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小知识

雷电小知识
雷电小知识

雷电小知识

一、自然现象

【雷电】雷电伴有闪电和雷鸣声,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积雨云因此常伴有强烈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积雨云顶部一般较高达20公里。云上部常有冰晶,冰晶凇附水滴破碎及空气对流等过程使云产生电荷,云电荷分布较复杂总体而言云上部正电荷为主,下部负电荷为主。因此云上、下部之间形成电位差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会产生放电,就是我们常见闪电现象。闪电平均电流3万安培,最大电流达30万安培,闪电电压高约1亿至10亿伏特,等强度雷暴功率达千万瓦。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站输出功率。放电过程由于闪道温度骤增使空气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导致强烈雷鸣,带有电荷雷云与地面突起物接近时,它们之间发生激烈放电,雷电放电地点会出现强烈闪光和爆炸轰鸣声,这就是人们见到和听到的闪电、雷鸣。

【闪电】暴风云通常产生电荷底层阴电顶层阳电而且还地面产生阳电荷影随形地跟着云移动阳电荷和阴电荷彼此相吸空气却良好传导体阳电奔向树木、山丘、高大建筑物顶端甚至人体之上企图和带有阴电云层相遇;阴电荷枝状触角则向下伸展越向下伸越接近地面阴阳电荷终于克服空气阻障而连接上巨大电流沿着条传导气道从地面直向云涌去产生出道明亮夺目闪光道闪电长度能只有数百千米长达数千米,闪电温度从摄氏万七千度至二万八千度等也等于太阳表面温度3~5倍闪电极度高热使沿途空气剧烈膨胀空气移动迅速因此形

成波浪并发出声音闪电距离近听尖锐爆裂声;距离远听则隆隆声看见闪电之开动秒表听雷声即把按停3来除所得秒数即大致知道闪电离有几千米。

【闪电类型】曲折开叉普通闪电称枝状闪电枝状闪电通道被风吹向两边致看来有几条平行闪电时则称带状闪电闪电两枝看来同时达地面则称叉状闪电,闪电云阴阳电荷之间闪烁而使全地区天空片光亮时便称片状闪电,未达地面闪电也同云层之或两云层之间闪电称云间闪电有时候种横行闪电会行走段距离风暴许多公里外降落地面叫做晴天霹雳闪电电力作用有时会又高又尖物体周围形成道光环似红光通常暴风雨海上船只桅杆周围看见道火红光人们便借用海员守护神名字把种闪电称圣艾尔摩之火,超级闪电指些威力比普通闪电大100多倍稀有闪电普通闪电产生电力约10亿瓦特而超级闪电产生电力则至少有1000亿瓦特甚至能达万亿至100000亿瓦特,纽芬兰钟岛1978年显曾受次超级闪电袭击连13公里外房屋也被震得格格响整乡村门窗都喷出蓝色火焰。

【袭击时间】阅读篇文章时候世界各地大约正有1800雷电交作进行们每秒钟约发出600次闪电其有100次袭击地球。闪电空气部分氮变成氮化合物借雨水冲下地面年当地球上每公顷土地都获得几公斤种从高空来免费肥料。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和印尼爪哇岛易受闪电袭击地方据统计爪哇岛有年竟有300天发生闪电而历史上猛烈闪电则1975年袭击津巴布韦乡村乌姆塔里附近幢小屋次当时死了21人。

【雷电危害】闪电受害者有2/3上户外受袭击们每3人有两幸存闪电击死人85%男性年龄大都10岁至35岁之间死者树下避雷雨多。苏利文也许遭闪电袭击冠军退休森林管理员曾被闪电击7次闪电曾经烫焦眉毛烧着头发灼伤肩膀扯走鞋子甚至把抛汽车外面轻描淡写地说:闪电总有办法找我。雷电对人体伤害有电流直接作用和超压或动力作用及高温作用当人遭受雷电击瞬间电流迅速通过人体重者导致心跳、呼吸停止脑组织缺氧而死亡另外雷击时产生火花也会造成同程度皮肤烧灼伤雷电击伤亦使人体出现树枝状雷击纹表皮剥脱皮内出血也能造成耳鼓膜或内脏破裂等。

【防雷击须知】雷电发生时产生雷电流主要破坏源其危害有直接雷击、感应雷击和由架空线引导侵入雷各种照明、电讯等设施使用架空线都能把雷电引入室内所应严加防范、雷击易发生部位

1.缺少避雷设备或避雷设备合格高大建筑物、储罐等;

2.没有良好接地金属屋顶;

3.潮湿或空旷地区建筑物、树本等;

4.由于烟气导电性烟囱特别易遭雷击;

5.建筑物上有无线电而又没有避雷器和没有良好接地地方

二、预防雷电方法

1.建筑物上装设避雷装置即利用避雷装置雷电流引入大地而消失

2.雷雨时人要靠近高压变电室、高压电线和孤立高楼、烟囱、电杆、大树、旗杆等更要站空旷高地上或大树下躲雨

3.能用有金属立柱雨伞郊区或露天操作时要使用金属工具铁撬棒等

4.要穿潮湿衣服靠近或站露天金属商品货垛上

5.雷雨天气时高山顶上要开手机更要打手机

6.雷雨天要触摸和接近避雷装置接地导线

7.雷雨天户内应离开照明线、电线、电视线等线路防雷电侵人被其伤害

8.打雷下雨时严禁山顶或者高丘地带停留更要切忌继续蹬往高处观赏雨景能大树下、电线杆附近躲避也要行走或站立空旷田野里应尽快躲低洼处或尽能找房层或干燥洞穴躲避

9.雷雨天气时要用金属柄雨伞摘下金属架眼镜、手表、裤带若骑车旅游要尽快离开自行车亦应远离其金属制物体免产生导电而被雷电击

10.雷雨天气要去江、河、湖边游泳、划船、垂钓等

11.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之时若旅游者旅店休息应立即关掉室内电视机、收录机、音响、空调机等电器避免产生导电打雷时房间正央较安全切忌停留电灯正下面忌依靠柱子、墙壁边、门窗边避免打雷时产生感应电而致意外。当发生雷击时旅伴应立即病人送往医院当时呼吸、心跳已经停止应立即地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积极进行现场抢救千万因急着运送去医院而作抢救否则会贻误病机而致病死亡有时候还应送往医院途继续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此外要注意给病人保温若有狂躁安、痉挛抽搐等精神神志症状时还要其作

头部冷敷对电灼伤局部急救条件下只需保持干燥或包扎即雷雨天气发生时即使安装了避雷针情况下也应该迅速拔掉室内电视、电冰箱及天线电源插头防止空间电磁波干扰造成必要损失此外从电闪雷鸣形成和发生过程来看空旷场地上、建筑物顶上、高大树木下、靠近河湖池沼及潮湿地区雷击事故多发区。全国建筑物电气装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王宏民:室外要考虑雷电活动区域看雷电活动远近般听雷声能判断出远近要躲避雷针和大树下面空旷地方要打雨伞因雨伞有针尖电场强度要集些要空旷地方打手机要蹲下来两脚并拢,专家强调遇雷雨天气市民好躲入栋装有金属门窗或设有避雷针建筑物内辆金属车身汽车也好避雷所旦些建筑物或汽车被雷击们金属构架或避雷装置或金属本身会闪电电流导入地下

【雷电统计概念】雷电次数——当雷暴进行时隆隆雷声持续断若其间雷声时间间隔小于15分钟时论雷声断续传播时间有多长均算作次雷暴;若其间雷声停息时间15分钟上时把前分作两次雷暴。雷电小时——说该天文小时内发生过雷暴更通俗些说时间里曾听过雷声而论雷暴持续时间长短何某地区"年雷电小时数"也说该地区年有多少天文小时发生过雷暴而管某小时内雷暴足足继续了小时之久还只延续了数分钟。雷暴日数——也叫做雷电日数我们所熟悉只要天内曾经发生过雷暴听过雷声而论雷暴延续了多长时间都算作雷电日"年雷电日数"等于全年雷电日数总和雷暴月数——也叫做雷电月数即指月内曾发生过雷暴"年雷暴月数"也指年有多少月发生过雷暴。

浅论架空输电线路雷电绕击与反击的识别

浅论架空输电线路雷电绕击与反击的识别 摘要:由于防雷与接地措施不到位而引发的跳闸等事故的频繁发生,给经济社 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因此,加强架空输电线路的防雷接地的相关研究是 非常必要的。反击主要靠提高线路绝缘水平、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来提高耐雷水平,而绕击主要靠改进线路保护角等方式来降低绕击率。对雷击故障类型进行辨识可 以为防雷设计提供依据,有针对性地采取防雷措施,可提高线路防雷水平。 关键词:架空输电线路雷电绕击反击识别 1 架空输电线路的雷电危害 雷电危害大多发生在春夏两季,但是,它也会受不同地区地理环境差异的影响。雷电对输电线路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雷电自身的高热效应 危害。当遇到输电线路时,雷电的高热效应会转变为电流,使被击中部位瞬间产 生极高的热能,导致此段输电线路被融化,进而燃烧起来。二是,雷电所产生的 电磁场危害。在雷电形成的过程中伴有电磁效应,当输电线路被雷击中时,这部 分电磁效应会在雷击部位形成交变电磁场,使得电路中的电流量瞬间增大,导致 线路高温燃烧。三是,雷电附带的高压效应危害。雷电形成的瞬间电压通常为高压,能够达到十几万伏以上。这种高压在雷击点会对输电线路上的电气设备造成 极大的攻击,导致输电线路被烧坏、出现短路的情况,甚至还会引发更严重的事故。四是,雷电所发出的电波危害。电波也是雷电附带的一种现象,它经常会干 扰防雷装置的正常工作,使其无法有效发挥防雷功能,变为放电器反击输电线路。 2 架空线路雷击跳闸分析 雷电直击、绕击、反击、直击(雷直击铁塔顶部、雷直击避雷线中央)和反 击(过高的接地电阻,造成塔顶电位大幅度上升)现象大体相同,其耐雷水平在 规程中也是做统一规定,由于篇幅有限,在这我们把它们列入一起进行阐述,而 绕击现象与直击和反击不同,它也是引起高压送电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也是我 们今后防雷工作的重点。 雷电直击、反击跳闸一般雷电流较大,如500kV典型铁塔反击耐雷水平可达125kA~175kA,雷电反击一般有下列特征:a.多相故障一般是由直击引起; b.水 平排列的中相或上三角排列的上相故障一般是由雷电反击引起;c.档中导地线之 间雷击放电(极为罕见的小概率事件)的,一般是雷电直击、反击引起;d.一次 跳闸造成连续多级铁塔闪络的,有可能是雷电直击、反击引起。 雷电绕击导线引起绝缘闪络对应的雷电流幅值较小,如 500kV线路绕击耐雷 水平为22kA~24kA。理论分析和国内外实践经验表明超高压线路尤其是山区线路存在明显的绕击现象。雷电绕击故障一般有下列特征: a.雷电绕击一般只引起单 相故障; b.导线上非线夹部位有烧融痕迹(有斑点或结瘤现象或导线雷击断股)的,一般是雷电绕击引起;c.水平排列的中相或上三角排列的上相导线一般不可 能雷电绕击跳闸 d.水平或上三角排列的边相或鼓形排列的中相有可能雷电绕击;e.雷电绕击电流与导线保护角和塔高度有关,当雷电流幅值较大时,绕击的可能 性较小。 对于雷电反击故障,降低接地电阻、加强线路绝缘、加装耦合地线、安装线 路避雷器比较有效,对于雷电绕击故障,减小避雷线保护角、安装线路避雷器、 加装耦合地线比较有效。对于双回路或多回线路,差绝缘配置有一定效果。 3 输电线路雷电过电压识别判据 3种雷电过电压的电流行波区别主要体现在三相电流行波相似程度以及电磁

雷电风险评估报告

雷电风险评估报告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风险评估实例 配电房 1.1 基本情况 1. 该配电房是10kv 配电房,位于农村农田里,正东方相距20米是一农舍,正北方相距100米是一变压器电器公司,正南方相距1公里是一电工厂,距电工厂不远处有一铁高架。距配电房50米处埋有通信电缆。配电房长7m ,宽6m ,高3m 。四周由铁栅栏相围,作为雷电防护系统; 2. 该地土壤电阻率2000欧·米,年平均雷暴日数为40天; 3. 全部内部系统位于配电房内部,其内采取静电屏蔽措施,内部安装有SPD 以防雷,且外封装材料为阻燃型材料,系统耐压符合额定耐压冲击值III ,IV 类标准; 4. 配电房可视为单独的防火隔间。但是火灾风险高,因为附近有一木材回收站,与高铁架和电工厂相距不远; 5. 配电房防雷性能优良,不仅四周有铁栅栏作为避雷网防雷,内部安装有SPD 器件防止雷击配电房内部造成更大的损失,不远处的电工厂采用的是避雷线,该避雷线的保护范围包括了该配电房,所以配电房的防雷地势很好; 6. 无人员活动; 1.2 评价防雷的必要性 1. 分析雷击可能造成的风险 人员生命损失的风险R1 经济损失风险R4 2. 针对R1,R4,确定需要计算的风险评估 R1=A R +B R +C R +M R +U R +V R +W R +Z R 得 R1=A R +B R +C R +)(供电系统U R +(供电系统)V R +(供电系统)W R +(配电房)U R +(配电房)V R +(配电房)W R R4=A R +B R +C R +M R +U R +V R +W R +Z R 得 R4=A R +B R +C R +)(供电系统U R +(供电系统)V R +(供电系统)W R +(配电房)U R +(配电房)V R +(配电房)W R 3. 根据已知基本情况,汇总相关的数据及特性参数

雷电的监测和预警的定义

雷电的监测和预警 雷电监测原理 雷电监测是指利用闪电辐射的声、光、电磁场特性来遥测闪电放电参数(时间、位置、强度、极性电荷、能量等。)云闪(IC)和地闪(CG)发生时辐射频谱范围极大地电磁场,地闪回击辐射电磁波的功率频谱密度峰值在(4-10)KHZ之间,云闪主要在1MHZ以上。在初始击穿和通道建立过程中,主要产生甚高频辐射LF和甚低频辐射VLF,电磁辐射覆盖整个放电过程,排除地面传导率、电离层变化,以及地形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距离上采用不同的频带探测闪电过程是空间极轨卫星和声学传感器进行探测。 局域的闪电监测系统是由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闪电探测探头和一个定位监控中心组成。闪电监测系统是一个网络系统,它覆盖的区域范围越大,信息传输的技术和方式越先进,定位精度就越高。从闪电监测资料的应用考虑,地闪监测精度对于雷电防护非常重要,在云闪监测系统中,根据雷暴过程的发展趋势做出临近预报。 雷电定位 雷电定位主要利用闪电回击辐射的声、光、电磁场特性来遥测闪电回击放电参数,确定雷击点位置和相关参数。确定落雷点位置一般有三种方法:定向定位(DF)、时差定位(TOA)和近几年发展的综合利用DF和TOA的复合定位方法。 定向定位是利用2个及以上探测站以正交环形磁场天线同侧定落雷点,2个探测站获得2个方位角,用球面三角交汇确定落雷点;时差定位又称基于GPS同步的闪电三维时差定位技术,它通过检测落雷点电磁波信号峰值到达探测站相对时间差,在球面上建立双曲线3个探测站能产生2条双曲线,其交点即为落雷点。此方法精度高,但当监测站小与3个时它却无能为力。为了既保证定位精度又对与监测站多少无限制,出现了时差磁方向综合定位方法,其原理是2个测站时差确定1条曲线,任一站的磁方向给出1个磁场方向,交点决定落雷点。随着微处理存贮技术以及GPS和数字处理技术DSP的发展,闪电定位也从单一采用定向法(DF)单站定位发展到采用定向和时间差(TOA)联合法(MPACT)的多站定位,对地闪的定位精度有了很大提高,对甚高频段闪电(云闪)的探测一般采用窄带干涉仪定位法(ITF)或者三维时差法。 当探测站既能测量雷电方向角,又能测量雷电波到达时间称为综合定位系统,又称闪电探测和测距系统(缩写为LDAR)。采用雷电监测系统,能够准确、及时、直观地检测到雷击点,准确有效地对雷电进行定位、定性、定量。该系统是一个大面积、全自动、实时性雷电监测网,它由雷电探测站(DTF)、中心处理站(PA)、用户终端站(NDS)和通讯网络组成雷电探测站探测和处理雷电电磁波脉冲信号,并采用GPS技术对雷电脉冲进行高精度(ns级)时间标定。中心处理站高速处理各探测站传送的雷电原始信号,并将处理好的雷电信息立即发送给用户终端站,用户终端站根据拥有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电力系统观测目标数据库(ODS)和雷电信息数据库(LDB),将雷电的发生、发展以及雷击事故分析迅速展现在生产调度与分析人员面前,为雷电的监测和防治提供高新技术手段。 雷电监测的意义 开展雷电监测的意义是,通过建设全国雷电监测网实时监测雷电的发生、发展及消亡过程,提供雷电灾害预警信息,服务于雷电灾害的防护。通过统计我国雷电日、雷电密度分布图,为我国雷电防护工程提供科学参数。

雷电基本知识(完整篇)

编号:SY-AQ-07844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雷电基本知识(完整篇) Basic knowledge of lightning

雷电基本知识(完整篇)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雷云是如何形成的? 雷电放电是由带电荷的雷云引起的。雷云带电原因的解释很多,但还没有获得比较满意的一致认识。一般认为雷云是在有利的大气和大地条件下,由强大的潮湿的热气流不断上升进入稀薄的大气层冷凝的结果。强烈的上升气流穿过云层,水滴被撞分裂带电。轻微的水沫带负电,被风吹得较高,形成大块的带负电的雷云;大滴水珠带正电,凝聚成雨下降,或悬浮在云中,形成一些局部带正电的区域。实测表明,在5—l0km的高度主要是正电荷的云层,在1—5km的高度主要是负电荷的云层,但在云层的底部也有一块不大区域的正电荷聚集。雷云中的电荷分布很不均匀,往往形成多个电荷密集中心。每个电荷中心的电荷约为0.1库仑~10库仑,而一大块雷云同极性的总电荷则可达数百库仑。这样,在带有大量不同极性或不同数量电荷的雷云之间,或雷云和大地之间就形成了强大的

电场。随着雷云的发展和运动,一旦空间电场强度超过大气游离放电的临界电场强度(大气中的电场强度约为30kV/cm,有水滴存在时约为lOkV/cm)时,就会发生云间或对地的火花放电;放出几十乃至几百千安的电流;产生强烈的光和热(放电通道温度高达15000℃—20000℃),使空气急剧膨胀震动,发生霹雳轰鸣。这就是闪电伴随雷鸣叫做雷电的原故。 试述关于乌云起电的三种理论? 乌云起电机理有三种理论: (1)水滴破裂效应:云中的水滴受强烈气流的摩擦产生电荷,而且使小的水滴带负电,小水滴容易被气流带走形成带负电的云;较大的水滴留下来形成带正电的云。 (2)吸收电荷效应:由于宇宙射线的作用,大气中存在着两种离子,由于空间存在自上而下的电场,该电场使得云层上部聚集负电荷,下部聚集正电荷,在气流作用下云层分离从而带电。 (3)水滴冰冻效应:雷云中正电荷处于冰晶组成的云区内,而负电荷处于冰滴区内。因此,有人认为,云所以带电是因为水在结冰

雷电风险评估报告

雷电风险评估报告

雷电风险评估报告 第一章:雷击风险评估概论 1.1 雷击风险评估的概念 1.2 雷击风险评估的依据的原则1.3 雷击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1.4规范性引用文件及其术语定义 第二章:大楼易损性分析 2.1损害类型及损害成因 2.2雷电闪击损害次数 第三章:风险分析和计算 3.1雷击损害风险评估相关数据3.2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 第四章:防雷设计施工指导意见4.1防雷的基本原则

4.2相关资料 第一章:雷击风险评估概述 1.1雷击风险评估的概念 风险评估的目的是认识和评价风险,进而进行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经过风险评估能够得到与所关注的风险相关的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经过一个合适的评估模式对风险的大小进行判断,而且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强度的概率分布表示出来。风险评估的最终目的就是提供决策服务以减少损失。因而风险评估的内容包括风险描述、风险估计以及风险控制。 1.1.1风险评估规则和内容 具体来讲,一个完整详尽的风险评估包括以下内容: (1)损害范围:自然单元中的反作用力。包括死亡、伤害、生产或经营损失等; 例如雷电损害范围包括: 生物伤害;物理损害; 电气和电子系统失效。 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可能包括人员生命损失、公众服务损 失、文化遗产损失和经济损失。 (2)发生概率:相关频率的估计,这些频率能够是连续

的或非连续的; 例如不同损害源以及不同强度损害源发生的频率、不同损 失类型及不同损失严重程度的损失发生的频率等。雷电灾 害风险评估一般将雷击产生的风险分量分为八种,相应的 概率类型也有八种。 (3)不确定性:计算信息化中、复杂系统中或评估风险预言的不确定性; 面对错综复杂的情况,数据不全面、不可靠,评估方法不完 善将导致风险评估结论吧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也应该 得到一定的评估。 (4)普遍性:损害的地理分布; 例如,由于雷电主要发生在强对流天气系统中,而强对流天 气系统的产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有很大关系,因而雷 电灾害造成的损失有着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 (5)持续性:损害的持续时间; (6)可逆性:损害的可恢复性; (7)延迟效应:起始时间和实际损害时间的延迟期;(8)潜在应用:广泛的社会影响,风险会产生社会冲突或暴行。 以雷电灾害为例,根据雷电灾害出现的先验分布和未来发生的条件概率分布以及建立是损失函数,应用统计决策理论可做以下三方面评估:

风力发电机的雷电绕击分析与防护

风力发电机的雷电绕击分析与防护 发表时间:2018-12-07T10:00:32.54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5期作者:郑卓骅林娜 [导读] 风能资源丰富,发展风力发电优势得天独厚。为了能保障风机发电系统在一个可靠的环境下安全运行,对风机采取相应的雷击保护措施是不可避免的。对此,本文针对风力发电机雷击及其防护进行了研究,以雷击风机桨叶暂态特性仿真分析为案例,提出了防雷整改措施,希望为雷击事故应对和处理提供参考。 郑卓骅林娜 广东省揭阳市气象局 摘要:风力发电因其清洁无污染、可永续利用等特点,对于调整我国能源结构、加强资源节约利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我国幅员辽阔,风能资源丰富,发展风力发电优势得天独厚。为了能保障风机发电系统在一个可靠的环境下安全运行,对风机采取相应的雷击保护措施是不可避免的。对此,本文针对风力发电机雷击及其防护进行了研究,以雷击风机桨叶暂态特性仿真分析为案例,提出了防雷整改措施,希望为雷击事故应对和处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风力发电机;雷电绕击;防护 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进行较为直接地开发利用,风电场一般建立在山顶、荒漠、滩涂等自然地理环境复杂且容易受到雷电灾害影响的地方,雷击事故时有发生,风力发电的蓬勃发展正在受到日益严重的雷电灾害的威胁。国内外相关案例都表明雷击是严重威胁风力发电场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雷电击中风机后,雷电流将会对风机叶片等结构造成严重破坏,导致高昂的经济损失,如维修费用、人工成本和停运损失等。为避免雷击事故中雷电流对风机的损害,风电场的雷击防护至关重要。 一、雷电放电概述 雷电具有非常强大的爆发力,也具有很大的随机性,雷电的放电主要是雷云和雷云之间或者雷云内部进行的,其中雷云放电是在某些适当的地理和气象条件下,由于比较强烈的潮湿热气流不断上升进入稀薄大气层后冷凝的结果。雷云对地放电是从下行先导放电阶段开始的。如今的风电机组容量已经从几百千瓦扩大到兆瓦级的,高度也已经达到了一百多米,属于高体结构,其雷云在下行先导通道中负电荷的感应作用下,风电机组会出现感应正电荷。当下行先导头部接近机组时,风机的叶片尖端部分会发生畸变作用,伴随着电场强度快速扩大,附近的大部分空气产生游离,就会发生上行先导。其中上升放电先导是分布正电荷,向上的速度是(0.05~1.2)×106m/s。接着上升先导和下升先导在空气中会合之处就产生了回击放电,于是风机就遭受了雷击,会合之处就是雷击点。 二、绕击模型 目前较为常用的绕击分析模型包括经典电气几何模型和Eriksson提出的改进电气几何模型。电气几何模型在分析输电线路屏蔽失效的方面获取了较好的效果。电气几何模型是基于击距概念,击距是将线路引雷能力与雷电流幅值联系在一起。在电气几何模型的基础上,相关的学者又通过完善提出了引雷空间法开展线路防雷保护的分析。引雷空间法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是吸引半径,具体说的是引雷的结构物包含一定的雷电吸引范围,一旦雷电下行先导进入吸引半径区域内,结构物会产生迎面先导从而拦截下行先导,否则雷电先导击中地面。吸引半径较击距更能看出建筑产生的上行先导所产生的雷击影响。 三、雷击风机桨叶暂态特性仿真分析 由于风机高耸的结构和桨叶顶端突出的特点,风机桨叶是比较容易遭到雷击的部位之一,而又因桨叶通常处于旋转状态,受雷击后,其雷电流泄放通道更难形成,所以桨叶也很容易击坏。可以把整张叶片看成一条传输线,并且等值成一个RLC电路,选取的叶片仿真模型在工程中实际长度为60m。在ATPdraw仿真电路中,把叶片依次从上往下等分成A、B、C三段,雷电流从桨叶的顶部注入,在每相隔的RLC 电路中添加节点电压测量仪,设置每段20m的单相分布传输线。 为更接近实际风机情况,对风机进行模拟计算时,选取风机的部分参数为:整机总体直径是130m,塔体高80米,叶片长度为60m,叶根弦长4m。设雷电流波形为我国电力行业规定采用的2.6/50μs,且在仿真软件中参数设置幅值为100kA,波头时间为4E-6,半波时间为5E-5。在ATPdraw仿真软件中,设定仿真参数后,进行仿真。 另外,雷电流沿壳体内部路径传导时常会出现电弧,弧道附近的壳体材料,同时高温可能高达几千度,这样高的温度会严重烧损弧道附近的壳体材料,同时高温也会在壳体内部产生高压力的冲击波,对桨叶壳体产生机械损伤,这种损伤连同电弧通道高温的烧灼作用,常使受雷击后的桨叶出现裂痕。 四、风电场防雷整改措施 (一)风机基座基础与箱变设备防雷接地系统设计 风机基座基础与箱变设备防雷接地要依据风机的所在的地理环境、土壤电阻率、雷电灾害发生的频率等条件,并根据IEC61400-24-2010等的相关规范和要求来设计。 风力发电机组的接地系统不仅是风机与箱变的防雷接地,同时也是系统接地(防静电接地)、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首先,要利用风力发电机基座基础接地装置当作自然接地体,其次,依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土壤电阻率在风机基础接地体外进行敷设,接地铜引线穿过基座时与基座里的钢筋有效的连接,并与箱变设备的接地连接在一起,将风机基础内的接地和基础外接地网联系构成完整的接地体。最后,埋设垂直接地体以及外延接地体当作扩散雷电流的人工接地网,通过利用厚度不小于4mm的热镀锌扁铁,且埋地的深度不小于80cm,以符合接地电阻阻值小于4Ω的要求。 结合风电场的实际现场环境,通过利用半球接地原理,在风机基础外延一定数量的水平接地体,并在外延水平接地体上均匀地布设相应数量的接地高效降阻产品DK-AG/Fb防腐电解地极,利用电解质向地表深层和四周的泄放,可使导电率极差的地质结构,形成一个很好的导电通道,大大降低接地电阻。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风电机组设备损坏当中,叶片的损坏对发电量的影响最大,所需要的维修费用最多,维修工艺也最复杂。严重的雷击叶片事故甚至可能导致整台风电机组报废。而风机的雷击特性又和叶片密切相关,因此叶片的防雷是风电机组防护的重点和难点。针对雷电

行政楼雷电风险评估论文.doc

值,在精确比对后来确认评估对象是否需要实行雷电防护,如若其需要保护,程序也会计算出其需要的雷电保护等级。防雷工程对于建筑施工是极为重要的,现代化的建筑设施应当重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在工程设计和施工前期就应当做好防雷工程设计。这样可以将过去针对建筑物的全面雷电保护方式彻底淘汰,对建筑物采取雷电保护的设计与建造,将薄弱部分保护,让雷电防护更加完善实用,是精细化雷电保护的主要目的。 2地理与气候 西藏日喀则江孜县,位于自治区南部,地处冈底斯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地势南北高,中西部低,距拉萨南约230公里处,距日喀则东约100多公里处,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全县总面积3800平方公里,年楚河两岸为峡谷地带,最高海拔为7191米,江孜县境内有年楚河经过,年楚河由日喀则地区康马涅如藏布江和江孜龙马河汇聚而成,流经康马等4县后汇入雅鲁藏布江。从地理上看很重要,和拉萨、日喀则形成三足鼎立,是通往亚东、印度大吉岭的交通枢纽,从气候上看,属高原季风半干旱气候。江孜县干湿季节分明,夏季雨水充沛集中,温暖湿润,冬季干冷,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日温差大而年温差小,无霜期短。年

日照时数3189.8小时,年无霜期110天左右,年降水量291.1毫米,年平均气温4.7℃,雨热同季,光温配合好,便于种植。自然灾害主要有雷暴、干旱、山洪、风、霜、冰雹等。据全国雷暴日统计表可知,年平均雷暴日78.8[天/年]属于强雷暴区。由于此县每年都会发生因雷击而造成人员伤亡、火灾、停电、信息系统毁坏等事故,严重威胁着江孜县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加强防雷减灾安全工作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 3现场勘测 3.1建筑物概况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江孜县行政楼始建于2000年,建筑面积184平方米,大楼长24米,宽8米,高10米,分上中下三层,是混凝土结构,行政楼的东面为农田,南北是民房和商铺且都是二层左右,西面为马路,大楼在旷野中成孤立的,僵住屋里面均有办公区,计算机中心,档案馆,一楼两边为计算中心和档案馆,机房地板为油布,内设20几台电脑,电话线与电力线均无安装SPD,电力线有空气开关,机房无屏蔽措施,档案馆无消防工具,人流量少,内部有电力线和电话线同样没有安装SPD,二、三楼为办公区相对人员较多,办公所配有的电脑没有特定的防护措施,行政楼入口处与外围草坪下雨天无久停留人员,前面种种不足情况已经严重威胁到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财产损失,为了用最少资金达到最好的效果将雷击损失降到合理范围因此做了此次风险评估,县行政楼是县政府综合管理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业,主管县政府日常政务工作,实施行政指挥、监督,公共服务和综合协调的职能部门,是整个县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因此建立政府楼,并对它进行雷击防护是很有必要的。

饮食卫生常识

小学生饮食卫生安全常识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尽量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食物,预防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 2、在商店选购食品时,应注意有无生产厂家及生产日期,不食用无标签或非正规生产厂家出产的包装食品,不食用过期变质的食品和病死的禽、畜肉,不吃无卫生保障的生食食品,如生鱼片等。 3、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喝生水,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以防中毒。严禁偷吃农户树上果、地中瓜,谨防其防虫害的药中毒。 4、不去校门口等卫生条件较差的马路摊位上买食品,尽量少吃油炸、烟熏、烧烤的食品,这类食品如果制作不当会产生有毒物质。 5、食用鱼、虾、肉、蛋、奶等食品时必须保证选料新鲜、干净,不吃隔夜变味的饭菜,尽量少吃或不吃剩饭菜,如果吃剩饭菜,一定要彻底加热,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6、坚持一日三餐,做到有规律进食,不暴饮暴食,也不可动不动就不吃饭,尽可能根据气候特点和个人身体状况合理安排饮食,特别要注意患病期间的饮食卫生。 7、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一些饮料如可乐、雪碧、橙汁等含有防腐剂、色素,经常饮用不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8、出现食物中毒后,应尽快消除毒物,立即上报,迅速送医院救治。 饮食儿歌 饮食卫生记心头,饭前一定要洗手 用餐时间不嬉笑,细嚼慢咽消化好, 无证摊贩东西脏,不洁食品不进口, 自带午饭要加热,生吃瓜果要洗净。 一、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洗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 勤换床单和被盖(一月一次)。保持教室、宿舍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再就是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广西雷电实时监测预警系统

文章编号:100125191(2003)022******* 广西雷电实时监测预警系统 刘世学,史彩霞,熊文兵 (广西气象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南宁 530022) 摘 要:通过对各时段闪电出现次数、强度、雷达回波强度及叠加图像的动态分析研究,实现对雷电天气的实时监测、定位和趋势预警作用。并且设计了对闪电历史资料查询的功能。关键词:闪电定位;雷达回波图;叠加;监测;定位;预警中图分类号:T P 393 文献标识码:B Real -ti m e D etecti n g and Warn i n g Syste m of L i ghtn i n g i n Guangx i L I U Sh i 2xue ,SH I Cai 2x ia ,X I O N G W en 2bing (GuangxiM eteo ro l ogical Infor m ati on Center ,N ann ing ,Guangxi ,530022) Abstract :T h is syste m con sist of the direct detecti on by ligh tning l ocalizer and indirect ,as w ell as indirect detecti on by Dopp ler radar on the p roducing p rocess of ligh tn ing ,and superpositi on of these two i m ages is po .T he real 2ti m e detecti on ,l ocating and trend w arn ing of ligh tning are realized th rough the dyna m ic analysis of num bers ,inten sity ,radar echo strength and i m age superpositi on of ligh tning in each ti m e peri od .M eanti m e ,the syste m is equi pped w ith the functi on of check ing the h isto rical ligh tning info r m ati on . Key words :ligh tning l ocating ;radar echo m ap ;superpositi on ;detecti on ;l ocating ;w arning 收稿日期:2003205226 作者简介:刘世学(19762),男,助理工程师,广西南宁人,从事专业气象服务工作。 1 系统简介 本系统是实现对雷电天气发生发展的监测、定 位、跟踪及趋势预警的作用,从局域网上读取最新的基础数据,录入已建的数据库,通过系统后台的分析、转换后,在系统前台界面可选择显示同一天的闪电定位信息或雷达回波图像,系统还设置了两者图形叠加的功能,显示界面含广西县、乡一级的地理信息,实现地理信息精细的雷电天气实时监测、定位和趋势预警作用,为准确的了解实时雷电信息、定性做出趋势预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系统建设采用W indow s 2000下的M acrom edia D rea mw eaver M X 可视化软件和V C ++进行开发, 对闪电信息和雷达资料进行可视化和自动化改造,生成以广西地、县、乡为底图的广西雷电实时监测预警系统, 系统是一个集闪电历史资料查询、分析诊断及定性预报的可视化软件,系统操作方便,为预报服务提供可靠依据。 图1 广西雷电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结构图 系统配置:服务器:D ell Pow erEdge 600sc ,微 软○R W indow s ○R 2000Server 操作系统和W eb 服务器; 客户端:D ellD i m ensi on 4550,W indow s 2000操作系统,M acrom edia D rea mw eaver M X 、V C ++软件开发系统。 第24卷 第2期 广 西 气 象 V ol 124 N o 122003年6月 JOU TU RNAL O F GUAN GX I M ET EOROLO GY Jun 12003

预防雷电的安全知识大全

预防雷电的安全知识大全 预防雷电的安全知识 一、雷电 1、雷暴云的起电 雷暴云中正负不同极性电荷区的形成过程,称为雷暴云的起电过程。雷暴云中存有着强烈的上升气流和各种尺度及不同相态的水成物粒子,通过扩散、离子捕获、粒子间的碰撞分离等过程,使不同尺度的粒子携带上不同极性的电荷,在气流和重力作用下不同极性电荷发生分离,形成正负不同极性的电荷区。当雷暴云中局地电场超过约400kV/m时,就能够产生闪电。 2、雷电的分类 (1)云闪。 通常情况下,一半以上的闪电放电过程发生在雷暴云内的主正、负电荷区之间,称作云内放电过程,云内闪电与发生几率相对较低的云间闪电和云-空气放电一起被称作云闪。 (2)地闪。另一类闪电则是发生于云体与地面之间的对地放电,称为地闪。一次完整的地闪过程定义为一次“闪电,其持续时间为几百毫秒到1秒钟不等。一次闪电包括一次或几次大电流脉冲过程,称为“闪击”,其中的快变化部分叫“回击”。闪击之间的时间间隔一般为几十毫秒。闪电放电能够辐射频带很宽的电磁波,从几Hz到上百个GHz。 3、雷击的几种形式

a、直接雷击 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其他物体、大地或防雷装置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者。 b、感应雷击 闪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 c、雷电波侵入 因为雷电对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的作用,雷电波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屋内,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 d、雷击电磁脉冲 是一种作为干扰源的雷电流及雷电电磁场产生的电磁场效应。指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防雷装置和建筑物附近所引起的效应。绝绝大部分是通过连接导体的干扰,如雷电流或部分雷电流、被雷电击中的装置的电位升高以及电磁辐射的耦合传导。 4、雷击的一般选择性 (1)雷击经常发生在有金属矿床的地区、江河湖海岸、地下水出口处,山坡与稻田接壤的地上和具有不同电阻率土壤的交界地段易遭雷击。 (2)在湖沼、底洼地区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也容易遭受雷击。此外地面上的设施状况,也是影响雷击选择性的重要因素。 (3)高耸建筑物、构筑物容易发生雷击,金属结构的建筑物,内部有大量金属体的厂房,或者内部经常潮湿的房间,因导电性好,易发生雷击。

输电线路雷电绕击评估方法分析及展望 谢永彬

输电线路雷电绕击评估方法分析及展望谢永彬 发表时间:2019-04-01T15:14:30.48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9期作者:谢永彬许文广[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工程的发展,由雷电绕击引起的跳闸事故愈发频繁,严重影响到超/特高压输变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河北省石家庄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050000)摘要:随着我国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工程的发展,由雷电绕击引起的跳闸事故愈发频繁,严重影响到超/特高压输变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现有的众多雷电绕击评估方法受计算模型和雷电观测手段的限制、以及各种关键性参数与判据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无法满足对输电线路雷电屏蔽性能分析准确性的需求。因此,详细阐述了当前各种雷电绕击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归纳了各方法存在的问 题,并基于此分析了输电线路雷电绕击评估方法的机遇与发展趋势,指出随着长空气间隙放电理论和雷电观测手段的研究发展,未来关于输电线路雷电绕击评估方法的重点在于根据雷电绕击微观物理过程和相应关键参数的测量,建立更为完善和准确的绕击评估方法,为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雷电绕击;输电线路;评估方法;长空气间隙放电;上行先导;雷电参数引言 我国能源中心和电力负荷中心在地域上存在巨大差异,导致在电网中需使用大容量、远距离、高稳定性的电能传输方式。随着我国“西电东送”发展战略的实施与深化,采用超/特高压输电方式是保障这种远距离输电的必然途径。长期以来,我国输电线路的稳定运行都遭受着各种因素以及各种方式的威胁,运行经验表明,雷击是造成我国输电线路跳闸故障的主要原因。我国输电线路大多处于旷野高山且相互间纵横交错,绵延数百至数千 km,极易遭受雷击而导致跳闸事故的发生,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本文针对输电线路雷电绕击问题,详细阐述了当前各种雷电绕击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与进展,结合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特点分析了各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绕击评估方法的发展进行了预测与展望。 1 输电线路雷电绕击评估方法现状与问题分析 1.1 雷电参数 地闪密度和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是影响输电线路绕击评估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参数。早年,由于雷电监测技术的限制,这 2 个参数在一个较大区域内往往只能取同一平均值,并不能体现出不同地区雷电活动的差异性。近年来,由于雷电定位系统等雷电监测技术的出现,使得雷电参数的监测能够更加精细化和精确化,在绕击评估中可以将输电线路走廊不同区段雷电参数差异化,进而更为准确地反映出输电线路各区段的绕击耐雷性能。 近年来,随着雷电定位系统定位技术的成熟、定位基站的建设完善,地闪密度可以以更为精细、更为准确的方式进行统计。雷电定位系统依靠测量雷电发生时产生的电磁波,获得雷电位置、时间、幅值等信息。目前,中国电网雷电定位系统部分区域探测效率已>90%,定位精度达到 200 m。使用这些雷电定位数据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输电线路走廊地闪密度分布情况。 1.2试验验证法 该验证方式是指通过一些雷电监测手段获得绕击模型中部分参数或过程的观测值,通过这些实测值来验证绕击模型中的一些关键参数或过程。例如,Becerra 和 Cooray 在建立上行先导模型时,为验证其模型的有效性,利用 Willett 等人在佛罗里达进行的人工引雷试验获得的平均电场对比分析了其模型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其模型在考虑了空间电荷影响后,稳定电场与试验结果保持了很好的一致性。 2 输电线路雷电绕击评估方法的展望 前文对当前广泛应用的输电线路雷电绕击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描述与分析,尽管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依然无法得到精细化的模型使其能够准确反映雷电绕击输电线路的物理过程。然而鉴于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因遭受雷击导致的跳闸事故日益增多,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的雷电屏蔽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继续深入开展雷电绕击输电线路评估方法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章根据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相关工作的最新进展,对输电线路雷电绕击评估方法的机遇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3 输电线路雷电绕击评估方法的发展趋势 如前文所述,随着长空气间隙放电试验与仿真研究的不断发展,能够对长空气间隙放电过程中的各物理参量实现准确观察与测量,并利用仿真模拟加深对长空气间隙放电微观过程的理解,结合自然雷电和人工引雷试验研究,通过试验与仿真方法的相互配合,将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输电线路绕击评估方法中,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评估模型。 此外,先导发展模型作为更适合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绕击评估方法,许多学者曾提出由于该方法的工作量与时间消耗巨大,不利于实际工程应用,因此如何缩小计算量与工作耗时也是其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Dellera 和 Garbagnati 在提出先导发展模型的同时,通过一组应用图对输电线路耐雷水平进行简化估算从而缩短计算时间。此后,通过对2维空间的离散化处理,简化了先导的运动过程,提高了计算效率。Tavakoli 等人通过 3层感知器构成的人工智能模型缩短输电线路跳闸率的计算时间。司马文霞等人通过微分方程的形式将复杂耗时的先导发展模型简化为解析模拟方法,将先导发展模型的计算效率提升了 40 余倍,极大地推进了其工程应用发展。 4 结论 长久以来,输电线路雷电绕击评估方法的发展主要是受到我国输电线路长期遭受雷击跳闸事故以及相应的治理、设计和防护需求所推动的,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力开展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为使其免于遭受雷击从而减少跳闸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输电线路雷电绕击评估方法仍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当前各种雷电绕击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得到了如下结论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1)随着输电线路结构尺寸的增大,电气几何模型由于无法考虑雷云放电以及产生下行先导行进过程的分散性,其在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的雷电绕击评估中的计算结果误差较大,相比之下,先导发展模型更适用于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绕击评估工作。 2)受限于当前长空气间隙放电研究的研究进展,先导发展模型中的众多参数与判据存在多样性以及争议性,且各参数与判据的准确性仍有较大欠缺,极大地限制了先导发展模型评估结果的精确度。同时,先导发展模型工作量大、耗时长的特点也制约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雷电风险评估报告模板

雷电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评估实例 配电房

1.1 基本情况 1. 该配电房是10kv 配电房, 位于农村农田里, 正东方相距20 米是

一农舍, 正北方相距100 米是一变压器电器公司, 正南方相距1 公里是一电工厂, 距电工厂不远处有一铁高架。距配电房50 米处埋有通信电缆。配电房长7m,宽6m,高3m。四周由铁栅栏相围, 作为雷电防护系统; 2?该地土壤电阻率欧?米,年平均雷暴日数为40天; 3. 全部内部系统位于配电房内部, 其内采取静电屏蔽措施, 内部安装有 SPD以防雷,且外封装材料为阻燃型材料,系统耐压符合额定耐压冲击值III, IV 类标准; 4. 配电房可视为单独的防火隔间。可是火灾风险高, 因为附近有一木材 回收站, 与高铁架和电工厂相距不远; 5. 配电房防雷性能优良, 不但四周有铁栅栏作为避雷网防雷, 内部安装 有SPD 器件防止雷击配电房内部造成更大的损失, 不远处的电工厂采用的是避雷线, 该避雷线的保护范围包括了该配电 房, 因此配电房的防雷地势很好; 6. 无人员活动; 1.2 评价防雷的必要性 1. 分析雷击可能造成的风险 人员生命损失的风险R1 经济损失风险R4 2. 针对R1,R4, 确定需要计算的风险评估 R1=R A+R B+ R C +R M +R U +R V+R W +R Z

+ R U (供电系统)+ R V (供电系统)+ R w (供电系统)+ R J (配电房)+ R v (配电房) + R U (供电系统)+ R v (供电系统)+ R w (供电系统)+ R J (配电房)+ R v (配电房) + R W (配电房) 3. 根据已知基本情况,汇总相关的数据及特性参数 表1配电房的数据及特性参数 R1= R A + R B + R C + R w (配电房) R4= R A + R B + R C + R M + R U + R V + R W + R Z R4= R A + R B + R C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范例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 范例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 专业: 学号: 班级: 姓名:

第一章雷击风险评估概述 雷击风险评估的概念 雷击风险评估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考虑当地的气象环境、地质、地理环境,建筑物的重要性,结构特点和其内部结构、外部邻近区域的状况等。雷击风险评估就是将所有考虑到的诸多因素如雷击点的地理环境,天气气候状况、建筑物的状况、入户设施状况、电气电子系统状况,实体活体状况等罗列出来,分级分类赋值,然后用和或积的算法将其集合,最后按其总的指数来确定风险总量,将总风险值与可承受的风险最大值进行比较,并进行经济损失估算,来确定是否需要和需要什么等级的防护工程的一套系统的、严密的、复杂的技术工作。 雷击风险评估主要分为项目预评估、方案评估、现状评估三种。 1、项目预评估是根据建设项目初步规划的建筑物参数、选址、总体布局、功能分区分布,结合当地的雷电资料、现场的勘察情况,对雷电灾害的风险量进行计算分析,给出选址、功能布局、重要设备的布设、防雷类别及措施、风险管理、应急方案等建议,为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立项、核准、总平规划等提供防雷科学依据。 2、方案评估是对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的雷电防护措施进行雷电灾害风险量的计算分析,给出设计方案的雷电防护措施是否能将雷电灾害风险量控制在国家要求的范围内,给出科学、经济和安全的雷电防护建议措施,提供风险管理、雷灾事故应急方案、指导施工图设计。

3、现状评估是对一个评估区域、评估单体现有的雷电防护措施进行雷电灾害风险量的计算分析,给出现有雷电防护措施是否能将雷电灾害的风险量控制在国家要求的范围内,给出科学、经济和安全的整改措施,提供风险管理、雷灾事故应急方案。 雷击风险评估所依据的原则 1)保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所依据历史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2)保证评估现场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3)应认真调查被评估对象雷击史(如果有的话),并加以认真分析,根据以往雷击史分析的结果最容易判断出雷电灾害危险源、雷电引入通道以及防雷环节的薄弱处。 4)针对不同的评估对象,选择符合其适用范围的评估标准。 5)重视风险承担者的参与。风险对于不同的评估主体具有不确定性,风险评估应该考虑主体的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但涉及人身伤害和环境危害的除外。6)评估报告中风险控制对策应考虑雷电防护的必要性和经济合理性,大多数情况下应进行费用分析,使防雷工程设计方案和设计参数的选择剧本高效、合理和可操作性。 雷击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 1)工作流程 第一,接受委托,确定评估对象,明确评估范围;

夏季防雷电安全知识

夏季防雷电安全知识 防雷电安全知识 雷电应属于一种自然现象,但是不加以控制和预防,它同样算是一种自然灾害,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虽然它属无法抗拒的自然因素,所造成的危害和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但是加强预防和控制也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在夏季雷雨季节前加强学习雷电相关安全知识,以便做出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工作。 一、雷电的产生 空中的尘埃、冰晶等物质在云层中翻滚运动的时候,经过一些复杂过程,使这些物质分别带上了正电荷与负电荷。地面的凸出物、金属等会被感应出正电荷,随着电场的逐步增强,雷云向下形成下行先导,地面的物体形成向上回流,二者相遇即形成对地放电。这就容易造成雷电灾害。 二、雷电的主要特点 冲击电流大、时间短、雷电流变化梯度大、冲击电压高:强大的电流产生的交变磁场,其感应电压可高达上亿伏。 三、雷电造成的破坏 当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强大的雷电流使建(构)筑物水份受热汽化膨胀,从而产生很大的机械力,导致建筑物燃烧或爆炸。另外,当雷电击中接闪器,电流沿引下线向大地泻放时,这时对地电位升高,有可能向临近的物体跳击,称为雷电“反击”,从而造成火灾或人身伤亡。而感应到正在联机的导线上就会对设备产生强烈的破坏性。当雷电接近架空管线时,高压冲击波会沿架空管线侵入室内,造成高电流引入,这样可能引起设备损坏或人身伤亡事故。如果附近有可燃物,容易酿成火灾。 四、雷电发生时如何注意人身安全 1.相关防范措施 当雷电发生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家电设备,如收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电话机等,室外天线和电源线要接地良好,空调器、电冰箱、抽油烟机也要停止使用,以防感应雷和雷电波的侵害。房屋门窗要关闭好,有条件的家庭,门窗可安装金属网罩并接地良好,以防球形闪电入室。如果人在户外,雷雨时应及时进入有避雷设施的场所,不要在孤立的电杆、房檐、大树、烟囱下躲避。当雷电距离很近时,不要撑开带铁杆的雨伞,头顶上方要避开金属物,不要使用手机,避免直击雷的袭击。在水田劳动或者在河里游泳,应立即离开水中,以防雷电通过水的传导而遭雷击。在雷雨中,若感到头、颈、身体有麻木的感觉,这是即将遭受雷击的先兆,应立即躺下。雷暴天气出门,最好穿胶鞋,这样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万一遇到被雷电击昏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外部心脏挤压按摩,并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2.个人防雷电十大秘诀 (1)应该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