切 因素的信息;
B、决策者对信息的利用能力是有限的; C、制订的方案数是有限的,对有限方案 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 D、任何方案的实施都在未来,而未来是 不确定的。
决策的原则:
达到最优原则
但在现实中, 上述这些条件 往往得不到满足
2、名义小组技术
集体决策中,如对问题的性质不完全了解 且意见严重分歧,则可采用名义小组技术。
操作程序:(1)先召集一些有知识、有 经验、有能力的人,把要解决的问题和关键内 容告诉他们。(2)小组成员互不通气,也不 在一起讨论协商,各人独立思考后制定备选方 案并形成文字。(3)召开会议陈述成员各自 的方案;(4)对方案进行投票优选,产生大 家最赞同的方案,将其他方案提交管理者作为 决策参考。
关系融洽——时间短、障碍少、成本低 关系紧张——时间长、障碍多、成本高
决策主体
群体决策
个体决策
群体决策的利弊
利
1、提供更完整的信息 2、产生更多的方案 3、增加对决策方、少数人统治
3、屈从于压力,影响决 策的质量 4、责任不清
决策的效果与效率
第五章 决策与决策方法
决策与决策理论 决策过程 决策的影响因素 决策的方法
《管理学》第五章 决策

四、决策的地位和作用 美国管理学家赫伯特•A•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一)决策是实施各项管理职能的保证 决策贯穿于管理全过程。
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 组织的目标是什么?实施什么计划能最好地实现这些目 标?等 组织结构应如何设计?职位和职位应如何设置?等 采用什么领导方式最有效?选择何种激励方式让员工努 力工作?等 组织中哪些活动需要控制?如何实现有效控制?如何选 择控制方式?等
10
选择越多越好?
11
可口可乐口味多元化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有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提高市场份 额,可口可乐公司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策:使自己的口味 多样化,添加了水果。
顾客:“买瓶可乐。” 售货员:“百事可乐还是可口可乐?” 顾客:“可口可乐” 售货员:“一般的还是水果味的?” 顾客:“水果味的” 售货员:“是草莓的、苹果的还是樱桃 的?” 顾客:“樱桃的” 售货员:“是健怡可乐还是传统可乐?” 顾客说:“干脆给我一瓶百事可乐吧!”
两兄弟认为村长的话很有道理,立刻回到刚才大雁飞过 的地方,打算把大雁射下来,谁知道,大雁早不知去向 了。 发扬民主的确重要,但无休止,无原则的民主就会贻误 战机。
30
从决策的起点来看: 1、初始决策:零起点决策,它是在有关活动尚未进行从 而环境未受到影响情况下进行的。 2、追踪决策:在初始决策已实施,组织环境发生变化情 况下的决策。 a、回溯分析b、非零起点c、双重优化 美国著名的IBM公司,曾经试图研制一种“未来系统”的 电子计算机,集中了许多专家,历时数年,花费了五亿美 元,可最后却决定中止研制。因为他们在追踪决策分析时 认为,这个项目研制成功的前景渺茫,继续下去只会造成 更大的损失。停止研制以后,他们把“未来系统”研究的 许多局部成果和经验,运用到其它产品的研发中去,使损 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2024年专升本周三多管理学第5章:决策与决策方法

5.1 决策与决策理论
一、决策的含义
5.1 决策与决策理论
从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的过程就是决策。
——杨洪兰,1996
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
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周三多,1999
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标,在掌握充分的信息和对有关情况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
2024 年 专 升 本 管 理 学(周三多)
(第五章 决策与决策方法)
第二篇 决策与计划
第五章 决策与决策方法 第六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 第七章 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
第五章 决策与决策方法
5.1 决策与决策理论 5.2 决策过程 5.3 决策的影响因素 5.4 决策方法
一、决策的含义 二、决策的原则 三、决策的依据 四、决策理论
4
的经济利益
四、决策理论 (二)行为决策理论
5.1 决策与决策理论
➢“有限理性”标准和“满意度”原则(西蒙)。
➢影响决策的不仅有经济因素,还有决策者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如态度、情感、
经验和动机等。
四、决策理论 (二)行为决策理论
5.1 决策与决策理论
1 人是有限理性的
2
决策者容易受方法
一、有关活动方向选择的方法 二、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
5.4 决策方法
一、有关活动方向选择的方法 (一)集体决策方法 1、头脑风暴法 2、名义小组技术 3、德尔菲技术 (二)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 (三)政策指导矩阵
➢主张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
➢忽视了非经济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
四、决策理论 (一)古典决策理论
5.1 决策与决策理论
1 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
《管理学》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

《管理学》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1.如何理解决策的含义?决策的原则与依据各是什么 ?答: (1)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对于这一定义,可作如下理解:①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因为决策是管理的一项职能。
管理者既可以单独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个体决策;也可以和其他的管理者一道共同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群体决策。
②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
③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这就是说,决策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也是为了利用机会。
(2)决策的原则。
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现实中,组织内外的很多因素都会对组织的运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决策者很难收集到反映这些因素的一切信息;对于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者只能拟定数量有限的方案;任何方案都要在未来实施,而未来是不确定的,人们对未来的认识和影响十分有限,从而决策时所预测的未来状况可能与实际的未来状况不一致。
现实中的上述状况决定了决策者难以做出最优决策,只能做出相对满意的决策。
(3)决策的依据。
决策的依据是信息。
管理者在决策时离不开信息。
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
这要求管理者在决策之前以及决策过程中尽可能地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
但这并不是说管理者要不计成本地收集各方面的信息。
管理者在决定收集什么样的信息、收集多少信息以及从何处收集信息等问题时,要进行成本一收益分析。
只有在收集的信息所带来的收益 (因决策水平提高而给组织带来的利益 )超过为此而付出的成本时,才应该收集该信息。
适量的信息是决策的依据,信息量过大同然有助于决策水平的提高,但对组织而言可能是不经济的,而信息量过少则使管理者无从决策或导致决策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迄今为止,有关决策的理论经历了怎样的发展?答:决策理论经历了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和新发展的理论三个阶段:(1)古典决策理论: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的。
周三多-管理学习题集--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

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习题一、填充题1.决策被定义为管理者__________的过程,或者管理者__________的过程。
2.决策的主体是__________。
3.管理者既可以单独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__________;也可以和其他的管理者一道共同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__________。
4.决策的目的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
5.决策遵循的是__________原则,而不是__________原则。
6.__________是决策的依据。
7.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__________”假设提出的。
8.西蒙在《管理行为》一书中提出“__________”标准和“__________”原则。
9.行为决策理论认为人的理性介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
10.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
11.执行方案的过程中,管理者要明白,方案的有效执行需要足够数量和种类的__________作保障。
12.在环境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决策一般由组织的__________进行;而在环境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决策一般由组织的__________进行。
13.垄断程度高容易使组织形成以__________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14.激烈的竞争容易使组织形成以__________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15.在卖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__________。
16.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__________。
17.信息化程度对决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__________的影响上。
18.如果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非常紧迫,则这样的决策被称为__________决策。
19.如果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不紧迫,组织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应对,则这样的决策可被称为__________决策。
20.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有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调整 的对象
决策本质
决策核心
决策的特点
目标性
组织在某一期限内完成任 务所预期要达到的水平。
没有目标就难以开发 方案,就没有评价和 比较的标准,就没有 检查的依据
可行性
组织决策的目的在于指导 组织的活动。因此决策必 须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和 人、物、财、技术等条件 的制约。
决策是在寻求目标、外部环境与内部 条件之间动态平衡基础上进行的。
二、组织自身的因素
(1)组织文化
➢ 保守型与进取型组织文化 ➢ 是否具有伦理精神
(2)组织的信息化程度
➢ 高信息化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效率和质量
(3)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模式
➢ 应变模式指导着组织今后在面对环境变化时如何思考问题、 如何选择行动方案等
三、决策问题的性质
(1)问题的紧迫性
a.时间敏感型决策-对决策速度的要求高于对决策质量的要求。 b.知识敏感型决策-对决策质量的要求较高。
3、德尔菲法
德尔菲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 座名城,是阿波罗神殿的所在 地。传说太阳神经常派使节到 各地搜集仁人志士的意见。兰 德公司的道奇(Dalkey)等人 应用这一创意,即集众人的智 慧,专门设计了一种专家集体 决策的方法,因而也称专家法。
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由美国兰德公司提出,用于听取专家 对某一问题的意见。避免集体讨论存在的屈从 于权威或盲目服从多数的缺陷。
明确/诊 断问题
决策过程
确定决 策目标
赋予各项标 准以权重
拟定 方案
筛选 方案
执行 方案
评估 效果
评价备选方案 的有效性
一、诊断问题(识别机会)
(一)决策者必须知道哪里需要行动 1、现实与期望状况之间的差异提示潜在的机会或问题的存在。 2、问题识别在决策制定过程中既非简单,也并非不重要: a.问题的识别是主观的; b.很多时候意识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反而容易一 些; c.那些不正确地、完美地解决了错误问题的管理者,与那些不能 正确识别问题而没有采取行动的管理者干得一样差; d.有些事情被认为问题前,有三个条件:管理者必须意识到差异 (和标准比较);他们不得不承受采取行动的压力(包括组织政 策、截止期限、财政危机、上司的期望、或即将来临的绩效评估 等);他们必须有采取行动所需的资源(职权、资金、信息等)。
二、决策的原则
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原因:
A、决策者很难收集到影响组织内外一切 因素的信息;
B、决策者对信息的利用能力是有限的; C、制订的方案数是有限的,对有限方案 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 D、任何方案的实施都在未来,而未来是 不确定的。
决策的原则:
达到最优原则
但在现实中, 上述这些条件 往往得不到满足
(2)当决策问题与人们的主观意愿关系密切 时,特别是当多个决策者意见有分歧时,需 要采用定性方法。
(3)当决策问题十分复杂,现有的定量方法 难以胜任时。
定性决策方法
集体决策方法 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
(一)集体决策方法
头脑风暴法 名义小组技术 德尔菲技术
1、头脑风暴法
英国心理学家奥斯本(A.F.Osborn)提出头脑风暴法 (5~ 6人,1~ 2小时)。
(二)尽力获取精确、可依赖的信息
1、低质量或不精确的信息使管理者无法发现导致某 种情况出现的潜在原因;
2、高质量的信息,在解释过程中也可能发生扭曲; 3、处在人为控制之外的因素也可能会对机会和问题
的识别产生影响。
管理者只要坚持获取高质量的信息并仔细解释它,就 会提高做出正确决策的可能性
二、明确目标(决策标准) 1、目标体现的是组织想要获得的结果 2、明确所要获得结果的数量和质量
三、决策的依据
决策离不开信息。 高质量、及时、完全的信息。 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
收集数据、处理数据、产生信息的成本 应低于信息所带来的效益 管理名言:科学的决策是90%的信息+10% 的决断
四、决策理论
古典决策理论 行为决策理论
古典决策理论
理论前提――古典决策理论基于“完全理性人或经 济人”的假设,决策目的在于决策最佳,又称规范 决策理论或理性决策理论。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 看待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 济利益。(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前)
如果你选择第一种方案,你将在一年之后得到 确定的1000元收入。
如果你选择第二种方案,你将在一年之后的预 期收入就是:2000*0.5+0*0.5=1000元
决策主体的因素(续)
(2)个人能力
决策者对问题的认识能力越强,越有可能提出切中 要害的决策;
决策者获取信息的能力越强,越有可能加快决策的 速度并提高决策的质量;
决策的影响因素
一、环境因素
(1)环境的稳定性
➢ 环境比较稳定情况下——决策一般由中层管理者进行 ➢ 环境剧烈变化情况下——决策一般由高层管理者进行
(2)市场结构
➢ 垄断程度高——以生产为导向 ➢ 竞争程度高——以市场为导向
(3)买卖双方在市场的地位
➢ 卖方市场——以生产条件与能力为出发点 ➢ 买方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
(2)问题的重要性
➢ 问题重要性对决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①重要的问题容易引起高层领导的重视,得到更多力量的支持 ②越重要的问题越有可能由群体决策,对问题的认识更全面, 决策的质量可能更高 ③越重要的问题越需要决策者慎重决策,越需要决策者避开各 类决策陷阱
四、决策主体的因素
(1)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 ➢ 风险厌恶型、风险中立型和风险爱好型 例:你面临两个方案:1、不管情况如何变化,你 都会在一年之后得到1000元收入;2、情况好时, 你在一年后会得到2000元收入,情况不好时, 你将一无所得。情况好与不好的几率各占一半。 试问:你会选择哪种方案?
——张石森、欧阳云,2003
决策的定义(续)
“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 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
——路易斯、古德曼和范特
含义: 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 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 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决策主体 1、决策的定义 决策目的
决策期限
组织或个人为了解决某个问 题或实现某种目标对未来一 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 内容及方式进行选择或调整 的一个分析判断的过程。
六、评估效果
1、将方案实际的执行效果与管理者当初所设立的目标 进行比较,看是否出现偏差;
2、决策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
第三节 决策的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
决
因 素
策 的 影
响
组织自身因素 决策问题的性质
决策主体因素
环境的稳定性 市场结构 买卖双方在市场中的地位 组织文化 组织的信息化程度 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模式 问题的紧迫性 问题的重要性 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 个人能力 个人价值观 决策群体的关系融洽程度
关系融洽——时间短、障碍少、成本低 关系紧张——时间长、障碍多、成本高
决策主体
群体决策
个体决策
群体决策的利弊
利
1、提供更完整的信息 2、产生更多的方案 3、增加对决策方案的 可接受性 4、提高合理性
弊
1、耗费时间(时效性差) 2、少数人统治
3、屈从于压力,影响决 策的质量 4、责任不清
决策的效果与效率
三、拟定方案 1、管理者要提出达到目标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 2、从多角度审视问题,提出更多、更好的方案
四、筛选方案
1、确定所拟定的各种方案的价值或恰当性,并确定最 满意的方案;
2、仔细考虑各种方案的预期成本、收益、不确定性和 风险,之后做出最后选择。
五、执行方案
1、调动各种相关资源,以保证方案的顺利执行; 2、有效处理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阻力。
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 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 并据此制订所有可能的方案;准 确预期到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 结果
决策者很难收集到反映这一切情 况的信息 对于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决策者 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从而决 策者只能制订数量有限的方案 决策时所预测的未来状况可能与 实际的未来状况有出入
过程性
决策不是一瞬间的事,而 是一个过程。
组织决策是一系列 决策的综合、作出 某一具体决策,并 不意味组织的决策 已经形成。
对每一项决策, 有大量的活动和工 作要做,包括识别 问题、收集信息、 开发方案、分析评 价和选择等
动态性
决策是一个不断循环的 过程。
根据环境的不断变化, 不断地调整组织的活动 以适应组织与环境的动 态平衡
步骤: (1)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和邀请做过相关研
究或有相关经验的专家。(调查次数一般为三 次,人数为45—60人);
德3、尔德菲尔法菲法
(2)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分别提供给专家,请他们 各自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写成书面材料;
(3)管理者收集并综合专家们的意见后,将综合意 见反馈给各位专家,请他们再次发表意见。如果分 歧很大,可以开会集中讨论;否则,管理者分头与 专家联络;
主要内容――a.决策者掌握完全信息;b.决策者 了解所有备选方案;c.决策者建立一整套规范的组 织体系,确保命令的有效执行;d.决策的目的在于 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 。
决策者是完全理性的,可以做出最佳决策。但忽视 了非经济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不可能指导实际的 决策活动。
行为决策理论
决策管理学派 创始人——西蒙 (Herbert Simon,1916 -2001 )
选择性
决策的实质是选择。为解 决问题或实现目标可能有 两个以上的方案,各方案 在资源需求、可能结果及 风险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因此需要选择。
决策目标和方案都是由 “选择”而确定的。
满意性
组织决策通 常为有限理 性决策
无法收集所有信息、无 法利用已收集的有限信 息、无法准确预测未来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