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临床试验数据分析要点(GCP)

(完整版)临床试验数据分析要点(GCP)
(完整版)临床试验数据分析要点(GCP)

临床试验数据分析要点

5.3.1分析对象的数据集

5.3.1.1 全样本分析(Full analysis set)

计划治疗原则(intention-to-treat)是指主要分析应当包括所有进入随机化的遵循这一原则需要对所有随机受试者完成随访得到试验结果。由于各种理由,这在实际上是难以达到的,因此,全样本分析是尽可能接近于包括所有随机受试者,在分析中保留最初的随机化对于防止偏差和提供安全的统计检验基础很重要。在许多场合,它提供的对治疗效果的估算很可能反映了以后的实际观察结果。

从分析中剔除已随机受试者的情况不多:包括不符合重要入选标准,一次也没有用药,随机化后没有任何数据。从分析中剔除不符合入选条件受试者必须不致引起偏差:入选标准的测定是在随机化之后;违反合格标准的检测是完全客观的;所有受试者都受到同样的合格性调查;各组实行同样的入选标准,凡违反者均被排除。

5.3.1.2 遵循研究设计对象(Per Protocol Set)

"Per Protocol"对象组,有时称之为"有效病例"、"有效样本"或"可评价受试者样本;定义为全部分析样本中较好遵循设计书的一个受试者亚组:

·完成预先说明的确定治疗方案暴露。

·得到主要变量的测定数据。

·没有违反包括入选标准在内的重要试验设计。

从"有效受试者"组中剔除受试者的精确理由应当在揭盲前就充分限定并有文件记载。

为得到"有效受试者"而排除对象的原因和其他一些违反研究设计的问题,包括对象分配错误、试验中使用了试验方案规定不能用的药物、依从性差、出组和数据缺失等,应当在不同治疗组之间对其类型、发生频率和发生时间进行评价。

5.3.1.3不同的分析(受试者)组的作用

在验证性试验中,通常进行全样本和"有效受试者"两种分析。这样可以对两者之间的任何差别进行明白的讨论和解释。有时候可能需要计划进一步探究结论对于选择分析受试者组的敏感程度。两种分析得到基本一致的结论时,治疗结果的可信度增加。但是要记住,需要?quot;有效受试者"中排除相当数量受试者会对试验的总有效性留下疑点。

在优越性(Superiority trial,证明新药比标准对照药物优越)试验、等效性试验或不差于(non-inferiority trial,确证新产品与对照药物相当)试验中,这两种分析有不同的作用。在优越性试验中,全样本分析用于主要的分析可以避免"有效受试者"分析对疗效的过于乐观的估算;全样本分析所包括的不依从受试者一般会缩小所估算的治疗作用。但是,在等效性或不差于试验中使用全样本分析通常是不谨慎的,对其意义应当非常仔细考虑。

5.3.2缺失值和线外值(包括异常值)

缺失值代表临床试验中一个潜在的偏差来源。因此,在实施临床试验时应当尽最大努力符合试验方案对于数据收集和数据管理的要求。对于缺失值并没有通用的处理办法,但只要处理方法合理,特别是如果处理缺失值方法在试验方案中预先写明,则不会影响试验的有效性。当缺失值数目较大时,要考虑分析结果对于处理缺失值方法的敏感程度。线外值(包括异常值)的统计学定义在某种程度上带有随意性。除了统计学判断之外加上医学判断以鉴别一个线外值(包括异常值)是最可信的方法。同样,处理线外值(包括异常值)的程序应当在方案中列出,且不可事先就有利于某一个治疗组。

5.3.3数据的类型、显著性检验和可信限

在临床试验中,对每个受试者可收集3种数据:所接受的治疗、对治疗的反应(Re-sponse)和进入试验时影响预后因子的基线值。接受同样治疗的受试者构成统计分疗组。对治疗的反应基本上有3类。

①定性反应。根据预定的评价标准将受试者分为若干类别,如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无效";淋巴细胞瘤化疗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

②定量反应。当存在一种可靠测定方法时,受试者的治疗结果最好采用实际数值,如舒张压。但最好同时记录其基线值,以便评价治疗前后的变化量值。

③到某事件发生的时间。如使用避孕药受试者从开始治疗到意外妊娠的时间。

5.3.3.1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在开始分析之前,有必要先看一下各组受试者的每个变量观察值的分布频度,以对变量有一个感性了解;从最大值和最小值也可以发现可能的错误和超范围的值;决定某些变量是否需要作某种转换;或按某种特定分布作统计分析。

①定性数据需要记录各治疗组的受试者总数和在每个反应类别的受试者数,然后转化为比率或百分率或直方图、圆图等表示。采用c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比较所观察到的组间率的差异的程度。

②定量数据计算每个治疗组的平均反应(均数、几何均数)和变化程度(标准差)。以均值、标准差、直方图、累积频数分布图表示。在受试者数较小时,可以用图表显示每个受试者的确切反应。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F检验等。当样本值频数图呈偏态分布时,用均值描述定量反应不合适,可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来描述数据的定量水平。组间比较可采用非参数方法。

5. 3.3.2显著性检验

显著性检验的真正含义是应用概率理论计算如果两个治疗实际上同样有效时得到所观测到的治疗差异的概率。其目的是评价一个治疗真正优于另一个治疗的证据有多强。这种证据的强度用概率,即P值来定量。因此P值越小,治疗差异由于偶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在实践中,人们常用P<0.05.P<0.01、P<0.001表示显著性检验的结果,这些水平的选择是完全随意的,并没有数学或临床的理由。

在解释显著性检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个小的P值如P<0.05并不是一种治疗优越的绝对证明,每20个真正阴性试验会出现一个假阳性结果;P>0.05也并不证明两治疗同样有效,差异可能实际上存在,只是现有数据不足以证明它存在。统计显著性并不等同于临床重要性,一个10万人的试验中,1%的反应率差异在5%水平是显著的,但在一个20人的试验中40%的差异在统计上也是不显著的。因此,临床的意义必须用差异的大小,即可信限来评价。

双侧检验和单侧检验:假设治疗差异可以发生在任一方向时,为双侧检验。双侧检验的零假设为μa=μb;备择假设为μa1μb。如果在试验之前就确定治疗A不可能差于治疗B,为单侧检验。其零假设为μa=μb;备择假设为μa≥μb。此时显著性检验评价A好于B或A相当于B的证据。若结果是A比B差,便归于机遇,因为A不可能差于B。结果是单侧检验的P值为双侧检验的一半。也就是说,单侧检验比双侧检验容易拒绝零假设。采用单侧检验应该有足够的依据。如果试验设计中决定用单侧检验,在结果表示时要注意一般统计软件计算的都是双侧检验的P值。

5. 3. 3.3可信限的估算

显著性检验只告诉我们一个治疗比另一个好的证据的强度,并没有告诉我们好多少。因此,显著性检验并不是分析的终结,还应运用统计估算方法,如可信限估算治疗改善的量。计算可信限时,应注意被分析变量的统计分布;标准误和可信限的计算方法应该写明。记住必须提供治疗效应大小的统计估算、显著性水平和可信区间。100(1-α)%可信区间,正态分布估算值可表示为{估算值+Nα/2×SE},估算值+(N1-α/2×SE)};差值如呈t分布时,可表示为{x1-x2-(t1-α/2×SEdiff),x1-x2+(t1-α/2×SEd iff)}等。

5.3. 4对象的基线水平的组间比较

对治疗组的疗效评价只有当各组受试者的基线特征具有可比性时才是有效的。通常,随机化可以提供充分的可比性。但是,随机化并不能绝对保证可比性。有时候组间的基线水平可能会有差异。这种差异对治疗比较的影响应当采用其他程序消除。

5.3.5调节显著性和可信限水平

许多情况都可能产生多重性:例如多个终点/主要变量(如血压记录卧位或坐位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心肌梗死预防试验中的各种原因死亡率和心肌梗死发病率),治疗的多重比较(几个治疗组间比较或试验药物的几个剂量组),及不同时间点的多次测定和中期分析等。存在多重性时,检验主要假设的次数增加,产生I类错误的机会就会变大。分析数据时可能有必要对五类错误进行控制和调节。首先,最好能避免或减少多重性的产生,如从多个主要变量中鉴别出关键的主要变量(如血压记录取卧位舒张压为主要变量;心肌梗死预防试验取死亡率为主要变量);对反复测定则采用一个综合测量指标如"曲线下面积"。多重比较的常用统计方法有Bonferroni方法、Holm法和Hochberg方法。Bonferroni方法是一个保守的方法,对于成对比较,它调节P值以控制总的I类误差率。Hochberg方法比另两种方法更有效,它只需控制最大的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多个终点的α调节用Bonferroni方法和Hochberg方法。5.3.6亚组、相互作用和协变量

除了治疗以外,主要变量常与其他影响系统相关。主要变量可能与协变量如年龄和性别有关;或在受试者亚组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如多中心试验中在不同中心接受治疗。在某些情况下,调节协变量影响或亚组效应是所计划的分析

的一个必要部分。要特别注意中心的影响和主要变量的基线测量值的作用。不要在主分析中对随机化以后测定的协变量进行调节,因为这些测定可能受治疗的影响。此外,治疗效果本身也可能随亚组或协变量改变。疗效可能随年龄而下降,或在具有某一特殊预后因子的受试者中增大。这类相互作用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预见的,或具有特殊的意义(如老年病学),因此,一个亚组分析或包括相互作用项的统计模型是所计划的验证性分析的一个部分。对于定量反应变量,多元回归是最常用的统计调节方法,有时也称协方差分析。对于定性反应,可以应用多元Lgistic模型。5.3.7评价安全性和耐受性

5.3.7.1评价范围

一个药物的有用性总是在风险和效益之间的平衡。在所有临床试验中,安全性和耐受性评价是重要内容之一。在临床研究早期阶段,这类评价带有探索性,仅注意毒性的表达方式;在较后阶段,则是在大样本对象中更全面地确定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特征。后期的对照临床试验是以一种无偏倚方式揭示任何新的不良反应的重要手段,尽管此类试验的把握度有限。

5.3.7.2变量选择和数据收集

在临床试验中,选择评价药物安全性和耐受性的方法和测定取决于一系列因素:药物不良反应的知识,药物非临床研究和早期临床试验以及重要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特征资料,给药方案,被研究对象和研究持续时间。安全性和耐受性的主要数据通常包括临床化学和血液学的实验室测试(如WBC、SGPT),生命指征和体检(如血压、ECG),临床不良事件(疾病、体征和综合症)。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和因不良事件中断治疗对于注册是特别重要的数据。

临床试验中使用共同的不良事件编码词典特别重要。这种词典的结构提供了在3个不同的水平总结不良事件数据的可能性:系统-器官分类,标准术语(preferred term)和包括术语(included term)。通常,不良事件按标准术语分类总结,相同系统-器官分类的标准术语在数据的描述性报告中可以放在一起。现在常用的有世界卫生组织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和美国的COSTART

5.3.7.3评价的受试者和数据报告

安全性和耐受性评价中,所总结的受试者通常至少曾接受过一个剂量研究药物。要尽可能全面地从这些受试者中收集安全性和耐受性变量,包括不良事件的种类、严重程度、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以及处理方法和结果。评价时要注意所有安全性和耐受性变量。所有不良事件,不管它们是否与治疗相关,都应当报告。实验室测定值的单位和正常范围应有明确定义。使用的毒性分级标度(toxicity grading scale)应当预先说明。

通常一个特定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表示为经历该事件受试者数相对于处于危险的受试者数的率。但是,根据需要,被暴露的受试者数或暴露程度(用人-年表示)可以作为分母。不管其目的是为了估算危险度还是在治疗组间进行比较,应该在方案中明确定义,这在计划长期治疗并预期会有相当比例的治疗中止或死亡时特别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应当考虑采用生存分析(Survival Analysis),计算不良事件累积率以避免低估危

当存在明显的症状或综合征基线噪声时,估算不良事件危险度的一个办法是采用"治疗引发"(treatment emergent)概念,只记录与治疗前基线相比时原先没有的不良事件或症状变重的不良事件。减少基线噪声的其他办法还有:不计轻度的不良事件,一个事件在重复随访中观察到才计算。不论采用何种方法,都须在方案中说明理由。5.3.7.4安全性的统计评价

在大多数临床试验中,安全性和耐受性结论的陈述多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辅以有助于解释的可信区间计算。用图可表示治疗组内不良事件的类型。计算P值有时也是有用的:可以评价一个事件的差异,或是在大量安全性和耐受性变量中突出值得进一步注意的差别。计算P值对于总结实验室数据特别有用。实验室数据可进行两种分析:评价均值的定量分析和计算高于或低于某一个阈值的数目定性分析。

临床试验数据分析要点

临床试验数据分析要点 1分析对象的数据集 1.1 全样本分析(Full analysis set) 1.2 遵循研究设计对象(Per Protocol Set) 1.3不同的分析(受试者)组的作用 2 缺失值和线外值(包括异常值) 3 数据的类型、显著性检验和可信限 3.1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3.2显著性检验 3.3可信限的估算 3.4对象的基线水平的组间比较 3.5调节显著性和可信限水平 3.6亚组、相互作用和协变量 3.7评价安全性和耐受性 3.7.1评价范围 3.7.2变量选择和数据收集 3.7.3评价的受试者和数据报告 3.7.4安全性的统计评价 1分析对象的数据集 1.1 全样本分析(Full analysis set) 计划治疗原则(intention-to-treat)是指主要分析应当包括所有进入随机化的遵循这一原则需要对所有随机受试者完成随访得到试验结果。由于各种理由,这在实际上是难以达到的,因此,全样本分析是尽可能接近于包括所有随机受试者,在分析中保留最初的随机化对于防止偏差和提供安全的统计检验基础很重要。在许多场合,它提供的对治疗效果的估算很可能反映了以后的实际观察结果。从分析中剔除已随机受试者的情况不多:包括不符合重要入选标准,一次也没有用药,随机化后没有任何数据。从分析中剔除不符合入选条件受试者必须不致

引起偏差:入选标准的测定是在随机化之后;违反合格标准的检测是完全客观的;所有受试者都受到同样的合格性调查;各组实行同样的入选标准,凡违反者均被排除。 1.2 遵循研究设计对象(Per Protocol Set) "Per Protocol"对象组,有时称之为"有效病例"、"有效样本"或"可评价受试者样本;定义为全部分析样本中较好遵循设计书的一个受试者亚组:·完成预先说明的确定治疗方案暴露。·得到主要变量的测定数据。·没有违反包括入选标准在内的重要试验设计。从"有效受试者"组中剔除受试者的精确理由应当在揭盲前就充分限定并有文件记载。为得到"有效受试者"而排除对象的原因和其他一些违反研究设计的问题,包括对象分配错误、试验中使用了试验方案规定不能用的药物、依从性差、出组和数据缺失等,应当在不同治疗组之间对其类型、发生频率和发生时间进行评价。 1.3不同的分析(受试者)组的作用 在验证性试验中,通常进行全样本和"有效受试者"两种分析。这样可以对两者之间的任何差别进行明白的讨论和解释。有时候可能需要计划进一步探究结论对于选择分析受试者组的敏感程度。两种分析得到基本一致的结论时,治疗结果的可信度增加。但是要记住,需要有效受试者"中排除相当数量受试者会对试验的总有效性留下疑点。在优越性(Superiority trial,证明新药比标准对照药物优越)试验、等效性试验或不差于(non-inferiority trial,确证新产品与对照药物相当)试验中,这两种分析有不同的作用。在优越性试验中,全样本分析用于

临床试验总结报告的撰写

临床试验总结报告的撰写 定义:是反映药物临床研究设计、实施过程,并对试验结果 作出分析、评价的总结性文件,是正确评价药物是否 具有临床实用价值(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依据, 是药品注册所需的重要技术资料。 基本准则:真实、完整地描述事实 科学、准确地分析数据 客观、全面地评价结局 结构与内容:药品名称:资料项目编号:33-Ⅱ ****II期临床试验研究报——以***为对照药评价***治疗***安全性有效性的分层区组 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研究机构名称:***(负责单位)(盖章) ***(参加单位)(盖章)研究机构地址及电话: **省**市**** **** 主要研究者: *** 主任医师(签名): 试验起止日期:****年**月-****年**月 原始资料保存地点:***医院 联系人姓名:*** 联系人电话:**** 申报单位:***(盖章) 报告签名 报告题目: 主要研究者声明及签名 我已详细阅读了该报告,该报告客观、准确描述了 试验过程和结果。 ***医院 ***医师(签名):年月日 研究负责人签名 ***医院 ***医师(签名):年月日

统计分析负责人签名 ***医院 ***医师(签名):年月日 申办者声明及签名 我们对该临床试验的全过程进行了监查,试验按临床试方案进行,我们已详细阅读了该报告,该报告客观、准确描述了试验过程和结果。 ***公司 负责人:***(签名):年月日 监查员:***(签名):年月日 执笔者签名 ***医院 ***医师(签名):年月日 报告目录 缩略语 论理学声明 报告摘要 试验目的 试验方法 讨论 结论 参考文件 附件 缩略语 缩写中文全称英文全称 ALT 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annine transaminase RBC 红细胞red blood cell WBC 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N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 granulocyte L 淋巴细胞lymphocyte PLT 血小板blood platelet

临床试验数据分析要点(GCP)

精品 临床试验数据分析要点 5.3.1分析对象的数据集 5.3.1.1 全样本分析(Full analysis set) 计划治疗原则(intention-to-treat)是指主要分析应当包括所有进入随机化的遵循这一原则需要对所有随机受试者完成随访得到试验结果。由于各种理由,这在实际上是难以达到的,因此,全样本分析是尽可能接近于包括所有随机受试者,在分析中保留最初的随机化对于防止偏差和提供安全的统计检验基础很重要。在许多场合,它提供的对治疗效果的估算很可能反映了以后的实际观察结果。 从分析中剔除已随机受试者的情况不多:包括不符合重要入选标准,一次也没有用药,随机化后没有任何数据。从分析中剔除不符合入选条件受试者必须不致引起偏差:入选标准的测定是在随机化之后;违反合格标准的检测是完全客观的;所有受试者都受到同样的合格性调查;各组实行同样的入选标准,凡违反者均被排除。 5.3.1.2 遵循研究设计对象(Per Protocol Set) "Per Protocol"对象组,有时称之为"有效病例"、"有效样本"或"可评价受试者样本;定义为全部分析样本中较好遵循设计书的一个受试者亚组: ·完成预先说明的确定治疗方案暴露。 ·得到主要变量的测定数据。 ·没有违反包括入选标准在内的重要试验设计。 从"有效受试者"组中剔除受试者的精确理由应当在揭盲前就充分限定并有文件记载。 为得到"有效受试者"而排除对象的原因和其他一些违反研究设计的问题,包括对象分配错误、试验中使用了试验方案规定不能用的药物、依从性差、出组和数据缺失等,应当在不同治疗组之间对其类型、发生频率和发生时间进行评价。 5.3.1.3不同的分析(受试者)组的作用 在验证性试验中,通常进行全样本和"有效受试者"两种分析。这样可以对两者之间的任何差别进行明白的讨论和解释。有时候可能需要计划进一步探究结论对于选择分析受试者组的敏感程度。两种分析得到基本一致的结论时,治疗结果的可信度增加。但是要记住,需要?quot;有效受试者"中排除相当数量受试者会对试验的总有效性留下疑点。 在优越性(Superiority trial,证明新药比标准对照药物优越)试验、等效性试验或不差于(non-inferiority trial,确证新产品与对照药物相当)试验中,这两种分析有不同的作用。在优越性试验中,全样本分析用于主要的分析可以避免"有效受试者"分析对疗效的过于乐观的估算;全样本分析所包括的不依从受试者一般会缩小所估算的治疗作用。但是,在等效性或不差于试验中使用全样本分析通常是不谨慎的,对其意义应当非常仔细考虑。 5.3.2缺失值和线外值(包括异常值) 缺失值代表临床试验中一个潜在的偏差来源。因此,在实施临床试验时应当尽最大努力符合试验方案对于数据收集和数据管理的要求。对于缺失值并没有通用的处理办法,但只要处理方法合理,特别是如果处理缺失值方法在试验方案中预先写明,则不会影响试验的有效性。当缺失值数目较大时,要考虑分析结果对于处理缺失值方法的敏感程度。线外值(包括异常值)的统计学定义在某种程度上带有随意性。除了统计学判断之外加上医学判断以鉴别一个线外值(包括异常值)是最可信的方法。同样,处理线外值(包括异常值)的程序应当在方案中列出,且不可事先就有利于某一个治疗组。 5.3.3数据的类型、显著性检验和可信限 在临床试验中,对每个受试者可收集3种数据:所接受的治疗、对治疗的反应(Re-sponse)和进入试验时影响预后因子的基线值。接受同样治疗的受试者构成统计分疗组。对治疗的反应基本上有3类。 ①定性反应。根据预定的评价标准将受试者分为若干类别,如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无效";淋巴细胞瘤化疗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 ②定量反应。当存在一种可靠测定方法时,受试者的治疗结果最好采用实际数值,如舒张压。但最好同时记录其基线值,以便评价治疗前后的变化量值。 ③到某事件发生的时间。如使用避孕药受试者从开始治疗到意外妊娠的时间。

3.公共卫生监测与预警

公共卫生监测与预警 一、信息报告与管理要求 详见《卫生应急工作手册》页 附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二、公共卫生监测 疾病监测是最基本地疾病预防和控制活动之一.任何一项有组织地公共卫生实践或疾病预防控制活动,从总体而言,都必然包括监测、干预(卫生服务或预防控制措施)以及卫生学(流行病学)研究三个组成部分.通过监测,可以描述疾病负担、早期识别疾病地暴发和流行、确定疾病防治重点、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及其效果,并为深入研究提供线索,建立和验证研究假说.因此,有效地疾病预防和控制依赖于疾病监测.可以说,无论是全球还是一个国家,抑或是一个地区,如果缺乏良好地监测体系和监测工作,任何疾病地预防、控制项目都无法有效开展,更难以取得成功. b5E2R。 、疾病监测 疾病监测是指有计划地、连续地和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疾病在人群中地发生及影响因素地相关数据,并及时将监测所获得地信息及时发送、反馈给相关地机构和人员,用于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地制定、调整和评价. p1Ean。 这一定义反映了疾病监测地三个最基本地要素,即: ()连续、系统地收集相关疾病地数据和资料; ()汇总、分析、解释和评价所收集地数据和资料使之成为可用地信息;

()及时将监测信息发送给相关机构和人员,这些人员不仅应包括使用监测信息用于决策地机构和人员及处于监测系统中不同层次地参与者,还应将监测信息以一定地方式向公众发布. DXDiT。 上述三个要素中地任何一个要素地缺失都不能构成一个完整、有效地监测系统或监测活动. 、疾病监测地几个基本概念 ()被动监测()由责任报告人(如医务人员)按照既定地报告规范和程序向公共卫生机构(如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常规地报告传染病数据和资料,而报告接收单位被动接受报告地监测方式或监测系统,称为被动监测.我国地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即属于被动监测,这种监测方式地缺点是漏报较严重,报告地完整性差. RTCrp。()主动监测()根据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地特殊需要,由公共卫生人员定期到责任报告单位收集疾病报告、进行病例搜索并督促检查报告质量地监测方式或监测系统,称为主动监测.主动监测多建立在被动监测基础上,为保证报告地完整性而开展地强化监测活动.一般情况下,在开展主动监测地同时,还要求责任报告单位和人员进行“零病例”报告.如消灭脊髓灰质炎地过程中,为了保证发现所有地脊髓灰质炎病例,除要求医务人员常规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外,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还要定期到医疗机构进行病例搜索,并对病例报告工作进行检查和督导.这种监测方式有利于提高报告地完整性,减少漏报,但监测成本高. 5PCzV。 ()病例为基础地监测()和事件为基础地监测(-)前者是指监测系统收集每一例特定传染病病例信息.如病例监测、麻疹监测、监测等均属此类监测方式.而我国开展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救灾防病信息监测系统不是以病例为单位进行报告,而是以一宗特定公共卫生事件,如一起食物中毒或疾病暴发等聚集性不良健康事件为单位进行报告.

医学临床试验数据分析要点(GCP)

临床试验数据分析要点 5.3.1分析对象的数据集 5.3.1.1 全样本分析(Full analysis set) 计划治疗原则(intention-to-treat)是指主要分析应当包括所有进入随机化的遵循这一原则需要对所有随机受试者完成随访得到试验结果。由于各种理由,这在实际上是难以达到的,因此,全样本分析是尽可能接近于包括所有随机受试者,在分析中保留最初的随机化对于防止偏差和提供安全的统计检验基础很重要。在许多场合,它提供的对治疗效果的估算很可能反映了以后的实际观察结果。 从分析中剔除已随机受试者的情况不多:包括不符合重要入选标准,一次也没有用药,随机化后没有任何数据。从分析中剔除不符合入选条件受试者必须不致引起偏差:入选标准的测定是在随机化之后;违反合格标准的检测是完全客观的;所有受试者都受到同样的合格性调查;各组实行同样的入选标准,凡违反者均被排除。 5.3.1.2 遵循研究设计对象(Per Protocol Set) "Per Protocol"对象组,有时称之为"有效病例"、"有效样本"或"可评价受试者样本;定义为全部分析样本中较好遵循设计书的一个受试者亚组: ·完成预先说明的确定治疗方案暴露。 ·得到主要变量的测定数据。 ·没有违反包括入选标准在内的重要试验设计。 从"有效受试者"组中剔除受试者的精确理由应当在揭盲前就充分限定并有文件记载。 为得到"有效受试者"而排除对象的原因和其他一些违反研究设计的问题,包括对象分配错误、试验中使用了试验方案规定不能用的药物、依从性差、出组和数据缺失等,应当在不同治疗组之间对其类型、发生频率和发生时间进行评价。 5.3.1.3不同的分析(受试者)组的作用 在验证性试验中,通常进行全样本和"有效受试者"两种分析。这样可以对两者之间的任何差别进行明白的讨论和解释。有时候可能需要计划进一步探究结论对于选择分析受试者组的敏感程度。两种分析得到基本一致的结论时,治疗结果的可信度增加。但是要记住,需要?quot;有效受试者"中排除相当数量受试者会对试验的总有效性留下疑点。 在优越性(Superiority trial,证明新药比标准对照药物优越)试验、等效性试验或不差于(non-inferiority trial,确证新产品与对照药物相当)试验中,这两种分析有不同的作用。在优越性试验中,全样本分析用于主要的分析可以避免"有效受试者"分析对疗效的过于乐观的估算;全样本分析所包括的不依从受试者一般会缩小所估算的治疗作用。但是,在等效性或不差于试验中使用全样本分析通常是不谨慎的,对其意义应当非常仔细考虑。 5.3.2缺失值和线外值(包括异常值) 缺失值代表临床试验中一个潜在的偏差来源。因此,在实施临床试验时应当尽最大努力符合试验方案对于数据收集和数据管理的要求。对于缺失值并没有通用的处理办法,但只要处理方法合理,特别是如果处理缺失值方法在试验方案中预先写明,则不会影响试验的有效性。当缺失值数目较大时,要考虑分析结果对于处理缺失值方法的敏感程度。线外值(包括异常值)的统计学定义在某种程度上带有随意性。除了统计学判断之外加上医学判断以鉴别一个线外值(包括异常值)是最可信的方法。同样,处理线外值(包括异常值)的程序应当在方案中列出,且不可事先就有利于某一个治疗组。 5.3.3数据的类型、显著性检验和可信限 在临床试验中,对每个受试者可收集3种数据:所接受的治疗、对治疗的反应(Re-sponse)和进入试验时影响预后因子的基线值。接受同样治疗的受试者构成统计分疗组。对治疗的反应基本上有3类。 ①定性反应。根据预定的评价标准将受试者分为若干类别,如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无效";淋巴细胞瘤化疗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 ②定量反应。当存在一种可靠测定方法时,受试者的治疗结果最好采用实际数值,如舒张压。但最好同时记录其基线值,以便评价治疗前后的变化量值。 ③到某事件发生的时间。如使用避孕药受试者从开始治疗到意外妊娠的时间。 5.3.3.1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大数据与疾病监测

ISSN 2095-1566CN11-9306/R 述评 作者简介:马逸杰(1994—),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科研数据挖掘。通讯作者:陈大方,E-mail :dafangchen@https://www.360docs.net/doc/b616759355.html, 大数据与疾病监测 马逸杰,陈大方*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100081 Big Data and Disease Surveillance MA Yi-jie,CHEN Da-fan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81,China 疾病监测是长期地、连续地、系统地收集、核对、分析疾病动态分布和影响因素的资料,形成有用的信息,并将信息及时送达需要了解这些信息的人员和机构,为决策、制定、实施、评价和调整疾病有关政策,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1]。疾病监测能够帮助人们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探究卫生事件的分布情况及作用规律,帮助人们了解卫生事件的发展趋势,并对可能发生的卫生事件提供预警,进而辅助相关机构及时开展防疫和诊疗工作[2]。随着人们医疗需求的逐步变化和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疾病监测范围已从传染病逐渐扩展到非传染病,除了传染病监测,对于肿瘤、伤害、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的监测也已经成为当前疾病监测的重要部分[3]。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卫生数据呈现指数级增长,医疗卫生行业开始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动态监测疾病状况、提前进行危险预警、及时处理健康问题等提供更多可能[4]。本文介绍近年来大数据及数据挖掘的发展情况,并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大数据在疾病监测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日后大数据在疾病监测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为相关实践提供指导。 1 什么是大数据 1.1 大数据的定义、特征及分类 大数据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各领域对它定义不 尽相同。一般来说,大数据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巨大,无法通过人工在合理时间内截取、处理并整理成为人们能解读的信息[5],是超出常规数据库工具获取、存储、管理及分析能力的数据集[6]。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认为“大数据指的是数据的数量、采集速度或者那些无法用传统的方法来进行有效分析的数据,或者是可以用重要的横向放大技术进行有效处理的数据”[7]。相比现有的其他技术,大数据具有“廉价、迅速、优化”的优点。 大数据的特征可以用5个“V ”来概括:Volume (数据体量大)、Velocity (数据增长速度快)、Variety (数据类型多样)、Veracity (数据真实性高)、Value (数据价值丰富)[8]。有学者通过结合大数据的定义和5个V 的特征,提出大数据具有预警性、预测性、差异性、共享性和动态性等特性[9]。除了这些特性,大数据在健康领域还具有多态性、时序性、隐私性和冗余性等健康大数据特有的一些特性[10]。 根据不同的分类依据,大数据有多种分类方法。依据数字集合的结构状态分类,大数据可分 伤害医学(电子版)2019年3月,8(1):1-5DOI:10.3868/j.issn.2095-1566.2019.01.001

临床DM公告-总局关于发布药物临床试验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的计划和报告指导原则的通告(2016年第113号)

附件 药物临床试验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的 计划和报告指导原则 一、前言 规范的数据管理计划有助于获得真实、准确、完整和可靠的高质量数据;而详细的统计分析计划则有助于保证统计分析结论正确和令人信服。为保证临床试验数据的质量和科学评价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必须事先对数据管理工作和统计学分析原则制定详细的计划书。在试验完成时,对试验中的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工作进行全面完整的总结至关重要,通过数据管理报告真实反映临床试验过程中的数据质量和试验样本特征,通过统计分析报告为临床试验总结报告的内容和研究结论提供主要依据。因此,在药物上市注册时,监管部门将数据管理计划和报告与统计分析计划和报告视为评价临床试验结果的重要文件和依据。 虽然我国《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 actice,GCP)中对药物临床试验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进行了原则要求,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发布的有关药物临床试验及其统计学的相应技术指南也涉及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工作的主要环节,但针对数据管理计划和报告、统计分析计划和报告却没有详细的技术规范和指导性建议。因此,本技术指导原则对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阐述,并提出具体要求,旨在为临床试验的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人员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其更好地完

成相关工作以达到监管要求。 二、数据管理的计划和报告 (一)一般考虑 数据管理计划(Data Management Plan, DMP)是由数据管理人员依据临床试验方案书写的一份动态文件,它详细、全面地规定并记录某一特定临床试验的数据管理任务,包括人员角色、工作内容、操作规范等。数据管理计划应在试验方案确定之后、第一位受试者筛选之前定稿,经批准后方可执行。通常数据管理计划需要根据实际操作及时更新与修订。 数据管理工作涉及多个单位或业务部门,包括数据管理、临床研究者、统计分析、医学事务、临床监查、临床稽查等单位或部门。数据管理的职责可分为负责、参与、审核、批准、告知等,各单位/部门在数据管理各步骤的职责不尽相同。数据管理计划需明确参与数据管理的相关组织及人员职责。数据管理各步骤需建立并遵循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数据管理计划应列出项目所遵循的SOP清单。 数据管理报告是在临床研究结束后,数据管理人员撰写的研究项目数据管理全过程的工作总结,是数据管理执行过程、操作规范及管理质量的重要呈现手段。通常以定性和定量的参数来表达,如数据量、疑问数等,并与数据管理计划一起作为药物注册上市的申请材料提交给监管部门用于对临床试验结果的评价。 (二)数据管理计划的基本内容 数据管理计划应全面且详细地描述数据管理流程、数据采集与管理所使用的系统、数据管理各步骤及任务,以及数据管理的质量保障措施。

心脑血管事件监测分析报告记录

心脑血管事件监测分析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2013年度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分析报告

一、背景 心脑血管疾病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性高的特点,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我县自2000年启动了慢性病死因登记报告系统,在2009年启动了慢性病死因网络直报,积累了一定的数据资料,对我县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据我县居民全死因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脑血管病发病率(140.81/10万)居我县总死因顺位第二位、心脏病(52.19/10万)居第四位,总的来说心脑血管疾病居死因第二位。由此可见,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县除肿瘤外又一严重威胁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来保障居民的健康。 二、目的 为了分析评价疾病发生、流行、控制、预后和预防控制效果、卫生决策、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根据省市有关工作精神,我县近期启动了心脑血管疾病监测报告工作,我们收集整理了2013年全县镇级以上医疗机构病例信息,现将2013年心脑血管疾病监测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三、监测内容与方法 1.人口资料:总人口采用县统计局2013年年末分性别、年龄别的户籍人口数。 2.病例来源:心脑血管疾病数据来源于我县镇级以上医疗机构心脑血管疾病监测报告病例,报告覆盖率100%。 3.监测内容:收集了2013年我县户籍人口中在镇级以

上医疗机构就诊的心脑血管疾病病例的信息,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病种、第几次发病、疾病诊断依据及诊断单位等。 4.诊断标准:心脑血管疾病系按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所规定的病例,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以28天为期,按发病例次计算,发病28天后,又有急性发作则按又一新病例登记报告。陈旧性梗死,不作发病报告。 5.数据录入:所有心脑血管疾病病例均由县疾控中心慢病科统一进行ICD-10编码后运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 6.统计分析: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四、质量控制 全县镇区以上医疗单位报告覆盖率100%;县疾控中心慢病科对镇区以上医疗单位上报的心脑血管报告卡进行分类汇总,剔除重卡,保证登记表填写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及逻辑准确性,要求漏报率<2%;定期反馈给各个相关医疗单位,由他们进行随访登记,定期对各科室上报情况进行督查。 五、监测结果 (一)一般情况 1.性别、疾病类型构成 全县2013年共报心脑血管病例数有4039人,男性2117人,女性1922人,分别占52.4%、47.6%。其中心血管疾病患者有627人,男性303人,女性324人,所占总数比例分别为7.50%、8.02%;脑血管疾病患者有3412人,男性1814人,女性1598人,所占总数比例分别为44.91%、39.56%(表1)。

临床试验统计分析数据集

到底什么是数据集?数据集的确定原则?不同数据集的定义?可能很多CRA都搞不明白,在此我综合了大量资料作出如下总结,共非统计专业人士参考。 临床试验统计分析数据集 1.什么是数据集? 2.数据集的确定原则? 3.不同数据集的定义? 用于统计的分析集需在试验方案的统计部分中明确定义,并在盲态审核时确认每位受试者所属的分析集。 统计分析集,指的是本次研究的受试者中,可以用来进行统计分析的受试者。确定统计分析集通常有两个原则: 意向性原则: Intent to Treatment,ITT,通俗的就是说受试者有接受治疗的意愿,申办者和研究者也有给予治疗的意愿。 2.符合方案原则: Per-Protocol,PP,通俗的说就是申办者、研究者和受试者的一切行为完全按方案进行,最终受试者实际接受了方案确定的一切治疗,申办者和研究者实际获得了方案要求的一切资料。 【FAS集】基于意向性原则,则全部随机化(对于单组研究则是筛选合格)的受试者都应该纳入分析,称作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有些方案将该集合的人群称为ITT人群。根据ITT原则,我们需要完整地随访所有随机化对象的研究结果。 FAS集是从所有随机化的受试者中,以最少的和合理的方法剔除受试者后得出的。那么为什么要剔除部分受试者,剔除哪些受试者,请看下文:ITT只是一个理论,随机化的受试者不一定使用研究药物,使用研究药物后也未必能够完整地进行所有随访,从这个角度出发,往往会对ITT原则进行修正(Modified ITT),加上"至少使用一剂研究药物"和/或"至少有一次用药后的疗效

指标评价结果",这样得到进行统计分析的全分析集(不同的方案有不同的剔除标准。举例“缺失主要评价指标的基线数据的病例将从FAS中剔除”、“对方案的依从性差”“入组后没有任何随访数据”等)。 在选择全分析集进行统计分析时,对主要指标缺失值的估计,可以采用最接近的一次观察值进行结转。这样的数据集经过统计分析得出结果,被认为可以尽可能接近上市后药物在实际使用患者中能取得的疗效。 。 【PPS集】基于符合方案原则,则全部随机化的受试者中,完全按方案设 计进行研究的那一部分才能纳入分析,称作符合方案集(Per-Protocol Set,PPS)。PP也只是一个理论上的原则,严格按照方案设计的受试者只占少数,大多数受试者都会有各种微小的方案违反(Minor PV),所以一般研究中把没有重要方案违反(Major PV/Important PV)的受试者都认为是符合方案。这样的数据集经过统计分析得出结果,被认为可以尽可能接近按药品说明书使用的患者能取得的疗效。一般至少把下面几点作为重大的方案违反(Major PV/Important PV):不符合入选标准和/或排除标准,但被随机入组;随机错误;主要疗效指标测量时间超出窗口;未服药或服药依从性差(<80%或>120%);使用研究禁用药物。 《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品临床试验的生物统计学技术指导原则》的定义为:受试者的“符合方案集”(简称PPS),亦称为“可评价病例”样本。它是全分析集的一个子集,这些受试者对方案更具依从性,依从性包括以下一些考虑,如所接受的治疗、主要指标测量的可行性以及未对试验方案有大的违反等。将受试者排除在符合方案集之外的理由应在盲态审核时阐明,并在揭盲之前用文件写明。 【SS集】对于安全性分析,不使用意向性原则和符合方案原则,而是"暴露"(Exposure)原则,即所有至少使用过一剂研究药物的受试者,都必须观察安全 性指标,且这种观察将与实际使用药物而不是方案规定药物相联系。一般表述是随机化后至少使用过一剂研究药物的受试者。在一些研究中,随机化之前就开始使用研究药物,这种情况下,在确定安全性分析集(Safety Analysis Set,SAF 或SAS)时不加随机化的限制,因为按照"暴露"(Exposure)原则,这种观察将与实际使用药物而不是方案规定的随机化分配药物相联系。

临床试验数据统计分析概述

临床试验数据统计分析概述 ㈠、统计分析计划书 统计分析计划书由生物统计学专业人员起草,并与主要研究者商定,其内容比试验方案中所规定的统计分析更为详细。 统计分析计划书上应列出统计分析集的选择、主要指标、次要指标、统计分析方法、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等,按预期的统计分析结果列出统计分析表备用。 统计分析计划书应形成于试验方案和病例报告表完成之后。在临床试验进行过程中,可以修改、补充和完善。在盲态审核时再次修改完善。但是在第一次揭盲之前必须以文件形式予以确认,此后不能再作变动。 ㈡、统计分析集 用于统计的分析集需在试验方案的统计部分中明确定义,并在盲态审核时确认每位受试者所属的分析集。在定义分析数据集时,需遵循以下两个原则:①使偏倚达到最小;②控制I类错误的增加。 根据意向性分析(简称ITT)的基本原则,主要分析应包括所有随机化的受试者。即需要完整地随访所有随机化对象的研究结果,但实际操作中往往难以达到。因此,常采用全分析集进行分析。全分析集(简称FAS)是指尽可能接近符合意向性治疗原则的理想的受试者集。该数据集是从所有随机化的受试者中,以最少的和合理的方法剔除受试者后得出的。在选择全分析集进行统计分析时,对主要指标缺失值的估计,可以采用最接近的一次观察值进行结转(last observation carry forward,简称LOCF)。 受试者的“符合方案集” (简称PP),亦称为“可评价病例”样本。它是全分析集的一个子集,这些受试者对方案更具依从性,依从性包括以下一些考虑,如接受治疗,主要指标可以测定以及没有对试验方案大的违反等。将受试者排除在符合方案集之外的理由应在盲态审核时阐明,并在揭盲之前用文件写明。 在确证性试验中,对药物的有效性评价时,宜同时用全分析集和符合方案集进行统计分析。当以上两种数据集的分析结论一致时,可以增强试验结果的可信性。当不一致时,应对其差异进行清楚的讨论和解释。如果从符合方案集中排除受试者的比例太大,则对试验的总的有效性会产生疑问。

数据统计方法与临床试验方案

1数据统计方法与临床试验方案 1.1统计在新药临床试验中的重要作用 医药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最终应当由按照GCP原则实施的临床试验来确证。在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分析中,统计学家起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GCP、GMP、GLP、GRP和GVP 都与统计有关。统计学是一门处理来自群体或个体的大量资料的科学,也是处理资料中变异性的科学和艺术,其目的在于取得可靠的结果。例如,一个医生偶然发现一例患偏头痛病人在喝了橙汁以后感觉有所改善,但这并不是说从这单一个病例观察就可以认为橙汁是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法。医生需要统计学资料证明,是否有一组病人在服橙汁后报告症状改善者比采用其他治疗后更多。又如一个每天吸烟50支且嗜酒的人活了95岁并健康良好,但人们不能相信他的习惯能导致健康和长寿。个体对疾病的敏感性变异很大。要研究这些问题,就应当研究不同生活习惯的人群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就是说应当进行统计学研究。收集数据、并用统计图表或简单统计量来描述资料的特征称之为描述性统计。但统计学的任务远不止于此,统计学可以通过仔细制订试验计划来提高数据质量;统计推断方法则是从所研究问题的大量数据中得出结论的主要客观手段。应当明白,统计学是在收集、归类、分析和解释大量数据的过程中完成使命的。如果在试验设计阶段不考虑统计原则,所获结果的统计分析不管做的如何精巧都挽救不了一个设计糟糕的临床研究这是一个必须执行的基本原则。 表1可能导致临床试验失败的原因

在新药研制过程中,按科学原则进行的临床试验是评价一种新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惟一可靠的基础。一个临床试验,如果不能恰当地评价试验药物的安全性和/或效性,不能提供关于新药的最好使用方式的充分信息或者提供了误导信息,因而不能对药物的研制、管理、上市和安全有效地使用做出有益贡献,那么这就是一个失败的临床试验。可能导致临床试验失败的原因很多,有些原因是可以控制的,有些则是较难控制的。其中试验设计对于临床试验的成功与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试验假设(阳性对照)选择不当,随机化及盲法不规范,入选/排除标准过严或过宽,受试者基线值变异大,药物剂量选择不当,终点指标选择及测定时间不妥,样本数太小,数据分析方法不恰当都可能导致临床试验失败(表1)。 GCP对生物统计学的要求包括四个方面:统计学设计,统计分析计划,临床和统计学报告,以及数据处理。与临床试验其他专业人员合作的临床试验统计人员的作用和责任是确保在支持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中能恰当地应用统计原则。 1.2统计学与试验设计 临床试验按其目的大体可分?quot;“验证性(Confirmatory)”试验和“探索性ploratory)”试验,验证性试验是控制良好的试验,总是预先定义与试验目的直接有关的关键假设,并且在试验完成后对此进行检验。验证性试验必须提供疗效和安全性的可靠证据。新药临床试验中大部分是确认性试验。但一个临床试验常具有验证性和探索性两方面。对于每一个支持上市申请的临床试验,所有关于设计、实施和统计分析的要点应当于试验开始前在试验方案中写明。试验方案中的统计学设计包括:试验设计,样本大小的确定和为避免偏差而采用的技术。 1.2.1平行组设计(Parallel design) 验证性试验的最常见设计是平行组设计。受试者被随机分配到两个(或多个)组中的一个,每个组接受不同的治疗。治疗包括一个或几个剂量的研究产品,以及一个或多个对照(如安慰剂和/或阳性对照)。这种设计最有效,其假定比其他设计简单,有明确的有效性结果,完成研究时间较短。但是,这种设计需要较大的样本,有较大的受试者变异,比较复杂。试验的某些特点会使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复杂化,如协变量问题、在一段时间内的重复多次测定、设计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违反设计等等。

临床试验数据分析要点

5.3临床试验数据分析要点 5.3.1分析对象的数据集 5.3.1.1 全样本分析(Full analysis set) 计划治疗原则(intention-to-treat)是指主要分析应当包括所有进入随机化的遵循这一原则需要对所有随机受试者完成随访得到试验结果。由于各种理由,这在实际上是难以达到的,因此,全样本分析是尽可能接近于包括所有随机受试者,在分析中保留最初的随机化对于防止偏差和提供安全的统计检验基础很重要。在许多场合,它提供的对治疗效果的估算很可能反映了以后的实际观察结果。 从分析中剔除已随机受试者的情况不多:包括不符合重要入选标准,一次也没有用药,随机化后没有任何数据。从分析中剔除不符合入选条件受试者必须不致引起偏差:入选标准的测定是在随机化之后;违反合格标准的检测是完全客观的;所有受试者都受到同样的合格性调查;各组实行同样的入选标准,凡违反者均被排除。 5.3.1.2 遵循研究设计对象(Per Protocol Set) "Per Protocol"对象组,有时称之为"有效病例"、"有效样本"或"可评价受试者样本;定义为全部分析样本中较好遵循设计书的一个受试者亚组: ·完成预先说明的确定治疗方案暴露。 ·得到主要变量的测定数据。 ·没有违反包括入选标准在内的重要试验设计。 从"有效受试者"组中剔除受试者的精确理由应当在揭盲前就充分限定并有文件记载。 为得到"有效受试者"而排除对象的原因和其他一些违反研究设计的问题,包括对象分配错误、试验中使用了试验方案规定不能用的药物、依从性差、出组和数据缺失等,应当在不同治疗组之间对其类型、发生频率和发生时间进行评价。 5.3.1.3不同的分析(受试者)组的作用 在验证性试验中,通常进行全样本和"有效受试者"两种分析。这样可以对两者之间的任何差别进行明白的讨论和解释。有时候可能需要计划进一步探究结论对于选择分析受试者组的敏感程度。两种分析得到基本一致的结论时,治疗结果的可信度增加。但是要记住,需要?quot;有效受试者"中排除相当数量受试者会对试验的总有效性留下疑点。 在优越性(Superiority trial,证明新药比标准对照药物优越)试验、等效性试验或不差于(non-inferiority trial,确证新产品与对照药物相当)试验中,这两种分析有不同的作用。在优越性试验中,全样本分析用于主要的分析可以避免"有效受试者"分析对疗效的过于乐观的估算;全样本分析所包括的不依从受试者一般会缩小所估算的治疗作用。但是,在等效性或不差于试验中使用全样本分析通常是不谨慎的,对其意义应当非常仔细考虑。 5.3.2缺失值和线外值(包括异常值) 缺失值代表临床试验中一个潜在的偏差来源。因此,在实施临床试验时应当尽最大努力符合试验方案对于数据收集和数据管理的要求。对于缺失值并没有通用的处理办法,但只要处理方法合理,特别是如果处理缺失值方法在试验方案中预先写明,则不会影响试验的有效性。当缺失值数目较大时,要考虑分析结果对于处理缺失值方法的敏感程度。线外值(包括异常值)的统计学定义在某种程度上带有随意性。除了

临床试验数据分析要点

临床试验数据分析要点 5.3.1分析对象的数据集 5.3.1.1 全样本分析(Full analysis set) 计划治疗原则(intention-to-treat)就是指主要分析应当包括所有进入随机化的遵循这一原则需要对所有随机受试者完成随访得到试验结果。由于各种理由,这在实际上就是难以达到的,因此,全样本分析就是尽可能接近于包括所有随机受试者,在分析中保留最初的随机化对于防止偏差与提供安全的统计检验基础很重要。在许多场合,它提供的对治疗效果的估算很可能反映了以后的实际观察结果。 从分析中剔除已随机受试者的情况不多:包括不符合重要入选标准,一次也没有用药,随机化后没有任何数据。从分析中剔除不符合入选条件受试者必须不致引起偏差:入选标准的测定就是在随机化之后;违反合格标准的检测就是完全客观的;所有受试者都受到同样的合格性调查;各组实行同样的入选标准,凡违反者均被排除。 5.3.1.2 遵循研究设计对象(Per Protocol Set) "Per Protocol"对象组,有时称之为"有效病例"、"有效样本"或"可评价受试者样本;定义为全部分析样本中较好遵循设计书的一个受试者亚组: ·完成预先说明的确定治疗方案暴露。 ·得到主要变量的测定数据。 ·没有违反包括入选标准在内的重要试验设计。 从"有效受试者"组中剔除受试者的精确理由应当在揭盲前就充分限定并有文件记载。 为得到"有效受试者"而排除对象的原因与其她一些违反研究设计的问题,包括对象分配错误、试验中使用了试验方案规定不能用的药物、依从性差、出组与数据缺失等,应当在不同治疗组之间对其类型、发生频率与发生时间进行评价。 5.3.1.3不同的分析(受试者)组的作用 在验证性试验中,通常进行全样本与"有效受试者"两种分析。这样可以对两者之间的任何差别进行明白的讨论与解释。有时候可能需要计划进一步探究结论对于选择分析受试者组的敏感程度。两种分析得到基本一致的结论时,治疗结果的可信度增加。但就是要记住,需要?quot;有效受试者"中排除相当数量受试者会对试验的总有效性留下疑点。 在优越性(Superiority trial,证明新药比标准对照药物优越)试验、等效性试验或不差于(non-inferiority trial,确证新产品与对照药物相当)试验中,这两种分析有不同的作用。在优越性试验中,全样本分析用于主要的分析可以避免"有效受试者"分析对疗效的过于乐观的估算;全样本分析所包括的不依从受试者一般会缩小所估算的治疗作用。但就是,在等效性或不差于试验中使用全样本分析通常就是不谨慎的,对其意义应当非常仔细考虑。 5.3.2缺失值与线外值(包括异常值) 缺失值代表临床试验中一个潜在的偏差来源。因此,在实施临床试验时应当尽最大努力符合试验方案对于数据收集与数据管理的要求。对于缺失值并没有通用的处理办法,但只要处理方法合理,特别就是如果处理缺失值方法在试验方案中预先写明,则不会影响试验的有效性。当缺失值数目较大时,要考虑分析结果对于处理缺失值方法的敏感程度。线外值(包括异常值)的统计学定义在某种程度上带有随意性。除了统计学判断之外加上医学判断以鉴别一个线外值(包括异常值)就是最可信的方法。同样,处理线外值(包括异常值)的程序应当在方案中列出,且不可事先就有利于某一个治疗组。 5.3.3数据的类型、显著性检验与可信限 在临床试验中,对每个受试者可收集3种数据:所接受的治疗、对治疗的反应(Re-sponse)与进入试验时影响预后因子的基线值。接受同样治疗的受试者构成统计分疗组。对治疗的反应基本上有3类。 ①定性反应。根据预定的评价标准将受试者分为若干类别,如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无效";淋巴细胞瘤化疗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 ②定量反应。当存在一种可靠测定方法时,受试者的治疗结果最好采用实际数值,如舒张压。但最好同时记录其基线值,以便评价治疗前后的变化量值。 ③到某事件发生的时间。如使用避孕药受试者从开始治疗到意外妊娠的时间。 5.3.3.1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