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

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
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

中北大学物理光学期末考试计算题

本复习资料专门针对中北大学五院《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石顺祥版教材,共有选择、填空、简答、证明、计算五个部分组成,经验证命中率很高,80分左右,不过要注意,证明题可能变成计算题,填空题变成选择题。 1-1: 8 610) (2)y t E i e++? =-+ 方程:y= y+= 方向向量:一个可以表示直线斜率的向量,这个向量就是方向向量。 Ax+By+C=0:若A、B不全为零,其方向向量:(- B,A)。 8 610) (2)y t E i e++? =-+ ) ( r k E E?- - =t i eω) ( r k E E?- =t i eω) ( r k E E?+ - =t i eω) ( r k E E?+ =t i eω 1-3 试确定下列各组光波表达式所代表的偏振态及取向 ①E x=E0sin(ωt-kz), E y= E0cos(ωt-kz) ②E x= E0cos(ωt-kz), E y= E0cos(ωt-kz+π/4) ③E x= E0sin(ωt-kz), E y=-E0sin(ωt-kz) E x=E0sin(ωt-kz), E y= E0cos(ωt-kz) 相位差π/2,E x=E y,圆。讨论xy平面的偏振情况 t=0时:合成矢量? t=T/4时:合成矢量? 右圆 E x= E0cos(ωt-kz), E y= E0cos(ωt-kz+π/4) 相位差π/4,椭圆。 t=0时:合成矢量? t=T/4时:合成矢量? 右椭圆,长半轴方向45o 见p25页。

E x = E 0sin(ωt -kz ), E y =-E 0sin(ωt -kz ) 相位差0,直线。y =-x 方向向量:(-1,1) 1-4:两光波的振动方向相同,它们的合成光矢量为: 1268+=10[cos cos()] 10102 10[cos(53.13)cos sin(53.13)sin ]10cos(53.13)t t t t t π ωωωωω+-=?+?=?-E E 1-5:+=cos()cos()4x y iA kz t jA kz t π ωω-+--E =E E ;因此有: =,4 y x π ???=-- =, =ox oy E A A E , tan 1,α= 得到: tan 2tan(2)cos ,,4 π ψα?ψ== sin 2sin(2)sin ,,8 π χα?χ==- 222tan()0.4142,2,8b a b A a π-=-≈-+= 得到: 2220.17162, 1.31,0.5412a a A a A b A +===。 1-8:(2)解:g dv v v k dk =+,g dv dv d dv v dk d dk d ωωω==,g g dv dv v v k v kv dk d ω =+=+ g g dv v kv v d ω-=,11g v v v dv dv k d v d ωωω == -- ,v =,3 2()()2r r r r c dv d εμεμ-=- 2 2() /[1]()()211[1]22r r r r g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c d v v c v v dv d d d v v d d d εμεμωωεμεμωωεμεμωωεμωεμω ====+-++ 1-11 一左旋圆偏振光,以50o角入射到空气-玻璃分界面上,见下图,试求反射光和透射光的偏振态

大学物理 光学答案

第十七章 光的干涉 一. 选择题 1.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均匀透明介质中从A 沿某一路径传播到B ,若A ,B 两点的相位差为3π,则路径AB 的长度为:( D ) A. 1.5λ B. 1.5n λ C. 3λ D. 1.5λ/n 解: πλπ ?32==?nd 所以 n d /5.1λ= 本题答案为D 。 2.在杨氏双缝实验中,若两缝之间的距离稍为加大,其他条件不变,则干涉条纹将 ( A ) A. 变密 B. 变稀 C. 不变 D. 消失 解:条纹间距d D x /λ=?,所以d 增大,x ?变小。干涉条纹将变密。 本题答案为A 。 3.在空气中做双缝干涉实验,屏幕E 上的P 处是明条纹。若将缝S 2盖住,并在S 1、S 2连线的垂直平分面上放一平面反射镜M ,其它条 件不变(如图),则此时 ( B ) A. P 处仍为明条纹 B. P 处为暗条纹 C. P 处位于明、暗条纹之间 D. 屏幕E 上无干涉条纹 解 对于屏幕E 上方的P 点,从S 1直接入射到屏幕E 上和从出发S 1经平面反射镜M 反射后再入射到屏幕上的光相位差在均比原来增π,因此原来是明条纹的将变为暗条纹,而原来的暗条纹将变为明条纹。故本题答案为B 。 4.在薄膜干涉实验中,观察到反射光的等倾干涉条纹的中心是亮斑,则此时透射光的等倾干涉条纹中心是( B ) A. 亮斑 B. 暗斑 C. 可能是亮斑,也可能是暗斑 D. 无法确定 解:反射光和透射光的等倾干涉条纹互补。 本题答案为B 。 5.一束波长为λ 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 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 ( B ) A. λ/4 B. λ/ (4n ) C. λ/2 D. λ/ (2n ) 6.在折射率为n '=1.60的玻璃表面上涂以折射率n =1.38的MgF 2透明薄膜,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当波长为500.0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时,为了实现最小反射,此透明薄膜的最小厚度为( C ) A. 5.0nm B. 30.0nm C. 90.6nm D. 250.0nm 选择题3图

物理光学实验题及答案

物理光学实验题及答案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第三章光学(一)概述 光学的学生实验共有4个,它们分别是“光反射时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光学探究实验对技能的要求 1.明确探究目的、原理、器材和步骤。 2.会正确使用各种实验器材,知道它们的摆放要求。 3.知道各种器材在实验实践与探究能力指导 中的作用,并能根据实验原理、目的,选择除教科书规定仪器之外的其他器材完成实验。 4.会设计实验步骤并按合理步骤进行实验。 5会设计实验报告,会填写实验报告。 6.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7.会组装器材并进行实验。 8.明确要观察内容,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解释实验中的一般问题。 9.会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并归纳实验结果。 实验与探究能力培养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基础训练 1.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19所示的实验 (1)请在图19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 --————————————————————————————————。(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图19 2.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 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基础训练 1.平面镜能成像是由于平面镜对光的————射作用,所称的想不能在光屏上 呈现, 是————像,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以用————代替平面镜,选用两只 相同的蜡烛是为了————。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学作图专题训练

1、作出电光源S 在平面镜中的所成的像S ' (2题图) (2题图) 2、作出光源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B A '' 3、根据物体AB 及其像B A ''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4、读出上图所示的时钟在平面镜中的时刻是__________ 5、平面镜前有一个发光点S ,1S 是S 在镜中成的像,当平面镜转动一个角度后,像的位置为2S ,试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6题图) (6题图) 6、在下列反射现象中根据入射光线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 7、作出下列反射现象中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或平面镜; 8、?30,要使光竖直向下射向井底的青蛙、平面镜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_______,并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9题图) (10题图) 9、已知一束光与水平面夹角为?60,要使光线沿水平方向射出,平面镜应与水平面夹角为______________,并作图表示; 10、两块平面镜相互成?60角,一束光线与其反射光线重合,但方向相反,求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θ_________,完成光路。 S S A B A B 2S 1? 30?45?30? 60? 60θ

11、作出点光源S 通过平面镜照亮A 点的光路; (12题图) 12、已知点光源S 及其在平面镜中的像点S ',入射光线SA ,作出平面镜并把光路补充完整; 13、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出光源S 及其像点S ',并把光路补充完整; 14、作出点光源S 通过平面镜MN 照亮不透明物体右侧地面或光屏的范围; 15、如图1,画出大致画出折射光线,标出折射角的位置; 16、如图2所示,已知一条折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17、如图3所示,完成光通过玻璃的大致光路; 18、如图7所示,A O '是光线AO 的折射光线,BO 的折射光线; S S A S A S A S 'M N 地面 M N S 光 屏 ?45空气水空气 水?60空气玻璃?701图2图3图

物理光学秋季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总共24分) 1.玻璃的折射率为n=1.5,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的布儒斯特角为_________;光 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布儒斯特角为_________。 2. 在双缝杨氏干涉实验中,两缝分别被折射率为n1和n2的透明薄膜遮盖,二者 的厚度均为e。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在屏中央处,两束相 干光的相位差为_________。 3. 如图所示,左图是干涉法检查平面示意图,右图是得到的干涉图样,则干涉 图中条纹弯曲处的凹凸情况是_________。 4. 在光栅光谱中,假如所有偶数级次的主极大都恰好在每缝衍射的暗纹方向上, 因而实际上不出现(即缺级),那么此光栅每个透光缝宽度a和相邻两缝间不透光 部分宽度b的关系为_________。 5. 波长为λ=600nm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于光栅常数d=1.8×10-4 cm的平面衍射光 栅上,可能观察到的光谱线的最大级次为_________。 6.在双折射晶体内部,频率相同而光矢量的振动方向不同的线偏振光。①沿光轴 传播时,它们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的;②沿垂直光轴传播时,它们的传播速度 是_______的。 7.对于观察屏轴上P0点,设光阑包含10个波带,让奇数波带通光,而偶数波带 不通光,则P0点的光强约为光阑不存在时的_________倍。 8. 光栅方程的普遍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总共36分) 1. 何谓复色波的群速度?何谓复色波的相速度?什么介质中复色波的群速度大于其相速度?什么介质中复色波的群速小于其相速度? 2.简述光波的相干条件。

3. 汽车两前灯相距1.2m ,设灯光波长为 λ=600nm ,人眼瞳孔直径为D =5mm 。试问:对迎面而来的汽车,离多远能分辨出两盏亮灯? 4. 一束线偏振光垂直于晶面射入负单轴晶体后,分解成o 光和e 光,传播速度快的是o 光还是e 光?为什么? 5. 简述法拉第效应及其不可逆性。 6. 用散射理论解释蓝天的形成缘故。 三、透镜表面通常覆盖一层氟化镁(MgF 2)(n =1.38)透明薄膜,为的是利用干涉来降低玻璃(n =1.50)表面的反射,使波长为λ=632.8nm 的激光毫不反射地透过。试问:覆盖层氟化镁至少需要多厚?(10分) 玻璃 MgF 2 入射光

物理光学实验题及答案

物理光学实验题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三章光学 (一)概述 光学的学生实验共有4个,它们分别是“光反射时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二)光学探究实验对技能的要求 1.明确探究目的、原理、器材和步骤。 2.会正确使用各种实验器材,知道它们的摆放要求。 3.知道各种器材在实验实践与探究能力指导 中的作用,并能根据实验原理、目的,选择除教科书规定仪器之外的其他器材完成实验。 4.会设计实验步骤并按合理步骤进行实验。 5会设计实验报告,会填写实验报告。 6.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7.会组装器材并进行实验。 8.明确要观察内容,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解释实验中的一般问题。 9.会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并归纳实验结果。 实验与探究能力培养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基础训练 1.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19所示的实验 (1)请在图19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图19 2.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 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基础训练 1. 平面镜能成像是由于平面镜对光的————射作用,所称的想不能在光屏上 呈现, 是————像,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以用————代替平面镜,选用两只 相同的蜡烛是为了————。 2.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平面镜,镜面与桌面成45度角,小球沿着桌面向镜滚去,如图5-3所示,那么镜中小球的像如何云动?5—3

八年级上物理(光学)

八年级上物理(光学) 1.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距凸透镜6厘米时,可以在光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移动蜡烛使它距透 镜12厘米时,调整光屏,________(填“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能得到像,那么成的是 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_ ___;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____ ____。 3.大建同学拿了一个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要想观察细小的物体,应将物体放在凸透镜下方距凸透镜______ 的范围内,要使此时的像放大一点,可以将凸透镜往(填“上”或者“下”)移一点;要想用它得到放 大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在_____ ___ _范围内,此时像的位置在距离凸透镜_____ _ ___的范 围内;要想用它得到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______ ___,此时像的位置在距离凸透镜_____ _____的范围内。 4.物体从很远处向凸透镜的2倍焦距靠近时,像将(填“变大”、“变小”、“不变”),物体和像之间的距 离将(填“变大”、“变小”、“不变”)。 5.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光屏上成像,若将透镜下半部分用纸遮住,物体的像将()A、在屏上只被接到物体上半部分的像;B、能得到物体不清晰的完整的像; C、能得到物体完整的像,但亮度却减弱了;D、能得到物体大部分的实像。 6.小华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4所示 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小于8cm C.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D.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7.如图所示,经过凸透镜的a、b两条光线,经折射后,折射光线与主轴的 交点位于() A.乙区和丙区B.丙区和乙区 C.甲区和乙区D.甲区和丙区 8.用照相机拍摄水池底部的物体,若照相机位置不变,比较池中有水与无 水两种情况,则有水时() A.暗箱应略短些,所得的像也略小些B.暗箱应略短些,所得的像也略大些 C.暗箱应略长些,所得的像也略大些D.暗箱应略长些,所得的像也略小些 9.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实像总是正立的,虚像总是倒立的 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 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D.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10.有一物体在凸透镜5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着主光轴逐渐移到1.5倍焦距处,像的变化是() A、从小变大; B、从大变小; C、不变; D、从小变大,又从大变小; 11.凸透镜前20厘米处的物体沿主光轴远离透镜时,所成的倒立、缩小的像将() A.由实变虚B.由虚变实C.由小变大D.由大变小 12.在凸透镜的成像现象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凡是实像必是倒立的; B,凡是虚像必是正立的; C,凡是放大的像必是虚像; D,凡是缩小的像必是实像。 13.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光屏上成像,若将透镜下半部分用纸遮住,物体的像将()A、在屏上只被接到物体上半部分的像;B、能得到物体不清晰的完整的像; C、能得到物体完整的像,但亮度却减弱了;D、能得到物体大部分的实像。 14.某凸透镜焦距在10厘米与15厘米之间,当物体距凸透镜为25厘米时,所成的像一定是()A.放大的B.缩小的C.正立的D.倒立的 15.某凸透镜的焦距可能在10厘米与15厘米之间,当物体距透镜12厘米时,所成的像一定是()A.放大的B.缩小的C.正立的D.倒立的 16.烛焰通过凸透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如果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相互交换,那么() A、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B、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C、光屏上不一定能得到像 D、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像,但是像的性质不能确定

大学物理--光学期末试卷答案

1 单选(2分)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单色自然光在屏上形成干涉条纹。若在两缝后放一个偏振片,则得分/总分 ? A.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明纹的亮度减弱 ? B. 无干涉条纹 ? C.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明纹的亮度加强 ? D.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且明纹的亮度减弱 正确答案:A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2 单选(2分) 得分/总分 ? A.

? B. ? C. ? D. 正确答案:A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3 单选(2分) 用单色光做杨氏双缝实验,如现将折射率n=1.5的薄透明玻璃片盖在下侧缝上,此时中央明纹的位置将: 得分/总分 ? A. 向上平移,且间距改变 ? B. 向上平移,且条纹间距不变 ? C. 不移动,但条纹间距改变 ? D. 向下平移,且条纹间距不变 正确答案:D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4 单选(2分) 关于普通光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得分/总分 ? A. 普通光源同一点发出的光是相干光 ? B. 利用普通光源可以获得相干光 ? C. 两个独立的普通光源如果频率相同,也可构成相干光源。 ? D. 两个独立的普通光源发出的光是相干光 正确答案:B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5 单选(2分) 得分/总分 ? A.

? B. ? C. ? D. 正确答案:A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6 单选(2分) 得分/总分 ? A. ? B. ? C. ? D.

正确答案:C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7 单选(2分) 严格地说,空气的折射率大于1,因此在牛顿环实验中,若将玻璃夹层中的空气逐渐抽去时,干涉圆环的半径将: 得分/总分 ? A. 不变 ? B. 变大 ? C. 消失 ? D. 变小 正确答案:B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8 单选(2分) 有两个几何形状完全相同的劈尖:一个由空气中的玻璃形成,一个由玻璃中的空气形成。 当用相同的单色光分别垂直照射它们时,从入射光方向观察到干涉条纹间距 得分/总分 ? A. 两劈尖干涉条纹间距相同 ? B. 玻璃劈尖干涉条纹间距较大 ?

大学物理光学练习

单元四 (二) 杨氏双缝实验 一、填空题 1. 相干光满足的条件是1)频率相同;2)位相差恒定;3)光矢量振动方向平行,有两束相干光, 频率为ν,初相相同,在空气中传播,若在相遇点它们几何路程差为r r 21-,则相位差 )r r (c 212-= πν ??。 2. 光强均为I 0的两束相干光相遇而发生干涉时,在相遇区域内有可能出现的最大光强是 0I 4。可能出现的最小光强是0。 3. 在真空中沿Z 轴负方向传播的平面电磁波,O 点处电场强度)3 t 2cos(300E x π πν+ = (SI),则O 点处磁场强度:)3 t 2cos(300 H 00y π πνμε+-=。用图示表明电场强度、磁场强度和传播速度之间的关系。 4. 试分析在双缝实验中,当作如下调节时,屏幕上的干涉条纹将如何变化? (A) 双缝间距变小:条纹变宽; (B) 屏幕移近: 条纹变窄; (C) 波长变长: 条纹变宽; (D) 如图所示,把双缝中的一条狭缝挡住,并在两缝垂直平分线上放一块平面反射镜: 看到的明条纹亮度暗一些,与杨氏双缝干涉相比较,明暗条纹相反; (E) 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S'位置:条纹上移。 二、计算题 1. 在双缝干涉的实验中,用波长nm 546=λ的单色光照射,双缝与屏的距离D=300mm ,测得中央明条纹两侧的两个第五级明条纹之间的间距为1 2.2mm ,求双缝间的距离。 * 由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亮条纹的位置由λk d D x = 来确定。 用波长nm 546=λ的单色光照射,得到两个第五级明条纹之间的间距:λ?10d D x 5= ) 4(填空题) 3(填空题

初二物理光学练习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精心整理一、光的直线传播、光速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D)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 C.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 D.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BD) A.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线 B.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C.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 D.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 3. (BCD) A. C. 4. A. C. 5. A. C. 6 A C 7 A C 8.如图1 A. C. 9 10.身高1.6m的人以1m/s的速度沿直线向路灯下走去,在某一时刻,人影长1.8m,经2s,影长变为1.3m,这盏路灯的高度应是__8或2.63_m。 11.在阳光下,测得操场上旗杆的影长是3.5m。同时测得身高1.5m同学的影子长度是0.5m。由此可以算出旗杆的高度是__10.5_m。 二、光的反射、平面镜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光的反射,正确的说法是(C) A.反射定律只适用于平面镜反射 B.漫反射不遵循反射定律 C.如果甲从平面镜中能看到乙的眼睛,那么乙也一定能通过平面镜看到甲的眼睛

D.反射角是指反射线和界面的夹角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ABCD) A.像位于镜后,是正立的虚像 B.镜后的像距等于镜前的物距 C.像的大小跟物体的大小相等 D.像的颜色与物体的颜色相同 3.如图1两平面镜互成直角,入射光线AB经过两次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为CD,现以两平面镜的交线为轴,将两平面镜同向旋转15°,在入射光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反射光成为C′D′,则C′D′与CD关系为(A) A.不相交,同向平行 B.不相交,反向平行 C.相交成60° D.相交成30° 4.两平面镜间夹角为θ,从任意方向入射到一个镜面的光线经两个镜面上两次反射后,出射线与入射线之间的夹角为(C) A.θ/2 B.θ C.2θ D.与具体入射方向有关 5.一束光线沿与水平方向成40°角的方向传播,现放一平面镜,使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沿水平方向传播,则此平面镜与水平方向所夹锐角为:(AD) A.20° B.40° C.50° D.70°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发散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仍为发散光束 B.本应会聚到一点的光线遇到平面镜而未能会聚,则其反射光线一定会聚于一点 C.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仍平行 D.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但不能改变两条光线间的平行或不平行的关系 7.在竖直的墙壁上挂一平面镜,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刚好能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当他向后退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像变小,他仍能刚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 B.像变大,头顶和脚的像看不到了 C.像的大小不变,他仍能刚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 D.像的大小不变,他仍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但像未占满全幅镜面 9.a、b、c三条光线交于一点P,如图3如果在P点前任意放一块平面镜MN,使三条光线皆能照于镜面上,则(B) A.三条光线的反射光线一定不交于一点 B.三条光线的反射光线交于一点,该点距MN的距离与P点距MN的距离相等 C.三条光线的反射光线交于一点,该点距MN的距离大于P点距MN的距离 D.三条光线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 10.一点光源S通过平面镜成像,如图4光源不动,平面镜以速度v沿OS方向向光源平移,镜面与OS方向之间夹角为30°,则光源的像S′将(D) A.以速率v平行于OS向右运动 B.以速率v垂直OS向下运动 D.以速率v沿S′S连线向S运动 二、填空题 13.一个平行光源从地面竖直向上将光线投射到一块和光线垂直的平面镜上,平面镜离地面3m 高,如果将平面镜绕水平轴转过30°,则水平地面上的光斑离光源3根号3__m。 17.一激光束从地面竖直向上投射到与光束垂直的平面镜上,平面镜距地面的高度为h.如果将平面镜绕着光束的投射点在竖直面内转过θ角,则反射到水平地面上的光斑移动的距离为.htg2θ__. 三、作图题 19.如图7所示,MN为一平面镜,P为一不透光的障碍物,人眼在S处,试用作图法画出人通过平面镜能看到箱子左侧多大范围的地面。要求画出所有必要光线的光路图,并在直线CD上用AB 线段标出范围。

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至2010学年第一学期物理光学期末考试试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至2010学年第一学期物理光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总共20分) 1、测量不透明电介质折射率的一种方法是,用一束自然光从真空入射电介质表面,当反射光为()时,测得此时的反射角为600,则电介质的折射率为()。 2、若光波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1.33的深水,计算在水表面处的反射光和入射光强度之比为()。 3、光的相干性分为()相干性和()相干性,它们分别用 ()和()来描述。 4、当两束相干波的振幅之比是4和0.2时,干涉条纹对比度分别是()、和()。 5、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可动反光镜移动了0.310mm,干涉条纹移动了1250条,则所用的单色光的波长为()。 6、在夫朗禾费单缝衍射实验中,以波长为589nm的钠黄光垂直入射,若缝宽为0.1mm,则第一极小出现在()弧度的方向上。 7、欲使双缝弗琅禾费衍射的中央峰内恰好含有11条干涉亮纹,则缝宽和缝间距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8、一长度为10cm、每厘米有2000线的平面衍射光栅,在第一级光谱中,在波长500nm附近,能分辨出来的两谱线波长差至少应是()nm。 9、一闪耀光栅刻线数为100条/毫米,用l=600nm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光栅平面,若第2级光谱闪耀,闪耀角应为多大()。 10、在两个共轴平行放置的透射方向正交的理想偏振片之间,再等分地插入一个理想的偏振片,若入射到该系统的平行自然光强为I0,则该系统的透射光强为()。 二、简答题(每小题4分,总共40分) 1、写出在yOz平面内沿与y轴成q角的r方向传播的平面波的复振幅。 2、在杨氏双缝干涉的双缝后面分别放置n1=1.4和n2=1.7,但厚度同为d的玻璃片后,原来 的中央极大所在点被第5级亮条纹占据。设l=480nm,求玻璃片的厚度d及条纹迁移的方向。 3、已知F-P标准具的空气间隔h=4cm,两镜面的反射率均为89.1%;另一反射光栅的刻线面 积为3′3cm2,光栅常数为1200条/毫米,取其一级光谱,试比较这两个分光元件对 l=632.8nm红光的分辨本领。 4、平行的白光(波长范围为390-700nm)垂直照射到平行的双缝上,双缝相距1mm,用一个 焦距f=1m的透镜将双缝的衍射图样聚焦在屏幕上。若在屏幕上距中央白色条纹3mm处开一个小孔,在该处检查透过小孔的光,则将缺少哪些波长? 5、一块每毫米500条缝的光栅,用钠黄光正入射,观察衍射光谱。钠黄光包含两条谱线, 其波长分别为589.6nm和589.0nm。求在第二级光谱中这两条谱线互相分离的角度。6、若菲涅耳波带片的前10个奇数半波带被遮住,其余都开放,则求中心轴上相应衍射场点 的光强与自由传播时此处光强的比值。 7、一束汞绿光以600入射到KDP晶体表面,晶体的n o=1.512,n e=1.470。设光轴与晶体表面 平行,并垂直于入射面,求晶体中o光和e光的夹角。 8、画出沃拉斯顿棱镜中双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设晶体为负单轴晶体)

大学物理光学实验

大学物理光学实验 平行光管的调整及使用 1.测量凸透镜及透镜组的焦距 1)平行光管调整后,拿下平面镜,将被测凸透镜置于平行光管的前方,在透镜的前方放上测微目镜,调节平行光管、被测凸透镜和测微目镜,使它们大致在同一光轴上,尽量让测微目镜拉近到实验人员方便观察的位置。 2)将平行光管的十字分划板换成玻罗板,并拿下高斯目镜上的灯泡,放在直筒形光源罩上,然后装在平行光管上。 3)转动测微目镜的调节螺丝,直到从测微目镜里面能看到清晰的叉丝、标尺为止。 4)前后移动凸透镜,使被测凸透镜在平行光管中的玻罗板成像于测微目镜的标尺和叉丝上,表明凸透镜的焦平面与测微目镜的焦平面重合。 5)用测微目镜测出玻罗板像中10毫米两刻线间距的测量值y,读出平行光管的焦距实测值'f和玻罗板两刻线的实测值'y(出厂时仪器说明书中给定),重复五次,将各数据填入自拟表中。 2.用平行光管测凸透镜的鉴别率 (1)取下玻罗板,换上3号鉴别板,装上光源。 (2)将测微目镜、被测透镜、平行光管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3)移动被测透镜的位置,使被测透镜在平行光管的3号鉴别率板成像于测微目镜的焦平面上。用眼睛认真地从1号单元鉴别率板上开始朝下看,分辨出是哪一个号数单元的并排线条,记下号码。 (4)在表4-4-1中查出条纹宽度a值及鉴别率角值,也可将a、'f(平行光管焦距,出厂的实测值)代入(4-4-3)式,求出鉴别率角值 。

光的干涉实验 若将同一点光源发出的光分成两束,在空间各经不同路径后再会合在一起,当光程差小于光源的相干长度时,一般都会产生干涉现象。干涉现象是光的波动说的有力证据之一。“牛顿环”是一种分振幅法等厚干涉现象,1675年,牛顿首先观察到这种干涉,但由于牛顿信奉光的微粒说而未能对其作出正确的解释。干涉现象在科学研究和工业技术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测量光波波长,精确测量微小长度、厚度和角度,检验试件表面的光洁度,研究机械零件内应力的分布以及在半导体技术中测量硅片上氧化层的厚度等。 【实验目的】 1. 观察光的等厚干涉现象,加深对干涉现象的认识; 2. 掌握读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用牛顿环测量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3. 学习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原理】 在一块平滑的玻璃片B 上,放一曲率半径很大的平凸透镜A(图1),在A 、B 之间形成一劈尖形空气薄层。当平行光束垂直地射向平凸透镜时,可以观察到在透镜表面出现一组干涉条纹,这些干涉条纹是以接触点O 为中心的同心圆环,称为牛顿环(图2)。牛顿环是由透镜下表面反射的光和平面玻璃上表面反射的光发生干涉而形成的,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或相位差)取决于空气层的厚度,所以牛顿环是一种等厚条纹。 设透镜的曲率半径为R ,与接触点O 相距为r 处的空气膜厚度为e ,则2222222)(r e eR R r e R R ++-=+-=由于e R >>,式中可略去2e 得到: R r e 22 = (1) 两束相干光的光程差为 2 2λ +=?e (2) 其中2/λ是光从空气射向平面玻璃反射时产生的半波损失而引起的附加光程 图1 牛顿环实验装置

初二物理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初二物理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 一、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序号入射光线入射角反射角 1 AO 50°50° 2 CO 40°40° 3 EO 20°20° 1.如图1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点为入射点,ON为法线,面板上每一格对应的角度均为10°.实验时,当入射光为AO时,反射光为OB;当入射光为CO时,反射光为OD;当入射光为EO时,反射光为OF.请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分析上述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 角. 2、如图2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两个步骤 (1) 请你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实验序号入射角反射角 1 50°50 2 40°40° 3 20°20° (2)实验中,纸板应_“垂直”)__于平面镜。(填“平行”或“垂直”) (3)由甲图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 射角 ____; (4)由乙图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 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___。 (5)如果光线沿BO的顺序射向平面镜,则反射光线____会_____(填“会”或“不会”)与OA重合,说明了______当光发生反射时,_光路是可逆的 _ ____。 3、如图3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第一步:如图3A改变入 射光线的角度,观察反射光线角度是怎样改变?实验结论是:_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第二步:如图3B把纸张的右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实验结论是:看不到,说明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如图4所示,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 的实验演示,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 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 实验序号入射角反射角 1 15°75° 2 30°60° 3 45°45°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o,则反射角的大小是 20o。 (3)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o、30o、45o 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图所示。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 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 应该是将反射光线与反射面(或镜面)的夹角作为反射角。 5、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5所示的实验。 ⑴请在图5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物理光学期末考试试卷2答案

《物理光学》期末试卷B 答案一、判断题(每题2分) 1、(×); 2、(√); 3、(√); 4、(×); 5、(√) 二、选择题(每题3分) 6、D ; 7、A ; 8、B ; 9、B ;10、D 三、填空题(每题3分) 11、否 (1分);是(2分)。 12、1。 13、0.0327mm 。 14、圆偏振光(1分);线偏振光(1分);椭圆偏振光(1分)。 15、相同(1分);不同(2分) 四、计算题 16、解:该光的频率为:151411 105102 f Hz Hz T ==?=?……3分 介质中波长为:710.65 3.910v T c m f λ-=?=?=?……2分 介质折射率为:1 1.5380.65 c n v ===……3分 17、解:①由布儒斯特定律得:21arctan n i n =……2分 1.50arctan 48.4348261.33 o o '===……2分 ②若Ⅱ、Ⅲ界面的反射光是线偏振光,则必符合布儒斯特定律有: 32 tan n n θ=……1分 根据已知,Ⅱ、Ⅲ界面的入射角12tan cot n i n θ== ……1分 故,Ⅱ、Ⅲ界面不符合布儒斯特定律,反射光不是线偏振光。……2分

18、解:①欲使条纹从中心涌出,应远离2M '。……4分 2d N λ =……2分 600100300002nm =? =……2分 19、解:当5d a =时,第5级明纹刚好和衍射第一极小重合,此时衍射主极大内有9条明纹。 故,衍射主极大内要包含11级明纹,必有 5d a >。 当6d a =时,第6级明纹刚好和衍射第一极小重合,此时衍射主极大内有11条明纹。 若 6d a >,则衍射主极大内包含13条明纹。故6d a ≤。 因此,要满足题目条件必有65d a ≥>。 20、解:自由光谱范围(2分) m 10005.5m 10005.510 42)106328.0(261222 62 μλλλ----?=?=???===?nh m f 分辨本领(3分)7 6100.2981 .01981.0106328.097.004.021297.097.0'?=-?????=-??===?= -ππλλλR R nh mN mN A 角色散(3分) 82/362/310973.3) 106328.0(04.01sin 1?=?====-λλλθλλθnh nh d d 21、解:①sin sin m d m d λθλθ=?=……1分 1.0911cos rad Nd λ θθ?===……2分 A mN mnl λλ ===?……1分 1M

大学物理光学实验报告材料

实验十:光栅衍射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光线通过光栅后的衍射光谱。 2.学会用光栅衍射测定光波波长的方法。 3.学会用光栅衍射原理测定光栅常数。 4.进一步熟悉分光计的调整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 分光计 光栅 钠光灯 平面反射镜 三、实验原理 光栅是有大量的等间隔、等宽度的狭缝平行放置组成的一种光学元件。设狭缝宽度(透光部分)为a ,不透光部分为b ,则a b +为光栅常数。 设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光栅上,光透过各个狭缝后,向各个方向发生衍射,衍射光经过透镜后会聚后相互干涉,在焦平面上形成一系列的被相当宽的暗区分开的明亮条纹。 衍射光线与光栅平面的夹角称为衍射角。设衍射角为θ的一束衍射光经透镜会聚到观察屏的点。在P 点出现明条纹还是暗条纹决定于这束衍射光的光程差。 由于光栅是等宽、等间距,任意两个相邻缝的衍射光的光程差是相等的,两个相邻狭缝的衍射光的光程差为()sin a b θ+,如果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在P 点就出现明条纹,即 ()sin a b k θλ+=± (0,1,2,)k = 这就是光栅方程。 从上式可知,只要测出某一级的衍射角,就可计算出波长。 四、实验步骤 1、调整分光计。 使望远镜、平行光管和载物台都处于水平状态, 平行光管发出平行光。 2、安置光栅 将光栅放在载物台上,让钠光垂直照射到光栅上 。 可以看到一条明亮而且很细的零级光谱,左右转动望远 镜观察第一、二级衍射条纹。 3.测定光栅衍射的第一、二级衍射条纹的衍射角θ,并记录。 五、数据记录 ()

'111[()θθθ=-(右边读数)+'11()θθ-(右边读数)]/4 '222[()θθθ=-(右边读数)+'22()θθ-(右边读数)]/4 六、数据处理 将上表中的1θ、2θ分别代入光栅方程()sin a b k θλ+=计算出6个波长,(1 300 a b mm += ) 1λ= 2λ= 3λ= 4λ= 5λ= 6λ= 计算平均波长:λ= 绝对误差:λ?= (取平均波长与6个波长的差中的最大者) 相对误差:100%E λλ λ ?= ?= 结果表示:()nm λλλ=±?= nm 。 七、思考题

物理选修光学试题及答案详解

物理选修光学试题及答案 详解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光学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 30°,则入射角等于() °°°° 2.红光和紫光相比,() A.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大;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大 B.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小;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大 C.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大;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小 D.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小;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 度较小 3.一束复色光由空气射向玻璃,发生折射而分为a、b两 束单色光,其传播方向如图所示。设玻璃对a、b的折射率分别为n a和n b,a、b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 a和v b,则() A.n a>n b B.n av b D.v av2>n2、v1<v2 >n2、v1>v2 5.如图所示,一束细的复色光从空气中射到半球形玻璃体球心O点,经折射分为a、b两束光,分别由P、Q两点射出玻璃体。PP’、QQ’均与过O点的界面法线垂直。设光线

a、b在玻璃体内穿行所用时间分别为t a、t b,则t a: t b等于() (A)QQ’:PP’ (B)PP’:QQ’ (C)OP’:OQ’ (D)OQ’:OP’ 6.图示为一直角棱镜的横截面,? = ∠ ? = ∠60 , 90abc bac。一平行细光束从O 点沿垂直于bc面的方向射入棱镜。已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n=2,若不考试原入射光在bc面上的反射光,则有光线() A.从ab面射出 B.从ac面射出 C.从bc面射出,且与bc面斜交 D.从bc面射出,且与bc面垂直 7.一束复色光由空气射向一块平行平面玻璃砖,经折射分成两束单色光a、 b。已知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下列哪个光路图可能是正确的() 8.如图所示,一束白光通过玻璃棱镜发生色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光的偏折最大,紫光的偏折最小 B.红光的偏折最小,紫光的偏折最大 C.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比紫光大 D.玻璃中紫光的传播速度比红光大 9.在下列各组的两个现象中都表现出光具有波动性的是() b c a o

物理光学期末试卷题库与解答

物理光学试题库与答案1 (须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和绘图) 1.(6分) 若波的相速为,A为常数,求波的群速? 答: 2.(6分) 已知腔长为 60 厘米的 He-Ne 激光器的激活介质本身的谱线半值宽度 为 1300MHz,激活介质的折射率为 1.0,求输出激光的频谱中包含的纵模个数? 答:,,L=60cm, 3.(6分) 空腔辐射器处于某一温度时,,若该辐射器的温度增高 到使其黑体辐射本领增加一倍时,将变为多少? 答:,,,, 4.(8分) 若冰洲石晶体的光轴方向为如图所示的虚线方向,用惠更斯作图法确定入射到该晶体上的一束平行光在晶体中的双折射情况? 答:双折射情况如图所示:

5.(10分)用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菲涅耳衍射屏,衍射屏对波前作如图所示遮挡,b 是衍射屏中心到相应场点 P 处的光程,求垂直衍射屏的中心轴上此场点 P 处的光强与自由传播时的光强之比? 答:( 1)用矢量作图法。如图:,自由传播时,,所以。 ( 2)衍射屏相当于半面被遮挡,所以有,。 6.(10分) 如图所示,两块 4 厘米长的透明薄玻璃平板,一边接触,另一边夹住一根圆形金属细丝,波长为 5890A 0 的钠黄光垂直照射平板,用显微镜从玻璃板上方观察干涉条纹。(1)若测得干涉条纹的间距为 0.1 毫米,求细丝直径 d 的值?(2)当细丝的温度变化时,从玻璃中央的固定点 A 处观察到干涉条纹向背离交棱的方向移动了 5 个条纹,则细丝是膨胀还是收缩了,温度变化后细丝直径的变化量是多少? 答:

( 1) ( 2)干涉条纹向背离交棱的方向移动是干涉条纹间距变宽的结果, 由可知,是两块平板间距(夹角)变小了,说明细丝收缩,直径变小了。 细丝直径的变化量是 7.(12)如图所示,一列波长为、在 X-Z 平面沿与 Z 轴夹角为的方向传播的平面波, 与一列源点在轴上、距坐标原点为、波长也为的球面波在傍轴条件下干涉,求在Z=0 的平面上干涉条纹的形状和间距? 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