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照相机和投影光学系统
应用光学-第九章(3)摄影与投影系统.

按照视场的大小,或者按焦距的长短,摄影物镜 可分为:
标准镜头、广角镜头、长焦镜头。
在焦距与底片对角线长度近 似相等时,镜头的视场角为 30°左右,称为标准镜头。焦 距在35~75mm.
广角镜头视角可达120度,焦距 为15~35mm.
长焦距镜头的焦距为 85~300mm,视场角比较小,最 大为十几度。
1、分辨率
摄影系统的分辨能力是指系统分辨物体细节的能力
以系统对黑白相间的线条密度的分辨极限来描述它 的分辨率。
若单位长度里能够分辨的线条数越多,表明摄影 系统的分辨率越高。
系统的分辨率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这个系统包括 了摄影物镜和底片,它们的共同作用结果才能表示 这个系统的特性。
设物镜的分辨率为NL,底片的分辨率NP
若δ =0.2~0.3mm,△=0.01mm,β =20~30
4、线视场(2y)
投影系统中,成像范围不用视场角表示,而用投影物体的 最大尺寸—线视场(2y)表示。
此参数决定着被观测零件的尺寸范围。 视场光阑就是影屏框。 倍率越高,线视场越小。
5、像方视场角(ω’)
视场角增大,特别适于风景摄影。 国产长城牌DF-3型120照相机、 海鸥牌205型135照相机的镜头均 采用了该镜头结构。
7、三组五片式海里亚(HELIOR)镜头
该镜头属于非对称型结构的摄影镜头。
其结构也是由柯克镜头演变而来。 它是在天塞镜头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了轴外成像质量。 在航空摄影和普通摄影中有较多的应用。
该镜头最早由德国蔡司工厂的鲁道夫(RUDOLPH)于1896 年设计,并命名为普兰纳型(PLANAR)镜头。
此结构镜头比较容易地校正了垂 轴像差,并使球差、像散、场曲、 色差也得到了很好的校正,成像质 量很好。
第十章军用光学系统

第十章 军用光学系统§10-1光学系统的基本象差参量光学设计的过程主要是首先根据光组的光学特性要求(ω2,'/,'f D f 等)选定其结构型式,然后进行初始结构参数的求解。
一、P 、W 表示的初级像差系数表示式在初级像差系数的公式组中引入符号P ,W :)')('()')('(u i i i W u i i i ni P −−=−−=并以hniJ h h i i z z +=代入,即可得到以P 和W 所表示的初级像差系数表示式:∑∑∑∑∑∑∑∑∑∑∑∑∑∑∑∑∑∆−+Φ++==∆−=Φ++=+==kkzk kzzk V kk k IVk kk z z kIII kkkII kkI nh Jh h J W hh J P h h S hJ n r J S h J W h h J P h h S W J hzP S hPS 1231221122221121211211211111111)3(311112ππ式中, ⎪⎩⎪⎨⎧∆=−=Φ∆−=nl h n un u n r h 1''11π当光学系统的各个薄透镜组的光焦度及它们相互间的位置为已知时,每个薄透镜组的初级像差由两个参量确定,故称为薄透镜组的像差参量或像差特性参数。
W P ,W P ,二、利用求薄透镜系统的初始解的过程W P ,首先对整体光学系统作外形尺寸计算,求出各个光组上的光线入射高度z h h ,,光焦度和拉赫不变量等;再根据对各个薄透镜组的像差要求按薄透镜系统像差公式求出各薄透镜组的像差参量;最后由确定各个薄透镜组的结构参数。
ΦJ W P ,W P ,§10-2光学系统的基本象差参量的规化一、物体在有限距离时的的规化W P ,由薄透镜的焦距公式可知:将各个折射面曲率半径除以,则系统的焦距便规化为1,再取'f 1=h ,计算出的薄透镜系统的像差参量用W P ,表示,见下式:⎪⎪⎨⎧Φ=Φ=Φ=23)/()/()/(h W W h P P h u u ⎩根据相关公式可知,当焦距规化后其放大率不变,即物像的相对位置不变。
应用光学各章知识点归纳

应用光学各章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波面:某一时刻其振动位相相同的点所构成的等相位面称为波阵面,简称波面。
光的传播即为光波波阵面的传播,与波面对应的法线束就是光束。
波前:某一瞬间波动所到达的位置。
光线的四个传播定律:1)直线传播定律:在各向同性的均匀透明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相关自然现象有:日月食,小孔成像等。
2)独立传播定律:从不同的光源发出的互相独立的光线以不同方向相交于空间介质中的某点时彼此不影响,各光线独立传播。
3)反射定律: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法线和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正弦之比等于折射光线所在的介质与入射光线所在的介质的折射率之比,即nn I I ''sin sin = 光路可逆:光沿着原来的反射(折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媒质表面,必定会逆着原来的入射方向反射(折射)出媒质的性质。
光程:光在介质中传播的几何路程S 和介质折射率n 的乘积。
各向同性介质:光学介质的光学性质不随方向而改变。
各向异性介质:单晶体(双折射现象)马吕斯定律:光束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始终保持着与波面的正交性,并且入射波面与出射波面对应点之间的光程均为定值。
费马原理:光总是沿光程为极小,极大,或常量的路径传播。
全反射临界角:12arcsinn n C = 全反射条件:1)光线从光密介质向光疏介质入射。
2)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共轴光学系统:光学系统中各个光学元件表面曲率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物点/像点:物/像光束的交点。
实物/实像点:实际光线的汇聚点。
虚物/虚像点:由光线延长线构成的成像点。
共轭:物经过光学系统后与像的对应关系。
(A ,A ’的对称性)完善成像:任何一个物点发出的全部光线,通过光学系统后,仍然聚交于同一点。
每一个物点都对应唯一的像点。
应用光学_第7章_摄影和投影光学系统

解决方案:
正负两光组分离;
采用反射镜。
超广角型系统
视场角大于90度
应用场合:航拍,光纤内 窥,光电监控...... 技术难点:
后工作距离短(mm级) 像面渐晕严重 畸变大
解决方案:
负、正两光组组合(加长工作距离)
增加像方远心光路
轴外扩束,像差渐晕
变透光率滤光片(中间透光率小)
所以:(D/f ')= 0.11,查表7.1,光圈数F选8或 11。
相对孔径D/f '
与景深程非线性关系,通常D/f '越大,景深越小。 与焦深程线性反比关系。 小结:相对孔径大,利于提高分辨率和照度, 但减少景深和焦深。所以,在分辨率和照度够 用的时候,尽量减少相对孔径。
视场角2ω
视场角决定被摄景物的范围。允许的成像范围 是由放在像面附近的视场光阑来限定的。 在电影摄影机和普通照相机中,视场光阑是片 门框,矩形。 则有:y'= -f ' ×tgω
用不同焦距的镜头对同一距离位置的物体摄影时,焦 距长的成像大,焦距小的成像小。
ref: 镜头分类
按焦距的长短,摄影物镜可分为:
标准镜头,长焦距镜头和短焦距镜头。
标准镜头:其焦距约等于底片画幅对角线的长 度。普通标准镜头的视角与人眼的水平清晰视 角相当,约50°左右。
ref: 镜头分类
长焦距镜头:放大率较大,视场角小于标准镜 头,能远距离摄取景物的较大影像而不易干扰 被摄对象。景深小,有利于摄取虚实结合的形 象。能使纵深景物的远大近小的比例缩小,使 前后景物透视感减小 。 注意:调焦要格外小心;勿震动,曝光时间应 等于或小于焦距值的倒数。
10-1光辐射基本概念和规律19

E
d dS2
L cos1 cos2
r2
dS1
L cos2
d2
圆面光源照明距离为r的平行表面中心的光照度
将光源分割为许多宽度很小的圆环,圆环宽度引起j的变 化量为dj,则圆环对物面中心所张的立体角为 d 2 sinjdj
圆环对表面中心照度为 dE L cosj d 2L sinj cosj dj
E
dE
U
0
2L
sinj
cosj
dj
L sin2
U
三、光亮度的传递规律
光亮度在同一介质中的传递——光束的光亮度
在不考虑光传播中的光能损失的情况下:
三、光亮度的传递规律
光束投射到两种介质界面上经过折射后的光亮度变化
在不考虑光传播中的光能损失的情况下:
(设入射光束的光亮度为L1,介质折射率为n1,折射光束 的光亮度为L2,介质折射率为n2)
视见函数(光谱光视效率) 人眼的光谱灵敏度即为视见函数,用符号Vλ 表示。 人眼对λ=555nm的黄绿光最敏感,取该光的视见函数
值V555=1 ,则 Vothers<1,因此,视见函数是人眼的相 对光谱灵敏度。
3、光通量和发光效率—基本物理量
光通量(Φv)
把辐射通量中经过视见函数V 折算到能引起人眼光刺激的等 效能量称为光通量。单位:流明(lm)。
L1 n12
L2 n22
L0
讨论:
基本亮度
当光在界面上的反射 (n2= -n 1)时,L1=L2。 当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n2= n 1)时, L1=L2。
说明:光学系统中间任一平面上沿光传பைடு நூலகம்方向的基本亮度是一个
常数,这是联系光学系统物像空间亮度的基本关系。
物理照相机成像原理

物理照相机成像原理
物理照相机成像原理的基本概念是利用光学、机械和化学原理,将物体投影到感光介质上,形成图像。
以下是物理照相机成像原理的详细解释。
1. 光学原理:物理照相机使用透镜将光线聚焦到一点上,透镜具有折射作用。
当光线通过透镜时,会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和强度,并将光线中不同波长的成分聚焦到不同的位置上。
这样,透过透镜的光线就可以形成清晰的图像。
2. 机械原理:物理照相机由多个部件组成,包括镜头、快门和机械结构等。
镜头是主要光学部件,能够调节物体与感光介质之间的距离。
快门是控制进光时间的机械设备,它打开时,光线通过镜头进入相机,感光介质上的图像开始形成;当快门关闭时,光线不再进入相机,感光介质上的图像形成完成。
3. 化学原理:感光介质是照相机成像的关键部分,它可以记录光线的强度和颜色信息。
在胶片相机中,感光介质是胶片;而在数码相机中,感光介质是光电传感器。
当光线照射到感光介质上时,感光介质中的银盐颗粒(在胶片中)或光敏元件(在光电传感器中)会发生化学反应,使得感光介质上的暗、亮部分显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强度。
总结起来,物理照相机成像原理的过程是:透过光学原理使光线通过镜头聚焦到一点;然后通过机械原理控制快门打开,允许光线进入相机,进而通过化学原理使光线在感光介质上产生
反应,形成图像。
这样,我们可以通过照相机来捕捉到现实世界的真实图像。
CHAP10pas

大量的光学仪器是采用非相干光或自然光或白光光源, 如 大量的光学仪器是采用非相干光或自然光或白光光源 , 照相机、望远镜、显微镜、投影仪、制版设备等。 照相机、望远镜、显微镜、投影仪、制版设备等。有必要研究非 相干处理方法。由于非相干照明下光场分布用光强分布表示, 相干处理方法。由于非相干照明下光场分布用光强分布表示,因 此输入函数和脉冲响应函数都是非负实函数。 此输入函数和脉冲响应函数都是非负实函数。与相干照明系统相 非相干系统没有相干噪声。仍有研究价值。 比,非相干系统没有相干噪声。仍有研究价值。
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1.时间相干性 时间相干性 在同一光源形成的光场中,同一地点不同时刻的光之间的相干性。 在同一光源形成的光场中,同一地点不同时刻的光之间的相干性。 相干时间是指相位的相关性能够维持的时间。在数量级上, 相干时间是指相位的相关性能够维持的时间。在数量级上,相干 时间是光波频率宽度△ 的倒数 对理想的单色光, =0 的倒数。 =0, 时间是光波频率宽度△v的倒数。对理想的单色光,△v=0,因为它具 有精确的频率值。于是它的相干时间为无穷大, 有精确的频率值。于是它的相干时间为无穷大,具有最好的时间相干 频率宽度愈大,光的单色性愈差,相干时间愈小, 性。频率宽度愈大,光的单色性愈差,相干时间愈小,时间相干性也 就愈差。一般单色性较好的激光器,相干时间为10 就愈差。一般单色性较好的激光器,相干时间为10-2~10-3秒;热光源 约为10 约为10-8~10-9秒。 2.相干长度 2.相干长度 光在相干时间内传播的距离称为相干长度。 光在相干时间内传播的距离称为相干长度。相干长度可以理解为光 源所发光的波列的几何长度。理想的单色光为简谐周期函数, 源所发光的波列的几何长度。理想的单色光为简谐周期函数,它在空 间上是无限长的,故其相干长度也为无限长。 间上是无限长的,故其相干长度也为无限长。热光源的相干长度或波 列几何长度在真空中约为几米。 列几何长度在真空中约为几米。 3.空间相干性 3.空间相干性 在同一光源形成的光场中,不同地点同一时刻的光之间的相干性。 在同一光源形成的光场中,不同地点同一时刻的光之间的相干性。
应用光学-第九章(3)摄影与投影系统

投影系统的核心部分是物镜。 一、主要参数:共轭距、工作距、放大率、视场、相对孔 径等。 1、共轭距(M) 共轭距的大小影响轴向尺寸。
y'
− U max
H
H'
U ' max
y
工作距离
−l
M + HH '
l'
共轭距和放大率、焦距之间的关系如下:
M = − f ' (β − 1) β
2
共轭距与焦距成正比,当横向放大率一定时,共轭距 增大使物镜焦距增大。 小型:M=1m左右、中型M=1~2m、大型M>2m
光圈系数 景深 相对孔径越大,景深越小。
利用光圈与快门配合可以实现特殊摄影效果
摄影物镜的主要光学参数:
1、焦距f ’ 用某一镜头拍摄一定距离的物体时,像高y’为
yf ' y' = = kf ' x
k是常量
焦距不同的镜头,拍摄同一距离的景物,像的大小也不同
2、相对孔径或光圈系数
相对孔径越大,景深越小。 光圈系数 景深
像面能在一定范围内沿轴移动的量称为几何焦深。
几何焦深的大小与像点所允许的弥散斑直径有关。
设弥散斑允许的直径为z′,焦深2△′与z′的关系可由下 图求出:
z' 2Δ' = tgU'
入瞳
出瞳
像平面
A
-U F H
D H’
U’ F’ △’ A’ △’
Z’
-l
f’ l’
x’
在对称式的摄影物镜中,入瞳和出瞳分别靠近物镜的前主 面和后主面,它们有同样的通光孔径,
3、画面大小2y’或物方视场角2ω
2 y ' = 2 f ' tg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afer晶片
光刻机总体结构
照明系统 掩模台系统 自动对准系统 调平调焦测量 系统 框架减振系统 环境控制系统 掩模传输系统 投影物镜系统 硅片传输系统
工件台系统
整机控制系统
整机软件系统
Introduction to Mask
46
二、投影物镜的光学特性
投影系统
摄影物镜的光学特性以放大率、视场、焦距和相对孔径来表示。
快门速度在机身上分别标注为:1、2、4、8、15、30、60、 125、250、500、1000、2000 ……
另外很多相机还有“T门”和 “B门”
相邻两级的快门速度的曝 光量相差一倍,我们常说 相差一级。如1/60秒比 1/125秒的曝光量多一倍, 即1/60秒比1/125秒速度 慢一级或称低一级,1/60 秒的曝光量是1/125秒曝 光量的2倍。
快门特性(二):不同的拍摄效果
快门的作用不仅是在控制通光量的多少上,还能使您的照片表现出不同的效果。 高速快门一般用作于捕捉物体瞬间的美,比如在拍摄一些转瞬即逝的画面或者拍 摄运动速度较快的物体时就需要我们用到高速快门。
高速快门能捕捉物体瞬间
13
快门特性(二):不同的拍摄效果
较低的快门速度能让我们拍摄出过程美,当你要拍的是夜晚的车水 马龙,快门时间就要拉长,常见照片中丝绢般的水流效果也要用慢 速快门才能拍出来。快门时间可以手动调节到很长,有的时候甚至 可以达到几小时。
2
感光元包括:感光胶片、CCD传感器、电子光学变像管、电视 摄像管等。 常见的摄影系统有:照相机、摄影机、空中侦察系统和测绘光 学系统等。
像平面(感光底片)在像方焦面附近,在小范围内调节镜头和 底片的距离,可使不同距离以外的物体成清晰的实像于底片上。
一、照相物镜的光学特性
焦距f’、相对孔径D/ f ’、视场2 。 1. 焦距f ’——成像大小
焦距:50mm 光 圈:f/8.0 ISO感光度:125 曝光时间:1/40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快门特性(一):控制进光量
上图很直观的为我们展现出不同快门速度对于画面 明暗的影响。一般来说人手持相机拍摄时快门速度 不能低于1/30秒,不然很容易因为抖动而拍虚,如果 必须要使用慢速快门,那最好给相机配备一个三脚 架。 总结:快门速度越快,光线通过时间越短,画 面越暗 快门速度越慢,光线通过时间越长,画 面越亮
-’ -y
y’
线视场
y y /
3.相对孔径
D 1 1 E0 ' L 2 4 f '
2
投影系统都要求在像面上有足够的亮度,根据接 收屏所需亮度和屏的反射比,可确定接收屏所需 的照度和入射到光屏的光通量,进而确定辐射灯 源。
保证屏幕上具有一定光照度,必须加大相对孔径。我 们知道,相对孔径加大,像差也加大,为了获得清晰 的像,物镜的结构必然要复杂。
1800鱼眼
1500鱼眼
1200鱼眼
900鱼眼
B. 变焦距物镜
f ’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变化,而像面位置固定不变。
变焦距光学系统的原理
(一)变焦距的物理意义
★焦距连续变化,物、像面保持不动。
(二)物像交换原则 ★图像面保持不动,物镜变换位置
1、像面补偿的方法
—— 机械补偿和光学补偿法 2、补偿的构成 —— 前固定组A、变焦组B、C、D和固定组Ek 3、像面的机械补偿法 4、像面的光学补偿法 ★变焦组组成:变倍组——线性运动; 补偿组——非线性运动 变焦组透镜一起线性运动
正透镜在前,像方主面前移
4. 广角物镜
特点:焦距较短,后截距较长,视场照度比较均匀。 视场角可达600以上。 常用于摄制彩色电影。 后截距较长,便于物镜和感光片之间安放分光 元件。
F’ H’ lF’ f’
负镜在前,像方主面后移
鱼眼镜头
鱼眼镜头又称全景镜头,它是一种超广角镜头, 视场角等于或大于1800,镜头的前镜片突出,犹 如鱼眼。这种镜头的外壳上常刻有“fish—eye”字 样。 圆形、矩形
光源表面亮度的不均匀性影响观察效果。 要求: 光源的像大于投影物体面积, 电影放映机
2. 柯勒照明
光源成像在投影物镜的入瞳上。消除了物体平面光 照度不均匀的缺点。 幻灯机和放大机。 “窗对瞳,瞳对窗”—— 多用于大面积的投影情况。 优点:容易在像平面上获得均匀的照明。
照明系统提供的光能要想全部进入投影 系统,并具有均匀的照明,二者必须满足以 下衔接条件:
四.照相物镜的景深
照相制版、放映、投影物镜等只需对一对共轭面 成像。 电视、电影系统、照相系统则要求光学系统对整 个或部分物空间同时成像于一个像平面上。
五、照相物镜的类型 大孔径大视场 照相物镜的原则应该是:既能满足光学性能和 成像质量的要求,而结构又最简单。
定焦距物镜 普通物镜 大相对孔径物镜 广角物镜 远摄物镜 变焦距物镜 变焦距物镜
第十章 照相机和投影光学系统 •1 •2 照相系统 投影系统
1
1
照相系统
照相系统:照相系统需对物空间物体成清晰的像。
照相机和投影仪广泛应用,军事上的高、低空侦察摄影、 航空测量摄影、科学研究中的记录摄影和高速摄影、生 物学中的显微摄影、印刷业中的照相制版、文艺方面的 电影电视摄影等仪器都属照相机一类;而电影放映机、幻 灯机、计量用投影仪等都属投影仪一类。 照相机通常由物镜、感光元件、调焦系统三部分组成
光学补偿变焦系统
变焦距镜头光学元件示意图 1-前固定组,2-变倍组,3-补偿组, 4-后固定组
变焦距物镜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系统中两个或两个以上透 镜组的移动,改变系统的组合焦距,而同时保持且后像面 位置不变,使系统在变焦过程中获得连续清晰的像。变焦 距物镜通常都是按系统中变焦物镜组。即系统中的可移动 透镜组的个数,以及正透镜组和负透镜组的配置位置进行 分类的。
三者间关系
16
17
18
二、照相物镜的光束限制(有渐晕)
19
三、照相物镜的分辨率
• 分辨率以像面上每mm内能分辨开的线对数来表示。 • 按瑞利判断,两点间距离等于艾里斑半径a时即可分辨:
0.61 ' a n' sin u' ' 0.61 1.22 物方: NA D f
长时间曝光能得到独特的效果
慢速快门拍摄车流
不同的快门速度能给我们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拍摄效果,如果对此有 兴趣可以去尝试各种不同的快门速度所带来的不同效果,相信能在 这种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收获快乐。 总结:快门速度越快,越能抓拍瞬间,表现瞬间美 快门速度越慢,越能捕捉过程,表现过程美 14
3. 视场——成像范围
M
23 k 23 k
max min
★均匀改变焦距; ★变焦过程像面保持稳定; ★相对孔径基本保持不变;
★成像质量符合要求;
2
投影系统
投影系统——被照明的物体,以一定大小倍率成像在屏 幕上的光学系统。 投影系统是把一平面物体放大成一平面实像以便于人眼观察。 类似于倒置的摄影系统
5
6
D 2. 相对孔径D/ f ’——像面(照片)照度 E' 1 L 4 f'
2
7
突然会想到梵高的《星空》,然后感受到时间在流逝,我 8 们在忙着“定格”。
快门
1秒、1/2秒、 1/4秒、 1/8秒、 1/15秒、 1/30秒、 1/60秒、 1/125秒、 1/250秒、 1/500秒、 1/1000秒、 1/2000秒……
4
f '/ x
在摄影系统中,焦距决定了拍摄像的放大率。 用不同焦距物镜,对前方同一距离处的物体进行拍摄时, 焦距长则像放大倍率大,焦距短则像放大倍率小。 对于同样的接收器尺寸,放大倍率小的物镜,拍摄范围就大; 放大倍率大的物镜,拍摄范围就小。 根据焦距不同,普通照相机镜头可分为标准镜头、广角 镜头、 超广角镜头、中焦镜头、摄远镜头和超摄远镜头。 变焦镜头较常见的变焦范围为35mm~70mm。这种镜头可 取代普通标准镜头,使用起来更为灵活。
快门特性(一):控制进光量
焦距:50mm 光圈:f/8.0 ISO感光度:125 曝光时间:1/1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50mm 光 圈:f/8.0 ISO感光度:125 曝光时间:1/125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50mm 光 圈:f/8.0 ISO感光 度:125 曝光时间:1/5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1.垂轴放大率有银幕的尺寸对图片尺寸之比确定: 焦距为:
y / y L l f 2 ( 1) 1 L:物像间的共轭距
= y’/y≈-l’/ f’
当焦距f’一定时,放大倍率 增大,像距l’也大,轴向 结构加大。
2.视场角’:
y' y tg' l' f ' 1
二、 投影物镜的结构形式
投影系统类似与倒置的摄影系统,所以普通摄 影物镜倒置使用时均可用作投影系统。 宽银幕电影物镜是在普通的摄影物镜和投影物镜 前加一个变形镜组成。 柱面透镜变形镜一面是平面,一面是柱面,所以 子午焦距无限大,弧矢焦距为有限值。
摄影物镜的感光元件框是视场光阑和出射窗,它决 定了像空间的成像范围。摄影底片限制了摄影物镜的视 场角。 y’ ∞物体:2 - F’ -y 近距离物体:2y (1)拍摄远处的物体时: tg =-y’/f ’ (2)拍摄近处的物体时:y=y’/ =x(y’/f ’)
摄影物镜视场的大小是由 物镜的焦距和接收器的尺寸决定。 物镜的焦距越短,则其视场角越 大;焦距越长,视场角越小。普 0。 通标准镜头的视场角为40~6015
物镜的理论分辨率: N 1 1500 F——物镜的光圈数。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