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大政治学考研解析专业课+综合课核心概念名词解释(最全版)

2015北大政治学考研解析专业课+综合课核心概念名词解释(最全版)
2015北大政治学考研解析专业课+综合课核心概念名词解释(最全版)

育明教育

专注于北京大学考研专业课辅导

始于2006,八年辅导经验

北京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政治学理论)

北京大学政管学院政治学理论考研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一:政治学原理

1、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莱斯利·里普森著:《政治学的重大问题》,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3、李景鹏著:《权力政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俞可平著:《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5、燕继荣著:《现代政治分析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考试科目二:综合一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二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用胡绳版本的就可以)

2. G.萨托利著:《政党与政党体制》,商务印书馆,2006年。

3.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等著:《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视野》,杨红伟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4.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著:《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徐湘林等译,东方出版社,2008年。

5.唐晓、王为、王春英著:《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世界知识出版社,200 5年。

6.梁琴、钟德涛著:《中外政党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0年。

7.谢庆奎主编:《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8.杨凤春著:《中国政府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9.江荣海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第二版。

10.陈哲夫、江荣海等主编:《现代中国政治思想流派》(上、中、下)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

11.陈哲夫著:《20世纪中国思想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

育明教育考研咨询QQ1559022430 徐老师

政治学专业课+综合课核心概念名词解释(最全版)

政治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这一定义有三基本点:

其一,强调社会政治关系是围绕着一切特定利益,通过社会公共权力而形成,从而概括了一切政治现象的特征;

其二,强调一切通过社会公共权力来确认和保障的权利和利益要求才具有政治性,否则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和非政治现象;

其三,指出了政治本质内容是政治关系。一方面它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并从这个层次来把握社会政治现象;另一方面它指出政治的本质内容应包括利益、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这三种基本关系。

政治的含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要点:

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并对经济有能动的反作用;

(2)政治的本质内容是建立在特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关系

(包括三方面内容即三种基本关系:利益关系,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

政治的本质是特定经济基础上的一种社会关系。在阶级社会中,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在阶级社会里);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1)政治关系的含义---政治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以政治的强制力量和政治权利的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2)政治关系是人类社会政治的一般本质内容。

政治关系与其它政治现象的关系:其它政治现象是政治关系的外化和具体形态表现。

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也必然要表现为人类社会政治的发展变化。

(3)政治关系内含的三层递进关系:

1. 首要的和基本的是利益关系;

(利益关系是由人们的需求引起的,由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

(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它对于政治关系具有根本性和决定性的意义)

2. 政治权力关系

(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在社会利益关系基础上结成特定的社会政治力量,并在这种力量对比关系中形成了政治权力关系。)

3. 政治权利关系

(在社会利益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主张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

构成了政治权利关系。

(4)政治关系内含的三层递进关系(即社会利益关系与政治权力关系&政治权利关系)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辩证关系):

(A)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社会前提,

利益关系为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特性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并且规定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功能。

(B)政治权力关系和政治权利关系,则是人们试图以权威强制和合法资格的方式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实现利益的途径。

(1)利益的定义: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利益的双重特性(二重性)即主体性和社会性。

(2)利益的构成因素包括:

第一,利益的心理基础是人的需要;

(需要是利益的主观基础;利益是需要的社会形态)

第二,利益反映着一定历史阶段上人们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

(利益是需要和实现需要的手段的统一,是人们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的标尺)

第三,利益反映着特定历史阶段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A.利益使人们的需要的社会转化,在任何利益背后都隐藏着特定的社会关系)

(B.人们结成社会关系的基本动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需要)

(C. 在阶级社会中,经济利益首先表现为阶级利益,阶级利益成为制约一切其他利益的主导利益)

(3)利益的内在矛盾(主要是四对矛盾)

(A)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与实现途径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第一个也是最为基本的矛盾)(B)利益形式的主观性和利益内容的客观性之间的矛盾

(C)利益的目标性和手段性之间的矛盾

(D)利益的具体有限性与利益发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4)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利益不仅对于社会政治关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且对于社会政治生活具有根本性的意义)1.利益是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动因。利益成为人们政治活动的主旋律。

2.利益是一切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

3.利益是社会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源泉。

4.利益运动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①政治革命是横向利益矛盾以及相应政治力量激烈冲突和对抗的结果,是代表着新的生产力要求的阶级的利益取代代表旧的生产力的阶级的利益的统治地位的过程。

②政治改革则政治权力主体根据社会利益矛盾调整政治体系,改造政治文化,以维护自己统治和利益的过程

益要求,调节相互之间利益矛盾的政治形式。

(1)利益关系定义:

①利益关系就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的相互社会关系;

②利益关系是利益主体的利益所包含的基本矛盾和双重特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外化和展开,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的基本矛盾和双重特性的相互作用和社会体现。

③利益关系内含三种利益内容:由于利益主体性和社会性的作用,任何利益关系中都包含着三种利益内容即:A.& B.两个原构利益主体的利益;C.及其相互结成的共同利益。(2)利益的主体:利益主体分为个人和群体两个方面。

①个人是利益主体的基本单元,个人利益成为利益关系的基本构成要素;

②群体是社会结构的主干,是群体利益的主体,不同的群体利益是利益关系的重要构成方面。

(3)利益关系包括利益主体之间纵横两个方向上的利益联系。(利益关系是纵横交错的社会联系网络)

①纵向上,包括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之间、不同层次地社会群体利益之间以及个人利益、群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地联系。

②横向上,包括个人与个人之间、同一层次的社会群体之间乃至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利益联系。

③结论:利益的多重内在矛盾,使得利益关系具有多重复杂综合构成的特性。

(一)共同利益的含义:

①不同的个人利益或子群体利益的相同之处构成了共同利益;

②共同利益就是人们结成群体后形成的利益,即群体利益。

③共同利益首先是同一社会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和经济地位基础上形成的,是处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中的人们的各自利益的相同部分。

(二)共同利益的包括两大类:

(1)共同层次和范围的共同利益

(如集体,集团,阶层,阶级,民族及社会这些共同层次和范围内产生的共同利益)(2)不同层次和范围的共同利益

(三)共同利益的五大基本特性:

(1)共同利益具有特定社会关系中的公共性

(2)共同利益的非市场实现性(它不能通过市场方式和机制实现,而通过合法强制的公共权力实现)

(3)共同利益的单一性(指在特定的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通常是唯一的)

(4)共同利益的相对独立性(指其一旦形成,就成为利益关系中的第三种利益,取得独特利益地位)

(5)共同利益的多重价值复合性(指共同利益通常包含着生存,安全,秩序,效率,公平,公正,平等,民主,自由等基本价值)

利益矛盾的含义:利益矛盾是利益关系的另一个侧面,指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以及它们与共同利益之间的差异而形成的矛盾的一面。

利益矛盾包括两个方向的矛盾:

①利益矛盾是指同一层次上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横向矛盾;

②利益矛盾又指不同层次上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矛盾-纵向矛盾。

政治权力实际是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

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政治权力形成的基础在于人们的利益。利益是凝聚社会力量的核心。

为特定的公共权力政治权力形式上是特定的公共权力。

二、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

(A)客观构成因素(多样性的统一)

1.生产资料的有效占有。(生产资料对于政治权利具有首要的和根本的意义)

2.社会财富(一般指劳动形成的物质和精神产品)

3.暴力

(B)主观构成要素(多样性的统一)

1.能力素质(政治权力主体智力和体力的总和;最基本的要素;基础)

2.身份资格

3.理论和策略

4.组织

5.已有权力、社会资本,实际政绩等

政治权力的本质特性:由所属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本质决定的

政治权力是在特定利益和利益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政治力量,又是以力量强制约束实现和规范利益要求的方式,因此特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基本特性与以力量强制约束实现和规范利益要求的方式,共同凝结了政治权力的基本特性---即:

(一)主体利益性(二)强制约束性制约性是一切政治权力的基础特征

(三)专属排他性 (它由共同利益的单一性决定) 唯一意味着专属,专属意味着排他) (四)扩张延展性(首先导源于特定利益关系中的共同利益的独立性)

(五)多重职能性 (实现共同利益并且协调规范利益矛盾,是政治权力的基本职能)

(一)按政治权力主体的性质划分

1. 原始社会的政治权力

2. 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权力

3. 封建主阶级的政治权力

4. 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力

5. 无产阶级的政治权力

(二)按政治权力主体的组织类型划分

1.社会公共权力

2.政党权力(执政党权力和非执政党权力)

3.政治社团权力

(三)按政治权力主体的层次划分

1.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

2.上级权力和下级权力

(四)按政治权力的功能划分

1.立法权(在社会公共权力中具有首要地位)

2.行政权

3.司法权- (一般由侦定权、诉讼权和审判权构成)

政治权力关系---是指不同类型的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

1.不同性质的社会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

(1)主要是相互否定相互对立关系。

(2)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不同性质的政治权力之间也可能存在妥协或协调关系。2.执政党权力与社会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

(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在权力范围等方面存在差别)

3.根本利益一致的政党权力与政治社团权力之间关系。

(在不同社会背景下,这一关系的表现形态和内容是不一样的)

4.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关系。

(1)双方关系的基本状况是隶属关系基础上的相互协调关系。

(2)一般不存在对抗的关系,在特定情况下,两者关系也可能走向对抗。

(3)二者的关系构成了特定社会政治权力的纵向结构。

5.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之间的关系。

(1)三者之间的关系显示的是社会公共权力的横向权力关系。

(2)在资本主义社会呈现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的关系。

(3)在社会主义社会,三权本质上的一致;

立法权是社义社会公共权力的核心,立法权与行政权&司法权的是统率和从属关系。

(4)社会公共权力中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特定社会政治权力的横向结构---这种权力的不同形态,成为不同国家政体形态的基础。

所谓权利-----就是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特定社会力量主张其利益的法定资格。

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社会群体的主张其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

1.政治权利的内容是对于共同利益的主张。

2.政治权利的形式是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法定资格。

3.政治权利行为上表现为政治权利法定范围内的自主性。

4.政治权利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体现为个人政治权利和集体政治权利。

5.政治权利本质上是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要求。

6.政治权利以建立在特定经济关系和利益基础上的政治权力为前提条件和后盾力量。但政治权利并非来源于政治权力,政治权利的社会根源是社会共同利益。

7.政治权利体现着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

8.政治权利是法定的资格性规定。

9. 权利是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主张其利益的法定资格

政治权利是对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主张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共同利益和政治权力具有强烈的阶级特性,由此决定并转化为

因而政治权利相应地具有

奴隶社会政治权利、封建社会政治权利、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权利和社会主义政治权利的阶级特性。

(1)政治权利具有主体的相对个体性。(2)政治权利具有法定规范性。

(3)政治权利具有权利主体的自主性。(4).政治权利具有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统一性。

政治行为的定义:政治行为是政治关系的直接动态体现,它是人们在特定的利益基础上,围绕着政治权力的获得和运用,政治权利的获得和实现而展开的社会活动。

(以社会政治关系的内在要求为分类标准):

①政治统治行为②政治管理行为③政治参与行为

政治行为的四个基本要素:即政治行为的性质,主体,方向和方式。

(1)政治行为的性质---受着政治关系性质及其内在矛盾的支配和作用。

在阶级社会中,政治行为一般具有阶级性---受着阶级利益的影响和支配;

政治行为以特定利益基础上的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主体为物质承担者。

(2)政治行为的主体--- 可以是个人& 也可以是阶级,阶层,民族,各种政治组织,集团及集体等。

在现代社会政治生活中:

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行为常常委托或授权代理人进行。

政治权利行为(政治参与)也以代议制或代表制的委托方式进行。

(3)政治行为的方向---政治行为具有特定的方向。

政治行为的方向是政治行为主体的行为动机和该行为实行的客观环境的统一。

政治行为的方向既含有人们的主观动机,又受到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制约。

(4)政治行为的方式即政治行为模式

政治行为的方式是社会政治关系,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等要素的复杂构成。

(1)从主体来分---------分为个体政治行为与集体政治行为;

(2)从合法性角度来分---分为合法政治行为和非法政治行为;

(3)从作用方式来分-----分为直接政治行为和间接政治行为;

(4)从表现方式来分-----分为显性政治行为和隐性政治行为;

(5)从社会政治关系的内在的要求来看---分为政治统治行为,政治管理行为和政治参与行为。

----政治统治是解决权力制约关系内在矛盾的选择途径,是这一基本矛盾的基本行为体现。-----在内容上,政治统治体现为把权力制约关系转化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以此巩固政治权力主体地位,维护既有制约关系并保证政治权力效力。

-----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它体现为政治权力主体控制社会政治冲突,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建立和维护与其社会成员之间权威与服从关系的行为。

---政治统治旨在把政治权力关系转变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

---政治统治基础实际上就是政治统治行为主体的权威基础。

1. 政治统治的政治权力基础

2. 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建立在政治权力主体与社会成员的利益要求共同性基础上。

3. 政治统治的公共职能基础---是对于政治权力主体与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要求的实现。恩格斯名言:“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

4.政治统治的心理基础---政治认同和政治合法性

政治统治的本质

1. 政治统治是利益冲突和政治斗争的必然结果,是适应支配政治和控制社会冲突的需要而产生的,也是与国家权力同生并存的一种政治行为。

2. 政治统治是政治斗争中最强大的政治势力对于社会的支配和控制。

3. 国体问题是政治统治的本质问题。

政治统治就是阶级统治,它是人类政治生活中最高层次的政治行为。

4. 政治统治是经济上最强大的、占有优势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和强化既定的政治关系和社会秩序,通过国家权力而对社会所进行的一种强大的支配和控制。

(一)阶级性

1.政治统治行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利益,这是政治统治的实质之存在

2.阶级性是政治统治最根本的特征

(二)最高性

(三)强制性---政治统治是国家政权对于社会的一种强力支配与控制

(四)有序性

1.强治方式 2.法治方式 3.绩治方式 4.理治方式 5.德治方式 6.心治方式

(此外注意旧版书中的论述:

在政治统治方式中,统治、专政与镇压是三个不同层次的概念,既不能忽略其中一个方面,也不能简单地在三个概念之间划等号。镇压是最低层次的概念,它是敌对势力进行专政的方

式之一;而所谓专政,就不仅是包括暴力镇压,而且包括限制与排斥、怀柔利用和安抚等多种方式,否则就会成为短命的恐怖政治;统治是最高层次的概念,包括转正,还包括民主内容。)

(1)就其本质而言,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就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统治的承认,对于政治统治正当性的认可。

(2)政治统治合法性是保持政治秩序的核心与关键,统治者总要千方百计树立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够共同接受的理念,也就出现了政治统治合法化的问题。

(3)政治统治合法化的过程就是使国家权力转化为权威的过程。

(1)含义:是被统治阶级对于统治阶级的承认,是被统治阶级对于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正当性认可。

包括:1.政治统治能否以及怎样在全社会以价值观念和价值规范所认可的方式有效运行2.政治统治有效性的范围、基础和来源

(2)政治统治合法化的途径

1.通过强大的权力机器给人以直接的心理威慑

2.通过制度化的机制与社会成员加强联系

3.通过意识形态进行宣传教化

(3)政治统治合法化的要点

1.政治统治合法性偏重于心理的、伦理的或理性的支配

2.政治统治合法性中的意识形态

3.政治合法性与国家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1.政治管理的含义:

(1)政治管理是解决权力制约关系内在矛盾(矛盾性和同一性)的另一种选择途径,是这一矛盾的重要行为体现。

所谓政治管理,就是国家权力按照某种特定的秩序和目标对政治生活进行自觉地、有计划地约束或制约的一种方式。

(2)政治管理的体现:

---在内容上,政治管理体系安慰把权力制约关系转化为政治和社会后果;

---在现实生活中,政治管理体现为:

A.政治权力对社会公共生活的管理,包括协调和解决社会利益矛盾和冲突,

B.实现社会公共利益,规制和协调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的行为;

C.承担社会公共职能等行为。

(3)对政治管理含义的理解要点:

(1)政治管理本质是政治权力主体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协调不同利益矛盾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和要求。

(2)政治管理的重要功能是解决权力制约关系的内在矛盾。

(3)政治管理行为的衡量标尺---政治管理行为是否有效和有效程度,是以协调和规范社会利益矛盾和实现特定社会共同利益为衡量标尺的。

(4)政治管理的行为内容是承担社会公共职能和公共事务。

2. 政治管理的主体:国家权力及其延伸的政治体系

3. 政治管理的目的:保障政治统治并保证社会政治生活的正常运行

4. 政治管理的方向与方式:自上而下地、自觉地进行约束或协调

5. 政治管理的客体:国家内部的全体社会成员

6. 政治管理的作用机制:金字塔式的伞状方式

作为政治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行为,政治管理的基本特征:1. 政治管理具有公共性; 2. 政治管理具有组织性; 3. 政治管理具有责任性

4. 政治管理具有服务性;

5. 政治管理以实现公共生活的效率和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

---即政治权力对于社会进行管理的方式,方法和途径的总和。

---包括:政治领导,政治决策,政治组织,政治协调,政治沟通,政治监督

一、传统政治管理

1.传统政治管理的经济基础是农业社会的自然经济

2.管理主体:国家政权体系的构成是单一的,只局限于政府机关

3.权力特性:其所运用的权力具有任意性和连带性

(1)政治管理权力具有高度的集中性,决定了权力的任意性

(2)任意性:政治管理权力,君权常与宗法权力、宗教权力乃至迷信的权力相互结合---“家天下”。

4.管理功能: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表现:经济方面;社会利益分配方面;思想控制方面

5.管理方法方面:表现出简单性和落后性

6.管理机制:表现出明显的人治特征

二、现代政治管理

1.现代政治管理是以工业社会的市场经济作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

2.管理主体:

(1)以政府为主,

(2)政党

(3)其他一些准政府性的社会政治组织(一定条件下)

3.权力特征:具有规范性和相对独立性

(1)权力规范性表现在非人格化和受制约

(2)独立性表现在政府与其他政治管理主体权力的区分

4.管理功能:具有开放性和开明性的功能,具有兼容多种利益的存在

5.管理方法:科学性和先进性

6.运行体制:法治(转

(1)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共同之处---二者都是国家的政治行为,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特定的社会秩序,它们统一于国家的职能之中。

(2)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之间的差异:

第一,行为主体不同,政治统治主体主要是由统治阶级组成的国家政权,政治管理主体除国家政权外,还包括其它政治实体。

第二,行为客体不同。政治统治客体可以是少数人,也可以是多数人,而政治管理在一切社会都表现为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管理。

第三,原则和要求不同。政治统治强调秩序与稳定,而政治管理强调的是秩序与效率。

1.定义: 政治领导指的是政府、政党、政治集团以及政治领袖等政治主要主体运用权力和权威,通过对政治客体施加政治影响力,确立社会政治生活的性质和目的,实现与政治统治像负案的原则和方向。

2.政治领导活动四要素:

政治领导主体;政治领导客体;政治领导内容;权威和服从所构成的政治领导关系

3.政治领导活动的根本特征:

(1)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

(2)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政治领袖的活动

(3)既是社会领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政治行为的一种特定方式

4.政治领导的程序:

(1)判断(2)决策(3)组织动员(4)指挥

1.定义:政治决策就是政府和政党等政治管理主体对政治生活的重大问题制定和选择方案的过程,是对政治生活的方向、目标、原则、方法和步骤进行选择的过程。2.基本特征

(1)公共性,是对公共政治生活问题所作的抉择

(2)权威性,其行为主体是国家政权组织以及以此相关的个人决策和决策参与人

(3)指导性,是关于政治管理的蓝图设计

(4)强制性,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3.决策类型:领袖决策;集体决策;宏观决策和微观决策;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4.决策的阶段和程序

(1)分析和把握政治形势(2)拟订政治行动方案(3)进行决策分析,选择最佳方案(4)实施行动方案,执行政治决策(5)进行政策评估,反馈政策效果

1.定义

指安排分散的人或事物,使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或整体性,即组合成为行为系统,建立配合

关系的过程。

2.政治组织行为是由政治管理主体对自身和政治管理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行为实行配合与控制,使之达到或趋向某种政治有序化的活动过程

3.政治组织行为类型:政治管理主体内部的;政治管理客体内部的;政治管理主客体间关系的

4.政治组织程序:

(1)提出政治纲领和政治目标(2)制定政治计划

(3)设计政治结构(4)规范政治行为

1.定义:

指政治管理主体对于社会政治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进行调节或调解,使之趋于平衡和谐的政治行为或活动的过程

2.政治协商是社会利益分化与政治整合的共同要求

3.政治协商的方式

(1)政治干预(2)权威仲裁(3)协商妥协(4)搁置回避(5)协同合作

1.狭义:政治沟通指政治体系在输入输出过程中政治信息的交流和转换

2.政治沟通回路:信息来源;信息处理;信息发送;信息接受;信息反馈

1.定义:政治监督是政治权力在政治管理过程中对于公职人员和社会成员两方面的监督和规范行为。

政治监督有两方面的监督:

A. 对于公职人员行为的监督&监控(政治权力 VS 政治权力)---(横向监督&纵向监督);

B. 对于社会成员行为的督导&规范(政治权力 VS 社会成员)。

政治监督的目的和任务是防止政治腐败

2.基本特点:权力性;合法性;监控性;追究性

3.政治监督的手段

(1)宪法监督(2)立法监督(3)行政监督(4)司法监督(5)政党监督

4.政治监督的环境: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一)定义: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法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二)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

(1)主体:政治参与的主体是普通公民;

(2)本质:政治参与的本质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

(3)外延: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

(4)目标和对象: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三)政治参与的类型:

(一)政治参与的历时类型----主要分为:1.资义国家的政治参与;2.社义国家的政治参与

根本区别:社会主义要真正普遍吸收所有劳动者来管理国家”

(二)政治参与的共时类型---主要分为:

1.自动参与----是公民基于自身的利益和需要而自觉地对政治过程施加影响的行为。2.动员参与----是公民因受他人鼓动或响应政府号召而发生的影响政治过程的活动。3.消极参与----是公民出于自觉或不自觉的原因而对政治问题不关心或对政治活动采取消极行为。

(四)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1)政治投票(2)政治选举(3)政治结社

(4)政治表达(5)政治接触(6)政治冷漠

(五)政治参与的基本条件和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一国的政治参与水平与经济发展程度息息相关。(正相关关系)

2.社会地位。社会地位的高低直接与政治影响力强弱相关

3.政治心理。政治参与行为离不开它的心理因素驱动力。

4.政治机制。直接发挥作用的有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监督制度等。

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监督制度都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支柱。

5.社会机会。它由经济的、制度的等条件和每个人先天条件相结合而造成;

它包括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也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

1.政治投票是公民个人在竞争性的政策或候选人之间或在其他有争议的政治问题面前表示其政治偏好或政治态度的一种政治行为方式

2.政治投票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在选举、罢免、复决等各领域表达自己政治倾向的行为方式

1.政治选举是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

2.投票是选举中最明显的部分

3.政治选举需要经费,政治捐助就成为公民在这方面参与政治的方式

4.选举是普通公民控制政府的重要的、制度化了的最为有效的手段

1. 政治结社指具有共同政治目的的公民为了相同的利益而结成持久性的集团组织

2. 包括参加政党活动和参加社团活动两大类。

1.政治表达指公民通过宪法规定的手段和机会来表示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从而影响政府决策。

2.类型:(1)政治集会;(2)政治请愿;(3)政治言论

1.政治接触指公民解决个别政治问题,谋求个人或小部分人的利益而接触有关政府官员并影响之。

2.类型

(1)资本主义社会,包括个别接触和院外活动。

(2)社会主义社会:与政府官员面谈,座谈会的形式与政府官员沟通、信访、直接面见领导人。

1.政治冷漠指消极的政治态度在政治行为上的表现,即不参加政治生活,公民对于政治问题和政治活动冷淡而不关心。

2.政治冷漠的四方面原因:

(1)长期的政治浩劫;(2)政治权力的权威基础和效力下降;

(3)政治权力和政府的公信力下降;(4)社会制度的完善。

1.政治斗争是政治冲实的一种形式。它是各种政治主体之间基于自身的利益要求,为实现特定的权利而围绕着公共权力所产生的对抗性互动行为。

2.政治斗争行为的主要特征是:利益争夺;权力角逐:矛盾对抗;意识自觉;事关全局。

3、政治斗争的类型---应主要从政治斗争的本质上去分类,可划分为:

1.奴隶制社会的政治斗争; 2.封建制社会的政治斗争。

3.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斗争;4.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斗争。

(一)政治体系的定义:

政治体系是政治关系的组织实体和制度体现,是社会政治组织和政治制度的有机构成。(二)政治体系的基本内容:(政治体系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社会政治组织 ---它是人们通过或试图通过政治权力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权利而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规则结成的集合体。

2.社会政治制度 ---它是政治权力按照不同的利益要求,为实现社会政治的有序运行而对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方式所作的法定规约;

它是社会公共权力的组织和制度体现。

(三)政治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政治体系是在社会成员政治行为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1)人们在政治活动中结成政治组织,形成政治制度,

并运用这些组织和制度实施政治统治,政治管理和政治参与。

(2)而政治统治,政治管理和政治参与等政治行为的发展,又促使政治组织和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四)社会政治体系的三大基本构成部分:

(1)国家及其政治制度(中心和首要地位)----是社会公共权力的组织和制度体现;(2)政党及政党制度----执政党及政党制度---是政治权力的特定组织和制度形态;

----非执政党和政治社团及其制度规则---是政治权利的组织和制度体现。

(3)政治社团及其运行规则

社会政治组织和政治制度是人们有效聚合政治利益要求,形成和运用政治权力,实现政治权利的重要途径,方式和工具。

(1)定义:社会政治组织是人们通过或试图通过政治权力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权利而按照一定原则和规则结成的集合体。

(2)特点: A. 具有特定性质和内容的共同利益,权力和权利要求;

B. 具有特定的实体存在方式----因而它是一种物质性的客观实在;

C. 具有特定的构成成员-----可以是个人或次级政治组织;

D. 具有特定的运行规则和活动方式。

(3)范围包括:A. 国家; B. 政党(执政党和非执政党); C. 政治社团

(1)定义:政治制度是政治权力按照不同的利益要求,为实现社会政治的有序运行而对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方式所作的法定规约。

(2)内容:既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及其构成原则;

也包括具体政治制度及其构成原则。

(3)特点:A. 具有特定范围内的法定性和规约性;

B. 具有相对严密性和稳定性。

1.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

2.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其国民的。

3.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

----按照国家的本质分类,有以下基本类型:

1.奴隶制国家。

一般是在血亲宗法基础上,按照分封制原则建立起来。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 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观察法: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的规律的方法。 测验法: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作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方法。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两种方式。 意识: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知觉。 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同时具有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但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 生物节律:指有机体生理功能的周期性变化。 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 感受性:指人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不同的人对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 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 的临界值。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 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属性 的整体的反映,它是在感觉的基 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 合和解释。 社会知觉: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 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 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首因效应: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 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 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 的现象。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 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学习:指通过主题客观的星湖作 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 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 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 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 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 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地反 映。 聚合思维:指根据已知的信息, 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的思维 方式,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 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发散思维:指人们根据当前问题 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 信息,沿着不用的方向和角度思 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 一种思维活动。 概念: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 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 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 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 形式来表现。 推理:指从一组具体食物经过分析 综合得出一般规律,或者从一般原 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 心理定势:指坚持使用原有的已证 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 向。 多元智力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加 德纳提出。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 是多元的,它是由7种相对独立的 智力成分所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 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 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智力结构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吉尔 福特提出。他认为,智力活动可以 区分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 产物,这三个维度的各个成分可以 组成为一个三维结构模型。 动机:指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 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 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 力。 本能理论:是最早被提出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有机体生来即具有一 些特定的先天倾向,这些倾向是维 持生存所不可缺少的,人们的行为 是受这些本能力量所驱动的。 匮乏动机:指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 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 得到满足之后便趋于消失。 情绪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 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 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 的情绪体验。 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 产生的情绪体验。

北大政治学概论难吗,考研复习范围和复习重点是什么

政治学概论 孙关宏主编 第二节政治文化的成分和类型 一、政治文化的成分 作为人们主观心理世界所反映的政治取向模式,政治文化主要由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意识形态三个层次构成。政治心理是政治文化的表层和感性部分,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政治思想是政治文化的深层和理性部分,包括政治理想、政治信仰、政治价值观、政治理论;政治意识形态则是特定政治系统试图获取其社会成员认同和支持的权威阐述系统,它构成了一个政治系统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内容。 (一)政治心理 所谓政治心理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心理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的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构成了人们政治性格的基本特征。就政治心理的形成过程而言,它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心理投射,它实际上反映的是现实的政治关系、政治体系、政治行为、政治现象。而就政治心理本身所呈现形式外观而言,它常常是一种直观的心理反映,以一种潜在的形式出现,是对政治生活的一种不系统的、未定型的感性认识。 就政治心理的内在过程来看,其主要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和政治态度。 1、政治认知。政治认知是政治主体对政治事件、政治人物、政治活动及其规律等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即对各种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政治认知过程就是认知者、认知客体以及认知情境等因素之间交互作用的心理过程。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人们的政治认知所能达到的程度与认知主体自身的智识水平和认知结构,以及他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密切相关。政治认知过程常常包括政治知觉、政治印象和政治认知判断三个阶

段:政治知觉是政治主体对政治认知客体形成的整体概念;政治印象是政治主体在政治知觉的基础上对政治认知客体形成的较为固定的记忆;而政治认知判断则是政治主体在前两个过程基础上对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论,从而形成对认知对象的综合分析。政治认知过程要求认知主体获得相应的政治知识,并形成一定的政治认同意识,所以,它是整个认知心理过程的基础,对于政治心理的发展和政治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2、政治情感。政治情感是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等形成的自发的内心体验和感觉,是政治主体在认知过程中形成的对政治事件、人物、活动等的好恶、亲疏等心理反应。政治心理包括较低层次的政治情绪和较高层次的政治感情:前者是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中根据切身的政治实践而产生的暂时的主观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可能是积极的、肯定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否定的;如果说政治情绪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本能的心理反应,缺乏稳定性和可控性,那么政治感情则是一种相对持续、稳定的精神活动。政治情感是在政治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政治心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构成的政治生活的感情纽带,也是政治动机形成的内在动力和基础。 3、政治动机。政治动机即激励并维持政治主体的政治活动以达到一定政治目标的内在动力。政治主体的政治动机取决于主体的政治目标以及主体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对自身政治能力所做的评估。 4、政治态度。政治态度是在以上三个心理过程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心理过程,它是政治行为的准备阶段,是政治认知的重要环节。主体政治态度的肯定与否、积极还是消极,会直接反映在主体最终的行为选择上。作为政治心理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以上政治心理的构成要素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政治心理的整个过程。 【政治心理的特性:(1)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生活中自发产生的。(2)政治心理因社会成员个体差异、社会地位和所处环境不同而不同。(3)政治心理是一种潜在的社会意识。(4)政治心理积淀相对稳定。】【政治心理的基础:(1)客观基础。指外在于政治主体的,促成其政治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因系和条件。这些要素可以用“社会环境”来概括。政治心理的社会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关系环境、政治制度环境、思想文化环境四个层面。(2)主观基础。主要指政治主体自身的条件,其中主要指政治主体已经形成的心态或心理背景。其构成包括政治主体的生物特性结构、心理结构、社会经验结构和个性倾向结构等。】 【政治心理的作用:(1)政治心理是产生政治行为的中介环节。(2)政治心理是社会政治形势的晴雨表。(3)政治心理是政治变革的制约力量。】 (二)政治思想 所谓政治思想,就是特定历史时期人们在对政治生活系统化思考的基础上形成的政治观点、政治理论和政治学说。政治思想是人类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思辨的结果,它仰赖于人们丰富而深刻的政治经验和体验、

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辅导班有用吗

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辅导班有用 吗 对于北京大学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凯程。很多辅导班说自己辅导北京大学考研,您直接问一句,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考研参考书有哪些,大多数机构瞬间就傻眼了,或者推脱说我们有专门的专业课老师给学生推荐参考书,为什么当场答不上来,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辅导过北京大学考研,更谈不上有北京大学的考研辅导资料、考上北京大学的学生了。 在业内,凯程的北京大学考研辅导非常权威,基本是考北京大学的同学们都了解凯程,尤其是业内赫赫有名的五道口金融学院,50%以上的学员都来自凯程教育的辅导。凯程有系统的辅导讲义和应试题库与解析,也有系统的考研辅导班,及对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深入的理解,在北京大学有深厚的人脉,及时的考研信息。不妨同学们实地考察一下。 作为名牌院校的北京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2014年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86%。就业率居于全国同类专业院校的首位。 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 最近几年英语语言文学考研很火,特别是北京大学这样的名校。北京大学2015年英语语言文学考研研究生计划招收17人,招生人数还是比较多的,考研难度不大,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专业课复习较为容易。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考试科目里,英语语言文学综合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汉语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本文系统介绍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难度,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就业,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学费,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辅导,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参考书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北京大学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北京大学考研机构! 三、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学费介绍 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学费总额2.4万元,学制3年,按学年缴纳学费。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备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专业方向如下: 01.英语文学 02.翻译理论与实践 其考试科目如下: 101思想政治理论

……心理学名词解释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横断研究设计: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同时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比较的方法 纵向研究设计:对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的时间或阶段内进行长期的反复观察测量的方法,故也叫追踪研究设计 聚合交叉设计: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融合在一起的研究方法。选择不同的年龄群体为研究对象,在短时间内观察这些研究对象 双生子设计:通过比较双生子在先天基因和后天环境对其心理发展造成的影响,来研究先天和环境教育发生作用的阶段和影响因素 本我:基本机能,寻求机体满足,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人格的执行者,遵循现实原则,寻找一种现实的途径来满足本能的需要 超我:人格的法官,人格中内化了的道德标准,服从于道德原则 心理生物性紊乱:青春期心理生物性紊乱主要表现于主体对自己身体机能的异常关注及对某些正常疾患的过分夸大。在初中生中,常存在心理生物性紊乱的情况 染色体:是遗传的物质载体,其功能是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 基因:是DNA分子中的一段能表现生理功能的序列,一个基因就代表一个遗传信息,它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格式:一种动态的心理结构,认知发展的过程就是格式日益复杂化,不同格式日渐融合的过程 同化:格式对外部刺激加以选择和改造,使其能够被纳入到现有格式中 顺应:为了更好的加工外在刺激,个体对格式进行一定的调整以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 记忆:就是一个信息输入、编码、存储、检索和提取的过程 工作记忆:指在短时记忆过程中,把新输入的信息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的记忆 自传式记忆:指对个人特别重要的经历的回忆 记忆策略:人们为有效地完成记忆任务而采用的方法或手段 元记忆:就是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活动

北京大学社会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社会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目(最新) 理论部分 一、必看教材: 1、《社会学教程》,王思斌主编北大出版社(2004年版,需要重点精读)此书属于概论性质的教材,很简单,并且涉及许多考试内容,需要反复阅读并且在最后还需要反复背诵基本概念以及重点知识点。 2、《外国社会学史》,贾春增主编,人大出版社(精读)虽然此书比较老并且有些错误,但是由于比较通俗易懂,复习考研还是很有针对性的。 3、西方社会学理论(上、下卷),杨善华,谢立中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二、分支社会学教材 1、《人口社会学》,佟新著,北大出版社(精读)系统掌握人口社会学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相关问题。 2、《劳动社会学》,刘艾玉,北大出版社(精读)掌握书中重点章节的核心内容。 3、《整合社会心理学》,夏学銮,河南人民出版社(精读)掌握书中基本理论。 4、《中国社会思想史》,王处辉,中国人民大学2002(通读)掌握唐朝以前的思想,特别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 5、《城乡家庭市场经济与非农化背景下的变迁》,杨善华,沈崇麟著,浙江人民出版社(精读)掌握书中家庭结构,关系,功能等发生的变化。以及家庭社会学的相关理论。 三、选看教材 1、费孝通《乡土中国》、《江村经济》、《生育制度》,通读,至少掌握里面的重要概念,如差序格局等,也有可能出简答题。 2、《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沃特斯华夏出版社(通读)此书是按照理论流派输理西方社会学的理论线索,较难,需要社会学史的背景知识。如考研复习时间充足,可翻看。 3、《西方社会学原著选读》谢立中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通读)此书只需要翻看下,把那些名著的主要内容能复述出来即可。 方法部分 一、必看教材 1、《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主编,王汉生副主编,北大出版社(精读) 2、《社会统计学》,卢淑华主编,北大出版社(通读),需要通读几遍,掌握些统计学基本概念以及部分公式。 3、《社会调查研究的量化方法》,郭志刚,人大出版社,有重点的阅读,特别是资料数字背后的理论解释往往是出题重点。 二、选读教材 1、《社会研究方法基础》,艾尔.巴比,华夏出版社(精读)有些基本概念需要掌握特别是袁方教材中没有的概念例如双盲实验,分类法等。 2、《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袁方主编,林彬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精读)此书在书店基本买不到,在海淀图书大厦自考教材货摊有可能买到。 3、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郭志刚主编,人大出版社可作为参考。

2021北京大学政治学(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考研之路满是艰辛,分享一些经验,希望可以帮到你们。 真的是没时间看视频,但还是有选择性看了李凡老师的视频,然后定量,每天看一个章节,看完这个章节之后对应的把选择题对应的章节也写了。然后到大概12月上旬结束了所有的知识点学习和题,并且只看了李凡老师的视频,买了很多模拟试卷,把选择题都做了。然后就开始背主观题,我也只背了模拟卷,其他的卷子都没背,毫不管考研政治界如何动荡,吹不乱是我内心的愁。此时背政治的时候我结束了其他部分背诵,除了英语小作文的巩固以外和专业课的背诵,我把《一本单词》的词汇背诵停了。每天凌晨五点到早上八点背政治,然后去食堂吃早饭,然后接着背专业课(1小时)和巩固小作文(20分钟),晚上8点出图书馆,回一个没人的空寝室背大题到12点,然后再背半小时的专业课。这就是每天的背书。最后考前(22号)我也只背熟了3套,最后一套,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真么很怕到了考场上会考到第四套,然后自己在酒店里面把前三套的所有背的东西默写下来。考场上虽然说没有考到,是我的幸运,但是选择题错了很多,所以政治也考的不是很好吧。推荐《政治新时器》,帮了我很多。 9到10月中旬我一直在背单词,单词书是《一本单词》。然后做英语一的阅读练习翻译,用书是《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可以关注木糖英语公众号,有很多干货。有的人说英语一和英语二的内容完全不一样,但是对于我这种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必须要先夯实单词和语法这两项基本技能,才能在英语二的逻辑分析中看懂题意。背单词,九月份开始每天150个单词不背完不睡觉,一开始连学习带复习确实很吃力,但是习惯成自然,到后来每天不背完根本睡不着觉,满满的负罪感。然后每天中午利用二十分钟做一篇英语一的阅读,不会的单词就查然后记在全本子上,做完了对每一句话进行翻译,尤其是句中句,不需要翻译的多好,只要能翻译成人话,就证明理解了文章中的含义,半个月后,有一次我做英语一的阅读竟然全对,就停止了这项训练。后来做英语二的题确实有些不太适应,毕竟侧重的是逻辑,然后我又开始翻译英语二,发现了题目一样是有规律的,要么是全文主旨,要么是对一句话的转换,要么就是态度,都是大同小异。新题型以前每次做题全都是全对,就没有复习了。至于剩下的写作翻译和完型我也没有针对性的训练,就是裸考了。今年英语二着实简单,完型我错了五个,阅读错了三个,有很多问题不需要读文章去都可以选出正确答案,新题型去有些意外错了两

2018年北京大学经济学考研辅导班哪家好

北京大学经济学考研辅导班哪家好? 现在针对北京大学考研市面上很多机构都在宣传热门专业辅导,经济学定向考研辅导。但实际上,真正实现了定向化辅导的,只有跨考教育一家。北京大学经济学考研辅导班第一品牌莫过于跨考考研。 1.2017年北京大学考研跨考学员再创佳绩。 2017年考研北京大学908经济学理论总录取人数14人,其中跨考学员录取4人,在跨考报考共有20人,每四个录取学员中,就有一个来自跨考。另外,从目前获得的数据来看,经济学专业,1626名学员,400分以上学员217人,专业课135分以上学员432人。跨考金牛经济学院推出的业内独家定向辅导模式(针对目标院校开班)成绩再创新高,13所经济学定向院校高分学员组团“攻占”名校,高通过率印证了跨考金牛经济学院业内最强悍的师资实力和科学的课程体系。 2017年13所经济学定向院校战绩表

2.经济学师资政柄学员口碑最好。 在跨考教育金牛杯炳哥奖学金的征文活动中,报考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专硕的王同学写道“2014年的时候就认识了炳哥,当时是陪考研的小伙伴参加了跨考的寒假体验营,第一次上炳哥的专业课面授课时,心里就两字---‘牛逼’”。 “和郑老师见面老多了,总是在地铁和公交车上见面,老师每次回家很晚建议多发几列校车,没少聊各种话题。老师给我最大的鼓励是复试前夕说“‘放心,那些老师识货!’” 报考北京大学的卢同学调侃道。“最感动的是还有几天要复试,因为是调剂的,没有足够时间复习,找到他后立马告诉我指定书目的重点章节,真的非常感谢!”炳哥的无私帮助让郭同学最终成功考入广西大学金融学。

“在跟朋友探讨815的学习经验时,我第一次听说了“郑炳”这个名字,他说这个带经济学考研的老师非常厉害,教的课让人学着很明白,最重要的是押题特别准,她说2016年的815试卷中出现了很多她之前见过的题目,所以很多题都是直接背的答案。所以我在网上查找了炳哥的信息,入了考研答疑群。” 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录取的陈同学也调侃到,如果没有遇到炳哥,天知道我会考砸成啥样。郑炳老师用自己的勤奋让学生看到努力终会有所成,每个学员不分基础强弱第一时间回答学生问题,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全程陪伴学生至考前,也让学员在激烈竞争中越战越勇,勇夺佳绩。 3.唯一一家针对北京大学经济学定向辅导打造教学体系。在经济学考研这一专业,只有炳哥坐镇的跨考教育金牛经济学院能做到。独创国内唯一按照热门院校进行督导的“定校辅导”教学体系。此外中国人民大学802、中央财经大学803、中央财经大学80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15,复旦大学856,上海财经大学801,南开大学832,南京大学919,浙江大学80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暨南大学803,厦门大学806,西南财经大学802,东北财经大学801,西安交通大学845,十六大定向名校,各个院校报考难度、参考书目、命题原则全打穿。例如经济学考北大的不能只学基础知识,必须拔高;考北工商的完全没必要学太深,根本不考。同时,针对专业细分方向,金融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民经济学、数量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及其他方向,十大方向就业分析、报考热门、历年分数线等一一把脉,至今在行业任何一家经济学辅导机构都不能做到。 4.金牛经济学院的教研成果——教材和讲义,在行业内填补空白。《经济学考研名校真题大全解》目前是经济学辅导领域唯一一本专业性教材,本书涵盖了14所院校3年来38 套真题。真题对于任何一名学员考研,掌握考试难度,了解命题特点等极其重要。公共课由于全国统一命题,信息公开,但专业课则截然不同,由于全国经济学院校考研试卷的封闭性和稀缺性,从某一所名校的近三年全套真题搜集和整理,到全国所有热门院校信息整合,其难度之大,以时间和工作量计算描述都不足以概括全面。第一步收集齐全之后,全套试卷的答案,历来院校和辅导机构都没有提供过,仅仅是考研过来人的分享。郑老师结合这些院校的考试特点全部逐一解答,在这种非标准化信息的匹配上他是标准化解读第一人。 此外,金牛经济学学院研发了六套讲义,《初级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讲义》、《初级经济学之微观经济学讲义》《暑期直播特训营之公司理财讲义》《暑期直播特训营之宏观经济学讲义》《暑期直播特训营之金融学+国际金融讲义》《暑期直播特训营之微观经济学讲义》,行业内唯一一套成体系的定向辅导讲义。

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20、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性。 2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2、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3、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的不同叫感受性。 24、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持续一段时间的刺激量。 25、分析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装置,由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 26、适应——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变化叫做适应。 27、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28、记忆表象——被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它的形象仍能在头脑中呈现出来,这个现象叫记忆表象。 29、识记——就是通过反复感知从而识别、记住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 30、保持——是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人脑的保持量是相当大的。 31、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 32、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

2019年北大社会学系社会学考研复试时间复试内容复试流程复试资料及经验

2019年北大社会学系社会学考研复试时间复试内容复试流程复试资 料及经验 随着考研大军不断壮大,每年毕业的研究生也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大。对于准备复试的同学来说,其实还有很多小问题并不了解,例如复试考什么?复试怎么考?复试考察的是什么?复试什么时间?复试如何准备等等。今天启道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复试相关内容,让大家了解复试,减少一点对于复试的未知感以及恐惧感。准备复试的小伙伴们一定要认真阅读,对你的复试很有帮助啊! 专业介绍 社会学是系统地研究社会行为与人类群体的学科,起源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从社会哲学演化出来的现代学科。社会学是一门具有多重研究方式的学科。主要有科学主义的实证论的定量方法和人文主义的理解方法,它们相互对立相互联系,发展及完善一套有关人类社会结构及活动的知识体系,并以运用这些知识去寻求或改善社会福利为主要目标。 复试时间 社会学:3月13日上午9:00地点:理科五号楼社会学系269会议室(267会议室等候)复试内容(科目) 复试分数线

复试流程 (1) 院系应及时公布复试细则(含复试时间、地点和复试成绩计算规则等信息)和复试名单。考生可登录院系网站查询,并按要求参加复试。 (2)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费标准为 100 元/人次,由院系于复试前收取。参加两次及以上专家组复试的复试费按次收取。 (3) 复试专家组秘书要在复试时填写《北京大学 2018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情况记录表》。 (4) 复试可结合学科特点和培养要求,通过笔试、面试、实践操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突出对考生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方面的考核。 如仅对考生进行面试,院系须设立一定数量的题库,事先确定评分标准,由考生随机抽取适量的试题进行回答。试题难度要适中,并应尽量避免问题的随意性和偶然性。综合面试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面试结束后,复试专家组成员现场独立评分,其平均分即为考生的面试成绩。

2007年北京大学政治学原理专业考研真题及答题思路解析(官方版)

育明教育 专注于北京大学考研专业课辅导 始于2006,八年辅导经验 北京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政治学理论) 北京大学政管学院政治学理论考研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一:政治学原理 1、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莱斯利·里普森著:《政治学的重大问题》,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3、李景鹏著:《权力政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俞可平著:《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5、燕继荣著:《现代政治分析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考试科目二:综合一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二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用胡绳版本的就可以) 2. G.萨托利著:《政党与政党体制》,商务印书馆,2006年。 3.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等著:《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视野》,杨红伟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4.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著:《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徐湘林等译,东方出版社,2008年。 5.唐晓、王为、王春英著:《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世界知识出版社,200 5年。 6.梁琴、钟德涛著:《中外政党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0年。 7.谢庆奎主编:《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8.杨凤春著:《中国政府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9.江荣海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第二版。 10.陈哲夫、江荣海等主编:《现代中国政治思想流派》(上、中、下)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 11.陈哲夫著:《20世纪中国思想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 育明教育考研咨询QQ1559022430 徐老师 2007年政治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宪政 在狭义上就是有限政府通过宪法的存在而进行的实践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政府机关和政治过程受到宪法规章的有效约束,就存在宪政。在宽泛意义上,宪政指的是一系列的政治价值和期望,反映着人们希望通过建立制约政府权力的内外机制来保护自由的愿望。

教育学心理学名词解释大全整理

教师威信—— 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教师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教育——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狭义: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人的活动。 教育功能—— 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义务教育—— 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教育终生化:与人的生命共同外延并以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 教育多元化:是对教育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应。 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 教育现代化:就是基于传统教育,积极的吸收国外优秀教育成果,创造适应大工业生产和社会化生活方式的教育的历史变化。 个体身心发展: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朝着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 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遗传素质:通过遗传获得上一代的解剖生理特征,包括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类型的特征等 教育目的: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的总的要求,他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它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人得特殊要求。 教学目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预期的特定要求或产生预期的变化。 教育方针:国家根据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智育: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的教育。 体育:使学生掌握健康和运动的知识,形成运动技能和卫生习惯,发展他们的体力和运动能力,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体制的教育。 美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生产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 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发展的长远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是调节教师工作职权与职责关系的思想武器,是为人师表的行为准则。 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课程——广义:学生在学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学校开设科目的总和以及他们之间的开设顺序和时间比例关系。

北大社会学考研笔记(社会学教程)

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第一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社会学的产生 1、社会学产生的标志 1830-1842年,法国哲学家孔德出版《实证哲学教程》,第一次从哲学的高度系统的论述了作为一种方法论的实证主义的认识论基础,确立了实证主义在科学史上的地位,标志着社会学学科的产生; 实证方法:科学假说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理论只有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才可能接受;实证:现实而非幻想;有用而非无用;可靠而非可疑;确切而非含糊;肯定而非否定; 人类精神发展的三阶段:神学、形而上学、科学 研究宇宙现象可分为研究无机物的天体物理学、地球物理学和化学,研究有机物的生物学和社会物理学(社会学),与所有科学研究的基础数理科学一起组成了实证科学体系; 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分为社会静学和社会动学; 对于越复杂的现象就需要越高级的方法,社会学采用观察、实验、比较、历史的方法; 2、社会学产生条件 (1)社会历史条件 (2)思想条件 (3)学术条件 3、马克思与社会学 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动力和固有矛盾,主张用经验的方法研究社会;其阶级理论、冲突理论、异化理论是社会学理论中重要组成部分 二、社会学形成和发展 1、西方社会学形成 (1)孔德:提出社会学名词,提出了其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社会静学研究社会结构和秩序,社会动学研究社会过程和社会进步 (2)斯宾塞:社会进化论创始人,增长、分化概念分析社会结构的变化规律,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并把结构与功能联系起来考察 (3)迪尔凯姆:研究社会事实,提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概念,用统计方法实证研究自杀现象,主张用社会事实说明社会问题 (4)韦伯:解释性的理解社会行动,并通过理解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作出因果说明;方法论上提出“理性类型”和“价值中立”主张;社会行动的分类、权威的分类、科层制度论述、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发展 2、美国社会学发展 实用主义影响下发展起来;芝加哥学派,推动了城市问题研究和社区研究;帕森斯功能学派;符号互动论和交换理论;注重应用研究和实证研究

北京大学政治学考研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政治学考研参考书目 重点任务: 1.收集考研信息,包括所报考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就业难易程度、所报考专业的难易程度、所报考学校的录取率、资料。毕竟考研所需关注的点无非就两个:一是考研成功的可能性,二是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 2.根据所收集到的信息决定所报考的学校和专业。对于这一点,才思教育团队认为,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方案有两个:一是,选择尽可能好的学校,如北大、清华、人大、中央财经、南开、复旦,专业可以稍微差一点;二是,选择尽可能好的专业,如金融、经济、计算机、自动化等,学校可以差一点。这样的好处是,以后方便就业,具体的原因分析请关注之后的相关文章。 3.购买参考书,慢慢熟悉所考专业。这个时候学校课程还比较多,且处于学期末,考试又比较多,学校事情繁杂,无法全身心的投入,所以以“预热”为主。不易过快进入紧张的复习状态。 4.掌握学习的方法、了解复习的重点,为下一步全面展开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一点至关重要,很多考研学生最后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不是因为没有努力,更不是付出不够,而是方法不得当,重点没把握好。这一任务的实现,一般需要有考研经验的师兄师姐的帮助。这一点也是才思教育专业课授课的重点之一。 5.制定复习计划。一个完备的复习计划是考研成功的“寻宝图”。没有好的复习计划,只能每天手忙脚乱的复习,昏昏然,却没有丝毫进步的感觉。 6.在整个过程中,数学和英语都要一步步的安排复习。数学以知识点的掌握为主,通过做题积累知识点。英语,主要以单词和真题为主,真题要每做一套就分析透彻。专业课的复习,主要以掌握参考书的目录和框架为主,不需要去费力的记忆。 第二阶段:发力(7月1日-10月1日) 原因: 这个阶段时间比较充裕,没有学校里的繁杂事情影响,可以安心的投入复习。抓住这个阶段,就成功了一半。

北京大学翻硕考研辅导机构综合实力评估与

2017年北京大学翻硕考研辅导机构综合 实力评估与推荐 人们似乎每天在接受命运的安排,实际上人们每天在安排着自己的命运。凯程2017年北京大学翻译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专业课五大问题。凯程就是王牌的2017年北京大学翻译硕士考研机构! 一、2017年北京大学翻译硕士考研辅导班有哪些? 对于翻译硕士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凯程。很多辅导班说自己辅导2017年北京大学翻译硕士,您直接问一句,2017年北京大学翻译硕士参考书有哪些,大多数机构瞬间就傻眼了,或者推脱说我们有专门的专业课老师给学生推荐参考书,为什么当场答不上来,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辅导过2017年北京大学翻译硕士考研,更谈不上有翻译硕士的考研辅导资料,考上2017年北京大学翻译硕士的学生了。 在业内,凯程的翻译硕士非常权威,基本上考清华2017年北京大学翻译硕士的同学们都了解凯程,凯程有系统的考研辅导班,及对2017年北京大学翻译硕士深入的理解,在2017年北京大学深厚的人脉,及时的考研信息。凯程近几年有很多学员考取了2017年北京大学翻译硕士,毫无疑问,这个成绩是无人能比拟的。并且,在凯程网站有成功学员的经验视频,其他机构一个都没有。同学们不妨实地考察一下。 二、2017年北京大学翻译硕士各细分专业介绍

2017年北京大学翻译硕士日语口译专业方向学费总额为8万元;日语笔译方向学费总额为5万元;英语笔译(语言服务管理)方向学费总额为8万元。 2017年北京大学翻译硕士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对研究生进行系统的教育与训练,使其掌握扎实的双语转换与语言技术实用能力,获得丰富的语言服务管理经验,成为符合国家翻译专业资格认证标准,符合语言服务行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语言服务管理专才,其专业方向如下:日语口译方向; 日语笔译方向; 这两个专业的考试科目是一样的: 1.思想政治理论 2.翻译硕士日语 3.日语翻译基础 4.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英语笔译(语言服务管理)方向; 考试科目为: 1.思想政治理论

心理学 名词解释大全

名词解释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客观现实的反应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特征。 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如望梅生津。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第二信号系统: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如成语谈虎色变,是人类特有的,是人类和动物条件反射活动的根本区别。 神经元:又称为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单位,一般分为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个部分。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应刺激的感觉能力的不同觉感受性。 分析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装置。由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 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心境:是微弱而持久地情绪状态。 道德感:道德情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评价别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是人们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行动:在意志支配下进行的活动。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外部感觉:是指感受外部刺激,主要分为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肤觉五类。 内部感觉:是指感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的内部变化的感觉,主要分为机体觉(内脏感觉)平衡觉和运动觉。 感觉阙值: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或差别感觉的刺激量。 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特征做相似判断。

2018年北京大学人口所社会学(老年学)考研参考书目、经验复试录取情况

2018年北京大学人口所社会学(老年学)考研参考书目、经验复试录取情况一、北京大学人口所社会学(老年学)考试科目招生情况 招生院系:人口研究所 计划招生数29人 拟接收推免人数15人 备注说明本院系仅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社会学(老年学)(030320) 计划招生数:3人拟接收推免人数: 专业备注: 研究方向考试科目 01.(全日制)老龄经济学 02.(全日制)老龄健康学 03.(全日制)老年社会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或677公共卫生学或678社会学理论或679经济学原理 ④912老年学综合考试(人口学概论占50%,老年学概论占50%) 跨专业选题 二、2018年北京大学人口所社会学(老年学)考研参考书目 新祥旭考研独家提供书单 1、人口学概论: 《人口理论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 《人口统计学》人民大学出版社 《人口学词典》人民出版社 《现代西方人口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2、老年学概论: 《社会老年学》邬沧萍主编人民大学出版社 考老年学的同学务必要将穆光宗老师的所有论文都看过,一个不落,即使是上世纪的论文都不应遗落,毕竟出题者是穆老师,所以他的思想和研究领域对于最后最大分值的论述题的影响及决定是非常重大的。

三、2017年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考研复试名单 序号姓名性别报考专业备注1刘艳女人口学 2刘祖源男政治经济学 3詹双双女社会学(老年学) 4爨玲女人口学 5孟庆洋男社会学(老年学) 6周坤女人口学 7李佳佳男人口学 社会工作硕士 8陈铭女 9胡雅坤女社会工作硕士 10潘一女社会工作硕士 社会工作硕士 11王婧雯女 社会工作硕士 12邵镜儒男 社会工作硕士 13魏天瑶女 社会工作硕士 14闫晶宇女 15李景涛男社会工作硕士 社会工作硕士 16王泽浩男 社会工作硕士 17王润芝女 社会工作硕士 18吴梦甜女 社会工作硕士 19贾娟女 社会工作硕士 20郑艺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