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案-头痛-2017.7

合集下载

头痛病历书写范文

头痛病历书写范文

头痛病历书写范文
患者信息:
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30岁
主诉:
头痛
现病史:
患者自述,头痛已有一周左右,持续性头痛,程度逐渐加重。

疼痛主要位于额部和双侧太阳穴区。

疼痛时可伴有头晕、恶心、噁心等不适感。

症状出现后未进行自我处理,未就诊过。

既往史:
患者无重大疾病史,无手术史。

个人史:
患者每天工作8小时,有饮酒和抽烟习惯。

家族史:
无相关家族史。

体格检查:
患者一般情况可,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无辅助检查资料。

初步诊断:
原发性头痛(待进一步鉴别诊断)
治疗计划:
1. 头痛评分:根据患者头痛评分为7分(由患者自评),初步确定头痛为中度程度。

2. 疼痛缓解治疗:在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同时,将推荐患者进行非药物治疗,如休息、保持室内环境舒适等。

3. 注意休息和减少工作强度:建议患者经常进行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

4.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患者停止饮酒和抽烟的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5. 预约复诊:建议患者在下周复诊,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事项:
1. 饮食要清淡,避免暴饮暴食,避免引发头痛。

2. 保持适当的锻炼,增加身体抵抗力。

3. 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不适,及时就诊。

备注:
患者遵守医嘱,按时复诊,症状有所缓解。

头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头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既往冠心病病史,平时服用麝香保心丸、拜阿斯匹灵; 胆囊炎病史20多年。否认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 核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及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
过敏史,预防接种史随当地。
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生于青岛,无外地久居史, 少量饮酒史,吸烟史50年,每日1包。无冶游史。适龄 结婚,育有1女,孩子体健。父母已故,父亲患有糖尿
压增高引发的头痛。 颅内低压性头痛。 头面、颈部神经病变 头面部支配神经痛:如三叉神经、舌咽神经及枕神经
痛。头面五官科疾患如眼、鼻疾病(鼻窦炎、弱视和屈 光不正)所致的头痛。颈椎病及其他颈部疾病引发头颈 部疼痛。使用血管扩张药后也可引起头痛。
全身系统性疾病 高血压病、贫血、肺性脑病、中暑等引起头痛。 颅脑外伤 如脑震荡、脑挫伤、硬膜下血肿、颅内血肿、脑外伤
辅助检查 2018-01-21 心电图: 1.窦性心律2.电轴左偏3.不正常
心电图: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ST-T改变[本院]。
2018-01-21 随机血糖:14.3mmol/l[本院]。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眩晕病(肝阳上亢,脉络瘀阻证)
西医诊断:1.高血压3级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病例分享
一般情况
姓名:陈某 出生地:山东
性别:男
职业:在职
年龄:67岁 入院时间:2017-11-07 10:45
民族:汉族 记录时间:2017-11-07 10:59
婚况:已婚 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
发病节气:大寒
主诉:反复头晕、头痛20余年,加重5-6天。 现病史:患者20年前头部打封闭后出现头晕、头痛,
血生化回示:总胆固醇:5.26 mmol/L↑、甘油三酯:3.01 mmol/L↑、葡萄糖:8.10 mmol/L↑、镁:0.70 mmol/L↓、 总二氧化碳:31.3 mmol/L↑、β2微球蛋白:3.2 mg/L↑、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

头痛门诊病历书写范文

头痛门诊病历书写范文

头痛门诊病历书写范文在医院的门诊科室里,每天都上演着各种各样的“健康故事”,而头痛这个看似普通却又常常让人备受折磨的症状,背后可能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就拿前段时间我遇到的一位患者来说吧。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可走进诊室的这位大姐却一脸愁容,眉头紧锁,仿佛头顶上笼罩着一片乌云。

她刚坐下,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诉苦:“医生啊,我这头痛的毛病可把我折磨惨了!”我连忙安抚她的情绪,让她慢慢说。

大姐说这头痛已经有好几个月了,一开始她没当回事儿,以为就是没休息好。

“我想着多睡会儿觉就能好,可谁知道这头痛越来越厉害!”大姐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揉着太阳穴。

我开始详细询问她头痛的情况。

大姐说头痛起来就像是有一把小锤子在脑袋里不停地敲,“咚咚咚”的,整个脑袋都要炸开了。

而且这疼痛还不是一直持续的,有时候疼一会儿能好点儿,可没一会儿又疼起来了,反反复复,简直要了命。

“医生,我这疼起来啥都干不了,家里的活儿也没法干,孩子也照顾不好。

”大姐说着说着,声音都有些哽咽了。

我接着问她头痛发作有没有什么规律。

大姐想了想说:“好像每次累着了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容易犯,尤其是最近家里事儿多,孩子升学压力大,我跟着操心,这头痛就更严重了。

”我又问她头痛的时候还有没有其他的症状。

大姐说:“有时候会觉得头晕,看东西也有点模糊,还会觉得恶心,想吐又吐不出来,可难受了。

”我让大姐详细描述一下头痛的部位。

她指了指额头和后脑勺,说:“就这一块儿,感觉整个脑袋都疼。

”了解完这些情况,我开始给大姐进行身体检查。

先量了血压,正常。

又检查了眼睛、耳朵,也没发现什么异常。

接下来,我让大姐做了个头颅 CT 检查。

等待检查结果的过程中,大姐显得特别紧张,不停地问我:“医生,我这不会有啥大毛病吧?”我安慰她别太担心,等结果出来才能确定。

终于,检查结果出来了,一切正常。

大姐松了一口气,可又疑惑地问:“那为啥我还这么头痛啊?”我告诉大姐,她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神经性头痛,跟她长期的精神紧张、劳累和压力大有关系。

头痛病历书写范文

头痛病历书写范文

头痛病历书写范文患者姓名:张XX 性别:男年龄:30岁就诊日期:xxxx 年xx月xx日主诉:头痛已持续2天。

现病史:患者于前天早晨起床时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头痛伴随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头晕等症状。

头痛为持续性胀痛,以额部为主,逐渐向双侧颞部扩散,疼痛程度为7/10。

患者服用了布洛芬片和多潘立酮,但症状未缓解。

头痛伴随咳嗽时加重,体位改变对疼痛程度无明显影响。

头痛期间患者无低热、寒战、意识障碍等症状。

既往史:患者无手术史,无特殊疾病史。

个人史:患者平时生活规律,作息正常,饮食无特殊。

无过敏史。

家族史:患者父亲患有高血压病,无其他家族史。

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可,神志清楚,表情痛苦。

面色稍苍白,眼结膜无充血。

颈软,无抵抗,颈椎活动无限制。

颞颌关节活动正常。

头皮无发育不良、外伤、红肿等情况。

头部无压痛,无颅内压增高表现。

眼睑运动正常,瞳孔对光反射正常。

其余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及血检未查。

初步诊断:紧张型头痛。

治疗建议:患者头痛症状较剧烈,建议及时缓解疼痛。

可使用非处方解热镇痛药物,如布洛芬片或对乙酰氨基酚等。

避免情绪紧张、暴饮暴食、过度疲劳等因素引发头痛发作。

如头痛症状持续加重或有其他疑似病变表现,建议进一步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及血检。

复诊及随访:建议患者定期复诊,观察头痛症状的变化。

如症状持续存在或出现新的病理体征,建议进一步诊查及治疗。

同时,提醒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尽量保持心情愉快。

以上为患者的头痛病历,仅供参考。

注:由于医学资料和技术不断更新,且每个患者的病情和体征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此处提供的头痛病历仅为一般参考范文,并非具体患者的详细病历,具体医疗操作和用药应请医生指导。

偏头痛中医病案

偏头痛中医病案

偏头痛中医病案
患者,女,32岁。

头痛已有多年,每次发作头痛剧烈,常伴随恶心、呕吐、眼花、视物模糊等症。

体检发现患者体质较虚弱,常感疲乏乏力,
手足发凉,面色苍白,气短懒言。

中医诊断:本病为肝肾亏虚,血瘀阻络所致。

治疗方案:以活血化瘀、调养肝肾为治疗原则。

方药:六味地黄丸、丹参饮子、桂枝茯苓丸、四物汤等,逐步排毒、
养阴、通经。

治疗效果:经过1个月的中药治疗,患者头痛频率明显降低,疼痛程
度减轻,伴随症状也得到了缓解。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患者头痛几乎停止
发作,体质得到了恢复。

并且患者还不再感到疲乏乏力、手足发凉、面色
苍白、气短懒言等不适症状。

中医科中医诊疗头痛案

中医科中医诊疗头痛案

中医科中医诊疗头痛案(神经血管性偏头痛)姬某某,男,57岁,行政办公人员。

初诊(202*年4月18日)患者因“左侧偏头痛10天”来我院门诊就诊。

患者诉10天前因受凉后出现左侧头部疼痛,并呈抽搐样疼痛,颈项部稍感不适,影响睡眠,自行口服散列痛等药物后未见明显缓解。

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癫痫等疾病,在外院做脑电图及头颅CT检查无异常。

查体:血压115mmhg/75mmhg,左侧风池穴及风府穴有轻微压痛,其余无明显异常体征。

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中医诊断为:头痛(风邪袭络证);西医诊断为:神经血管性偏头痛。

治疗采用针刺风池、风府、大椎、左率谷、太阳、外关、合谷、太冲。

针刺方法:风池:针尖向对侧目外眦斜刺1-1.5寸,使针感放射至颞部或同侧眼眶上部;风府:针尖向左侧斜刺1-1.5寸,使针感放射至左颞部;百会:采用沿皮刺,针感向后顶放射;率谷:采用沿皮刺;太阳:以15度角向率谷穴方向透刺。

头部腧穴在针刺得气后配合电针密波刺激,每次20分钟。

大椎:直刺1寸左右,在得气后调整针尖方向向左上方斜刺,使针尖向左侧颈部放射,并配合温针灸,每次灸2壮。

外关、合谷:直刺1寸左右,使针感向上放射。

太冲:用快针法刺入后,强刺激10秒钟。

留针20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1次。

二诊(202*年4月20日)患者经以上方法治疗2次后头痛症状减轻大半,续前治疗。

三诊(202*年4月23日)患者头痛症状完全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紊乱性疾病,发病机制迄今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内分泌、血管因素、神经递质、免疫因素等有关。

本病属中医学的“头痛”“偏头痛”“头风”范畴。

多由风火痰或风寒入侵,或恼怒紧张,或肝阳上亢,导致经络痹阻,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于头部。

本病例主要因受凉后风寒之邪外侵所致。

采用针刺配合电针治疗临床效果理想。

我们采用辨证取穴、局部取穴和循经取穴的方法,所取风池穴为足少阳、阳维脉之交会穴,功于祛风;百会穴位于巅顶,为“三阳五会”,两穴相配散风通络,配风府、太阳、率谷穴加强通络止痛的功效;温针灸大椎穴可以起到疏通督脉和手足三阳经经气、调整督脉气血、补充人体阳气的作用;由于偏头痛病位在少阳胆经,取少阳经腧穴外关及表里关系的厥阴经腧穴太冲穴,以达疏通少阳之经气,平肝潜阳之目的;取合谷,配太冲,此为四关穴,可以疏风解表,通络止痛。

头痛病例分析范文

头痛病例分析范文

头痛病例分析范文头痛是常见的症状之一,临床上由于引发头痛的原因多种多样,对头痛的分类也各有侧重。

本文将结合具体的病例,对头痛的原因、分类及处理进行分析。

病例描述:一位40岁女性患者近期出现了频繁的头痛症状。

她描述头痛的特点为双侧发作,呈搏动性痛,持续2-3小时,伴有恶心、呕吐和光过敏。

疼痛通常出现在上午或下午,且与月经周期无关。

首先,根据头痛的特点和伴随症状,我们可以初步将该病例归为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头痛,疼痛通常位于头部的一侧,呈搏动性痛,持续时间较长。

伴随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光过敏等。

其次,饮食因素也可能是引发头痛的原因之一、食物中的一些成分,如酪氨酸、亚硝酸盐等,可能引发头痛。

在这种情况下,建议患者记录日常饮食,并避免摄入可能引发头痛的食物。

此外,适当的饮食调节,如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过度饥饿或过饱,也有助于缓解头痛。

另外,该患者头痛的发作时间与月经周期无关,因此排除了月经性偏头痛的可能性。

但是,激素变化也可能与头痛有关。

例如,一些女性患者在怀孕期间或绝经前后出现了头痛症状。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其他的内分泌异常,如甲状腺功能异常或卵巢功能异常等。

此外,还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头痛。

如颈椎病、眼部问题、口腔颌面疾病等,都可能导致头痛症状。

因此,建议患者进行详细的全面体检,包括眼科和口腔科检查,以确定其他潜在原因。

在头痛的处理方面,我们可以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方案。

首先,针对头痛的发作,可以考虑对疼痛进行缓解,如使用非处方镇痛药物。

然而,使用药物需要注意避免滥用,避免药物过度依赖。

其次,心理干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可以采用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此外,饮食调节、规律生活习惯和适当的体育锻炼也有助于预防头痛的发作。

总结起来,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需要深入了解患者的病史、特点和伴随症状,以确定头痛的原因和分类。

对于偏头痛的治疗,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和生活方式改善等。

【病案分析】之头痛周某,女,51岁。?主...

【病案分析】之头痛周某,女,51岁。?主...

【病案分析】之头痛周某,女,51岁。

主...
周某,女,51岁。

主诉:
头痛有10多年了,加重6年。

每当头痛发作时,痛不欲生,以头抵墙。

痛的时候博脖子僵直、僵硬,不能转动,同时胳膊也硬。

在未断经前(已断经3年),月经来时遇阴雨天气则加重。

曾住院也没有太大改善,检查提示:脑血管阻力大,余无异常。

平时服止痛pian维持,每天2次。

血压较高,经常脑鸣。

口臭,口黏。

诊查:脉象沉滞,舌质暗。

辨证:为瘀血头痛之证。

治则: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味。

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赤芍、柴胡、川芎、桔梗、枳壳、蔓荆子、草决明、怀牛膝、葛根、甘草。

10日,头已基本不痛,颈项亦不强,唯余脑鸣。

原方去草决明,加磁石。

10日,仅前额有些微疼,脑鸣、口臭亦轻。

期间未再用止痛pian。

上方加荷叶,续服以巩固。

后随访未见复发。

【分析】此证时间久,疼痛程度甚,瘀不除则永无宁日,故直以血府逐瘀汤治之。

因病在头,又有口臭、口黏,故加蔓荆子、草决明以清热止痛。

瘀血阻滞,津液不能敷布,经脉失养,以致颈项强硬,故加葛根以舒其经气。

患者年逾五十,经常脑鸣,应为肾虚阳亢之候,故加磁石以养肾气,摄纳潜阳,加荷叶以清头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仁堂系内师承
典型医案(跟师□独立□)
患者姓名:宋某某性别:男年龄:35
就诊日期: 2017年6月27日
主诉:头晕头痛近2月
现病史:5月初至6月,经常出现心悸、胸闷气短,EKG检查:窦性心动过速,CACT(-),甲功(-),D2腺体(-),心脏彩超(-),血压高未服药,今测正常,现头晕,入夜头痛,舌淡胖苔白脉沉。

既往史:强直性脊柱炎病史20年,双侧股骨头置换术后6年
过敏史:不详
体格检查:今测血压:BP:136/84mmHg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头痛
证候诊断:肝阳上亢
西医诊断:头痛
治法:清热平肝,熄风止痛
处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5g 钩藤20g 盐蒺藜10g 川芎10g
僵蚕10g 地龙15g 菊花15g 枸杞子15g
瓜蒌10g 薤白10g 紫苏梗10g 炙黄芪15g
炒枣仁15g 煅龙骨30g 煅龙齿30g 合欢花15g
红景天15g 炙甘草10g 葛根15g 烫狗脊15g 14付
复诊:
复诊日期(第1次):2017年7月11日
服药后心悸胸闷好转,头痛头晕减轻,午后头晕时作,行走时头
晕明显,颈部疼痛,舌淡苔白厚腻,脉沉。

处方:
上方减瓜蒌、薤白、煅龙骨、煅龙齿;
炙黄芪15g加至20g;
加炒苍术15g、草果15g、广藿香15g、佩兰15g 继服14付。

复诊日期(第2次):2017年7月25日
服药后头痛头晕基本消失,昨天午后活动后头晕复作,持续半日,
休息后缓解。

处方:
上方减紫苏梗,炒枣仁
炙黄芪20g加至30g;
加太子参15g、酒萸肉10g 继服14付
心得体会(要求:由本人独立完成,理论联系实际,能反映
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体现疾病诊疗全过程,不少于500
字):
头痛病是由于外感或内伤,导致脉络拘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

头痛既是一种常见病证,也是一个常见症状,可以发生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

《黄帝内经》称本病为“脑风”、“首风”。

头痛的治疗“须分内外虚实”。

本案患者中青年男性,既往强直性脊柱炎病史,腰背困乏,有头痛头晕,素体肾阴不足,肝阳偏亢。

李老师初诊用天麻钩藤饮为主方,以天麻、钩藤、盐蒺藜、川芎行气平肝止头痛,僵蚕、地龙化痰熄风,菊花枸杞子清热平肝,诸药并用清热平肝,熄风止痛,头痛可止;针对兼症加瓜蒌、薤白、紫苏梗宽胸理气,治心胸满闷;煅龙骨、煅龙齿等调心慌心悸;葛根、狗脊缓解宿疾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腰背不舒。

全方平肝熄风,化痰宽胸。

二诊服药半月后头痛减轻,活动后发作,心悸胸闷皆已渐愈,故去瓜蒌、薤白、煅龙骨、煅龙齿,加重黄芪用量,增强补气之力,更加炒苍术、草果、广藿香、佩兰等祛湿解暑之品,化痰祛湿止头痛,三诊时头痛基本痊愈,唯就诊前一天活动后又出现,休息后症状缓解,仍有气不足之状,再次加重黄芪用量,另填太子参,酒萸肉补气之中兼固涩,使补气之力大增。

本案治疗中患者三诊而获痊愈,是与老师临床辨证用药精当,随症加减,思路清晰,随症施治的宝贵经验密不可分的。

值得今后认真总结、实践、学习和传承。

签名:陈立杰
2017年8 月 8 日指导老师评语:
签名:
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