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幸运大转盘》教学设计和反思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幸运大转盘》教学设计和反思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幸运大转盘》教学设计和反思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幸运大转盘》教学

设计和反思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幸运大转盘》教学设计和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变量设计游戏程序

2.综合运用Scratch各模块组与测控板等设备完成动画作品

3.安全教育:提醒学生注意用电安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场景搭建脚本

难点:分场景搭建脚本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参与过转盘抽奖活动吗?派对中如果也安排紧张刺激的转盘抽奖环节一定会将欢乐的气氛推向高潮。本课我们就用Scratch来设计制作一个幸运大转盘游戏。

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任务驱动

1. 创意设想

参与者按下测控板上的按钮,就会启动转盘。用“滑杆”控制转盘速度,当参与者对着测控板喊“停”时,转盘会慢慢停下来,并提示中奖信息。然后可以进行下一轮转盘抽奖。

教师给学生播放完成后的作品,让学生对这款游戏充满兴趣。

2.实践操作

1)连接侧控板

学生自己尝试连接,教师巡视检查

2)添加角色

学生通过阅读书上内容,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制作幸运大转盘,找生上前演示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

3)编写脚本

第一步舞台脚本

学生自己阅读书上的内容自己完成

第二步转盘脚本

第三步指针角色的脚本

教师给学生边演示边讲解,学生自己练习

第四步单击绿旗按钮运行脚本

学生自己练习

3. 演示成果

学习检测

自己完成“我的收获”,师生共同对答案。教师总结

六、板书设计

第七课幸运大转盘

1. 创意设想

2. 实践操作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房屋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房屋)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 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从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很大变化。 提问: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抗御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伤害,发明了房屋。) 2.房屋的发展过程。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课信息世界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哪些是信息处理的工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哪些是信息、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老师,说说老师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同学们看着老师就能获得这么多的关于老师的信息,其实老师就是由许多许多的信息组成的.可见,信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在你我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那么,信息究竟是个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二、新授

1.身边的信息 每天我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可以获得大量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把这些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就把它叫做信息.(板书: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如经济信息、科技信息、交通信息、市场信息、招生信息、股市信息,等等.最直接的我们用眼睛看我们桌子上的书,可以看到书本的颜色的信息,厚度的信息.用手摸摸可以获得书本质地的信息,用鼻子闻闻可以获得书本味道的信息,如果有显微镜还可以看到书本纸张中的微观世界.(请学生列举信息的例子). 2.信息的传递 电话可以传递我们的声音,表达各种感情;交通灯的灯光传递着是否通行的信息;信件、报纸、广播、电视随时随地都传递着各种信息.(列举信息传递的例子) 3.信息处理 人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最直接的就是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舌头尝;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例如用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得更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观世界…… 我们的身边与大量的信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对我们有用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周次计划进度课时备注 1 我在成长 1 2 悄悄发生的变化人生之旅 2 3 踏上健康之路生物的遗传现象 2 3;8妇女节 4 生物的变异现象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 密 2 5 单元总结课消失了的恐龙 2 6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达尔文与他的“进 化论” 2 7 单元总结课寻找生物的家园 2 4;4清明节 8 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有趣的食物链 2 9 有趣的食物链生态平衡 2 10 生态平衡 1 11 各种各样的能量 1 5;1劳动节 12 能量的转换能源 2 期中检测 13 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单元总结课 2 14 拓展 1 15 应用 1 5;30端午节;6;1 儿童节 16 期末复习 2 17 期末复习 2 18 期末复习 2 19 期末复习 2 20 期末复习 2 21 期末检测

课题1;1 我在成长内容P2~4页课型事实 教学目标1.能够收集自己成长的证据;知道人在成长中身高和体重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2.能够使用简单方法较准确的测量自己的身高; 3.能根据体检卡是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4.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5.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 重点交流成长的证据;绘 制身高曲线图;分析 其变化的规律。 难点 学生能正确的发现身 高变化规律。 关键 要求学生认真仔 细的制作身高曲 线图。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体检记录表。 学生 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测量自己的身高。 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复案 4'游戏导 入:猜猜 我是谁 1.谈话: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 2.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 10'讨论与交 流:成长 的证据 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感受。 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的照片》;你能将 它们排排序吗?为什么这样排? 4.学生分组交流;进行排序。 5.汇报:《说出顺序;说理由。》 6.讨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身体都有哪些方面变化比较明显? 7.小结:我们身体在身高;体重上有显著的变化;人的心理变化也较明显。 10'绘制身高 曲线图 1.谈话:人成长的证据有很多;老师给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份证据;《出示体检档案 盒》;你猜猜这里是什么证据? 2.学生猜测;之后教师将体检卡发给学生; 学生仔细的看看各项数据。 3.学生将体检卡是的身高;体重两项数据按照年龄时间整理在记录本上。 4.提问:你能将自己从入学到现在的身高; 体重绘制成曲线图吗?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与机房设施: 六年级下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个别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但大部分学生不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教材编排特点: 教材采用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共六个单元,包含了以下内容: 1.欣赏电脑动画。 2.动画制作好帮手。 3.绘图工具 4.逐帧动画 5.形状渐变动画 6.运动渐变动画 7、实践活动 教材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逐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但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可作适当地调整。 三、本学期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信息技术概念、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2.学会一些操作程序。 3.使学生明确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四、教学方法: 1.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 2.重视上机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搜集信息能力。 4.注意对学生介绍当前流行的信息技术知识。 5.注意寓教于乐,发展学生想象创造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 1.欣赏电脑动画。2课时 2.动画制作好帮手。4课时 3.绘图工具5课时 4.逐帧动画4课时 5.形状渐变动画5课时 6.运动渐变动画6课时 7、实践活动2课时

第1节欣赏电脑动画 [教学内容]: 初步认识Flash动画文件与Flash影片文件的播放。 欣赏Flash动画。 动画原理与动画原理的实验。 计算机动画和常用的计算机动画制作软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章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动画原理和动画片的特点;知道计算机动画以及在当前个人计算机上常用的计算机动画制作软件。 2.使学生具有在个人计算机上播放Flash动画的能力;具有正确区分两种不同类型的Flash文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多个Flash动画文件的播放,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动画的浓厚兴趣,是本章节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戴好脚套,按顺序进入机房,按指定的座位就座。 启动学生机并由教师机控制。 激趣引入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 信息技术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第一课信息世界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哪些是信息处理的工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哪些是信息、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老师,说说老师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同学们看着老师就能获得这么多的关于老师的信息,其实老师就是由许多许多的信息组成的。可见,信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在你我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那么,信息究竟是个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二、新授1.身边的信息 每天我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可以获得大量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把这些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就把它叫做信息。(板书: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如经济信息、科技信息、交通信息、市场信息、招生信息、股市信息,等等。最直接的我们用眼睛看我们桌子上的书,可以看到书本的颜色的信息,厚度的信息。用手摸摸可以获得书本质地的信息,用鼻子闻闻可以获得书本味道的信息,如果有显微镜还可以看到书本纸张中的微观世界。(请学生列举信息的例子)。 2.信息的传递 电话可以传递我们的声音,表达各种感情;交通灯的灯光传递着是否通行的信息;信件、报纸、广播、电视随时随地都传递着各种信息。(列举信息传递的例子) 3.信息处理 人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最直接的就是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舌头尝;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例如用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得更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观世界…… 我们的身边与大量的信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对我们有用的,因此我们要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那么处理信息又是如何的呢,首先是获取信息再处理信息最后输出信息。(板书: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信息)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最新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集

最新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集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 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教室里的板书,挂图……图书馆里的书报……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 解释: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2、信息的传递” 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 烽火狼烟、飞马传书、信鸽远飞——>报纸、电报、电话、广播——>微波、光缆、卫星、计算机网络 “3、信息的处理” 信息处理是指将信息缩小、放大、分类、编辑、分析、计算,加工成某种要求的数据形式,如绘制图形、打印报表等. 电子计算机是信息处理机. “三、信息社会” 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当今信息同物质、能源一样重要,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之一,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甚至人们把今天的社会

杭州市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部教案(共32课时)

根据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制定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全册共32课时 学校: 姓名: 日期: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全部教案(共8课时) 1.放大镜 【教材简析】 “微小世界”单元,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按照人类观察工具发展的线索,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本课是该单元的起始课,将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教材共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使用放大镜的意义,通过两个活动进行:一是回忆科学学习中放大镜的作用,二是了解人们使用放大镜的工作范围及意义。第二部分:放大镜下的新发现。学生通过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到底有什么不同,重点在于能看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节。第三部分:放大镜的特点。这部分学生探究放大镜的特点,并能运用这两个特点去寻找生活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物体或制作放大镜,同时发现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学生通过分析和探究,真正地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思维能力。体现了"探究—思考—交流—修正—实践"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学生知道放大镜能放大,但可能认为是放大物体,他们并不清楚放大镜的物体图像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细微之处,只是停留在放大的层面上;学生不一定知道不同放大镜放大倍数会不同,即使知道,也很可能认为放大倍数与镜面大小有关,而不是“凸度”。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全

课题:第1课《我的网页我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frontpage窗口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创建一个站点。 3.激发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点难点:1. 制作简单的首页文字内容 2. 创建一个新网页。 教具学具:电子教室系统、frontpage软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内容:(一)导入 通过网络我们可以浏览很多精彩的网页,你知道吗?这些 网页都是用网页制作软件设计出来的。制作网页的软件很 多,如firework,dreamweaver,javascript等,微软公司 也有一款制作网页的软件——frontpage。这款软件简单 实用,掌握起来也比较容易。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作利 用它制作网页。 (板书课题:第1课我的网页我设计) (二)认识frontpage构成。 1、如何打开frontpage? (小组讨论,回答) (二)自主学习探究 分组解决任务,分为A、B、C、D 四个大组,每个大组同 时又分为四个小组,各大组长选择自己研究的任务。 任务一:创建一个新站点。名称为“珍爱生命”放在D 盘根目录下。制作网站的首页内容。课本第9页内容。并 以“index”为名保存起来。 请写下你的操作步骤:

任务二:创建一个新网页,标题为“交通安全”输入课本第十一页内容。设置好字体、字号和颜色。调整段落的行距,并以“jiaotong.htm”为名保存在珍爱生命文件夹下。(三)各组长汇报各自任务完成情况,并利用网络教室向全班同学展示操作方法。 (四)提出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老师协助完成。 知识拓展:(教师适当补充) 1、在网页中我们首页都要用“index”因为在因特网的大多数网站中都将它作为第一个网页。 2、网站中的每一个页面都有网页标题,用来提示该页面的主要内容。在浏览网页的时候,网页标题出现在浏览器的标题栏中。 四、课堂检测 1、创建第二个网页“校园安全”并以xiaoyuan.htm为名保存在珍爱生命目录下。设置成自己喜欢的字体和颜色。注:以各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完成,每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交流。教师进行点评、总结。评选出“最佳合作小组”“最佳创意作品”。 五、课后作业 课本15页第1、2题。 板书设计: 第1课我的网页我设计 (一)创建一个新站点 (二)制作简单的首页 (三)创建一个新网页 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六年级上册信息教案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学习对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很,热情很大。特别是六年级学生学习计算机四年了,有一定的基础,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比较理想,但大部分学生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还是比较狭窄,对于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还不够熟练或者不规范,少部分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没形成,考虑到六年级学生本学期的上课特点,所以,本学期将继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外,着重引导对计算机理论和logo语言绘图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尽量熟悉和使用logo,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下阶段的计算机学习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采用的是青岛出版社出版的新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它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总共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主要内容是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共2课,通过利用网络搜索学习认识计算机系统,完成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联的任务,进而掌握完成这些任务所需要的操作技能;第二单元主要内容是logo语言乐园,共10课,通过学习logo的操作,让学生掌握logo语基本命令的使用方法。能够使用命令绘制简单的图形,学会重复命令、重复命令的嵌套,可以通过重复命令绘制一些比较复杂的图形,了解了过程的定义、调用、修改等知识。第三单元是算法思想初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算法现象、算法的优化思想、算法的描述方法等。共3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了解计算机工作的过程。了解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了解LOGO语言,了解各种语言命令。理解算法的概念,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掌握常用算法。认识计算机各部分组成,理解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005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城关小学邓永亮 第一课时 我在成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2、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3、能通过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2、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3、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4、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5、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2、学生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教学重难点: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量身高的纸、秤、卷尺、长尺、记录表、学生体检记录表。 学生准备:直尺、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课件:猜猜我是谁。 2.谈话:同学们,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 3.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想要告诉大家 二、合作探究 (一)交流自己成长的证据 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你自己的感受。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的照片),你能将它们排排序吗? 4.学生进行排序。 5.汇报:你是怎样排的为什么这样排

六年级信息教案(上)

白鹭湖管理区小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班级:六年级学科:信息技术任科教师:

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一课信息发布方式多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发布的多种方式, 2、掌握信息发布的方法。 3、通过发布自己的网站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重点难点: 1、网络信息发布的方法 2、信息发布方法的选择和网站发布。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演示与实践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动物园的熊“都都”被硫酸烧伤了,它的情况怎样呢?我们是怎样及时了解它的近况呢?这些我们可以通过网上发布的发布信息来了解。现在,社会上的信息很多,我们应该怎样把这些信息发布出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信息发布方式多。 二、轻松学 1、了解信息发布方式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发布信息的方式? 生交流,汇报。 生1:通过报纸、杂志和书箱,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发布信息。 生2:通过广播、以声音的形式发布信息。 生3:通过电影和电视,以音频和视频的形式发布信息。 生4:通过网络发布信息。 …… 2、认识我国最原始的报纸 学生读一读P2“读一读” 三、快乐做 1、师:我们上面认识了一些信息发布的方式,它们各有什么优点呢?还有什么不足?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P3表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点相应的学生进行汇报。 2、试一试 学生先独立完成。 点生汇报,并说明自己选择的原因。 3、读一读 信息发布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回答 齐读P4读一读 4、体验广告的魅力 展示一些广告。 写一句你最喜欢的一句广告词,并把它表达的信息写出来。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对照书中P6的表格对自己和小组其他成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一评。 五、板书设计 信息发布方式多 信息发布方式报纸杂志书籍文字和图片 广播声音 电影和电视音频和视频 六、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完整版)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第一课我在成长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科学知识 ·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1)提前从学校卫生室拿来健康卡片。 (2)身高体重仪。 (3)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学生准备: (1)从家中带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证据,如小衣服、小鞋子、各个时期的照片、出生时的小脚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集中话题 1.导入新课。 谈话:你们都收集到哪些证明“我在成长”的证据?(此时可以出课题)学生汇报自己的收

集结果。 课前,教师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写一封信或一张便条,讲清楚要上什么内容的课,需要家长在哪些方面给予帮助,必要时可以详细列出你的要求,以保证证据的收集。 二、探索和调查 1.在小组内对收集来的证据进行整理、记录,展示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1)将照片按照不同的成长阶段,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2)如果学生带来小时候的手印或脚印,可以让他们把现在的手印或脚印画下来,和它比一比; (3)如果孩子们拿来的是小时候的衣服和鞋子,让他们把这些小衣服、小鞋子与自己现在穿的衣服和鞋子做比较,如,测测衣服袖子的长度或鞋子的长度; (4)出生时身高、体重与现在身高、体重的对比; (5)食物的对比,小时候只能吃奶,现在吃的食物种类繁多; (6)其他方面的证据,如展示拿来的乳牙,说说是如何脱落的;读一读成长日记中记录的趣事…… (7)谈谈了解这么多变化后的感受。 2.测量现在的身高和体重,绘制曲线图,发现生长过程中的特点。 (1)谈话:从出生到现在,我们一直在成长。长到现在身高和体重是多少?我们来测一测。教师讲解教材上测身高和体重的方法。 (2)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数据。(注:也可在课前讲清楚测量方法后布置学生测量,上课时把测得的身高、体重数据带来) (3)将健康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们按照卡片上提供的每一年身高体重数据和测得的数据绘制曲线图。最好是将教材第4页的数据表利用起来,绘制出从出生到现在的标准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和自己的数据比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出生后第一年生长迅速,又发现从10岁左右开始长得较快。自己的身高体重是否符合标准;体重是否超标,等等。(注:会出现有的人稍微提前一点,有的人稍微滞后一点的情况,向学生讲明这些都是正常的) 3.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了解以后的生长。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KCG高温齿轮泵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ZYB系列渣油泵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注:所有的教案集都是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大洋路学校陈建秋老师(科学课教师)召集各地老师编写并整理出来的,让我们在参考这些教案时心存感激! 编写人员: 第一单元:浙江宁波奉化市居敬小学张素珊 第二单元:江苏徐州铜山茅村实验小学王芳 第三单元: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新兴学校董茂娉 第四单元: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曾小红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站前学校方靓

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1、放大镜 (1)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2) 3、放大镜下的晶体 (4) 4、怎样放得更大 (5)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7)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8)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9) 8、微小世界和我们(作为单元考核) (11)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2) 1、我们身边的物质 (12)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3)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15)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16) 5、铁生锈了 (17)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8)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19) 8、物质变化与我们 (20) 第三单元宇宙 (21) 1、地球的卫星——月球 (21) 2、月相变化 (23) 3、我们来造“环形山” (25) 4、日食和月食 (26) 5、太阳系 (29) 6、在星空中(一) (31) 7、在星空中(二) (32) 8、探索宇宙 (34)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36) 1、一天的垃圾 (36) 2、垃圾的处理 (37) 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38) 4、分类和回收利用 (40) 5、一天的生活用水 (42)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46)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48) 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49)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第1课时《杠杆》 内容标准: 1.知道怎样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2.知道利用机械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用工具可把罐盖打开.知道使用撬杆打开罐盖最容易; 2.知道杠杆的组成除了有撬杆外.还有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3.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对简单机械——杠杆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 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使用工具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尝试探究——搜集数据——分析交流——归纳运用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分析等方法.知道杠杆由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能部分组成.并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两个饼干罐(一个罐盖有凸起的边缘.一个罐盖没有凸起的边缘).钳子.扳手.螺丝刀.钉子.尺子.铁架台.40厘米长的木棒或竹棒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 问题:在聚会的时候.妍妍想要打开饼干罐盖.可是打不开.怎么办? 讨论:生活中.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有什么好方法? 思考:螺丝刀不是用来拧螺丝的吗?剪刀不是用来剪纸的吗?尺子不是用来测量的吗?它们可以用来打开饼干罐盖吗? 二.活动一:怎样更容易把盖子打开? 演示:出示饼干罐。请同学上台试一试能否直接用手打开罐盖。 问题:直接用手打开罐盖.我们是否觉得费力?能不能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打开饼干罐盖? 任务: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打开饼干罐的盖子。 材料:提供几种常见的工具及物品.如钳子.活动扳手.螺丝刀.钉子.不锈钢尺子等。 活动:分组活动。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打开饼干罐的盖子.试试哪种更容易?要求学生把打开饼干罐盖子的方法用简图表示。 目的: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实验.亲身感受使用杠杆可以省力的事实.激发学生继续研究杠杆的兴趣。 三.活动二:研究罐子凸起边缘的作用 媒体:出示课本图。 问题:为什么用螺丝刀更容易打开罐盖?罐盖凸起的边缘起到了什么作用? 任务:设计“研究建立杠杆需要哪些条件”的方案。要求学生利用简图进行研究和记录。讨论:各小组讨论研究方案.思考建立杠杆所需要的条件。 交流:请部分小组介绍本小组的研究方案。各小组对具体的方案个案进行质疑.梳理和完善.提出修改意见。 活动:各小组根据修改后的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探讨建立杠杆所需要的条件。 交流: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 小结:通过小组的实验结果.老师利用课本图进行解说。认识什么是杠杆.杠杆各部分的专业名词(阻力作用点.支点.动力作用点等)。 媒体:播放“杠杆”视频。 四.活动三:用杠杆做个“起重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