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A扩频通信系统中多用户检测技术的研究【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CDMA移动通信系统上下行链路多用户检测算法研究》

《CDMA移动通信系统上下行链路多用户检测算法研究》

《CDMA移动通信系统上下行链路多用户检测算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CDMA(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已成为现代无线通信网络的核心技术之一。

在CDMA系统中,多个用户共享相同的频谱资源,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多用户检测以提高系统性能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重点研究CDMA移动通信系统上下行链路的多用户检测算法。

二、上下行链路的多用户检测问题在CDMA系统中,上下行链路的多用户检测是两个关键问题。

上行链路中,多个用户的信号在基站处进行叠加,基站需要从混合信号中检测出各个用户的信号。

而在下行链路中,基站发送的信号在移动终端处受到其他用户的干扰,移动终端需要从这些干扰中检测出目标信号。

三、多用户检测算法研究针对上下行链路的多用户检测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算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典型的算法。

1. 线性多用户检测算法线性多用户检测算法是一种基于线性滤波器的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构造一个线性滤波器来抑制多用户干扰,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常见的线性多用户检测算法包括最小均方误差检测器、迫零检测器和最小二乘检测器等。

2. 非线性多用户检测算法非线性多用户检测算法利用了信号的统计特性和干扰的特性来提高系统的性能。

常见的非线性多用户检测算法包括干扰消除法、干扰抑制法和联合检测法等。

这些算法能够更好地抑制多用户干扰,提高系统的性能。

3. 智能多用户检测算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研究者们开始将智能算法应用于多用户检测中。

例如,基于神经网络的检测算法、基于深度学习的多用户检测算法等。

这些算法通过学习大量的数据来优化多用户检测的性能,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四、上下行链路多用户检测算法的优化与改进针对CDMA系统的上下行链路多用户检测问题,研究者们还在不断优化和改进现有的算法。

例如,针对上行链路的多用户检测问题,可以采用联合信道估计与解码的多用户检测算法来提高系统的性能。

此外,针对下行链路的多用户干扰问题,可以采用干扰对齐技术来进一步减小干扰,提高系统的性能。

多载波CDMA系统扩频码及载波分配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多载波CDMA系统扩频码及载波分配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多载波CDMA系统扩频码及载波分配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业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多载波CDMA系统具有高效、高容量、高覆盖等优点,因此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而扩频码与载波的分配是多载波CDMA系统中的重要技术,对于系统性能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选题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多载波CDMA系统中扩频码及载波分配技术,探讨其在提高系统性能方面的应用。

三、研究内容1. 多载波CDMA系统的原理及优势多载波CDMA系统是一种基于CDMA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相比其他通信系统,它具有高效、高容量、高覆盖等优点。

本部分将对多载波CDMA系统的原理及优势进行详细介绍。

2. 扩频码的设计与应用扩频码是多载波CDMA系统中的重要技术,它可以将信号扩展到更宽的频带,从而提高系统容量和抗干扰性能。

本部分将着重研究扩频码的设计方法及应用场景。

3. 载波分配技术载波分配是多载波CDMA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技术,它可以将信号分配到不同的载波上,从而提高系统的频带利用率和抗干扰性能。

本部分将研究现有的载波分配算法,探讨其优劣和应用场景。

4. 扩频码与载波分配的综合应用扩频码与载波分配是多载波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系统性能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部分将研究扩频码与载波分配的综合应用,探讨如何优化系统性能。

四、预期成果1. 多载波CDMA系统的原理及优势的深入理解;2. 扩频码的设计方法及应用场景的研究成果;3. 载波分配技术的研究成果;4. 扩频码与载波分配的综合应用技术的研究成果。

5. 对于多载波CDMA系统进行性能测试,验证研究成果。

五、研究意义1. 为提高多载波CDMA系统的性能提供技术支持;2. 推动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通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3. 对教育和科学研究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多用户检测技术研究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多用户检测技术研究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多用户检测技术研究第一章课题背景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无线通信网络的应用愈加广泛,对无线通信网络的容量、覆盖面、传输速率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长。

多用户检测技术是提高无线通信网络容量和传输速率的关键技术之一。

多用户检测技术旨在在多用户接入时,准确地检测和识别不同的用户信号,为不同的用户提供相应的信道容量和数据传输速率。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多用户检测技术研究涉及到多种领域,包括无线通信、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等。

在现有的多用户检测技术中,常见的技术包括CDMA、OFDM、MIMO等。

本文将从这些技术出发,对多用户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第二章 CDMA技术及其在多用户检测中的应用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一种多用户访问技术,它允许多个用户在同一时间使用同一个频率,通过编码不同的数字序列来区分不同的用户信号。

CDMA技术具有高安全性、宽覆盖面、高传输速率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

在多用户检测中,CDMA技术可以通过最小均方误差(MMSE)检测和迭代解码器等方法来实现多用户信号的检测和识别。

此外,CDMA技术还可以通过使用多普勒扩展(Doppler Spreading)技术和多接收天线(MRA)技术等来提高多用户检测的性能。

第三章 OFDM技术及其在多用户检测中的应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是一种频分复用技术,它将高速数据信号分成多个子信号,并将子信号分配到不同的子载波上进行传输。

OFDM技术具有频谱利用率高、抗多径衰落能力强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

在多用户检测中,OFDM技术可以通过空时多用户检测(ST-MUD)和信道状态信息(CSI)等方法来实现多用户信号的检测和识别。

此外,OFDM技术还可以通过使用等化、交织、Turbo解码等技术来提高多用户检测的性能。

《CDMA移动通信系统上下行链路多用户检测算法研究》

《CDMA移动通信系统上下行链路多用户检测算法研究》

《CDMA移动通信系统上下行链路多用户检测算法研究》一、引言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CDMA(码分多址)技术已成为现代无线通信的核心技术之一。

在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多用户检测算法是提高系统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将重点研究CDMA移动通信系统上下行链路的多用户检测算法,探讨其原理、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CDMA系统概述CDMA是一种多址接入技术,通过使用不同的扩频码来区分不同的用户。

在CDMA系统中,多个用户共享相同的频带资源,通过扩频码的独特性来实现多用户检测。

上下行链路是CDMA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行链路指从移动台到基站的方向,下行链路指从基站到移动台的方向。

三、多用户检测算法原理及优势多用户检测算法是CDMA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它能够在接收端对多个用户的信号进行联合处理,提高系统的性能。

多用户检测算法的原理是通过利用扩频码的独特性,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和干扰消除。

其优势在于能够提高系统的容量、降低误码率、提高抗干扰能力等。

四、上下行链路多用户检测算法研究1. 上行链路多用户检测算法上行链路多用户检测算法主要涉及到信号的接收和解码过程。

常见的算法包括匹配滤波器算法、RAKE接收机算法等。

这些算法能够有效地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和干扰消除,提高系统的性能。

然而,在用户数量较多、信道条件较差的情况下,这些算法的性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 下行链路多用户检测算法下行链路多用户检测算法主要涉及到基站对多个用户的信号进行发送和处理。

常见的算法包括干扰对齐算法、联合检测算法等。

这些算法能够在发送端对多个用户的信号进行预处理,以减小干扰和提高系统的性能。

然而,这些算法的计算复杂度较高,需要较高的硬件设备支持。

五、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在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多用户检测算法虽然能够提高系统的性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计算复杂度也会增加,导致系统处理速度下降。

LTE链路级仿真实现及多用户检测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LTE链路级仿真实现及多用户检测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LTE链路级仿真实现及多用户检测技术研究的开题
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4G LTE技术作为一项全新的移动通信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在此基础上,5G技术正在快速发展,未来将
会以更快、更稳定、更安全的网络服务为人们提供更多便利。

作为LTE
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链路级仿真及多用户检测技术对于提高网络性能、实现网络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对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目标
本文旨在研究LTE链路级仿真实现及多用户检测技术,以实现对网
络的有效优化。

三、研究内容
1. LTE链路级仿真方法的研究
2. 多用户检测技术的研究
3. 完整的LTE网络仿真实现
4. 对比多用户干扰和协作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
1. 借助模拟工具对LTE信号进行分析和仿真
2. 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并加以模型化
3. 提出相关算法和理论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和分析
五、预期成果
1. 实现了LTE链路级仿真及多用户检测技术,并取得较好效果。

2. 分析多用户干扰和协作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提出相关优化方案。

3. 对比多个算法和模型,并评估其性能。

4. 提出相关应用场景下的效果评估方法和测试标准。

六、论文结构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LTE链路级仿真方法研究
第三章:多用户检测技术研究
第四章:LTE链路级仿真实现
第五章: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及对比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CDMA系统中的多用户检测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现状

CDMA系统中的多用户检测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现状

CDMA系统中的多用户检测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现状CDMA系统中的多用户检测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现状 1研究意义2 国内外研究现状1研究意义随着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码分多址(CDMA)技术因为具有突出的优点而被确定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主要接入方式,它以扩频信号为基础,利用不同码型实现多用户的信息传输,被传输的信号在时域和空域上是重叠的,因此它支持高容量和高速率数据业务。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克服和改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GSM)容量不够、速率过低、不能实现全球无缝连接等不足和缺点。

在码分多址通信中,干扰可以大致分为加性噪声干扰、多径干扰和多用户间的多址干扰三种类型。

当同时通信用户数较多时,多址干扰成为最主要的干扰。

CDMA 主要技术是采用码速率比信息数据速率高得多的扩频码去展宽所传输用实现的。

常用的扩频方式有跳时户的信息数据频谱,频谱的扩展是通过扩频码来扩频、跳频扩频和直接序列扩频。

直序扩频码分多址(DS-CDMA)方式以其工程实现的简单方便成为最常用多址方式。

在CDMA系统中,通过给不同的用户分配具有正交性的伪随机序列作为扩频序列将窄带信号扩展到较宽的频带上,所有的用户可以使用相同的频带传送并且同时发送信号,接收端用相对应的PN码解扩,其他的信号和噪声由于不匹配可以被滤除。

然而,由于多个用户的随机接入,且所使用的扩频码集一般并非严格正交,扩频序列之间的非零互相关系数会引起各用户间的相互干扰?常称为多址干扰(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 MAI)。

鉴于码分多址是一种干扰受限系统,所以多址干扰不仅严重影响系统的抗干扰性,而且也严重限制系统容量的提高,因此抑制多址干扰就成为码分多址通信系统的一项主要任务。

克服多址干扰的主要措施有如下三种:功率控制技术,空间滤波技术以及本文研究的多用户检测技术。

多用户检测(Multiuser Detection, MUD)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宽带CDMA通信系统抗干扰的关键技术。

WCDMA系统中关键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WCDMA系统中关键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WCDMA系统中关键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WCDMA系统中关键技术的研究一、选题背景WCDMA(Wide 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3G网络中使用的无线通信技术之一,在语音、数据和多媒体等多种类型的通信中都具有显著优势。

WCDMA技术的主要特点是:1. 信号的宽带性,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性和抗多径效应的能力。

2. 采用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多址,多用户接入,实现多用户同时通信。

3. 可通过Power Control(功率控制)等技术实现空中接口的动态分配和资源管理。

WCDMA技术在运营商广泛应用,稳定性和可靠性一直是运营商关注的重点。

因此,对于WCDMA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针对WCDMA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重点包括:1. WCDMA调制技术WCDMA系统采用的是CDMA技术,调制方式主要有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和QAM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等。

本研究将对WCDMA调制技术进行详细研究,通过模拟和实验测试不同调制方式的性能和抗干扰程度,选出最适合WCDMA系统的调制方式,优化系统的性能。

2. 多径信道估计技术WCDMA系统的功率是非常小的,且通信距离较远,因此在传输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多径效应。

为此,WCDMA系统需要采用信道估计技术,正确估计信道参数,从而有效减少通信中的误码率。

本研究将对WCDMA多径信道估计技术进行研究,设计出适合WCDMA系统的信道估计算法。

3. 功率控制技术WCDMA系统采用功率控制技术,通过对无线终端的功率进行控制,实现对空中接口的动态分配和资源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系统的容量。

CDMA体制卫星通信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CDMA体制卫星通信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CDMA体制卫星通信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卫星通信在军事、民用、商业领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CDMA技术作为一种多用户共享通信资源的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卫星通信系统的频谱
利用率,降低通信成本。

因此,CDMA技术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CDMA体制卫星通信技术在多用户信道中的应用,通过对CDMA
技术的原理和卫星通信系统的结构进行分析,探讨CDMA技术在卫星通信系统中的优
势和不足之处。

本研究旨在为CDMA技术在卫星通信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
实践指导。

三、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包括以下内容:
1. 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分析
2. CDMA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优势
3. CDMA技术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4. CDMA技术在卫星通信中的性能分析
5. CDMA技术在卫星通信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研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CDMA技术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和性能,通过数学模型和仿真实验进行验证。

五、研究计划
本研究将在5个月内完成,具体计划如下:
第1-2个月:文献调研和理论分析
第3-4个月:实验设计和仿真实验
第5个月: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撰写论文。

六、预期成果
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
1. 对CDMA技术的理解和应用的深入探讨
2. 对卫星通信系统结构和CDMA技术的应用进行有效分析
3. CDMA技术在卫星通信中的性能分析和问题解决方案
4. 发表论文1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通信工程
CDMA扩频通信系统中多用户检测技术的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近十几年移动通信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移动通信的技术的发展速度和趋势达到了让人瞠目的境界。

在信息化的时代公众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人们对通信业务和通信手段的要求趋向了更高层次。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进入发展和成熟期时期。

由于模拟蜂窝网的容量己经不能满足移动用户庞大数量日益增长的需求,于是出现了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此后,用户对通信业务范围和业务速率的要求也在一步步地不断提升,现有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网(主要GSM)很难满足新的业务需求。

第三代(3G)移动通信系统就随着市场应运而生了。

CDMA(码分多址)技术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最重要的技术,它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CDMA系统是一种成熟的无线通信系统,具有抗干扰、频带利用率高、保密性好、可多址复用等优点。

在CDMA系统中,通过给每个用户分配特定的扩频码来区分用户信号,实现多址接入。

但是,多径衰落环境下的CDMA系统中,多个用户随机接入以及各个用户扩频码间的互相关性,使得各用户的扩频码不能完全正交,于是由此引起了系统中的多址干扰(MAI)。

多址干扰的存在会严重影响CDMA系统的性能和容量,因此,怎么样去抑制多址干扰,增加系统容量,改善系统的性能,变得十分迫切。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们对抑制多址干扰技术的研究发展迅速,其中主要包括智能天线、扩频码的设计、功率控制与多用户检测等几种措施。

这些技术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CDMA系统容量,改善系统性能,有的己经应用于实际系统中,而大多数仍处于研究阶段。

各种多用户检测算法的提出,就是为了达到系统的容量的上限即各用户实际上的信息传输速率总和受系统所用带宽的限制。

为了能够使系统的容量更加逼近容量上限消除MAI,在近十年内许多学者提出了许多不同种类的多用户检测方案与技术。

多用户检测与单用户检测的主要不同是它可以利用扩频信号的特点抑制或消除MAI,目前总体来说多用户检测技术按性能可以分为最佳多用户检测,次最佳多用户检
测;按结构分有线性和非线性;线性又可以分为相关检测和最小均方差检测。

在这种背景下,本课题针对CDMA扩频通信系统中的多址干扰去除的算法进行一定的研究,主要是对一些比较经典的算法进行仿真和进行一些算法改进和对用户检测器的研究并与传统单用户检测相比较,得出多用户检测技术的性能总结与评估。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传统的CDMA接收机中各个用户的接收是相互独立进行的。

在多径衰落环境下。

由于各个用户之间所用的扩频码通常难以保持正交。

因而造成多个用户之间的相互干扰并限制系统容量的提高。

这就需要使用多用户检测技术。

多用户检测的基本思想就是把所有用户的信号都当作有用信号而不是干扰信号来处理。

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各用户信号的用户码、幅度、定时和延迟等信息,从而大幅度地降低多径多址干扰。

如何把多用户干扰报销算法的复杂度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则是多用户检测技术能否实用的关键。

传统单用户检测器(CSD):传统的单用户检测技术完全按照经典直接序列扩频理论对每个用户的信号分别进行扩频码匹配处理,其接收端用一个和发送地址码(波形)相匹配的匹配滤波器(相关器)来实现信号分离,在相关器后直接解调判决。

如果匹配滤波采用的是结合了信道响应的相关波形,相当于是RAKE接收机,实现了利用多径响应的作用。

这种方法只有在理想正交的情况下,才能完全消除多址干扰的影响,对于非理想正交的情况,必然会产生多址干扰,从而引起误码率的提高。

线性多用户检测器(LMD):由Lupas和Verdu提议的解相关器( 又称为零驱动检测器) 这种检测器是将多用户通信环境的多址干扰等效为一个信道的传输响应矩阵,即码字之间的相关矩阵R ,该矩阵仅与各用户的扩频序列以及序列间的相对时延有关。

得到信道传输的逆矩阵T,就可以将多用户信号经过K个匹配滤波器的输出,再通过此逆矩阵进行求逆运算,以等效地消除各用户扩频序列间的相关性,从而达到消除多址干扰的目的。

最佳多用户检测器(OMD):是一种最大似然序列检测器(MLSD)。

MLSD 需要计算2的NK次方个矢量的似然函数(N为数据长度,k为用户数),采用维特比算法后,运算的复杂度按2的K次方增长。

本课题主要研究CDMA扩频通信系统中多用户检测技术的最佳多用户检测(OMD),线性多用户检测(LMD),并与传统的单用户检测技术(CSD)对比,分析三者的渐进稳定性,建立模型,用MATLAB经行算法仿真,验证和分析其消除多址干扰的有效性并分析其性能上的优缺点,提出一定可行性改进方案。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对基于扩频调制的CDMA系统中传统单用户和多用户检测
技术的原理模型经行仿真研究,分析性能。

1.最关键的问题:是传输信道和多用户检测的模型的算法实现,以及性能评估。

实现模拟了一个小区内多个用户的码元发送,扩频,接收,解扩,判决的CDMA通信基本过程。

分析比较了传统单用户检测、线性解相关多用户检测和最小均方误差多用检测之间的误码率性能,测试误码率随信噪比变化情况(考虑远近效应)。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首先学习掌握CDMA扩频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与原理,了解系统中各参数意义;学习CDMA系统中多用户检测的主要算法,重点分析最优多用户检
测法;
二.根据基于扩频调制的CDMA系统原理和CSD(传统单用户检测)LMD,OMD两种多用户检测的算法画出在CDMA扩频系统中多用户检测器的各
模块模型图以及MATLAB中各算法代码的实现。

三.使用MATLAB编程,选定合适的参数仿真各个模块,并对系统性能做出评估,画出不同信噪比下的系统误码率,并作图比较。

功率控制下的加性高
斯白噪声信道的容量图以及在远近场景下的性能。

四.对仿真研究结果提出总结性意见,总结各算法的优缺点。

如果能力允许对几种算法提出可行性改进建议。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2010.11-2010.12资料收集,阅读理解,及时消化,完成开题报告,
2010.12-2011.01收集资料提交文献综述和文献翻译,设计相应模型。

2011.02-2011.03 毕业实习,完成实习日记,实习报告,
编写程序,调试程序,完成理论验证及实测数据验证。

2011.03-2011.04 编写界面,毕业论文撰写,修改,定稿之后毕业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朱近康,CDMA通信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年:82-85页
[2] 王庆扬,张青,韦刚,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多用户检测技术,移动通信,2000(2)
[3] 樊昌信,徐炳祥,詹道庸,吴成柯。

通信原理。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2:272-275页
[4]查光明,熊贤祚,扩频通信,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28-34
页,37-41页
[5]常永宏。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6]蒋志凯,数字滤波与卡尔曼滤波,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7] R.Kohno et bination of an adaptive array antenna and a canceller of interference for direct-sequence spread-spectrum mun.1990(8):641-649P
[8]M.K.Varanasi and B.Aazhang.Near-optimum detection in .19 91,39(5):725-736P
[9]吴伟陵编著. 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
[10]VERDU S.Multiuser detection[C].Ad-vances in Statistical Signal Processing,JAIPress Inc,1993,2:369-469.
[11]VERDUS.Minimumprobability oferrorforasynchronous gaussian multipleaccess chan-nels[J].IEEE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Theory,1986,IT-32:85-96.
[12]张贤达,保铮。

通信信号处理,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13]John G.Proakis,Masound Salehi,现代通信—使用MATLAB,刘树棠,西
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366页,377-376页
[14]John G.Proakis。

数字通信。

张力军,张宗橙,郑宝玉,第三版,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484-499页,508-510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