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2

(完整版)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2
(完整版)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2

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

一、区位:乐山古称嘉州,是四川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介于东经102°15′—104°15′、北纬28°28′—29°56′之间,乐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坐落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处,北与眉山接壤,东与自贡、宜宾毗邻,南与凉山相接,西与雅安连界,中心城区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仅100公里,是成渝西南中心城市、现代产业技术基地、生态文化旅游胜地。行政区内共辖4个区(五通桥区、市中区、沙湾区、金口河区)、1个开发区(乐山国家级高新产业区)、4个县(犍为、井研、夹江、沐川)、1个市(峨眉山市)和2个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221个乡(镇)。辖区内人口规模为346.5万人,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80万人。

发展趋势:乐山市未来发展趋势定位为把乐山市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经济发达、生活富裕、城乡协调的循环经济城市和生态旅游城市,将乐山、峨眉山、夹江一体化地区形成“一心、两圈、四轴”的“指状加半圆”结构。

1.一心

形成以综合服务经济区为主的城市综合服务中心,在规划远期的基础上继续完善金融、办公、科技、教育、展览、旅游服务、医疗等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城市中心积聚力,提升居住生活环境,保护大佛景区、城市绿心公园、三江交汇等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

2.两圈

围绕城市综合服务中心形成两个城市发展圈层,即紧密圈和发展圈。

紧密圈城区:包括乐北(甘江)片区、苏稽西片区、制造业功能区拓展区、经济开发区、临港产业功能区。规划功能为公共服务、生活居住、都市工业、临港产业、旅游休闲。远景紧密圈城区在远期基础上更新和改造,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和旅游休闲能力,发展成为现代化生活服务基地。加强沿大渡河、青衣江、岷江旅游休闲娱乐区景观带建设,加强城区绿化水系景观和山体景观建设,提升城区生活环境质量。

发展圈城区:包括夹江城区、峨眉山城区、临江片区、沙湾-嘉农片区、空港新城片区和五通桥片区。夹江、峨眉山城区在远期基础上调整结构和拓展,突出生态保护和服务业发展;临江片区作为峨眉山城区到沙湾之间的远景新区,建设生活和工业综合性城区;沙湾-嘉农片区在远期基础调整结构和拓展,逐步改造高能耗和高耗水的企业,发展新兴产业,保护大渡河水体环境;空港新城片区利用靠近机场的对外交通条件和较宽广的用地条件,发展物流、商贸、加工工业和生活综合新区;五通桥片区在远期基础调整结构和拓展,逐步改造高能耗和高耗水的企业,发展新兴产业,保护岷江水体环境。

3.四轴

加强城市综合服务中心与夹江、峨眉山、沙湾、五通桥之间的交通联系,形成四条城市发展轴线,并在轴线上形成生活、生产、旅游服务等多个节点,形成“指状”发展结构。

4.东部农业生态景观控制区

在远期都市农业示范带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乐山城区东部的土主、凌云、青平等镇乡地区的农林和近郊蔬菜畜牧等产业,形成东部农业生态景观控制区,与大佛景区相连,避免城市建设过度蔓延,形成乐山特有的天然氧吧和生态保育地区,并与城市绿心公园遥相呼应。

5.生态绿楔

规划结合现状条件和各片区发展要求,形成较大的4条绿楔,分别为:沿大渡河绿楔、沿岷江绿楔、沿青衣江绿楔、紧密圈城区与发展圈城区之间的绿楔。此外,在各片区之间,结合水体和山体形成宽窄不一的若干条绿楔。

二、产业:

1.现状产业:乐山第一产业是农副产品生产,以岷江东岸为重点,以乐井路为中轴线,主要粮油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薯、马铃薯和油菜等;蔬菜有西坝生姜、峨眉大蒜和峨边花(白)芸豆;经济作物主要有以获得国际金奖的“竹叶青”为主的名茶、全国有名的黄莲、杜仲等中药材、食用菌、竹笋等;水果以热带、亚热带大部分落叶果树均有栽培。

第二产业以清洁能源、新材料和建材生产为主,主要有光伏产业基地、西部不锈钢和建筑陶瓷产业基地、盐磷化工产业基地。

乐山市第三产业主要为旅游业,现有峨眉山、乐山大佛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郭沫若故居、金口河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等旅游产品,是以“名城、名山、名佛、名水、名园”为主要特色,融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休闲养身为一体的区域性旅游地带和川南地区的游客集散中心和重要的绿色休闲度假基地。

2.周边大城市产业:乐山周边较近大城市为成都市,与之相距约141公里,成都市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国西南地区的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是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乐山位于成渝经济区成绵乐发展带南部,是四川的清洁能源、新材料和建材生产基地,有较好的条件建设成为四川新型工业化的示范窗口、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中心和工业经济重要增长极。乐山作为四川省内重要的旅游城市,有着较多著名景点,同时又与成都保持着较近的距离,因此在旅游产业上有优势与成都资源共享、相互促进。

三、交通:

1.城市出入口:中心城区共设置15个城市公路出口;向东3处,向南向西各4处、向北5处。较大程度地减小了城市内部交通压力,使得与其他城市的联系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2.公路场站:结合城区用地规划,共设置8座公路客运站;结合工业厂区的货运需要,共设置1座综合物流中心、1座物流园区、4座公路货运站。

3.铁路:保留成昆铁路,规划新增5条铁路,分别为乐自泸铁路、成贵铁路、成绵乐客运专线铁路、雅乐铁路和成昆铁路新线。

4.铁路场站:中心城区共设主要铁路站3座,分别为乐山站、沙湾站、乐山港站;沿马边支线设置一般车站4处,分别为任湾站、二槐站、牛石站、铜茨站。

5.港口码头:中心城区范围内共规划三个港区,分别为沙湾港区、嘉州港区和五通桥港区。利用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等,组织中心城区、沙湾、五通桥、夹江等沿线各组团之间的水上交通和游览线路。

6.航空:乐山机场为4D级军民共用机场为旅游干线机场,夹江机场为4C级军用机场。

四、内部功能结构:

1.工业园区:城市内原工业用地镶嵌在整个城市用地范围,工业区较为零散,位置不合理与周边用地还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还不利于管理和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如交通干道、河流港口等)。规划后要求城区内工业集中区范围以外的零散工业应搬迁至园区内,原址可改造为绿地、居住用地或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城市新建工业园区多为沿河布置在城市下风向、河流下游区,并就近配备仓储用地。

(1)工业用地布局:规划形成2片较大规模的工业集中区,分别布置在制造业经济区和临港产业经济区。

制造业经济区产业集中区包括5处工业园区:

①嘉农工业园:位于嘉农片区,重点发展冶金、建材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②太平工业园:位于太平片区,重点发展循环型钢铁深加工及机械设备制造产业。

③沙湾工业园:位于沙湾片区,重点发展冶金、建材、机械铸造业。

④罗汉工业园:位于罗汉片区,与嘉农工业园毗邻,作为嘉农工业园的扩展区和产业延伸,发展不锈钢关联产业和水泥建材产业。

⑤水口工业园:位于水口片区,作为嘉农工业园的产业延伸,发展不锈钢关联产业和机械加工配套产业。

临港经济区包括5 处工业园区。

①乐山高新区:位于高新区片区,依托现有企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太阳能光伏产业等新能源产业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②乐山港工业园:位于三江临港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硅材料、机电一体化等新材料及装备制造业等临港产业。

③牛华工业园区:位于牛华片区,主要发展机电产品加工和盐磷化工产业。

④五通桥工业园区:位于竹根片区,主要发展硅材料、稀土材料等产业及其上下游配套产业,以及盐磷化工产业。

⑤安谷工业园:位于安谷片区,作为太平工业园的产业延伸,发展机械加工配套产业。

(2)仓储用地布局:规划形成3处集中仓储物流区。

乐山港仓储区:位于乐山港区东侧,支线铁路以西,主要为区域物流和工业生产服务。

沙湾仓储区:位于沙湾片区南部,在现状仓储区基础上改造和扩建,主要发展城市生活配送、日用品仓储等功能。

嘉农仓储区:位于嘉农片区南部。主要为工业生产配套服务。

(3)工业园区与居住用地的关系

为方便员工生活上班,在工业园区附近配置有相应的居住用地,但鉴于工业区对居住区环境有着较大的干扰,在规划布局时将工业园区与居住区之间做到既合理隔离又有序联系。由上图可看出:

①居住用地多布置在临河一侧,不仅降低工业对河流污染,还使得居住区拥有较好的风景;

②工业区尽量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尽可能避免布局在居住区

的上风向。

③居住区与工业区之间设有公共绿地或生态绿地进行有效隔离,工业区周围有大量的林业用地做防护。

2.行政办公区:中心城区的行政办公设施主要分布在四个地区:绿心公园北侧和东侧的柏杨坝片区和旧城片区、苏稽片区南侧、沙湾旧城片区的大渡河西岸和沫东片区、竹根片区的北部。其中结合老城区商业功能的提升,整合老城区内的行政办公用地,对老城区保留的乐山市级和市中区行政机构,可在原址改建或适当扩建,形成办公街坊;在苏稽片区南侧新建市中区行政中心;在沫东片区新建沙湾区行政中心,沙湾原行政办公设施在现状基础上改建或适当扩建;在竹根片区的北侧布置五通桥区的行政办公设施。

3.商业中心区:结合旧城居住区改造,对竹公溪以南的老城的商业设施进行整合,形成城市的传统商业中心;结合乐山高铁站的投入使用,整合并提升现状蟠龙片区、青江片区和柏杨坝片区的商业业态,规划商务办公、金融用地,形成新的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城市商业中心;在苏稽片区青衣江西岸,结合城市教育园区、文体设施的建设,以及苏稽老镇区的改造和用地扩展,规划商务办公、会展用地,形成沿青衣江西岸的的商业中心;在三江临港经济开发区南部,依托乐自泸铁路乐山港站和乐山机场的建设,布置大型市场、商贸展示设施,形成商贸物流中心;在沙湾旧城和沫东片区、五通桥竹根片区内部,依托城市快速路的建设和沙湾区、五通桥区的行政办公设施,规划商业金融用地,形成城市东南部和西南部的商业中心。

在棉竹片区中心,依托靠近成乐高速公路出入口的区位交通优势,规划一片集中市场区,主要提供建材、家俱、汽车、食品、农副产品等批发零售和展示服务。在牟子片区规划一片集中市场区,主要为城市生活配送、仓储式卖场和批发市场。在岷江东岸片区规划一片集中市场区,主要为生鲜食品、花卉苗木、水果批发等市场。在嘉农片区规划一处钢铁制品贸易为主的市场。

4.风景名胜区:乐山市现有国家级景区为:大佛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峨眉山风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峨眉山大佛禅院(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川西竹海(国家4A 级旅游景区)——沐川县永福镇、夹江千佛岩(国家AA级旅游区);沙湾郭沫若故居、沙湾美女峰国家级森林公园、五通桥“小西湖”、西坝桫椤谷、桥滩、“船城”——罗城古镇、犍为嘉阳小火车—工业革命的活化石、大渡河金口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峨边黑竹沟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百慕大”、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乐山市应在深度开发峨眉山---乐山大佛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郭沫若故居、金口河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等旅游产品的前提下,建设以“名城、名山、名佛、名水、名园”为主要特色,融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休闲养身为一体的区域性旅游地带和川南地区的游客集散中心,着力打造重要的绿色休闲度假基地。

尽管风景名胜区为城市带来了较多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及城市知名度,同时也为城市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建筑限高,如乐山市建筑限高33层且不超过大佛高度(71m),除视线管控元素外还表达出一种对大佛的敬意;

——建筑色彩与风格需与周边景区环境协调,一定程度上局限了都市现代化自由发展;

——旅游旺季期间给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带来临时巨大压力,以及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社会不安因素等。

五、公共服务设施

在城市新城区的嘉州主中心和东部苏稽次中心各布置一处文化娱乐集中区,按现代化标准建设各具特色而适合自身规模,配套齐全的文化宫、电影院、图书馆等文化设施。

老城区对现有较大规模的文化设施用地基本予以保留,并在现状基础上,逐步按片区级、社区级完善相应文化配套设施。

各居住区中心和社区级商业功能区布置社区活动中心,按照3~5万人设一处文化活动中心、0.7~1.5万人设一处文化活动站进行配置。

六、基础设施

1.给水工程:规划地表水系大渡河、青衣江、峨眉河以及安谷水库作为乐山城区水源。

未来随着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将岷江重新纳入供水水源。

供水区域可分为市中、苏稽、牟子、沙湾、五通桥和安谷临港供水分区,各供水分区供水管网呈环状布置。中水输配水系统单独设置,中水管网采用环状与枝状相结合的布置方式。

城市消防供水为中心城市道路按规范每隔120米设置室外消火栓,在市中老城区、中心城区危险品仓库区域和消防重点防护工业区增设消防水鹤。消防区域划分为市中消防区、苏稽消防区、牟子消防区、沙湾消防区、五通桥消防区和安谷领港消防区。

2.排水工程:规划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老城区在现状截流式合流制的基础上逐步改造,完善排水系统,实现分流;新区建设全部采用雨污分流制。

污水管网采用分片区支状管网,管道沿规划道路敷设。污水管道以重力流为主,城市道路下污水管道最小管径DN300。城市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主要排入大渡河、岷江。

雨水按地形划分排水分区,雨水汇集后分别排入竹公溪、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峨眉河等。

3.电力工程:

乐山市供电电源主要为周边水力、火力发电站供给,乐山城网电压等级采用220KV、110KV、10KV、380V/220V,逐步取消原有的35KV电压等级。城区配电网络采用10千伏电压等级,网架结构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结构方式。

通信管线设置单一的综合管沟,对于直埋敷设段,规划预留国防、移动、联通等地下光缆通信管道。

4.燃气工程:因管道天然气相比罐装液化气使用更安全、方便、污染少,乐山市以天然气作为中心城区主要气源,城区天然气输配系统采用中压一级系统,中压管道压力0.4MPa。近期推进仁寿—乐山天然气主管线境外输入连接点,不新增其它境外输入线路;远期引入新的境外天然气输入主干管,未来增加同十堰—东阳西气东输二线支线的联系。

5.环卫设施:中心城区有12座中型垃圾转运站,每座转运能力为140吨/日,占地控制为0.3公顷,大渡河北岸斑竹湾段设有一处垃圾码头,对城区水上垃圾进行收运。城区垃圾处理方式主要为填埋和焚烧发电,其中医疗垃圾运输至垃圾焚烧发电厂专门锅炉集中焚烧或作其他无害化处理,工业危险固体废弃物根据废弃物的性质,采用不同的处置方法。

6.内部道路:

乐山市内路网密度较高,但支路结构不尽合理,主干道较宽,其他道路相对狭窄,不适应机动化发展趋势,造成道路系统的先天失调,突出表现为“过街难、行车难、停车难”三大问题;而新建城市道路和新城区一律采取干道,宽宽荡荡,旧的道路和老城区依然狭窄、拥挤,资源未能充分利用。

(1)在静态交通设施方面,乐山的一些大小超市,旅游景区点等一些地方存在着停车场地少,基本没有配套的停车场所,汽车、三轮车、摩托车占路停靠,带来事故隐患,还有占地经营和店外营业等现象更是严重的阻碍交通;

(2)乐山整个城市建设比较热衷于建设高标准的大型交通工程,出现了许

多立交桥、高架道路和城市环路,实际上这种办法只能缓和暂时矛盾,拥挤问题不但没有解决,甚至诱发聚集更多的交通量,引起结构性的“负效应”;

(3)单行方向不合理:很多交通路口当两个出口下来的车大都要左转,如果遇到右边车道的车不让,就会僵在那儿;

(4)公共交通不完善:乐山的公共交通一点也不完善,特别是在滨河路的那一段,公交车特别拥挤,没有把公交车的干道给规划出来,每次公交车到站停车时,因为只有往返行道,所以每到公交车停站时,后面都会排列很多车等候;

(5)乐山的交通工具混杂,自行车,三轮车混乱,红绿灯设置得太少,以致于行人乱窜马路。

鉴于以上问题,可通过以下一些方式来改善现状:

(1)以人性化为尺度,考察城市慢行交通发展,环境,安全等因素与人的关系,制定出符合人性化原则的规划的规划内容,这样既能满足以自行车与步行为主的人们对道路使用的需求,又不妨碍机动车的发展空间,使两者能够和谐有序的发展;

(2)进港停靠:港湾式的公交站台不仅对城市的形象起到美化作用,同时也会使公交车停车更方便,希望结合道路实际情况,将公交站台全部建成“港湾式”这样既美观,又有助于道路交通顺畅;

(3)交通宁静化:通过街道改造控制机动车的流量与车速,通过提高公交易达性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同时积极鼓励步行与自行车的发展,最终使街道作为公共空间得到更加公平的利用;

(4)利用分隔带分离机非交通流,在主干道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分隔带将非机动车道独立,保障机动车道的出行安全;

(5)利用不同饰面材料或彩色路面分隔交通,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清晰的分开,工程费用也比较低;

(6)将人行道、自行车道设置在同一平面内的道路断面形式。其优点是:方便行人过街、搭乘公交;减少了机非混行;自行车和行人的组合有利于简化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将自行车与行人同步控制,简化交通秩序。其缺点是:由于自行车道可能采用沥青等柔性路面铺装,比人行道的道路铺装更加舒适,可能会吸引部分人群在非机动车道上行走,容易造成混行。所以这种断面的布置最好在人流不是特别密集,如果人行道较宽的情况下,这样效果会更好。

(7)构建“交通管理科学、组织合理、措施得当、层次分明、内外交通衔接便利”的交通,提高交通管理模式,改善区域交通状况,在旅游景区或休闲区,商业区等地方优先考虑慢行交通模式,提供自行车车道路线,重视车辆停放的设施。

(完整版)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

目录 绪论 (2) 第1章大同市基本情况简介 (2) 1.1地理环境 (2) 1.2自然资源 (2) 1.3社会与经济 (3) 第2章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发展进程 (3) 2.1 总体规划的历史进程 (3) 2.2 大同市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 (5) 第3章大同市发展目标、策略与规模 (5) 3.1 城市发展目标 (5) 3.2 城市发展策略 (6) 3.3 城市发展规模 (6) 第4章城市的空间布局 (7) 4.1 城市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 (7) 4.2 大同市空间布局的主要特色分析——双城双轴模式 (7) 第5章大同市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合理化建议 (10) 5.1大同市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0) 5.2就大同市城市建设工作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 (11) 第6章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 绪论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大同作为山西省第二大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特大城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黄土高原东北边缘,有“北方锁钥”之称。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大古都之一,境内古迹众多,著名的文物古迹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大同是为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素有“中国雕塑之都”,“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从它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从城市规划角度来探究大同市其中的奥义。 第1章大同市基本情况简介 1.1地理环境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北以外长城为界,全境总面积14176平方千米,市区面积2080平方千米,建成区108平方千米(2010年)。大同地理环境处于南下阴山、东来燕山、北上吕梁山、太行山北方四大山脉的交叉通道,是大雁为首的中部鸟类南迁通道。大同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四季鲜明。气候干寒多风,温差较大。 1.2自然资源 水资源。水资源十分贫乏,人均水资源量少。用水状况为:工业与生活用水占80%,农业用水占20%。虽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67.5%,但年缺水量仍为2000多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大同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同煤质量好、热能高,灰分和硫分低,是适宜发电供热的优质动力煤和化工原料。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大同市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 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是集经济、社会等各项活动为一体的空间有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城市规划着重于平衡和协调城市整体与全局的关系,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是对其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是战略性的发展规划,是推动整个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组成部分。 城市总体规划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和组织城市各建设项目,采取适当的城市布局结构并落实到土地上,妥善安排城市中心区和周边环境的关系,使城市建设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相协调,取得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并注意到城市景观的分布布局走势,体现出城市的特点与特色,这样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才是完美的。 (一)合肥总体规划分析 合肥居皖之中,晋江带淮,坐落在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北岸,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合肥经过50年的发展,现在有瑶海、庐阳、蜀山和包河四区以及肥东、肥西、长丰三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合肥周边的城镇发展战略是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带动周边地区和县乡经济发展,推动小城镇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同合肥市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相适应的城镇体系,形成以

合肥市城镇体系,促进市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主城区为中心,店埠等为次中心,主要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轴线,具有放射状、开放型的市域。 城市形态 合肥市城市主要向西南方向发 展,适当向东发展,控制向北发 展,要坚持“多中心、组团式”的 规划布局形态,合理控制老城区的 环境容量,逐步有序的开发新城 区。城市以老城区为核心,向东、 北、西南三个方向发展,三翼之间 形成大片绿色空间,将巢湖新鲜湿润的空气引入城市中心,并经过构筑城市外围大绿环,可降低市区的热岛效应,改进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结构因城市形态而确定为:一个市级中心和四个市级副中心的多元结构。市级中心位于老城区,为全市的行政文化商业中心。市级副中心多为分区内的行政、文化、商业服务中心,合肥市的规划将城市分为:老城区、东区、北区、西南区和新城区,老城区位于环城河内侧,规划将老城区内过密的居住人口逐步向外扩散,老城区将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和旧城更新改造,增加绿地、广场等开放空间,确保景观优美和环境质量,随着市政、文化职能的迁出,老城区将逐步转变为全市的商贸、金融中心。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估研究__省略_徐州城市总体规划_2007_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总体 规划方案评估研究 ———以徐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为例 林立伟, 沈山,方雪,周子鑫(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摘要:城市规划方案评估是城市规划评估研究的重要内容。从方案评估的内涵和规划评估的类型两方面分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界定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内涵;在构建规划方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和综合评价模型对徐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方案进行定量评估。 关键词: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估;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徐州 中图分类号:TU984.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679(2010)02-0061-05 1国内外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对城市规划评估的研究开始较早。从1950年代开始,随着系统方法在城市规划中运用的推进和应用经济学、政策科学的兴起,有关城市规划的评估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城市规划领域中的评估研究首先是从对规划方案及其决策的技术手段的评价开始的,这些评估研究主要是关于规划方案尤其是规划所安排的内容的合理性[1]。 1.1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内涵 关于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内涵研究,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国外学者丁成日等[2]应用决策理论的多属性效用分析(Multi-Attribute Utility Analysis ,MAUA )方法对城市规划中的模拟方案进行评估,最后评估出最优的规划方案,以供决策者参考选择。国内学者丁珊胭[3]认为规划方案评估是对提出的多种规划方案采用定性、定量等多种方法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等,保证实施方案的优化,甚至提出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替代方案的条件等。可见,上述学者的观点偏向于城市规划方案编制阶段的评估,而笔者认为,城市规划方案评估是指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和综合评价模型等),科学合理、系统地对已经完成编制,并通过政府组织的专家评审,然后再通过城市规划委员会[4]专家的指标量化评估。主要目的是对规划方案的规范性、科学性、经济性、合理性、地方性、艺术性、创新性和前瞻性[4]进行评估,判断规划方案的可实施价值。 1.2城市规划评估的类型 1996年,国外学者E.Talen [5]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规划实施评价的类型:(1)规划实施之前的评价(Evaluation prior to plan implementation )(包括备选方案的评价和规划文件的分析);(2)规划实践的评价(Evaluation of planning practice )(包括对规划行为的研究、描述规划过程和规划方案的影响、政策实施分析和对规划实施结果的评价)。W.C.Baer [6]于1997年总结了5种规划方案评估的类型:规划过程动态评估(plan assessment )、规划方案分析评估(plan testing and evaluation )、规划方案评价(plan critique )、规划—————————————————— —[收稿日期]2009-12-29 [基金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CX09S_044Z );徐州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一般项 目(09YLB006) [作者简介]林立伟(1984-),男,江苏连云港人,硕士研究生。 通讯联系人:沈山(1970-),男,教授,从事城乡规划与城市文化战略研究,Email:shenshan87@https://www.360docs.net/doc/b518086389.html, 。 第23卷 第2期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Vol.23No.22010年6月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 Jun .2010

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资料

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发展目标与战略 (2) 第三章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2) 第四章城市规划区城乡空间协调发展规划 (15) 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17) 第六章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结构规划 (18) 第七章中心城区用地规划 (20) 第八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27) 第九章中心城区绿地水系与景观系统规划 (32) 第十章中心城区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36) 第十一章中心城区旧城更新规划 (37) 第十二章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38) 第十三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43) 第十四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44) 第十五章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控制 (45) 第十六章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 (46) 第十七章中心城区中期建设规划 (48) 第十八章远景发展设想 (50) 第十九章规划实施措施 (51) 第二十章附则 (5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促进乐山市社会经济发展,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方针,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编制城市总体规划,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调控作用。 第三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4.《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5.《乐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6.《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7.国家、四川省相关的其他政策和法律文件。 第四条规划重点 1.确定区域发展定位与发展战略。 2.全面实现与成都、重庆的对接,打造区域综合中心。 3.优化城市布局,构筑百万人口城市的发展格局。 4.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5.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突出山水园林城市特色。 第五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0年-2030年,其中: 近期——2010-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远景——2030年以后。 第六条规划强制性内容 文本中加下划线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违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七条规划地域层次和规划区范围 本规划分市域、城市规划区两个层次。 市域规划范围:乐山市行政辖区范围,面积12826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市中区、沙湾区、五通桥区全部行政管辖区的范围。合计总面积1907.9平方公里。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2004-2008年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

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九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文件要求,按步骤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特编制《天津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7年)》。 1.2 近期建设规划的范围和时限: 1.2.1 本次近期建设规划范围为天津市行政辖区,重点为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外围重点发展地区以及各区县城区。 1.2.2 规划时限为2003年至2007年。 1.3 近期建设规划的依据 1.3.1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2 《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3 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1.3.4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 1.3.5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1.3.6 《天津市国土规划(2002-2030年)》(阶段成果) 1.3.7 其它全市性、系统性的专项规划 1.4 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 1.4.1 明确近期内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 1.4.2 确定天津市近期发展方向、规模和空间布局; 1.4.3 确定天津市近期自然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1.4.4 提出天津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其他安排的意见。1.5 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1.5.1 依据十六大精神和天津市"三步走"发展战略以及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五大战略举措,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分 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评价摘要:本文以丽江市城市规划为例,分析评价了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所使用的规划设计,对其中有特点的规划设计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意见。 关键词:丽江市、总体规划、城市规划 一、引言 丽江市总体规划从分析丽江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机遇及现状存在的问题入手,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优化丽江城市性质定位,科学合理确定城市规模,突出古城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内容,调整优化现有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强化对城市交通问题的研究与现代交通系统的构建,重视城市风貌与历史文化特色的保护和展现,强调重大基础设施的支撑与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配置,确保城市的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全面发展,立足丽江、着眼云南、面向全国,不断开创丽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新局面。 二、文献综述 丽江古城坐落在北半球雪山群中距赤道最近的雪山玉龙雪山脚下,东北靠象山、金虹山,西北卧于狮子山的怀抱,东南与开阔的坪坝自然相连,既避开了西北寒风,又朝向东南光源。从城市布局看,丽江古城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古城,与其他古城讲究中轴对称不同,丽江古城的街道没有中轴,不规则,更不对称,且无城墙。它以四方街为中心,在这个露天集市周围,道路向四面八方放射出去,构成了古老的街巷网络。街道大多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

境相得益彰[11]。 丽江市城市设计以强化和保留地域特征为首要目标,构建能突显古城文化的空间结构,并进一步对道路系统、水景绿化等进行改造和规划,以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保留丽江城市的地域特征,李晖等基于地域特征对城市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索[2] 。中国传统的“ 天人合一”思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思是天、地、人三者互相感应,融为一体。周俭等认为反映这一思想的古代“风水”理论,讲究“取势、纳气”,是对自然界的山、川、路、岗等和建筑、村落、城市的关系的考察,以及对其所包含的潜在能量的利用这同现代的城市理论强调城市建设要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融合不谋而合。丽江组团式发展的格局,使城市周边的大部分田园村落得以保存,并将其巧妙地组织到城市内部来,成为丽江城市景观系统和公共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4]。 在城市的规划之中,城市的规划以及建筑的建设都要与当地的特色充分的结合在一起 ,杨重顺等以丽江古城的建设与规划为例,分析了丽江古镇内的建筑规划 ,并为其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 伴随国内城市化与区域统筹管理的进程,当前土地集约化与城市建设间的矛盾日渐凸显,龙梅指出亟待采用现代空间规划理论来统筹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构建协调共享、综合互补的土地利用模式[17]。考虑到丽江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同在一个丽江坝范围内,本着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规划增加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容,规划范围为丽江坝区约万平方公里,规划涉及丽江城区和玉龙县城城市空间的协调发展、道路交通协调发展和城乡协调的空间管制等内容。 杨丽辉等提出依据城市地域特征及总体发展规划要求,明确丽江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系统的目标与定位,协调好慢行交通与城市生态、历史、文化、旅游的关

如何进行规划方案评价

规划方案评价 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 1。规划内容是否齐全,文字、图纸成果是否规范。 2。是否符合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区域规划对城镇发展的站略要求。 3。城市化水平及城镇发展规模预测方法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国情、省情、市情及县情。 4。城镇体系目标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5。城镇体系的规划产业结构空间布局是否合适。 6。中心镇选取是否过多,如果不多,选取是否正确,位置是否恰当。 7。城镇化水平预测是否过高,是否出现“部分之和大于总体”的现象,即各市、镇的人口之和大于总人口。 &交通组织是否合理:如路网过疏或过密;追求环路是否必要;高速公路出口预留是否恰当;路网与城镇发展是否能有机联系;有些公路的修建是否必要、是否可行、是否经济等 9。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布局是否合理:如市郊的镇或相邻很近的镇都建了水厂,造成浪费;污水处理厂是否多镇共享,位置是否恰当(有无对本区域外的下游城市造成污染)变电站位置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教育文体医疗设施布局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是否充分考虑了制约因素:如题面文字上说该区域水资源短缺,但把城市规模却规划的很大;对地震断裂带、滑坡、泥石流等地址灾害是否做了避让;是否考虑了防洪问题;是否有不考虑门槛制约因素而要盲目发展的问题,大型建设项目布局是否有极不合理的因素:如污染、扰民,给以后发展造成障碍;位置不对;有灾害隐患;有在丘陵或荒山选址的可能,但却过多的占用基本农田。 10。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处理是否恰当:有无“以邻为壑”的问题;有无道路不衔接的问题;是否致意了生态环境的问题:如在生态保护区内规划布置大型建设项目;海岸线的利用和分配是否合理(若该地区靠海的话),近海海域是否得到保护;其他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凡是在图面上出现的都要引起警惕,看其是否受到侵害。 二、城镇体系规划方案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城市规划原理案例分析题

城市规划原理案例分析 例1:我国东部某市人口规模45万人,编制了以 制造业、商业为产业发展方向的 城市总体规划计划。图示为总体 规划中的道路交通规划。一条与 其他城市相连的一级公路经过城 市西侧;现状有一条铁路由城市 北部穿过。并设有火车站;西江 由城市东侧穿过,航运发达,客 运、货运均有较好的基础。 请指出道路交通规划中存在的问 题,提出修改意见。并作指示性 的修改。 道路交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有: (1)过境道路穿越城市,不合理; (2)城市主、次干道穿越铁路过多; (3)东西向主干道偏少; (4)沿河两岸,东西向联系道路偏 少; (5)铁路穿越市区,对城市影响较 大; (6)铁路客运站内主干道穿越,不 利于站线布局; | (7)铁路客运站、长途汽车站以及 轮船码头布局分散,不利于交通换乘; 修改建议: (1)过境公路西移,与城市在南北各预留一个出入口; (2)将客货混用的港口码头调整为客运码头和货运码头,货运码头布置在城市北部仓储区和工业区,客运码头布置在城市中部,靠近铁路客运站和长途客运站; (3)增加东西向主干道密度; (4)加强沿河东西向联系,增设过河主干道; (5)铁路从城市北部穿过,或将铁路客运站规划为南北出入口,方便南北两区使用;(6)减少干道穿越铁路。 例2图为某城市的总体规划示意图,表达了城市干道网布置与地形地貌、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试评析其主要优缺点 优点: < 1.主次干道布置顺应了山势河流 2.沿东西向城市中心大道布置城市中心公建有利于组织城市特色,西为西山风景区,东为客站。 3.工业、仓库用地区位合理,对外交通方便,靠近货站。 缺点:

1.沿铁路西侧的南北向城市道路承担过境交通功能,两侧布置了市中心公建,影响了交通功能的发挥,道路功能混乱。 2.工业、仓库区内部没有规划道路系统与城市其他用地缺少联系。 例3:图示为某城市2000---2020年总体规划。该市为南方一座中等城市,规划人口35万人。城市西侧为由山和湖组成的省级 风景区,一条省道沿南北向经过 该市。 请指出城市布局和交通方面的主 要问题。 分析如下: (1)工业用地布局分散,临近风 景区的工业用地位置不合理。二、 三类工业用地与教育科研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用地之 间缺少隔离带。 ? (2)城市南侧缺少公共设施用 地。 (3)仓储用地位置不当,不利于 使用,同时也对居住区造成一定 影响。危险品仓库距离居住区过 近,而且缺少必要的隔离带。 (4)污水处理场不应布置 在城市水系上游。 (5)快速路穿越市区,不 合理。 (6)道路网没有结合河流 布置,不合理。 (7)机场距离城市过近, 机场端净空穿越市区,不合 理。 例 4 某地级市总体规划确 定,主城区在现状基础上仍 分为5个组团,该市地势西 北高,东南低,有3条河流, 主导风向东北风。现状常住人口60万人,规划为90万人(见现状图和规划示意图) 规划要点: 1.城市性质:省城北部区域中心城市,新型工业基地。 2.总体布局:为“二主三副”的组合型布局结构,二个核心A、E组团;三个副组团即B,C,D功能组团;各组团之间保留农田和生态绿地进行分隔。 ? 3.道路交通:新增高速公路出入口3,规划连接各组团的城市快速路系统。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doc18页)_New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doc 18页)实务答题中应注意的事项 实务考试的类型一般分为规划和管理两部分。规划部分又分为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其中总体规划包括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等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一般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居住区规划。这些内容应作为复习的重点。 1、认真审题,读懂题目要求。包括图面标示、图例、风玫瑰、比例 尺、地形条件、河道水流方向、符号等。 2、实务评析的基本思路。记住无论哪类题目都要考査考生对基本概 念的理解和掌握,出题者的目的不是靠偏题、怪题难为考生,“考点” 往往出在对基本概念认识的错误、没按基本内容完成、违背编制过程或不符合规划审批或技术文件的有关要求等等。因此对题目理解后, 把对应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在脑中回顾一下,这对答题是非常重要的。 3、判断考题类型。一般考题类型分为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城 市交通体系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居住小区规划、管理 法规等,判断好题型后再针对相应的概念对题目分析、解答。以往除城镇体 系规划规划外,全部是必考类型。 4、答题必须全面。例如题目要求“全面评析方案”,一般要叙述考题的优

点和问题两部分。如果是“提出问题并指出解决的措施或办法”, 则首先找出问题,并记住一定针对每个问题都要说明解决方法,有的考生往往前几个问题的回答还满足要求,但到后来就忘记了提出解决措施,这样则不能得全分,因此一定要答全。 5、由于以往考试中答题原则是,答对给分,答错不扣分,因此对没有把握的问题,不妨多答点,但必须保证试卷干净,条理清晰,回答准确,不要模糊不清或模棱两可,也不要漫无边际地回答,以免造成思路混乱和浪费时间,影响成绩。 6、学会进行“考点”判断。注意不要被题目中的假象迷惑,影响对题目问题的判断。有些明显缺项往往不一定是考点,而有些题目中可能给出了许多数字,有的考生就认为应该在这些数字中找出问题,而忽视了数字背后相关联的问题。这就需要结合大量实例分析、练习, 才能灵活应对各种试题,提高对实务型试题的分析能力,提高答题质量。

《乐山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7-2020年)》简要说明

《乐山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7-2020年)》简要说明一、规划范围与期限 (一)规划范围 为乐山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市中区、沙湾区、五通桥区行政辖区,总用地面积1916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期限一致,为2017—2020年。 二、近期建设目标、策略与行动 (一)建设目标 遵循“四川旅游首选地、绿色转型示范市、山水园林宜居城和总部经济聚集区”的总体定位,着力跨越赶超、转型升级和格局优化,努力将乐山建设成为“经济活力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特色魅力城市”。 (二)策略与行动 遵循三大策略,实施十大行动: 策略一:培育增长极 1、实施旅游提质行动 进一步提升以乐山大佛、岷江东岸和老城为主的文化休闲度假区,强化核心引领;推动峨眉河风光带、三江沿线、沙湾组团、五通桥组团旅游开发,促进全领域各行业与旅游发展相融合,实现由景区主体型向区域综合型转变。 2、实施新区建设行动 围绕“一城两新区”,疏旧建新、南拓西延,拓展城市框架。重点建设苏稽新区和冠英新区,建设完善乐山高新区、青江新区、沙湾乐水小镇,合理引导各片区产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推动新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

3、实施产业整合行动 推动制造业整合提升,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建设优化高新区总部基地、五通桥新型工业基地、沙湾绿色生态工业园等产业平台;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商贸会展、文化创意两大特色产业,积极培育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科技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策略二:打造魅力城 4、实施住房建设行动 建立完善由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和商品住房构成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加大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全面推进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和棚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2018年底前实施改造“十三五”所有危旧房棚户区改造项目,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稳步实施“城中村、城边村、城郊村“改造,加快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修缮改造房屋,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环境质量。 5、实施环境保护行动 加大治水、治气、治土力度,推进多污染源综合治理;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三江多脉四屏多园绿地系统;以竹公溪流域地区、苏稽新区、冠英新区为重点,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6、历史文化保护行动 保护山水城市格局,包括“三江汇聚、溪河纵横”水系格局,高标山、三龟山、城市绿心等山体绿化,以及依山就势、内外双城的城市形态; 保护历史城区,包括嘉州古城空间格局、外部轮廓、街巷结构、古城墙连续分布带,苏稽历史文化街区、两河口历史文化街区整体空间格局与传统风貌等。 保护景观廊道,包括世界遗产乐山大佛到峨眉山之间的景观廊道,历史城区老霄顶望大渡河、老霄顶望大佛、大佛望历史城区、沿江涵春门望“卧佛”、肖公嘴望“卧佛”、育贤门望大渡河景观视线等。 7、风貌提升行动 重点打造大佛景区节点、苏稽新区(文体中心)节点、高铁站前节点、高新区商务中心节点、冠英新区节点、乐水小镇节点及产业园区节点等7大节点景观,优化三江六岸景观廊道,重点提升老城区域、大佛景区周边区域、高铁站前区域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一.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设计分析 1.规划定位为:济宁城市的主中心,全市的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 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 2.城市总体定位为:一个以水为特色的城市中心区;城市空间定位为:一个城水交 融、生活生态和谐的城市生态新区。 3.主要职能:济宁主城的新城中心,以旅游度假为中心、行政服务及商务办公为 主线,居住生活为支撑的城市新区。 4.用地规模:北湖生态新城规划总用地约97平方公里,行政辖区用地面约57平 方公里,其中滨湖路以南的度假区用地约25平方公里,滨湖路以北的区域除去水域的建设用地约32平方公里。即除绿地面积9平方公里,其他建设用地2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6平方米。 5.规划的总体功能结构为:一轴一带系两区、四心绕一湾。 ?一轴:城市发展主轴:是沿北湖路由老城中心往北湖延伸的城市发展轴。是城 市核心发展轴,重点发展综合服务功能。 ?一带:是京杭古运河文化发展带。是济宁运河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的重要空 间,也是本片区的特色之一。 ?两区:北部的城市建设区与南部的北湖度假旅游区。 ?四心绕一湾: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度假服务中心四个城 市中心围绕北湖湾布置,共同构筑济宁滨湖城市中心区。 6.片区发展策略 ?01片区:铁路北片区,规划范围日荷铁路以北,荷花路以西,梁济运河以东, 北到规划界限。规划用地面积1.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0.9万人。该区是产业转移区,近期逐步将规划区的工厂转移到该区,适当发展无污染工业,作为近期的经济支撑。 ?02片区:荷花片区,规划范围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济安桥南路,南起高压走 廊, 北至日荷铁路。规划用地面积3.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2万人。由于该片区邻近老城区,是近期重点建设的居住区,包括安置和部分房地产开发。 ?03片区:文体片区,范围由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梁济运河,南起外环路, 北至 高压走廊。规划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1万人。该区以高教园区及文体中心为重点,建立济宁文化体育设施基地。 ?04片区:古运河西片区,规划范围东起京杭古运河,西至北湖中路,南至外 环路。规划用地面积2.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7万人。本片区以运河文化为中心,建设济宁运河之都的风貌。 ?05片区:古运河东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南起礼贤 路,北到规划边界。规划用地面积5.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8.0万。该区是近期居住重点建设区域,沿古运河建设运河文化区。 ?06片区:南环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北起礼贤路, 南到望湖路。规划用地面积2.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6万人。是发展居住为主的区域。 ?07片区:北湖湾东片区。规划范围北起外环路,南至北湖北堤;东临洸俯河, 西至经北湖路。规划用地面积4.3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3.1万人。商业金融业为核心,完善配套居住。传承运河文化精髓,将石佛村打造为“江北

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方案

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一、规划层次和期限 ( 一) 规划层次

1、市域:安陆市行政区范围,包括 9 镇 4 乡 2 个办事处 1 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 积 1355 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包括府城街办,南城街办,洑水镇,烟店镇,棠棣镇,李 店镇及安陆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辖区范围,城市规划区的总面积约为456 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北至银杏大道,西至汉十高速,南至与云梦交界处,东至 316 国道外迁线,中心城区面积约 89 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近期: 2013 年—— 2020 年 远期: 2021 年—— 2030 年 远景: 2050 年 二、城市发展总目标 将安陆建设成为两型发展、创新驱动的经济发达的中等城市,经济运行质量 与效益明显提高的共生城市,社会事业、民生法制水平不断提高的文明城市,建 设成为宜居、文明、幸福的工业强市和旅游名市。 三、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1、依托汉十,对接武汉 汉十发展带是由汉十高速、316 国道、汉丹铁路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城镇发展 廊道,武汉是中心。积极对接武汉,承接产业转移,在武汉城市圈中寻找定位, 并直接对接汉口北大市场。 2、面向东部,创新驱动 寻找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的产业转移, 直接对接上海自贸区等大型市场功能区,通过创新积极推动自身产业升级。 3、文化引领,突出特色 安陆主要的文化特点是历史文化、李白文化、银杏文化,是不可多得的资源。 4、集群集约,共生发展 产业按集群发展,城市集约发展,反对摊大饼,城市围绕城市综合体形成城 市次中心展开,共生发展。 四、城市性质与职能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研究分析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作者:————————————————————————————————日期: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重庆西部物流城规划及中心区城市设计

概要 重庆市是长江上游最大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初步形成的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综合运输体系,为重庆市现代物流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市委市政府对重庆物流发展的高度重视,重庆发展大物流产业的计划正抓紧实施,物流已经成为重庆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而其中,水路与铁路运输是重庆大物流发展中的重点,大力发展水铁联运是提升重庆物流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设计背景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我国十八个铁路集装箱节点站之一,同时更是铁道部所定中国五大铁路物流中心之一,它的开工建设,使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有条件成为重庆一个新的物流高地;市政府在重庆市主城区集装箱物流枢纽“一基地四港区”总体布局中,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确立为“一基地”,在重庆物流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沙区城市格局“东中西西”四大板块中,西部新城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重庆市主城区向西拓展的主要城市空间。它实际上承载了沙区“一区三高地”定位中的全部三个高地,即中国西部教育高地、高新技术高地、现代物流高地。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二、设计目的 对作为西部物流高地的现代物流产业城,在产业布局、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和风貌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研究,提出物流城整体概念性规划构思,并对物流城产业链进行策划及规模预测,对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同时将物流功能及物流延伸出的商贸、居住功能三者有机融合,并妥善解决交通问题,使之符合现代物流高地的功能定位。 三、设计理念 物流顺畅统领商脉绿色环保生态宜居 四、设计构思 以缙云山、中梁山为绿化山体背景,物流城处于两山环抱之间,通过梁滩河水系以及一纵线、二横线、渝遂高速动脉,伸展、延伸,进而与重庆、西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相联系,使之成为全国中心现代物流基地。 通过打造特色的物流功能区,进而带动商贸功能、城市配套等功能,形成一个集物流、商贸、居住、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生态综合物流城。 五、中心城区分析 5.1区位分析 重庆,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工商业重镇,也是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市。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一个富有三千年巴渝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丰姿绰约!一个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正在催生无尽的现代神话!一个世界最大的内陆山水城正在不断创造人间奇迹!一个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新重庆正在开发中走向世界!” 本次规划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城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坪?坝区是重庆市的西大门和重要交通枢纽,是重庆市主城区、渝东北地区、渝东南地区通往渝西地区和成都市的必经之地,不仅是重庆市的科教文化中心,而且是重庆市的商贸和工业基地,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具有坚实的基础。

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柳州风貌 区位关系图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 以广西柳州、陕西宝鸡、四川绵竹广济镇为例 Part1.大城市案例—柳州 一. 概述 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全市辖6县4区。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柳州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柳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柳州市是一个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的城市,史称“龙城”,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亦称“壶城”。 二.区域规划层面分析 1. 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 2 总体思路:规划构成“一圈一带二走廊”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即以柳州大都市圈为主中心,融安——融水城镇带为次中心,沿湘桂线、枝柳线组织重点城镇发展走廊。 现状 :从整体上看,属于“大城市+小城镇”的二元结构模式;中心城市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其它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村市场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自下而上”的;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城市化的又一强大动力。 规划: 由“大城市+小城镇”的模式向“特大城市+小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由“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型城市化转变;由市域低水平均衡型城镇化向相对极化型城镇化转变。

柳州都市圈:以柳州为核心,拉堡、柳城、穿山、六塘、沙埔、雒容、鹿寨等为外围城镇,以产业空间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都市圈,作为市域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的 核心。 融安——融水城镇带:以长安、融水为基础,以融安县浮石镇为结合点,构筑基本连片的城镇带。以此为基础,远景组建组团式结构的带形城市。 城镇发展走廊:湘桂线城镇发展走廊;枝柳线城镇发展走廊;其它次要城镇发展走廊。 中心城市(柳州)城市职能 (1)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2)区域性工业、产业与服务中心,是桂中经济 区的核心城市; (3)广西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4)区域性文化、教育、体育产业中心; (5)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区和适宜居住与创业的理 想家园。 3. 规划将城镇等级结构划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大于100万;第二层次:20~50万;第三层 次:5~20万;第四层次:1~5万;第五层次:0.5~1万。 规划期内逐步形成:一个中心城市(柳州市区)、两个县级小城市(鹿寨、融安)、四个县城镇 (三江、柳江、融水、柳城)、11个重点镇(洛满镇、穿山镇、百朋镇、六塘镇、沙埔镇、东泉

增城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2008-2020)

增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简介 一、规划期限 近期:2008-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二、规划范围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本次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覆盖的范围为增城市域 1616平方公里水陆域总面积。 2、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范围包括荔城街道办、增江街道办、朱村街道办,总面积313.96平方公里,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实行总体布局。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广州教育城 1、战略目标以建设“新穗东、新增城”为要求,树立“以人为本、城乡统筹、营造环境、发展产业、促进创业、解决就业、富民强市”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南中北三大主体功能区建设,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 2、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市域总人口现状(2007年,下同)为106.7万人,近期和远期分别达130万人和16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05万人,暂住人口约为55万人。到近期增城市的城市化水平达到60%左右,远期城市化水平达到75%左右。 3、城镇等级职能结构规划市域城镇规模分为四个等级,人口规模大于50万的城市2个(中心城区、新塘镇区),人口规模20-25 万人的城镇1个(石滩镇区),人口规模10-15万人的城镇1 个(中新镇区),人口规模小于5万人的小城镇3 个(小楼镇区、正果镇区、派潭镇区)。 根据南中北的资源禀赋差异,构筑南中北三大经济圈,形成三大主体功能区,以“两城三中心”带动全市协调发展。南部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圈,为重点开发的新型工业化区(即重点开发区域),以“产业升级,工商并举”为宗旨,重点把新塘建设成为广州东部生态工业卫星城。中部打造都市生活圈,为优化

开发的文化产业区(即优化开发区域),以“都市服务、文化兴城”为宗旨,重点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文化产业城、国际会议休闲中心和广州市城市副中心。北部打造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圈,为限制工业发展的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区(即限制开发区区域),以“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为宗旨,在保护中适当发展旅游休闲产业,逐步把北部建设成为世界级、国际化的乡村公园。 4、城镇空间布局结构规划形成“两城三中心,三圈五轴线”的城镇空间结构。“两城”指增城市区和新塘镇区; “三中心”指石滩、中新、派潭三 个中心镇; “三圈”指南、中、北三大经济发展圈; “五轴”指沿增江发展轴、沿广惠高速公路发展轴、沿广汕公路发展轴、沿坪新快速路(新新公 路)发展轴联和沿广河高速交通联系轴。 5、基础设施、社会设施、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交通、给水、排污、电力、电信等市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协调,形 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适应城镇布局规划要求,建立布局合理、使用充分、服务高效的城乡社会设施体系;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自然风景资源保护。 四、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1、增城市总体发展目标 增城市总体发展目标是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增城市功能定位为广州东部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穗东中心、广州生态旅游示范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基地、广州东北部绿色生态屏障和广东省重要的教育基地之一。 2、中心城区城市性质增城市中心城区规划为广州市城市副中心、文化产 业城和国际化会议休闲中心,是全市政治、文化、教育、信息、研发综合中心。 五、城市规模和空间布局结构 1、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中心城区2015年人口规模40万人,其中暂住人口约10万人;2020年为54万人,其中暂住人口约为15万人。 (2)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00平方米。

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报告

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 以广西柳州、陕西宝鸡、四川绵竹广济镇为例 Part1.大城市案例—柳州 一.概述 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全市辖6县4区。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柳州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柳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柳州市是一个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的城市,史称“龙城”,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亦称“壶城”。

柳州风貌 区位关系图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二.区域规划层面分析 1. 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 2 总体思路:规划构成“一圈一带二走廊”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即以柳州大都市圈为主中心,融安——融水城镇带为次中心,沿湘桂线、枝柳线组织重点城镇发展走廊。 柳州都市圈:以柳州为核心,拉堡、柳城、穿山、六塘、沙埔、雒容、鹿寨等为外围城镇,以产业空间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都市圈,作为市域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的核心。 融安——融水城镇带:以长安、融水为基础,以融安县浮石镇为结合点,构筑基本连片的城镇带。以此为基础,远景组建组团式结构的带形城市。 城镇发展走廊:湘桂线城镇发展走廊;枝柳线城镇发展走廊;其它次要城镇发展走廊。 现状 :从整体上看,属于“大城市+小城镇”的二元结构模 式;中心城市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其 它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村市场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自下而上”的;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城市化的又一强大动力。 规划: 由“大城市+小城镇”的模式向“特大城市+小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由“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型城市化转变;由市域低水平均衡型城镇化向相对极化型城镇化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