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吸虫
合集下载
5、日本血吸虫(附:尾蚴性皮炎)

在人体不能继续发育。在皮肤局部就会被人体的免 疫系统杀死。
2.童虫的致病及成虫的致病: (1) 支气管肺炎: 轻度症状:低热、咳嗽、痰带血丝。 重度症状:高热、胸痛、咳嗽、咯血、哮喘等。 由于童虫在宿主体内移行经过肺部,从而引起 血管炎症,毛细血管栓塞、破裂等,出现局部细胞 浸润和出血点所致。 (2) 静脉内膜炎: (3) 静脉周围炎: 如感染的虫数较少或单性感染时,则可能仅有 低热和腹部隐痛。
b. 损伤蠕虫: 嗜酸性粒细胞与虫体接触,释放过氧化物酶, 使虫体表皮剥脱、解体,从而被嗜酸性粒细胞吞噬。 c. 吞噬Ag—Ab复合物:
可避免Ⅲ型变态反应在人体内的发生。
人体对寄生虫的细胞免疫,主要由嗜酸性粒细
胞发生作用,故嗜酸性粒细胞的增高,常提示可能
有寄生虫的感染。
(5) 脾肿大: 由虫体的分泌物、代谢物、排泄物等的毒性作 用所致。 (6) 肾小球肾炎:
由于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基底
膜上,激活补体促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补体活化后 的趋向作用,可吸引中性粒细胞集聚,吞噬抗原抗 体复合物,并释放溶酶体酶(蛋白溶解酶),引起肾 小球广泛损害所致。
3.虫卵的致病:
(1) 急性期:
常见于无免疫力的人群,初次感染或慢性病人
再次大量感染尾蚴,发病多在成虫开始产卵之后, 卵内毛蚴分泌酶及可溶性Ag物质从卵壳释出,引起 虫卵周围组织炎症,坏死,从而在肝脏和肠壁形成 大量的嗜酸性脓肿——即急性虫卵结节:以日本血
ii.食道、胃底静脉曲张: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iii.肛周静脉曲张: ——急性出血(由于消化功能紊乱,患者常便 秘,粪便异常干燥所致) c.营养不良、贫血: d.儿童:侏儒症 e.妇女:闭经、不育 f.孕妇:流产、早产、死胎、诱发妊娠中毒症 g.男性:阳痿、性功能减退 h.严重消化功能紊乱:
2.童虫的致病及成虫的致病: (1) 支气管肺炎: 轻度症状:低热、咳嗽、痰带血丝。 重度症状:高热、胸痛、咳嗽、咯血、哮喘等。 由于童虫在宿主体内移行经过肺部,从而引起 血管炎症,毛细血管栓塞、破裂等,出现局部细胞 浸润和出血点所致。 (2) 静脉内膜炎: (3) 静脉周围炎: 如感染的虫数较少或单性感染时,则可能仅有 低热和腹部隐痛。
b. 损伤蠕虫: 嗜酸性粒细胞与虫体接触,释放过氧化物酶, 使虫体表皮剥脱、解体,从而被嗜酸性粒细胞吞噬。 c. 吞噬Ag—Ab复合物:
可避免Ⅲ型变态反应在人体内的发生。
人体对寄生虫的细胞免疫,主要由嗜酸性粒细
胞发生作用,故嗜酸性粒细胞的增高,常提示可能
有寄生虫的感染。
(5) 脾肿大: 由虫体的分泌物、代谢物、排泄物等的毒性作 用所致。 (6) 肾小球肾炎:
由于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基底
膜上,激活补体促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补体活化后 的趋向作用,可吸引中性粒细胞集聚,吞噬抗原抗 体复合物,并释放溶酶体酶(蛋白溶解酶),引起肾 小球广泛损害所致。
3.虫卵的致病:
(1) 急性期:
常见于无免疫力的人群,初次感染或慢性病人
再次大量感染尾蚴,发病多在成虫开始产卵之后, 卵内毛蚴分泌酶及可溶性Ag物质从卵壳释出,引起 虫卵周围组织炎症,坏死,从而在肝脏和肠壁形成 大量的嗜酸性脓肿——即急性虫卵结节:以日本血
ii.食道、胃底静脉曲张: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iii.肛周静脉曲张: ——急性出血(由于消化功能紊乱,患者常便 秘,粪便异常干燥所致) c.营养不良、贫血: d.儿童:侏儒症 e.妇女:闭经、不育 f.孕妇:流产、早产、死胎、诱发妊娠中毒症 g.男性:阳痿、性功能减退 h.严重消化功能紊乱:
日本血吸虫课件(共34张PPT)《动物疫病防治》

动物寄生虫
日本血吸虫
一、日本血吸虫病
分类地位:复殖目---分体科---分体属 终末寄主动物及部位:人、畜生(牛犊)、犬、猫的 肠系膜静脉及门静脉。
血吸虫
血吸虫
1、病原特征
1、病原特征
日本血吸虫(雄虫)
1.口吸盘,2.食道,3.腺群,4. 腹吸盘,5.生殖孔,6.肠管7. 睾丸,8.肠管,9.合一的肠管 雄虫:睾丸—输出管—输精 管—贮精囊—雄性生殖孔
(4 ) 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 120~160mg/Kg,每日一次,连用3~5天。
9、预防
1.采取综合措施,人、兽同步防治,尤其是加强粪便和用 水管理,以及消灭中间宿主钉螺。
9、预防
2.消除感染源,在流行区,每年对人、兽普查并进行治疗。 3.将人、兽粪便堆积或池封发酵,或推广用粪便生产沼气 等办法,以杀灭虫卵。 4.加强犬、猫管理,限制到流行区活动。 5.管好水源,保持清洁,防止粪尿污染。
血吸虫寄生部位
5、症状
急性型:首先食欲不振,体温升高至40~41℃以上。行动缓 慢,腹泻,粪便带血、黏液和脱落的黏膜,腹泻加剧时,出 现水样便,严重贫血,消瘦,可致死亡。 慢性型:常见,多数慢性经过。病犬、猫消化不良,食欲不 振,粪便带血、黏液和脱落的黏膜,有腥臭和里急后重现象, 肝硬化、腹水。
1、病原特征
日本血吸虫(雌虫)
1.口吸盘,2.肠管,3.腹吸 盘,4.生殖孔,5~6.虫卵与 子宫,7.梅氏腺,8.输卵管, 9.卵黄管,10.卵巢,11.肠 管合并处,12卵黄腺
雌虫:卵巢—输出管—卵 模—子宫—雌性生殖孔
日本血吸虫雌雄虫体
1、病原特征
雌雄合抱体
雄虫:粗短,乳白色。雄 虫平均长9.5-22mm;扁平, 虫体向中线卷曲形成抱雌 沟 雌虫:细长,暗褐色。平 均长15-26mm呈线状,常 栖止于抱雌沟内,成雌雄 合抱状态
日本血吸虫
一、日本血吸虫病
分类地位:复殖目---分体科---分体属 终末寄主动物及部位:人、畜生(牛犊)、犬、猫的 肠系膜静脉及门静脉。
血吸虫
血吸虫
1、病原特征
1、病原特征
日本血吸虫(雄虫)
1.口吸盘,2.食道,3.腺群,4. 腹吸盘,5.生殖孔,6.肠管7. 睾丸,8.肠管,9.合一的肠管 雄虫:睾丸—输出管—输精 管—贮精囊—雄性生殖孔
(4 ) 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 120~160mg/Kg,每日一次,连用3~5天。
9、预防
1.采取综合措施,人、兽同步防治,尤其是加强粪便和用 水管理,以及消灭中间宿主钉螺。
9、预防
2.消除感染源,在流行区,每年对人、兽普查并进行治疗。 3.将人、兽粪便堆积或池封发酵,或推广用粪便生产沼气 等办法,以杀灭虫卵。 4.加强犬、猫管理,限制到流行区活动。 5.管好水源,保持清洁,防止粪尿污染。
血吸虫寄生部位
5、症状
急性型:首先食欲不振,体温升高至40~41℃以上。行动缓 慢,腹泻,粪便带血、黏液和脱落的黏膜,腹泻加剧时,出 现水样便,严重贫血,消瘦,可致死亡。 慢性型:常见,多数慢性经过。病犬、猫消化不良,食欲不 振,粪便带血、黏液和脱落的黏膜,有腥臭和里急后重现象, 肝硬化、腹水。
1、病原特征
日本血吸虫(雌虫)
1.口吸盘,2.肠管,3.腹吸 盘,4.生殖孔,5~6.虫卵与 子宫,7.梅氏腺,8.输卵管, 9.卵黄管,10.卵巢,11.肠 管合并处,12卵黄腺
雌虫:卵巢—输出管—卵 模—子宫—雌性生殖孔
日本血吸虫雌雄虫体
1、病原特征
雌雄合抱体
雄虫:粗短,乳白色。雄 虫平均长9.5-22mm;扁平, 虫体向中线卷曲形成抱雌 沟 雌虫:细长,暗褐色。平 均长15-26mm呈线状,常 栖止于抱雌沟内,成雌雄 合抱状态
日本血吸虫病(东毕血吸虫)Ok

日本血吸虫病
本病是由分体科分体属的日本分体吸虫寄
生于人和牛、羊、猪、犬、啮齿类及一些野生 哺乳动物的门静脉系统的小血管内所引起,为 我国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分布于长江流 域13个省,市和自治区内,严重影响人的健
致病 症状 诊断
防治
康和畜牧业生产。北方地区主要是东毕属的各
种血吸虫,侵害羊、骆驼、马、驴和牛等。
日本血吸虫病
送 绿 一 牛 巡 坐 万 千 华毛 瘟 水 样 郎 天 地 户 村 佗泽 东神 悲 欲 遥 日 萧 薜 无 青
欢 逐 逝 波 。
问 瘟 神 事 ,
看 一 千 河 。
行 八 万 里 ,
疏 鬼 唱 歌
荔 人 遗 矢
奈 小 虫 何
山 枉 自 多
动物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
简介 病原 形态 生活史 流行 病学
局部保护措施
穿:长统胶鞋、尼龙防护裤 涂:皮避敌、防蚴笔
动物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
体吸虫(日本血吸虫):雌雄异体,呈线状,雄虫粗短,
乳白色,大小为10~22mm×0.5~0.55mm,向腹面弯曲
呈镰刀状,体壁自腹吸盘后至尾部两侧向腹面卷起,形成 抱雌沟,将雌虫抱在沟内;雌虫细而长,呈灰褐色,大小
虫 体 特 征
15~26mm×0.1~0.2mm。虫卵大小为70~100μm×50~
动物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
2、消灭钉螺
防 治 措 施
应用五氯酚钠,溴乙酰胺,茶子饼等杀螺剂或
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变钉螺的孳生环境。
3、搞好饲养管理
管好粪便,防止污染水源,管好牧地,应选
择在无钉螺场地放牧。
动物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
防 治 措 施
动物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
简介日本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病
• 日本血吸虫病是日本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所引 起的疾病。
• 由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主要病变为肝与
结肠由虫卵引起的肉芽肿。 • 急性期病人有发热、肝肿大与压痛,腹泻或脓血便,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慢性期以肝脾肿大为 主,可发展为门静脉高压症,巨脾与腹水。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导致 的疾病,能寄生于人的血吸虫主要有五种, 即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日本血吸虫、 间插血吸虫与湄公血吸虫。
慢性血吸虫病
在流行区占绝大多数。在急性症状消退而未经 治疗或疫区反复轻度感染而获得部分免疫力者, 病程经过半年以上,称慢性血吸虫病。临床表现 以隐匿型间质性肝炎或慢性血吸虫行结肠炎为主。 1、无症状型 轻度感染者大多为症状,仅粪 便检查中发现虫卵,或体检时发现肝大,B超检 查可呈网络样改变。 2、有症状型 主要表现为血吸虫性肉芽肿肝 病和结肠炎。两者可同时出现在一患者身上,亦 可仅以一种表现为主。最常见症状为慢性腹泻, 脓血粘液便,这些症状时轻时重,时发时愈,病 程长者可出现肠梗阻贫血,消瘦,体力下降等。
晚期血吸虫病
反复或大量感染血吸虫尾蚴后,未经及时抗病原治疗,虫卵损害肝较 重,发展成肝硬化,有门静脉高压,脾显著肿大和临床并发症。病程 多在5~15年以上。儿童长有生长发育障碍。根据患者受累脏器官病 变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4型。同一患者可具有二、三个型的主 要表现。 1、巨脾型 是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主要表现,约占70%。 脾进行性肿大,下缘可达盆腔,表面光滑,质地硬,可有压痛,经常 伴有脾功能亢进征。 2、腹水型 是严重肝硬化的重要标志,约占25%。腹水可长期停留 在中等量以下,但大都进行性加剧,以致腹部极度膨胀,下肢高度浮 肿,难以进食,腹壁静脉曲张,脐疝和巨脾。每因上消化道出血,促 使肝衰竭,肝昏迷或感染败血症死亡。 3、结肠肉芽肿型 以结肠病变为突出表现。病程3~6年以上,亦可 有10年者。患者经常腹痛、腹泻、便秘或二者交替出现,有时水样便、 血便、粘液脓血便,有时出现腹胀、肠梗阻。 4、侏儒型 极少见。为幼年慢性反复感染引起体内各内分泌腺出现 不同程度的萎缩,功能减退,以垂体前叶和性腺功能不全最常见。
• 日本血吸虫病是日本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所引 起的疾病。
• 由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主要病变为肝与
结肠由虫卵引起的肉芽肿。 • 急性期病人有发热、肝肿大与压痛,腹泻或脓血便,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慢性期以肝脾肿大为 主,可发展为门静脉高压症,巨脾与腹水。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导致 的疾病,能寄生于人的血吸虫主要有五种, 即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日本血吸虫、 间插血吸虫与湄公血吸虫。
慢性血吸虫病
在流行区占绝大多数。在急性症状消退而未经 治疗或疫区反复轻度感染而获得部分免疫力者, 病程经过半年以上,称慢性血吸虫病。临床表现 以隐匿型间质性肝炎或慢性血吸虫行结肠炎为主。 1、无症状型 轻度感染者大多为症状,仅粪 便检查中发现虫卵,或体检时发现肝大,B超检 查可呈网络样改变。 2、有症状型 主要表现为血吸虫性肉芽肿肝 病和结肠炎。两者可同时出现在一患者身上,亦 可仅以一种表现为主。最常见症状为慢性腹泻, 脓血粘液便,这些症状时轻时重,时发时愈,病 程长者可出现肠梗阻贫血,消瘦,体力下降等。
晚期血吸虫病
反复或大量感染血吸虫尾蚴后,未经及时抗病原治疗,虫卵损害肝较 重,发展成肝硬化,有门静脉高压,脾显著肿大和临床并发症。病程 多在5~15年以上。儿童长有生长发育障碍。根据患者受累脏器官病 变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4型。同一患者可具有二、三个型的主 要表现。 1、巨脾型 是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主要表现,约占70%。 脾进行性肿大,下缘可达盆腔,表面光滑,质地硬,可有压痛,经常 伴有脾功能亢进征。 2、腹水型 是严重肝硬化的重要标志,约占25%。腹水可长期停留 在中等量以下,但大都进行性加剧,以致腹部极度膨胀,下肢高度浮 肿,难以进食,腹壁静脉曲张,脐疝和巨脾。每因上消化道出血,促 使肝衰竭,肝昏迷或感染败血症死亡。 3、结肠肉芽肿型 以结肠病变为突出表现。病程3~6年以上,亦可 有10年者。患者经常腹痛、腹泻、便秘或二者交替出现,有时水样便、 血便、粘液脓血便,有时出现腹胀、肠梗阻。 4、侏儒型 极少见。为幼年慢性反复感染引起体内各内分泌腺出现 不同程度的萎缩,功能减退,以垂体前叶和性腺功能不全最常见。
日本血吸虫

六种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
• 血吸虫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12个省、市、 血吸虫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12个省、 12个省 自治区,427个县 个县、 自治区,427个县、市; • 属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首,WHO确定的六大热带 属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 五大寄生虫病 WHO确定的六大热带 病之一。 病之一。 • 病人数多,1200万,目前仍有82万。 病人数多,1200万 目前仍有82万 82 • 病情严重、危害性大,经济损失大。 病情严重、危害性大,经济损失大。
成虫期:大量产卵, 成虫期:大量产卵,抗原量及抗体水平急剧上 产生大量的免疫复合物, 升,产生大量的免疫复合物,此时不能被有效地 清除而沉积在血管的基底膜上。 清除而沉积在血管的基底膜上。 主要病变——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 主要病变 即免疫复合物型肾炎 症状:蛋白尿、水肿及肾功能减退。 症状:蛋白尿、水肿及肾功能减退。
血吸虫感染45天 血吸虫感染45天 45 的兔肝, 的兔肝,肝表面 可见灰白色结节
正常家兔肝 脏,表面光 色均。 滑、色均。
血吸虫卵肉芽肿图 血吸虫卵肉芽肿图
3. 嗜酸性脓肿与何博礼现象 嗜酸性脓肿( 嗜酸性脓肿(图): 日本血吸虫卵在宿主组织内成簇聚集, 日本血吸虫卵在宿主组织内成簇聚集,肉芽肿的 急性期易出现中心坏死、液化, 急性期易出现中心坏死、液化,该病理变化称嗜酸 性脓肿。 性脓肿。 何博礼现象( 何博礼现象(图): 虫卵周围出现许多浆细胞伴以抗原一抗体复合物 沉着且呈放射状,该病理变化称何博礼现象 沉着且呈放射状, HoeppliDhenomenon)。 (HoeppliDhenomenon)。
(二) 虫卵
• • • • 平均89× 平均 ×67µm ; 椭圆形 ; 淡黄色; 淡黄色; 卵壳厚薄均匀,无盖, 卵壳厚薄均匀,无盖,壳一侧有 一侧刺, 一侧刺,表面常附有宿主组织残 留物 ; • 含一毛蚴,毛蚴与壳间常有油滴 含一毛蚴, 状的头腺分泌物
日本血吸虫

三 致 病
Pathogensis
致病阶段有:
尾蚴
虫卵
童虫
成虫
3.1 尾蚴致病
1、尾蚴 :尾蚴性皮炎为速发型和迟发型变态反应。
病理表现:侵入宿主皮肤后数小时出现粟粒至黄 豆大小的丘疹或荨麻疹,伴有瘙痒,数小时至2~3 天内消失。
3.2 童虫致病
移行至肺时,可引起肺组织点状出血及白细 胞浸润,病灶的范围、多少与感染程度成正比, 重度感染可发生出血性肺炎——童虫性肺炎。 由童虫毒素、代谢产物或死亡后分解的蛋白 所致的变态反应。
毛 蚴
胞 蚴 (2代)
侵入 尾 皮肤
蚴
童 虫
成 虫
门脉-肠系膜V.系统 肝内门脉系统
小静脉 淋巴系统 右心 肺
左心
体循环
2.3 尾蚴钻入皮肤的过程
1. Penetration of the skin by cercariae 2. Migration and maturation of immature worms 3. Damage by eggs in tissue
虫卵在不同浓度盐水中的孵化率
盐水浓度(%)孵化率(%) 盐水浓度(%)孵化率(%)
清水 0.2 0.5 100.0 100.0 60.0 0.8 1.0 1.2 7.5 1.8 0
虫卵在1.2%以下的盐水中,活力一般不受影响,在3.5~4.3% 的盐水中24小时内死亡;在5%的盐水中迅速死亡。
3 毛蚴
4 胞蚴
左:母胞蚴
右:子胞蚴
毛蚴侵入钉螺头足部,在其附近血淋巴中48h内即成为胞蚴。胞蚴 为一袋形体,两端较钝圆而透明。体内含许多胚细胞及由胚细胞增 生而成的胚团,再逐渐形成子胞蚴。子胞蚴脱离母胞蚴后,体内胚 团陆续分裂,分批形成尾蚴。尾蚴成熟后,穿破子胞蚴的体壁,利 用头器附近的逸出腺,溶解螺体组织而逸出到水中。
2-02-日本血吸虫病

雄虫体壁自腹吸盘 后方至尾部,两侧向腹 面卷起形成的结构。
图10-12 日本分体吸虫雌、雄虫合抱 1.口吸盘 2.腹吸盘 3.抱雌沟
日 本 血 吸 虫 生 活 史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特点:
1、成虫寄生部位——人和动物的门静脉和肠 系膜静脉
2、幼虫阶段——毛蚴、胞蚴和尾蚴
感染性阶段——尾蚴
3、感染途径——经皮肤感染,也可经口感染
致病作用
尾蚴 穿透皮肤时可引起皮炎。 童虫 在体内移行时,其分泌与代谢以及死亡崩解产物,可使 经过的器官(特别是肺)引起血管炎,受损的毛细血管发生栓塞, 破裂,产生局部的细胞浸润和点状出血。 成虫 引起轻微的机械损伤,如静脉内膜炎及静脉周围炎。成 虫死亡后被血流带到肝脏,可使血管栓塞,周围组织发生炎症 反应。 虫卵 沉着在宿主的肝脏及肠壁等组织,在其周围出现细胞浸 润,形成虫卵肉芽肿(虫卵结节)。这是发生慢性血吸虫病肝肠 病变的根本原因。而虫卵肉芽肿的形成则可能是在虫卵可溶性 抗原的刺激下,宿主产生相应的抗体,然后在虫卵周围形成抗 原抗体的复合物的结果。
症状
犊牛的症状较重,黄牛症状较水牛明显,小牛症状较大牛 明显。 临床上有急性和慢性之分,以慢性为常见。 黄牛或水牛犊大量感染时,常呈急性经过:首先表现食欲 不振,精神不佳,体温升高,可达40~41℃以上,行动缓慢 ,呆立不动,以后严重贫血,因衰竭而死亡。 慢性型的病畜表现有消化不良,发育缓慢,往往成为侏儒 牛。病牛食欲不振,下痢,粪便含粘液、血液,甚至块状粘 膜,有腥恶臭和里急后重现象,甚至发生脱肛,肝硬化,腹 水。母畜往往不妊或流产等现象。 少量感染时,一般症状不明显,病程多取慢性经过,特别 是成年水牛,虽诊断为阳性病牛,但在外观上并无明显表现 而成为带虫牛。
Hale Waihona Puke 预防日本分体吸虫病的预防要采取综合性措施,要人、畜同步防治。 积极查治病畜、病人及控制感染源。 加强粪便和用水管理,防止粪尿污染。
图10-12 日本分体吸虫雌、雄虫合抱 1.口吸盘 2.腹吸盘 3.抱雌沟
日 本 血 吸 虫 生 活 史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特点:
1、成虫寄生部位——人和动物的门静脉和肠 系膜静脉
2、幼虫阶段——毛蚴、胞蚴和尾蚴
感染性阶段——尾蚴
3、感染途径——经皮肤感染,也可经口感染
致病作用
尾蚴 穿透皮肤时可引起皮炎。 童虫 在体内移行时,其分泌与代谢以及死亡崩解产物,可使 经过的器官(特别是肺)引起血管炎,受损的毛细血管发生栓塞, 破裂,产生局部的细胞浸润和点状出血。 成虫 引起轻微的机械损伤,如静脉内膜炎及静脉周围炎。成 虫死亡后被血流带到肝脏,可使血管栓塞,周围组织发生炎症 反应。 虫卵 沉着在宿主的肝脏及肠壁等组织,在其周围出现细胞浸 润,形成虫卵肉芽肿(虫卵结节)。这是发生慢性血吸虫病肝肠 病变的根本原因。而虫卵肉芽肿的形成则可能是在虫卵可溶性 抗原的刺激下,宿主产生相应的抗体,然后在虫卵周围形成抗 原抗体的复合物的结果。
症状
犊牛的症状较重,黄牛症状较水牛明显,小牛症状较大牛 明显。 临床上有急性和慢性之分,以慢性为常见。 黄牛或水牛犊大量感染时,常呈急性经过:首先表现食欲 不振,精神不佳,体温升高,可达40~41℃以上,行动缓慢 ,呆立不动,以后严重贫血,因衰竭而死亡。 慢性型的病畜表现有消化不良,发育缓慢,往往成为侏儒 牛。病牛食欲不振,下痢,粪便含粘液、血液,甚至块状粘 膜,有腥恶臭和里急后重现象,甚至发生脱肛,肝硬化,腹 水。母畜往往不妊或流产等现象。 少量感染时,一般症状不明显,病程多取慢性经过,特别 是成年水牛,虽诊断为阳性病牛,但在外观上并无明显表现 而成为带虫牛。
Hale Waihona Puke 预防日本分体吸虫病的预防要采取综合性措施,要人、畜同步防治。 积极查治病畜、病人及控制感染源。 加强粪便和用水管理,防止粪尿污染。
日本血吸虫

体部:体部长100-150微米,宽40-66微米,平均长125微米,宽49微米。体部的前部有一个不明显的口吸盘,其后方有一个口,口的背侧是一个梨形的头腺,开口在口内。由口向下通到一根细长的末端略分叉的肠管里,肠管的末端是一个盲管。在体部后四分之一的地方有一个明显的腹吸盘。子腹吸盘的左右两侧和肠管之间有五对单细胞腺,即穿入腺。在腹吸盘的前方有两对,称前腺,嗜酸性染色;在腹吸盘的后面有三对,称后腺,嗜盐基性染色。由每个腺体各发出一根细的管子,开口在体部前端的左右两侧,开口处附近有小棘。
日本征结构
参与人:尤士蕾,王杨,王翔
小型个体,雄虫粗短,体表基本光滑或仅有极小的棘。睾丸7个,排为一行;雌虫较雄虫细长,前端细小,后端粗圆。有卵巢一个,长圆形。子宫颈长,其中含有50个以上的虫卵,虫卵椭圆形,淡黄色,卵无盖。体呈紫色。
结构:雄虫口吸盘和腹吸盘各一个,口吸盘在前端,腹吸盘在后端,腹吸盘略后于口吸盘,突出如杯状。自腹吸盘以后,虫体两侧向腹侧内褶,形成抱雌沟,雄虫停留其中,呈合抱状态。雌虫口吸盘与腹吸盘等大,卵巢于输卵管中。
【1】现代寄生虫学
【2】医学寄生虫学
【1】人体寄生虫学
三.日本血吸虫流行期间状况
参与人:石岱义,严聪聪,尹诗
血吸虫病流行于长江流域以南的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福建,上海,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云南,四川等省市地区。解放前血吸虫病是一种瘟疫,成千上万的人被夺去生命。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有效防治,血吸虫病基本上得到了控制,有些地方还消灭了血吸虫病,然最近几年来由于血吸虫病防治有所松懈。血吸虫病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有泛滥之势,《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2年披露,我国南方12个血吸虫流行省(自治区,直辖市),有427个流行县(市,区)流行总人口为6453万人,全国共有血吸虫病人81万人,其中晚期病人26046人;疫情最重的湖南省血吸虫病人达二十一万人之多,环洞庭湖的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是湖南省最大的疫区。据了解,血吸虫病疫区的扩大,全国患血吸虫病的人数也有所增加,专家估计,实际患病人数已达100万,防治形势非常严峻。专家认为,中国南方血吸虫病疫情是否向北方扩散,并在北方局部发生危害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
日本征结构
参与人:尤士蕾,王杨,王翔
小型个体,雄虫粗短,体表基本光滑或仅有极小的棘。睾丸7个,排为一行;雌虫较雄虫细长,前端细小,后端粗圆。有卵巢一个,长圆形。子宫颈长,其中含有50个以上的虫卵,虫卵椭圆形,淡黄色,卵无盖。体呈紫色。
结构:雄虫口吸盘和腹吸盘各一个,口吸盘在前端,腹吸盘在后端,腹吸盘略后于口吸盘,突出如杯状。自腹吸盘以后,虫体两侧向腹侧内褶,形成抱雌沟,雄虫停留其中,呈合抱状态。雌虫口吸盘与腹吸盘等大,卵巢于输卵管中。
【1】现代寄生虫学
【2】医学寄生虫学
【1】人体寄生虫学
三.日本血吸虫流行期间状况
参与人:石岱义,严聪聪,尹诗
血吸虫病流行于长江流域以南的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福建,上海,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云南,四川等省市地区。解放前血吸虫病是一种瘟疫,成千上万的人被夺去生命。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有效防治,血吸虫病基本上得到了控制,有些地方还消灭了血吸虫病,然最近几年来由于血吸虫病防治有所松懈。血吸虫病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有泛滥之势,《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2年披露,我国南方12个血吸虫流行省(自治区,直辖市),有427个流行县(市,区)流行总人口为6453万人,全国共有血吸虫病人81万人,其中晚期病人26046人;疫情最重的湖南省血吸虫病人达二十一万人之多,环洞庭湖的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是湖南省最大的疫区。据了解,血吸虫病疫区的扩大,全国患血吸虫病的人数也有所增加,专家估计,实际患病人数已达100万,防治形势非常严峻。专家认为,中国南方血吸虫病疫情是否向北方扩散,并在北方局部发生危害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
中间宿主体内, 进行无性繁殖
湖北钉螺
外界
母
水体 毛蚴
胞 蚴
子
胞
外界
蚴 尾蚴 水体
1个
虫卵
虫卵随大 便排出
上万条
尾蚴经皮肤感染 童虫
成虫
(1)
在肠系膜静脉 末梢寄生、交 配、产卵。
人、牛、狗、 猪、羊、兔、 鼠等哺乳动 物
终宿主体内发育, 进行有性生殖
到达在肝 内门静脉发育 成来自(2)在门脉系 统寄生
(一)成虫寄生与产卵去向
产卵: 虫体在门V末梢处交配产卵。产300~3000个卵/日/雌。
虫卵去向:大多数沉积于肠、肝组织内,
少部分被排出体外。
虫卵发育与寿命:
初 产 11d
成 熟
11d
死 亡
卵
卵
卵
大鼠模型检查结果: 肠壁 69.1% 肝脏 22.5% 自粪排出 7.7%
可见成虫在血管内运动
成虫从血管内取出(录相)
毛蚴
1条
母胞蚴
1
子胞蚴
50个 左右
尾蚴
可达10万条
胚细胞团
(六) 尾蚴从钉螺体内逸出
尾蚴 在淡水中, 活动在静的或缓 流的水表面. 其寿命大约1-3d。
尾蚴从钉螺体 内逸出的条件
水 质:清水、去氯 自来水或井水(pH 6.6-7.8)
温 度:27oC±
光照:有一定光线
(七)尾蚴对终宿主(人、畜)的感染过程
(二)病原体离开终宿主(人、畜)过程
离体阶段: 虫卵 途径: 肛门 方式: 随粪便排出
离体机制:成熟虫卵内毛蚴分泌物渗出卵壳, 引起周围组织炎症、 坏死, 在宿主血管内压、肠蠕动和腹内压共同作用下, 虫卵随溃破组织落入肠腔,继而随粪便排出。
(三)毛蚴的孵化
成熟虫卵只能在外界而且也必须在水中孵出毛蚴 才能延续其生活史。 孵化条件:
肝肠门 脉系统
三、致病
致病虫体阶段: 尾蚴、童虫、成虫、和虫卵及其免疫 复
合物 主要因素:血吸虫不同虫期释放的抗原诱
发宿主免疫应答及其免疫病理损伤 次要因素:移行、寄生机械性损伤 ☆ 血吸虫病实际是一种免疫性疾病
(一)尾蚴的损害——尾蚴性皮炎
发生部位: 入侵部位(产生红斑、丘疹、荨麻疹、水肿、瘙 痒症状)
合抱。
(二) 虫卵
• 平均89×67µm ; • 椭圆形 ; • 淡黄色; • 卵壳厚薄均匀,无盖,壳一侧有
一侧刺,表面常附有宿主组织残 留物 ;
• 含一毛蚴,毛蚴与壳间常有油滴 状的头腺分泌物
(三) 毛蚴
• 呈梨形,左右对称,平均大小为 99×35µm,周身被有纤毛,是其活 动器官。
• 体内前部中央有一个顶腺,两个侧 腺,均开口于顶突
4.免疫复合物所致损害——循环抗原
循环抗原:虫卵内毛蚴分泌物、童虫和 成虫的代谢产物、分泌物、排泄物以及 虫体表皮更新脱落的质膜。
可溶性虫卵抗原(SEA) 来源: 卵内毛蚴分泌物 出现时间: 在感染后第7周
病理机制:
抗体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可被单核细 胞或巨噬细胞吞噬、清除)。
感染早期:抗原及人体产生的抗体水平低,
(二)童虫的损害
患者可有潮热、背痛、咳嗽、血痰、食欲减退 甚至腹泻、嗜酸性 粒细胞增多等(机械性损害)。 以肺部病变较为明显。
(三)成虫的损害
1.机械行损伤:
成虫口、腹吸盘的交替吸附可引起静脉 内膜炎。
2.变态反应
代谢产物,分泌、排泄物和更新脱落的表膜, 在宿主体内可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免疫复合 物型(Ⅲ型)变态反应。
滋生在杂草丛 生、潮湿土表 处(沟、河、 湖水线边及以 上草地),春 季产卵。
软体肝 胰区 纵肋
壳口 唇嵴
二、生活史
• 1.尾蚴经皮肤感染人或动物(多种家畜和 野生动物),感染方式:接触疫水。
• 2.成虫寄生于人或动物的门脉-肠系膜静 脉系统;保虫宿主以水牛最常见。
• 3.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 4.中间宿主:湖北钉螺。 • 5.虫卵是主要致病虫期。 • 6.成虫寿命:平均4. 5年
日本血吸虫
• 血吸虫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12个省、市、 自治区,427个县、市;
• 属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首,WHO确定的六大热带 病之一。
• 病人数多,1200万,目前仍有82万。 • 病情严重、危害性大,经济损失大。
一、形 态
(一) 成虫
• 似线虫,雌雄异体。 • 口、腹吸盘在虫体前
端。
(四) 胞蚴
(五) 尾蚴cercaria
• 由体部及尾部组成,尾部又分尾干和尾叉。尾叉 不及尾干的一半 ,是日本血吸虫的特征之一。
• 五对钻腺,分泌碱性蛋白和酶。
(六)童虫
感 染 宿 主 后 第
5d
童 虫
(七)钉 螺
水陆两栖,雌
雄异体。圆锥 塔型,10mm 长,6~8个螺 层。有光壳和 肋壳之分。
清水(低无机盐) pH 6.8-7.8 (pH7.5); 温度 5-35oC(250C); 光线 向光性
向上、 向光, 呈直线 运动的 特点。
在孵化瓶上层水体中的活毛蚴录相
(四)毛蚴感染中间宿主(钉螺)过程
活钉螺软体伸出录相
机制:钉螺释 放毛蚴松对毛 蚴有吸引。
(五)毛蚴在钉螺体内发育、繁殖的过程
子宫 睾丸
口吸盘 腹吸盘 卵巢
肠支
1、雄 虫
雄虫乳白色,长12-20mm; 虫体扁平,前端有口、腹吸盘; 腹吸盘背侧7个睾丸呈串珠状
排列;
虫体向两侧延展,并略向腹 面卷曲,形成抱雌沟,外观
呈圆筒状。
2 、雌虫
• 雌虫前细后粗,长20 -25cm。 • 由于肠管充满消化或半消化
的血液,故雌虫呈黑褐色, • 常居留于抱雌沟内,与雄虫
阶段:尾蚴 途径:皮肤/粘膜 方式:皮肤接 触疫水(含 尾蚴水体) 机制: 吸盘粘附宿主皮肤; 腺体分泌酶促作用; 体部伸缩运动; 尾部的摆动。
(八)童虫在人体内移行和发育为成虫的过程
移行途经: 童虫
入血管/ 淋巴管
右 肺左
心
心
大循环
肠系膜 动脉
穿过毛 细血管
肠系膜V末梢 定居、寄生、 产卵
肝内门V 发育至雌 雄合抱
日本裂体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 Katsurada,1904
P195
简介
• 血吸虫(blood fluke)也称裂体吸虫。 • 寄生于人体的主要有六种,我国仅有日本血吸虫。 • 血吸虫病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
六种血吸虫
• 日本血吸虫(S.japonicum) • 曼氏血吸虫(S.mansoni) • 埃及血吸虫(S.haematobium) • 间插血吸虫(S.intercalatum) • 湄公血吸虫(S.mekongi) • 马来血吸虫(S.malayen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