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较血吸虫与其他三种吸虫生活史上的异同
有关血吸虫的研究综序

动物生物学综述题目:有关血吸虫的研究综述姓名:陈湘班级:09生物班学号:14093400763目录一、概述二、形态及生活史三、致病性四、诊断及标准五、预防与治疗有关血吸虫的研究综述一、概述血吸虫病病在我国系指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人体由于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受到感染。
主要病变为虫卵沉积于肝脏与结肠组织中所引起的肉芽肿。
急性期有发热、肝脾肿大与压痛,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伴腹泻或排脓血便。
晚期则门静脉周围纤维性病变为主,可发展为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症,巨脾与腹水。
我国流行的主要是日本血吸虫。
它是危害我国农民身体健康最严重的寄生虫病。
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
二、形态及生活史虫卵从宿主的粪便中排出,如粪便进入河水,虫卵便在水中孵化成毛蚴。
毛蚴并不感染人,而要先钻进钉螺体内寄生,钉螺被称为中间宿主。
一条毛蚴在钉螺体内可发育、繁殖成上万条尾蚴。
尾蚴离开钉螺后在浅表的水面下活动,遇到人或哺乳动物的皮肤便钻人体内,进入血液,使人或动物感染血吸虫病。
三、致病性1、致病机理1.尾蚴及童虫所致损害尾蚴穿过皮肤可引起皮炎,局部出现丘疹和瘙痒,是一种速发型和迟发型变态反应。
病理变化为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伴有出血、水肿,周围有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童虫在宿主体内移行时,所经过的器官(特别是肺)出现血管炎,毛细血管栓塞、破裂,产生局部细胞浸润和点状出血。
当大量童虫在人体移行时,患者可出现发热、咳嗽、痰中带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这可能是局部炎症及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应。
2.成虫所致损害成虫一般无明显致病作用,少数可引起轻微的机械性损害,如静脉内膜炎等。
可是,它的代谢产物、虫体分泌物、排泄物、虫体外皮层更新脱落的表质膜等,在机体内可形成免疫复合物,对宿主产生损害。
3.虫卵所致的损害血吸虫病的病变主要由虫卵引起。
虫卵主要是沉着在宿主的肝及结肠肠壁等组织,所引起的肉芽肿和纤维化是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
简介日本血吸虫病

• 日本血吸虫病是日本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所引 起的疾病。
• 由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主要病变为肝与
结肠由虫卵引起的肉芽肿。 • 急性期病人有发热、肝肿大与压痛,腹泻或脓血便,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慢性期以肝脾肿大为 主,可发展为门静脉高压症,巨脾与腹水。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导致 的疾病,能寄生于人的血吸虫主要有五种, 即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日本血吸虫、 间插血吸虫与湄公血吸虫。
慢性血吸虫病
在流行区占绝大多数。在急性症状消退而未经 治疗或疫区反复轻度感染而获得部分免疫力者, 病程经过半年以上,称慢性血吸虫病。临床表现 以隐匿型间质性肝炎或慢性血吸虫行结肠炎为主。 1、无症状型 轻度感染者大多为症状,仅粪 便检查中发现虫卵,或体检时发现肝大,B超检 查可呈网络样改变。 2、有症状型 主要表现为血吸虫性肉芽肿肝 病和结肠炎。两者可同时出现在一患者身上,亦 可仅以一种表现为主。最常见症状为慢性腹泻, 脓血粘液便,这些症状时轻时重,时发时愈,病 程长者可出现肠梗阻贫血,消瘦,体力下降等。
晚期血吸虫病
反复或大量感染血吸虫尾蚴后,未经及时抗病原治疗,虫卵损害肝较 重,发展成肝硬化,有门静脉高压,脾显著肿大和临床并发症。病程 多在5~15年以上。儿童长有生长发育障碍。根据患者受累脏器官病 变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4型。同一患者可具有二、三个型的主 要表现。 1、巨脾型 是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主要表现,约占70%。 脾进行性肿大,下缘可达盆腔,表面光滑,质地硬,可有压痛,经常 伴有脾功能亢进征。 2、腹水型 是严重肝硬化的重要标志,约占25%。腹水可长期停留 在中等量以下,但大都进行性加剧,以致腹部极度膨胀,下肢高度浮 肿,难以进食,腹壁静脉曲张,脐疝和巨脾。每因上消化道出血,促 使肝衰竭,肝昏迷或感染败血症死亡。 3、结肠肉芽肿型 以结肠病变为突出表现。病程3~6年以上,亦可 有10年者。患者经常腹痛、腹泻、便秘或二者交替出现,有时水样便、 血便、粘液脓血便,有时出现腹胀、肠梗阻。 4、侏儒型 极少见。为幼年慢性反复感染引起体内各内分泌腺出现 不同程度的萎缩,功能减退,以垂体前叶和性腺功能不全最常见。
吸虫部分相关总结

日本裂体吸虫(日本血吸虫)
◆毛蚴:向光性、向上性、向温性、直线斜行运动。
◆生活史特点:
1.成虫的寄生与产卵:单性感染不能发育成熟;
尾蚴钻入皮肤后经过24天发育成熟并且产卵;
初产卵经11天成为成熟卵,11天后成为死亡卵;
虫卵的去向:肠壁69.1% 肝22.5% 随粪排出7.7%;
血管内产卵可以从粪便中排出;
卵壳周围有污物附着。
2.生活史中无雷蚴和囊蚴
3.中间宿主为湖北钉螺
4.尾蚴逸出的条件为水
5.感染途径为经皮肤感染
6.童虫必须体内移行
◆为何虫卵可随粪便排出体外?
1.产卵在肠粘膜静脉末梢,成熟虫卵内毛蚴可分泌蛋白酶溶解肠组织;
2.虫卵周围的肠壁组织发生炎症、坏死;
3.肠蠕动加快;
4.腹内压、血管内压增高。
◆虫卵肉芽肿形成的机制:
成熟虫卵毛蚴分泌SEA——致敏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聚集在虫卵周围——虫卵肉芽肿——肝硬化/肠纤维化
◆血吸虫感染的免疫:
抗原:有种、株、期的特异性
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宿主感染血吸虫后对再感染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抵抗力,其对原有成虫不起杀伤作用,对再次入侵的童虫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免疫逃避:抗原伪装、抗原模拟、宿主免疫抑制。
◆血吸虫的疫区类型:
平原水网型7.9%,山区丘陵型10%,湖沼型82.1%。
血吸虫

3. 免疫学诊断
• 皮试(IDT) • 环卵沉淀试验(COPT) • 尾蚴膜反应(CHR) • 间接血凝(IHA)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4. B超
90年WHO颁布标准化草案 92年正式试行方法 96年我国卫生部试行 关键是:严格放臵探头, 在限定切面中测量
5. 综合查病
六、流行
1. 地理分布:东亚
管粪、管水 保护易感人群
防护剂、青蒿素、疫苗等
思考题:
为什么人们普遍认为血吸虫病为一 种免疫性疾病?
为什么血吸虫病不易被消灭?
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寄生虫学及流行病 学知识,设计一个完整的实验来证实日本 血吸虫的生活史(包括宿主、各发育阶段 及其寄生环境、寄生部位)。
谢 谢!
据1975年湖北江陵凤凰山出土的西汉 古尸中检获的血吸虫卵证实,血吸虫 病在我省流行至少有2160多年历史。
水
中间宿主
子胞蚴
(钉螺)
毛蚴
母胞蚴
1.成虫寄生、产卵
2.虫卵发育和排出
发育:初产期、空泡期 、胚胎期、
成熟期 沉积:主要在肠壁、肝内门静脉分支 排出:沉积在肠壁中的虫卵可落入 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
虫卵排出机理 :
卵内毛蚴分泌溶组织酶 破坏血管壁和肠壁
肠粘膜炎性坏死、破溃
• 血管内压(挤) • 腹内压(压) • 肠蠕动(推)
• 晚期:90mg/kg, 6天分服。
控制和消灭易感地带 钉螺: 因地制宜
综合防制
• 杀虫丁 • 氯硝柳胺 • 烟酰苯胺
有计划地硬化排灌水系渠道,大面积减 少钉螺孳生地,灭一块巩固一块。
硬化排灌水系渠道
针对垸内外水网密布、钉螺易漂移扩散的难题,大力推 广应用“江河水系灌溉系统防螺扩散技术”、“压力水道无 螺取水技术”等防螺扩散新技术,投资兴建或改造防螺涵闸, 有效地减少钉螺飘移和扩散。
医学寄生虫生活史要点 重点 考点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生活史】终宿主为人和猫、犬等食肉类哺乳动物,成虫寄生在肝胆管内;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如豆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虾。
【学习要点及难点】(1)肝吸虫完成生活史过程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2)肝吸虫囊蚴为其感染阶段;(3)成虫寄生在宿主体内主要引起肝脏损害;(4)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液中检获虫卵是确诊肝吸虫病的主要依据;(5)改变饮食习惯,防止食入活囊蚴是防治肝吸虫病的关键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Fasciolopsis buski)【生活史】姜片吸虫生活史基本同肝吸虫,但成虫寄生在人和猪等动物的小肠内,第一中间宿主为扁卷螺,尾蚴附着在水生植物(红菱、浮萍、茭白等)表面形成囊蚴,人体感染是经生食以上水生植物而误食了囊蚴所致.【学习要点及难点】(1)姜片虫完成生活史需要一个中间宿主和水生植物媒介;成虫主要寄生在终宿主的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2)姜片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成虫寄生引起的机械性损伤和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应;(3)检获粪便中虫卵是确诊姜片虫感染的主要方法。
姜片虫卵与肝片形吸虫卵和棘口类吸虫卵的形态十分相似,应注意鉴别。
并殖吸虫(肺吸虫, Paragonimus westermani)【生活史】生活史过程基本同华支睾吸虫,但成虫寄生在人或食肉类哺乳动物的肺脏,第一中间宿主为川卷螺,尾蚴在淡水蟹(溪蟹)或蝲蛄等甲壳类动物(第二中间宿主)体内形成囊蚴,人因误食囊蚴而感染。
【学习要点及难点】(1)肺吸虫完成生活史需两个中间宿主;囊蚴脱囊后有童虫阶段;常见由肝脏表面或经肝或直接从腹腔穿过膈肌而入肺;(2)肺吸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急性期和慢性期两个阶段:急性期表现轻重不一;慢性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脓肿期、囊肿期、纤维疤痕期;(3)肺吸虫因寄生在适宜的终宿主肺脏而得名,肺吸虫病主要包括卫氏并殖吸虫病(人兽共患型)和斯氏狸殖吸虫病(兽主人次型)。
吸虫

成虫主要寄生于宿主的肺部,故又称肺吸虫(lung 肺吸虫病:食源性寄生虫病;人兽共患病。
fluke);
【形 态】Morphology
1. 成虫
(1)10mm×5mm × 4mm, 体肥厚,背凸腹平,半粒 花生米状,活体呈红褐 色 ,口吸盘=腹吸盘。 (2)生殖器官并列:子宫与 卵巢;一对睾丸;一对卵 黄腺。
增长了75%。
【形
态】
Morphology
1. 成虫 Adult worm 外形:形似葵花籽
大小:长:10~25mm,
宽:3~5 mm
特殊:虫体有两个吸盘 消化系统:消化道不完整
卡红染色标本(carmine stain)
生殖系统:雌雄同体
2. 虫卵-- 最小的蠕虫卵
形状:低倍镜似芝麻,高倍镜 29*17微米 下瓜子形; 黄褐色; 卵一端较窄且有盖,盖周围形 成肩峰,另端有小疣状突起 内含毛蚴。
【生活史】
1、有世代交替现象(无性增殖和有性繁殖) 2、蚴虫期都要经过1-2个中间宿主转换,第1中间宿 主都是螺类,第二中间宿主为水生生物。 3、均有保虫宿主,人兽共患。 4、虫卵入水才能发育。
生活史类型
成虫
(终宿主) 经皮肤 经 口 ④
虫卵
(水)
毛蚴
胞蚴
①
水生动物内形成囊蚴② 水生植物上结囊③
华支睾吸虫第一中间宿主
纹沼螺 长角涵螺
豆螺
麦穗鱼
华支睾吸虫
第二中间宿主
【致
1. 致病机制:
病】Pathogenesis
主要危害是肝受损。病变主要发生在肝的次级胆管。 严重感染者晚期可造成肝硬化、腹水,甚至死亡。 本虫感染还与胆结石的形成,胆管上皮癌,肝细胞癌的发 生有一定关系。
血吸虫习题

练习题
选择:
1.吸虫生活史一般是如下所示的过程()
A虫卵、胞蚴、雷蚴、毛蚴、尾蚴、囊蚴、后尾蚴和成虫B虫卵、后尾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毛蚴和成虫C虫卵、尾蚴、毛蚴、胞蚴、雷蚴、囊蚴、后尾蚴和成虫D虫卵、毛蚴、尾蚴、雷蚴、囊蚴、胞蚴、后尾蚴和成虫E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后尾蚴和成虫2.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
A淡水蟹
B豆螺
C淡水鱼、虾
D钉螺
E川卷螺
3.日本血吸虫的感染方式是()
A接触疫水
B生食淡水鱼、虾
C食入未熟的肉
D食入生蟹
E生食水生植物
4.下列哪种寄生虫不以囊蚴作为感染阶段的是()A卫氏并殖吸虫
B布氏姜片吸虫
C日本血吸虫
D姜片吸虫
5.经皮肤感染的寄生虫是()
A肺吸虫
B肝吸虫
C日本血吸虫
D布氏姜片吸虫
E溶组织内阿米巴
6.日本血吸虫成虫与其他吸虫最大的不同之处()A虫体左右对称
B缺体腔
C具有口腹吸盘
D缺卵黄腺
E雌雄异体
7.日本血吸虫卵沉积的主要部位是()
A肠系膜静脉
B小肠肠壁
C脾脏
D肝脏、结肠壁
E胃壁
8.日本血吸虫主要的致病阶段 ( )
A尾蚴 B毛蚴 C虫卵 D成虫 E童虫
填空:
1.日本血吸虫的成虫寄生于终宿主的,其中间宿主有。
2.日本血吸虫的致病阶段
有、、和,其中危害最大的是
3.目前最常用的治疗血吸虫病的有效药物是。
4.尾蚴经皮肤感染人的吸虫是。
医学角度对日本血吸虫的看法

医学角度对日本血吸虫的看法日本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 japonica)是由于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体肝脏门静脉系统而引起的疾病,是一种流行范围广、危害大的传染病,易感者通过皮肤接触尾蚴污染的水源而受到感染,最初发现这种血吸虫虫体的是日本学者,故将其命名为日本血吸虫。
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乙类传染病。
日本血吸虫病是由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感染,主要病变为虫卵沉积于肠道和肝脏等物质而引起的虫卵肉芽肿。
其虫体雌雄异体,主要寄生于人或者其他哺乳动物的门静脉系统。
一、日本血吸虫病的病理生理介绍在日本血吸虫卵肉牙肿中可检测虫高浓度可溶性虫卵抗原。
虫卵周围有嗜酸性辐射样棒装物,系抗原与抗体结合的免疫复合物,称为Hoeppli现象。
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检出循环免疫复合物与嗜异抗体的阳性率甚高,故急性血吸虫病是体液与细胞免疫反应的混合表现;而慢性与晚期血吸虫病的免疫病理变化则属于迟发型变态反应。
人体感染血吸虫后可获得部分免疫力。
即病人门静脉血管内仍有成虫寄生,对再感染有一定免疫力,但这种满意里无损于体内的成虫。
实验证明,血吸虫表面覆盖有宿主抗原,由于其抗原伪装,可逃避机体免疫的攻击而长期寄生。
血吸虫病引起肝纤维化是在肉牙肿基础上产生的。
可溶性虫卵因子、细胞与T淋巴细胞均产生成纤维细胞刺激因子促使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胶原合成。
血吸虫纤维化胶原类型主要是Ⅰ、Ⅲ型。
晚期血吸虫病肝内胶原以Ⅰ型为主。
病理过程虫卵肉牙肿反应是本病的基本病理改变。
但自尾蚴钻入皮肤至成虫产卵,每个发育阶段均可造成人体损害。
1、第一阶段尾蚴钻入皮肤部位,其头腺分泌的溶组织酶和其死亡后的崩解产物可引起组织局部周围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局部发生红色丘疹、称“尾蚴性皮炎”,持续1—3d消退。
2、第二阶段幼虫随血流入右心而达肺,部分经肺毛细血管可穿破血管引起组织点状初学记白细胞浸润,严重时可发生“出血性肺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比较血吸虫与其他三种吸虫生活史上的异同
血吸虫:
1寄生部位:人及多种哺乳动物的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
2保虫宿主:牛等多种哺乳动物
3中间宿主:钉螺
4感染阶段:尾蚴
5感染途径与方式:经皮肤粘膜、人或动物接触疫水而感染
6生活史基本过程:分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等7个阶段
并殖吸虫(肺吸虫):
1寄生部位(成虫):肺;可累及全身。
2终宿主:除人外,主要为肉食哺乳动物如犬、猫。
3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川卷螺类,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蟹和蝲蛄。
4感染阶段:囊蚴。
5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因食入含活囊蚴的溪蟹、蝲蛄感染。
6成虫寿命:一般4~5年。
7保虫宿主:狗、猫和野生肉食动物如虎。
8生活史基本过程:虫卵、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囊蚴、童虫及成虫等阶段。
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
1终宿主:人、家猪、野猪等。
2寄生部位:成虫寄生在小肠,严重感染时可扩展到胃和大肠。
3中间宿主:扁卷螺
4感染阶段:囊蚴
5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被动感染,生食或半生食含囊蚴的鱼虾。
6成虫寿命:一般为数年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1寄生部位(成虫):肝胆管内。
2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沼螺、涵螺和豆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或淡水
虾。
3感染阶段:囊蚴。
4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被动感染,生食或半生食含囊蚴的鱼虾。
5成虫寿命:一般20~30年。
6保虫宿主:猫、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