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的自助借还书系统
校园RFID智慧图书馆建设方案

校园RFID智慧图书馆建设方案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智能化。
在这个时代,人们的需求也随之增多,为满足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和读者的需求,建设一所智慧图书馆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我们将采用RFID技术,对图书在馆内的位置、借阅状态、归还情况等进行实时监管,从而实现对图书信息的高效管理。
RFID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RFID技术简介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用于物品识别的技术。
利用射频信号将物品信息读入系统,实现自动数据采集、处理和管理等功能,广泛应用于物流、医疗、制造等领域。
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RFID技术可用于以下方面:1.图书借还管理:借阅者持RFID标签的借阅卡将其刷入系统,系统自动核对借阅者信息和所借书籍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存入数据库中。
2.图书位置管理:RFID技术可以使图书馆实现自动化管理和快捷检索,当图书遗失或漂流时,可通过RFID技术找到其具体位置。
3.人流管理:RFID技术还可以用于辅助系统监控读者出入图书馆的情况和统计图书馆人数。
RFID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中的优势1.高效性:RFID技术可以实现快速定位和图书检索,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
2.安全性:RFID技术可以在图书馆中实现图书的防盗,控制图书的流通情况。
3.自动化:RFID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借还图书,减轻管理员的工作负担。
校园RFID智慧图书馆建设方案设备选型1.RFID阅读器:建议采用Impinj R2000系列的高性能读写器,具有强大的阅读性能、存储容量、快速读取速率和稳定的连接性。
2.RFID标签:建议采用Alien Higgs 3系列标签,具有高读写性能、数据存储容量大、抗干扰性强等优点。
系统部署1.硬件部署:将读写器安装在图书馆中比较繁忙的区域,如借还书台、自助终端等处,可以实现对图书的快速读取和定位。
高校图书馆白助借还服务模式的应用与研究——以辽宁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

高校图书馆白助借还服务模式的应用与研究——以辽宁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作者:吴立国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年第6期吴立国(辽宁科技大学图书馆,辽宁鞍山114051)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自助借还;服务模式;RFID摘要:高校图书馆作为教辅机构在教学科研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其服务质量将影响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成果。
文章以辽宁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阐述了其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自助借还服务模式的应用及特点,并对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6-0056-03收稿日期:2014-04-17作者简介:吴立国(1980-),辽宁科技大学图书馆馆员。
高校图书馆是当代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辅机构,其主要职能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因此,其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或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成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与时俱进,通过各种方式改进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
图书馆流通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体现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主要窗口。
图书馆的流通工作模式大致经历了自藏专用、闭架、半开架、全开架、传统的基于磁条的大流通以及现在的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自助借还六个阶段。
传统的大流通服务模式方便了读者,节省了部分手续以及读者的时间,给读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的便利。
此外,传统的大流通服务模式还提高了馆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其要求馆员不仅要熟悉图书馆藏、借、阅、咨询等基本业务,还要熟练操作各类阅读设备,掌握不同载体文献检索阅读方式[1]。
辽宁科技大学图书馆于2005年迁入新址后,采用的就是基于磁条的大流通服务模式。
2005~2011年,辽宁科技大学图书馆在图书流通过程中发现了很多不足,如图书串架、错架、图书丢失、读者出入不便等。
经过多方面调研,辽宁科技大学图书馆于2012年引入了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自助借还系统,使这些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RFID技术应用于图书馆自助借还服务的利与弊

付荣 ( 北方民族大学图书 馆)
摘 要 : FD 技 术 目前 已应 用 于 图 书馆 管 理 系 统 , 文 分 析 了 R I 技 术 体 情 况 。 图 书 馆 利 用 R I RI 本 FD FD技 术 代 替 条形 码 作 为识 别馆 藏 图 书 的 方 的特 点 及 在 图 书 馆 自助 借 还 服 务 使 用 中 的优 势 、 存在 的 问题 。
常借 出 。 到 R I 全 门报 警 , 准 确 指 出 是 哪 本 书 没有 被 正 常 借 遇 FD安 能 1 FD技 术 的 特 点 R I 出 , 且 其读 取 范 围也 较 大 。 而 RI FD技 术 是 一 项 易 于 操 控 、 单 实 用 的 , 别 工 作 可 实 现 自动 简 识 3 R I 图 书馆 使 用 中易 出现 的 问y Ie t i t n) 无 线 射 频 识 别 , 称 FD( a i rq e c d ni ai 是 f o c 也
院开 始 筹 建 国 内第 一 家 R I 藏 系统 并 于 2 0 FD馆 0 6年 2月 1 目正 式 理 , 整 理 不 到 位 的 情 况 下 , 会 有 错 架 、 书 现 象 发 生 , 在 有 了 0 在 还 死 现 对外开放。图书馆 利用 R I FD技术代替条形码作 为识别馆藏 的方式 , R I 术 整 架 就 变 得 容 易 多 了。 FD技 利 用 R I 术 提 高 服 务 的质 量和 工作 效 率 。通 过 使 用 R I 技 术 , FD技 FD 24 门禁检 测识 别准确 使用磁 条门禁检 测仪时 , . 如果遇到 门禁
关键词 : I 技术 RFD 图 书馆 自助 借 还 服 务
智慧图书馆解决方案

智慧图书馆解决方案引言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慧图书馆已经成为图书馆发展的趋势。
智慧图书馆解决方案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系统来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详细介绍智慧图书馆解决方案的五个关键部分。
一、智能化图书馆管理系统1.1 自动化借还书系统:利用RFID技术,读者可以通过自助借书机自助借还图书,大大节省了读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时间。
1.2 数据分析系统:通过对读者借阅行为和图书流通情况的数据分析,图书馆可以更好地了解读者需求,优化图书馆资源配置。
1.3 电子资源管理系统:将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整合到一个平台上,方便读者查找和使用,提高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二、智能化图书馆服务2.1 个性化推荐系统:通过分析读者的借阅历史和兴趣,智慧图书馆可以为读者推荐符合其口味的图书,提高了阅读体验。
2.2 虚拟导览系统:利用AR技术,读者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虚拟导览,更方便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和资源。
2.3 在线预约系统:读者可以通过智慧图书馆的在线预约系统提前预约图书,避免了排队等待的时间,提高了借书效率。
三、智能化图书馆空间设计3.1 休闲阅读空间:智慧图书馆设计了舒适的休闲阅读空间,配备舒适的座椅和环境,让读者可以在阅读中放松身心。
3.2 多媒体展示区:为了吸引更多读者,智慧图书馆设计了多媒体展示区,展示最新的数字资源和文化活动,增加了图书馆的吸引力。
3.3 互动体验区:智慧图书馆还设置了互动体验区,让读者可以通过互动设备参与图书馆的文化活动,增强了读者的参与感。
四、智能化图书馆安全保障4.1 视频监控系统:智慧图书馆安装了高清视频监控系统,保障读者和图书馆财产的安全。
4.2 防火系统:为了防止火灾等安全事故,智慧图书馆配备了先进的防火系统,确保读者在安全的环境中阅读。
4.3 数据安全保护:智慧图书馆采取多重措施保护读者的个人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和侵权事件发生。
RFID图书馆解决方案

RFID图书馆解决方案简介: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对物体的自动识别和跟踪。
在图书馆中,RFID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图书管理系统,可以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用户体验。
本文将详细介绍RFID图书馆解决方案的流程、技术和优势。
一、RFID图书馆解决方案的流程:1. 标签制作:每本图书都需要贴上一个RFID标签,标签上包含图书的相关信息,如书名、作者、ISBN等。
标签可以通过RFID标签编码器进行制作。
2. 标签安装:将RFID标签粘贴在图书的背面或内页上,确保标签的安全牢固。
3. 设备部署:在图书馆的出入口、借还书区域和书架上安装RFID读写器和天线。
读写器负责读取标签上的信息,天线用于接收读写器的信号。
4. 图书入库:当新书进入图书馆时,工作人员将书籍放置在RFID天线范围内,读写器将自动读取标签上的信息并存储到图书馆管理系统中。
5. 图书借还:读者在借还书区域将需要借还的图书放置在RFID天线范围内,读写器会读取标签上的信息,并与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交互,实现图书借还的自动化。
6. 图书盘点:利用RFID技术,图书馆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图书盘点。
工作人员只需使用手持式RFID读写器扫描书架上的标签,系统就能自动记录图书的位置和数量。
7. 安全防盗:RFID技术也可以用于图书的安全防盗。
在图书馆的出口处安装RFID门禁系统,当读者未经借还程序通过门禁时,系统会自动报警。
二、RFID图书馆解决方案的技术:1. RFID标签:RFID标签是RFID系统的核心部件,由芯片和天线组成。
芯片存储了图书的相关信息,天线用于接收和发送信号。
标签可以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
主动式标签内置电池,可以主动发射信号;被动式标签则依靠读写器的电磁场供电。
2. RFID读写器:RFID读写器用于读取和写入RFID标签上的信息。
读写器通过天线向标签发送信号,并接收标签返回的信息。
高校图书馆RFID自助借还服务系统的应用探析——以贵阳学院图书馆为例

2.1 自助借还服 务 系统的优 势
息 、自助检 索 系统 等 多种 自助服 务 系统 。 自助 借还 系 统 自 2014年 5月试运行 以来 ,纸质 图书借 还量有 着显 著 的上升 。 该系统为读者提供 了更加 自由的借 阅环境 ,减少 了读者对 馆 员的依赖 ,保障了读 者的 阅读 隐私 ,让读 者充 分享 受现 代化 智 能图书馆的服务方式 【2 J,但随之也带来 了诸多 问题 。由于 RFID新技术 的引入 ,构建 新 型 的高校 图书馆 流通 服务 模 式
counterm easures.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y;Self—borowing and Retur n ing Service System ;RFID
随着 信息技术的发展 和人性化 服务理念 的不断深人 ,高 成 为摆在我们面前 的重大问题 。本文 通过 对贵 阳学院 RFID 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逐渐发生变化 ,自助借 还服务模 式逐渐 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 特点 ,尤其 是遇 到的 问题 研究 分析 、针
对性提出一些应对方案 ,为准备应 用这 项技术 的图书馆提供 一 点有益的借鉴。
1 RFID自助借还服务 系统在 图书馆行业 的应用现状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无线射频 识别技 术 ,于第 二次世界 大战 广泛应 用于军 事领 域 ,近 几年 开始在 图书馆 的智能化管理 中使用 ,是一种综合 了 自动识别技术 和 无线 电射频通信技术 的应用技术 ,是一项非 接触 的 自动识别 技术 -3 J。由于无线 射频 识别 技术 的存 在 ,使得 图书馆服务模 式从传统手工业服务 向 自动化服务模式演 变 j,强调 以人为 本 ,强 化读 者 自我服务意识 ,建立全新 的服务模式 ,对高校 图 书馆服务模式产生 了巨大 的影响 。
RFID技术在国内图书馆的发展及成功应用案例

RFID技术在国内图书馆的发展及成功应用案例深圳市海恒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一、自助服务理念的深入开启了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大门图书馆的自助服务涉及到图书馆资源流通、借阅、查询和盘点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伴随自助服务理念在图书馆创新和发展关注和深入,RFID技术在图书馆智能化、人性化的建设得以迅速地应用。
所谓“自助服务”,指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据用户的阅读兴趣、需要偏好、研究重点而由读者自主地、灵活地、能动地完成以前由图书馆员按照图书馆馆员的意志和行为习惯来完成的书目查询、藏书借阅、资料检索等活动,从而实现自主服务的一种读者服务方式。
自助服务的关键是读者在图书馆寻书究学的活动中实现了自我,方便了自我,满足了自我,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助服务是对读者服务的本质的革命,它是对传统人工服务的发展和创新。
自助服务为图书馆建设方面带来的几个明显的优势如下:1、图书馆资源得以合理配置自助服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读者的需求发生了变化。
自助服务将图书馆的工作由以藏书为中心、以馆员为中心转移到以读者为中心;另外,自助服务可以突破图书馆员的专业局限,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
2、图书馆资源得以高效利用自助服务把许多原来由图书馆馆员承担的工作下放到了读者手中,图书馆的人力支出相应地减少,图书馆的成本随之降低。
图书馆员则利用节省出来的时间和人力资源用于延长图书馆的开放时间、用于更深层次的参考咨询工作和个性化服务等,从而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
3、读者的主人感意识增强自助服务意味着读者在图书馆的一言一行都会对自己、对其他读者、甚至对图书馆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自助服务使读者感到无论自己进行任何活动都是在自己的领域做事,要对自己的活动环境负责。
同时,由于感到自己是图书馆的主人,无形当中也增强了对图书馆的亲和力,使用户自己的行为非常自觉地受到图书馆的规章制度的约束。
4、读者真正拥有安全感自助服务无需图书馆员的介入,具有较高的安全保密性,不会产生读者信息泄漏而导致的人为操作错误,更加符合用户的心理。
图书馆自助借还机原理

图书馆自助借还机原理
图书馆自助借还机是一种用于图书借还管理的自动化设备。
它的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步骤:
1. 用户身份验证:借还机通常配备了读者证扫描仪或者输入密码的方式,用户可以通过这些方式验证自己的身份。
2. 图书扫描:一旦用户身份验证通过,用户将要借还的图书放在借还机的扫描区域。
借还机内部有图书扫描仪,会扫描图书的条形码或者RFID标签。
3. 图书信息读取:借还机通过扫描获得图书的信息,包括图书名称、作者、出版社、索书号等等。
这些信息可以与图书馆的数据库进行对比,以确认图书是否在馆、是否已经被借出。
4. 借书处理:如果用户想要借阅图书,借还机会将借阅信息记录到用户的借书账号中,并生成借书凭条。
图书会被机器锁定以避免其他用户同时借阅同一本图书。
5. 还书处理:用户归还图书时,将图书放在借还机的扫描区域。
借还机通过扫描获取图书的信息,与借阅记录进行匹配。
如果图书没有逾期或者违规,借还机会解锁图书,并将归还信息记录到用户的还书账号中。
6. 交互界面:借还机还配备了一个交互界面,用户可以通过触摸屏或者按键来与机器进行互动。
界面提供了借阅状态查询、图书馆公告、续借服务等功能,使用户能够方便地管理自己的
借阅情况。
借还机通过自动化的图书处理流程,提高了图书馆的借还效率,减轻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负担。
同时,它也为读者提供了更便捷、快速的借还图书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3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M arch 2012 第6期总第256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 &Economy N o .6T o tal N o .256浅谈基于RFID 的自助借还书系统吴秀琼(苏州大学图书馆,江苏苏州 215123) 摘 要:介绍了RF ID 技术的特点、组成及工作原理,概述了基于RF ID 的自助借还书系统的原理和工作流程,总结了该系统的主要优点、缺点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RF ID;图书馆;自助借还书系统;自助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06—0082—02 自助借还书系统是让读者在图书馆内利用机器设备自行借阅或归还图书馆的文献资料,而无需经过馆员手工作业的一种自助服务方式。
该系统于20世纪90年代末应用于图书馆,是对图书馆全天候为读者服务的重要补充,体现了以“读者为本,利用至上”的服务理念。
目前,自助借还书系统对文献资料的自动识别有Barcode(条形码)识别模式和RFID (无线射频识别)模式2种。
截止2007年,全球有超过2000家图书馆采用了RFID 技术。
笔者简要介绍RF ID 技术和基于RFID 的自助借还书系统的原理、工作流程、优点、缺点及应对措施。
1 RF ID 技术简介1.1 什么是RF ID 技术RF ID 是Radio F requency Identif icat io n 的缩写,即无线射频识别,是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中的一种,具有读取速度快,穿透性强,标签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加密、可重复使用等特点。
1.2 RFID 系统的组成RF ID 系统由标签、阅读器和天线3部分组成。
标签是由耦合元件和芯片组成,每个标签都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用以标识标签所附着的物体。
按照能量供给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有源、无源和半有源3种;按照工作频率的不同,可分为低频(L F )、高频(HF )、超高频(U HF )和微波频段(M W )的标签4种。
RFID 标签被认为是条形码标签的未来替代品。
阅读器是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它可无接触地读取并识别RFID 标签中所保存的电子数据,从而达到自动识别物体的目的。
阅读器通常通过RS232或RS 485接口进一步与计算机相连,或使用WL AN 技术进行数据传送,所读取的标签信息被传送到计算机进行下一步处理。
天线是标签与阅读器之间传输数据的发射、接收装置。
阅读器通过天线发送出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标签进入磁场时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获得能量,发送出自身编码等信息被阅读器读取并解码后送至计算机进行有关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除了系统功率,天线的形状和相对位置也会影响数据的发射和接收,需要专业人员对系统的天线进行设计、安装。
1.3 RF ID 的工作原理RFID 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无线射频信号的空间耦合(电磁感应或电磁传播)的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对象的自动识别,并取得相关数据。
具体来说就是:当标签进入射频信号的识别区域后,接收到阅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获得能量,通过嵌入式天线发送出自身的信息。
阅读器读取到这个信息后,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标签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条件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再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对物体识别信息的采集、处理及远程传送等管理功能。
系统的工作频率,基本上划分为3个范围:低频(30kHz ~300kHz)、高频(3MH z ~30MHz)和超高频(300M Hz ~968MHz )。
常见的工作频率有低频125kHz 、134.2kHz 及高频13.56MHz 等。
现阶段图书馆常用的频段是13.56M Hz 。
2 基于RF ID 的自助借还书系统2.1 基于RFID 的自助借还书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RFID 的自助借还书系统由RF ID 标签、阅读器和数据管理系统3部分组成。
附着于图书的RFID 标签是一个由集成电路和天线组合而成的无线电收发器,它保存有可供识别的电子数据。
当RFID 标签进入阅读器电磁场,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自动发送自身编码数据信息。
阅读器读取并解码RFID 标签信息后,传送到计算机系统及相应的自动化管理软件,从而进行自助借还书操作处理。
读者只需根据自助借还书系统屏幕上的提示进行相应的操作,就可以自助完成借书或还书过程,无需馆员参与。
2.2 基于RFID 的自助借还书系统的工作流程基于RF ID 的自助借还书系统具有简单、明了的操作说明和人性化的错误操作提示。
借书时,当读・82・收稿日期:2011-12-29作者简介:吴秀琼(1964—),高级技工,2004年毕业于苏州大学,现就职于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炳麟图书馆。
吴秀琼・浅谈基于R FID的自助借还书系统2012年第6期者将读者卡放在系统的感应区上后,系统即自动读取读者卡的相关信息,判断借书者是否为合法借书者(此处的合法仅指对读者卡的有关信息的判断,如该读者卡的主人有无超期借阅行为或欠缴违规款等,无法判断当时持卡者是否为读者卡的合法持有者),继而系统提示合法读者将图书放至指定位置,系统完成图书借出登记手续,同时解除RF ID标签的安全侦测位元,图书能顺利通过检测门;对非法者则拒绝办理。
当读者带出未经处理的图书时,检测门将自动报警,提醒馆员注意。
读者的还书操作更简单,只需将欲还的图书放到RFID自助借还书系统内就可完成还书过程。
此外,读者通过系统上的操作提示也可自助完成超期罚款的缴纳。
2.3 基于RFID的自助借还书系统的优点实践证明,条形码识别模式的自助借还书系统的操作要求较高,操作界面不够友好,操作速度较慢。
与此相比,基于RFID的自助借还书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RF ID标签数据的读取无需光源,无需接触或瞄准,可以远距离自动识别,识别过程无须人工干预,因而用于自助借还书时不必打开图书寻找芯片或调整图书与芯片的位置,读者进行自助借还时操作非常简单,成功率比较高; RFID系统在进行借书操作时具有多本书检测功能,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可以防止“一书扫描,多书借出”的情况; 由于RF ID标签不仅兼具传统条形码和磁条的功能,而且它的安全性较传统磁条强。
此外,基于RF ID的自助借还书系统也同样具有条形码识别模式的自助借还书系统所拥有的能增加馆藏文献流通量、增加图书馆借还书服务时间并减少读者因图书馆书库开放时间有限而引起的图书超期罚款、使借还服务更为人性化及提高借还馆员的积极性等优点。
2.4 基于RF ID的自助借还书系统的主要缺点及应对措施RF 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将可能引起图书馆工作的重大变革。
但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目前RFID技术相对于条形码技术还不够成熟,基于RF ID的自助借还书系统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
现将该系统的主要缺点及应对措施分析总结如下。
2.4.1 成本较高。
成本因素是当前基于RF ID的自助借还书系统无法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最主要障碍。
对此,应加强RF ID技术攻关,尽快降低RFID标签、阅读器及其他硬件设备的价格。
与此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RF ID在图书出版物中的应用标准,统一规划。
出版物在出版过程中按统一标准加入RFID 标签,即可实现销售、采编、流通等环节全面联网运作,这样既能简化图书馆新书加工过程,还可以大大降低图书馆使用标签的成本,也可使图书资料的馆际互借顺利进行,从而实现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
2.4.2 系统过于灵敏而出错。
自助借书时,如果前后两位读者靠得太近,可能由于系统读取信息灵敏度过高而引起张冠李戴的错误。
为此,图书馆可在自助借书程序中增加密码检验程序,从而减少因系统过于灵敏而产生的误操作。
另外,也可采用设立隔离带等措施来解决。
2.4.3 批量识别成功率问题。
RFID技术一次最多能同时感应16本书,但在实际操作中有时也出现摞在一起的多册图书不能被全部识别的情况。
对此可由馆员引导读者将图书相互错开放置来解决。
2.4.4 安全问题。
RFID标签被破坏、折断或撕毁后,系统将无法识别信息; 由于自助借还书系统没有办法核对借书人与读者卡主人是否为同一个人,这容易发生借用他人读者卡、使用他人丢失且还未挂失的读者卡以及盗用他人读者卡等几种情况的发生,同时有可能给读者卡主人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如图书超期罚款或图书丢失赔偿等; 读者自助还书时,图书损坏的现象也不能被及时发现。
上述情况引起的安全问题可通过加强读者培训与教育、制定图书馆借还书规章制度、设置监控系统以便收集相关证据等措施来减少和避免。
2.4.5 系统操作与系统故障问题。
图书馆可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印发宣传资料以及在自助借还书机屏幕上用显著的文字进行提示等形式,加强对读者的宣传和自助服务的培训,让每一个读者清楚地知道自助借还书系统的操作流程以及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同时要加强对机器的维护,对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要及时与制造商联系,以便尽快改进。
3 结束语基于RF ID的自助借还书系统大大加快了知识信息传播的速度,优化了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提高了服务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读者。
同时,它也为建设智能图书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为实现图书馆全天候开放提供了可能。
虽然该系统还存在一些技术漏洞和不足,面临着诸多挑战,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读者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图书馆自助服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完善,基于RFID的自助借还书系统将会更好地发挥其优势。
[参考文献][1] 黄炜宇.RF ID技术与图书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2):144~145.[2] 肖焕忠.两种自助借还管理系统的应用比较[J].图书馆杂志,2007,26(4):39~41.[3] 罗少芬.正确认识自助借还书系统[J].图书馆学研究,2009,(8):87~89.[4] 韩颖.自助借还机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探讨[J].河北科技图苑,2009,22(5):48~49,29.[5] 赵志强,许竹萍.浅谈图书馆自助借阅服务的利弊[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9,18(6):22~2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