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内镜引导下橡皮圈套扎切除上消化道黏膜下良性肿瘤69例护理

合集下载

超声胃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治疗中的指导意义

超声胃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治疗中的指导意义

超声胃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摘要目的通过超声胃镜检查明确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SMT)的起源层次,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

方法对常规内镜检查发现SMT的98例患者进行超声胃镜检查,根据超声胃镜诊断,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结果98例患者中60例患者治疗(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术后病理符合率为73%,随访38例。

结论超声胃镜检查可明确上消化道SMT来源层次,对其做出初步诊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超声胃镜;黏膜下肿物;内镜下治疗黏膜下肿物(submucosal tumor,SMT)是内镜检查中所见的常见疾病,内镜发现病变容易,但无法确定肿物的来源和性质。

目前,超声胃镜是诊断SMT 的首选方法。

本文主要探讨超声胃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治疗方法选择中的指导意义。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98例2009年9月~2013年9月本院门诊及住院常规内镜检查发现SMT的患者,其中男50例,女48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45.3岁。

1. 2 方法经超声胃镜检查其中食管病变36例,胃SMT 56例,十二指肠隆起6例。

胃镜为Olympus GIF H260/Q260;微探头为Olympus UR-3R 12 mHz、20 mHz。

横轴超声胃镜为:FUJINON EG-530UR,常规胃镜检查后行超声胃镜检查。

2 结果2. 1 超声胃镜诊断根据肿物的位置,超声胃镜检查后肿物的来源层次,内部回声诊断结果见表1。

2. 2 治疗方法2. 2. 1 食管平滑肌瘤经超声胃镜诊断食管平滑肌瘤共24例,18例应用内镜下圈套切除术(ETR),5例选择外科手术治疗,1例行经口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

病理结果显示16例为平滑肌瘤,4例为间质瘤,2例施万瘤,2例神经鞘瘤,超声与病理符合率为67%。

2. 2. 2 间质瘤经超声胃镜诊断固有肌层胃间质瘤共28例,其中16例位向腔内凸出,直径在1.0~2.0 cm,有完整包膜,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完整剥离;2例肿物直径在2 cm左右,以腔内为主,与浆膜层有粘连,外院行内镜全层切除术(EFR);10例肿物直径>2 cm,其中5例直径在3.0~4.0 cm之间,超声胃镜显示肿物内部呈极不均质低回声,混有无回声及高回声区,超声胃镜考虑为恶性间质瘤,行外科根治手术治疗,另外5例腹腔镜手术切除。

超声内镜辅助下套扎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研究

超声内镜辅助下套扎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研究

㊃论著㊃通信作者:马师洋,E m a i l :s h i y a n gm a @163.c o m 超声内镜辅助下套扎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研究张 岩,马师洋,鲁晓岚,董 蕾,王进海,宋亚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西安710004) 摘 要: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辅助下橡皮圈套扎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 u b m u c o s a l t u m o r ,S M T )的适应证㊁疗效及并发症等㊂方法 选取近年来经超声内镜确诊患有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患者69例共71枚病变,所有患者均于超声内镜评估后行橡皮圈套扎治疗,术后常规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并于2~4周后复查胃镜㊂结果 肿瘤直径0.5~1.5c m ,病变位于食管32枚(45.1%),胃23枚(32.4%),十二指肠16枚(22.5%);位于黏膜深层28枚(39.4%),黏膜下层20枚(28.2%),固有肌层23枚(32.4%);病变形态广基56枚(78.9%),亚蒂15枚(21.1%);一次性套扎成功63枚(88.7%),失败8枚(11.3%),对治疗成功与失败组病变进行进一步分析显示,肿瘤大小㊁起源层次及质地是决定此方法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㊂结论 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进行超声内镜检查,能够获取病变起源㊁大小以及弹性等信息,是临床开展橡皮圈套扎治疗的重要术前诊断方法㊂关键词:胃肠肿瘤;腔内超声检查;结扎术中图分类号:R 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6)10-1096-04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6.10.013C l i n i c a l r e s e a r c ho f e n d o s c o p i c l i g a t i o n i nu p pe r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s u b m c o s a l t u m o r u n d e r e n d o s c o p i c u l t r a s o n o g r a p h yZ h a n g Y a n ,M aS h i y a n g ,L uX i a o l a n ,D o n g L e i ,W a n g J i n h a i ,S o n g Ya h u a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 ,t h eS e c o n d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X i a n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X i a n 710004,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M aS h i y a n g ,E m a i l :s h i y a n gm a @163.c o m A B S T R A C T :O b je c t i v e T oe v a l u a t et h ei n d i c a t i o n s ,s af e t y a n de f f i c i e n c y o fe l a s t i c b a n dl ig a t i o n o n u p p e r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s u b m u c o s a l t u m o r (S M T )g u i d e db y e n d o s c o p i c u l t r a s o n o g r a ph y (E U S ).M e t h o d s T h e s t u d y e n r o l l e d 69p a ti e n t sw i t ha t o t a l o f 71l e s i o n s ,w h i c hw e r ed i a g n o s e da su p p e r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S M Tb y E U S .T h ee n d o s c o pi c e l a s t i c b a n d l i g a t i o nw a s p e r f o r m e d o n e a c h o f t h e p a t i e n t s .T h e n ,a l l p a t i e n t s r e c e i v e d p r o t o n p u m pi n h i b i t o r t r e a t m e n t f o r t w ow e e k s a n d t h e y w e r e f o l l o w e du p w i t he n d o s c o p y a f t e r 2-4w e e k s .R e s u l t s O f 69p a t i e n t s ,t h ed i a m e t e r so f l e s i o n s r a n g e d 0.5-1.5c m ,32c a s e s (45.1%)l o c a t e d i n e s o p h a gu s ,23c a s e s (32.4%)i n s t o m a c h ,16c a s e s (22.5%)i n d u o d e n a l ;28c a s e s (39.4%)i nd e e p mu c o s a l ,20c a s e s (28.2%)i ns u b m u c o s a l ,23c a s e s (32.4%)i n m u s c u l a r i s p r o p r i a ,56c a s e s (78.9%)w i t hw i d eb a s e ,15c a s e s (21.1%)w i t h r e b a g l i a t i ,r e s p e c t i v e l y;63c a s e s (88.7%)o f t h e m w e r e s l o u g h e d s u c c e s s f u l l y .S t a t i s t i c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d e c i s i v e f a c t o r s f o r s u c c e s s f u l t r e a t m e n tw e r e t h e s i z e ,l a ye r of i n v a s i o na n de l a s t i c i t y .A l l p a t i e n t sh a dn ob l e e d i ng ,p e r f o r a t i o n ,s e v e r e g u i d a n c ed y s ph a gi ao ro t h e rc o m pl i c a t i o n s .C o n c l u s i o n E U Si s i m p o r t a n t f o re n d o s c o p i ce l a s t i cb a n dl i g a t i o no fu p p e r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S M T.T h et u m o rs i z e ,l a y e r o f i n v a s i o na n de l a s t i c i t y c a nb e e v a l u a t e db y E U S p r e c i s e l y.K E Y W O R D S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n e o p l a s m s ;e n d o s o n o g r a p h y ;l i ga t i o n 胃肠道黏膜下肿瘤(s ub m uc o s a l t u m o r ,S MT )是消化系统较常见的疾病㊂包括胃肠间质瘤㊁平滑肌瘤㊁纤维瘤㊁脂肪瘤㊁神经鞘瘤㊁血管瘤等,腹腔镜或外科手术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方法㊂但存在创伤大,住院时间长的不足㊂如果采用内镜下治疗,可以通过黏膜下剥离术(e n d o s c o pi cs u b m u c o s a l d i s s e c t i o n ,E S D )㊁经黏膜隧道肿瘤切除术(s u b m u c o s a l t u n n e l i n g e n d o s c o pi c r e s e c t i o n ,S T E R )以及黏膜挖除术(e n d o s c o p i cs u b m u c o s a l e x c a v a t i o n ,E S E )等方式进行治疗[1-2],但上述治疗方法技术操作风险高,并发症发生率高,不易开展㊂对于适合的病变进行套扎治疗,可以取得安全㊁便捷的治疗效果,并且成本低㊁创伤小,易于开展㊂目前套扎治疗适用于黏膜肌层㊁黏膜下层以及固有肌浅层的病变,因此术前行超声内镜检查尤为重要,超声内镜在判断黏膜下肿瘤大小㊁深度有较高价值[3],近年来我院以超声内镜诊断为基础,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开展套扎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本研究对采用这㊃6901㊃‘临床荟萃“ 2016年10月5日第31卷第10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O c t o b e r 5,2016,V o l 31,N o .10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一方法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㊂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我院内镜中心自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行上消化道超声内镜检查近1200例㊂其中756例经超声内镜检查证实为黏膜下肿物,男368例,女388例,年龄22~73岁㊂平均(55.9ʃ7.8)岁㊂共计69例患者71枚黏膜下肿瘤曾行超声内镜辅助下套扎治疗㊂治愈组患者男38例,女23例,年龄(41.9ʃ13.1)岁,体质量指数(23.3ʃ3.1)k g/m 2;失败组患者男2例,女6例,年龄(43.2ʃ10.5)岁,体质量指数(23.4ʃ2.9)k g /m 2,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入选病例均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㊂1.2 治疗方法 胃镜术中准确定位病变后,安装套扎器,贴紧并持续吸引病变处消化道管壁,持续吸引超过10秒钟并且见到病变完全进入套扎器内且视野发红时释放橡皮圈,观察病变套扎情况后如满意则结束治疗,反之则再次重复前操作㊂接受内镜治疗的患者,术后24~48小时卧床休息,禁饮食㊁抑制胃酸㊁预防使用抗生素和止血药物,观察近2周内有无呕血㊁黑便等消化道出血以及腹痛㊁发热等消化道穿孔的并发症㊂2~4周后随诊,重复内镜检查,观察治疗效果,治愈组标准为病变完全脱落,如病变经过2次操作均无法完成套扎治疗或者复查后病变未脱落或仅有部分脱落则者归入治疗失败组㊂1.3 仪器设备 治疗内镜为宾得公司i f -i 7000主机与E G -2990i 胃镜,超声系统采用日立公司v i s i o -2000型,超声内镜采用宾得公司E G -3870U R K ㊁E G -3870U T K 型㊂选取C O O K 公司6连发静脉曲张橡皮套扎器进行套扎㊂治疗过程见图1㊂图1 橡皮圈套扎胃体黏膜下肿瘤 a .套扎前胃镜下见胃体后壁;b .超声内镜显示病变起源于固有肌层;c .对病变进行橡皮圈套扎治疗;d .2周后复查胃镜见病变脱落1.4 观察指标 除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外,重点记录病变的光镜下特点,如生长部位㊁病变形态㊁是否为分叶状生长,记录病变的超声内镜下特点,如病变的大小㊁层次㊁边界㊁回声特点㊁弹性成像特点等㊂超声内镜弹性成像评价标准如下:根据组织实时弹性成像的图像颜色类型对病变的软硬度做出判断,其中蓝色代表硬,红色代表软,绿色及黄色则介于两者之间提示质地中等[4]㊂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 P S 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M a n n -W h i t n e y U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F i s h e r 精确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 果在所有接受套扎治疗的71枚黏膜下肿瘤中,病变位于食管32枚(45.1%),胃23枚(32.4%),十二指肠16枚(22.5%);位于黏膜深层28枚(39.4%),黏膜下层20枚(28.2%),固有肌层23枚(32.4%);病变形态广基56枚(78.9%),亚蒂15枚(21.1%)㊂胃镜复查显示:共61例患者(63枚病变)经过套扎治疗后橡皮圈完全脱落且复查超声内镜病变消失,治愈率88.7%㊂8例患者(8枚病变)治疗失败,其中3例无法完成套扎,5例完成套扎后病变未能脱落㊂治愈组与失败组患者病变的光镜下特点见表1,超声内镜下特点见表2㊂治愈组中源于固有肌层病变直径均小于1c m ㊂在失败的8例患者中,位于黏膜下层的1枚病变行E S D 切除,术后证实为异位胰腺组织,对于固有肌层的7枚病变行肿瘤挖除术,均成功去除病变,其中3枚为间质瘤,4枚为平滑肌瘤㊂所有病例均无套扎相关的术后穿孔㊁术后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亦无严重的瘢痕形成或食管狭窄㊁吞咽不适等情况发生㊂表1 套扎治疗病变的内镜下特征内镜特征治愈组(n =63)[例(%)]失败组(n =8)[例(%)]χ2值P 值生长部位 食管29(46.0)3(37.5) 胃21(33.3)2(25.0)1.163>0.05十二指肠13(20.6)3(37.5)病变形态 广基亚蒂51(80.9)12(19.0)5(62.5)3(37.5)1.450>0.05分叶生长是 否3(4.7)60(95.2)2(25.0)6(75.0)4.441<0.05㊃7901㊃‘临床荟萃“ 2016年10月5日第31卷第10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O c t o b e r 5,2016,V o l 31,N o .10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表2套扎治疗病变的超声内镜下特征内镜特征治愈组(n=63)失败组(n=8)统计值P值边界[例(%)]清晰不清晰60(95.2)3(4.7)7(87.5)1(12.5)χ2=0.800>0.05回声特点[例(%)]高回声14(22.2)0(0)等回声8(12.7)2(25)χ2=2.646>0.05低回声41(65.1)6(75)层次[例(%)]黏膜深层28(44.4)0(0)黏膜下层19(30.2)1(12.5)χ2=12.793<0.01固有肌层16(25.4)7(87.5)回声[例(%)]均匀不均匀58(92.1)5(7.9)6(75)2(25)χ2=2.326>0.05病变弹性[例(%)]硬27(42.9)7(87.5)中等15(23.8)1(12.5)χ2=6.024<0.05软21(33.3)0(0)病变大小(c m)0.85(0.5~1.4)1.26(1.0~1.5)u=1405.5<0.05 3讨论胃肠道黏膜下肿瘤种类较多,部分病变具有低度恶变倾向,部分良性病变持续生长,体积过大也会引起出血㊁梗阻等临床症状,因此通常密切随访或在保证患者安全的情况下,积极进行治疗㊂以往外科手术是治疗这类肿瘤的首选方案,但因其损伤大,存在手术相关并发症,如迟发性出血㊁胃食管反流㊁吻合口狭窄等,因此逐渐被腔镜或内镜下微创手术取代[5],近年来内镜治疗技术得到充分的完善,不仅能够达到传统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更具有操作时间短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㊂但是,黏膜下剥离术(E S D)㊁黏膜隧道肿瘤切除术(S T E R)㊁黏膜挖除术(E S E)等技术仍因为难度较大,没有广泛普及,同时需要谨慎的处理创面出血㊁穿孔㊁感染等问题,如张秀华等[6]报道穿孔发生率为33.3%,姚礼庆等[7]报道穿孔发生率为7.4%,K a k u s h i m a等[8]提出术中出血发生率约为7%,因此临床工作中特别是在E S D 治疗开展较少的医院中,仍需要寻找更安全的S MT 治疗手段㊂套扎技术目前在各级内镜中心均有开展,在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方面其简便性㊁安全性得到公认,是一种成熟的内镜下治疗技术,而将这种技术用于治疗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最早于1996年由C h a n g等[9]报道,近年来有一些关于内镜下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套扎治疗的回顾性研究,证实了其安全性与有效性[10],通过套扎可以将连同肿瘤在内的多层消化壁结扎,能够阻断血供致肿瘤坏死并随之脱落达到治愈,同时显著降低出血和穿孔发生的风险[11-12]㊂不过,如何选择适宜的病变进行套扎治疗直接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光镜下对于病变层次与大小的判断往往不够准确[13]㊂超声内镜的出现,进一步为使用套扎技术开展S MT内镜下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㊂目前认为,仅凭借超声内镜无法最终判断各种黏膜下病变的性质[14],但超声内镜却可以准确区分病变所起源的层次㊂由于E U S有较高的超声频率,可清晰显示消化道管壁的层次结构㊂在超声内镜扫描中,消化道管壁的各层结构分为5层㊁7层甚至更细致的9层,外膜层或浆膜层㊁固有肌层㊁黏膜下层㊁黏膜深层㊁黏膜浅层等各有不同的回声特点[15],成为术前判断病灶深度及与邻近脏器关系的重要方法,可以精确指导内镜下治疗[16]㊂本研究的结果显示采用橡皮圈套扎的方法,掌握适当适应证,对直径ɤ1.0c m的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近期疗效确切且安全㊂L e e㊁王海艳等[17-18]研究也表明直径<1.3c m㊁没有外向生长并来源于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的病变应用内镜下套扎术,成功率较高㊂直径在1.0~1.4c m的病变,如果位于黏膜深层,由于病变浅容易变形,可以尝试通过套扎方法治疗;如果位于黏膜下层同时呈高回声改变提示病变为脂肪瘤,瘤体较软,也可以尝试通过套扎方法完成治疗,本研究中位于十二指肠的病变多为此类型;如果黏膜下层质地较硬的异位胰腺组织则不易吸引变形,有套扎失败的风险㊂对于起源于固有肌层的病变,以往多认为套扎治疗有极大的穿孔风险,但本研究中直径<1.0c m起源于固有肌层的病变套扎治疗仍收到良好的效果,无穿孔并发症出现,这与S u n等[19-20]研究结果一致㊂超声内镜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E U Sr e a l-t i m e e l a s t o g r a p h i m a g i n g)就是在E U S检查中对组织弹性量化和可视化的一种最近发展起来的影像技术[21],目前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甲状腺㊁前列腺㊁乳腺㊁肝脏㊁胰腺等疾病的诊断,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在国内外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消化系黏膜下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目前还尚少,有研究将其用于肿瘤良恶性的鉴别,取得了较好的结果㊂其原理在于探头对目标部位形成压迫后采集图像内感兴趣区域进行多种声学参数的测定,得到组织内部位移,推算出其应变分布及弹性系数分布成像,并以相应的颜色显示,使组织软硬度得以量化和可视化,对病变的质地作出较好推断[22]㊂本研究显示病变直径>1.0c m㊁源于固有肌层㊁㊃8901㊃‘临床荟萃“2016年10月5日第31卷第10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O c t o b e r5,2016,V o l31,N o.10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病变质地硬等因素可能导致套扎失败,这可能与该类病变不易吸引滑动以及病变表面覆盖较多组织时不易变形进入套扎器有关,今后仍需要积累更多的病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㊂但上述指标均能够在超声内镜下精确测量,因此超声内镜以及超声内镜下弹性成像功能是重要的术前检查工具,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㊂本研究的不足在于套扎后不能获得病理标本进一步化验[23],目前国内有文献报告套扎后进一步行剥离治疗,可以快速有效的获得病理标本,同时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其他手术操作[24]㊂综上所述,超声内镜指导套扎治疗的价值在于可以确定病变的起源层次㊁大小,并通过弹性成像判断病变质地,这与套扎能否成功实施密切相关,< 1.0c m且质地偏软的病变属于强适应证,>1.0c m 的病变如果起源于固有肌层或质地硬则套扎失败风险较高㊂参考文献:[1] Z h o uP H,Y a oL Q,Q i nX Y,e t a l.E n d o s c o p i c f u l l-t h i c k n e s sr e s e c t i o n w i t h o u t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a s s i s t a n c e f o r g a s t r i cs u b m u c o s a l t u m o r s o r i g i n a t e d f r o mt h em u s c u l a r i s p r o p r i a[J].S u r g E n d o s c,2011,25(9):2926-2931.[2]谢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效果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5,(11):81-84.[3]陶增跃,孙建,吴鹏等.胃肠道间质瘤21例临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7,20(9):33-35.[4] G i o v a n n i n i M,T h o m a s B,E r w a n B,e t a l.E n d o s c o p i cu l t r a s o u n de l a s t o g r a p h y f o re v a l u a t i o n o fl y m p h n o d e sa n dp a n c r e a t i c m a s s e s:a m u l t i c e n t e r s t u d y[J].W o r l d 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2009,15(13):1587-1593.[5]常琳琳,张开光,张明黎,等.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治和随访[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6,24(5):765-774. [6]张秀华,文卫,范志宁,等.内镜黏膜下挖除术在黏膜下肿瘤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11(3):237-239.[7]姚礼庆,周平红,徐美东,等.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1,28(10):545-548.[8] K a k u s h i m aN,F u j i s h i r oM.E n d o s c o p i c s u b m u c o s a l d i s s e c t i o nf o r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n e o p l a s m s[J].W o r l d J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2008,14(19):2962-2967.[9] C h a n g K J,Y o s h i n a k aR,N g u y e nP.E n d o s c o p i cu l t r a s o u n d-a s s i s t e db a n d l i g a t i o n:a n e w t ec h n i q u e f o r r e s e c t i o n o fs u b m u c o s a l t u m o r s[J].G a s t r o i n t e s tE n d o s c,1996,44(6):720-722.[10]刘风燕,韩冰,钟宁,等.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套扎治疗的远期效果及其影响因素[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2(12):78-82+88.[11]S a i t o H,A k a h o s h iK,O y a M,e t a l.E u s-g u i d e de n d o s c o p i cr e s e c t i o n u s i n g b a n d l i g a t i o n o f o e s o p h a g e a l g r a n u l a r c e l l t u m o r:r e p o r t o f ac a s e[J].A c t a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B e l g,2005, 68(2):272-275.[12]陈丰霖,蔡东霞,王小众,等.超声内镜辅助下应用圈套结扎法治疗上消化道壁肌层小肿瘤[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9, 3(2):8-12.[13] P o n s a i n g L G,K i s sK,L o f tA,e ta l.D i a g n o s t i c p r o c e d u r e sf o r s u b m u c o s a l t u m o r s i n t h e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t r a c t[J].W o r l d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2007,13(24):3301-3310.[14] P a p a n i k o l a o u I S,T r i a n t a f y l l o u K,K o u r i k o u A,e t a l.E n d o s c o p i c u l t r a s o n o g r a p h y f o r g a s t r i c s u b m u c o s a l l e s i o n s[J].W o r l d JG a s t r o i n t e s tE n d o s c,2011,3(5):86-94. [15]尔丽绵,徐志彬,高扬,等.自制水囊法微探头内镜超声诊断食管癌前病变的价值[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2):214-216.[16]杨丽,鲍晓蕾,王文玲.超声胃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治疗中的指导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6):59-61.[17] L e eD G,K i m G H,P a r k D Y,e ta l.E n d o s c o p i cs u b m u c o s a lr e s e c t i o no f e s o p h a g e a l s u b e p i t h e l i a l l e s i o n s u s i n g b a n d l i g a t i o n[J].E n d o s c o p y,2011,43(9):822-825.[18] W a n g H Y,H u a n g L Y,C u iJ,e t a l.R e s e a r c h f o r t h et r e a t m e n to f g a s t r i c s t r o m a lt u m o r b y e n d o s c o p i c T a o Z h a t e c h n i q u e[J].C h i n aC l i nP r a c tM e d,2014,5(2):13-14.[19]S u nS Y,J i n Y,C h a n g G Y,e ta l.E n d o s c o p i cb a n dl i g a t i o nw i t h o u t e l e c t r o s u r g e r y:an e wt e c h n i q u e f o re x c i s i o no f s m a l l u p p e r-G I l e i o m y o m a[J].G a s t r o i n t e s tE n d o s c,2004,60(2): 218-222.[20]S u nS Y,G eN,W a n g C,e ta l.E n d o s c o p i cb a n dl i g a t i o no fs m a l l g a s t r i c s t r o m a lt u m o r s a n d f o l l o w-u p b y e n d o s c o p i c u l t r a s o n o g r a p h y[J].S u r g E n d o s c,2007,21(4):574-578.[21] F r e y H.R e a l t i m ee l a s t o g r a p h y.An e wu l t r a s o u n d p r o c e d u r ef o r t h e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t i s s u e e l a s t i c i t y[J].R a d i o l og e,2003,43(10):850-855.[22] K o n o f a g o u E E.Q u o v a d i s e l a s t i c i t y i m a g i n g?[J].U l t r a s o n i c s,2004,42(1-9):331-336.[23] W a n g L,C h e n S Y,H u a n g Y,e ta l.S e l e c t i v ee n d o s c o p i cl i g a t i o nf o rt r e a t m e n to fu p p e r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p r o t u b e r a n t l e s i o n s[J].W o r l d 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2013,19(33):5581-5585.[24]何金财,吴联晖,宋鹏,等.内镜下橡皮圈联合尼龙绳结扎剥离术治疗胃固有肌层小肿瘤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5,21(2):181-185.收稿日期:2016-01-30编辑:武峪峰㊃9901㊃‘临床荟萃“2016年10月5日第31卷第10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O c t o b e r5,2016,V o l31,N o.10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全预警护理在内镜下切除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安全预警护理在内镜下切除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安全预警护理在内镜下切除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内镜下切除术是目前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内镜下切除术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通常生长在黏膜下层,大小较小,不易被发现,但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逐渐增大并发展为恶性肿瘤,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威胁。

本文将从内镜下切除技术及其应用、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特点、安全预警护理在内镜下切除中的作用、安全预警护理的具体措施、效果分析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探讨安全预警护理在内镜下切除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中的应用及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安全预警护理在内镜下切除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

具体来说,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内镜下切除技术的介绍和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特点分析,探讨安全预警护理在手术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一步总结其具体措施和运用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提高内镜下切除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和术后恢复情况,为临床实践提供更科学、可靠的指导,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1.3 研究意义内镜下切除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安全预警护理在内镜下切除过程中的应用对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安全预警护理在内镜下切除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中的应用及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更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临床实践经验。

研究对内镜下切除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挖掘安全预警护理在内镜下切除中的作用机制及具体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研究结果也将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内镜下切除手术。

研究安全预警护理在内镜下切除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中的应用及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有助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为临床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内镜下套扎术(EVL)治疗胃肠道黏膜下病变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内镜下套扎术(EVL)治疗胃肠道黏膜下病变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内镜下套扎术(EVL)治疗胃肠道黏膜下病变疗效及安全性观察陈勇;李娟;麻丽珍【摘要】目的观察内镜下套扎术(EVL)治疗胃肠道黏膜下病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85例(102处黏膜下病变)行内镜下套扎术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同期72例(85处黏膜下病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情况及穿孔发生率.随访6个月,复查病变消除情况.结果 2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术中出血发生率、穿孔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门诊内镜复查,观察组痊愈率为97.65%,对照组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L治疗胃肠道黏膜下病变可达到与EMR相同的疗效,但术中出血少,患者住院时间短,是安全微创的方法,但应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期刊名称】《河南外科学杂志》【年(卷),期】2017(023)002【总页数】3页(P17-19)【关键词】内镜下套扎术;胃肠道黏膜下病变;安全性;疗效【作者】陈勇;李娟;麻丽珍【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外科广州 510800;广东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外科广州 510800;广东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外科广州 510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胃肠道黏膜下病变是一类隆起型胃肠道病变的总称,分为非肿瘤性病变和肿瘤性病变[1]。

非肿瘤性病变包括外压性、炎性隆起和壁内囊性病变等;肿瘤性病变包括胃肠道间质瘤、神经源性肿瘤、平滑肌瘤、血管源性肿瘤、脂肪瘤、畸胎瘤等。

胃肠道黏膜下病变表面常被正常黏膜所覆盖,患者多无症状,经消化道内镜检查可发现[2]。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MR)是治疗胃肠道黏膜下病变的有效方法,但术中出血和穿孔的发生率较高。

内镜下多环套扎黏膜切除术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肿瘤129例临床分析

内镜下多环套扎黏膜切除术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肿瘤129例临床分析

内镜下多环套扎黏膜切除术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肿瘤129例临床分析高原;杨小翠;马卫平;薛麟;贺永锋;张建涛;高梦佳;来宇旭;王玥【期刊名称】《国际消化病杂志》【年(卷),期】2016(036)006【总页数】3页(P387-389)【作者】高原;杨小翠;马卫平;薛麟;贺永锋;张建涛;高梦佳;来宇旭;王玥【作者单位】725000 安康市中心医院消化科;725000 安康市中心医院消化科;725000 安康市中心医院消化科;725000 安康市中心医院消化科;725000 安康市中心医院消化科;725000 安康市中心医院消化科;725000 安康市中心医院消化科;725000 安康市中心医院消化科;725000 安康市中心医院消化科【正文语种】中文随着近年来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道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明显提高。

相对于外科手术,内镜下治疗有着创伤小、治疗费用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接受内镜下治疗。

目前内镜下治疗针对消化道肿瘤主要有内镜下多环套扎黏膜切除术(EMR-L)及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本文回顾性分析总结了近年来在安康市中心医院行EMR-L/ESD治疗的129例病例,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安康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行EMR-L/ESD治疗的患者共129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59例,年龄35~77岁,平均年龄55岁。

其中食管病变有93例,胃部病变25例,结肠病变5例,直肠病变6例。

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内镜活组织检查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肿瘤性病变,且经超声内镜检查明确病变局限于黏膜层内,无黏膜下及远处转移;经心电图、胸片、上腹部CT、肺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浓度测定、凝血酶时间测定)、感染四项(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检查均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1]。

内镜下橡皮圈套扎器法黏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小肿瘤的效果分析

内镜下橡皮圈套扎器法黏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小肿瘤的效果分析

内镜下橡皮圈套扎器法黏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小肿瘤的效果分析唐凤英;张伟;杨银利;许栗晓媛;相祎;孙杰;吴洁琼【期刊名称】《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年(卷),期】2017(002)033【摘要】目的评价内镜下橡皮圈套扎器法黏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小肿瘤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行橡皮圈套扎器法黏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105例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手术疗效.结果 105例患者共切除肿瘤108个,食管47个,贲门9个,胃52个,3例患者多发小肿瘤.肿瘤大小为0.4~1.0 cm3,平均0.83 cm3.术后并发症有出血2例,5例术后胸痛、腹痛,无穿孔发生.术后病理显示病变以平滑肌瘤(61个)和间质瘤(22个)为主.结论内镜下橡皮圈套扎器法黏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方便、安全、有效.【总页数】2页(P83-84)【作者】唐凤英;张伟;杨银利;许栗晓媛;相祎;孙杰;吴洁琼【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陕西咸阳,712000;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陕西咸阳,712000;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陕西咸阳,712000;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陕西咸阳,712000;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陕西咸阳,712000;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陕西咸阳,712000;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陕西咸阳,7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相关文献】1.内镜下橡皮圈套扎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良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J], 罗红来;高小花;仇学明;樊荣;厉琴2.内镜下橡皮圈套扎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良性肿瘤47例 [J], 仇学明;罗红来;厉琴;高小花;王莹3.内镜下橡皮圈套扎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疗效观察——附46例报告 [J], 王学群;陈海昕;陈斌;崔毅4.内镜下橡皮圈套扎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J], 耿献辉;王智峰;常书振;冯海龙5.单环套扎器辅助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直肠小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价值 [J], 黄蕊;朱飞;宋巍;方娜;罗辉;刘志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内镜引导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内镜治疗

超声内镜引导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内镜治疗

标 本 行 病 理 学检 查。 鳍 果 包括 食 管肿 瘤 5例 、 胃窦肿 瘤 2 0例 、 胃角肿 瘤 3例 、 胃体 肿 瘤 3例 、 胃底 肿 瘤 3例 、 十二 指
肠 球 部 肿 瘤 4倒 在 内 , 3 共 8例 S MT在 内镜 下 完 全 切 除 , 程 顺 弄 , 一例 并 发 症 出现 , 理 符 舍 率 9 % 。鳍 论 内 过 I无 j 病 7 镜 下治 疗 S MT是 一种 安 全 、 效 的 方 法 , 仅 能 治 疗 , 有 不 而且 还 可获 得 组 织 学诊 断 。E US对 于 S MT 的诊 断 和 治 疗 具 有
cmetJ . o eJit ugAm,93,5 4 :5 e n[] JB n o r nS 19 7 () 54—5 1 7 郭 亭 , 建 宁 , 与荣 , .人 工 全 髋 关 节 翻修 术 治 疗 假 体 置 换 赵 王 等 术后 感染 [ ] 中 国 矫 形 外 科 杂 志 , 0 3 1 (9 2 ) 1 1 J. 20 , 1 1 /0 :3 5—

中 的价 值 。 方 法 内镜 检 查 过 程 中发 现 的 S MT, E 作 US检 查 , 据 黏 膜 下 肿 瘤 的起 源 层 次及 性 质 决 定 治 疗 方 案 , 根 内
镜 治疗 包括 内镜 下黏 膜 高频 电切 +钛 夹封 闭术 , 膜 剥 离 一肿 瘤 摘 除 术 +钛 夹封 闭术 及 尼 龙 绳 套扎 +肿 瘤 部 分 切 除 。 黏
s r c ir wi i n u fb rc a e r s h ss is re t o t t u t i t a t a i m ie -o t d p o t e i n e t d wi u o h t h

超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病变的护理

超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病变的护理

321现代实用医学2008年4月第20卷第4期超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病变的护理王维红,丁小云,俞杏平,谢双林【摘要】总结53例上消化道肿瘤病变超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护理经验。

认为术前准备、指导和心理护理,术中的护理配合和术后的护理对提高手术效果非常重要。

【关键词】消化系统肿瘤;腔内超声检查;护理【中图分类号】R 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0800(2008)04-0321-02作者单位:宁波市第一医院,浙江宁波315010作者简介:王维红(),女,浙江省宁波市人,主管护师,已发表论文5篇。

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消化道肿瘤性病变的诊治技术有很大提高。

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 )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 )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两项重要内镜诊治技术,EUS 对判断消化道肿瘤起源和生长特性有很大价值,而内镜下EMR 已成为治疗消化道表浅肿瘤病变的重要方法[1-2]。

因此,利用EUS 指导EMR 治疗消化道肿瘤能提高病变可切除性判断,减少和预防并发症发生。

我院应用EUS 检查指导内镜EMR 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瘤患者53例,现对护理经验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7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对胃镜检查发现上消化道病变行EUS 检查患者53例,男30例,女23例;年龄30~81岁,平均50.8±5.5岁。

其中食管病变20例,起源于黏膜肌层的黏膜下肿瘤14例,黏膜层息肉样病变5例,早期食道癌1例;贲门病变3例,均起源于黏膜层息肉性病变;胃部病变26例,起源于黏膜层扁平息肉样病变20例,黏膜肌层黏膜下肿瘤2例,黏膜下层病变4例;十二指肠病变4例,起源于黏膜层扁平息肉性病变1例,黏膜下层Brunner ’s 腺瘤3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张 巧 云 ,何 晓 燕 ,叶 水 仙 ,等 .生 活 能 力 训 练 对 住 院 慢 性 精 神 4
分 裂 症 患 者 的 作 用 [ ] 四 JI 神 卫 生 , 2 1 , 2 ( ) J. i精 00 3 1 :
3 —O 94 .
超 声 内镜 引 导 下 橡 皮 圈 套 扎 切 除 上 消 化 道 黏 膜 下 良性 肿 瘤 6 9例 护 理
福蕉医药 志 21 年 2 02 月第 3 卷第 1 4 期 F inMe 】Fbur 21 , o.4No1 ua d ,eray 02V 13 , . i
进 早 日康 复 。
2 4 服 药 护 理 :遵 医 嘱 督 促 或 协 助 患 者 服 药 。 发 药 时 让 患 .
家 人 照 料 及 探 视 , 因 而 更 需 要 医护 人 员 给 予 更 多 的 关 怀 和 照
顾 ,不 要 嘲 笑 和愚 弄 他 们 。接 诊 时护 士应 主 动 热 情 地 介 绍 病 房 的 环 境 、生 活制 度 ,态 度 和 蔼 ,言 语 动 作 轻 柔 ,使 其 感 到
温 暖 ,努 力 消 除 患 者 的 不 安 和 抵 触 情 绪 。 入 院 后 一 旦 获 知 其
E] 陈 怡华 ,胡 季 明 . 对 l 3 流 浪 精 神 病 人 分 析 E] 中 国 健 康 2 1例 J.
心 理学 杂 志 , 2 0 ,8 ( ) 5 55 7 08 5 : 5—5 .
E] 王 玉 玲 . 流 浪 精 神 病 患 者 住 院 期 间 的 临 床 特 点 与 护 理 对 策 E] 3 J.
依从性 。
( ) 甲 。同 时 ,认 真 进 行 护 理 体 检 ,检 查 是 否 伴 有 外 伤 、 趾 骨 折 、皮 肤 感 染 等 躯 体 疾 病 ,通 过 观 察 患 者 的 体 态 语 言 来 判 断 病 情 ,并 详 细记 录 。 2 2 安 全 管 理 :流 浪 患 者 大 多 来 自全 省 各 地 , 方 言 难 懂 , .
大 了护 理 及 病 房 管 理 的 难 度 。对 有 冲动 、伤 人 、毁 物 、扰 乱 社 会 治 安 等 肇 事 行 为 的 患 者 ,应 将 其 安 置 于易 观 察 的 隔 离 病
房 内 ,必 要 时 给予 保 护 性 约 束 。
2 3 心 理 护 理 :流 浪 精 神 病 患者 入 院 时 大 多 存 在 精 神 紧 张 、 . 恐 惧 ,行 为 退 缩 或 敌 视 ,对 治 疗 、护 理 合 作 性 差 ,且 由于 无
缺 乏 主 动 性 ,语 言 交 流 困 难 ,且 大 多 以 “ 名 氏” 人 院 ,加 无
2 5 康 复 训 练 :有 研 究 证 实 ,有 效 的 康 复 训 练 对 改 善 精 神 . 病 患 者 的 临 床 症 状 ,提 高 个 人 生 活 能 力 、社 会 适 应 能 力 ,充 分 调 动其 主 观 能 动 性 均 有 明显 的作 用 l 。大 多 流 浪 精 神 病 患 _ 4 ] 者人 院 时 生 活 自理 能 力 差 ,病 情 稳 定 后 应 进 行 个 人 生 活 自理
21 入 院卫 生处置 :由于流 浪精 神病 患 者大 多 长期 流 浪 , .
生 活 自理 能 力 差 ,甚 至 不 能 自理 ,入 院 时 大 多 衣 衫 褴 褛 ,蓬
者按 顺 序 排 好 队 ,注 意 仔 细 核 对 ;特 别 对 以 “ 名 氏” 入 院 无 者 ,先 给 患 者 取 名 字 ,并 记 住 他 们 的体 貌 特 征 ,保 证 送 药 到
中 国 实 用 神 经疾 病 杂 志 , 2 0 ,1 ( 0 ;3 — 6 0 9 2 1 ) 53 .
姓 名 ,应 立 即 以其 姓 名 来 称 呼 ,让 其 感 受 到被 尊 重 ,尽 快 适 应 病 房 生 活 。并 在 他 们 病 情 稳 定 后 ,询 问 他 们 的 家 庭 地 址 、 电话 号 码 及 离 家 时 间 ,积 极 帮 助其 联 系 亲 人 ,请 亲 属 尽 快 来 院探 视 ,给 患 者 以 强 有 力 的社 会 和精 神 支 持 ,使 其 增 强 同疾
福 建 省 肿 瘤 医 院 内镜 室 ( 州 3 0 1 ) 谢 玲 娟 福 50 4 江 艳 卓妹妹 陈凤 妹 黄 剑 云
上 消 化 道 黏 膜 下 肿 瘤 ( p e g sr itsia s b c ~ u p 卜 a t0 e t 1 u mu o n n
手 ,看 服 到 口 ;服 药 后 让 患 者 坐在 护 士 视线 范 围 内半 小 时 以 上 ,以 防 患 者 藏 药 、吐 药 ,确 保 药 物 疗 效 ;当 患 者 病 情 稍 稳
头 垢 面 ,有 的甚 至 长 发 披 肩 。流 浪 精 神 病 患 者 伴 发 各 种 躯 体 疾 病 的 比例 也 显 著 高 于 一 般 的 精 神 病 患 者 。 由 于 流 浪 精
神 病 患 者 大 多 由警 察 或 救 助 人 员 送 入 院 ,无 法 了解 患 者 的 病
情 ,且 某 些 躯 体 疾 病 可 能 威 胁 患 者 的 生 命 安 全 ,因 此 ,人 院
时 应 给 予 细 致 的卫 生 清 理 ,包 括 沐 浴 、更 衣 、理 发 、修 剪 指
定 时 ,可 耐 心 地 向他 们 讲 解 药 物 治 疗 的 重要 性 和 必 要 性 ,以 及 常 见 的 药 物 不 良反 应 的原 理 、症 状 ,以 提 高 患 者 对 治 疗 的
能力 、社 交 能 力 、适 应 能 力 的训 练 以及 劳 动 能 力 的培 养 ,为 其早 日重 返 家 园 、融 入 社 会 打 好 基 础 。 参 考 文 献
[] 陈 彦方 . 中 国 精 神 障 碍 分 类 与 诊 断 标 准 [ ] 第 3版 .济 南 : 1 M . 山东 科 学 技术 出 版社 , 20 :8—8 0 1 7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