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子养虾与病害防控

合集下载

对虾生态养殖模式及常见病害防控课件

对虾生态养殖模式及常见病害防控课件

南美白对虾人工养殖生长速度快,60天即可达上市 规格;适盐范围广(0-40‰),可以采取纯淡水、
半咸水、海水多种养殖模式,从自然海区到淡水池
塘均可生长,从而打破了地域限制,且具耐高温, 抗病力强;食性杂,对饲料蛋白要求低,35%即可
达生长所需。是“海虾淡养”的优质品种,使其养
殖地域范围扩大。养殖南美白对虾,放养虾苗规格 要在2厘米以上,经淡化到零度的种苗,池塘以3-5 亩为宜,水深1.5米左右,放苗时间在5月底、6月初, 水温在20℃以上,一般养殖条件下,亩放虾苗2万尾, 并搭养500-100尾花、白鲢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定
南美白对虾的生长过程中具有蜕壳的生理特点,蜕壳 前虾停止进食,蜕壳后虾体又很柔软,在此期间虾体 的活动能力减弱,对病原体和敌害的抵抗力差,极易
被病原体感染。由于南美白对虾的器官构造及机能 简单,免疫系统的发育也不成熟,对微生物病害感染 的抵抗主要依赖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目前还没有南 美白对虾具有特异性免疫机能的有力证据。因此,在 水产养殖条件下,高密度养殖带来的应激以及环境污 染损害了南美白对虾的防御系统,增强了南美白对虾 对病害的易感性。
南美白对虾肉质鲜美,加工出肉率可高达67%,适温范围广, 可在18-32℃生长,适盐范围也广,可在盐度1-40‰条件 下生长,是一种优良的淡化养殖品种。南美白对虾生长快, 抗病能力强,现已逐渐成为我国南方的主要养殖虾种。我国 厦门、北海、南宁和广州等地均有虾苗、虾无节幼体或亲虾 供货
南美白对虾原产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主 要分布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湾沿岸,以厄瓜多
期使用光合细菌和水质调节剂,调控水质,预防虾 病。
对虾养殖模式
根据养殖条件的不同,在养殖模式上可采用主养、 混养、套养等不同的养殖模式,目的是在不同养殖 环境条件下即不浪费水体资源又能取得更高产量和 效益。

水产养殖场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场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场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但是常见病害对水产养殖场经营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因此,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对于保持水产养殖场的健康和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产养殖场常见病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鱼类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1. 鳃腔寄生虫病鳃腔寄生虫病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通过寄生虫感染传播。

防治措施包括定期检查鱼类的鳃腔状况,使用有效的杀虫剂进行治疗,并加强水质和环境的管理,减少病原体滋生的可能性。

2. 眼睛疾病眼睛疾病是鱼类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预防眼睛疾病的方法包括保持水体清洁,定期更换水质,避免养殖密度过高,定期检查鱼类的眼睛是否有异常,并及时发现和处理。

3. 鱼类细菌感染鱼类细菌感染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它通常会导致鱼类死亡率增加。

预防鱼类细菌感染的措施包括合理选择优质的鱼苗,保持水体的清洁和稳定,控制饲料供给的量,提供充足的营养,增强鱼类的免疫力。

4. 鱼病毒感染鱼病毒感染是水产养殖中较为严重的病害,它可导致大量鱼类死亡。

预防鱼病毒感染的方法包括选择病毒抗性强的品种进行养殖,做好养殖池塘的消毒工作,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毒感染。

二、虾类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1. 白斑病白斑病是虾类养殖中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它会导致虾类体色发白,并且死亡率较高。

预防白斑病的措施包括控制饵料的供给量,定期清理养殖池塘,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加强虾类的免疫力和营养供给。

2. 黄体病黄体病是虾类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害,它会导致虾类体表出现黄色斑点,并且虾类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预防黄体病的措施包括严格控制养殖密度,定期检查虾类体表情况,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并加强营养和护理。

3. 眼睛疾病虾类的眼睛疾病也比较常见,它会导致虾类的视力受损,并且影响虾类的正常活动。

预防眼睛疾病的措施包括保持水体清洁,定期更换新水,提供优质的饲料,并定期检查虾类眼睛是否有异常情况。

对虾7种常见疾病的防治

对虾7种常见疾病的防治

对虾7种常见疾病的防治对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淡水或海洋水产品,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和消费。

然而,和其他生物一样,对虾也有可能患病。

在本文中,我们将主要介绍对虾7种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一、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是对虾水产养殖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这些病原体可能通过不洁水源、饲料及对虾自身携带等渠道感染到对虾,引起严重的疾病和死亡。

以下是有关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方法:1. 对虾养殖环境的卫生确保生长环境的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对虾细菌性疾病的首要措施。

保持对虾养殖水体的清洁,定期进行换水,并排出污物和废料,以维持养殖水域的良好水质。

2. 对饲料的控制对虾的饲料质量也是引起对虾细菌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饲料的质量和用量,保证饲料的卫生和营养。

3. 优化对虾养殖管理加强对虾养殖管理,适时检测对虾的健康状况,发现病情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病毒性疾病对虾病毒性疾病是一类危害较大的疾病,通常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以下是有关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方法:1. 对虾养殖环境的维护与细菌性疾病一样,保持对虾养殖水体的清洁也是预防和控制病毒性疾病的重要措施。

此外,建议选用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滤水设施。

2. 选用优质对虾种苗对虾病毒感染的源头是种苗。

选择病毒抗性较强的对虾种苗,是防治对虾病毒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3. 加强对虾免疫针对不同的对虾病毒,可以进行对虾免疫。

选择合适的免疫方法和免疫方式,可以有效的控制对虾的病毒性感染并提高对虾的抗病力。

三、真菌性疾病除了细菌和病毒,对虾还可能感染真菌,引起真菌性疾病。

以下是有关真菌性疾病的防治方法:1. 对虾养殖环境的维护真菌性疾病也是对虾养殖的一大难题。

对虾水质的维护是预防和控制真菌性疾病的关键。

减少对虾养殖的水温变化,加强水质的检测和科学运用清水等保持水体清洁,有助于降低真菌性疾病的发生率。

2. 卫生措施对虾养殖场要对设备进行合理归位和消毒,检测池壁和合适的去渣装备等减少病原菌传播。

海水养殖龙虾的疾病防控与治疗方法

海水养殖龙虾的疾病防控与治疗方法

海水养殖龙虾的疾病防控与治疗方法龙虾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水产品,具有高蛋白质、低脂肪的优势,广受消费者青睐。

然而,在海水养殖龙虾的过程中,疾病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疾病不仅会导致龙虾的死亡率增加,还会对整个养殖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对于海水养殖龙虾的疾病防控与治疗方法的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海水养殖龙虾的常见疾病,介绍一些常用的防控与治疗方法。

一、外寄生虫感染1. 疫苗预防外寄生虫感染是海水养殖龙虾常见的问题之一。

对于已知的外寄生虫,疫苗预防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措施。

疫苗可以通过注射或食物添加的方式给龙虾接种,提高其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2. 环境卫生外寄生虫感染往往与养殖环境卫生不佳有关。

因此,定期清理养殖场的底泥,及时更换水质,保持龙虾饲养环境的清洁和通风是预防外寄生虫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3. 隔离传染源在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有感染外寄生虫的个体,应及时将其隔离,防止感染扩散。

同时,也要避免将来自疫源地的龙虾引入养殖场,以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二、细菌感染1. 水质管理细菌感染常常与水质不佳有关。

龙虾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过浊或富含有机物的水容易成为细菌滋生的地方。

因此,定期检测水质,控制水质参数在适宜范围内,保持水质清洁,可有效预防细菌感染。

2. 抗生素治疗一旦发现细菌感染,及时采取抗生素治疗是必要的。

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细菌的敏感性进行,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免增加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3. 养殖管理细菌感染往往也与养殖水体过度密度有关。

应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以减少龙虾之间的互咬和感染的可能。

三、寄生虫感染1. 视察筛选在购入龙虾苗种的过程中,应进行视察筛选,选择健康、无寄生虫感染的龙虾苗种。

这样可以减少感染的概率,提高养殖龙虾的免疫力。

2. 体外消毒对于购入的龙虾苗种,可以先进行体外消毒处理,以去除可能存在的寄生虫卵和幼虫,减少感染的风险。

3. 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也是预防寄生虫感染的关键。

成功养虾关键:解毒、抗应激、消除潜在隐患!

成功养虾关键:解毒、抗应激、消除潜在隐患!

成功养虾关键:解毒、抗应激、消除潜在隐患!对虾的免疫系统相对比较简单,对应激的反应十分敏感,在养殖过程中,由于天气变化、用药、换水、水质突变、刮虾操作等原因,很容易造成对虾的强烈应激反应,引起发病甚至死亡。

因此,在虾的养殖过程,如何去预防和处理不用情况引起的应激反应,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①换季时节,对虾应激反应的防控早春、春夏、夏秋、秋冬季节转换之际,温差变化大,气候不稳定,温度或高或低,这种变化持续时间长,会导致养殖水体的理化因子发生急剧变化,造成对虾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

严重的将引发对虾爆发性疾病,造成大面积排塘。

【防控措施】:一方面维护水质藻相和菌相的稳定,避免因环境变化引起水质突变;另一方面则要加强虾体营养,增强其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

跟踪所服务的养殖户,按以下方法进行防控,能取得不错效果,基本不出问题。

A.选择健康优质苗种,在气候相对稳定时放苗,放苗前泼洒解毒应激灵和复合VC应激灵或稳定型VC。

B.在换季时期,泼洒补钙药品和解毒药品,如:安进巨能钙,解毒底改等,防控应激,增强虾体免疫。

C.在换季时期,必须投喂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在饲料中添加酶益添、免疫促长素,复合免疫多糖等营养制剂。

D. 在环境(水温、盐度、光照、溶氧、藻相)突变、暴风雨前后、对虾受惊吓、捕捞前后,要及时投放解毒应激灵抗应激,增强对虾抗应激力。

②藻相突变,对虾应激反应的防控藻相突变,主要表现在藻类突然死亡、水色变清,藻类过旺、水色过浓、水色老绿、蓝藻爆发、这些情况的发生,容易造成对虾产生应激反应,往往也是病毒性疾病爆发的先兆。

【防控措施】:A.使用消毒剂前投放抗“解毒应激灵”,增强对虾抗应激力;使用消毒剂后投放解毒剂,消除水体中可能残存的消毒剂。

B.定期使用“铂源盾-水盾”、“硅藻壮”、“水维康”等有益微生物制剂调理水质,避免浮游微藻大量死亡及水质恶化。

③天气突变,对虾应激反应的防控天气突变,如遇冷空气、台风、连续降雨、暴雨、阴天、冷热温差大等时候,很容易造成水体分层(水温、盐度、pH值分层等),同时藻类因光合作用微弱也易发生大量死亡,使水变清,溶氧急剧下降,有害生物大量繁殖形成白浊水,底层氨氮。

对虾生态养殖模式及常见病害防控课件演示教学73页PPT

对虾生态养殖模式及常见病害防控课件演示教学73页PPT
对虾生ຫໍສະໝຸດ 养殖模式及常见病害防控课 件演示教学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龙虾养殖病害管理制度范本

龙虾养殖病害管理制度范本

龙虾养殖病害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龙虾养殖病害的防控,提高龙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确保龙虾产品质量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病害预防1. 清塘消毒:放养前要彻底清塘消毒,杀灭病原体和敌害生物。

过滤进水,防止敌害生物入池。

外来龙虾苗要用1~3%的食盐水浸浴消毒后再放入池塘。

饲料、网具也要按常规消毒。

2. 保持水质清新:经常冲注新水,或配套增氧机,保持池水溶氧量在每升3毫克以上;每月视情况用生石灰(每吨水20克)全池泼洒,使pH值保持在7~8。

3. 科学投喂:以使用人工配合颗粒饲料为好,做到四定投喂。

池中有残饲或水质及池底恶变,多是由于投饲过多所致。

当水中溶氧低、水质恶化或恶劣天气时(如雷雨闷热天、连续阴天),要减少投饲或停喂。

三、常见病害与敌害的防治1. 细菌性疾病:(1)褐斑病:虾的甲壳受到外伤而被多种细菌感染,破坏了虾壳的角质层、表皮层和几丁质层,形成甲壳上的黑褐色斑块。

此病一般都能在再次蜕壳时蜕掉而自愈,但严重时也会致虾死亡。

(2)败血病:虾的血液和内部器官被细菌感染而出现,这些细菌包括有弧菌、单孢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2. 敌害生物:如水生昆虫、鱼类、鸟类等,要采取措施驱赶或防治。

四、监测与预警1. 定期监测:定期对水质、龙虾生长状况、病害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病害预警:一旦发现病害发生,要及时采取隔离、治疗等措施,防止病害蔓延。

五、治疗与处理1. 细菌性疾病: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改善水质,减少投饲量。

2. 敌害生物:采取驱赶、捕捞等措施,减少敌害生物对龙虾的影响。

六、人员培训与管理1. 加强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户对病害防控的认识和能力。

2. 建立养殖户档案,定期对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七、记录与报告1. 建立病害发生记录制度,详细记录病害发生时间、地点、症状、处理措施等。

2. 发现重大病害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采取相应措施。

八、制度落实与监督1. 加强对养殖户的监管,确保病害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业,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病害问题。

病害的发生不仅会直接影响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还会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了解水产养殖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措施对于养殖户来说非常重要。

一、常见的水产养殖病害1. 鱼类病害(1)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是鱼类养殖中常见的疾病,比较典型的有鱼病弧菌病、鸟氏菌病和拟杆菌病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鱼体表现出虹吸力下降、食欲不振、停止摄食、呼吸急促等症状。

(2)寄生虫病害:寄生虫病害主要包括鱼虱病、白点病等,这些病害会影响鱼类的健康生长,甚至导致大量死亡。

(1)白点病:白点病是虾类养殖中比较常见的疾病,病原体主要是白斑虾病毒。

患病的虾体表现出体色变浅、食欲不振、生长迟缓等症状。

(2)黄黑颤虫病:这是一种虾体寄生虫病,患病的虾体表现出虾壳发黄、体色暗淡,严重影响了虾类养殖的生产。

二、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1. 细菌性病害的防治(1)加强水质管理:保持养殖水质清洁,合理投喂,避免过度投喂和过度密度饲养。

(2)合理选择养殖环境:选择合适的养殖水域,避免养殖水域过于潮湿或者水流不畅导致水质恶化。

(3)定期检查鱼群:对鱼群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病害,隔离患病鱼群,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1)定期换水:定期进行水质换新,保持养殖水域的清洁。

(2)加强疫病防治:定期使用消毒剂对养殖池进行消毒,预防寄生虫病害的发生。

(1)增强养殖动物的抵抗力:合理搭配饲料,添加促进免疫的物质,增强养殖动物的免疫力。

(2)规范管理养殖动物:定期做好养殖动物的检疫工作,确保无病种饲料的使用。

4. 养殖环境的管理(1)合理控制水温:保持养殖水域的水温适宜,避免水温过高或过低导致病害发生。

(2)良好的水循环:保持养殖水质循环,避免养殖水质滞留造成水体污染。

5. 科学用药在水产养殖中,合理使用药物也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但是使用药物应根据病害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避免药物滥用导致残留过多的药物在水体中,从而导致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池(一级、二级)、结晶池组成。其中一级(初级蒸发池)、二级
(次级蒸发池)蒸发池面积 80% 左右,盐度 30-50 ,俗称盐田汪子。 其中含有大量的盐田生物,构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
粗放养殖,放养密度低
高盐度,病原少 天然饵料丰富,投料少 对虾长势快 养殖成本低 虾体质好,抗病力强
养虾模式的特点
出虾规格大 对虾肉质佳。
生态科技 益达四方
5、饲料与病害的关系
池塘中最大宗的污染——氮
氮污染率 = 生物量×投饵率×蛋白含量× ( 1 – 饲料效率) ×16% 饲料是池塘养殖过程中最大宗的投入品;是氮污染的主要来源。 饲料蛋白虚高、摄食率、同化率低很容易造成养殖环境污染加重;饲料中有害物质引起养 殖动物慢性中毒,免疫能力降低,是目前养殖动物常见的消化器官(肝胆肠胃等)类疾病的重
使用后:肠道壁增厚,暗红色条带变为黑 色斑点,韧性增强,粪便成型
道环境,修复肠粘膜,调节机体肠粘膜的免疫活性, 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2.靓水解毒:分解悬浮的残饵、粪便、泡沫、油膜
优化肠道 菌群
发酵饲料
靓水解毒
等有机污染物,“净水、爽水”;稳定水体pH值, 不易出现“转水”现象;消除因富营养化导致的甲 藻暴发而产生的红水,解除甲藻毒素,避免养殖动 物中毒。 3.发酵饲料,提高转化率:分解饲料中抗营养因子, 提前乳化饲料中的蛋白、脂肪,切断不易被消化的 糖苷键,转化为易被吸收的小分子肽、葡萄糖等有 机物,减轻胃肠消化负担,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 饲料系数。
生态科技 益达四方
2、养殖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及管理
1、 转肝期:
转肝期其实就是肝胰腺的快速发育成熟期。肝胰腺在对虾中就是辅助消化器官,故转肝后 虾摄食会增多。虾摄食饵料转换期,肝负担可能加重。虾苗从规格投放约0.8cm至5cm,肝脏随 着机体的增长而逐渐生长转变以至完善的过程成为对虾转肝期。 由于转肝期内食性转换、蜕壳频繁、肝脏等器官未完全发育,所以属于发病高峰期,轻则 影响生长,重则排塘。所以虾苗转肝期的养护至关重要。 转肝期主要任务:保持水色稳定,多用新活水酵素扩配乳酸菌并定期泼洒,保持水体中良 好的菌相和藻相,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注意用底特优或者底菌清改底,用肠乐菌泰拌料改善
2、饲料选择:
选择大品牌饲料,不要自己去加工饲料,主要是由于自己加工的饲料营养配比不合理,利用率
低,长期使用对底质造成不良影响。
生态科技 益达四方
4、解 决 方 案
3、饵料的培养及调水: 池塘一般面积较大,大量投喂颗粒 料性价比低,因此培养池塘生物饵料尤 为重要。使用微生物制剂培养,不仅成 本低、性价比高,而且调水效果明显。 建议使用“新活水酵素”、“硅藻旺宝
肠道,促进饲料蛋白转化。在虾脱壳或者转肝期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样能减少疾病的发生。
生态科技 益达四方
2、养殖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及管理
2、 6月中旬以后进入多雨高温季节:
进入多雨高温季节,闷热、连绵阴雨天气较多。天气不稳定,也对南美白对虾养殖造成诸多影 响: 池塘负载加大。池底积累了大量的残饵、粪便、浮游动植物尸体及其他有机物,一些有害细菌 大量滋生,水质极为不稳定,极易转水造成水质败坏,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 引起缺氧、中毒现象发生。 由于水环境不稳定,对虾经常处于应激状态,致使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降低,极易发病以至死亡 造成损失。 该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改底、消毒、增氧以及用乳酸菌调水。选用无刺激安全的高含量过硫产 品底菌清定期进行改底、消毒;用益氧源增氧;并用新活水酵素扩配乳酸菌并定期泼洒,增强水体的 自净能力。
生态科技 益达四方
使用建议
发酵饲料或拌料投喂: 苗室定期泼洒:
诱食促生长,改善胃肠道,丰产增 收。 每公斤饲料加本品 10 ~ 15 毫升, 混合均匀后,阴干半小时后投喂。 提高幼苗成活率,增强抗病力,增
池塘定期泼洒:
稳水爽水,稳定pH值,养殖动物
少生病。 每亩•米水体使用200~300毫升, 连用两次。
生态科技 益达四方
4 解 决 方 案
方案:先用底菌清消毒改底,减少氧债; 再用活化好的新活水酵素全池泼洒,达 到菌藻平衡,水质稳定的效果,同时用 肠乐菌泰发酵饲料投喂,改善对虾摄食 不佳状态。 对虾大水体池塘养殖“三剑客” ,高温 养殖无忧愁!
生态科技 益达四方
三、关于我们
1、了解益科达
益科达的核心竞争力是特异菌株功能菌
生态科技 益达四方
3、汪化
放养密度:近年塘租上涨过快,放养密度增加
2
3
饵料问题:低质蛋白,低档料,吸收利用率低
水环境:天然的浮游生物,浮游动物越来越少,水污染严重
4
5
生态科技 益达四方
底质问题:发黑、发臭、氨氮超标等
4、解 决 方 案
1、苗种选择:
选择优质一代苗(P4-P5阶段),标粗至1.5-2.0cm,这样不仅可以 降低投苗的成本,还可提高 放苗成活率,并解决前期投喂问题。
(肥水型)”,培养快、数量足,且能
分解水中有机质,稳定水体。
生态科技 益达四方
4 解 决 方 案
4 、雨后、高温造成的黄腿、黄腮、吃食不佳:
原因:中后期池塘底部残饵、粪便、死亡 水草藻体在分解中需要消耗大量溶氧,底部 有机物积累,池底发黑臭,有毒有害物质积 累导致池底溶氧低、毒性强。久之池底聚毒 层增加、病原菌滋生。白对虾长期处于“亚 缺氧”状态,体质下降,极易发病。一旦环 境变化(应激),特别是大暴雨后水温、盐 度巨变、倒藻后导致大批死虾。
品筛选,产品开发一条线下来。(借鉴了畜禽养殖疾病防控的模式) 对虾在水中的行为不易被观察到。一旦发生病害,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困难。 当虾患病后,大多数失去食欲,即使有特效药物,也无法进入其体内;口服仅限于那些尚未失 去食欲的个体。对养殖水体用药,采用全池泼洒或浸泡的方法,只适用于小面积小水体,(汪 子养虾,用药是行不通的)。 我们从宏观的角度去探讨病害发生。从池塘生态系统的角度看,池塘虾病发生的原因在于 池塘生态系统中的污染率与净化力不平衡所引起的。要从根本上控制鱼病,实现池塘养殖低碳、 高效、安全,必须从源头上解决病害发生的主要矛盾——污染与净化之间的平衡。
亚硝酸盐以及氮气等;
• 3.沉积为底泥。
底泥
生态科技 益达四方
7、底质在病害防治中的重要性
养虾先养水 养水先养底 如果池塘是一个茶壶,池塘底泥就 是茶叶。池塘的水本质上就是底泥的 浸出液;底质通过影响水质进而影响
光合作用,最终影响池塘生态系统。
池塘养殖存在着“连作障碍”, 养殖密度越高,池塘土壤退化越严重 连作障碍越明显。
生态科技 益达四方
底泥的特性
缺乏分子氧
泥-水界面
泥水物质交换 还原性
保护、 缓冲 作用
泥-水界面(氧化态泥),这个非常重要,我们水产 养殖的底质管理就是对泥水界面的管理,通过泥水 的物质交换来管理。 生态科技 益达四方
二、大汪子养殖特点及 生态养殖方案
1、汪子养虾的特点
北方四省市盐场水面 220多万亩(14.6万公顷)。由进水渠、蒸
“养虾先养水,好水养好虾”。水体是虾的生活环境,其生物组成、理化指标、物质循环及 变化动态等均与对虾的健康、生长密切相关。养殖对象对恶劣环境都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但 是,恶劣环境下其生长速度和抵抗能力都会下降,当出现极端天气时,极易发生严重疾病。
生态科技 益达四方
3、对虾养殖为什么病害越来越多
一直以来,我们对虾病的防控都是从微观的角度入手,即从病状、病症到病原,然后到产
生态科技 益达四方
肠乐菌肽对比发酵饲料的优势
1 2 3
工厂化发酵相比乳酸菌发酵剂自发酵的不含杂菌发酵更安全。
三株乳酸菌的功能皆为调理肠道为主尤其鼠李糖乳酸菌 的肠道定植能力超强。
用本品发酵饲料,比购买发酵饲料成本超低,
同时用户能用到最“适度发酵”的发酵饲料。
生态科技 益达四方
发酵饲料、调节肠道
使用前:肠道壁较薄,有暗红色条带, 韧性较差,粪便细碎,不成型
当池塘的净化力(氨氮处理能力)大于污染率时,池塘生态系统是健康而稳定的。当池塘 净化力小于污染率时,池塘生态必然趋于恶化和崩溃。最终表现为养殖动物的病害。 总之,有了好的水产养殖环境,才能达到健康养殖的目的,在实施健康生态养殖时,核心 是加强生产管理,改善和优化养殖环境,降低滋生污染,减少甚至消除养殖污染造成的负面效应, 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减少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生,提高水产养殖的质量,增加养殖的经济效益。
肠乐菌肽
益生、护肠、稳水
主要成分
嗜酸乳杆菌
植物乳杆菌
鼠李糖乳杆菌
小肽等
抑菌能力强
产酸能力强
定植能力强
激活免疫 调肠促长
成分分析保证值: 出罐活菌总数≥50×108 CFU/g 保质期内活菌总数≥5.0×104 CFU/g 生态科技 益达四方
功能特点
1.优化肠道菌群:迅速组建肠道有益菌群,优化肠
要诱因之一。
选择蛋白含量适中、饲料效率高的饲料是降低养殖过程中氮污染,实现健康养殖的最根本
手段。(选择一些大品牌品质高的饲料)
生态科技 益达四方
6、从水体氮循环看病害防治
氮来源:
• 投喂饲料 • 泼洒肥料
• 生物固氮
氮去向: • 1.动植物利用,合成有机物; • 2.未被动植物利用,与鱼粪 便、死藻、动植物尸体一起 被微生物分解,产生氨氮、
生态科技 益达四方
池塘生产能力的限制因素表(病害)
产量 清除饲料所产生的氮 苗种+饲料+溶氧+净化
补充饲料所消耗的氧
苗种+饲料+溶氧
苗种+饲料 苗种
来自林文辉研究员
4、病害的防治基础
养殖活动的本质是蛋白转化: 将饲料蛋白转化为虾的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