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合集下载

病毒和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病毒和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病毒和细菌的生物学特性病毒和细菌是两种微生物,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关注。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病毒和细菌时常会成为我们的健康威胁。

但是病毒和细菌有什么生物学特性呢?本文将会从病毒和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复制方式以及致病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病毒的生物学特性1.形态结构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其结构非常简单。

一般情况下,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其中核酸分为DNA和RNA两种类型,是病毒的遗传物质。

另外,一些病毒在其外层会包裹着一层脂质双层膜,形成一个类似病毒外壳的结构。

比如,HIV、肝炎病毒等就具有这样的结构。

2.生活方式病毒是一种寄生生物,需要寄宿于宿主的细胞内进行繁殖。

病毒本身无法进行代谢活动,因此需要依靠宿主细胞提供代谢物质和生长环境。

不同种类的病毒对宿主细胞的选择性也不同,例如肠道病毒就主要寄生于人类的肠道上皮细胞,而HIV则主要寄生于人类的免疫细胞中。

3.复制方式病毒的复制方式比较简单,主要包含三个步骤:吸附、透过酶切、合成及组装。

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首先会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进而侵入细胞内部。

接着,病毒会释放一种酶,帮助将病毒核酸释放出来,并利用宿主细胞的产生机制进行病毒代谢物的合成。

最后,病毒蛋白质和核酸分别被合成,然后在细胞内部进行组装,最终形成完整的病毒颗粒,释放到宿主细胞外,再侵入另一组健康细胞进行新一轮感染。

4.致病方式病毒感染人体后,一般会侵犯人体某种器官或组织,随着病毒数量的不断增加,病毒会不断破坏人体细胞,导致机体的免疫系统不断地进行应对,最终出现发热、咳嗽、身体乏力等系列症状。

一些病毒感染不完全后,会进入慢性感染阶段,使机体持续感染,形成一定程度的免疫不耐受,例如艾滋病、乙肝等。

二、细菌的生物学特性1.形态结构细菌是一种真核生物体,其结构比病毒要更为复杂。

细菌通常由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和染色体组成。

另外,许多细菌还会形成胞囊、细胞鞭毛等结构。

2.生活方式细菌属于自养生物,具有代谢活动,可以独立生长和繁殖。

细菌与病的生物学特性

细菌与病的生物学特性

细菌与病的生物学特性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细菌和病无处不在。

它们既可能是我们健康的“敌人”,也可能在某些情况下与我们和平共处。

要深入了解细菌和病对我们健康的影响,就必须先掌握它们的生物学特性。

细菌,作为一种单细胞生物,其结构相对简单但功能多样。

从形态上来看,细菌可以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

球菌就像是一个个小圆球,例如常见的葡萄球菌;杆菌则呈杆状,像大肠杆菌就是典型的杆菌;螺旋菌则有着弯曲的形状,如幽门螺旋菌。

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结构。

细胞壁为细菌提供了一定的形态和保护作用,不同类型的细菌细胞壁成分有所差异,这也导致了它们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

细胞膜则负责物质的交换和运输,就像是细胞的“门户”。

在生存方式上,细菌有的可以独立生活,利用周围环境中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有的则需要依赖其他生物才能生存。

它们的繁殖方式通常是简单而快速的二分裂,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子代细菌。

这种繁殖速度在适宜的条件下非常惊人,这也是为什么细菌感染有时会迅速扩散的原因之一。

细菌的代谢方式也多种多样。

有的细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就像我们人类一样需要氧气;而有的则能在无氧环境中生存,通过发酵等方式获取能量。

说完细菌,再来谈谈病。

病与细菌相比,结构要简单得多,甚至简单到一度让科学家们争论它是否能被视为生命。

病主要由核酸(DNA或 RNA)和包裹在外面的蛋白质外壳组成。

病自身无法独立进行代谢和繁殖,必须侵入宿主细胞,利用宿主细胞的细胞器和物质来完成自身的复制。

这就像是一个“寄生虫”,依靠宿主来生存和繁衍。

由于病的遗传物质比较单一,所以它很容易发生变异。

这种变异使得病能够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也给我们防治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比如流感病,每年都会发生变异,导致我们需要不断更新疫苗来预防。

在传播方式上,细菌和病各有特点。

细菌可以通过空气飞沫、接触、水源和食物等途径传播。

例如,肺炎链球菌可以通过咳嗽和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传播,引起肺炎;沙门氏菌则常常通过被污染的食物导致食物中毒。

3.第二章 细菌的生物学特性,第三节细菌的生长繁殖

3.第二章 细菌的生物学特性,第三节细菌的生长繁殖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二)环境
3.气体:
(三) 厌氧微生物与氧的关系
1.专性厌氧微生物 产甲烷菌在无氧条件下才生存,遇氧就死亡的微生物。厌氧微生 物不具有过氧化氢酶,被生成的H2O2杀死。O2产生游离O2-˙ ,因专 性厌氧微生物不具破坏O2-˙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而被O2-˙杀死。
梭菌属Clostridium)、拟杆菌属(Bacteroides)、梭杆菌属 (Fusobacterium)、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所有产甲烷菌
(二)环境
2.温度:
嗜冷性微生物,尤其是专性嗜冷性微生物能在0℃生长。有的在 零下几摄氏度甚至更低也能生长,它们的最适宜温度是5~10℃ 之间。(冰箱中的微生物 )。只有冻结时才破坏微生物生长。 即使在南、北极仍然有细菌生长,在冰河的表面和雪原地区经 常能见到一种嗜冷藻,叫雪藻(多属于Chlamydomonas nivalis)。其孢子呈现鲜艳的红色。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一)营养物质
5.水
菌体重要成分。细胞组分、溶媒、参与代谢、适宜反应温度的 保障、维持大分子构象稳定。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一)营养物质
化学元素
主要元素 微量元素
C、H、O、N、S、P Na、K、 Ca Mg、Fe、Mn
结构组成 渗透压、一)营养物质
脂类 结核分枝杆菌含量高(40%) 特有成分 肽聚糖 、磷壁酸、吡啶二羧酸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一)营养物质
组分

蛋白 质
核酸
糖类
脂类 维生

所占比重
细菌重量7090%
固形成分4080%
干重 3%
固形成分1030%

细菌与病的生物学特性

细菌与病的生物学特性

细菌与病的生物学特性在医学领域中,细菌是引起许多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了解细菌与疾病之间的生物学特性,对于预防和治疗感染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细菌及其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

一、细菌的定义与分类细菌是一类单细胞无细胞核的微生物,其体积较小,形态多样。

细菌根据形态、代谢方式和致病性等特征,被分为球菌、杆菌、弯曲菌、芽胞杆菌等多个属。

其中,球菌为圆形细菌,如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杆菌为长条状细菌,如大肠杆菌和结核杆菌;弯曲菌则呈弯曲形状,如弯曲杆菌和幽门螺杆菌;芽胞杆菌则具有芽胞形成的能力,如炭疽杆菌和枯草杆菌。

二、细菌的生物学特性1. 细菌的生长与繁殖:细菌的生长过程与人体细胞不同,它们通过二分法繁殖。

当细菌进入适宜的环境后,它们会吞噬、分解营养物质,并利用这些物质进行能量代谢和合成细胞组分,从而迅速增加数量。

2. 细菌的代谢方式:细菌的代谢方式多种多样,它们可以利用光能、化学能和有机物等进行代谢。

光合细菌如紫色细菌依靠光合作用产生能量;而厌氧细菌则在无氧环境中进行代谢,产生不同的有机物。

3. 细菌的致病性:并非所有细菌都会引起疾病,只有少数细菌具有致病性。

细菌通过产生毒素、破坏组织和免疫系统等方式导致疾病的发生。

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会分泌肠毒素,导致食物中毒;结核杆菌会感染肺部组织,导致肺结核等。

三、细菌引发的感染疾病细菌可以引起多种感染疾病,这些疾病的传播途径多样,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通过食物或水传播等。

细菌感染常见的疾病包括肺炎、腹泻、痢疾、结核病等。

1. 肺炎:肺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组织炎症,常见的病原菌有肺炎链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等。

肺炎患者常表现为咳嗽、发热、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呼吸困难。

2. 腹泻:细菌感染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

比较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沙门菌、弯曲杆菌等。

腹泻患者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3. 痢疾:痢疾是由细菌性病原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可分为阿米巴痢疾和细菌性痢疾两种。

细菌与病的生物学特性

细菌与病的生物学特性

细菌与病的生物学特性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中,细菌和病无处不在。

它们既可以是我们的“朋友”,也可能成为我们的“敌人”。

了解细菌与病的生物学特性对于我们保持健康、预防疾病以及推动医学研究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细菌。

细菌是一种单细胞微生物,其结构相对简单,但功能却十分多样。

细菌的形态多种多样,有的呈球状,被称为球菌;有的像杆状,称为杆菌;还有的是螺旋状,叫做螺旋菌。

它们的大小也差异巨大,通常用微米来度量。

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基本结构。

细胞壁就像是它们的“盔甲”,为细菌提供了一定的保护和支持。

细胞膜则负责控制物质的进出,就像房子的“大门”,只允许特定的物质通过。

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是二分裂。

这意味着一个细菌会分裂成两个相同的子代细菌,这种繁殖速度在适宜的条件下是非常惊人的。

想象一下,一个细菌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能繁殖出成千上万的后代。

细菌的代谢类型也非常丰富。

有的细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食物,就像植物一样;有的则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来获取能量和营养。

在生存环境方面,细菌几乎无所不在。

它们可以在极端的环境中生存,比如高温的温泉、寒冷的冰川、高盐度的海水,甚至是强酸强碱的环境中。

这种强大的适应能力使得细菌能够在地球上广泛分布。

细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有些细菌可以分解有机物,促进物质循环;有些则与其他生物形成共生关系,为宿主提供有益的帮助。

例如,我们肠道中的某些细菌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

然而,当细菌侵入人体并引起疾病时,它们就成为了我们的敌人。

致病细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比如空气传播、接触传播、食物和水传播等。

一旦进入人体,它们会利用自身的结构和特性来逃避人体的免疫系统,在体内繁殖并释放毒素,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病。

病与细菌有很大的不同。

病是一种非细胞型的微生物,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仅仅由核酸(DNA 或 RNA)和包裹在外面的蛋白质外壳组成。

生物学 细菌有哪些特征

生物学 细菌有哪些特征

生物学细菌有哪些特征?细菌是一类原核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 细胞结构简单:细菌的细胞结构相对较简单,通常由细胞壁、细胞膜、质膜、胞质和核糖体等组成。

与真核生物不同,细菌的细胞核没有包膜,染色体直接位于细胞质中。

2. 形态多样:细菌的形态多样,可以是球形(球菌)、杆状(杆菌)、螺旋形(螺旋菌)等。

不同种类的细菌在形态上存在差异,这种多样性有助于细菌的分类和鉴定。

3. 细菌大小:细菌的大小一般在1到10微米之间,相对于其他微生物如真菌和原生动物而言较小。

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4. 无细胞核:细菌的细胞核没有包膜,染色体直接位于细胞质中。

细菌的染色体通常为单个环状DNA分子,其中包含了细菌的遗传信息。

5. 原核生物:细菌是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真菌等)在细胞结构和生物过程上存在明显差异。

与真核生物不同,细菌没有真正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和高尔基体等。

6. 无细胞器:细菌缺乏真核生物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和高尔基体等。

细菌的代谢和生物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

7. 代谢方式多样:细菌具有多样的代谢方式。

根据细菌对氧气的需求以及能否进行光合作用,可以将细菌分为厌氧菌和好氧菌、光合菌和化学合成菌。

厌氧菌是指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中生长和繁殖的细菌,它们可以利用其他物质如无机化合物或有机物进行呼吸作用。

好氧菌则需要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光合菌可以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质。

化学合成菌则通过化学反应合成有机物质。

8. 快速繁殖:细菌的繁殖速度非常快,可以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以分裂的方式迅速增殖。

一般情况下,细菌的繁殖周期较短,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成百上千倍。

9. 广泛存在: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种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大气、动物体内和人体内等。

它们可以生活在极端环境中,如高温的火山喷口、寒冷的极地和高盐度的湖泊。

10. 有益与有害:细菌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生物学意义。

它们参与了地球上各种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生物学中的细菌与病的生物学特性

生物学中的细菌与病的生物学特性

生物学中的细菌与病的生物学特性细菌与疾病的生物学特性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体,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在生物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细菌中存在一些种类能够引发疾病。

本文旨在探讨细菌与疾病的生物学特性。

I. 细菌的分类和结构特征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细菌与病之间的关系,首先需要了解细菌的分类和结构特征。

细菌被分为原核细菌和古细菌两个主要分类。

原核细菌是我们最为熟知的细菌,它们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有些起到积极的作用,如分解腐败有机物、帮助植物吸收养分等。

古细菌则广泛存在于一些特殊环境中,如极端温度、高食盐或低氧等。

细菌的结构特征包括细胞壁、细胞膜、核酸和细胞质等。

细菌的细胞壁是由多糖和肽聚糖构成的,其中某些类型的细菌可通过染色方法区分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

细菌的细胞膜则是由脂质双层组成,具有调节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此外,细菌的核酸主要包括DNA和RNA,它们负责遗传信息的传递。

细菌的细胞质则包含有机物、无机物、蛋白质和酶等重要组分。

II. 细菌与疾病的关系尽管大多数细菌对人类和其他生物产生积极作用,但某些细菌也可以引发各种疾病。

这些病原细菌通过多种途径侵入宿主,并利用宿主提供的营养和环境来生存和繁殖。

细菌引发的疾病可以包括传染病、食物中毒、感染等。

III. 细菌感染的机制细菌引发疾病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吸附和侵入:病原细菌通过吸附在宿主细胞表面上,利用特定的受体结合宿主细胞。

随后,细菌通过附着结构如鞭毛或纤毛等,侵入宿主细胞中。

2. 生长和繁殖:一旦进入宿主细胞,病原细菌利用宿主提供的营养和环境条件进行生长和繁殖。

3. 毒性产物:某些细菌通过产生毒素来引发疾病。

这些毒素可能对宿主细胞产生直接的毒性作用,导致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4. 散布和传播:细菌通过散布和传播来维持疾病的发展。

它们可以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或者介体(如昆虫)传播给其他宿主。

IV. 细菌感染的防治细菌引发的疾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各种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各种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各种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态与染色:G+,球形葡萄串状排列,无特殊结构。

无鞭毛无芽胞,一般不形成荚膜。

菌落特点:呈圆形,表面光滑、凸起、湿润、边缘整齐、有光泽、不透明的白色或金黄色菌落,周围有β溶血环培养基:营养要求不高,琼脂平板、血平板均可。

生化反应:β溶血(+),触酶试验(+),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产酸不产气,分解甘露醇(致病菌)。

a群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形态染色:G+,球菌链状排列,可有荚膜,无芽胞,无鞭毛,有菌毛。

菌落特点:在血平板上可形成灰白色、圆形、凸起、有乳光的细小菌落,菌落周围出现透明溶血环。

培养基:营养要求较高,加有血液、血清等成分的培养基。

生化反应:β溶血(+),触酶(-),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肺炎链球菌形态与染色:G+,矛头状尖向外双球菌,有荚膜,无鞭毛,无芽胞。

菌落特点: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小圆形、隆起、表面光滑、湿润的菌落,菌落周围有草绿色溶血环。

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菌产生的自溶酶裂解细菌,使血平板上的菌落中央凹陷,边缘隆起成“脐状”培养基:营养要求较高,加有血液、血清等成分的培养基。

生化反应: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等,产酸不产气。

对菊糖发酵,大多数新分离株为阳性。

肺炎链球菌自溶酶可被胆汁或胆盐激活,使细菌加速溶解,故常用胆汁溶菌试验与甲型链球菌区别。

淋病奈瑟菌形态与染色:G-,双球菌,肾形,似一对咖啡豆,无芽胞,无鞭毛,有菌毛,新分离菌株有荚膜。

菌落特点:菌落凸起、圆形、灰白色或透明、表面光滑的细小菌落。

培养基:专性需氧,营养要求高,多用巧克力培养基生化反应:氧化酶、触酶试验阳性,对糖类的生化活性最低,只能氧化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脑膜炎奈瑟菌形态染色:G-菌,呈肾形或豆形,两菌相对呈双球状,无鞭毛,无芽胞,新分离的菌株有多糖荚膜和菌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就是一种具有细胞壁得单细胞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能进行无性二分裂繁殖,其形态与结构相对稳定。

掌握细菌形态结构特征,对鉴别细菌,研究致病性,诊断疾病与防治原则等都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细菌大小与形态一细菌得大小细菌体积微小,一般要用光学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到一千倍左右才能观察到。

通常以微米(μm)为测量其大小得单位。

细菌种类不同,大小差异很大,同一种细菌在不同生长环境中,或在同一生长环境得不同生长繁殖阶段,其大小也有差别。

二细菌得形态细菌得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及螺旋状,根据形态特征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与螺形菌三大类、(一)球菌(coccus)球菌单个菌细胞基本上呈球状。

按细菌生长繁殖时得分裂平面及分裂后排列方式不同,可将球菌分为:1、双球菌:细菌在一个平面分裂,分裂后两个菌细胞成双排列,如肺炎链球菌。

2、链球菌:细菌由一个平面分裂,分裂后菌细胞连在一起,呈链状,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3葡萄球菌:细菌在多个不规则得平面上分裂,分裂后菌细胞聚集在一起似葡萄串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4、四联球菌:细菌在两个相互垂直得平面上分裂,分裂后四个菌细胞联在一起。

5、八叠球菌:细菌在上下、前后与左右三个相互垂直得平面上分裂,分裂后八个菌细胞联在一起。

(二)杆菌(bacillus)杆菌呈杆状,多数为直杆状,也有稍弯得。

不同杆菌得大小、长短、粗细差异很大。

大杆菌如炭疽杆菌长3~10μm,中等得如大肠杆菌长2~3μm,小得如流感杆菌长0、7~1、5μm。

菌体粗短呈卵园形得称为球杆菌;菌体末端膨大成棒状,称棒状杆菌;菌体常呈分枝生长趋势,称为分枝杆菌,大多数杆菌就是单个、分散排列得,但有少数杆菌分裂后菌细胞连在一起呈链状,称为链杆菌。

(三)螺形菌(spirillar bacterium)螺形菌菌细胞呈弯曲或旋转状,可分为两类:1、弧菌:菌细胞只有一个弯曲呈弧形或逗点状,如霍乱弧菌。

2、螺菌:菌细胞有多个弯曲,如鼠咬热螺菌。

弯曲呈“S”或海鸥形者如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等。

第二节细菌得结构与化学组成细菌得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与核质四个部分组成。

某些细菌除具有其基本结构外,还有荚膜、鞕毛、菌毛、芽胞等特殊结构。

一、基本结构(一)细胞壁(cell wall)细胞壁位于细菌得最外层,就是一层质地坚韧而略有弹性得膜状结构,其化学组成比较复杂,并随不同细菌而异。

用革兰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两大类。

两类细菌细胞壁得共有组分为肽聚糖,但各自还有其特殊组成成分。

1、肽聚糖(peptidoglycan) 细菌细胞壁得基本结构就是肽聚糖,又称粘肽。

它就是原核生物细胞所特有得物质,不同种类得细菌,其组成与连接得方式亦有差别。

革兰阳性菌得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与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图11-3,a),革兰阴性菌得肽聚糖由聚糖骨架与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图11-3,b)。

聚糖骨架由N-乙酰葡萄糖胺与N-乙酰胞壁酸交替间隔排列,经β-1,4糖苷键联结成得聚糖链。

每种细菌细胞壁得聚糖骨架均相同,但四肽侧链得组成与联结方式随菌种不同而异。

如葡萄球菌(革兰阳性菌)得四肽侧链得氨基酸依次序排列为L-丙氨酸、D-谷氨酸、L-赖氨酸与D-丙氨酸;四肽侧链连接在N-乙酰胞壁酸上,再由五个甘氨酸组成得五肽交联桥,将相邻得四肽侧链一侧得第三位赖氨酸与另一侧得第四位丙氨酸交联起来,从而构成机械强度十分坚韧得三维立体结构,再聚合成多层框架。

如大肠杆菌(革兰阴性菌)得四肽侧链得氨基酸依秩序排列为L-丙氨酸、D-谷氨酸、二氨基庚二酸(DAP)与D-丙氨酸;第三位得二氨基庚二酸与相邻四肽侧链末端得D-丙氨酸直接连接,因为没有五肽交联桥,所以只形成单层平面网络得二维结构。

2、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组成细胞壁较厚(20~80nm)。

肽聚糖约有15~50层,占细胞壁干重得50%~80%。

其余成分就是磷壁酸,磷壁酸按结合部位分壁磷壁酸与膜磷壁酸两种。

磷壁酸就是革兰阳性菌细胞壁所特有,它就是重要得表面抗原。

3、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组成细胞壁较薄(10~15nm),肽聚糖仅1~2层,不含磷壁酸,在肽聚糖层之外有由脂蛋白、脂质双层与脂多糖三部分组成得外膜,约占细胞壁干重得80%(图11-5)。

最外层得脂多糖就是细菌内毒素得主要成分,它由脂质A、核心多糖与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

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结构不同,导致两类细菌得染色性、抗原性、致病性与免疫性以及对抗生素得敏感性存在差异,从而在诊断方法及防治原则方面也不相同。

如青霉素与头孢菌素能抑制革兰阳性菌肽聚糖得五肽交联桥,万古霉素与杆菌肽可抑制四肽侧链得连结,磷霉素与环丝氨酸能抑制聚糖骨架得合成,溶菌酶可水解聚糖骨架得β-1,4糖苷键而发挥杀菌作用。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有外膜保护,故青霉素与溶菌酶对其作用甚微。

人体与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因此青霉素类对人体无毒性。

(二)细胞膜(cell membrane)细菌细胞膜得结构与真核细胞膜基本相同,就是由磷脂与多种蛋白质组成得单位膜,但不含胆固醇。

它位于细胞壁内侧,紧包细胞质,就是质地柔韧致密而富有弹性得一层半透膜。

其功能主要就是物质转运,生物合成、分泌与呼吸等作用,亦就是细菌渗透屏障与赖以生存得重要结构之一。

(三)细胞质(cytoplasm)细胞质就是细胞膜所包裹得溶胶状物质,其基本成分就是水、蛋白质、核酸与脂类,也含有少量得糖与无机盐。

细胞质中RNA含量很多,可达菌体固体成分得15%~20%,使菌体嗜碱性较强,易被碱性染料均匀着色。

细胞质就是细菌得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得场所,含有多种酶系统,细菌蛋白质、酶、核酸得合成在其中进行。

细胞质就是细菌生命活动得物质基础,其中与医学有关得细胞质内亚结构主要有核蛋白体、质粒、胞质颗粒等。

1、核蛋白体(ribosome) 核蛋白体又称核糖体,就是细菌蛋白质合成得场所,每个菌体内可达数万个。

其化学组成70%就是RNA,30%为蛋白质。

其沉降系数为70S,由50S与30S 两个亚基组成,链霉素或红霉素能分别与30S亚基或5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从而杀死细菌。

2、质粒(plasmid) 质粒就是细菌染色体以外得遗传物质,存于细胞质中,其化学成分就是闭合环状得双股DNA分子,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着某些特定得遗传性状。

质粒能自我复制,可随细菌分裂转移到子代细胞中,也能通过接合等方式在菌体间传递。

医学上重要得质粒有耐药性R质粒,产生性菌毛得F质粒,使大肠埃希菌产生细菌素得Col质粒,产肠毒素得ST、LT质粒等。

质粒被广泛用作分子生物学研究得载体,但质粒不就是细菌生长繁殖所必不可少得,失去质粒得细菌仍能正常生存。

3、胞质颗粒细菌胞质中常含有多种颗粒,多为细菌贮备得营养物质,如多糖、脂类及多磷酸盐等。

有细菌胞质中含有由RNA与偏磷酸盐成分组成得胞质颗粒,经美蓝染色,着色较深呈深蓝色,与菌体其她部分不同,故名为异染颗粒,如白喉棒状杆菌、鼠疫耶尔森菌与结核分枝杆菌等。

(四)核质(nuclear material)细菌不具有成形得核,无核仁与核膜,其遗传物质称核质或拟核,主要成分就是DNA。

细菌得核质具有细胞核得功能,决定细菌得生命活动,控制细菌得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多种遗传性状。

二、特殊结构(一)荚膜(capsule)某些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在细胞壁外形成一层界限较明显,质地均匀得粘液性物质,其厚度大于0、2μm称荚膜;小于0、2μm称微荚膜。

荚膜化学成分在多数菌为多糖,少数菌为多肽,一般随细菌种类、型别不同而异。

荚膜充当分子筛与粘附素得作用,并具有抗原性及抗吞噬功能。

细菌荚膜就是鉴别细菌得指标之一。

现在研究发现某些细菌细胞壁外虽然没有明显得荚膜,但存在着与荚膜功能相似得粘层与S层。

(二)鞭毛(flagellum)弧菌、螺菌、许多杆菌及少数球菌得菌体上有细长弯曲得丝状物,称为鞭毛。

鞭毛起始于细胞壁内侧得基础小体(又称基体或基粒),穿过细胞壁后成为钩状体,由此向外伸出丝状体。

G - 菌与G + 菌鞭毛得基础小体结构不同。

G - 菌得基础小体上有两对环,一对为L环与P环扣着细胞壁外膜,一对为S环与M环扣着细胞壁;G + 菌得基础小体只有S环与M环。

鞭毛得化学组成就是单一蛋白亚单位,称为鞭毛素。

鞭毛素氨基酸组成与横纹肌动蛋白相似,与鞭毛得运动有关。

有鞭毛得细菌能在液体环境中自由游动,有利于其趋向营养物质而逃避有害物质。

鞭毛有抗原性,称为H抗原,肠道杆菌得鞭毛抗原在其菌群鉴定与分型有重要意义。

根据鞭毛在菌体上得位置与数量不同,分为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与周毛菌(图11—7),并借此作为鉴别细菌得指标之一。

(三)菌毛(Pilus)许多G - 菌与少数G + 菌表面有细而短,多而直得蛋白性丝状体,称为菌毛。

它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图11-9),其化学成分为蛋白质,称菌毛素。

菌毛依形态、分布与功能不同分为普通菌毛与性菌毛两类。

普通菌毛遍布菌体表面,具有普通菌毛得细菌,可吸附于粘膜上皮细胞受体上,构成细菌得一种侵袭力,若其菌毛消失,侵袭力也随之丧失。

性菌毛仅见于少数G - 菌,一个菌体只有1~4根,比普通菌毛长而粗,它通过接合方式在细菌间传递遗传物质。

(四)芽胞(spore)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具有多层膜包裹,通透性低得圆形或椭圆形小体(图11-9 ),称为芽胞。

细菌就是否形成芽胞就是由菌体内得芽胞基因与芽胞形成条件决定得。

不同芽胞菌形成芽胞得大小、形态与位置不同,就是鉴别细菌得指标之一。

一个细菌繁殖体只能形成一个芽胞。

芽胞成熟后,菌体可崩解,芽胞可从菌体脱落、游离。

一般认为,芽胞就是细菌得休眠状态,能保存细菌得全部生命活动得必需物质,但不能繁殖。

细菌芽胞并不直接引起疾病,只有在条件适宜时芽胞出芽,一个芽胞形成一个繁殖体,繁殖体大量繁殖而致病。

例如人体外伤形成深部创口,若被泥土中得破伤风梭菌芽胞污染,创面上得芽胞出芽成繁殖体,繁殖体在伤口内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进入血液使人致病。

芽胞得结构由外向内就是芽胞外衣、芽胞壳、外膜、皮质、芽胞壁、内膜与芽胞得核心组成(图11-10)。

细菌芽胞可在自然界中存活几年甚至数十年,对理化因素得抵抗力比细菌繁殖体强,其原因就是:①有多层致密得厚膜结构对菌体起保护作用。

⑤芽胞含水量少( 约40% )。

⑥核心与皮质层含有大量得吡啶二羧酸,它与钙结合生成得盐能提高芽胞中各种酶得热稳定性。

芽胞对理化因素有较强得抵抗力,若医疗器械、敷料等被其污染,用一般消毒灭菌方法不易杀死,杀灭芽胞最可靠得方法就是高压蒸气灭菌。

进行消毒灭菌时,应以芽胞就是否被杀死作为判断灭菌效果得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