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客家火龙节民俗体育活动探析
从客家文化看客家情怀的凝聚作用

189作者简介:肖飞华(1984— ),女,汉族,江西赣州人。
主要研究方向:客家文化、文物博物。
赣南是客家的聚集地之一,也是客家文化形成、发展形态集中体现的区域。
在赣南,许多客家文化充分地展示出客家情怀的凝聚力,客家人将客家情怀充分融入生产生活、民俗风情等各个方面,客家情怀所展示出的凝聚力对强化客家民系及族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客家人聚集而居的围屋文化围屋是客家人最典型、最成熟、最具特质的民居建筑。
客家先民由于苦受战乱之扰,辗转南下,在中原这片广袤土地中寻找到一块四周环山、不受外人侵扰的乐土,便定居下来,多以血缘为纽带家族形式聚族而居。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原士族名门,出现过累世聚居的大家庭居住情况,三代、四代、五代甚至六代聚集而居族谱中皆有记载。
他们早期苦受战乱,且又因为初到之时,赣南山川险峻、交通闭塞,原住民皆是生产生活较为落后的土著族群,如《太平寰宇记》中皆有对赣南当时山区的记载:“大山穷谷之间有山都人,不知其源绪所出。
发长五寸而不能结,裸身,见人便走避之,种类甚稀少,旷时一见,然自有男女焉”[1]。
因此,客家人在此定居极为不易,为了争夺仅有的生存空间以及生活必需的土地这种生产资源,躲避防御当地土著原住民的攻击袭扰,在客家传统建筑上直观地体现出极强的防御性和生产生活功能性。
许多赣南现有客家建筑是聚落族群结构,而且沿袭魏晋时期军事性极强的坞、堡、寨等建筑形态。
赣南围屋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被众多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城堡”,也是目前赣南保留下来的最多客家建筑的代表建筑。
围屋的主要特点是聚族而居,四面围合封闭,外墙中设有炮楼、枪眼等防御设施,围内设有水井、粮柴库、水池等防围困的设施和设备。
围屋居民,因其外墙既是每间房屋的外墙,又充当整座围屋的围墙,又因部分围屋的大门门额上题有诸如西昌围、庆衍围。
龙光围等铭文,故名,而当地人统称为“围”、“围子”或“水围”。
[2]它保留有中原围土造屋的建筑技术,而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改良,即用灭有焙烧过的砂质黏土和米制沙土按照一定比例另外加入石灰、红糖水、糯米浆搅拌浇筑而成。
从赣南客家文化看村落体育的发展

【 关键词 】 赣南; 客家文化 ; 村 落体 育
1 客 家文 化 背 景 下 的村 落 体 育 特 征
使得开展村落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显得力不从心 。
村落体育既属 于农村体育 的范畴 . 又属于社 区体育 的范畴。我国 3 赣南客家地区村落体 育发展对策思考 有学者认 为 . 村落体育是在农村村落环境下 的, 以村 民为主体 , 以 自在 正确认识客 家村 落传统体 育的结构与功能 . 挖 掘整理 、 保护 开发 的或 混含着娱乐消 闲、 健 体的 目的 . 所 进行 的非生 产性的身体运 动的 好客家村落传统 体育 . 不仅对 弘扬优秀 民族传 统文 化 . 推动客家村 落 统称 。 全 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 , 建设健康 、 文明、 和谐 的社会 主义新农 村有 赣南是 客家 民系重要发祥地之一 . 客家人 1 3占 9 5 %以上。客家人 重要的现实意义 , 而且对于地处边远山区 . 经济相对滞后 。 群众 体育活 创造 了特色鲜 明且 丰富多彩 的赣南客家文化 . 而客家村落传统 体育就 动条件差 . 开展受到制约的我国广大农村都有重要 的借鉴意义 是其重要 的组成部分 3 . 1 以红色体育旅游为依托 . 促进 客家 民间传统体育发展 赣南苏区红色旅游具有较强的优 势. 可将客家村落体 育项 目开发 2 赣 南 地 区村 落 体 育发 展 现 状 创新 . 从而获取资金赞助 , 作为针对其 变革 的突破 1 3。 一方面沿袭本村 2 . 1 赣南 客家 文化与村落体育 的形成 落居 民募集 的方 式 . 尤其是较 富裕居 民的募集 . 另一方面接受游 客以 赣南客 家人 主要来 自中国历史上 的六次大迁移 。 正是 由于赣南客 及企业 的商业赞 助 . 同时积极 申报省政府资助项 目. 如非物质文化遗 家人来 源于不同时期 、 不同地域 , 使得 赣南既有早期 的赣南本 土客家 产等 。 文化 , 又有江淮 、 赣 中等地移 民的外来客家文化 , 还有来 自闽粤客家人 3 . 2 鼓励体育科研工作者挖掘并整 理客家村落体育文化活动技 艺 的文化 .从 而形成 了今天具有浓厚赣南地方特色 的赣南客 家文化 . 赣 知识分子是全社会的公共 财富 因此 . 广大体育科研工作 者也有 南客家村落传统体育就是其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责任 、 有义务挖掘 并整理赣南 客家村落传统体 育文 化活动技艺 , 避 免 客家宗族 内部建有严格 的规章制度 . 通常通过 开展祭 祀和年节娱 其失传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 . 将村 落传统体育文化 活动作 为历史 文化 乐活 动. 统一族人精神信仰 . 加强宗族凝 聚力 。 节庆 民俗体育活动就是 的一部分 申报历史文化遗产项 目是可行途径 客 家 村 落 各 种 祭 祀 活动 和 大型 年 节 娱 乐 活 动 的主 要 内容 如 赣 南 宁 都 3 _ 3 提高认识 、 加 强宣传 . 重建赣南客家 民间传统体育文化信心 与认 客家 的桥帮灯 、 担灯 、 竹篙火龙 、 杠灯等就是起源于祖宗祭 祀仪 式上的 同感 民俗体育活 动。 九狮拜象 、 舞龙 、 舞狮 、 秧歌 、 高跷 、 傩戏 、 赛龙舟 、 马灯 、 赣南客家 民间体育是客家人珍贵的体育文化遗产 . 也是我 国民族 划汉船等则 是民间举办 的大型节庆体育娱乐活动项 目 此外 . 客家人 传统体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 政治、 经济 、 文化 的变化 , 大多数 经常利用劳 动休息 时间. 因地制宜 . 在 田间地头就地取材 , 开展 一些民 村落节庆 民俗 以及少儿嬉戏、 娱乐 项 目因失去 了 自 然传 承的时空条件 间体 育活动 。 如采茶舞 、 禾杆舞 、 扁担顶力、 禾杆 拔河等 。 这些体育活动 正逐渐衰 落消失 :竞技传统 体育活动随生产生 活方式和人们休 闲娱 内容 与方式 多半是 生产 和生活方式 的再现 . 与劳动技术 自 然结合 。 乐、 生产工作观念变化已基本消失 新 时期应结合时代发展要求 . 确定 2 . 2 赣南地 区客 家村落传统体育文化活动面临 的困境 正确发展方 向 。 不 断注入新 的内涵 . 增加文化和科 技含量 , 合理开发 、 2 _ 2 . 1 缺 乏 继 承 者 以及 指 导 人 员 保护和创新 . 建立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趋势 的赣南 客家 民间传 统体育 客家村落传统 体育活动大多 随着生产劳动 和生活方式 的改变而 结构体系。 l 处 于无法 开展状况 . 有些 已基本消亡 继承者是社会事 物得以传承与 繁衍 的本质保 障 技艺传承缺乏后继者 . 同时 . 客家村落传统体育文化 【 参考文献 】 活 动在活动方式方 面有 严格的规定 . 青 少年对其 缺乏兴趣 , 参 与者缺 [ 1 ] 朱长长 , 等. 赣南客家民间体育项 目资源现状调查研究 【 J 】 . 华章 , 2 0 1 3 ( 9 ) : 1 9 9 . 乏新 生力量 . 而且随着 城镇化 的发展 , 许 多中青年都外 出务 工 , 参与者 [ 2 ] 吴玉华 , 任海. 赣南客家村落传统体育 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J 1 . 南京体 育学 院学 以中老年为主。 报, 2 0 0 9 , 4 . 2 . 2 . 2 资金 问题成 为村落体育发展 的障碍 [ 3 ] 罗湘林 对 一个村落体 育的考察 与分析【 J J . 体育科学 , 2 0 0 6 ( 4 ) : 8 6 — 9 0 . 4 ] 郭宝科 鲁 苏浙赣 四省村 落农 民体育 现状的实证分 析【 D 】 . 武汉: 华 中师范 大 资金 是村落体 育活动得 以维续 的保 障。 村落体育活动要求各家庭 [ 2 0 0 9 . 主动将其应 摊费用 交到宗祠或家庙 . 由村落族长或 年长 者在家庙或宗 学 . 祠前 收取 . 若 遇到特殊情况 , 村落族长或年长者再挨家 挨户收取 , 每家 [ 责任编辑 : 王静] 每户都主动交纳 随着人们参 与热情 的下 降, 目前 , 资金 已成为 困扰村 落体 育文化活动的经常性 问题 。 另外 . 政府部门的资助能力有 限。 从而
元宵节舞火龙祈求平安吉祥

元宵节舞火龙祈求平安吉祥元宵节,被誉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小年”。
这一天,在喜庆的氛围中,人们会举办各种活动来庆祝。
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节目之一就是舞火龙。
这项独特而古老的舞蹈表演犹如一条巨龙在空中腾踏,舞动着火红的身躯,以求平安和吉祥。
本文将以元宵节舞火龙为主题,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含义和民俗传统。
1. 起源与传说元宵节舞火龙源远流长,有关其起源的传说不胜枚举。
其中最为流行的一个传说是关于南宋时期的一位高僧。
据说,这位高僧于元宵节夜晚梦见一条巨龙,龙身上火光冲天。
随后,在禅宗的启示下,高僧决定将这一梦境转化为现实,以帮助百姓祈求平安和吉祥。
于是,他在元宵节夜晚引导人们用彩灯装饰和舞蹈来模拟龙形,祈求龙的祝福。
2. 舞火龙的制作舞火龙的制作和表演是一个精心筹划的过程。
首先,人们要选择一条舞龙的队伍,并分工合作。
其中,一些人负责制作龙的外形,使用竹篾、彩纸等材料,将龙身完美地塑造出来。
而另一些人则负责装扮自己为龙头,他们需要学习指挥并配合其他队员完成舞蹈动作。
整个制作过程需要耐心和技艺,以确保舞龙的外观和表演效果。
3. 舞火龙的表演元宵节到来之际,整个村落或城市的街道上都会充满喜气洋洋的气息。
在表演开始前,舞龙队伍会集合在一个开阔的地方。
随着鼓声、锣声响起,人们扛起自己制作的火龙,纷纷加入到表演中。
首先,龙头领舞,其他队员紧紧跟随,在音乐的伴奏下,舞动身体,摇摆着龙尾。
整个表演过程充满激情和活力,瞬间将街道点燃。
观众们屏住呼吸,欣赏着这独特的表演,同时也祈求着平安和吉祥。
4. 祈求平安吉祥的寓意舞火龙之所以备受欢迎,不仅仅是因为其独特的表演形式,更因为其寓意深远。
舞火龙以龙为象征,龙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吉祥和权力的象征。
拥有神奇的能力,龙被认为能够带来雨水、丰收和幸福。
因此,人们通过舞火龙来祈求平安和吉祥,希望龙的神灵能保佑这个群体和社区。
5. 元宵节舞火龙的现代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元宵节舞火龙在现代得到了新的发展和演变。
“国家在场”视野下的龙南“香火龙”民俗体育活动研究

文体用品与科技总第463期2021年3月(下)基金项目:赣南师范大学2019年度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立项课题:“国家在场”视野下的龙南“香火龙”民俗体育活动研究,课题编号:YCX19A028。
作者简介:刘智华(1995-),女,汉族,江西龙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肖锋(1978-),男,汉族,湖北英山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1、龙南“香火龙”民俗体育活动1.1、龙南香火龙的历史赣州地处江西省南部,位于赣江上游,与闽粤湘三省交界,是客家先民南迁最早的集散地和当今客家人最大的聚集地,是客家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赣南地区独具特色的节庆民俗体育文化。
龙南县历史文化悠久,全县通行客家语(宁龙片)客家风情浓厚。
“香火龙”是龙南典型的客家民俗体育活动之一。
关于香火龙的起源,各地的传说各不相同,广东佛山石湾镇的“香火龙”是相传在大约400年前,瘟疫流行,百姓为驱除瘟神,用香火扎在稻草龙上点燃,烧旺,用于赶走瘟疫,驱恶避邪。
1.2、当代龙南香火龙的组织与开展每年的元宵节,里仁镇正桂村都会在相关文化部门的组织下举行香火龙表演活动,近几年更是作为龙南县旅游文化节活动之一。
客家文化赋予了“香火龙”鲜活的生命,是研究客家文化的“活化石”。
香火龙主要由龙头、龙身、龙尾构成,香火龙的道具是由稻草编制而成,并加以柯树灰和草纸做成的火花用作点缀以及插上香,其制作工具简单、材料可就地取材。
其表演人数在15人以内,不受场地的限制,表演时为了避免燃烧的火花烫伤,表演者往往在头上扎上一条毛巾或者带顶帽子,身上会穿上颜色比较暗的衣服,便于舞龙时表演者隐藏于黑夜之中。
香火龙共有以下几个环节:拜厅仪式、舞龙、放龙、送龙、呼龙等六个环节。
到了每年的正月初九到正月十五是香火龙活动的表演期。
正月初九,李家后裔开始组织人员扎稻草龙,做好柯树棒,用竹条和稻草扎龙身,并用柯树灰和草纸做成的火花加以点缀。
客家烧火龙作文

客家烧火龙作文
哎呀,说起客家烧火龙,那可真是热闹得不行,看得人眼花缭乱,心里头暖洋洋的。
咱先说说这烧火龙的来头。
在客家啊,火龙可是代表着吉祥、幸福,每当逢年过节或者有啥子大喜事,客家人都会弄上一场烧火龙表演,那场面,真是红火得紧!
火龙身上啊,挂满了五彩斑斓的灯笼和彩带,龙头上还插着几根长长的香火,远远看去,就像一条真龙在夜空中飞舞。
表演的时候,一群小伙子举着火龙,随着锣鼓声起舞,那火龙仿佛真的活了起来,在夜色中翻腾跳跃,香火闪烁,真是美极了!
再来说说这烧火龙的过程。
那可不是随便烧烧就完事的。
客家人讲究个“火到财到”,所以烧火龙的时候,大家会围成一个圈,一边看着火龙舞动,一边祈祷着新的一年能够红红火火,财源广进。
等到火候差不多了,大家就会一起点燃火龙,那火龙在火光中燃烧,就像一条真龙在火海中翱翔,看得人热血沸腾,激动不已。
这烧火龙啊,不仅是客家人的传统习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每次看到烧火龙表演,都会让我想起小时候在老家看到的那些场景,那时候的我们,天真无邪,看着火龙在夜空中飞舞,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所以说啊,这客家烧火龙不仅是一种表演,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
每次看到它,都会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和温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童年时光。
对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社会功能及其价值的研究

文章 编号 :0 7 1 2 (0 0 0 — 0 0 0 10 — 2 9 2 1 ) 2 0 9 — 3
对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社会功能 及其价值 的研 究
谭 东辉 , 金 慧 惠
( 江西理工大学 , 理学院 ;. & b 应用科学学院 , 江西 赣州 3 10 ) 4 0 0
摘
原移 民习俗 的强化节 日有着 多姿多 彩的民俗体 育 会 , 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风情。 3 . 历史价值 。赣南客家民俗体育具有悠久的历 3 市庙会类民俗体育资源。 . 墟 庙会也叫庙市, 是 史 , 具 有 深 厚 的 文 化底 蕴 , 掘 、 救 、 护 赣 南 又 发 抢 保 伴随庙宇或寺院的宗教活动而出现, 在特定 日期举 客家民俗体育 , 对于研究客家文化历史 、 客家 民系 行的集祭祀神灵, 交易货物, 娱乐身心 于一体的聚 能提供较好的生活素材和历史素材 。 会啕 。庙会构成了赣南区域基层社会 中一个独特的 4 . 文化价值。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是客家先民在 经济文化网络。 庙会也是赣南农村墟市的另一种形 长期的历史发展 中, 融合和同化了一些土著少数 民 式。 赣南庙会民俗体育项 目主要有上刀山、 过火练 、 族 , 同时将其风俗吸收 、 融合 于 自己的风俗之 中, 又 跳 花 灯 、 香 火 龙 、 火 马 、 烛龙 、 灯 、 刀 圈 、 在 与其他地 区民系的交往 中吸收 了他们 的良风美 舞 驰 游 迭 飞
一
、
赣南 民俗体育的主要形式
收稿日期 :09 1-2 20 — o 8
基金项目: 江西省教育科学“ 十一 五” 规划课题“ 对江西赣南客家 民俗体育文化的社会功能及其价值的研究” 编号:8 B 8 ) ( 0 Y 3 3 作者简介 : 谭东辉 (9 7 )男, 17 一 , 讲师.
赣南客家节庆民俗体育及其文化特征

俗 体育 是赣 南客 家 民间节庆 文化 生活 中 的一种 富含 文化 内涵 的体育 现象 , 附于 民俗 活动 , 依 与节 日、 会 、 庙 宗 教 祭祀 礼仪 等事项 同时 出现 , 了其本 身 的强身 健体 、 除 团结 乡邻 的作 用 之外 , 担负 着 传 承传 统 文化 的重 要 还 功能 , 具有历 史沿 袭 、 集体传 承 、 地域性 等特 点 , 是在赣 南这 一特 定 的时空 内发 生的节 庆 民俗体育 文化 现象 的
…
佰 千
+
鱼灯 、 壳灯 、 跷 、 故事 、 大神 、 鹅婆神 、 蚌 高 装 扛 送 道教 舞 蹈 ( 灯 图 ) 踩
布龙 、 条 龙 、 火 龙 、 鱼 龙 、 凳 龙 、 龙 、 莲 湘 、 跷 、 堂 花 鼓 、 公 灯 、 狮 、 狮 、 三 香 鲤 板 黄 打 高 大 虾 席 犁 走  ̄, 、 船 、 灯 、 灯 、 壳 灯 、 鱼 灯 、 凳 狮 L 花 r 花 龙 蚌 鲤 板
2 = 01 钲 1
赣 南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n a o ma n v r i o r a f Ga n n N r lU i e s y t
N 6 o. De 2 1 e. 01
第六 期
・
体 育科 学 与 技 术 ・
赣南 客家节 庆 民俗 体育 及 其 文 化 特 征
黄 龙 、 火 龙 、 鱼龙 、 香 鲤 板凳 龙 、 马灯 、 沙河 尚引狮 、 香狮 、 纸钱 花 、 龙灯 、 太平 车迎 亲 、 教 花 、 道 茶篮 灯 布 龙 、 黄 龙 、 火 龙 、 火 狮 、 鸯 武 狮 、 马 灯 、 子 灯 、 鱼 灯 、 蚤 灯 、 船 、 故 事 、 花 小 香 香 鸳 车 马 鲤 跳 彩 扮 卖 钱 、 加 官 跳
江西非遗年俗:春节舞龙

江西非遗年俗:文/应姿 图/画报图库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源于对龙的崇拜自汉代起就有舞龙的记载,其最初是祭祀祖先、祈降甘霖的一种仪式,至唐宋时期发展为一项与年相关的民俗活动。
舞龙历经千年而不衰,全国各地春节依然随处可见舞龙灯。
在江西地区几乎村村都会组织青壮年男子于春节期间舞龙游街、入户耍龙灯庆贺新年,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宅平安、人丁兴旺。
江西龙灯形式多样、种类繁多,除常见的龙灯外,还有板龙灯、香火龙、草龙、篾箍龙等。
南昌市青云谱区青云谱是远近闻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灯彩之乡。
每逢春节,青云谱区城南村及周边地区舞龙灯以祈年、驱疫,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其所到之处乡民接龙、放鞭炮、下赏钱,该活动至今已有700余年历史。
城南龙灯民俗活动一般从春节开始到元宵结束,在这期间,表演队要到本村村民、周边村庄及到城南外嫁的女婿家中拜年,有时应政府之邀,还代表青云谱参与南昌市的春节大联欢等活动。
城南龙灯主要以舞龙灯为主体,配以竹、布扎制的彩莲船、花蚌、渔翁、采花姑娘、篮等表演形式。
龙灯队伍由红、绿两条龙构成。
绿龙寓意着万物滋长、生机勃勃;红龙代表蓬勃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意志。
舞龙头者通常为拥有丰富舞龙经验且年轻壮实的男子,舞动城南龙灯起来才得心应手,挥洒自如。
近年来,城南龙灯进社区、进景区、进校园等活动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涌现出许多广场舞龙健身队和学生舞龙队。
201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井冈山分会场也留下了城南龙灯的身影。
如今,城南龙灯已成为南昌市街头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街头上时常可见一群舞龙好爱者随着音乐的进行舞动手中的“彩带龙”。
南昌城南龙灯城南龙灯在村里的康王古庙前表演93江西画报文化江西|WENHUAJIANGXI婺源板灯龙板龙灯,亦称板桥灯、板凳龙,由板凳和花灯组成,是一种大型群体性灯彩活动。
其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分布于江西上饶、南昌、景德镇等多个地区。
各地板龙灯全龙长短不一,短者五、六十板,长可达一百余板,达两百余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们 的健身性 , 娱乐性 , 观赏性 , 而且 它们具 有 巨大旅游 经济 价 值 … 。而 江 西 客家 地 域是 一 个 以 山 区 为 主 的 地 带 , 与 乡 乡
之 问 、 与 村 之 问 相 隔 较 远 , 于 地 形 、 貌 原 因 , 们 来 往 村 由 地 人
不是很方便 , 以乡士气息浓 厚 , 乡 、 所 各 各族 人们 的观念 都 由
n t s a e w l p e e v d,S s ma n an t e i e f c o dt n i e r el r s r e i O we mu t i ti h m n a p re tc n i o . i
Ke r s i n x k a ie Dr g n F s v l o k a t i e ;r s a c y wo d :Ja g iHa k ;F r a o e t a ;f l c i t s e e r h i v i
南云村位于赣 南 山 区宁都 县北 部 山 区, 里 民风纯 朴 , 这 古韵 犹存 , 是典 型 的 客家 村 落 , 民大 多 数为 卢 姓 。近 30 村 0
年来 这里一直盛 行着 游竹 篙火 龙 的 习俗。每 年八 月 中秋期 间便热闹非凡 , 十里 八乡 的群众 赶 来 观看 , 管现 代文 明也 尽 已浸染这里 的人 们 , 但传 统 的竹篙 火龙 仍具 魅力 , 时在外 届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 法、 逻辑 分析 法 、 实地 考察 法等研究 方法 , 江西赣 南地 区客家 火龙 节形式 及特征 进行 了考察 分析 , 为江西 客家火 龙 民俗 活动 起 其 认 与其 民系的迁 徙和生存 紧密联 系 , 活动得 到了很 好的保存 , 继而提 出了对江西 客家火 龙节活 动保存和 传承文化 的观点 , 大家商榷 。 供
D ao et a n suh r in x rvn e ti si a eefl ciie eae eeh i o rg n F si l o tenJa g i o ic .I s adt th s ok at t srltd t t tncc mmu v i p h t vi oh —
上辈人传承下来 , 长期 以来形成 了独特 的客 家 民俗 传统体 育 活动 , 火龙节就是一个 当地传 承年代 较久 、 发展 规模较 大 、 影
响 力较强 的当地特 色民俗传统文化活动之 一。
候, 南云村八月 间 闹起 了瘟疫 , 民们求 神拜 佛 、 祷上 苍 , 村 祈 或许 是感 动了神灵 , 在这危难之 际 , 村里来 了两位 外地客 , 自 称是 火龙 、 火虎兄弟 , 他们点 化村 民 , 人们从 山上砍来 艾草 教 竹枝 , 傍晚 时分 于房前 屋 后点燃 , 通红 的火 苗伴 随 天边 的 晚
FO k l
XI ONG Jn ig ,U U Z qa g ,L n ipn i in Iri g ( . hs a d ct n D p r et a ca g H n kn nvr t,N nh n i g i 1 P yi lE uai eat n ,N nh n ag og U i sy c o m ei a ca g J n x , a 3 0 6 ; .N nh n O 2MideSh o,N nh n in x , 3 0 6 3 0 3 2 a ca gN . d l co l a ca gJa g i 3 0 0 )
民 间传 统 体 育 活 动 是 一 个 民族 或 地 方 沿 袭 下 来 的 具 有
“ 舞火龙 ” 。舞火龙 、 烧火 龙这一具有浓郁 民间风情 的客家 民 俗始于清乾隆六年 ( 7 1 ) 距 今已有 20余 年历史了 。 14 年 , 6
深远历史意义 的体 育文化 , 它是整个 民族或 某个 地域社 会最 活跃最积极 的 , 响最直接 , 广泛 的 , 深远 的部分 。 民间 影 最 最
关 键 词 :江 西 客 家 ; 龙 节 ; 俗 活 动 ; 析 火 民 探 中图 分 类 号 : S 0 文 献 标 识 码 : G 0— 5 A 文章 编 号 : 0 39 3 2 1 ) 1O O —3 10 —8 X(0 0 0 -0 10
A sa c n o S o t t i e fF r a o e t a n J a g i Re e r h i t p rsAci t so ieDr g n F si li in x k a v i v Ha k
21 0 0年 1月
湖
北
体
育
科
技
J n 2 1 a .00
Vo _ No. 129 1
第2 9卷
第 1期
Hub iS ts S inc e po ce e
●体 育社 会 科 学 ●
江 西 客 家 火 龙 节 民俗 体 育 活 动 探 析
熊锦平 ,刘子强 李 英 ,
地 工作的南云 子孙也 尽量 赶 回家 乡过 节。 中秋节 在这 也被 称 为 火 龙 节 。 火 龙 节 的 来 由 是 这 样 的 , 传 在 很 久 远 的 时 相
传统体育 活动 为一个 民族 或地 方少 数 民族振 兴 和生 存 注人
了无 限的生机 和活力 , 民间传 统体育文 化不但 具有 满足 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