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硕士:熟记八大重要时间节点

翻译硕士:熟记八大重要时间节点
翻译硕士:熟记八大重要时间节点

翻译硕士:熟记八大重要时间节点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确保2016考研顺利进行,考生必须熟知每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提前做好准备。4月已过半,相信大家基本都已确定了报考院校和专业,在此老师要格外提醒大四考生要处理好实践、上课、写论文和研考的关系。如下,和大家分享一下2016考研备考月历,希望大家结合自己的复习情况进行完善,做好每一个重要节点大事。

5—6月第一轮复习,不放过边边角角

第一轮公共课复习主要针对政治、英语和数学。考生要根据自己所考科目的特点进行复习。无论考哪一科,考生要切记,这个阶段重在基础复习,要踏踏实实把书看一遍。

第一轮专业课复习要紧跟所报院校的专业课方向。考生可登录院校网站查找上年备考书目,或向在读研究生借阅其备考资料。考生不要迷信市场上高价销售的内部资料,也不要过度相信过来人的笔记,要总结出自己的“专属笔记”,这样在后期复习中才能得心应手。

7—8月暑假强化复习

暑假是备考强化的第二轮复习阶段,也是考生之间容易拉开分数的阶段。考生要克服酷暑,通过专项突破弥补“短板”。

如果实在不能自主学习,考生可参加辅导班,通过有规律的上课控制复习进度,听取老师指点。听完老师讲课后,要经过整理、消化才有效果。考生按照自身情况制订复习计划,保持节奏。

9—10月大纲发布,开始报名

9月,政治的大纲相继发布,各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和招生计划也陆续出台。

在仔细研究公共课大纲的同时,考生要多留意院校网站公布的研招信息。应届生要注意预报名时间。

国庆黄金周,考生要提前确定复习计划,对前两个阶段的复习进行总结、梳理、查缺补漏,开始专业课的强化复习,同时针对招生院校的考试大纲复习,分析往年试题。

11—12月现场确认,打印准考证,冲刺复习

11月,报名进入现场确认阶段,考生要到指定地点确认、缴费并照相。

12月下旬,考生可以打印准考证,同时要开始各科的第三轮冲刺复习。除反复研究往年试题外,考生也要做一些模拟题,并通过做题对知识点查缺补漏。

在这期间,考生要调整心理波动,不要因为焦虑、恐慌等轻易放弃,要说服自己平稳度过这段瓶颈期,并且在冲刺阶段做好计划,不挑灯夜读,也不放任自流,在短时间内有效提高效率,才能事半功倍。同时,考生要按照考试时间调整作息时间和饮食规律。

2016年

12月底初试,分数公布

初试来临,考生要调整心态,熟悉考点环境。

2月,考生要及时关注分数。报考34所自主划线院校的考生要了解其上年的分数线。

3—5月复试、调剂

考生要关注复试资格线,查看自己是否进入复试;关注院校动态,确认复试时间和地点。未进入复试的考生可考虑调剂,及时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看调剂信息。

6—7月录取

进入6月录取阶段,考生要关注录取通知书。

被录取的考生要做好入学前转档案和入学考试的准备。如果没有被录取,考生要考虑是就业还是再考研,早作打算,规划好以后的人生。(相关研考报名、考试等最终信息以有关

部门规定为准。)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加油!

第三章 常用翻译技巧

第三章常用翻译技巧 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翻译能力,一般而言,大致有下述8种基本技巧:1) 选词用字(Diction)2) 增词法(Amplification)3) 省略法(Omission)4) 转换法(Conversion)5) 重复法(Repetition)6) 语序调整(Inversion) 7) 正说反译,反说正译(Negation)8) 长句拆译(Division) &分清主从(Subordination)。 3.1 选词用字 简而言之就是“choice of words” (选词用字),就是说,在理解原文时,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行文用字、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对一些词或短语的理解必须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敲,找出它们的内涵意义(connotation),再在译文中选用恰当的词汇使表达准确而通顺,符合译文习惯。 例1.Neat people buy everything in expensive little single portions. 译1:爱整洁的人经常买贵的、小的单一的东西。× 译2:办事讲究的人买什么都注重少而精,愿买贵的。√ 例2.They want quality, but at a budget price. 译1:他们需要质量,但却要预算价格。× 译2:他们又要货好,又要价格合算。√ 例3.On Taiwan there was little grace and less give between the two sides. (1)“little grace”和“less give”:“几乎没有优雅”、“更少的给予”?言不达意且文脉不通。 (2) 必须推敲它们在此上下文中的具体意义:既然是政治谈判,所谓“优雅”不就是“讲礼貌、讲客气”、“give”不就是“让步、妥协”之意吗? (3) “less”一词更须注意,它是前面“little”的比较级,说明“give”比“grace”更少。译文如下: 在台湾问题上,双方几乎没有多少客气可讲,更谈不上让步了。 例4. Whichever way you choose to visit Zhengzhou , you will reach here quickly and enjoy a comfortable stay, because Zhengzhou has a wide range of accommodation to suit all budgets and tastes… 文中“stay”“tastes”二字极其通俗,而“budgets”却又十分抽象。如何在译文中用符合行业规范的词语表达值得推敲。直译“逗留”“预算”“口味”均不合适,读者无法接受。根据上下文语义,结合目前流行的说法,“下榻”、“档次”、“品味”译得恰到好处。

翻译原则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各界对于英语类人才需求剧增,在这个大环境大背景下,许多英语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了做翻译的这条路,人数一多了,自然良莠不齐,那么,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译者呢? 首先,你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雄厚的基本知识,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 先利其器。如果没有雄厚的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素养,其他方面你做的再好, 也无济于事。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你从事这项工作的最基本的前提和基础。那 么,基础知识都有哪些方面呢?第一,词汇,作为一名译者,庞大的词汇量是远 远不够的,恐怖的词汇量刚刚好。厚积而薄发,最后达到庖丁解牛,游刃而有余。 第二,语法。语法是一个貌似不重要其实很重要的东西。可能这句话说得有点绕, 不过没有关系,也许这就是辩证法。有些长句子,可能你每个词都认识,可就是 译不出来,怎么办呢?这时候,就轮到我们的语法知识登场了,其实个人认为语 法还能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许好多人看完之后都会恶补语法,我对此的建 议是不要急于求成,莫急莫急,欲速则不达。第三点,沟通能力,也叫语言表述 能力。这一点对于口译工作者尤为重要,设想一个缺乏语言表达意识的人去给人 人做翻译,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乎?具体说一下,我这里说的语言表述能力不单 单指英文的语言表述能力,也指中文。我见过一些海归的同胞,英语说得很流畅, 汉语?不敢恭维….更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喜欢讲汉语的时候带上一些英文的 单词。诸位,语言是文明的象征,是世界上最值得尊重的事物之一。你可以讲不 好这是能力问题,你亵渎它?这就是态度问题。对于英汉混搭的这种现象,我的 评价是这样的:用一种另类的方式想证明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其实没有必要, 完全没有必要,大家都是中国人,不是么? 其次,学会做人。我将这一点放在第二位并不代表我说他不重要,学会做人 是从事其他一切活动的前提和最基本的要求,试想一下,人都做不好,还做什么? 小时候老师就教育我,长大好读书,从小学做人。那么怎样才能做人呢?太史慈 曾经说过: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但现在毕竟不是乱世,我 们也不是太史慈。在此我也不想讲那些道学先生口中的老的掉牙的仁义道德,作 为一个译者,要爱自己的祖国。不得不说译员们接触的外界事物多,所以啊很容 易产生“西方的什么东西都好”这种想法,什么东西都和国外比,这个如何如何, 那个如何如何。时间久了,就开始针砭时弊,议论起时政来。对此,我的态度是:

翻译达人们写给翻译新手的一些建议

翻译达人们写给翻译新手的一些建议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影视剧《亲爱的翻译官》的热播,翻译这个行业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很多人对翻译这个神秘的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想要成为一名翻译官。今年高考过后,相信不少的高考学子在填报时就选择了翻译专业或者外语专业。那么,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应该怎样来准备自己的翻译之路呢?针对大家对于翻译学习的疑问,一些翻译达人们也给出了自己的一点建议:疑问一:学好翻译应该从哪里入手 很多人表示自己对翻译很感兴趣,但是却不知道应该从何入手,也不知道翻译理论要不要看。很多人对于理论知识都会有一个误解,认为没什么用,关键还是看实践。其实,想要学好翻译,理论知识是很有必要学习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语言的基本功在学习翻译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这个理论知识的学习,在你以后翻译的过程中,也会受到不少的阻碍。什么同义词辨析;英文构词法规律;否定句、被动句、长句的翻译;倒装句、非谓语动词等特殊结构的翻译等等,没有这个理论的准备,直接学习翻译是很困难的一件事。而这些基本功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学成的,大家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疑问二:怎样提高翻译能力 在学习翻译的过程,可能会遇到一些瓶颈或者挫折,很多人会觉得自己的翻译水平和能力似乎一直没有提高,感觉遇到了瓶颈期,想要有所提高却不知道应该如何做。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翻译的能力是要在实践中成长的。不断地训练自己的翻译能力,不停的进行翻译。当你同一本书第一次翻译和最后一次翻译出现很明显的差别时,你就会发现自己进步了。翻译这条路是没有什么

捷径可以走的,唯一的路就是不停的练习。一个同声翻译,在正式成为同声翻译之前,他至少精听了2000盘磁带,这还是精听,可想而知,泛听又得听多少呢?而,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翻译,达到翻译技能的水平,起码要翻译3-5万字,想要成为一个熟练的翻译,10-15万字的量是不可少的。那么,想问一下,大家现在翻译了多少字呢?而在你翻译的文字中,是不是涵盖了各种类型和文体的素材呢?不管是论文、合同、还是产品说明,抑或是诗词歌赋、散文小说,各种文体的翻译都要勇于尝试进行翻译。以前一直提倡翻译要专才,但现在,翻译不只要专才,还要通才。除了要精通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学习和涉猎其他相关行业领域的知识,这才是21世纪需要的翻译人才。 疑问三:翻译证书要不要考 由于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对翻译人才暂时还没有制定硬性地入行要求,很多人觉得既然翻译重在实践和积累,那么翻译证书还有必要考吗? 从能力角度看,翻译证书是对自己能力的一次检验。每年的CATTI(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都有不少人报考,而CATTI考试得评分是分厂严格的,对考生的能力要求也高,因此,参加翻译证书考试也是对自己多年来的努力来进行一次磨砺和检验。从求职角度来说,一个含金量高的证书无疑是从事翻译行业一块很好的敲门砖,也是可以与其他求职者竞争的筹码。 当然了,很多人还会有这样的一个疑问;有了证书是不是就可以从事翻译这一职业了?有了证书,但是没有实战经验,一样是无法做翻译的,只有在实战中不断地去学习成长,才能成为一个翻译。

英语翻译的八大技巧

、增译主语 由于英文表达习惯,常常用一些抽象名词作为主语,而中文的表达习惯则需要把抽象变为 具体;英文中常常会为了避免重复而多用介词,中文则不怕重复,一个词会用上好几遍;英语中的复数名词译为汉语时,常常加入这些、各种、种种等,要视具体语境情况而定。 The intimacy between them can be seen easily. 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很容易就能看出来。 He did not give us satisfied answer; this made us angry. 他并没有给出我们满意的答复,这种态度使得我们非常生气。 There are solutions proposed to solve the public problem. 针对这一公共问题,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案。 二、增译谓语 英语中出现两个或多个相同谓语时,常常会省略,以使句子不那么赘余。而中文中则要译出来,使其表达更加地道;英文中的介词短语译为中文时往往要增译动词;有些英语中的名词在译为中文时要加入相应的动词,使其意义更加完整,表达更加明确。 We went to Xiamen this week, Shenzhen next week. 我们这周去厦门,下周去深圳。 Technology of behavior

研究行为的科学技术; impulse for unification 追求统一的冲动。 After the party, he has got a very important speech. 参加完聚会后,他还要发表一个重要讲话。 三、时间状语 1. 时间状语常常可以直接翻译,一般译到主句前。 He came in while I was watching TV. 我在吃饭的时候他进来了。 They burst into tears suddenly when they heard the sad news. 他们听到这个悲惨的消息之后突然大哭起来。 2. 有的时间状语从句引导词除了表示时间以外,还会附带条件性,所以在翻译的时候要译出条件关系。We cann ' t take any action until our project is well-prepared. 只有我们的项目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才能采取行动。 四、原因状语 1. 英语中的状语位置较为灵活,既可以放在主句前也可置于主句后,而中文表达常常遵循“前因后果”的顺序,所以在翻译的时候也要注意调整语序。 We have to choose another day for the hiking, since the weather is very good today. 今天天气不好,所以我们得另选一天去远足了。

常用翻译技巧.

1)Diction(选词用字) 2)Amplification(增词法) 3)Omission(省略法) 4)Conversion(转换法) 5)Repetition(重复法) 6)Inversion(语序调整) 7)Negation(正说反译,反说正译) 8)Division (长句拆译) & Subordination(分清主从) 例1. Neat people buy everything in expensive little single portions. 意译:办事讲究的人买什么都讲少而精,愿买贵的。 √ 例2.They want quality, but at a budget price. 意译:他们又要货好,又要价格合算。√ people at budget: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人 例3.On Taiwan there was little grace and less give between the two sides. 在台湾问题上,双方几乎没有多少客气可讲,更谈

不上让步了。 例4. Whichever way you choose to visit Zhengzhou , you will reach here quickly and enjoy a comfortable stay, because Zhengzhou has a wide range of accommodation to suit all budgets and tastes… 试译:无论乘坐何种交通工具都能迅速抵达郑州,下榻此处会让你倍感舒适,这里的住宿条件能充分满足各种档次和品味的要求……。 例4.New HSR and Maglev would have all-new, state-of-the-art train control system. The Accelerail options were estimate with train control systems providing speed and authority enforcement. 译文:新型高速列车或磁浮列车须装置全新的、造形精美的列车操纵系统,可供选用的列车操纵系统必须能提供速度和(威力)强大的加速力。 例6.一幢乡村小学的教学楼,建了7年还是个半拉子工程。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building of a village school, which was started seven years ago, has ended up a

翻译的八大常用技巧

1. 重译法:为了明确、为了强调、为了生动 2. 增译法:为了更忠实于原文的意思,而又更合乎译文的表达习惯 3. 减译法: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互换的时候增译法就成了减译法 4. 词类转移法:语言之间表达习惯的差异迫使译文中词类发生改变,词序有时也随之变化 5. 词序调整法:语言之间构成形式并非完全相同,做必不可少的词序改变 6. 分译法:主要用于长句的翻译,有时存在于词语语义的分译 7. 正反翻译法:由于语言的习惯差异---正话反说,反话正说 8. 语态变换法:主要指英汉两种语言间的主动与被动语态的转换 In the event of one of the contracting parties being attacked by Japan or any other state allied with it and thus being involved in a state of war, the other contracting party will immediate render military and other assistance with all means at its disposal. 一旦缔约国的一方受到日本或者与日本同盟的任何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的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与军事及其他援助。 We have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我们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A large family has its difficulties. 大(家庭)有大(家庭)的难处。 Our old clothes and few sticks of furniture have been pawned or sold. 这几件旧衣服和这些旧家具,当的当了,卖的卖了。 Lightly floats and drifts the boat, and gently flows and flaps my gown.

英语翻译十大原则(下)

Test Bible 考试手册 T e s t B i b l e 考试手考考试试册 Ne N e w Or r O ie e nt t n al a l E g ng li i sh h s 51◎ 文 / 张驰新 在前两期(分别参见2010年7~8月合刊与10月号)的内容中,笔者与大家探讨了英译 汉的三大原则以及汉译英的三大原则,本期笔者将为大家呈现英汉互译中的其他四个原 则,希望能给喜爱翻译的读者朋友带来一定的启示。 时态原则 时态绝对不仅仅表示时间概念,有时还可以体现出感情因素,因而译者需根据时态体会出原文的感情,并将之适当地体现在译文当中。下面笔者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英译汉和汉译英的例子,供大家细细品味。 1. She would spend hours dressing herself in ? ne clothes, and brushing her black hair. Then she would stand by the mirror and admire herself. 她总是要花好几个小时打扮:穿上漂亮的衣服,梳理乌黑的头发。之后,她还常常站在镜子前自我欣赏一番。 解析:这个例句利用过去将来时(would spend和would stand)来强调“she”所特有的行为,同时包含着作者的不耐烦情绪,因而翻译时,加上了副词“总是”和“常常”来表达这一情绪。 2. As a result we were going to be living in a fundamentally unmanaged economic system. 因此,我们可能要生活在一个根本无法掌控的经济体制中。 解析:该例句也使用了过去将来进行时(were going to be living),不过此处并不表示“总是”的意味,而是表示一种“发生几率很小的可能”,因而翻译时增译了“可能”。 3.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自由与和平。 The Chinese people are always cherishing freedom and peace. 解析:这个例句如果翻译成一般现在时,即“The Chinese people always cherish freedom and peace.”便失去了对“中华民族爱好自由与和平”的赞美之意,而如果使用现在进行时,则能够体现出原句的“ 精气神”,突出“中华民族爱好自由与和平”这一传统的源远流长。 4. 中国人民更加珍惜自由与和平。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cherished freedom and peace than ever . 解析:此句将“更加”译成“现在完成时+than ever”的句型,不仅加强了语气,而且表达了对自由与和平会“一直珍惜”的强烈情感。 5. a. 届时,请您着正装。 At that time, you will be wearing formal attire. Learning Corner 学习频道New Oriental English . 15

翻译中比较标准的英汉8大区别之处

翻译中比较标准的英汉8大区别之处 泛瑞翻译 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我国闻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第3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 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 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成为固定装置的,嵌入墙内的;内在的,固有的)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息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朴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期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表示得一清二楚。而翻译公司汉语译文显著就是简朴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因为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泛起错误,很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因为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恰是因为这个原因,考研(论坛) 英译汉试题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长而复杂的句子,而翻译成中文常常就成了很多短小的句子。 例如: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身心的锻炼,练习;纪律,风纪,命令听从;惩戒,惩罚;学科,科目)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 译文:人们对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爱好,这与其说是由于外部对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学科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还不如说是由于历史学家内部发生了争吵。 英文原句是个典型的长句,由27个词组成,中间没有使用任何标点符号,完全靠语法结构使整个句子的意思化零为整:less through...and more from构成一个复杂的状语润饰动词arisen。在中文翻译中,"产生爱好"这一重要内容通过一个独立的句

翻译的原则

翻译的原则 谈到翻译,同学们常提的问题是“翻译有哪些标准?”其实,最常见的翻译标准就是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三个标准。 自严复提出翻译中的三件难事“信”、“达”、“雅”起,“信”、“达”、“雅”就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翻译标准。什么是“信”、“达”和“雅”呢? 1 “信” “信”主要是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译者必须把原作的内容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不得有任何篡改、歪曲、遗漏或任意增、删的现象。本质上讲,“信”要求译者首先要完全读懂原文。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完全读懂原文呢?下面我们介绍看懂原文的三个原则。 (1) 读取实义信息 这条原则的意思是,学生要从原句中尽可能多地摘出表达实际内容的信息。具体地讲,就是读取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等实义词。拥有了这些信息,原句大意就基本明白了。 【例】Symposium talks will cover a wide range of subjects from overfishing to physical a 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opulations of different species. 【译文】座谈会的话题涉及面会很广泛,包括过度捕捞鱼类问题以及影响不同物种数量的自然知环境因素等问题。 【分析】cover是关键动词,即谓语,译作“涉及”;另外,注意准确翻译出“overfishing”和“species”等名词的意思。 (2)参考上下文 翻译的句子往往出现在一整段文章中。句子中很可能包含一些代词。我们很难判断这些代词究竟指代的是什么。因此,参考前文是十分必要的。在段落中要搞清划线的句子和其他句子之间的关系,特别要弄清代词it, they, them, this,that, these,those,other所指代的词或词组。这些词和词组有时在划线的部分就能找到,有时则要到前面有关的句子中去找,这样的例子在历年的试题中都是很多的。 (3)难句自主补遗 在翻译中,为了拔高,出题人经常设计一些难懂的句子。有些句子甚至违背英语的语法原则。因此,同学们在把握了句子的大意,基本翻译成中文后,应该抛开英文原句,按照中文的逻辑,添入一些欠缺的内容,以使句子完整。 2 “达” 在做到了“信”这一步之后,更高的要求是什么呢?这就是——“达”。 “达”主要是指语言通顺易懂、符合规范。译文必须是明白晓畅的现代语言,没有逐词死译、硬译的现象没有语言晦涩、拗口的现象;没有文理不通、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的现象。译文不通顺,问题往往出在语言逻辑转换上。换句话说,英语句子结构和中文句子结构是不同的。举例来说,一个单词在句子中位置不同可以导致句子意思大相径庭。 3 “雅”

翻译中的英汉八大不同解析

翻译中的英汉八大不同 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 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第 3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年 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 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译文:孩子们可以和装有性格芯片的娃娃一起玩耍;内嵌性格装置的电脑将被视作人们工作上的伙伴而不仅仅是工具; 休闲时, 电视机还能满足人们嗅觉感官的需求——那时, 数码时代就已经到来了。 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 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 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 and 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译文明显就是简单的叙述, 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由于英语是“ 法治” 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 人治” ,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英译汉试题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长而复杂的句子,而翻译成中文经常就成了许多短小的句子。 例如: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

翻译的八大常用技巧

作用与意义 1. 重译法:为了明确、为了强调、为了生动 2. 增译法:为了更忠实于原文的意思,而又更合乎译文的表达习惯 3. 减译法: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互换的时候增译法就成了减译法 4. 词类转移法:语言之间表达习惯的差异迫使译文中词类发生改变,词序有时也随之变化 5. 词序调整法:语言之间构成形式并非完全相同,做必不可少的词序改变 6. 分译法:主要用于长句的翻译,有时存在于词语语义的分译 7. 正反翻译法:由于语言的习惯差异---正话反说,反话正说 8. 语态变换法:主要指英汉两种语言间的主动与被动语态的转换 In the event of one of the contracting parties being attacked by Japan or any other state allied with it and thus being involved in a state of war, the other contracting party will immediate render military and other assistance with all means at its disposal. 一旦缔约国的一方受到日本或者与日本同盟的任何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的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与军事及其他援助。 We have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我们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A large family has its difficulties. 大(家庭)有大(家庭)的难处。 Our old clothes and few sticks of furniture have been pawned or sold. 这几件旧衣服和这些旧家具,当的当了,卖的卖了。 Lightly floats and drifts the boat, and gently flows and flaps my gown. 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 Ridges of fields grow few and far between, While far away some cottages are seen. 梯田渐渐稀,村舍遥遥对。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将难息。 Seek, seek; search, search; Cold, cold; bare, bare; Grief, grief; cruel, cruel grief. Now warm, then like the autumn cold again, How hard to calm the heart!

中高口翻译十大原则

中高口翻译十大原则 1、动宾连接原则 Those potent weapons for deflecting pitches that offer everything from bigger body parts to lower mortgage rates have attracted the ire of the U.S.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mass marketers。 deflect: 打击;转变原定行动步骤 2、时态原则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自由和和平。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always been cherishing freedom and peace. The Chinese people always cherish freedom and peace. The Chinese people are always cherishing freedom and peace . 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是...... 中国人民更深感自由与和平的珍贵。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cherished freedom and peace than ever. 3、主语确定原则 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For example, they lay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kindness and love in human relations, on the interest of the community, and on the idea that all under heaven are equal, especially on patriotism as embodied in the saying, "everybody is responsible for the fate of the country." 其实,撇开数学,绕过那一大堆公式,一门学科的基本思想还是可以被我们理解和欣赏的。 To be frank, if we leave aside mathematics and bypass the abundant formula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discipline (of science) are understandable and appreciable. 4、谓语最小化原则 今年的亚太经济贸易合作组织会议将主要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加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重树信心;二是继续推进亚太经合组织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尽早开始新一轮谈判。 The APEC meeting in this year will focus mainly on two aspects: one is on strengthening the cooperation among all APEC members to cope with the possible economic recession with rebuilt-up confidence; the other is on promoting the liberalization of trade and investment among all APEC members for the start of a new round of negotiations by WTO.

英汉翻译八大注意事项

英语学习者一般愿做英译汉题目,怕做汉译英题目。由于历史和文化上的差异,汉英词语之间存在着或显或隐的翻译上的陷阱,导致汉译英远比英译汉易于出错。用鲁迅的话说,就是“词典不离手,冷汗不离身。”这提醒译者必须对这些差异心中有数,然后再调和这些差异,“摆平”这些差异。为此,要迈好下面八道坎儿,时刻要留心这八条“戒律”——只想为你擦亮满天星光,以免在熟路上“迷失方向”。 一、戒“从一而终” 汉语言简意赅,句子灵活,往往是一个汉语词汇对应N个英语词汇,具体到在本句中应该采用那个意项,务必抓住精神实质,不可以不变应万变。至于怎么应变,这就是显示译者功力的地方了。 比如:都是“问题”,下面的翻译各不相同,几乎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共同关心的问题questions of common interest 解决问题solve a problem 问题的关键the heart of the matter 关键问题a key problem 原则问题a question/ matter of principle 悬而未决的问题an outstanding issue 没有什么问题Without any mishap 摩托车有点问题。Something is wrong with the motorcycle. 问题不在这里。That is not the point. 最近揭发出相当严重的贪污、受贿和官僚主义问题。Serious cases of embezzlement, bribery, and bureaucracy have been brought to light

recently. 译者要掌握这种汉英翻译中的“游击战术”,翻译家应是不同“文化王国”边境线上的“游击战略家”。 沙博里将《水浒传》译为:Outlaws of the Marsh(沼泽地上的亡命之徒)。杨宪益译将屈原的《国殇》译为:For Those Fallen for Their Country,北外出版社将《儒林外史》译为:The Scholars。这些都是译者吃透了原文的原意而译出的佳作。 二、戒望文生义,机械直译 这多半是初学者犯的毛病,他们易于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做出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黄牛(yellow cow——ox前误后正,下同)黄鹂(yellow bird ——oriole)从小青梅竹马(green plum bamboo horse——grew up together) 黄瓜( yellow melon——cucumber) 紫菜(purple vegetable ——laver)白菜( white vegetable ——Chinese cabbage) 红木(red wood——pad auk) 红豆杉(red fir——Chinese yew) 黑社会(black society ——sinister gang) 三、戒“水土不符”,习惯搭配失当 这的确是难度系数较大的问题,它要求译者既有较高的中文修养,又要有较高的英文造诣,一知半解的人常常在此“翻车”。如: 写罢,掷笔在桌上。又歌了一回,再饮数杯酒,不觉沉醉,力不胜酒,便呼酒保计算了,取些银子算还,多的都赏了酒保。 And tossed the pen on the table. He intoned the verses to himself,

翻译三原则

1.1 严复的“信、达、雅” 关于“信”,严复认为:译文应该抓住全文要旨,对于词句可以有所颠倒增删,只要不失原意,不必斤斤计较词句的对应和顺序。关于“达”,严复认为:达非常重要。只信而不达,译了等于没译;只有做到达,才能做到信。要做到达,译者必须首先认真通读全文,做到融会贯通,然后进行翻译。为了表达原意,可以在词句方面作必要的调整改动。关于“雅” ,严复认为:译文要雅,否则没有人看。“雅” 是指“古雅” ,要采用汉代以前使用的古文。对于严复的信达雅,不少人对于“雅” 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不能脱离原文,片面求雅;如果原文不雅,译文怎么能雅?况且,严复主张的是古雅,即用古文进行翻译,这是不可取的。至于“信” 和“达” ,多年来用作评价翻译的尺度,在我国翻译界一直是没有异议的。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首次提出了“信、达、雅” 的翻译标准。“信” 指的是“忠实” ,“达” 指的是“流畅” ,“雅” 指的是“尔雅”。所谓“尔雅”, 用严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用汉以前字法、句法”。一百年来,严复提出的“信、达、雅” 在中国翻译界起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对“信” 和“达” 没有什么争论, 唯有“雅”字例外。再“用汉以前字法、句法” 进行翻译是不行了。因此人们对“雅” 字作过各种解释,发过各种议论。纵观各家之言,我认为周照良教授的解释是比较可取的。周照良教授在“翻译三论” 一文中说:“我认为应当作为…得体'来理解。得体不仅仅指文笔,而是指文笔基本上必须根据内容来定;文笔必须具有与其内容相适应的风格。”他还说:“信、达、雅”三者哪一个最重要?我以为要看内容而定。如果译的是《读者文摘》或旅游见闻,那就要着重达,便是漏译一两句也无关宏旨。如果译的是哲学、社会科学, 特别是经典著作, 信就应当放在首位。 ... 至于文学翻译, 那当然要讲究文笔。如果一篇译文在内容上是忠实的,在语言上是通顺的,在风格上是得体的,那的确就是一篇很好的译文了。 1.2 “忠实”和“通顺”的标准“忠实” 主要是指内容。翻译是在理解了别人用某种语言表达的意思之后,把同样的意思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也就是说,译者的任务是表达别人的意思,而不是自己进行创作。因此,就要力求准确地表达原作者的意思。“通顺”指的是语言。如果原文是通顺易懂的,那么译文也要尽量做到通顺、易懂。 1.3 Tytler?s Three Principles If it were possible accurately to define, or, perhaps more properly, to describe what is meant by a good Translation, it is evident that a considerable progress would be made towards establishing the Rules of the Art; for these Rules would flow naturally from that definition or description. But there is no subject of criticism where there has been much difference of opinion ...I would therefore describe a good translation to be, That, in which the merit of the original work is so completely transfused into another language, as to be as distinctly apprehended, and as strongly felt, by a native of the country to which that language belongs, as it is by those who speak the language of the original work. Now, supposing this description to be a just one, which I think it is, let us examine what are the laws of translation which may be deduced from it. It will follow, I. 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II. That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 III. 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original composition. (from

常用十大翻译技巧之一增译法

常用十大翻译技巧之一:增译法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修辞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技巧作指导。常用的翻译技巧有增译法、省译法、转换法、拆句法、合并法、正译法、反译法、倒置法、包孕法、插入法、重组法和综合法等。这些技巧不但可以运用于笔译之中,也可以运用于口译过程中,而且应该用得更加熟练,因为口译工作的特点决定了译员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 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冠词的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别。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另外,在汉译英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如: (1)What about calling him right away?
马上给他打个电话,你觉得如何?(增译主语和谓语) (2)If only I could se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要是我能看到四个现代化实现该有多好啊!(增译主句) (3)Indeed, the reverse is true. 实际情况恰好相反。(增译名词) (4)就是法西斯国家本国的人民也被剥夺了人权。 Even the people in the fascist countries were stripped of their human rights.(增译物主代词) (5)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While the magistrates were free to burn down house, the common people were forbidden to light lamps. (增译连词)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