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浅见(特级教师黄吉鸿讲座)(ppt文档可编辑修改)
罗晓晖:文本解读与教学.ppt

文本解读与教学
教学的几个基本环节:
教学准备(教师解读与学生自读)—教学预案(教 案与学案)—课堂教学—作业与辅导—考试与评价 课堂教学是中心环节,但其质量多半决定于备课 时形成的预案;而预案的质量,则取决于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的结果,决定一位教师预设的教学内容。 王荣生先生说,教学内容决定组织形式,据此,文 本解读间接地决定了课堂教学时的引导路径与引导 方法。
自主阅读:裸读
脱离一切参考资料,获得自然的阅读 体验和真实的审美直觉。 “裸读”是衡量语文教师专业水准的 核心手段。教师的学科功底在此被检视 出来。
要形成裸读的习惯,摆脱对教参的依赖,达 到阅读教学的自在之境。Eg.《荷塘月色》最主要
的特点究竟是什么?这一特点足以使它成为名篇吗? 它的教学价值究竟在哪里?
洞幽察微:文本细读
文本细读,就是要细心斟酌品味,一字 一句皆不放过,读出文本细节中蕴藏的 信息,乃至字面背后的东西。 对文本的发现,常常有赖于细读。细读 的要点,是精细,多思。 Eg.《咬文嚼字》:“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 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 Eg.《大堰河》: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 叙乐”的匾
提要钩玄:观大意与求甚解
提要,就是“观大意”;钩玄,就是 “求甚解”。 “观大意”,就是整体 把握; “求甚解”,就是辨析精微。 诸葛亮独观大略,陶渊明不求甚解。叶 圣陶说:“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
要会概括,“一言以蔽之”。Eg.《大堰河》,一言 以蔽之,它在说什么?《小狗包弟》,一言以蔽之, 它想说什么? 要会追问,“刨根究底”。Eg.《逍遥游》:大鹏不 是逍遥的吗?它若不是绝对自由的,那么你能举出一 个绝对自由的例子吗?“小大之辩”是为了说明什么?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专题讲座《文本解读》

小学语文教师讲座文本解读从古至今文字在演变,人们的阅读也在发生着变化,有幸聆听了李老师的专题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在这次专题讲座中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李老师的博大精深。
文学拥有寓教于乐的特点,在阐述一般原理的同时传递着各种信息,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来发现文本潜在的各种美的功能和价值。
李泽厚审美的三个层次: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
新的部编版教材以简短、易懂的文字传递着深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易于理解和学习的,浅显欢乐的儿歌中传递着深深的意味。
细细品尝其中的文字,每一种理解解释其含义也是不一样的,就像一杯浓厚的茶让人回味无穷。
阅读必须有欣赏的自意识,即在融为一体、自失于对象之中时又仍然保持静观,不做出实用、伦理的现实反应。
强调欣赏自意识非常有意义,我们在沉迷、自失于剧中情节、小说人物命运、文章内容之中时,同时会在心里说,演得多好啊,写的多好啊,这就是自意识的欣赏,即同时指向艺术表现力、艺术形式了。
一切文学艺术都是假定的真实,都是虚构,但是它假得跟真的一样;一切正常读者的正常阅读,既不会全当真,也不会全当假。
读者沉迷、自失于优秀的作品,他就不仅获得了思想的熏陶,还会受到艺术表现力的感染,久而久之,其思想境界和读写能力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这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平常的教学中如果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作业过多、过于具体。
过多的预习任务往往使学生带着先入为主的考虑进入“非纯”阅读。
选文的文章如果不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会给学生的阅读造成障碍。
“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是杰出作品反复出现的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规律,是其引人自失其中的深层原因,或者说奥妙、秘密,是读者审美自失时潜藏着的理性指向。
引导学生感受、揭示乃至学习这个秘妙是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重要的特殊矛盾,是其全部特殊矛盾之所在,是其能够成为一门学科乃至科学,赖以立身处世的最根本的依据。
引导学生感受、发现、揭示秘妙的阅读教学中,优秀作品吸引读者至审美自失,背后的深层原因就在那秘妙,但读者往往不自知,即使有所自知也有高下深浅之分。
散文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PPT文档30页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散文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中学语文文本解读的思路与策略1ppt课件

第一个层次往往是学生可以一望而知的; 引导学生努力向第二个层次和第三个层次 掘进,读出文本结构深层的文化密码,读 出作者驾驭文体形式的才华来,则成为语 文教师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
当前解读文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受到两种 哲学观念的重大影响:一是机械唯物主义 的反映论和狭隘社会功利论,二是后现代 离开文本主体绝对的读者自发主体论。机 械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认为,文本内容会自 然在读者头脑中得到反映;而绝对的读者 自发主体论则认为,只要相信自己,就能 有独特的理解。
因此,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理解,对中学生来说, 可能“表现儿童热爱自然,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有强烈 的好奇心,喜欢追根究底的性格特点和天真可爱、活泼生 动的内心世界”这一题旨,会比“批判封建教育制度”的 说法更具有说服力、沟通力和亲和力。问题的关键在于如 何让学生自己学会“占有、挑选、拿来”,并且“放出眼 光”,这就需要关注和研究学生的实际水平,要从他们的 现实生活入手,从他们的性格特点、思维习惯、兴趣爱好 出发。否则,“封建教育的弊端”“国民劣根性”将成为 他们面前的黑箱,只是名词术语的堆砌而不能感受语词的 感情色彩,不能体验人物的悲欢离合,更遑论主题领悟、 文学鉴赏了。
中学语文文本解读的思路与策 略1
文本——语文教师赖以存在的家园
语文教材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 一种静态的文本。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 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 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 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 解读的结论就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 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 程影响学生的解读。
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看,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成为 一个有两个主体共同参与、对话的过程。一是读 者主体(在阅读教学中具体表现为教师和学生) 要透过语言文字的形式去不断靠近作者灵魂,体 会作者表现在文本中的思想感情,另一个是文本 主体(作者主体)通过自身作品内容与呈现的方 式,对读者主体产生一种有形无形的制约和引导 作用。正如孙绍振教授所说的那样:“文本,尤 其是经典文本,并不如后现代学者所说的那样是 无深度无本质的,而是有其稳定的立体层次结 构。”正是这样一种结构,在不断规范和引导着 读者的解读过程。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PPT课件

h
6
二、对“文本解读”一词的理解
1.什么是文本? 文本就是作家创作的以文学符号承载着
审美信息的一种永久性的自然状态的存在。
语文教学中的文本,广义上则包括师生 在教学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所有口头的或书 面的言语材料,狭义上是指一篇篇的课文。
文本是我们语文课堂的一种凭借,是 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 素养的一个载体。
你看,老师在题目的解读中一下子就把握了文章内 涵。(《看不见的爱》)
h
28
(二)知文意——文本面上的把握 一是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 二是作者情感的初步体会
h
29
以二年级课文《带着尺子去钓鱼》为例,我们一起 来看看他们是怎样立足篇章,从整体入手细读文本 的。
这是一篇记叙文,语言通俗易懂,立意深刻。这立 意正与前不久刚举行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 世界聚焦环保这一主题相吻合。虽然故事内容比较 简单,可是作者在表达的过程中却采用了“设疑— —释疑”的方式,使简单的故事变得一波三折,大 大增加了故事的可读性和思考价值。
文章的题目往往与文本的内容有十分密切的 关系,有些标题常常是已经告诉或暗示了文 章的内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看法及倾向 性。抓住了文章的题目,从题目入手,可以 通过题目大致推测一下文本的内容,这样就 能较快的进入文本内容的解读,为深层次地 解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h
27
我们以《猫是老虎的先生》为例。老师们直接从文 本的题目着手,写道:本文的题目很有意思。从字 面上看,故事中的猫是老虎的老师,教给老虎扑、 捉、吃的本领;从内涵看,猫不愧为“先生”,的 确料事如神,留了一手以防不测,真是高明得很。 表面上看,这仅仅是老百姓口头流传的故事。细细 品味,则不难发现鲁迅先生其实是想借助对猫和老 虎秉性的描写来比喻某些人,告诫善良的人要小心 防备那些心怀鬼胎、心术不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