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园区实施方案

农业科技园区实施方案
农业科技园区实施方案

农业科技园区实施方案

园区名称渭南市秦川牛产业开发科技园区申报单位陕西省渭南市人民政府

二零零一年十月五日

目录

一、合作社基本情况....................... 错误

(一)合作社概况 ...........................

(二)运营状况 ...........................

1.主业发展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010年财务及分配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以前年度各类财政资金对合作社的扶持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项目立项背景......................... 错

(一)必要性分析 ...........................

(二)优势分析 ...........................

1.政府重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资金有保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销售有保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饲料资源充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市场分析 ...........................

1.国际产品市场供需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国内乳品市场供需现状与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市场分险分析及对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合作社成员对申请项目的支持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项目目标..........................

(一)合作社现有生产能力及规模 ................ 错误!未定义

(二)项目目标 ...........................

四、项目建设方案......................... 错

(一)主要建设内容 ...........................

1.建设地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技术路线(农艺措施)及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设备购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设施建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种畜购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科技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主要技术参数 ...........................

(三)项目涉及的相关环保措施 .................. 错误!未定

1.主要污染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处理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项目组织与管理 .......................... 错

1.建设期机构设置及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经营期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工程进度安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管理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错误!未

(一)总投资估算 ...........................

1.投资估算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投资估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资金来源 ...........................

1.中央财政资金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省级财政配套资金....................................................................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市级财政配套资金.................................................................... 错误!未定义书签。

5.自筹资金及来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财政补助资金使用和管理 .................. 错误!未定

1.财政补助资金主要支持的环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自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效益分析..........................

(一)效益分析依据 ...........................

(二)经济效益 ...........................

1.项目投入产出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成员增收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可分配盈余及分配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社会及生态效益 .......................... 错

1.壮大主导产业,促进结构调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带动农户实现规模运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带动就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

1.财政补助合作社项目申报单位基本情况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投资估算汇总表 ...........................

2-1.设施投资明细表 ...........................

2-3.科技措施投资明细表 ........................ 错误

2-4.流动资金测算表 ...........................

3.财政资金使用明细表 .......................... 错

4.盈余及盈余分配表 ...........................

4-1.经营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测算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成本费用测算表 ...........................

附图: ..........................

1.项目区位示意图 ...........................

项目平面布局图 ...........................

第一章实施方案提要

园区名称渭南市秦川牛产业开发科技园区

园区地址核心区位于渭南市大荔县的西寨、官池等两个乡镇九个村

隶属部门渭南市人民政府

园区概况选择符合渭南市资源特点、市场前景广阔、具有地方特色的秦川牛产业为园区主导产业。从饲料饲草供应、良种繁育、规模

养殖、快速育肥、精深加工、市场销售等肉牛产业化开发的6

个环节入手建立草业研发中心、良种繁育区、农户规模养殖区、

高效优质肉牛育肥区、加工工业园区、批发交易市场等6个功

能区,各功能区之间通过两种产品、两个途径形成一个有机整

体;建立一个综合服务中心,为园区秦川牛产业提供从饲料饲

草生产、疫病防治、质量检测、标准制定、人才培养和人员培

训、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传递等全方位技术支撑和立体服

务等。同时还成立一个园区管委会,建立项目法人负责制,实

行“政府导向、法人投资、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行”,用企业

经营的思路开发园区项目,实现投资多元化、经营主体企业化,

逐步形成园区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实现“官、金、产、学、研”

一体化。

建设内容核心区占地面积1.22万亩,包括7个功能区,具体见下表。

投资概算核心区计划投资19701.8万元。

效益分析核心区正常年份产品销售收入22016.0万元,净收益为5423.5万元,投资静态回收期5.53年;发展养牛户1200户,提供1500

个就业机会,园区内农户人均纯收入明显高于周边地区;年培

训技术人员1000~2000人次;通过粮饲、经饲轮套作和人工草

场建设,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牧耦合。

总体评价园区建成后,不仅能科学合理配置资源,为渭南市秦川牛产业

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和农区高效节粮型草食畜牧业的

示范样板,而且带动与之相关的其它产业的发展,促进财政增

收、农业增效、农民致富和生态环境改善,为渭南市及其它资

源条件类似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一种选择。

核心区各功能区情况一览表

第二章目的意义

农业科技园区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织形式和现实途径。国内外长期的实践证明,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

农业科技发展和创新,加快了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推动了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2.1建园设区、引导示范是畜牧业发展的战略性措施

建园设区、引导示范是国际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各国政府都将发展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实现农业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基础产业,并精心组织、统筹规划,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农业高新园区及相应技术,力求在国际竞争中占居优势地位。近几年,为了加快农业科技的示范推广,引导农业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许多地方都兴办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已经成为各地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和突破口,推动了当地农业结构的升级。但是,由于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时间短、经验不足,出现了缺乏统一的宏观指导,脱离国情、盲目求洋,产品科技含量低,运行机制不完善和建设资金不足等问题,迫切需要引导和规范。

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已由过去的片面追求数量的数量型阶段逐步过渡到稳定数量、提高效益的质量效益型阶段,畜产品逐步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质量制约超过了数量制约,而我国传统生产、加工技术落后。建设园区的目的在于将现代畜牧业生产先进技术组装集成,引导畜牧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化,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跨越,最终实现财政

增收、农业增效、农民致富,同时为周边及类似地区的畜牧业发展提供高效模式和示范样板。

2.2市场需求是秦川牛产业开发科技园区建设的基础和保证

近20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不断改善,在肉食方面人们逐步由过去单纯依靠猪肉逐步过渡到猪肉和牛羊肉相结合,特别是对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牛肉需求不断增加,呈显著的刚性增长趋势。目前我国牛肉的人均消费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0%,发达国家的15%,牛肉消费需求潜力巨大。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境外游客的不断增加,许多旅游城市对牛肉尤其是高档优质牛肉的需求与日俱增,如西安市的消费量2000年达到近3万吨。但国内牛肉生产的总体现状“好的不多、多的不好”,与此存在着较大差距。另外加入WTO以后,由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生产的活牛及其产品较国际市场价格低8.4%,有较强的竞争力。加之,独联体、欧盟、澳大利亚等牛肉出口量有所下降,英国、法国疯牛病及口蹄疫疫病流行,也为我国牛肉生产和出口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征,以畜牧科技开发、示范、推广和辐射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的肉牛产业化开发科技园区,带动肉牛产业向现代化、科学化、市场化方面发展,缩短与国外肉牛业的差距,创造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2.3以肉牛产业化为突破口建设科技园区,是传统农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

品种改良、秸秆青贮、暖棚养畜、快速育肥和防疫灭病等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养牛业的水平,使其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1998年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达到212个,到2000年将累计建设成250个示范县;1998年全国牛的存栏量为12435.4万头,出栏量为3587.2万头,牛肉产量为480万吨,分别比1979年增长0.76倍、11倍和20倍,是畜牧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目前我国肉牛生产基本实现了从传统的以役用为主向肉用为主的商品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肉牛的生产基地也出现了由牧区向农区的重大转移,如1992年以来,在增长的牛肉中,98%以上来自农区,只有2%来自牧区,目前我国2/3的牛,3/4的牛肉产自农区。加入WTO以后,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种植业相比,畜牧业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其中肉牛产业的优势尤为明显。因此在传统农区通过传统种植业的“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逐步调整,积极开发秸秆资源,大力发展节粮型草食畜牧业及与此直接关联的营养体农业,实行“小规模、大群体”的养殖模式,实现农牧高效耦合,建立技术密集型的肉牛产业化科技园区,是传统农区农业结构调整选择之一。

2.4建立秦川牛产业开发科技园区,打响品牌,是渭南市农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目前渭南市肉牛产业发展总体形势是饲料饲草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生产能力相对不足的“哑铃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发展秦川牛产业,提高生产能力,实现秦川牛产业由“哑铃型”向“棒槌型”或“纺锤型”转变,在此过程中质量和市场是两个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充分利用渭南市秦川牛产业资源、技术、人才、区位、经济和政策导向等诸多优势,建立秦川牛产业开发科技园区,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市场建设,创建秦川牛优质品牌,利用优质品牌和服务拉动市场销售,通过市场销售拉动牛肉生产,通过牛肉生产带动整个肉牛产业的发展。

第三章园区建设现状

3.1 外部环境

3.1.1 社会经济条件

渭南市是陕西省粮、棉、油、肉、蛋、奶主要产区之一,全市辖八县(蒲城、合阳、白水、富平、大荔、华县、澄城、潼关)二市(韩城、华阴)二区(临渭区、经济开发区),247个乡(镇),总人口5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3.7万人,占全市人口的83.1%。土地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耕地851万亩,其中水浇地480万亩。2000年全市GDP为163.7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68.9亿元,牧业产值11亿元,养牛业产值占牧业产值的35%。农民人均

纯收入1527元。

3.1.2区位条件

渭南市位于关中平原东部,是陕西省与中原地区联接的东大门,距全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西安市仅60公里,铁路、公路、通讯成网,也是省内能源、化工工业基地之一。是省内外联系的重要通道。群众文化素质较高,接受新技术、新知识能力较强。

渭南市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光、热、水、气资源丰富,适宜作物种植和动物饲养。在西部大开发中,渭南地处东西部的结合部,起着东联西接的桥头堡作用。

3.1.3 产业发展前景

秦川牛经过30多年的系统选育,与国内其它中高档肉牛相比,秦川牛在肉的品质、风味和价格上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这对秦川牛的产业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和销售增长率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市场优势和政策优势,抓好秦川牛的产品创新和屠宰加工创新,不断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秦川牛产业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3.1.4 社会化服务体系

全市良种繁育、饲料饲草生产、疫病防治、市场营销等社会化网络体系相对健全,现有市、县、乡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249个,职工1698人,其

中:高级职称24人,中级职称288人,初级职称371人。陕西省渭南农业学校有教职工210余人,内设有畜牧兽医专业,已培养专业技术人才734人,是项目实施的骨干力量。

该项目的技术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技术力量雄厚,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3.1.5 加工龙头企业

全市活牛的屠宰和加工,以个体户屠宰为主,年屠宰牛5.6万头。生产企业主要有秦蒲肉联厂、市肉联厂和秦合皮革加工厂等,年屠宰能力2.7万头,冷藏能力7600吨,加工牛皮10000余张。熟肉加工以景壁肉类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以个体生产为主体,主要产品有腊肉、罐头、软包装腊牛肉、酱牛肉等。

3.2内部基础(核心区建设现状)

3.2.1 园区基础设施

水利设施配套,园区已配套机井287眼,有效灌溉面积90%以上。已建太白、八鱼、白马排水沟9条,陈村排水站一座,控制面积5.2万亩,排灌网络健全。

园区紧靠陕西省秦岭热电厂,现有官池、西寨变电站两座,主变容量8750千伏安一台,配电线路210公里,配电变压器380台,配电容量84000千伏

安,电网完善,电力充足。

园区地处黄(龙)—洛(南)公路(大华公路)两侧,与108国道相接,有西韩线和全国各地相通,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区内有官(池)—西(寨)路相连,并与县内各乡镇相通,乡间实现了村村通油路,路网发达。

项目区周围建有大型沙苑防风固沙林带9条,小型林带16条。区内实行枣粮油立体间作、四旁植树和方田林网建设,林木覆盖率26%以上,气候条件较好。

3.2.2 现属于国家秸秆养牛基地

大荔县是国家秸秆养牛示范县,项目区所在官池、西寨两个乡镇,作为国家商品粮和商品油料基地,年粮油作物种植面积13.8万亩,提供农作物秸秆2.98万吨。以项目区为主体,已新建青贮、氨化设施4000立方米,年青贮玉米秆2000吨、氨化麦秸3500吨,粮食植物秸秆的加工利用率34%。同时区域以花生为主的油料种植面积6.8万亩,年可提供优质花生蔓1.4万吨,秸秆资源条件优越,为加快产业化示范,近年来推广种草养牛、饲草过腹还田、改良土壤、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

3.2.3 现属于陕西省秦川肉牛基地

大荔县是陕西省秦川肉牛产业开发基地县,项目区作为秦川牛优势产区,2000年秦川牛存栏1.1万头,年出栏肉牛2570头,出栏率23.4%。项目区9

个行政村,牛存栏均达到千头以上专业村标准,农民户均养牛2.8头,是渭南市秦川牛的集中产地,具有良好的养殖基础和发展潜力,为加快秦川牛规模养殖,1999年按照“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思路,新建了官池、帖家2个秦川牛养殖小区,目前,群众入驻100户,养牛规模2000头。

3.2.4 秦川牛产业化初具雏形

近年来围绕秦川牛产业化开发,以项目区为中心初步建立了一批肉牛屠宰、精深加工、皮革加工和饲料加工企业。其中秦川牛屠宰厂引进自动屠宰线一条,年屠宰能力5000头,配套300吨冷库一座;景壁肉类食品有限公司以腊牛肉、酱牛肉为主要产品,年加工能力1000吨;大荔县皮革厂引进皮革生产线一条,年生产兰皮1万张;盛华饲料厂引进颗粒料配合料生产线一条,以颗粒、浓缩饲料为主要产品,年单班生产能力1万吨。骨干企业的建成,初步实现了秦川牛生产加工,经营多层次增值,促进和推动了区域秦川牛产业的发展。

3.2.5 园区科技服务体系基本情况

大荔县官池、西寨畜牧兽医站始建于60年代,是陕西省畜牧兽医百强站。现有职工13人,其中畜牧兽医师5人,初级职称6人。主要承担着区域畜禽良种推广、疫病防治和技术示范任务。园区设有秦川牛冷配改良点5个,年人工授精改配秦川牛4100头;有青贮氨化服务队2个,配套秸秆加工机

械11台套;官池职业中学是大荔县畜牧兽医技术培训基地,下设西池、帖家、北丁等10个村组农民夜校,全校现有教师32名,主要承担着沙苑地区农民科技培训任务。近年来,已先后培训农民养牛专业户、示范户3000余人次,实施园区建设具有较好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第四章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4.1指导思想

立足农区资源,在秦川牛数量稳定发展和质量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面向两个市场,以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为核心,以开发和展示优质秦川牛品种选育及其快速扩繁技术及高档精品肉牛规模化生产技术体系为重点,孵化出一流的肉牛科技企业,走肉牛生产-屠宰-加工-销售系列开发的产业化道路,形成并完善“企业+科研+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打出秦川牛品牌,提高节汇创汇能力,实现结构调整、农民致富、企业增效、财政增收,进而把渭南市秦川牛产业开发科技园区建设成为具有21世纪世界先进水平的农区优质肉牛产业化开发中心。按照这个思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步组织实施。

4.2规划的原则

总体原则: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挖掘生产潜力,体现实用性、超前性、科学性的特点,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具体遵循以下

原则:

4.2.1产业化开发原则

注重肉牛生产、销售服务、市场建设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形成抓龙头、带基地,抓市场、促生产的龙型发展格局。

4.2.2名牌战略原则

生产化链条的各个环节都要建立在充分利用科技的基础上,保证生产工艺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以质量创名牌,以名牌扩大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实施名牌战略,使秦川牛这块“瑰宝”由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

4.2.3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原则

通过优化布局,使养牛生产适当集中,规模发展,肉牛加工、销售、市场建设走一体化和集约化发展之路,形成秦川肉牛生产规模发展、集约经营、整体推进的生产格局。

4.2.4可持续发展原则

此规划应以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产业化各环节,必须做到符合整体目标,基础扎实,为产业延伸创造条件,以长远效益为发展目标。

4.2.5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期实施原则。

此规划基本上做到整体规划一步到位,同时分清轻重缓急,提出年度建

设计划,分期实施,逐项开发。

4.2.6打破行业界限,体现社会性的原则。

秦川肉牛产业开发,涉及到农业、工业、商业、外贸等部门,是一项社会性系统工程。规划必须打破农业和农村的行业界限,注重组织和发挥多部门、多行业、多层次的作用和积极性,体现整体效益的发挥。

4.3目标任务

实施“优质秦川牛产业化开发”的总体目标是:加快渭南市秦川牛发展,实现“四个根本性转变”,即由单纯的秦川牛保种选育提高向与产业开发相结合转变,由品种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商品优势转变,由传统的粗放型小规模生产向科学化、规模化、现代化生产转变,由科研、生产、加工、销售相互脱节向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经营转变。最终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产业发展规律的现代秦川牛产业化体制,逐步实现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通过科技园区建设,解决一批影响园区肉牛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转化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培养和吸引一批优秀人才,孵化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将千家万户小规模分散饲养与社会化大市场有效地连接起来,使农民不仅能在生产领域获得可观收入,而且在加工和流通领域也能得到适当的增值收益。

具体目标任务为:

1、建立一批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的秦川牛商品生产基地。4个示范县秦川牛存栏达到45万头,年出栏18万头,分别占到全市秦川牛存栏和出栏的75%和85.7%。

2、选育提高秦川牛的肉用生产性能。在提高牛肉品质的基础上,使每头秦川牛产肉量增加30公斤左右。使秦川牛在全市的良种覆盖率由现在的70%提高到90%。

3、年青贮秸秆12万吨,氨化12万吨,秸秆处理利用率由目前的12%提高到40%。

4、年屠宰活牛3.6万头,年加工牛肉0.7万吨,深加工牛肉制品2000吨,年加工牛皮5.0万张。基本改变渭南市活牛大量直接调出的现象。

5、培养和孵化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七个,建立起“企业+科研单位+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

6、在园区内建立技术培训与技术服务网络,培训养牛科技带头人5000人。

7、建立一套国产优质肉牛生产标准及相应的指标体系。

第五章总体任务、考核目标、布局和进度安排5.1核心区建设的总体任务

重点建设农户规模养殖区、高效优质肉牛育肥区、良种繁育区(包括秦

川牛保种、优质品种引进和繁育等)、加工工业园区(包括专用饲料加工、肉制品和皮革制品加工等)、草业研发中心(包括优质品种引进、筛选和推广及其与之配套的高效种植模式、种子包装和草产品生产等)、批发交易市场和综合服务中心(包括品质检测、疫病防治、技术咨询、综合服务和技术培训等)等。项目建成后将在渭南市形成一个符合当地资源特点的高效的秦川牛产业化专业园区,使其产值规模到2005年达到469389.0万元(销售收入),园区科技贡献率明显高于周边地区。

5.2 核心区建设考核目标

从基础设施、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考核。

5.2.1 基础设施建设

——园区依托现有高新技术园区,范围为1.22万亩。

——园区内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水、电、路、通讯等配套设施,生产设施,办公培训设施等完善齐全。

——总投资、流动资金、各级配套资金、自筹资金均准时足额到位。

5.2.2技术指标

农业科技水平应明显高于周边同类园区,体现辐射与引导作用。

——建立一批稳定的专业化秦川肉牛生产基地,到2005年核心区秦川牛

存栏达到2万头,年出栏1万头;

——开展秦川牛饲养、加工等方面研究,使每头秦川牛产肉量增加30公斤左右,品质明显提高,良种覆盖率由现在的70%提高到90%;

——园区年生产和加工干草产品1200吨、肉制品2000吨、牛皮5万张,配合饲料5万吨;

——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企业+科研+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

——每年引进1~2项以上国内领先的技术;

——有2项以上主导名优产品,具有一定的国内市场占有率,秦川牛及其加工产品实现出口创汇并占领国际市场;

——园区内有3家以上经过资格认证的农业科技型企业;

——有30名以上高级职称科技人员在园区开展技术指导工作;

——每年为周边地区提供2~3项实用技术,培养300名农民技术人才;培训养牛科技带头人1000~2000人次;

——开展粮饲和经饲轮、套作等种植制度的研发和推广;

——建立一套国产优质肉牛生产标准及相应的指标体系。

5.2.4 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周边同类园区35%以上。主要包括:

——土地生产率高于周边同类园区平均水平35%以上;

农业科技生态园项目立项申请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农业科技生态园项目立项申请 报告

编号:FS-DY-20763 农业科技生态园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关于申请农业科技生态园立项的报告 石家庄市政府: 农业科技生态园项目已通过杜北乡西营村委两会决议、农户代表会议,征询各农户意愿,并达到涉及农户全部同意,合同签约,土地承包款项已全部发放。项目申报条件成熟,现恳请给予立项,项目具体情况如下: 一、项目开发商 江恒农业科技生态园由河北江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独资开发。注册资金1000万。河北江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隶属于河北江恒集团,集团主要项目有新华茶城、东方花园、锦泽房产、农业科技生态园等。是石家庄市新华区的知名企业。 二、项目地址 江恒农业科技生态园位于石家庄市新华区杜北乡西营村北,东经114`27`,北纬38`7`。友谊北大街东侧,学府路

政法学院南邻。紧邻南水北调。总面积531亩。 三、项目现状 目前此地块是西营村一般农田用地,土层较薄。属于沙漏地。所种农作物大部分为麦子、玉米,青菜。有一部分为树苗培植。所种农作物收入低廉。河北江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解决目前现状决定开发此地块,开发农业科技生态园大大改善农村土地收益,帮助村民致富,使当地村民尽快富起来。 四、项目内容 〈一〉、主题定位 生态农业、休闲观光、科研基地、农产品加工。 〈二〉目标定位 1、第一产业是农产品、第二产业是农产品加工、第三产业是农业加旅游的农旅双模式的休闲产品。利用第一产业开发第二产业,打造收益较高的第三产业。创立农业科技品牌。 2、将江恒农业科技生态园打造成为具有市场化、专业化、一体化、高新化的高科技园区。 3、使江恒农业科技生态园成为具有生产性、观赏性、娱

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

名词解释 1.农业园区:农业园区就是在农业科技力量较为雄厚、具有一定产业优势、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城郊和农村,划出一定区域,建设以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为基本功能,兼顾展示示范、休闲观光、辐射带动、教育培训、技能创新等功能的综合实体。 2.规划:指选择、设定未来的某一时点的目标,相对于那时的目标对比现实状况,在明了二者间的关联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手段,使现实向目标发展,趋向于、接近于目标。 3.区域规划:在一定地域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空间布局的未来发展进行的总体战略部署。 4.前向效应:是指某个产业出现后,其产品能作为其他产业的原料供应,促进产业的延伸和发展。 5.后向效应:是指某个产业出现后,引起对原料其他产业产品的而需求,刺激原料产业的萌生和发展。 6.总体规划: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7.农业园区建设可行性分析:可行性研究理论在农业园区开发中的应用,主要是农业园区建设前期对拟建项目的技术、经济、安全及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与分析论证,以确定该项目是否可行,为投资者或政府部门提供可靠的依据。 8.田成方:从田块平整的技术要求、方便田间管理及提高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等因素出发确定田块的大小及长宽比,建设规范化田块。 9.渠成网:渠道的建设标准为三面光渠道的两侧及沟底用水泥浇平或砌石后用水泥勾缝,同时建好涵管、闸等配套设施。渠道的总体布局按主渠中间、支渠两侧的原则,保证每块田都能排灌自如。 10.路成行:农业园区内机耕路的布局按主路中间、支路两侧的原则。主路要保证大中型农业机械能顺利会车,主路的净宽一般要求在6m以上,支路要保证大中型农业机械进出顺畅,净宽至少在3m以上。机耕路的建设标准为路基两边砌石,路面硬化,同时建好农机下田墩。 11.观光农业园:一个具有多重功能的系统,是一个在特定的区域内建立起来的以农业为背景,以农业、自然与文化资源为主要开发内容,以城市居民的观光、休闲、娱乐和青少年教育为服务对象,开发各具特色项目的有明确空间范围的农业园区。 12.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13.激励:就是为了达到企业目的,通过满足员工的生理、愿望、兴趣、情感等需要,有效的启迪员工的心灵,达到挖掘员工潜力的管理手段。 14.现代企业制度: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规范和完善的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股份有限公司为重点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一种新型的企业制度。 15.竖向规划设计:综合利用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因坡就势合理地进行道路布局,建筑、各类公共服务设计、绿地的组织以及地面水的排除。 填空 1.现代农业园区的基本功能是什么?展示示范功能;生产加工功能;辐射带动功能;培训教育功能;休闲观光功能;技术创新功能.。 2.现代农业园区的特点是什么?新设施;新品种;新技术;新功能;新机制。 3.试述我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发展遇到的关键问题有哪些?①立项问题②硬软件建设③人才问题④科技含量⑤园区特色 4.农业园区规划的工作程序是什么?委托规划→调研阶段→设计阶段→方案优选→方案实施 5.总体规划中如何确定农业园区的综合效益指标?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 6.农业园区的内部交通按功能、等级可分为哪几种道路?①主路②支路③人行道④园务路 7.农业园区的服务设施按功能和行业习惯分为哪几个类型?旅行、游览、饮食、住宿、购物、娱乐、保健和其他。 8.农业园区的绿化形式有哪几种?水平绿化;草坪;垂直绿化;水体绿化;防护林绿化 9.农业园区的景观特征是什么?多功能;生态性;地方性;主题性 10.根据示范型农业园区的三区布局理论,核心区的先进技术和农产品生产模式通过什么方式扩散到示范区、辐射区的?答;①整体模式的扩散。②类型的扩散。③方法的扩散。 11.观光农业园区的布局形式常有围合式、中心式、放射式、制高式、因地式等几种。 12.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13.区域规划的特点①目的性②前瞻性③动态性④综合性⑤战略性⑥地域性。 14.如何进行农业园区评价?经济效益评价;社会效益评价;生态效益评价 问答题 1、目前我国农业园区规划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立项问题,硬软件建设问题,人才问题,科技含量问题,园区特色问题。 2、农业园区规划一般有几个层面?每个规划层次的主要规划内容是什么? 答:农业园区规划一般有区域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三个层次。 农业园区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①区域的基础情况搜集;②综合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总体要求和农业发展总体要求以及区域特殊的条件,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制定农业园区的发展目标;③进行区域产业分区;④制定农业园区区域规划方案;⑤修改,评审。

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文章来源:xx农业和渔业局发布时间: 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发展现代农业生物育种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010年12月9日,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式成为第三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一、园区概况 园区建设地点位于深圳市宝安、龙岗、光明和坪山四区,采取“一区多园”的模式建设园区,建设面积为万亩,其中3万亩为基本农田,从2011年到2020年逐步建成。 二、园区规划建设情况 (一)目标 总体目标是建设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现代农业生物育种创新示范区,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生物育种核心技术,吸引国内外先进生物育种企业入驻,通过在粮食作物、蔬菜花卉、畜禽等领域建立1-2个生物育种创新平台和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促进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充分合作,将产业化的新品种推向市场。 通过科研成果和专利有效转化,形成生物育种产业支撑体系,以技术创新成果及知识产权为依托,构建深圳在国内外农业领域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育种硅谷”。 (二)发展思路 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的发展思路:整合现有生物育种资源,引进国际生物育种科研团队和龙头企业,引领该领域发展,提升我国现代农业生物育种创新能力。建设面向国际的种业技术创新四大平台,以规模化的技术研发创新、产业化推进发展,通过对知识产权管理与技术转让,支撑及催化我国现代农业生物育种产业发展,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新技术、新产品以及新服务。 (三)规划布局

根据深圳市生态环境基础和生物产业现状,空间上将在深圳市内建设核心区和示范区,在深圳市外设立辐射区。 1、核心区 核心区总面积8500亩,是园区创新、研发、科技、服务和管理的高度聚合区域,通过构建生物育种产业创新平台,组建国际顶尖生物育种专业人才智库,探索企业主导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有效转移转化的新机制、新模式。在核心区,通过技术链、信息链、产业经营链和宏观管理链等动态链条及科技、品牌和服务对接的耦合机制,促使园区在结构、功能方面更趋合理和完善,使核心区成为区域农业发展的增长极和农业科技的辐射源。核心区重点发展涵盖粮食作物、蔬菜花卉、畜禽等农业品种在内的生物育种产业体系,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建立若干创新科技园。 2、示范区 示范区总面积35540亩,主要开展重点技术和项目的示范、推广和应用。利用现有科研机构与生物育种企业,基于核心区的生物育种技术进行科研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等,通过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产业化推进、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和专业化布局,实现科技与生产及市场的有效对接。 3、辐射区 辐射区是在核心区和示范区建设基础上,大力发展异地生物育种基地与推广生物育种技术,推进生物育种创新成果产业化工程,带动国内广东、新疆、河南、湖南、广西、海南等省区推广农业生物育种技术和成果。 三、园区建设进展情况 (一)引进了九个国际知名的生物育种科学家团队。目前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引进首批九个生物育种创新团队,分别是邓兴旺博士领衔的作物分子设计育种创新团队、袁隆平院士领衔的超级杂交水稻创新团队、杨焕明院士领衔的华大基因创新团队、张曙光博士领衔的生物太阳能创新团队、朱英国院士领衔的能源植物创新团队、杨雅生博士领衔的创世纪转基因棉创新团队、范云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规定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 规定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 (2018年1月) 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自2001年由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实施。为进一步加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规范化管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办法所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指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调指导小组批准建设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有关部门、地方批准建设的各级各类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条园区建设与管理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农民受益”的原则,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着力拓展农村创新创业、成果展示示范、成果转化推广和职业农民培训四大功能,强化创新链,支撑产业链,激活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分享利益链,把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高地。 第三条本办法主要包括园区申报、审核、建设、管理、验收、监测、评价和评估等工作。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科技部联合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银行成立园区协调指导小组,科技部为组长单位,农业部为副组长单位,其他部门为成员单位。园区协调指导小组负责对园区工作进行宏观指导,组织制定并发布园区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第五条园区协调指导小组管理办公室(简称园区管理办公室)设在科技部农村科技司,负责园区统筹协调和日常管理。园区管理办公室委托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开展相关工作。 第六条园区管理办公室聘请相关领域知名专家组成园区专家工作组(专家工作组工作规则另行制定),负责园区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提供咨询和技术指导,并参与相关论证、评审、过程监管、验收、评估等工作。 第七条园区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成立园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园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工作,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和制定地方配套政策。园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当地科技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园区的组织申报、指导管理、资源整合、统筹发展等具体工作。 第八条园区申报单位须成立园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园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工作,落实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和制定配套政策;同时,组建具有专职工作人员的园区管理委员会,行使园区建设与管理的政府职能,负责园区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能力建设、平台建设、产业发展等工作。鼓励园区组建具有法人资格的管理服务公司或投资管理公司,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机制推进园区发展。 第三章申报与审核 第九条园区申报条件: (一)园区申报单位原则上应为地市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应从严控制,避免同质化建设; (二)园区要有科学的规划方案、合理的功能分区、明确的主导产业、完善的配套政策,并已正式成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一年以上;

设施农业园区规划(一)

设施农业园区规划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农业园区的内涵 一、概念 农业园区:是指相关经济主体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和农业高新技术特点, 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展示现代农业科技为主要目标, 利用已有的农业科技优势、农业区域优势和自然社会资源优势, 以高新技术的集体投入和有效转化为特征, 以企业化管理为手段, 进行研究、试验、示范、推广、生产、经营等活动的农业试验基地(蒋和平. 1997)。 农业园区是一个以现代科技为依托, 立足于本地资源开发和主导产业发展的需求, 按照现代农业产业化生产和经营体系配置要素和科学管理, 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建立起的科技先导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农业园区是以农业技术创新为重点,以高科技、高转化为特征,融现代工程设施体系、高新技术体系和经营管理体系于一体,代表当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 要在全国建立一批符合21 世纪农业发展方向、对不同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与示范作用的农业科技园区。

从各地园区建设的实践来分析,农业科技园区至少应具确“三高一新”4个基本特征: 1、科技含量高 瞄准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加强引进、消化、创造。突出技术的集成与配套,以生物技术为重点,加强种子种苗、设施化栽培、工厂化立体种养、节水灌溉、无公害生产等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推动农业科技总体水平的提高。 2、科技成果转化率高 重点突出科技与市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进农业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园区成为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桥梁和纽带。 3、综合经济效益高 在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基础上,突出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园区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采用新品种、新设施、新技术,获得高效益。目前江苏省园区效益平均为6×104~7.5×104元/hm2,为大面积生产的5~10倍。 4、经营管理机制新 改变以往计划经济的运行和管理模式,建立企业化经营管理运行制度,推进“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2020年6月25日)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 科技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银行 2020年6月25日

科技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 国科学院中国农业银行 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科发农〔2020〕17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农业农村(农牧)厅(委、局)、水利(水务)厅(局)、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局、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院属各单位,中国农业银行各分行:为进一步规范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科技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银行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科技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银行 2020年6月25日(此件主动公开)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 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自2001年由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实施。为进一步加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规范化管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办法所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指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调指导小组批准建设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有关部门、地方批准建设的各级各类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条园区建设与管理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农民受益”的原则,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着力拓展农村创新创业、成果展示示范、成果转化推广和高素质农民培训四大功能,强化创新链,支撑产业链,激活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分享利益链,把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高地。 第三条本办法主要包括园区申报、审核、建设、管理、验收、监测、评价和评估等工作。

农业科技园区指南

农业科技园区指南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国农业科技大会"的总体部署和《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具体要求,建立一批符合21世纪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对不同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业科技园区,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加速农业由主要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指南。 一、农业科技园区是我国新阶段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加速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进程,必须加强科技引导与示范。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载体,是我国新阶段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必然选择。 农业科技园区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征,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模式。 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和地方建立了一批农业示范园(区)。但是,这些农业示范园(区)存在着一些较普遍的问题,如重复建设,缺乏宏观指导;盲目引进,经济效益不高;产品科技含量偏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运行机制不完善,发展缺乏活力等。因此,农业科技园区也是正确引导和规范现有各类农业示范园(区)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农业科技园区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农业科技园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是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是现代农业科技的辐射源,是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示范与推动作用。 农业科技园区把政府指导、企业运作、中介参与、农民受益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政府为园区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进行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并对园区内企业进行监督,保障农民利益;企业作为园区建设主体,接受政府指导,合理配置资源和进行产业化经营;中介组织开展咨询、评估与培训,并提供各类中介和科技服务;农民以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入股或通过与企业签订产品购销合同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接受技术指导与培训。 (一)指导思想

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

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 一、总体规划提要 背景意义 农业进入新阶段以后,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改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促进农业由以资源为依托的数量型农业向以技术为依托的效益型农业转化,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其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的科技进步,其有效途径是政策引导和建园设区进行示范。年以来,某进行了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成功探索,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了种、养、加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加工、储运等整个技术体系的水平,并且形成了一种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园区运行机制和科技推广机制。 某的农业类型和基础条件,都在河南及黄淮海地区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年月,温家宝副总理指示在某建立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区。因此,建立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对于引导与其农业特点和类型相似地区农业的发展,促进河南乃至黄淮海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总体目标 采取综合规划、统一指导、区域布局、分步实施的方式,到年示范园完成预期建设目标,年示范区初见成效,到年基本建成符合世纪农业发展方向的农业科技园区。具体指标为每亩土地产值元以上,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元人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以上。 布局与重点 园区总体规划设计为“一园九区”:花卉产业化示范园(核心区,万亩)、花卉产业化示范区(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万亩)、中药材生产示范区(万亩)、优质小麦产业化示范区(万亩)、优质烟叶生产示范区(万亩)、农作物种子产业化示范区(万亩)、畜牧业生产示范区(养殖奶牛、肉牛、肉羊、生猪为重点)、农产品加工示范区(个重点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农村城镇化科技示范区(个)。“一园”是某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和建设重点,通过“一园”的建设,为其他个示范区提供运行机制、管理制度(包括土地、资金、人才等规章管理制度)、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示范,从而带动全市及周边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 投资概算 园区概算总投资万元。其中示范园投资万元,示范区投资万元。拟申请国家投资万元,地方财政配套万元,自筹万元。 效益情况 示范园项目完成后,将达到年产万株(穗)名优花木接穗、万株优质花木种苗、万盆盆景花卉、万只鲜切花、万盆蜡梅造型盆景、万株优质花卉种苗等产品的生产能力。项目年新增总产值万元,新增利税万元,其中新增税收万元/年。项目区农民年新增人均纯收入元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示范区项目完成后,测算年增效益万元。 二、园区概况 地理位置 某市位于中原腹地,地理座标为东经°'-°'、北纬°'°'之间,辖一区二市三县,面积平方公里,耕地万亩,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境内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国道及省道纵横交错,市区距郑州国际机场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自然条件 某自然条件优越,属暖温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之间,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千卡,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以上的农耕期天左右,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的持续日数为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之间,无霜期为天。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设计

实用标准文档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挥农业园区示带动作用,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坚持“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发展思路,按照“集中集聚集约”的发展方向和“一乡多园,科技引领,多元业态,示带动”的发展要求,采取“政策集成、项目集成、技术集成、科技集成”的方式,实行种养大户扩大规模建园、龙头企业联结基地建园、招商引资引企建园、科研机构产学研对接建园、政策扶持项目建园等多种建设模式,建成一批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运作市场化现代农业样板,打造成为都市农业、加工农业、出口农业、生态农业、效益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新亮点,打造一批具有全省标杆和引领作用的综合性特色现代农业园区。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立体高效、循环生态、效益优先、示带动”的原则;二是坚持“适度超前、整体规划、分布推进、突出特色、错

位发展”的原则;三是坚持与自然资源、产业基础、重大项目、新农村建设以及当地历史文化等的有机结合的原则;四是坚持规划的衔接性、风格的独特性、经营的规模性、功能的多样性和建设的区域性相融合的原则。 三、目标任务 1、扩面增量:围绕蔬菜瓜果、畜禽水产、苗木花卉、特经种植等优势产业发展,建立一批千亩连片特色种植、千栋连建设施栽培、万头以上生猪养殖、一百万只以上家禽养殖、百头以上奶牛养殖等特色种养小区。2010年全市发展各类特色种养小区380个,较上年341个增长11.4%。打造“一乡(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群体,做大基地规模,提升产业档次,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建设。 2、规提升:在全市341个特色农业小区的基础上,重点打造100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我市现代农业“百园提升”工程战略。园区集中先进的农业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技术集成;集中一流的生产水平、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集约土地、资本、技术、项目、人才于一体;集中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示推广、技术培训功能于一体;集中产业发展、示展示和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功能于一体。使之成为我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优势产业积聚推进、现代农业特色明显、示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效农业集聚区、

黑龙江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黑龙江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黑龙江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2010年12月由科技部等部门批准建设的全国第三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之一,是黑龙江垦区唯一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园区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的三江平原腹地,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汇流的河间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32°31′38″-134°32′19″,北纬46°49′47″-48°12′58″之间,是我国“最早迎接太阳的地方”。福前铁路贯穿全境,境内有佳抚、饶抚和同抚三条省级公路通过,省道总里程273.3公里。 园区属寒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夏季短暂。年平均气温1.8℃,极端最低温度-41℃,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400小时,无霜期120-135天,年平均降雨量541.1毫米。园区内“三江环绕、七河贯通”,水资源丰富。区域内有洪河、挠力河2个国家级自然(湿地)保护区,有乌苏里江、黑龙江勤得利2个省级自然(湿地、特种鱼类)保护区。 园区管理机构为园区管理委员会(简称“园区管委会”)。园区管委会履行政府职能,行政级别为副厅级,属管局公务员编制,主要职责是园区建设重大事项决策,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制定配套政策,沟通协调和监督管理以及园区的建设规划、招商引资、土地征用、基本建设、技术推广、企业管理、社会事务管理等工作。 在总体规划上,园区按照“一园多区”的原则,构建“一轴

七区三带”的建设格局。园区分为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其中:核心区10万亩,示范区300万亩,辐射区3000万亩。核心区以建三江局直地区至七星农场43作业站佳抚公路20公里沿线区段为轴心,分为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创新区、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区、寒地水稻标准化生产试验区、农产品加工研发区、生态小城镇建设示范区、绿色生猪与鲟鱼养殖试验示范区、国内外科技合作区等七大功能区;示范区沿佳抚(佳木斯-抚远)、建东(建三江-东安)和建勤(建三江-勤得利)三条省级公路建设900公里科技示范带,涵盖建三江管理局的整个农业生产区域;辐射区域包括垦区东部的宝泉岭、红兴隆、牡丹江管局以及富锦、桦川、同江、抚远、饶河及宝清等市县的广大区域。 园区以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和东北农业大学等高等农业院校和农业科研单位为技术支持,成立了园区专家委员会,负责对园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政策制定以及重大项目的咨询论证,指导科研项目的引进、开发与实施。 园区立足于建三江管局“绿色米都”优质粳稻生产基地,以绿色水稻生产和粳稻米精深加工为主导产业,并以绿色猪、鲟鱼养殖为辅,形成产业完善、协调发展的农业支柱产业格局,建成一批具有规模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园区以“绿色、生态、环保、健康”为理念,以“种植中心”、“加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滨州总体规划

目录 一、总体规划提要 (3) 1.1背景意义 (3) 1.2总体目标 (3) 1.3布局与重点 (3) 1.4投资概算 (4) 二、园区概况 (5) 2.1核心区现状 (5) 2.2示范区概况 (8) 2.3辐射区概况 (10) 三、背景与意义 (12) 3.1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必然选择 (12) 3.2环渤海经济圈、黄河经济带发展的现实需要 (12) 3.3中国农业实现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12) 3.4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需要 (13) 3.5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 (14) 四、指导思想、原则和总体目标 (15) 4.1指导思想 (15) 4.2园区建设基本原则 (15) 4.3规划理念 (16) 4.4目标 (20) 五、产业发展规划 (22) 5.1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22) 5.2产业发展原则 (24) 5.3产业发展定位 (25) 5.4重点产业链构建 (26) 5.5农业重点技术应用 (33) 六、园区的布局、功能与发展重点 (39) 6.1园区布局 (39) 6.2园区功能 (39) 6.3核心区建设 (40) 6.4示范区建设 (62) 6.5辐射区建设 (67) 七、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 (70) 7.1强化组织管理 (70) 7.2完善运行机制 (71) 7.3建立信息平台 (73) 7.4建设物流网络 (81) 八、园区投资估算、资金筹措与效益分析 (89)

8.1投资估算 (89) 8.2资金筹措 (90) 8.3效益分析 (90) 九、政策与保障 (92) 9.1科技保障体系 (92) 9.2政策保障体系 (92) 9.3投入保障体系 (93) 十、建设进度与安排 (94) 10.1筹备阶段 (94) 10.2建设阶段 (94)

吉林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一、园区基本情况: 吉林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于2001年9月由科技部批准试点,同年12月由省政府批准组建运行,并纳入省级开发区管理系列,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吉林省人民政府于2013年2月24日批准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行区划调整,核心区域位于公主岭市响水镇,规划面积19.96平方公里,是集农业科技创新、技术示范推广和产业发展为一体的综合型园区。 园区地理位置的优势:园区交通优势明显,毗邻长春市永春镇,将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成为长春市新的宜居区域,京哈高速公路、硅谷大街通往范家屯镇的快速公路、长春市的前进大街在此经过。这里位于长春市的南部,没有工业项目,没有污染。水土完全可达绿色有机标准。园区示范区(响水镇)占地144平方公里,目前纯绿色蔬菜、水果种植已形成规模,已建成的高标准大棚有3000多栋,形成了供应长春地区的集散地。这里物产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民风淳朴,政治生态良好。是您投资兴业的良好选择! 园区科技环境优势 园区得到了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等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科技支撑。

园区发展理念:走创新发展之路,走绿色循环发展之路,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走经营开发发展之路,走玉米全株产业发展之路,走科技引领发展之路。 园区的产业布局和发展目标: 园区发展规划和招商重点: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实施“一城三区七产十园”发展战略。“一城”就是在响水新区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城。“三区”就是在响水新区规划高新技术产业区、科技贸易区和生态宜居区;“七产”就是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健康养老业和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等七大产业;“十园”就是规划建设十个特色农业示范展示园。包括:百花百果园;农业种植园;特种玉米产业园;法国生态园;以色列农业产业园;荷兰农业示范园;稻田养蟹示范园;蔬菜生态园;玉米技术集成园;种养加循环农业产业园。以点带面,引领全市现代化农业发展。发展目的就是把园区建设成为中国北方现代农业科技城和国家一流园区。园区招商标准是:1、无污染项目;2、投资强度高项目;3、税收强度高项目;4、投资额度超亿元项目。 响水核心区总体规划图:响水核心区总体布局分为,高新技术产业区、科教贸易区、生态宜居区。 高新技术产业区: 主要建设:种子硅谷,农畜食品精深加工,航空食品,农机农业产业化,以色列、法国、荷兰农产品示范园。 科教贸易区: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案例精选

该书介绍了国内外不同类型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情况,分不同类型收录了以畜牧业、加工业、种植业等为龙头的农业园区的成功规划案例,对农业规划工作者、园区管理决策者等都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案例精选》从中精心挑选了九种类型16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将其分类汇编成册,供读者参考与借鉴。这些案例涵盖了东、中、西部不同区域,囊括了种植类、养殖类、加工物流类、休闲观光类、产业融合类、科技类、生态循环类、区域农业示范类和其他特色类等九个大类,包括了国家、省级和地市级等不同层级认定的农业园区。上述归类出的不同案例,并不表明园区仅有该类属性,只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案例中比较突出该类产业为主、重点发展而已,其实大多数园区都呈现为多业融合、复合发展的格局。 书名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案例精选 作者 朱绪荣 ISBN 27568 类别 农业 页数 358 定价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1日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内容简介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案例精选》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作者:朱绪荣[1] 图书目录 种植类园区规划案例 大田作物种植园规划案例 ——河北省固安县某现代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 大田作物种植园规划案例 ——安徽省芜湖市某现代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 设施农业园规划案例 ——内蒙古某高效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 林果种植园规划案例 ——山西省晋城市某花卉产业园总体规划 林果种植园规划案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某柑橘产业园总体规划 养殖类园区规划案例 畜牧养殖园规划案例 ——广西某现代农牧示范园总体规划 水产养殖园规划案例 ——山东省济宁市某现代生态渔业养殖园总体规划 加工物流类园区规划案例 农产品加工园规划案例 ——海南省海口市某农产品加工园总体规划 农产品物流园规划案例 ——陕西省眉县某猕猴桃物流园总体规划 休闲观光类园区规划案例 休闲观光农业园规划案例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休闲观光农业园总体规划 休闲观光农业园规划案例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某休闲观光农业园总体规划 产业融合类园区规划案例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案例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某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总体规划 生态循环类园区规划案例 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园规划案例 ——河北省威县某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规划 科技类园区规划案例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案例 ——辽宁省阜新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 区域示范类园区规划案例

伊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基本情况简介

伊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基地情况简介伊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自2007年组织申报到2010年12月被国家科技部批准成立以来,得到自治区、自治州及霍城县两届援疆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清水河作为伊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区,建设工作一直紧锣密鼓的开展,霍城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布署,并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钱志福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费晓忠为副组长及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伊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清水核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清水镇政府办公大楼内,已安排4名专职工作人员开展日常工作。 一、伊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概况 园区采用“一园三区”建设模式,其中“清水河核心区”建在霍城县清水河镇;“察布查尔现代农业示范区”建在察布查尔县绰霍尔乡和南岸干渠新垦土地开发区内;“特克斯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在特克斯县草原畜牧区内。园区规划总规模为3552.1公顷,其中:清水河核心区为612.1公顷,占园区总面积的17.23%,该区包括农业先进实用技术试验示范区(311.4公顷)、农林牧产品加工区(154.3公顷)和农牧产品仓储物流园(146.4公顷)三个示范区; 特克斯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为1360公顷,占园区总面积的38.29%,其中包括高效农区畜牧业示范区(666.7公顷)和高效草地畜牧业示范区(693.3公顷)两个示范区; 察布查尔高效林业示范区为1580公顷,占园区总面积的44.48%,该区包括新垦土地综合开发示范区(1333.33公顷)和高效林业示范区(246.67公顷)两个示范区。

二、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1)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 面向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新疆农业科技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围绕伊犁河流域大规模水土资源开发,以下游引导上游产业结构调整,发挥区域优势,突出科技引领和产业带动,加强农业技术的组装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升级,引领伊犁河流域380万亩水土资源开发;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将园区建设成为我国西部现代农业的科技示范基地和对中亚地区的科技展示的窗口,全面促进伊犁河流域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2)园区建设的指导原则 伊犁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遵循以下四方面原则:一是有利于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科技整体水平;二是有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质高效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三是有利于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提高提高各族农牧民收入和农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四是有利于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园区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园区建设立足于伊犁河流域水土资源大规模开发的科技需求,面向中亚市场,体现国家向西开放宏伟战略目标的实施,以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引导园区优质农产品

2017年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农业科技园区专项申报指南---宁夏科技厅

2017年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农业科技园区专项申报指南---宁夏科技厅

附件 2017年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 农业科技园区专项申报指南 一、项目名称:设施瓜菜轻简化栽培(精细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1. 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打板机、覆膜机(带滴灌安装)、移栽机引进集成研究与示范;2. 打药机应用技术研究与示范;3. 采摘运输车研发与示范;4. 半自动水肥一体化设备集成应用研究;5. 自动卷帘与通风设备集成与应用。 考核指标:集成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打板机、覆膜机(带滴灌安装)、移栽机田间操作规程1套;集成打药机、采摘运输车、半自动水肥一体化、自动卷帘与通风田间应用操作规范1套;设施瓜菜栽培机械化率达到40%,劳动生产率提高25%,轻简化栽培示范面积500亩,辐射带动1000亩。 二、项目名称:设施瓜菜低成本基质袋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1.低成本基质袋研发与定型;2.低成本基质研发;3.适宜栽培袋使用的专用滴灌带研发;4.低成本基质袋培长效缓释专用肥研发;5.低成本基质袋培追肥专用肥研发;6.低成本基质袋培自动化灌溉制度研究与示范;7.设施瓜菜低成本基质袋培技术示范推广。

考核指标:研发定型低成本基质袋1种;研发低成本基质1种;研发适宜栽培袋使用的专用滴灌带1种;研发低成本基质袋培长效缓释专用肥1~2种;研发低成本基质袋培追肥专用肥3~4种;建立设施瓜菜低成本基质袋生产线1条;制定主要果菜(番茄、辣椒、甜瓜、西瓜等)低成本基质袋培的标准化技术操作规范5套;建立核心示范基地100亩,示范推广500亩,提高水、肥利用率25%,提高产量20%,申请专利1项。 三、项目名称:设施农业全程可控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研究内容:1. 开展轨道式吊蔓方式集成创新,方便操作与管理;2. 开展设施蔬菜生产环境自适应平衡决策与管理系统研发,集成植株栽培环境调控、CO2施肥、臭氧消毒等智能控制系统及综合管理技术,创新传统暖气管道加温方式和湿帘风机降温方式;3. 开展新型多功能栽培槽、封闭式栽培、营养液循环利用、微环境调节、智能授粉机器人、轨道式吊蔓、水肥数字化智能管理等研发与集成,实现优质、高效、节能、清洁生产,创建温室全程可控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 考核指标:构建西北地区温室环境智能平衡调节系统,并示范配套高效栽培装备;突破50公斤/平方米/年目标(亩产3.3万公斤以上),建立国产化的全程可控的高产栽培管理技术体系,创建番茄高产典型。 四、项目名称:基于潮汐灌溉系统下的组培苗高效培育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

“十二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 时间:2012-11-19 12:57来源: 作者: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的重要任务。为进一步加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规范化管理,根据《“十二五”农业与农村科技发展规划》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十二五”发展规划》有关内容和要求,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 第1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于2001年由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实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企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建设新模式。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时期,加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第2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简称园区)建设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的原则,将园区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转化示范基地、农村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现代农业新兴产业孵化基地。园区建设要带动区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有效模式和科技支撑。 第3条“十二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按照统筹规划、重点建设、集成资源、创新发展的思路,全面实施“一城两区百园工程”(简称121工程),即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杨凌国家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以及120个左右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第4条本办法适用于科技部等部门联合进行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申报、审批、建设、管理、验收和评估等。有关部门、地方各级各类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可参照本办法。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5条科学技术部联合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农业银行成立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调领导小组,科学技术部为组长单位,农业部为副组长单位,其他部门为成员单位。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对园区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和制定园区发展规划。该小组成员原则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按照有关程序 进行必要调整。

如何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附申报条件)

如何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附申报条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三产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设生产加工加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 农业部和财政部建立推进协调机制,成立以农业部部长和财政部部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农业部和财政部通过联合评审在2017年6月和9月分别公布了第一批11个、第二批3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条件 申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应达到以下条件: 1.主导产业特色优势明显。主导产业为本县(市、区)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在本省区乃至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主导产业集中度高、上下游连接紧密,产业间关联度强,原则上数量为1—2个,产值占产业园总产值的比重达50%以上。主导产业符合“生产+加工+科技”的发展要求,种养规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营销品牌化的全产业链开发的格局已经形成,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已制定产业园专项规划,并经所在地县级或以上政府批准同意,明确了产业园发展布局和区域范围。产业园种养、加工、物流、研发、服务等一二三产业板块已经形成,且相对集中、联系紧密。产业园专项规划与村镇建设、土地利用等相关规划相衔接,产业发展与村庄建设、生态宜居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形成园村一体、产村融合的格局。 3.建设水平区域领先。产业园生产设施条件良好,高标准农田占比较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高于本省平均水平,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高。现代要素集聚能力

强,技术集成应用水平较高,职业农民和专业人才队伍初步建立,吸引人才创新创业的机制健全。生产经营体系完善,规模经营显着,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园区建设主导力量。 4.绿色发展成效突出。种养结合紧密,农业生产清洁,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一控两减三基本”全面推行并取得实效。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质量可追溯,产品优质安全,绿色食品认证比重较高。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5.带动农民作用显着。产业园积极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推动发展合作制、股份制、订单农业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有保障。在帮助小农户节本增效、对接市场、抵御风险、拓展增收空间等方面,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园区农民可支配收入原则上应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30%。 6.政策支持措施有力。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大,统筹整合财政专项、基本建设投资等资金用于产业园建设,并在用地保障、财政扶持、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应用、人才支撑等方面有明确的政策措施,政策含金量高,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水、电、路、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完备。 7.组织管理健全完善。产业园运行管理机制有活力,方式有创新,有适应发展要求的管理机制和开发运行机制。政府引导有力,多企业、多主体建设产业园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形成了产业园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对地方申请创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符合上述条件的,可批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任务 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应重点围绕以下任务开展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