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混凝土性能影响因素论文

合集下载

花岗岩机制砂品质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花岗岩机制砂品质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花岗岩机制砂品质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首先,花岗岩机制砂的颗粒形状和表面特性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有影响。

花岗岩机制砂的颗粒形状通常为块状或角状,这种形状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使得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易于浇筑、振捣和充实。

此外,花岗岩机制砂的表面粗糙度较高,有助于增加混凝土与粗骨料的粘结强度,并提高混凝土的抗剪强度和抗冻融性能。

其次,花岗岩机制砂的颗粒大小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有影响。

一般来说,花岗岩机制砂颗粒的粒径越细,混凝土的强度越高。

这是因为细颗粒的填充效应更好,有利于减小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率,提高混凝土的致密性和力学性能。

此外,细颗粒还能填充针状空隙,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然而,粒径过细也会导致混凝土流动性变差,施工性能下降。

再次,花岗岩机制砂的物理性质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有影响。

花岗岩机制砂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

另外,花岗岩机制砂中的石英颗粒具有较低的吸水性和较高的抗碱性,可以减少混凝土中碱-骨料反应的发生,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和耐久性。

最后,花岗岩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对混凝土的性能也有影响。

适量的石粉可以填充混凝土内部的微细孔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能。

然而,过高的石粉含量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因为石粉中含有较多的细颗粒,填充效应更加明显,导致混凝土的骨料配比不平衡。

因此,在使用花岗岩机制砂时,需要合理控制石粉含量,以保证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综上所述,花岗岩机制砂品质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通过选择适当的颗粒形状和大小、合适的石粉含量,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花岗岩机制砂的质量稳定性也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应选择可靠的供应商,并按照标准进行质量控制。

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综述

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综述

引言近年来,我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逐年提升,各地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法规保护几近枯竭的自然资源—天然河砂,机制砂因此逐步进入大众的视线。

机制砂的分类有石灰岩机制砂、花岗岩机制砂等,工程实践应用中使用机制砂代替天然河砂在混凝土制备中的细骨料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机制砂由岩石破碎而成,具有取材方便、保护环境的优点,但同样也存在石粉含量高、颗粒级配差、骨料粒形差(尤指针片状含量多)等缺点。

石粉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混凝土的流动性不断降低,粘聚性和保水性虽然能在低石粉含量的情况下得到改善,但超过12%的临界值后也呈劣化趋势;与河砂相比,机制砂的级配中大于1.18mm和小于0.15mm部分的颗粒含量偏多,表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使用机制砂制成的混凝土也更容易出现离析、泌水等问题;针片状颗粒含量的增加会增大砂浆的孔隙率,增加大尺寸多害孔的比例,弱化界面过渡区,从而导致砂浆流动度、抗渗性和强度的降低。

这些缺点使得机制砂混凝土在浇筑时工作性较差,不易施工。

影响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因素多种多样,本文主要针对机制砂的石粉含量、颗粒级配、骨料粒形以及母岩种类这几种最常见的影响因素展开讨论,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并进行总结。

1 石粉含量许多学者都研究过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并不全都是负面影响,不同含量的石粉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轴向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增强效果。

ZHENG通过试验发现含量为5%~7%的石粉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含量为11%的石粉可以大大改善混凝土的轴向抗压强度,当石粉的含量在9%以内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略有提高。

TANG通过试验研究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证明机制砂混凝土的抗弯和抗压强度均大于相同石粉含量的标准砂。

ZHAO用劈裂拉伸法测试了机制砂混凝土立方体,发现石粉含量不超过13%时,有利于提高机制砂混凝土的长期抗拉强度。

FENG通过扫描电镜(SEM)图像发现适量的石粉能够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但过多的石粉含量和过高的亚甲蓝值对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不利。

机制砂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研究

机制砂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研究

机制砂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研究发布时间:2021-03-11T11:47:26.947Z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1月33期作者:赵奇飞[导读] 当今的建材市场河砂资源越来越匮乏,价格越来越高,机制砂作为替代材料,逐步进入市场被使用。

赵奇飞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长沙路桥分公司摘要:当今的建材市场河砂资源越来越匮乏,价格越来越高,机制砂作为替代材料,逐步进入市场被使用。

从部分取代河砂到全部取代河砂,机制砂的用量越来越大,机制砂和河砂有着不一样的物理性质,在混凝土中起到的作用也有所不同,石粉含量高,级配不合理等情况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影响较大。

本文通过从机制砂石粉含量,砂率等方面对混凝土影响进行试验,总结机制砂对混凝土的影响规律,为机制砂的使用提供一种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机制砂;石粉含量;和易性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发展,建筑行业有着广阔的市场,作为建筑市场主要的建筑材料,混凝土的用量日益剧增,2019年全国商品混凝土年产量高达25.5万亿立方米。

砂作为细集料,占混凝土材料的三分之一,随着天然砂的开采量越来越大,严重影响着河道等生态环境。

天然砂的使用时间很长,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相关的国家及行业标准非常齐全,但是河砂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同时受到地域的限制,运输成本较高。

随着国家政策的转变,限制天然砂的开采,导致天然砂紧缺,价格上涨,混凝土成本增加。

机制砂来源广泛,成本较低,得到了大力推广使用。

机制砂是通过各种岩石材料破碎,筛分生产出来的的,粒径小于4.75mm,其中不含质软和风化的颗粒,俗称人工砂。

机制砂因制作工艺存在颗粒形状不圆润,棱角较多,级配不合理,“两头多中间少”,石粉含量较高等特点,与天然河砂相比,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影响较大。

本文通过对掺入机制砂的强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进行研究,包括工作性和抗压强度,找出机制砂对混凝土影响的规律,为机制砂在使用过程中提供理论依据。

一、原材料及试验方法(一)原材料:水泥为42.5普通硅酸盐水泥,3d抗压强度29.5MPa,28d抗压强度52.4MPa。

机制砂对混凝土的影响

机制砂对混凝土的影响

机制砂对混凝土的影响000在建筑施工中大量应用机制砂势在必行砂是混凝土组成的主要材料,随着建筑业发展和对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视,建筑市场用砂数量越来越大,质量上要求越来越高,而合格的天然砂资源却越来越少,由此引发的工程质量,破坏农田、水利资源问题日趋严重,砂生产也因资源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建筑用砂的质量和数量对建筑市场的影响日益明显。

承认人工砂合格的建材地位并加以规范利用是势在必行的。

使用机制砂与天然砂对比试验结果坚固性与耐久性试验机制砂的坚固性能比河砂稍差,但仍然达到GB/T141684293标准的优等品指标,在普通混凝土中使用不存在问题。

但在经常遭受摩擦冲击的混凝土构件中使用,除必须掺用外加剂,还应控制混凝土的灰砂比和砂的压碎指标与石粉含量。

机制砂石粉含量对水泥拌合物性能的影响水泥的试验为探明机制砂中的石粉对水泥性能的影响,按内掺法将粒径小于75μm的石粉掺入水泥中试验。

结果表明:石粉取代部分水泥后,对凝结时间和安定性均无影响。

当取代量小于5%时,水泥强度略有提高(1%~4%),其原因主要是石粉中的碳酸盐在水泥水化过程中与水泥的铝硅酸盐形成碳铝酸盐,使水泥强度得以提高;当取代量大于10%时,随取代量的增加水泥强度呈直线下降,原因是水泥的铝成分有限,过多的石粉只能起惰性料的填充作用,反而降低水泥的活性。

砂浆试验采用两种水泥在配合比相同条件下,掺入不同比例的石粉(颗粒粒径小于75μm)拌制砂浆,试验结果表明:a.有石粉的砂浆强度都要比无石粉者高。

b.石粉能充分填充颗粒间的空隙,提高拌合物的密实度,使砂浆容重随石粉的增加而变大。

c.石粉的存在加大了砂的比表面积,拌合物的需水量相应增多,故砂浆稠度随石粉增加而减少。

混凝土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灰比相同的条件下,机制砂中小于75μm的砂粉含量在30%以下时除高等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略低于中砂(河砂)混凝土外,其他的抗折、抗拉、抗压强度以及钢筋的粘结力都高于河砂混凝土,参照有关国外文献资料的结论相符。

机制砂中石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机制砂中石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机制砂中石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1)机制砂中石粉对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粒径小于75µm的石粉看作是一种惰性矿物掺合料,机制砂中的石粉可以调整胶凝材料的级配,尤其是在水泥细度较细的情况下造成胶凝材料中缺少45µm~75µm的颗粒,机制砂石粉可以有效补充这一部分颗粒,改善胶凝材料体积的空隙率。

在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变化选择合适石粉含量的机制砂,石粉含量太少起不到增加浆体体积改善工作性,降低混凝土泌水、离析的目的。

石粉含量也不宜过高,过高造成需水量增加,混凝土工作性下降。

因此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控制一个合适的范围:对于强度等级低于C30的混凝土,胶凝材料较少,机制砂中含有10%~15%的石粉可以补充胶凝材料,增加浆体量,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但对于强度等级高于C60的混凝土而言,混凝土本身的胶凝材料较多,混凝土黏度较大,应适当控制石粉含量降低混凝土黏度,石粉含量宜控制在7%~10%;强度等级大于C80的超高强混凝土的石粉含量应低于3%~5%。

(2)机制砂中石粉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某一强度等级混凝土来说,随着机制砂石粉含量的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先增加后降低。

这是由于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在混凝土中主要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少量的机制砂可以有效填充水泥石与骨料之间的空隙,提高混凝土密实度,随着机制砂含量的增加表现出混凝土强度随着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机制砂石粉含量的增加,当石粉含量超过,该强度等级最佳含量时,会对混凝土的颗粒级配产生不利的影响,再加上石粉的比表面积过大,造成混凝土的需水量变大,和易性变差。

(3)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机制砂中的石粉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材料的颗粒级配,降低混凝土材料的空隙率,阻止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毛细孔,石粉含量越大,阻断透水通道的能力越强,越有利于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另一方面,石粉比表面积较大可以有效改善中低强度混凝土的黏聚性和保水性,提高抗离析能力,降低水泥石的微观缺陷。

《机制砂品质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范文

《机制砂品质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范文

《机制砂品质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篇一一、引言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混凝土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质量和寿命。

机制砂作为混凝土的主要骨料之一,其品质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机制砂品质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为提高混凝土质量提供参考。

二、机制砂品质的评估机制砂的品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粒度分布、形状、强度、含泥量、有害物质含量等。

这些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1. 粒度分布:机制砂的粒度分布应符合设计要求,过粗或过细的砂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 形状:机制砂的形状应均匀,针片状颗粒过多会导致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下降。

3. 强度:机制砂的强度应满足要求,以保证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不会因骨料强度不足而发生开裂。

4. 含泥量:机制砂的含泥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过多的泥沙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5. 有害物质含量:机制砂中不应含有过多的有害物质,如硫酸盐、氯化物等,这些物质会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三、机制砂品质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1. 强度:机制砂的强度和粒度分布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显著影响。

强度较高的机制砂和合理的粒度分布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2. 工作性能:机制砂的形状和含泥量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有较大影响。

形状均匀、含泥量适中的机制砂能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使其更易于施工。

3. 耐久性:机制砂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有重要影响。

含有过多有害物质的机制砂会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导致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开裂、腐蚀等问题。

4. 体积稳定性:机制砂的级配和粒度分布对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合理的级配和粒度分布能提高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减少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和开裂。

四、提高机制砂品质的措施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性能,需要采取措施提高机制砂的品质。

具体措施包括:1. 控制原料质量:选用质量稳定的原料,减少原料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

机制砂在混凝土中应用论文

机制砂在混凝土中应用论文

浅谈机制砂在混凝土中应用摘要:目前最大宗的建筑材料是混凝土,它的主要原材料之一是砂,包括天然砂和机制砂。

由于自然资源的限制,机制砂应运而生,它的出现解决了混凝土行业中砂石紧缺的局面。

随着土木建设的日趋发展和完善,天然砂日益紧缺,我们应重新审视集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本文论述了机制砂的材料特性,分析了我国机制砂的生产与应用现状,并提出了机制砂在混凝土中应用应考虑一些问题。

关键字:机制砂混凝土应用abstract: at present, the largest building materials is the concrete, and it is one of the main raw materials sand, including natural sand and mechanism of the sand. due to the limited natural resources, mechanism sand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which appears to solve the shortage of concrete field sand of the situation.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 construction and perfect increasingly, natural sand increasingly shortage, we should review aggregate of concrete performance imp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chanism of sand material properties, the analysis of our mechanism of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sand, and put forward the mechanism of concrete application in sand should consider some problems.key word: mechanism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sand中图分类号: tu52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绪论目前,我国不少地区出现天然砂资源逐步减少、甚至无天然砂的情况,混凝土用砂供需矛盾尤为突出,砂的价格越来越高,用砂高峰时还无砂可用,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进展。

机制砂对水工混凝土性能影响探讨

机制砂对水工混凝土性能影响探讨

机制砂对水工混凝土性能影响探讨摘要:水工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中的材料,其性能对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而机制砂是一种常用的砂料,具有一定的颗粒形状和表面特性,对水工混凝土的性能有着一定的影响。

本论文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探讨了机制砂对水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机制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机制砂;水工混凝土;影响机制引言:水工混凝土作为一种关键的材料,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中,包括水坝、水渠、水库等。

水工混凝土的性能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而砂料作为混凝土的主要骨料之一,对混凝土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机制砂作为一种特殊的砂料,其具有特定的颗粒形状和表面特性,因此对水工混凝土的性能有着独特的影响机制。

深入研究机制砂对水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有助于提高混凝土材料的工程性能和可持续发展。

1、机制砂的特性和分类1.1机制砂的定义和特点机制砂是一种具有特定颗粒形状和表面特性的天然或人工制备的砂料。

相比于传统的天然河砂或山石破碎骨料,机制砂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颗粒形状优异。

机制砂的颗粒形状通常为圆形或多棱形,具有较好的颗粒填充性和流动性,有利于混凝土的均匀浇筑和充实。

二是粒径分布合理。

机制砂的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可以满足混凝土配合比的要求,有利于控制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发展。

三是表面特性良好。

机制砂的表面通常较为光滑,具有一定的亲水性,有利于与水泥浆体的粘结和形成良好的胶结结构。

四是清洁度高。

机制砂经过特殊的加工和筛选工艺,具有较低的粉尘含量和较高的清洁度,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气孔和缺陷。

1.2机制砂的分类及常见类型机制砂可以根据其来源、制备方式和用途进行分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机制砂类型:第一种,碎石机制砂。

通过石料破碎机将天然岩石进行破碎、筛分和洗涤得到的机制砂,常用于混凝土骨料。

第二种,矿石机制砂。

通过对矿石进行破碎、磨矿和洗选得到的机制砂,常用于矿山工程和建筑工程。

第三种,粉磨机制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制砂混凝土性能影响因素论文
摘要:石粉含量、砂率、水灰比、掺合料因素对C35P8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均有一定影响,其中水灰比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最为显著,掺合料以及石粉含量也有较大影响,砂率对其影响不太明显。

其影响程度顺序为:水灰比>掺合料>石粉含量>砂率。

(1)正交试验设计简介
正交试验设计是一种科学地安排与分析多因素试验的方法。

是利用数理统计学观点,应用正交性原理,从大量的试验中挑选适量的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试验点,根据“正交表”来合理安排试验,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试验设计方法。

日本著名的统计学家田口玄一将正交试验选择的水平组合列成表格,称为正交表。

例如作一个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按全面实验要求,须进行33=27种组合的实验。

若按L9(3)3正交表安排实验,只需作9次,而4因素3水平的试验,按全面实验要求其试验次数为34=81次,而按正交表安排实验也只需作9次。

如果因素水平再增加,其次数可能大到难以实现的地步,如按L18(3)7正交表进行18次实验的因素水平组合,若按全面实验须2187次,不可想象。

采用正交试验法则可大大简化试验,它具有均衡分散性和整齐可比性的特点,可以科学地解决2个矛盾:①全面试验的试验次数与实际可行的试验次数之间的矛盾;②实际所做的少数试验与要求全面地掌握内在规律之间的矛盾。

正交实验设计在很多领域的研究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2)实验结果分析
我们选用昆明水泥厂生产的C35P8混凝土, C35P8混凝土正交试验数据图表如下图所示
(3)结论
① 坍落度:4因素对C35P8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均有一定影响,其中水灰比对坍落度的影响最为显著,石粉含量次之,砂率以及掺合料对其影响不太明显,其影响程度顺序为:
水灰比>石粉含>砂率>掺合料。

② 凝结时间:4因素对C35P8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影响幅度均不大,水灰比对凝结时间的影响较为显著,其它因素影响较小,其影响程度顺序为:
水灰比>掺合料>砂率>石粉含量。

③ 泌水率:石粉含量、砂率、水灰比、掺合料因素对C35P8混凝土的泌水率均有影响,其中水灰比、石粉含量对泌水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并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程度,掺合料、砂率对泌水率影响不太明显。

其影响程度顺序为:
水灰比>石粉含量>掺合料>砂率。

④ 抗渗性(水压0.9MPa及1.1MPa):石粉含量、砂率、水灰比、掺合料因素对C35P8混凝土的抗渗性(水压0.9MPa)均有一定影响,其中水灰比对抗渗性的影响非常显著,石粉含量影响也较大,掺合料、砂率影响不大。

其影响程度顺序为:
水灰比>石粉含量>掺合料>砂率。

⑤ 抗压强度:石粉含量、砂率、水灰比、掺合料因素对C35P8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均有一定影响,其中水灰比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最为显著,掺合料以及石粉含量也有较大影响,砂率对其影响不太明显。

其影响程度顺序为:水灰比>掺合料>石粉含量>砂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