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舞龙舞狮及江西的舞龙文化及其特点

合集下载

舞狮舞龙等传统表演的舞蹈技巧和文化内涵

舞狮舞龙等传统表演的舞蹈技巧和文化内涵

舞狮舞龙等传统表演的舞蹈技巧和文化内涵舞狮舞龙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中最为著名和受欢迎的表演之一。

这种表演形式以舞蹈为基础,通过狮子和龙的形象,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舞狮舞龙的技巧和文化内涵都是其特色之一,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传统表演逐渐发展和演变。

首先,舞狮舞龙的技巧在表演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对于舞狮来说,技巧主要表现在狮头的动作和身体的协调。

狮头由两个舞者共同操控,通过手臂、腿部和身体的协调运动,使狮头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各种表情和动作。

而狮身部分则由一组舞者共同演绎,他们需要通过身体的协调和合作,进行高难度的跳跃、盘旋、腾挪等动作。

这些技巧的完成需要舞者们长时间的训练和默契配合,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技巧,才能够将表演的视觉效果最大化。

舞龙的技巧则更加复杂,对舞者的要求也更高。

舞龙通常由8-10个舞者共同操作,他们需站在一起,手持不同长度的龙身,在舞蹈节奏的带动下,通过伸缩、扭转等手势运动,形成一个蜿蜒曲折的龙身形象。

舞龙的难度主要在于协调性、速度和力度的掌握。

舞者们需要密切配合,控制好龙身的移动和转动,保持整体的统一性和流畅性。

而速度和力度的掌握则需要舞者具备较强的体力和耐力,以及对舞蹈动作的灵活运用。

除了技巧,舞狮舞龙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舞狮舞龙起源于中国的民间传统,它们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且承载了许多深层意义。

舞狮象征着瑞气和祥瑞,它被视为一种能带来好运和吉祥的动物。

舞狮的表演通常与一些重要的节日和庆典活动相关联,如春节和传统的庙会。

在这些场合,人们相信舞狮可以驱邪祈福,为人们带来吉祥和平安。

而舞龙则更加富有神秘感和庄重意味。

传说中,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被视为吉祥和权威的象征。

舞龙表演往往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筹备和排练,维护着一种庄严而严肃的氛围。

在龙的舞动中,人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自豪和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

通过舞龙表演,人们希望传播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传承精神,使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加了解和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龙舞狮的独特风采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龙舞狮的独特风采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龙舞狮的独特风采中国传统舞龙舞狮是一项富有震撼力和独特风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一形式的舞蹈结合了音乐、表演和技艺,向观众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之美。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各地,舞龙舞狮都受到了广泛欢迎,并成为了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

舞龙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形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

龙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着吉祥、庄严和神圣的象征意义,舞龙这一形式表达了人们对于龙的崇拜和敬畏之情。

舞龙舞蹈的动作矫健、优美,寓意着祈求好运和丰收,也象征着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许。

舞龙的表演通常由一群人共同完成,需要舞者通过密切的合作和默契的配合,才能完成一个龙的舞动。

其中,一名舞者手持龙头,在舞动中展现龙形的灵动与威严;其他舞者则执着龙身,舞动中配合节奏优美的鼓箫音乐,给人一种动感十足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舞龙的舞台可以是广场、街道甚至是室内场所,不论场地如何,灵动的舞龙都能吸引观众的目光和欢呼声。

与舞龙相伴而生的则是舞狮,这是另一种富有魅力的表演形式。

舞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朝时期,被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

舞狮的表演形式通常需要两个舞者分别扮演前后腿,协同动作,展现出狮子的灵活与威武。

同时,舞狮的表演过程中还会配合鼓乐和锣声,形成独特的艺术碰撞和视听盛宴。

舞龙舞狮除了在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和元宵节等重要的庆典活动中表演外,也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演出。

这为世界各地的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具特色的文化盛宴,并推动了中华文化在国际间的传播和交流。

这一独特的表演形式得以保持至今,离不开各地舞龙舞狮传承人的努力。

从师傅传徒弟,代代相传,时至今日依然能感受到当年那份匠心和魄力。

传统舞龙舞狮的技艺是长期积淀和精心训练的结果,要求舞者具备出色的体能和协作能力,才能展现出优雅而灵动的舞姿。

除了威武的舞姿和精湛的技艺,舞龙舞狮背后还有许多深层意义。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人崇尚自然、崇尚和谐的思想理念,也蕴含了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和祝福。

传统文化舞龙(传统文化舞龙点评)

传统文化舞龙(传统文化舞龙点评)

传统文化舞龙(传统文化舞龙点评)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传统文化舞龙,以及传统文化舞龙点评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文库喔。

本文目录:1、舞龙是中国民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进行这项活动的意义是什么?2、舞龙为什么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3、舞龙舞狮传统文化介绍传统文化之舞龙舞狮舞龙是中国民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进行这项活动的意义是什么?舞龙是一种纯粹的纪念活动,带有祭祀元素,”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具有不可替代的神圣地位。

几千年来,“龙”一直被视为庆典和祭祀的“好东西”,集中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是中华文化最突出的象征。

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舞龙,气势磅礴,它起源于古代,舞龙,俗称打龙灯,是起源于中国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

传说龙能造云下雨,消灾降福,象征吉祥,因此,舞龙祈福丰收已成为全国汉族的民俗文化,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它以中国传说中手拿着龙形的物品的人来命名的。

龙再起的时候是古代的部落的图腾,现在我们被称为龙的传人,它被视为能移风易雨、消灾降福的神灵。

因此,有些地方在久旱不下雨的时候,会舞龙祈雨;有些地方在移栽苗木后,会舞龙驱虫。

舞龙历史悠久,汉代舞龙形式比较完整,据董仲舒的《春秋》记载,在当时祈雨的四季中,春舞青龙,夏舞红龙黄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每龙有几丈龙,每次五九条龙一起跳舞。

经过近2000年劳动人民的创造和发展,民间舞龙不仅技艺高超,而且表演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彩。

舞蹈“龙”已经成为人们表达美好祝愿、祈福长寿的必要形式,特别是在喜庆的节日里,人们甚至用手舞起长长的“龙”来表达自己的快乐心情,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意义深远之。

舞龙为什么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龙是中华的图腾和象征,龙舞起来就象征着中国繁荣、富强!龙在中国文化里代表着吉祥。

尊贵。

勇猛。

更有权力的象征,所以舞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龙在中国是极富民族色彩和神秘的神物;“龙”是中国华夏民族世世代代所崇拜的图腾。

在古代,中国人就把“龙”看成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的神奇之物。

中国民间舞龙舞狮

中国民间舞龙舞狮

中国民间舞龙舞狮中国民间舞龙舞狮是一项富有传统文化和历史意义的活动,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和精彩的表演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观众。

这项传统艺术形式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传承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一、舞龙舞狮的起源舞龙舞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相传,舞龙舞狮最早是为了驱邪和祈福而表演的。

在古代,人们相信龙是神圣的生物,能够带来好运和祥瑞。

因此,舞龙舞狮成为一种祈求丰收和吉祥的仪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舞龙舞狮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表演艺术。

表演者利用绸布、竹竿和彩绘龙头制作出栩栩如生的龙,再配合鼓乐和舞动的动作,使得龙焕发出生机和力量。

而舞狮则是利用狮子的形象,通过表演者的精湛技艺,模拟出狮子的动作和神态。

二、舞龙舞狮的表演形式舞龙舞狮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不同地区和民族有着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例如,南方的舞龙舞狮以南狮为主,表演者需要通过灵活的身体动作和精准的技巧,展现出狮子的威武和灵动。

而北方的舞龙舞狮以北狮为主,表演者则需要通过鼓乐和舞动的动作,展示出龙的力量和神秘感。

此外,舞龙舞狮还常常与其他表演形式相结合,如杂技、武术和音乐等。

这种多样化的表演形式使得舞龙舞狮更加精彩和有趣,也更容易吸引观众的目光。

三、舞龙舞狮的文化意义舞龙舞狮不仅仅是一种表演艺术,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首先,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无论是制作龙头的细致工艺,还是表演者的精湛技艺,都展示了中国人民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其次,舞龙舞狮也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传承者。

通过舞龙舞狮的表演,人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龙和狮子的形象,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内涵。

这种传承不仅使得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得以延续,也让世界各地的观众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底蕴。

最后,舞龙舞狮还具有社交和团结的作用。

在舞龙舞狮的表演中,表演者需要密切配合,通过默契的动作和协调的节奏,展示出龙或狮子的力量和神韵。

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不仅增强了表演的效果,也培养了人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春节庆典江西传统舞龙舞狮表演

春节庆典江西传统舞龙舞狮表演

春节庆典江西传统舞龙舞狮表演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人们会举行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

而在江西地区,传统舞龙舞狮表演无疑是春节期间最引人注目的活动之一。

本文将介绍江西传统舞龙舞狮表演的历史背景、表演形式、象征意义以及对人们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舞龙舞狮作为中国传统的舞蹈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江西地区,舞龙舞狮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

龙与狮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祥瑞和勇武的象征意义,在民间信仰中常被视为驱邪守祥的神兽。

因此,舞龙舞狮在春节期间的庆典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表演形式江西传统舞龙舞狮表演通常由舞龙和舞狮两个部分组成。

1.舞龙:在一支舞龙队伍中,通常有一条长达几十米的彩绘龙身和多名舞者。

舞者手持长竹竿,通过协调动作,使得龙身呈现起伏和弯曲的形态。

舞者们在音乐的伴奏下,以灵活多变的身姿展示出巧妙的舞龙技巧。

同时,队伍中的鼓手和锣手会配合舞者的动作,营造出热烈的氛围。

2.舞狮:与舞龙不同,舞狮通常由两名舞者扮演。

其中一名舞者扮成狮子的头部,另一名舞者则扮成狮子的身体。

头部舞者通过灵活的动作,模拟狮子张牙舞爪的姿态,而身体舞者则以独具特色的舞蹈动作,表现出狮子奔跑、腾空等身姿。

舞者们的配合紧密有序,使得整个舞狮表演生动而富有艺术感。

三、象征意义1.祈福:舞龙舞狮在民间信仰中被视为祈福的一种方式。

舞龙舞狮表演中,舞龙和舞狮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能够驱邪避凶,为村庄和家庭带来好运和福祉。

因此,人们在春节期间通过观看舞龙舞狮表演,表达自己的祝福和美好期盼。

2.传承文化:舞龙舞狮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世代相承的方式,传递了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在庆典活动中,舞龙舞狮表演也成为了人们了解传统文化和民俗的窗口,加深了人们对于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感。

四、对人们的影响舞龙舞狮表演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不仅仅是一种表演形式,更是对舞者技艺和团队合作的考验。

舞龙舞狮的表演需要舞者们具备出色的动作协调性、身体控制力和表演技巧。

春节习俗舞狮与舞龙的区别与特点

春节习俗舞狮与舞龙的区别与特点

春节习俗舞狮与舞龙的区别与特点一、引言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多样的习俗。

其中,舞狮与舞龙作为两大重要表演形式,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

本文旨在探讨舞狮与舞龙在春节习俗中的区别与特点。

二、舞狮的特点与表演形式舞狮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舞狮表演通常由两名舞者操纵狮头,一人扮演狮身,配合鼓乐和锣声,展示狮子灵动的形态。

以下是舞狮的几个特点与表演形式:1. 狮头形象舞狮的狮头通常制作精美,寓意狮子的神圣与力量。

狮头上的眼睛、耳朵、鬃毛等细节都会被精心雕刻,增加了观赏性和艺术性。

2. 舞狮队形通常,舞狮表演需要两名舞者分别扮演狮头和狮身。

他们通过默契的配合,使得狮子在跳跃、翻滚、扭动等精彩动作中栩栩如生。

有时还会安排多只狮子同时表演,增加了观赏的难度和乐趣。

3. 音乐伴奏舞狮表演离不开鼓乐和锣声的伴奏。

舞者在音乐的引领下,跳跃、扭动,使得表演更加生动有力。

同时,舞者还会配合音乐的节奏进行各种技巧动作,增强了观赏效果。

4. 寓意象征舞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吉祥、祈福和驱邪,表演者通过舞蹈动作传达着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舞狮也被视为一项传统技艺的传承,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将这一文化传统保留下来。

三、舞龙的特点与表演形式舞龙是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瑰宝,已有悠久的历史。

相比舞狮,舞龙的表演形式与特点有所不同。

以下是舞龙的几个特点与表演形式:1. 长龙形象舞龙的龙身通常由多个人手持,并通过柔软的龙身和有力的舞动展现出龙的威猛形象。

龙身可以是多节相连的,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能够实现各种舞动。

2. 精妙的编排舞龙表演需要多名舞者的配合,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默契的协作实现各种编排动作。

常见的编排形式有插花、盘旋、游走等,精妙的组合展示了龙在水中游动的神韵。

3. 音乐与鼓乐舞龙表演通常伴随着欢快的音乐以及鼓乐声。

舞者在音乐的引领下,展示出龙的活力与神韵,通过动态动作和音乐的和谐配合,给观众带来愉悦与惊艳。

江西省春节喜庆舞龙舞狮

江西省春节喜庆舞龙舞狮

江西省春节喜庆舞龙舞狮江西省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方。

每年的春节期间,江西省各地都会举办盛大的喜庆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舞龙舞狮表演。

舞龙舞狮不仅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更是人们迎接新年的重要活动之一。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江西省春节喜庆舞龙舞狮的历史、特点以及意义。

一、历史渊源舞龙舞狮在江西省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据传,舞龙舞狮最早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

当时,江西民间流传着一种思想,认为舞龙能够驱邪除恶、辟邪化险,狮子则象征着正义和勇气。

为了驱逐瘟疫、祈求丰收,人们开始举办舞龙舞狮的表演,以抵御灾祸,祈求吉祥。

从那时起,舞龙舞狮便成为江西省春节期间的传统活动,并传承至今。

二、表演特点江西省的舞龙舞狮表演有着独特的特点。

首先是舞龙表演。

在江西的舞龙表演中,人们使用五彩缤纷的龙灯装饰,使整个舞龙活动显得更加生动有趣。

表演者手持竹竿,灵活地控制龙身的起伏和转动,模拟龙腾云霄的神态。

舞龙表演寓意着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祝福。

其次是舞狮表演。

江西的舞狮表演较为庄重,表演者穿着狮服,模仿狮子的动作、神态,展现出狮子威武勇猛的一面。

在表演过程中,舞狮队伍会配合鼓乐和锣声,营造出喜庆热闹的氛围。

舞狮表演象征着吉祥如意,寓意着新年的好运降临。

三、文化传承舞龙舞狮作为江西省的传统表演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舞龙舞狮的技艺得以传承发展。

许多舞龙舞狮队伍都拥有悠久的历史,他们致力于保护和弘扬这一民间艺术形式,使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参与其中。

此外,舞龙舞狮的表演中,还融入了江西的传统文化元素,如五伦文化、儒家思想等,使得这一活动更加有意义和独特。

四、社交活动舞龙舞狮不仅是一种民间艺术表演,也是一种社交活动。

在江西省的春节期间,各个舞龙舞狮队伍经常会互相邀请进行表演交流。

这不仅提高了各队伍之间的技艺水平,也增强了队伍之间的友谊。

同时,观赏舞龙舞狮表演的人们也可以借此机会相聚一堂,共同享受喜庆的氛围,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传统节日中的传统舞龙舞狮表演

传统节日中的传统舞龙舞狮表演

传统节日中的传统舞龙舞狮表演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而其中的传统舞龙舞狮表演更是让我国内外闻名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之一。

这项表演在中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都有丰富多样的演出,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性和文化内涵。

下面将介绍传统节日中的传统舞龙舞狮表演。

一、传统舞龙表演1. 起源与历史传统舞龙表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龙图腾崇拜。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被视为神圣和吉祥的象征。

舞龙表演最早在古代宫廷中演出,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民间的庆祝表演形式。

现如今,在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和其他民俗庆典上,舞龙的表演已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民间传统。

2. 表演形式传统舞龙表演由数人合作扮演,其中一人操控龙头,其他人操控龙身。

表演者以特定的姿势和动作来模拟龙的行为,龙身上的装饰丰富多彩,如彩带、亮片等,给人以神秘、喜庆的感觉。

在表演中,表演者通常会配合打击乐器的节奏,使整个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3. 舞龙象征意义舞龙表演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龙被视为吉祥和幸运的象征,舞龙表演被认为可以驱邪避邪,保护人们平安。

此外,舞龙表演还寓意着希望,象征着辞旧迎新、蓬勃向上的精神。

因此,在传统节日如春节等重要的庆典活动中,舞龙表演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传统舞狮表演1. 起源与历史传统舞狮表演与舞龙表演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的“玄武”崇拜,人们在祭祀、庆典等活动中常用狮子形象来驱邪、祈福。

后来,舞狮表演发展成为一种民间庆祝表演,经过不断演变创新,至今仍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表演形式舞狮表演通常由两人或四人合作扮演。

一人操控狮头,另一人操控狮尾或身体。

表演者通过特定的动作和配合鼓乐、锣声等音乐节奏,使得舞狮动作生动有力,栩栩如生。

狮子在表演中会展示耍猴、跳跃等技巧,给观众带来欢乐和惊喜。

3. 舞狮象征意义舞狮是中国文化中的吉祥象征,具有镇宅、驱邪、招财等吉祥意义。

人们相信,舞狮表演可以驱散疾邪,带来好运和兴旺。

在传统节日如春节等重要场合,舞狮表演经常作为重要环节,带给人们祥瑞和喜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传统体育——舞龙舞狮及江西
的舞龙文化及其特点
一、民族传统体育——舞龙舞狮
舞龙(又称舞龙灯)、舞狮(又称舞狮灯或狮灯舞)是具有一千多年传承史的全国性体育民俗事象。

每逢年节和重大喜庆日子,舞龙、舞狮都是主要的表演活动。

所以,只要提到舞龙舞狮,人们自然会想到龙神祈雨和长龙在大街小巷穿行的情景。

中华民族有“龙的传人”称誉,外国人素以“东方雄狮”形容中国。

远在汉代的《春秋繁露》一书中就有关于民间舞龙风尚习俗的记述,绵延不断,传承至今,盛行不衰。

现在凡有华人居住的地区,遇到喜庆节日,都会以舞龙舞狮作庆祝。

所以,舞龙舞狮无疑是中华民族体育的优秀代表。

小的龙灯,一个人举着舞动。

巨型龙灯有100多米长,由几十个训练有素的青壮年举起,动作协调,做出腾飞、游动、盘旋、疾驶、翻滚跃进等各种形态变化的精彩动作。

伴有爆竹声。

锣鼓声和民间乐曲声,在云雾氤氲之中时隐时现、忽急忽缓,煞似天穹云端遨游的巨龙。

而舞狮常常伴随舞龙一起表演,历经千余年传承,今天普遍盛行于全国各地的舞狮子活动,
已发展演变成日趋成熟的风格各异的南北两大流派。

舞龙、舞狮是介于舞蹈民俗与体育民俗之间的文化形态。

就全国范围来说,舞龙舞狮的扮演者约有几十万之众,再就对舞龙舞狮的由衷赞赏者,为数之多更难估计。

可以这样说,除去尚不懂事的孩子,所有的中国人(包括侨居各国的炎黄子孙)没有不知道舞龙、舞狮是祖国重要的民俗事象。

因此说,舞龙、舞狮是中国典型的体育民俗活动之一。

二、江西的舞龙文化
江西境内舞龙源于宋代,明清走向成熟与兴盛,历经数百年经久不衰。

江西舞龙种类主要有板龙、草龙、竹龙、纸龙和布龙。

其中以草龙、板龙起源最早。

从江西舞龙的文化特征看,表现了农耕文化;儒家“中和”思想;以及追求娱乐、祈求幸福的文化心理。

“龙”为四灵之首,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一种神物。

龙在封建社会是皇帝的象征,与王权的提倡有重要关系。

龙更是中华民族主要的图腾物,传说中的“龙”为虎头、蛇身、鹰爪、鹿角,系由我国远古时代各部族的动物图腾复合而成。

“龙”被创造出来以后,就赋予它无穷的力量,龙可以上天入地、管理风雨,无所不能。

对农耕民族来说,龙更是成了又敬又畏的一种神物,各地纷纷建起龙王
庙以祭祀。

而舞龙与其他形式的祭龙不同,它是以娱龙的形式出现,通过这种形式来驱崇和满足人们心里上的敬畏,久而久之,娱乐的内容渐多,并与元宵观灯巧妙的结合,成为元宵节上最受群众喜爱的民俗活动。

民俗文化,具有广泛而深入的时空制约性,客观的自然生态环境决定了民俗文化形成种种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虽然舞龙有其文化传承的一贯性和集体的共识性,但其地域差异还是明显的。

江西自古以农耕文化为主,以农业为主体的人们,则多归服于自然威力的统摄之下,因此其信仰的内核是自然崇拜和具有天、地、人、物和谐统一的理想观念。

从江西“舞龙”便能看出农耕文化传承的一贯性及其思想意识。

三、江西舞龙的主要特点
(一)龙的种类
1.草龙
又称草把龙。

这种草龙主要盛行于江西的赣北和赣东北广大地区。

草龙制作方便、用料简单,所以舞草龙至今在江西农村仍很盛行。

每到耍龙的时候,前面大人耍板龙,后面小孩耍草龙,那情景就像群龙随母,十分有趣。

草龙在江西境内出现是最早的。

草龙,又称“火龙”,火即红火,有吉利之意,通常在元宵舞
龙时,其他人都要给草龙让道,可见草龙享有很高的地位。

2.江西板龙
又称板凳龙、长板龙、长桥灯、板龙灯等。

这种板龙在江西各地都能看到,尤其在赣北和赣东北较为盛行。

近年,板龙在赣东北的铅山县一带最为流行,每到大年初三前后,铅山县周围四乡农民都要大闹板龙灯,其长有1000多米,沿曲曲弯弯的马路蜿蜒前行,乡民倾城而出,人群将几里长的马路拥挤的几无插足之地,汽车喇叭的轰鸣、舞龙鼓声的敲打、数万群众的喧闹声震破云霄,这样热闹的场面是历史罕见的,表现出了贫困的新一代农民从“温饱型”向“享乐型”发展的文化心态。

3.纸龙
纸龙较为古老,因纸龙可以绘上具有一定迷信思想的动植物,所以纸龙在明清较为多见。

现代人迷信思想已经淡化,所以纸龙上的绘画趋于简单,尽管纸龙每遇风雨很容易毁坏,但纸龙十分轻巧,舞龙时纸龙受到空气的作用,更有一种飘逸感,于是现代纸龙还是受欢迎的。

4.布龙
一般用竹篾扎成龙头、龙尾和龙身圆筒,龙身由七节
或十二节连成,罩之以红布,布面画或剪贴鳞片成龙形。

5.竹龙
江西一些城市和丘陵地区,由于缺乏木料,故多用竹子为原料,将竹剖成细篾扎成龙头、龙尾和龙身,外糊以纸,故称“竹龙”。

因竹龙轻而坚韧,所以舞动时,节奏较快,并多用激情昂扬的音乐配奏,能激发观众的情绪,场面也显得热闹,竹龙无疑是最有发展前景的龙。

(二)江西舞龙动作的组成特点
从江西的舞龙总体上看,上述五种龙的动作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如“板龙”多以嬉水状、翻滚、举、奔跑动作为主。

板龙比其他龙都要显得重,而且板龙由于插销作接头,龙翻滚时摩擦力很大,甚至能听到互相挤压的吱吱声,因此板龙舞动和配合的难度大,十分费力,所以腾空、摇摆动作不多,有的用秧歌形式配舞,翻举时显得威猛。

“竹龙”多以腾空、翻滚、摇晃等动作为主,竹龙连接是用活动钉,比板龙要显得轻巧。

竹龙舞动时,翻举动作幅度大,所以更加活跃。

而布龙、纸龙较之上面两种龙都要轻便的多,在其动作中除了腾空、摇晃、嬉水状,翻滚。

奔跑之外,甚至将翻滚、举、跑与跨越结合起来,起伏很大。

还有
推、点。

转,忽高忽低,忽左忽右的龙珠相戏,将龙上天入地,张牙舞爪,骑云布雨等动作特点表现的十分真切,栩栩如生。

三、江西舞龙的文化特征
(一)农耕文化的体现
(二)儒家“中和”思想文化的反映
(三)追求娱乐的文化心理
华侨大学
罗晨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