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测试管理规范

可靠性测试管理规范
可靠性测试管理规范

XXX公司·规章制度

文件名称可靠性测试管理规范文件编号

版本号第1版拟制部门

修订记录

修改单号修改页码修改摘要实施日期01-01 新制定

编制人:

日期:年月日审核人:

日期:年月日

批准人:

日期:年月日

1. 目的

为保证风华电源模块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的高可靠性品质,对生产可靠性测试进行有效的指导、控制。

2.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品质部在新产品评价或周期性产品评价期间对电源模块进行的可靠性评价。

3. 名词定义

3.1 可靠性:指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3.2 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平均无故障时间。

3.3 HALT:Highly Accelerated Life Test 高加速寿命测试(HALT 测试在研发的早期阶段开始,一般在EVT 阶段与DVT 阶段进行。)

3.4 ORT:Ongoing Reliability Test 持续可靠性试验

3.5工作极限:在定量确定有关应力对可靠性影响的加速试验过程中,施加于产品的工作应力极限。在可靠性试验过程中,环境应力超过这极限值,产品失效,不能正常工作,当环境应力恢复正常值时,产品又恢复正常,并能正常工作。

3.6 破坏极限:产品能在其范围内工作而不出现不可逆转失效的应力极限。当环境应力超过这极限时,产品破坏,即使恢复到正常工作条件,产品也不再能正常工作。工作极限与破坏极限,如下图所示:

4. 测试种类

4.1可靠性试验的目的:

(1)测定试件的可靠度(广义上包括耐环境能力、可用度等设计可靠度),亦即量测型可靠度试验;

(2)根据试验所量测的可靠度结果,找出技术上的问题点并加以改善,亦即改

善型可靠度试验;

(3)根据试验所量测得之可靠度结果,判别、此较物品的好坏,并决定合格与否,亦即鉴定型、确认型或认证型可靠度试验;

(4)迅速暴露产品可靠性的薄弱环节,及时反映产品设计问题,了解产品的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从而加以控制和排除,便于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4.2针对电源模块产品开展以下试验

(1)、温升测试

(2)、电源电性能测试

(3)、故障试验

(4)、高温高加速度试验

(5)、高温寿命试验(ORT抽检)

(6)、老化筛选试验

(7)、高温高湿试验

(8)、温度冲击试验

(9)、低温负荷试验

4.3 试验计划

阶段设计阶段初试阶段中试阶段量产阶段

试验项目1. 温升测试

2. 电源电性能测

3. 故障试验

4. 高温高加速度

试验(2PCS,

240h)

5.低温负荷试验

1. 温升测试

2. 电源电性能测试

3. 故障试验

4. 高温寿命试验

(ORT抽检,

10-16PCS,1000h)

5. 老化筛选试验(所

有产品,24h)

6.高温高湿试验

7.温度冲击试验

8.低温负荷试验

1. 温升测试

2. 电源电性能测试

3. 故障试验

4. 高温寿命试验

(ORT抽检,

16PCS,480h)

5. 老化筛选试验(所

有产品,12h)

6.高温高湿试验

7.温度冲击试验

8.低温负荷试验

1. 温升测试

2. 电源电性能测试

3. 高温寿命试验

(ORT抽检,

24PCS,480h)

4. 老化筛选试验

(所有产品,6h)

5.高温高湿试验

6.温度冲击试验

7. 低温负荷试验

5. 测试及判定方法

5.1温升测试

控制电源模块关键元器件的温升,以保证产品的可靠性。

A. 样机要求

满足正常工作的样机。

B. 测试条件

a 输入电压调至额定最低输入电压,负载调至额定最大负载,环境温度湿度风速按规格书要求;

b 温升的测试记录必须统一在工作3小时后进行,测试点的选取原则上以温度最高的地方为准。

C.工具及仪器

热电偶温度测试仪、导热胶、凝固喷雾、电脑、可编程电压源、电子负载等。

D.定义

a 实测温度:热电偶探头在测试仪显示的试点温度

b 环境温度:热电偶探头在测试仪显示的环境温度

c 温升温度:实测温度- 环境温度

E. 测试步骤、方法及判定方法

a 调节好相应的输入电压,输出负载;

b 用导热胶将热电偶粘在电源模块相应器件上,并做好器件对应热电偶编号的记录;

c 按规格要求调节好环境温度、风速等条件;

d 开机运行3小时后,记录相应位置的温度;

e 计算温升:实测温度- 环境温度,对照温升测试规定判定是否合格。

F. 测试报告

见记录文件。

5.2电源电性能测试

对影响电源电性能的参数进行测试分析,及时反映产品设计问题,从而加以控制和排除,便于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电源关键电路达到设计要求。

A. 样机要求

满足正常工作的样机。

B.工具及仪器

示波器、电压探头、电流探头、红外测温仪、烙铁、万用表、可编程电源、电子负载等。

C. 测试步骤、方法及判定方法

参照电源模块电性能检测规范

a 负载稳定度测试

b 电压稳定度测试

c 效率测试

d 纹波测试

e 过冲测试

f ON/OFF测试

g 输入欠压/过压保护测试

h 输出过压保护测试

i 输出过流保护测试

D. 测试报告

见记录文件。

5.3故障试验

正常工作条件下进行模拟电源可能有安全隐患的位置故障发生情况

A. 样机要求

满足正常工作的样机。

B. 测试条件

a 输入电压为额定输入电压,输出在额定负载条件下,进行模拟短路、开路故障试验,产品应能进入保护状态,当产品在短路撤除(或重新开机)后应能自动恢复正常工作。且产品在输出短路、开路时,其输入功率应小于额定输出功率的20%;闪烁保护时,输入峰值功率应小于额定输出功率60%。撤消短路后,在满载状态下能自动恢复或由产品标准规定。

b 每一个故障点均要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进行

C. 工具及仪器

示波器、电压探头、电流探头、红外测温仪、烙铁、万用表、可编程电源、电子负载等。

D. 测试步骤、方法及判定方法

a 样机初始检查:输入输出无异常,在规定的负载条件下工作(或由规格书定);

b 把输出正负极短路,短路时间约2分钟,故障解除,电源输出正常;

c 其他可能有安全隐患的位置故障操作:在操作每个故障点时,故障状态保持时间约2分钟不起火、不燃烧、不出现明火、打火;

d 记录测试数据:对每一个故障操作进行详细情况记录。

E. 测试报告

见记录文件。

5.4高温高加速测试

模拟高温工作环境,迅速暴露产品可靠性的薄弱环节,及时反映产品设计问

题,了解产品的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从而加以控制和排除,便于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A. 样机要求

满足正常工作的样机。

B. 测试条件

电源各路输出电压正常,并把各路输出负载调至满载。

C. 工具及仪器

高温箱、可编程电源、电子负载等。

D. 测试步骤、方法及判定方法

a 样机初始检查:输入输出无异常,在规定的负载条件下工作(或由规格书定);

b 将1至2台样品置于高温箱中,箱内温度控制在90±5℃(根据产品标称的最高工作环境温度增加5℃),连续工作240小时无失效;

c 将试验完成的样品放置于ATE设备中测试电性能及高压测试,试验前后电性能差异在误差范围内则判定为试验合格。

E. 测试报告

见记录文件。

5.5高温寿命试验(ORT抽检)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抽检一定数量的样品,模拟高温情况下,考核其长时间工作的性能,确保其高温寿命达标。

A. 样机要求

满足正常工作的样机。

B. 测试条件

电源各路输出电压正常,并把各路输出负载调至80%负载。

C. 工具及仪器

高温箱、可编程电源、电子负载等。

D. 测试步骤、方法及判定方法

a 样机初始检查:输入输出无异常,在80%负载条件下工作(或由规格书定);

b 将抽检的样品置于高温箱中,箱内温度控制在45±5℃,连续工作1000小时(初试)或480小时(中试)无失效;

c 将试验完成的样品放置于ATE设备中测试电性能及高压测试,试验前后电性能差异在误差范围内则判定为试验合格。

E. 测试报告

见记录文件。

5.6老化筛选试验

在产品出厂前,通过老化试验,提早暴露因软弱组件或不良工艺造成的瑕疵,避免产品早期失效,保证每一个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A. 样机要求

所有在产的正常工作的产品。

B. 测试条件

电源各路输出电压正常,并把各路输出负载调至80%负载。

C. 工具及仪器

高温箱、可编程电源、电子负载等。

D. 测试步骤、方法及判定方法

a 样机初始检查:输入输出无异常,在80%负载条件下工作(或由规格书定);

b 将产品放置于老化柜中,箱内温度控制在45±5℃,连续工作6小时(量产)或24小时(试产阶段)无失效;

c 将试验完成的样品放置于ATE设备中测试电性能,试验前后电性能差异在误差范围内则判定为试验合格。

E. 测试报告

见记录文件。

5.7高温高湿试验

模拟高温高湿的恶劣工作环境,验证产品是否满足规格定义之温湿度要求。

A. 样机要求

满足正常工作的样机。

B. 测试条件

电源各路输出电压正常,并把各路输出负载调至80%负载。

C. 工具及仪器

环境试验箱、可编程电源、电子负载等。

D. 测试步骤、方法及判定方法

a 样机初始检查:输入输出无异常,在80%负载条件下工作(或由规格书定);

b 将产品放置于环境箱中,箱内温度控制在85±5℃,湿度85%,连续工作480小时无失效;

c 将试验完成的样品放置于ATE设备中测试电性能及高压测试,试验前后电性能差异在误差范围内则判定为试验合格。

E. 测试报告

见记录文件。

5.8温度冲击试验

根据规格要求的最高最低储存温度验证产品耐冷热冲击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A. 样机要求

满足正常工作的样机。

B. 测试条件

无输入输出。

C. 工具及仪器

冷热冲击测试仪、可编程电源、电子负载等。

D. 测试步骤、方法及判定方法

a 样机初始检查:输入输出无异常,在80%负载条件下工作(或由规格书定);

b 将3~5PCS样品放置于冷热冲击测试仪中,设置高温130℃,低温-60摄氏度,高低温各一个小时为一个周期,一共试验32个周期;32个周期完成后取出样品放至常温条件下2~4小时后进行判定;

c 判定方法:首先依据外观检测要求进行检测,然后将试验完成的样品放置于ATE设备中测试电性能及高压测试,试验前后电性能差异在误差范围内则判定为试验合格。

E. 测试报告

见记录文件。

5.9低温负荷试验

模拟低温工作环境,考核产品的低温性能。

A. 样机要求

满足正常工作的样机。

B. 测试条件

电源各路输出电压正常,并把各路输出负载调至满载。

C. 工具及仪器

低温箱、可编程电源、电子负载等。

D. 测试步骤、方法及判定方法

a 样机初始检查:输入输出无异常,在规定的负载条件下工作(或由规格书定);

b 将3~5PCS样品置于低温箱中,箱内温度控制在-40±5℃,搁置4小时(不

测试环境管理规范

软件测试环境重要性及意义 稳定、可控勺测试环境,可使测试人员花费较少时间完成测试用例勺执行 可保证每一个被提交勺缺陷被准确勺重现 ; 经过良好规划和管理勺测试环境, 可以尽可能勺减少环境勺变动对测试工作 勺不利影响, 1. 测试环境重要性及意义 稳定、可控勺测试环境,可使测试人员花费较少时间完成测试用例勺执行 可保证每一个被提交勺缺陷被准确勺重现 ; 经过良好规划和管理勺测试环境, 可以尽可能勺减少环境勺变动对测试工作 勺不利影响,并可以对测试工作勺效率和质量勺提高产生积极勺作用。 2. 测试环境搭建原则 测试环境搭建之前,需要明确以下问题: 所需计算机数量,以及对每台计算机勺硬件配置要求,包括 存和硬盘勺容量、网卡所支持勺速度等 ; 部署被测应用勺服务器所必 需勺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 WEB 服务器以及其他必需组件勺名称、版本,以及所要用到勺相关补丁勺版本 ; 用来执行测试工作勺计算机所必需勺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 WEB 艮务器以及其他必需组件的名称、版本,以及所要用到的相关补丁的版 本; 是否需要专门的计算机用于被测应用的服务器环境和测试管理服务器的环 境的备份; 测试中所需要使用的网络环境 ; 执行测试工作所需要使用的文档编写工具、测试管理系统、性能测试工具、 缺陷跟踪管理系统等软件的名称、版本、 License 数量,以及所要用到的相 关补丁的版本。对于性能测试工具,则还应当特别关注所选择的工具是否支 持被测应用所使用的协议 ; 测试数据的备份与恢复是否需要 ; 模拟实际生产环境或用户环境搭建。 3. 测试环境管理 、设置专门勺测试环境管理员 每条业务线或测试小组应配备一名专门勺测试环境管理员,其职责包括: u 测试环境搭建。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 WE 曲艮务器等必须软件 的安装,配置,并做好各项安装、配置手册编写 ; u 记录组成测试环境的各台机器硬件配置、 IP 地址、端口配置、机器的具 体用途,以及当前网络环境的情况 ; 管理规 范 CPUl 勺速度、内

电子电器产品 可靠性测试检验标准.

可靠性测试检验标准 一.机械测试标准 B随机振动测试标准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经受规定严酷等级的随机振动测试 试验设备:振动仪 试验样品:6SETS 试验内容:被测样品不包装,处于通电状态,牢固固定在测试台,试验参数:频率范围5-20Hz,功率频谱度0.96M2/S3;频率范围20-500Hz,功率频谱度0.96M2/S3(20Hz处),其它-3dB/℃T .轴向:三个轴向,持续时间,每方向1小时,共3小时,持续时间结束,取出样机进行测试后检查。 判定标准:通过基本功能测试;外观/结构正常,未见零件松动、裂开异常。 C包装振动测试标准 试验目的:模拟运输过程中振动对产品造成的影响 试验设备:振动测试仪 试验样品:2 carton 试验内容:振动宽度(Vibration width):2mm/2.8g;扫周率(Sweep Frequency):10 to 30Hz;方向(Direction):六个面(x.y.z axis);测试时间:30分/每个面(30 Minutes per axis),测试完成后检验产品的外观结构及各项功能。 判定标准:通过基本测试,外观/结构正常,未见零件松动异常。

二.存储温度测试标准 A高温贮存试验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在高温环境条件下贮存的适用性 试验设备:恒温恒湿试验箱 试验样品:6SETS 试验内容:被测产品不包装、不通电,以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内,使试验箱温度达到60±2℃,温度稳定后持续16小时,持续期满,立即进行试验后检测。 判定标准:通过基本功能测试;外观和结构正常。 B低温贮存试验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在低温环境条件下贮存的适用性 试验设备:恒温恒湿试验箱 试验样品:6SETS 试验内容:被测产品不包装、不通电,以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内,使试验箱温度达到-20±2℃,温度稳定后持续16小时,持续期满,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2H,放置期满,被测样机进行试验后的检查。 判定标准:通过基本功能测试;外观和结构正常。 三.高低温测试标准 A低温工作试验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在低温环境条件下使用的适用性 试验设备:恒温恒湿试验箱 试验样品:6SETS 试验内容:被测产品不包装、处于导通状态,以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内,使温度达到-20±3℃,温度稳定后,持续8小时,持续期满,进行产品测试后的检查。 判定标准:通过基本功能测试;外观和结构正常。 B高温工作试验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在高温环境条件下使用的适用性 试验设备:恒温恒湿试验箱 试验样品:6SETS 试验内容:被测产品不包装、处于导通状态,以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内,使温度达到+55±2℃,温度稳定后,持续8小时,持续期满,进行产品测试后的检查。 判定标准:通过基本功能测试;外观和结构正常。 C恒定湿热试验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在恒定湿热环境条件下使用的适用性 试验设备:恒温恒湿试验箱 试验样品:6SETS 试验内容:被测产品不包装、处于导通状态,以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内,使温度达到40±2℃,湿度达到 95%,持续96小时,持续期满,立即进行产品测试后的检查。 判定标准:通过基本功能测试;外观和结构正常。 D冷热冲击试验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经受环境温度讯速变化的能力 试验设备:冷热冲击试验箱 试验样品:6SETS 试验内容:被测产品不包装、不导通或不带电池状态,以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内,高温为60℃,稳定温度保持时间为2小时,低温为-20℃,,稳定温度保持时间为2小时,转换时间不大于15秒,循环次数为12次(1循环周期为4小时),循环期满,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2小时,放置期满,被检样机立即进行产品测试后的检查。 判定标准:产品外观和结构正常。功能、性能方面正常。 E结露试验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在结露环境条件下的适用性 试验设备:恒温恒湿试验箱

老化测试管理规定

1、目的 为了规范产品老化操作步骤及老化环境要求,特制定本规范,严格按照本规范要求作业。 2、适用范围 公司老化房。 3、权责 工程部门负责老化房设备的维护保养及操作,生产部门负责老化车的维护保养。 4、定义 恒温老化房,也叫高温老化房和老化房,是针对高性能电子产品仿真出一种高温、恶劣环境测试的设 备,是提高产品稳定性、可靠性的重要实验设备、是各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性的重要生产流 程,根据不同的要求配置主体系统、主电系统、控制系统、加热系统、温度控制系统、风力恒温系统、时间控制系统、测试负载等可检杳出不良品或不良件,是客户迅速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有效手段。 5、作业内容 5.1所需设备 5.1.1老化台车及老化电源,按客户出货电源要求调整电压,特殊产品使用专用电源(详 查BOM单)。 5.1.2 220V 50HZ交流电源。 5.1.3老化加热系统。 5.2老化步骤: 5.1.1将DIP通电测试OK的产品接在老化车上 5.1.2将一台装好产品的老化台车进行预通电,检查产品的电源灯是否能点亮,将电源灯不 点亮的PCBA从老化车取下并做好标示放置在不良品箱中,不良品给到工程与PE分析,按照《不良品处理规范》操作。 5.1.3产品推进老化房老化之前须将老化房环境温度设定为45+/-5℃,提前给老化房升温,老化房温度达到40度才开始老化。 5.1.4将预通电OK后的老化车的总电源插头插到老化房墙壁上的电源插座上进行通电,并开启老化车上变压器电源,当老化产品通电后其电源灯亮的状态必须一致的,否则亮灯异常的为不良品送至维修处维修,进出老化房时随手关好老化房门,记录产品开始老化时间并填写到“老化记录表”里面。 5.1.5产品在老化过程中,老化操作人员及IPQC人员要每隔1个小时进行巡查,检查老化房中温度计上显示应在45+/-5℃间,则表示该环境温度为合格;巡检过程中发现的不良品(例如灯不亮、烧爆IC和电容、冒烟、外壳变形等)及不良一定要拿出由产品工程师和维修人员共同分析,不良品按照《不良品处理规范》操作。 5.1.6老化房中的老化车要摆放整齐,老化房中的温度计及湿度计要定期校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5.1.7产品老化时间规定为4小时,特殊产品老化时间按客户要求而定。由于产品的试验等特殊性的要求及特殊情况,需要更改产品老化时间,以《工程更改通知》或由产品工程师在《老化记录表》备注栏签字. 5.1.8不良品太多(超过2%)应立即通知工程技术人员分析,出现起火要立即关总电源开关。 5.1.9老化完后将老化车变压器的开关关闭,拔下插头,将老化车推出老化房。 5.1.10将老化OK的产品全部放置到指定的已老化的区域,按照规定和结合“7 S ”来放置,在老化台车上面贴好标示单。

最新硬件测试标准(最全可靠性测试)

1. 目的 此可靠性测试标准的目的是尽可能地挖掘设计,制造中的潜在性问题,在正式生产之前寻找改善方法并解决上述问题点,为正式生产的产品在质量上做必要的保证;并检测产品是否具备设计上的成熟性、使用上的可靠性.具体包括新产品的试验、物料的试验及例行抽检试验等等。 2. 围 此指引适用于所有诺亚信高科技集团生产的移动产品。 3. 定义 3.1 技术员:设定仪器,完成相关测试项目,并记录测试结果.解决检测过程中的问题;并向工程师反 馈检测方法的缺陷和不足。 3.2 工程师:判断测试结果是否可接受;跟进问题的解决情况;改善检测方法。 4. 抽样方案 4.1 以具体的实验项目要求为准。 5. 检验容 5.1 环境可靠性试验 5.1.1 高温运行试验 试验目的:验证手机在高温环境的适应性。 试验样品:2sets 试验容:55℃,手机配齐SIM卡/T卡,装电池开机,进行12小时测试,运行时间从到达 55℃温度始算起.试验后在箱检查,要求产品的功能、外观正常.受测前样机胶塞必须安装 归位.射频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对于翻/滑盖手机,1台开盖,1台合盖.(若屏/主板不同供 应商,则样机各选2pcs,共4pcs)。 判定标准: 1、壳体外观检查,缝隙,镜片以及使用背胶固定的装饰件等粘贴牢固度。 2、功能检查(注意屏的显示是否有黑影,坏点等异常)。 3、触摸屏划写,点压准确性(如有触摸不准偏位等现象,进行屏幕校准看是否 可恢复)。 4、MP3,FM,耳机,充电,滚轮…。 5、实网通话一次,看送话和受话是否正常。

5.1.2 低温运行试验 试验目的:验证手机在低温环境下的适应性。 试验样品: 2 sets 试验容: -20℃,手机配齐SIM卡/T卡,装电池开机并运行老化软件,进行12小时测试,运行时间从到达-20℃温度始算起.试验后在箱检查,要求产品的功能、外观正常.受测前样机胶塞必须安装归位.射频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对于翻/滑盖手机,2台开盖,1台合盖.(若屏/主板不同供应商,则样机各选2pcs,共4pcs)。 特别注意:俄罗斯项目需要测试低温下的充电功能(电池电压是否会升高)。 判定标准:1、壳体外观检查,缝隙,镜片以及使用背胶固定的装饰件等粘贴牢固度。 2、功能检查(注意屏的显示是否有黑影,坏点等异常)。 3、触摸屏划写,点压准确性(如有触摸不准偏位等现象,进行屏幕校准看是否 可恢复)。 4、MP3,FM,耳机,充电,滚轮…。 5、实网通话一次,看送话和受话是否正常。 5.1.3 高温贮存试验 试验目的: 应力释放和加速材料的老化。 试验样品:2 sets 试验容:80℃,手机配电池关机,存储时间24小时,贮存时间从温度到达80℃开始算起. 在进行存储到24小时后,直接进行外观检查.受测前样机胶塞必须安装归位.再进行2小时回温后,开机进行电性能检查.对于翻/滑盖手机,2台开盖,1台合盖.(若屏/主板不同供应商,则样机各选2pcs,共4pcs)。 判定标准:1、壳体外观检查,缝隙,LENS以及使用背胶固定的装饰件等粘贴牢固度。 2、功能检查(注意屏的显示是否有黑影,坏点等异常)。 3、触摸屏划写,点压准确性(如有触摸不准偏位等现象,进行屏幕校准看是否 可恢复)。 4、MP3,FM,耳机,充电,滚轮…。 5、实网通话一次,看送话和受话是否正常。 5.1.4 低温贮存试验 试验目的:加速材料的脆化。 试验样品:2 sets

软件测试管理规范

软件测试工作规范 1 目的 统一公司所有项目的软件测试流程; 提供一套适合公司所有项目并可裁减的软件测试工具; 2 范围 本规范中单元测试适用于所有的JAVA项目; 本规范中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性能测试适用于所有项目。 3 测试阶段与软件开发阶段的对应关系 1 过程描述 1.1 单元测试活动 该活动包括以下环节: ● 编写单元测试计划; ● 设计单元测试用例; ● 执行单元测试过程; ● 记录单元测试缺陷; ● 编写单元测试报告; 1.1.1 活动目的 验证软件系统模块内功能、容错、界面和报表测试和桩模块、子模块之间的接口测试。 1.1.2 角色与职责 1.1.3 测试范围

● 单元模块的功能性测试 ● 单元模块内和模块之间的接口测试 ● 单元模块的容错性测试 ● 单元模块的界面测试 ● 单元模块内的权限 1.1.4 进入条件 已经完成被测模块的编码工作 1.1.5 输入 《详细设计说明书》 1.1.6 活动说明 对于结构化的编程语言,程序单元指程序中定义的函数或子程序。单元测试是指对 函数或子程序所进行的测试。 对于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程序单元指特定的一个具体的类或相关的多个类。单元模块之间的接口等。 (1)开发人员依据详细设计编写单元测试计划和和单元测试用例,《详见junit使用说明》和《jprobe使用说明》,需详细描述该用例的输入、输出和预期结 果等相关内容; (2)开发人员编写程序代码; (3)开发人员执行单元测试用例,并记录执行结果; (4)开发人员执行测试用例过程中发现的缺陷,必须提交到缺陷跟踪工具中; (5)开发组长完成单元测试后,编写单元测试分析报告,项目经理审核《单元测试分析报告》。 1.1.7 输出 已通过回归测试、打标签单元级的代码 《单元测试分析报告》 1.1.8 退出条件 ● 被测代码语句覆盖率满足单元测试计划中制定的代码覆盖率要求; ● 测试用例执行覆盖率应达100%; ● 《单元测试分析报告》通过评审;

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暂行管理办法

****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股份有限公司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管理,确保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项目文档、代码及数据安全,明确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软硬件平台的维护职责,保证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稳定运行,提高开发效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是指公司软件项目在开发过程中所使用的相关环境,包括并不仅限于开发环境、用户测试环境、准生产环境、配置版本库环境等。 第三条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管理和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安全性:通过相应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保证开发环境数据、代码、 文档等信息的安全可靠,保证不会丢失。 (二)保密性:通过相应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保证公司的商业秘密及数据、 代码、文档等重要信息不会被非法访问或泄露。 (三)高效性:通过采用合适的软硬件平台和技术手段,保证开发环境的各 套系统的运行速度和效率,保证项目开发进度。 (四)稳定性:通过采用合适的软硬件平台和技术手段,保证开发环境各套 系统的稳定运行,减低系统故障率。 第四条信息技术部核心组、投资OA组的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管理应遵循本制度。 第二章分工及职责 第五条信息技术部运维组主要负责如下工作: (一)负责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机房设备、硬件设备、网络设备、系统 软件的安装、管理、维护、故障报告后的性能监控及排查等工作。

(二)负责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病毒防治工作。 (三)根据项目组的要求,配合完成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数据及版本配 置库的备份与恢复工作。 (四)协助项目组完成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性能优化工作。 (五)对开发过程中遇到的硬件平台、系统软件、网络等技术问题提供支持。 第六条信息技术部项目组成员主要负责如下工作: (一)准生产系统权限、密码管理。 (二)准生产环境的应用系统搭建、配置工作。 (三)准生产环境程序、数据的同步。 (四)准生产环境的版本管理及配置管理。 (五)准生产环境的维护和软件系统投产前验证。 (六)准生产环境应用软件故障的调查、分析。 第七条开发厂商职责。 (一)开发测试环境系统权限、密码管理 (二)开发测试环境系统搭建、配置工作。 (三)开发测试环境程序版本发布。 (四)开发人员客户端程序代码、文档的管理、备份工作。 (五)开发测试环境的程序开发、测试维护和投产前验证。 (六)开发测试环境应用软件故障的排查、分析。 第三章保密管理 第八条为加强项目开发、实施期间的保密管理,维护公司的商业秘密和权益,所有参与****项目的厂商必须与公司签订《保密承诺书》,所有参与项目的厂商人员必须签字承诺遵守《****IT外包厂商人员日常行为规范》,否则不允许厂商及人员进场。 第九条外包人员不得在办公区内部接待与工作无关的访客,如有人员来访,应在会客区接待;对因工作需要,需要在办公区接待的访客,应会知****工作人员,并填写《项目组外来人员访客登记表》,《项目组外来人员访客登记表》的格式请参考附

测试管理工作思路 (2)

测试管理工作思路1引言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管理功能的软件产品的质量在保障银行的稳定、高效运转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提高软件产品质量的最重要手段,加强对软件产品的测试得到了各家银行的高度重视。 随着信息化在农信的快速发展,科技中心对软件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软件产品由过去的地市为单位向全省大集中的方向发展,这样软件的一个小bug,可能会影响到全省范围,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软件测试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变得更加重要。 13年科技中心加大对测试工作的投入和重视程度。今年把测试工作作为开发科一项重要工作,加强测试管理与逐步建立完善的测试体系、流程和制度。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2测试环境 科技中心没有独立、完善和满足需求的测试环境。目前功能测试环境和开发环境混在一起,有时几个系统同时公用一套设备,这样很难保证测试的独立性和充分性;性能测试也缺少相应环境,很多项目的性能测试是在生产环境进行,这样当上线后,很难做到定期测试,做到预防;同时开发环境和测试环境混在一起,缺乏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流程,造成设备利用不合理。 基于以上问题,经过前期对环境设备的调研和分析,对环境做出了合理规划。分为开发环境、功能测试环境与性能测试环境。 目前功能测试环境已梳理完毕,正在对不满足要求的环境进行迁移,但性能测试环境还不具备,已申请购入新设备,需要逐步完善功能测试与性能测试环境。 建立工具环境:目前bug管理工具jira有独立的环境,但测试工具与常用工具软件还没有单独的环境存放,如性能测试工具loadrunner,jprofiler等,各版本的jdk,数据库软件、操作系统等。 测试环境建设目标: ?提高测试效率,提高测试充分性,更好的保证系统质量; ?测试环境管理更加有序、高效、规范; ?更加合理安排资源,提高测试资源利用率,节约投资。

软件系统安全测试管理规范

软件系统安全测试 管理规范 上海理想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2020年3月22日

版本历史

【目录】 1概述 (5) 1.1编写目的 (5) 1.2适用范围 (5) 1.3角色定义 (5) 1.4参考资料 (5) 2项目背景 (6) 3软件系统安全测试流程 (7) 4测试准备 (9) 4.1测试准备 (9) 4.1.1测试对象 (9) 4.1.2测试范围 (9) 4.1.3工作权责 (9) 4.2测试方案 (10) 4.2.1测试准备 (10) 4.2.2测试分析 (11) 4.2.3制作测试用例 (12) 4.2.4实施测试方法 (13) 4.2.5回归测试方法 (14) 4.3测试计划 (14) 4.4实施测试 (15) 4.5回归测试 (15)

4.6测试总结 (15)

1概述 1.1 编写目的 建立和完善-系统安全测试管理制度。规范软件系统安全测试各环节的要求、规范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软件系统安全测试实施过程中的管理行为及文档要求。 以规范化的文档指导软件系统安全测试工作,提升管理效率、降低项目风险。 1.2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智能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软件安全测试管理过程。 1.3 角色定义 1.4 参考资料

2项目背景 校园内信息化软件众多,这些软件不光承载着学校核心业务,同时还生成、处理、存储着学校的核心敏感信息:账户、隐私、科研、薪资等,一旦软件的安全性不足,将可能造成业务中断、数据泄露等问题的出现。 希望通过规范软件系统安全测试管理,改善和提高学校软件安全测试水准,将学校软件系统可能发生的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

电芯和电池可靠性的测试和方法介绍

CHANGE HISTORY CONFIDENTIALITY CONFIDENTIAL( )INTERNAL ONLY ( )TOP CONFIDENTIAL( ) DISTRIBUTION ( )MFG( )QA( )R&D( )FNC ( )PMC( )PME( )SRC( )HR&A ( )S&M( )PRJ( )IE( )TE ( )BCU( )OTHER ISSUE NO.:

1. Purpose (目的) 规范本公司产品新产品设计验证测试项目、测试条件及判定标准 Standardize the new product design verification test item、test condition and criteria. 2. Scope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新研发的所有型号电池产品Applicable to all the new battery products 3. Definition (定义) 设计验证:对产品的电池功能,可靠性,安全性进行验证,确保产品符合设计要求Design verification: verify the batteries protect function, reliability, safety whether meet the spec definition make sure the batteries meet design requirement. 4. Responsibility (职责权限) R&D(研发部): 编制新产品设计计划,计划输入输出/ 输出, 完成客户产品的定义,输出产品 规格书,新样品样板制作,设计转移, 新零件/模具承认,编制产品规格书 Prepares the new product design

软件测试规范制度

安徽中杰测试 管 理 规 范 序号版本编号修订内容修订人批准人发布时间 1 安徽中杰软件测试管理规 范2015年7月20 日

1.目的 本文是对项目软件测试的指导性文件,对软件测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测试理论、测试类型、测试方法、测试标准、测试流程及测试过程中涉及到的角色职责进行总体规范,以有效保证软件质量。 2.范围 本文适用于软件测试人员。 3.参考资料 《缺陷管理规范》 《测试执行规范》 《文档测试指南》 《项目测试计划模版》 《测试用例设计规范》 《功能测试用例模版》 《集成测试用例模版》 《项目测试报告模版》 《自动化测试计划模版》 《性能测试计划模版》

4.测试过程描述 4.1 测试流程图 需求评审 测试计划 测试设计 功能测试执行 集成测试设计 /性能测试设计 集成/性能测试 文档测试 项目总结

4.2 活动说明 4.2.1 需求评审 4.2.1.1目的 从源头把握软件质量,并确保开发结果与实际需求相一致 4.2.1.2角色与职责 需求人员:《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编写,以及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求规格说明书》的修正; 评审人员:评审《需求规格说明书》,从全面性、完整性、正确性、一致性、可靠性方面检、查《需求规格说明书》,将需求缺陷提交给需求人员,并跟踪需求缺 陷直至需求缺陷验证关闭。 4.2.1.3启动标准 《需求规格说明书》编写完成

4.2.1.4工作流程图 需求评审 评审人员 需求人员 验证需求规格说明书 评审完成 对需求规格说明书评审 发现需求缺陷 修正需求规格说明书 将需求缺陷提交给需求人员 修正需求文档,并提交评审人员验证 全部缺陷验证通过 存在不通过的需求缺陷 4.2.1.5输入/输出 输入:《需求规格说明书》 输出:需求缺陷 4.2.1.6规范 参见《文档评审指南》

软件测试环境管理规范

测试环境管理规范

修改履历 修改编号版本修改条款及内容修改日期 1 V1.0 初稿

目录 1.概述 (5) 1.1目的 (5) 1.2适用范围 (5) 2.环境使用要求和原则 (5) 2.1环境使用要求 (5) 2.2环境使用原则 (5) 3.硬件环境 (6) 3.1全流程测试环境申请 (6) 3.1.1申请流程图 (6) 3.1.2申请流程说明: (6) 3.2待测系统环境申请 (7) 3.2.1申请流程图 (7) 3.2.2申请流程说明: (7) 3.3测试用机申请 (8) 3.3.1申请流程图 (8) 3.3.2申请流程说明: (8) 3.4硬件环境变更 (9) 3.4.1全流程测试环境变更流程图 (9) 3.4.2全流程测试环境变更流程说明: (9) 3.5硬件环境释放 (10) 3.5.1释放流程图 (10) 3.5.2释放流程说明 (10) 4.环境权限 (11) 4.1权限说明 (11) 4.1.1查询帐户 (11) 4.1.2监控帐户 (11) 4.1.3应用帐户 (11) 4.1.4备用帐户 (11) 4.1.5特殊帐户 (11) 4.2权限申请流程 (11) 4.2.1查询帐户申请流程 (11) 4.2.2监控帐户申请流程 (11)

4.2.3应用帐户申请流程 (12) 4.2.4备用帐户申请流程 (12) 4.2.5特殊帐户申请流程 (12) 4.3应用系统 (12) 4.3.1应用版本变更 (12) 应用版本部署 (12) 应用版本变更 (12) 4.3.2测试数据 (12) 测试数据预埋 (13) 测试数据变更 (13) 5.系统参数变更 (13) 5.1工作时段参数变更 (14) 5.1.1变更流程图: (14) 5.1.2变更流程说明: (14) 5.2非工作时段参数变更 (15) 5.2.1变更流程图: (15) 5.2.2变更流程说明 (15) 6.系统备份 (16) 6.1不定期备份 (16) 6.1.1备份说明 (16) 6.1.2备份流程 (16) 6.2特需备份 (16) 6.2.1备份说明 (16) 6.2.2备份流程 (16)

软件开发管理办法

软件开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的开发管理流程,使各开发项目的管理进行标准化管理,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详细规定软件开发程的各个阶段及每一阶段的任务、要求、交付文件,使整个软件开发过程阶段清晰、要求明确、任务具体,实现软件开发过程的标准化。 第三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计算机的自主软件开发项目。适用对象:软件开发管理人员,软件开发人员,软件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软件开发管理人员职责: 第五条软件开发人员职责: 第六条软件维护人员职责: 第七条系统管理人员职责: 第三章软件开发环境管理 第八条软件建设环境根据项目不同的时期,需要搭建生产运行环境、系统测试环境、系统开发环境三种不同的软硬件网络环境,便于生产、开发、测试等工作的安全、顺畅的进行。 第九条生产环境为系统维护管理人间管理的范畴,是系统正式运行,提交给各业务科室的正式环境,包括系统运行的硬件、网络等设备和进行集群处理的软件系统。 第十条测试环境为测试人员提供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的运行环境,包括运行环境模拟、测试工具服务器、测试工具客户端。 第十一条开发环境为系统开发人员提供系统开发需要的软件硬件环境,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开发工具客户端。 第十二条生产环境、测试环境、开发环境都存在自己独立的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客户端。在开发环境完成内部测试后,提交发布版本到测试环境中,由专门的测试人

员进行集成测试和功能测试。并进行一定的压力性能测试。在测试环境通过的版本在发布到生产环境。 第十三条生产环境与测试环境、开发环境需要物理隔离,保障生产环境的安全。 第四章开发过程管理 第十四条项目开发流程根据软件工程的流程,分为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需求分析、总计设计、详细设计、代码开发、系统测试五个阶段。 第十五条可行性研究与计划 1实施要求 1.软件开发部分析人员进行市场调查与分析,确认软件的市场需求 2.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可行性研究,写出可行性报告 3.评审和审批,决定项目取消或继续 4.若项目可行,制订初步的软件开发计划,建立项目日志 5.根据市场环境、公司软硬件情况预测十大风险因素 2交付文档 1.可行性研究报告* 2.初步的软件开发计划 3.十大风险列表* 4.软件项目日志* 第十六条需求分析 1实施要求 1.调查被开发软件的环境 2.软件开发提出的需求进行分析并给出详细的功能定义 3.做出简单的用户原型,与用户共同研究,直到用户满意 4.对可利用的资源(计算机硬件、软件、人力等)进行估计,制定项目进度计划(可 有相应的缓冲时间) 5.制定详细的软件开发计划 6.测试人员制订质量控制计划和测试计划 7.编写初步的用户手册 8.进行需求方案评审 2交付文档 1.软件需求说明书 2.更新后的软件开发计划 3.项目进度计划 4.计划

软件测试文档编制规范

文档编制规范

目录 文档编制规范 (1) 一、文档的分类 (2) 二、文档的编号 (2) 三、文档编写的格式要求 (3) 3.1、页面布局 (3) 3.1.1、页边距 (3) 3.1.2、页眉页脚 (3) 3.2、首页标题及公司基本信息 (3) 3.3、目录 (4) 3.4、正文 (4) 3.4.1、正文内容 (4) 3.4.2、小标题级别 (4) 3.4.3、图片与表格 (5) 3.4.4、功能点与列表 (8) 3.5、附件 (8)

一、文档的分类 将文档分成如下几类: 1、规章制度类(编号:GZZD):公司、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 2、工作规范类(编号:GZGF):各部门的工作规范; 3、项目管理规范类(编号:XMGL):项目管理规范、药监项目管理规范、招投标系统开 发与实施指南等; 4、项目类文档(编号:XM):包括项目各个过程的产出物,如合同(HT)、建设方案(FA)、 需求文档(XQ)、设计文档(SJ)、操作手册(CZSC)、测试报告(CSBG)等; 5、体系类(ISO9001、ISO27001、CMMI3); 6、知识类(编号:ZS):各类技术经验总结等; 7、产品类(编号:产品名称缩写):如OA、Mis平台、电子招投标产品的介绍资料/操作手 册等 8、其他类(不需要编号):上述7个类别之外的其它文档。 二、文档的编号 文档的编号是文档唯一标识,主要用于文档的检索和版本控制。 文档编号规则如下: 文档编号=文档所属部门代码+文档类别代码+文档流水号+版本号 示例如下: 例如:QYGL-GZZD -001V2.1

企业管理部 说明: 1.部门代码为各部门的拼音首字母(公司的部门代码为GTXD)。 部门编码示例: 企业管理部-QYGL、人力资源部-RLZY、行政部-XZ、开发部-KF(子部门为KF1、KF2类推)、实施部-SS(子部门SS1、SS3类推)、测试部-CS等; 2.版本号使用2位数字进行声明,数字间使用英文标点“.”隔开。首位数字表示第几个 版本,末尾数字表示版本内的第几次修改。例如:v1.0表示第一次正式发布的版本; v1.2,表示在第一次发布后进行第二次修改后的文档。 3.其它类的文档(各种表单、ppt等),无需编号、页眉页脚,如《培训记录表》等。 4.EXCEL类文档按WORD文档编号方式编号。 5.其他各类外来文件,包括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顾客资料等,均按各自的原本编号, 也不需要另外修改。 三、文档编写的格式要求 3.1、页面布局 3.1.1、页边距 上下页边距:2.54厘米,左右页边距:3.17厘米(默认)。 3.1.2、页眉页脚 页眉:加入公司logo图片左对齐;后面加上文档名称,用小五号宋体字(Times new Roman);文件编号和版本号,如“GTXD-GZZD-001 V1.0”右对齐;页眉顶端距离0.8厘米。 页脚:加入公司名称及联系方式居中;加入页码/总页数右对齐页面底部;用小五号宋体字(Times new Roman),页脚底端距离1.2厘米。 首页如果是封页,则不显示页眉页脚。 3.2、首页标题及公司基本信息 公司基本信息:顶格、两端对齐,以图片形式放置公司logo及公司基本信息。

软件测试管理规范

1.1.2角色与职责软件测试工作规范 1目的 统一公司所有项目的软件测试流程; 提供一套适合公司所有项目并可裁减的软件测试工具; 2范围 本规范中单元测试适用于所有的JA V A项目; 本规范中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性能测试适用于所有项目。 3测试阶段与软件开发阶段的对应关系 1过程描述 1.1单元测试活动 该活动包括以下环节: ● 编写单元测试计划; ● 设计单元测试用例; ● 执行单元测试过程; ● 记录单元测试缺陷; ● 编写单元测试报告; 1.1.1活动目的 验证软件系统模块内功能、容错、界面和报表测试和桩模块、子模块之间的接口测试。

1.1.3测试范围 ● 单元模块的功能性测试 ● 单元模块内和模块之间的接口测试 ● 单元模块的容错性测试 ● 单元模块的界面测试 ● 单元模块内的权限 1.1.4进入条件 已经完成被测模块的编码工作 1.1.5输入 《详细设计说明书》 1.1.6活动说明 对于结构化的编程语言,程序单元指程序中定义的函数或子程序。单元测试是指对函数或子程序所进行的测试。 对于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程序单元指特定的一个具体的类或相关的多个类。单元模块之间的接口等。 (1)开发人员依据详细设计编写单元测试计划和和单元测试用例,《详见junit 使用说明》和《jprobe使用说明》,需详细描述该用例的输入、输出和预期 结果等相关内容; (2)开发人员编写程序代码; (3)开发人员执行单元测试用例,并记录执行结果; (4)开发人员执行测试用例过程中发现的缺陷,必须提交到缺陷跟踪工具中; (5)开发组长完成单元测试后,编写单元测试分析报告,项目经理审核《单元测试分析报告》。 1.1.7输出 已通过回归测试、打标签单元级的代码 《单元测试分析报告》 1.1.8退出条件 ● 被测代码语句覆盖率满足单元测试计划中制定的代码覆盖率要求; ● 测试用例执行覆盖率应达100%;

电池可靠性试验标准1

体系文件第三阶页次:1/6深圳联维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文件编号:版本:A 主题:电池可靠性试验标准 电池可靠性试验标准 编制部门:品保部分发号码: 发布日期:年月日文件管制:一般 起草者:高全明陈玉山日期: 2010 年09月20日 审查:日期:年月日 核准:日期:年月日

主题:电池可靠性试验标准

主题:电池可靠性试验标准 1.目的 根据相关国家、国际、行业标准,模拟各种高于客观实际的环境条件,对产品、部件进行全面的可靠性测试,以确保产品整个生命期间的实用性。 2.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适用于各类移动电话、数码产品电池的试验规范、技术要求、标志、包装、运输及储存。 3.定义: 3.1本规范采用GB/T2900.11规定的术语和下列定义。 3.2 蜂窝电话用锂离子电池ithium-ion battery for cellular phone指由一只或多只锂离子单体蓄电池及附件组合而成的,于蜂窝电话的电池。 3.3 充电限制电压limited charge voltage 按生产厂规定,电池有恒流充电转入恒压充电时的电压值 3.4 额定容量 生产厂标明的电池容量,指电池在环境温度为20?C+5?C条件下,以5H率放电至终止电 表示,单位为Ah(安培小时)或mAh(毫安小时)压时所应提供的电量,用C 5 3.5 标称电压 nominal voltage用以表示电池电压的近似值。 3.6 终止电压 cut-off voltage 规定放电终止时电池的负载电压,其值为n X 3 V (锂离子单体电池的串联只数用“n”表示,下同)。 4.参考标准 4.1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GB/T18287-2000《蜂窝电话用锂离子电池总规范》 4.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GB/T 15844.2-1995《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机环境要求和试验方法》 4.3《行业标准》 5.实验室环境要求 5.1环境温度: +15℃~ +35℃ 5.2相对湿度: 30%~60% 5.3大气压力: 86kPa~106kPa 6. 测试标准 6.1在环境温度20℃+5℃的条件下,以0.2C A充电,当电池端电压达到充电限制电压后, 5

软件测试管理规定V

金鼎文科技技术有限公司 软件测试管理规定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目录 第一章引言 (2) 第一条测试概述 (2) 第二条测试目标 (3) 第三条适用范围 (4) 第二章测试职责 (4) 第三章需求分析 (5) 第四章测试策略 (6) 第四章测试计划 (7) 第五章测试用例 (7) 第一条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7) 第二条测试用例操作步骤 (11) 第三条测试用例选择准则 (11) 第四条测试软/硬件环境 (11) 第五条测试数据准备 (11) 第六条测试执行过程绩效考核 (12) 第六章测试执行 (12)

第一条项目测试周期 (12) 第二条项目测试启动 (12) 第三条项目测试阶段 (12) 第四条项目测试结束 (13) 第五条测试执行过程绩效考核 (13) 第七章测试变更 (13) 第八章缺陷管理 (14) 第一节缺陷基本属性 (14) 第二节缺陷管理流程 (14) 第三节缺陷分类 (15) 第四节缺陷定义 (17) 第五节缺陷完成度 (18) 第六节处理机制 (18) 第九章测试结果分析 (19) 第一节测试完成的标准 (19) 第二节允许保留的缺陷 (19) 第十章测试输出文档 (20) 第一章引言 第一条测试概述 无论怎样强调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和它对软件可靠性的影响都不过分。在开发大型软件系统的漫长过程中,面对着极其错综复杂的问题,人的主观认识不可能完全符合客观现实,与工程密切相关的各类人员之间的通信和配合也不可能完美无缺,因此,

在软件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差错。我们力求在每个阶段结束之前通过严格的技术审查,尽可能早地发现并纠正差错; 经验表明审查并不能发现所有差错,此外在编码过程中还不可避免地会引入新的错误。如果在软件投入生产性运行之前,没有发现并纠正软件中的大部分差错,则这些差错迟早会在生产过程中暴露出来,那时不仅改正这些错误的代价更高,而且往往会造成很恶劣的后果。测试的目的就是在软件投入生产性运行之前,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件中的错误。 目前软件测试仍然是保证软件质量的关键步骤,它是对软件规格说明、设计和编码的最后复审。软件测试在软件生命周期中横跨两个阶段。通常在编写出每个模块之后就对它做必要的测试(称为单元测试),模块的编写者和测试者是同一个人,编码和单元测试属于软件生命周期的同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结束之后,对软件系统还应该进行各种综合测试,这是软件生命周期中的另一个独立的阶段,通常由专门的测试人员承担这项工作。 大量统计资料表明,软件测试的工作量往往占软件开发总工作量的40%以上,在极端情况,测试那种关系人的生命安全的软件所花费的成本,可能相当于软件工程其他开发步骤总成本的三倍到五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软件测试工作,绝不要以为写出程序之后软件开发工作就接近完成了,实际上,大约还有同样多的开发工作量需要完成。仅就测试而言,它的目标是发现软件中的错误,但是,发现错误并不是我们的最终日的。软件工程的根本目标是开发出高质量的完全符合用户需要的软件。 第二条测试目标 下面这些规则也可以看作是测试的目标或定义: (1)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2)好的测试方案是极可能发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方案; (3)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从上述规则可以看出,测试的正确定义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

软件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管理规范

软件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 管理规范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软件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管理规范 (ISO27001-201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管理,确保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项目文档、代码及数据安全,明确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软硬件平台的维护职责,保证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稳定运行,提高开发效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是指公司软件项目在开发过程中所使用的相关环境,包括并不仅限于开发环境、用户测试环境、准生产环境、配置版本库环境等。 第三条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管理和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 安全性:通过相应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保证开发环境数据、代码、文档等信息的安全可靠,保证不会丢失。 (二) 保密性:通过相应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保证公司的商业秘密及数据、代码、文档等重要信息不会被非法访问或泄露。 (三) 高效性:通过采用合适的软硬件平台和技术手段,保证开发环境的各套系统的运行速度和效率,保证项目开发进度。 (四) 稳定性:通过采用合适的软硬件平台和技术手段,保证开发环境各套系统的稳定运行,减低系统故障率。 第二章分工及职责

第四条信息部运维组主要负责如下工作: (一) 负责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机房设备、硬件设备、网络设备、系统软件的安装、管理、维护、故障报告后的性能监控及排查等工作。 (二) 负责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病毒防治工作。 (三) 根据项目组的要求,配合完成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数据及版本配置库的备份与恢复工作。 (四) 协助项目组完成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性能优化工作。 (五) 对开发过程中遇到的硬件平台、系统软件、网络等技术问题提供支持。第五条信息部项目组成员主要负责如下工作: (一) 准生产系统权限、密码管理。 (二) 准生产环境的应用系统搭建、配置工作。 (三) 准生产环境程序、数据的同步。 (四) 准生产环境的版本管理及配置管理。 (五) 准生产环境的维护和软件系统投产前验证。 (六) 准生产环境应用软件故障的调查、分析。 第六条开发厂商职责。 (一) 开发测试环境系统权限、密码管理 (二) 开发测试环境系统搭建、配置工作。 (三) 开发测试环境程序版本发布。

软件测试规范

软件测试标准规范 1目的 为了确保软件产品质量,使产品能够顺利交付和通过验收,特编写本文档,以作参考 2适用范围 本文档适用于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业务测试、验收测试以及一些专项测试。 3职责 项目测试负责人组织编制《测试计划》、《测试方案》,指导和督促测试人员完成各阶段的测试工作。 项目组测试人员按照《测试计划》、《测试方案》完成所承担的测试任务,并按要求填写《问题报告及维护记录》。 测试经理依照确认规程和准则对工作产品进行确认,提出对确认规程和准则的修改意见 项目负责人组织测试环境的建立。 项目经理审核负责控制整个项目的时间和质量。 研发人员确认修改测试人员提交的bug。 4工作流程 4.1 测试依据 详细设计是模块测试的依据。因此设计人员应向测试人员提供《系统需求规格书名书》、《详细设计》、《概要设计》等有关资料。测试人员必须认真阅读,真正弄懂系统需求和详细设计。 4.2 制订《测试方案》

在测试之前,由项目负责人根据《测试计划》的要求,组织人员编制相应的《测试方案》,《测试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测试目的; 所需人员及相应培训要求; 测试环境、工具和测试软件; 测试用例、测试数据和预期的结果。 4.3 单元测试 项目开发实现过程中,每个程序单元(程序单元的划分视具体开发工具而定,一般定为函数或子程序级)编码调试通过后,要及时进行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由单元开发者自己进行,使用白盒测试方法,根据程序单元的控制流程,争取达到分支覆盖。对于交互式运行的产品,不便于进行自动测试的,可以采用功能测试的方法进行。 单元测试针对程序模块,从程序的内部结构出发设计测试用例。多个模块可以独立进行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内容包括模块接口测试、局部数据结构测试、路径测试、错误处理测试等; 单元测试组织原则一遍根据开发进度安排对已开发完成的单一模块进行测试; 单元测试停止标准:完成了所有规定单元的测试,单元测试中发现的bug已经得到修改。 4.4 集成测试 编码开发完成,项目组内部应进行组装测试。 集成测试由项目负责人组织策划(编写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并实施。集成测试着重对各功能模块之间的接口进行测试,验证各功能模块是否能协调工作、参数传递及功能调用是否正常。测试采用交叉方法,即个人开发的软件应由其他的项目组成员进行测试。 集成测试过程应填写《问题报告及维护记录》,测试结果应形成《测试报告》。 4.5 系统测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