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分析

原创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分析
原创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分析

命题设计2014【历史】试题部分

第Ⅰ卷

24、明清时期某位思想家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这位思想家最可能是

A.黄宗羲B.李贽C.顾炎

武D.王守仁

25、有人说:“中国的统一是两个人完成的:秦始皇统一了国土、文字和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汉武帝统一了国家意识形态。”据此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A、郡县制使秦始皇通过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B、汉武帝措施一定程度上延续了秦朝的政治制度

C、汉武帝借助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完成了对意识形态的统一

D、秦始皇并未进行国家思想的统一

26、1920年11月4日,孙中山在上海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明确指出:若单是做到颠覆满洲贵族的封建专制,民族主义还没有完成;对民族主义,要扩大其内容。下列不属于民族主义扩大后内容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C.抵制外国人在租界内用治外法权压制中国人

D.“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27、据学者估计,在近代化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资本中,中外资本所占的比重如下表: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1984年本国资本居优势是由于洋务企业的创建

②、1911年-1914年外国资本比重大是因为列强加紧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③、1920年中国资本比重较以前增加的原因是由于民族企业经历了短暂春天

④、上表说明中国近代的工业资本一直处于从属于西方的地位

A、①②③④1234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28、1944年,毛泽东在会见美国记者时说:“中国需要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境,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民主,实现真正的自由的普选,选举中央及地方政府,在我们控制区域内,这些都已经实现了。中国需要解决土地问题,以便资本主义发展,利用现代生产技术,改善人民生活。”毛泽东的论述:

A、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B、是对联合政府的一种构想

C、认为中国应该走资本主义道路

D、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29、恩格斯指出:“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在梭伦所进行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以下梭伦改革的措施中,哪一项最符合恩格斯的评价:

A、废除债奴制

B、建立公民大会,并做为最高的权利机关

C、发放观剧津贴鼓励公民参政

D、实行财产等级制

30、1801年,美国开国元勋麦迪逊评论说:“宪法欲使政府各协作部门之间相互制衡。但是,如果授权法官决定法律是否违反宪法,使法官不仅在司法部门的地盘自行其是,而且还在立法和执法部门的行动范围独断专行,那将使司法部门成为一个专制暴虐的机构”。他的观点认为:

A、美国宪法使美国形成了完美的制衡结构

B、最高法官不能享有法律的解释权

C、联邦法院不能享有比其它部门更优越的地位

D、联邦法院的行为导致司法部门独裁专制

31、下图反映的是1850年-1913年西欧的对外投资,图片中所不能反映的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欧洲成为世界的中心

B、反映了资本输出成为对外扩张的主要方式

C、美国成为所有欧洲列强的主要投资对象

D、这种潮流使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剧

32、罗斯福在1944年开罗会议前夕对儿子说:“美国将不得不出面领导,并运用我们的斡旋进行调解,帮助解决其它国家之间必然产生的分歧。……我们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因为我们是大国,我们是强国。”上述材料说明:

A、二战之后,罗斯福认为美国有能力做世界的霸主

B、美国推行海外政策的目的是协调国际争端

C、国际社会认为美国负有领导世界的责任

D、美国推行霸权政策的主要条件是综合国力的增强

33、有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马歇尔计划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B、马歇尔计划促使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C、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对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影响重大。

D、东欧国家拒绝接受援助,使欧洲全面分裂。

34、对苏联某一时期的经济政策有这样的论述,“我们为热情的浪潮所激励,我们首先激发了人民的普遍政治热情,然后又激发了他们的军事热情,……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针对这一政策,苏联做出怎么样的调整:

A、采取农业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恢复市场和货币流通

C、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D、用经济管理方法取代行政命令,承认市场的调节作用

35、学者在评价十八世纪的西方文明时说到,“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因此,由于自然属性的世界正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对此理解正解的是:

A、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的惟一方法

B、达尔文进化论的出现使启蒙运动有了科学依据

C、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利益于自然科学的进步

D、启蒙运动的思想解放,促使经典力学的产生。

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40~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4~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条件要求作答。

40、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当前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必然要关注环境治理。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原本洪水泛滥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口增加迅速,促进这一地区经济的大开发。日益增加的人口压力,促使要增加更多的耕田,而开发过程中,却并没有采用精耕细作的农业经验,过程中却充满了原始的粗放的垦殖方式,和以林木砍伐、加工业为主体的森林资源利用方式,……素有鱼米之乡所称的洞庭平原,在人口压力下对粮食的需求逐渐增加,并且在政府鼓励、米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下,乱围滥垦,最终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历史时期长江中游地区人地关系的演变及其特点》材料二:美国南部大平原的荒漠化是一场典型的人为灾难。从一战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是南部大平原所谓的“大垦荒”时期。到20世纪30年代,生态平衡已经濒临崩溃,出现了骇人听闻的“黑色尘暴”。这也对美国的政治生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联邦政府介入了传统上属于州权范围内的社会经济领域,在经济调控、社会赈济方面承担主要责任。……30年代中期,罗斯福总统开始美国对荒漠化的系统综合防治,探索利用大平原水土及其他自然资源的最佳途径,……据此对大平原进行分区规划。植树造林是美国治理大平原荒漠化的重要举措之一。……联邦政府于1933年颁布了《农业调整法》。……在全国范围内对愿意参加生产削减计划的农场主给予补贴。同时,联邦政府还收回或收购了不宜耕种的土地。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泰勒放牧法》。依据该法,还未被占用的8000万英亩草地被永久搁置起来,禁止拓殖。只能用于放牧,而且要接受内政部的监管。观念层面也在改变,施政者认为尘暴重灾区的出现,根源是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市场可以无限扩大、财富可以无限累积、市场竞争能够自主调节生产等根深蒂固的错误信念。而尘暴重灾区的出现,对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的价值观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20世纪30年代美国对荒漠化与沙尘暴的治理》1、请根据材料一,归纳分析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6分)

2、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平原荒漠化的原因是什么?(6分)联邦政府的对策有哪些?(8分)

3、请结合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及美国治理工作对我们当前环境治理有什么样的启示?(5分)

41、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中认为,判断史事的标准要依据‘新异性’标准,就是该史事在人类社会中富于“内容的特殊性”,其新异性乃是相对于一特殊的历史范围而定。同一事情,

对于同一民族或地域的历史而言,与对于全人类的历史而言,其新异程度可以不同。

请根据作者的观点,用“新异性”这个概念解释“指南针用于航海业对欧洲和对人类社会的不同作用”。(12分)(要求史论结合,语言清晰条理)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货币金融问题是我们当前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国民党时期的币制改革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经验教训。请阅读下面材料,分析问题。

材料一: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白银收购法案》,以此来缓解国内危机,白银价格大幅上涨。中国当时是唯一实行银本位制的大国……伴随着中国白银外流的,除了物价下降之外,还有实际利率的大幅上涨以及实体经济的严重衰退。“工业生产……趋于终止,失业增加,物价下跌”,按照当时担任中国政府金融顾问的杨格的说法,中国从一种温和的繁荣走向了极度的萧条。

——赵留彦《美国白银政策与大萧条时期的中国经济》材料二:由于世界白银市场的波动,中国税收问题严重,走私逃税现象猖獗,金融形势继续恶化,市场混乱,因此国民政府采取措施,发行法币,取缔白银流通,实行白银国有。自1935年起实行,“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钞票定为法币;所有以银币定立之债务……以法币清偿之;所有银之持有者……照面额换领法币。”进一步改组中央银行,加强对各商业银行的改革,使之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法币发行受到了英国及后来美国的支持,过程比较顺利。截止1936年12月,……法币的国币地位已经确立。抗战胜利后,国共关系日趋紧张,国民党出现大量财政赤字,超巨量发行法币,使法币贬值严重,1948年,改行金元券。

——《新编中国通史》1、结合以上材料,请分析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的背景?(6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请评价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作用?(9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民主制度形成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长期的反复的斗争,请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8年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称拿破仑三世。帝国初期,拿破仑三世实行个人专权,致力于巩固资产阶级秩序。政府在一些省内实行戒严,封闭共和派俱乐部,解散工人组织,查禁进步报刊,利用天主教会加强控制学校。但从1859年到1868年期间,拿破仑三世进行了一些自由主义的改革,比如允许共和派回国,恢复报刊自由,承认公共集会的权利等等,促使专制帝国逐渐向自由帝国转变。在第二帝国时期,拿破仑三世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在铁路、银行、贸易和农业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这些措施对促进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法兰西第二帝国的重要历史地位》材料二、长期以来,(法国)贵族和资产阶级精英已经习惯于基于财富和经济成就之上的新的社会经济现实,但他们却屡屡被建立在特权和依赖于等级观念的旧的、刻板的社会秩序之上的王权体系所挫败。这些精英对于旧秩序的共同怨恨导致他们决定采取激烈的行动来反对王权体制,但他们很快就分裂了。

——《西方文明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拿破仑三世的统治措施。(7分)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来评价法国资产阶级屡次受挫败的原因。(8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04年,由于俄国势力在中国东北和朝鲜迅速扩张,引发了日俄战争,最终俄

国战败,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内容有:(1)沙俄承认日本在朝鲜享有政治、经济及军

事特权,俄国不得干涉。(2)俄国将从中国取得的旅顺口、大连湾的租界权及其附属特权,

转让给日本。(3)俄国将其所获之中国南满铁路及其支路、利权、煤矿等,无偿地转让给日本。(4)俄国将库页岛北纬50度以南割让给日本,并同意日民在俄国沿岸的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经营渔业。(5)满洲各自之铁道线路,可守备兵人数,每一公里不过十五名。——《世界史》

材料二:当日胜俄败的结果一出,立宪派当然借此大作文章,宣传说这场战争“非军队之竞争,乃政治之竞争。卒之日胜而俄败,专制立宪,得失皎然。”“此非日俄之战,而立宪、专制二政体之战也。”

——雷颐《日俄战争影响深远》材料三:长期以来,都认为是白种人战胜黄种人。但日俄战争后,孙中山写到:“从日本战胜孙中山后,亚洲全部民族便想打破欧洲,便发生独立的运动。”

——《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日俄战争的背景和日本获取哪些权益?(6分)

2、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日俄战争的影响?(9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西奥多罗斯福是美国历史第26任总统,他在任时的一系列措施对当前我国建设仍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材料一:罗斯福当政期间,曾推行“公平之政”,实行改革。他认真执行《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打击大公司的违法经济活动,维护正常的竞争,……命司法部长起草公司局法案,……以调查公司行为、收集反托拉斯资料;1906年罗斯福敦促国会通过了《肉类检查法》、《纯净食品与药物法》,是为最早的全国性消费立法。同年国会通过的《赫伯恩法》,也由罗斯福一手促成。该法加强了州际商务委员会的权力,开始了有效的铁路管理。在劳工政策方面,罗斯福运用行政权力调解了1902年矿工大罢工;制止了1908年铁路公司削减工资的联合行动,……罗斯福最突出的功绩,是使自然资源保护成

为一场全国性的运动。他当政期间国有林地和矿地剧增,开发西部和内陆水力的计划也在筹划之中,国家对自然资源的管理大为加强。

材料二:、罗斯福的(新国家主义)对政府职能的加强所作的努力,主要表现为扩大行政权力。他向国会提出空前多的立法建议,从法案起草直到通过,都加以干预,从而牢牢掌握了立法主动权,使行政权力成为政府核心。、

材料三:(罗斯福)新国家主义代表了一种探索摆脱困境之路的社会性努力。造成美国资本主义困难重重的深层因素,一是个人主义对社会利益的危害,二是社会改善与经济发展的脱节,三是工业文明中出现的普遍的道德沉沦。对这些问题,新国家主义不仅论及,而且还提出了补救之策。

——以上材料均选自李剑鸣《西奥多·罗斯福的新国家主义》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奥多罗斯福的“公平之政”的主要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的新国家主义的作用。(7分)

2020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静安区2019 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 测 高三历史试卷2020.05 注意: 1.本检测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答题纸与试卷上的试题编号一一对应,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2.检测时间 60 分钟,试卷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为农耕文明的简介配图,恰当的是 A B C D 2.“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 能禁止。”廷尉李斯基于以上判断,主张推行 A. 皇帝制度 B. 三公九卿制度 C. 郡县制度 D. 君主专制制度 3.“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材料中的“世祖”建立了 A. 西汉 B.东汉 C.蜀汉 D. 后汉 4.“两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 A. 南方的自然条件更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B. 北方持续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宁 C. 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超过北方 D. 北宋定都开封而南宋定都临安 5.右图为受污损的三联书店出版物封面。其中污损处的文字当 是

A.咸阳 B.长安

C.洛阳 D. 泉州 6.下图为学生笔记。笔记评价的是 A.东汉的“柔道”政策 B. 唐代的“和亲”政策 C. 宋代的“和议”态度 D. 明清的“闭关锁国” 7.“你们的羊一向是那么驯服,那么容易喂饱,据说现在变得很贪婪、很凶蛮,以至于吃人,并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和城市蹂躏成废墟”。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中的这段话,谴责的是 A. 圈地运动 B. 黑奴贸易 C. 君主专制 D. 殖民扩张 8.“议会君主制政体的权力重心在议会。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材料中的“议会君主制”也被称作 A. 开明君主制 B. 民主共和制 C. 君主立宪制 D. 等级君主制 9.作为条款,“英王陛下承认合众国为自由、自主和独立的国家”出自 A. 1689 年《权利法案》 B. 1783 年《巴黎和约》 C. 1787 年“联邦宪法” D. 1789 年《人权宣言》 10.区分彼得一世改革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性质的关键在于 A. 是否使俄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 是否动摇了沙皇的专制地位 C. 是否保留大量封建军事残余 D. 是否为经济提供自由劳动力 11.18 世纪中期开始的经济领域大变革之所以称为“工业革命”,主要是因为 A.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B. 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 C. 手工作坊变成手工工场 D. 君主统治让位民主政治

2020年北京新高考适应性测试 历史考试试卷分析

北京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卷分析 此次试题命制是在新课改、新考改背景下的新尝试。试题遵循新的课程标准,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学业质量水平三、四,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能力的水平及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标程度。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2020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进行分析。 一、试卷结构、考查内容、难易分析 1、从试卷结构看:试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15道选择题,分值为45分;第二部分为5道非选择题,分值为55分。与2019年高考北京卷比,增加了3道选择题和2道非选择题,每道选择题分值由4分降为3分,非选择题总分值由52分增加到55分。 2、从考查内容看:中国史所占比重约为63%,其中中国古代史与近代史所占比重较大。世界史约占37%,其中世界近代史所占比重较高(见表一)。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考查比重失衡,政治史一家独大(见表二)。 表一: 表二:

3、从试题难度看:选择题难度与近三年高考难度基本一致,少数题目难度略高一些,但总体上差别不大。非选择题部分。第16题“玄武门之变”的第一个设问属于常规的史料解析题,分数不大,难度一般。第二个设问考史料类型,前两年北京考试院的试测题中考过,考生应该不会很陌生。从题目总体来看,与以往的题目差距不大,不是全新的题型。第17题“舍会山协议”,题目的形式上略显新颖,但是以往各区的命题中有类似的题目。这份题目要求撰写解说词,学生们在答题时把历史背景交代清楚,再对“舍会山协议”的内容进行分析评价,大体上就符合要求了。第18题关于“英雄”的问题,难度比之前两道题大,题目阅读量也大。题目给出不同时代所崇拜的英雄材料,并附表格。题目的类型并不新颖,是常做的解读题。考生在作答时可以参考解读题的答题方法。第19题,关于“仁”的题目,基本上是一道常规类型的材料解析题,只是材料以表格的方式呈现,而解答的方法思路与一般的材料解析题应该是差别不大。第20题“科学与文官选拔”,从形式到内容都属于常规性的题目。设问(1)其实是一道迁移教材内容作答的问答题,这种题目按说是比较简单的题目,但是得分往往比较低,解答的好坏与同学们理解和记忆教材密切相关。设问(2)在使用材料的同时突出了评析,在材料的获取和运用上要突出评析的要求。 二、试卷整体评析 1、突出“立德树人”,体现育人导向 通过精心选取素材,构建试题情境,引导考生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如第1题通过春秋早期的一件青铜鼎的铭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感悟中国古代汉字的魅力,领略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器物的美,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第10题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中的一个片段——社会保障卡制度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进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从而进一步增强制度自信、道路自信。 2、注重情境创设,考查核心素养 (1)情境化试题有利于考查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的知识掌握程度,更能精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道试题都搭建了不同类型的情境,有的是简单情境,比如第8题,有的是综合情境,比如第5、7题等,有的是复杂情境,比如第18题。 (2)在构建不同类型情境的基础上,试题侧重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比如第8、14题考查时空观念,第2、4、5题考查史料实证,第3、6、7、9、13题考查历史解释,第10题考查家国情怀。 3、既秉承以往特色,又有变化与创新 (1)试题秉承北京卷的以往特色和亮点,继续呈现比较鲜活的材料和多样的形式,比如第1、5题通过图片,第7题通过表格,第12题通过示意图等构建试题情境。继续注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注重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等。 (2)在秉承以往特色的同时,试题又有不少变化与创新之处。首先,比较明显的一个变化是在选择题的类型上,大大增加了组合类选择题的比重,15道选择题中,组合类选择题就占了7道。其次,从非选择题的设置来看,加大了对开放性题目的考查力度,第17、18题均为开放性题目,且非选择题的设问形式和内容更加灵活,比如第17题要求考生写一份解说词。再次,在考查内容上有创新。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考查到部编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试教版)的相关内容,比如第10题考查现代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第20题考查英国的文官制度。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2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2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陇西李氏续修族谱·例言》规定:“随母子,数岁来;带孕子,数月生,及义子、赘婿,皆异姓也,原非一本,例禁概不收入。”材料表明宗法制( ) A.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B.标榜尊崇共同祖先 C.异姓乱宗是其大忌 D.不准异姓冒姓入族谱 2.在中国历史上,全国各级政府之间是一种严格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这种自上而下的垂直线型政府权力运作体系一直是我国行政管理系统的核心。其历史源头应当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3.清朝乾隆皇帝直到86岁做了太上皇,还是励精图治、大权在握。他曾说:“本朝纪纲整肃,无名臣,亦无奸臣。”这反映了( ) A.庞大完善的官僚机构 B.乾纲独断的政治体制 C.持续繁荣的封建经济 D.清廉勤政的治国理念 4.交子来源于唐代的一种汇兑票据——飞钱。交子最初由北宋四川十六家富商联合发行,每年发行一定额度的交子,持交子者可以随时兑现。交子三年界,界满后持旧交子换新交子,每年向官府交纳一笔费用,流通区域也仅限于四川。这说明( ) A.唐代灭亡后飞钱直接发展为交子 B.飞钱是北宋四川地区主要的流通货币 C.交子具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D.飞钱是政府与私人共同发行的官方货币 5.[明]刘侗《帝京景物略》中载:“尝考会馆设于都中,古未有也。始嘉(靖)隆(庆)间……用建会馆,士绅是主。凡出入都门者,籍有稽,游有业,困有助也。”由此分析,明朝会馆( ) A.都设在京城 B.以商办为主 C.功能较完善 D.出入较方便 6.司马光说:“隋始置进士,唐益以明经等科……不复使人察举矣。……于是进士专尚属辞,不本经术;而明经止于诵书,不识义理。……儒雅之风日益颓坏,为士者狂躁险薄。”当时有识之士针对此弊端( ) A.主张恢复察举制度 B.反对礼教虚伪僵化 C.重申儒家伦理道德 D.提倡经世致用思想 7.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说明该时期( ) A.传统文化未发生实质的变化 B.宋明理学统治地位开始动摇 C.思想领域出现近代民主思想 D.文化专制政策出现一定松动 8.阅读下面的表格(改编自朱荫贵《近代交通运输与晚清商业的演变》) 上表反映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 A.列强加紧了对中国商品输出 B.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民族工业身受多重压制 D.农业商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9.太平天国将领杨秀清说:“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邹容在《革命军》中说:“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两者都主张( ) A.推翻封建制度,建立共和国 B.反对满清贵族的封建统治 C.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 D.实现主权在民原则 10.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了1982年宪法中“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的说法,这说明( ) A.完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 B.中国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C.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法制建设 11.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对下表的分析准确的是(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精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导读:本文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下面是整理的“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欢迎阅读参考,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高考栏目.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1.据北宋欧阳修等史学家编撰的《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而唐代诗人王建有诗《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学体裁,应以前者为准 B.前者是后世人编撰的,后者写于唐代,应以后者为准 C.两者所载内容均需经过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史料价值 D.两者记载的史实相违背,必有其一是伪史 2.“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

正确的是( ) 4.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的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上述材料( ) A.表明史学的实用价值 B.说明历史时序性特点 C.肯定求真的史学态度 D.阐释全球史观的意义 6.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代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作者在此强调的是( ) A.辩证统一中外关联 B.厚积薄发以古讽今 C.鉴往知来贯通古今 D.厚今薄古学贯中西 7.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上海市2014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上海市2014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必须做在答题卡上。 1.“他是乌鲁克国王,他非人非神。众神创造了他完美的身躯,并赋予他美貌、智慧、勇敢,使他具有世人无法具有的完美品质。”该传说出现在 A.古代埃及B.古代两河流域 C.古代中国D.古代印度 2.下列图片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A.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B.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C.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 D.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繁荣与发展 3.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A.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B.分散的自然经济 C.贵族们拥有世袭特权D.王室的日益腐败 4.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 A.孟子 B.韩非子C.墨子 D.荀子 5.公元前452至前451年,在古罗马平民的努力下,由贵族编制出的十个法表,被镌刻在十块青铜板上,但法表中的一些内容引起平民不满。公元前450年,又增两表,形成著名的《十二铜表法》。这一过程说明 A.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B.贵族的利益肯定受到制约 C.罗马法法律体系渐趋完善D.平民取得罗马法的制定权 6.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 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 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 7.《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秦朝尽管昙花一现,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

2019年海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与答案(一)

2019年湖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与答案(一)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8分) 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 A .深受宗法影响 B .突出皇权至上 C .体现宗教色彩 D .利于邻里和睦 2. 《孟子?离娄上》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礼记?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材料体现的理念是 A .中央集权 B .官僚政治 C .君主专制 D .家国一体 3. 观察右图,票面中的主要人物是 A .毕昇 B .沈括 C .徐光启 D .李善兰 4. 李大钊认为,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一个是新的,一个是旧的。“但这两种精神活动的方向,必须是代谢的,不是固定的;是合体的,不是分立的,才能于进化有益”。下列理解准确的是 A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性质不同 B .新文化随着时间推移变成旧文化 C .主张用西方文化改造东方文化 D .李大钊创造了新的思想文化体系 5.“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诗中描写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 B.北伐进军 C.红军长征 D.抗日战争 6.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 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 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 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 A .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B .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C .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 .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 [中國古代四大發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 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 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北宋名臣李沆曾当着使者的面把真宗皇帝的手诏烧掉,并让使者回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另一名臣韩琦曾对神宗皇帝说:“先帝,臣所立;陛下,先帝儿子,做得好,臣便面阔;做得不好,臣亦负惭愧。”上述现象说明宋代 A.君主权力受到了威胁 B.士大夫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 C.士大夫参与政治决策 D.重文轻武的国策被严格执行 3.下列宋元时期三部重要的农业典籍在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记述上带有各自鲜明的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统一局面渐趋形成 D.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4.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 A.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C.推动了明代赋役制度的完善 D.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 5.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的中国总人口量约为4.1亿,1873年下降至约3.5亿,锐减6000余万。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日趋加剧的民族矛盾 B.持续不断的海外移民 C.愈加沉重的封建剥削 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6.下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风俗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有“奉旨不缠足”字样。此画旨在说明

2019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 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在我们的历史书写中,有些仅仅是罗列史料,有些是对史料的解读,有些是史实的叙述,有些是对史事的评价。 ①二里头文化考古发现的农具有石铲、石镰、蚌铲、骨铲和蚌镰等; ②发现了粟、黍之类颗粒; ③当时的居民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 ④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量文化遗迹和遗物,为夏史探究提供了资料。 以上属于对史料的解读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 “赞美你,你从大地诞生并来到我们跟前,带来了营养。灌溉了田地,并使牲畜得以生存。你给远离水源的沙漠解了干渴。让大麦和小麦成活。使梁仓盈满,使库房扩张,你给穷人以恩赐。我们为你而演奏竖琴,为你而高唱赞歌。”这条世界著名的长河,非洲主河流之父,孕育了() A.中华文明 B.埃及文明 C.印度文明 D.希腊文明 3. “不是因为房屋最终在这里建起,或是坚固的城墙在这里伫立,不是运河或码头让城邦成为城邦,而是这里的人们能使用他们的机会。”古希腊诗人所言与城邦相关,可以说明该城邦的一大特点是() A.城邦林立 B.独立自治 C.民主政治 D.小国寡民 4. 商朝的农业生产已有长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大为提高,下列资料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状况的是()

A.《史记?殷本纪》 B.《封神演义》 C.《尚书》 D.甲骨文 5. 贾谊说:“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郡,输将繇使(辗转运送),其远在五百里而至……秦不能分尺寸之地……一输将起海上而来,一钱之赋,数十钱之费,弗轻能至也。”作者在此主要强调的是() A.分封制下赋税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B.中央集权下租税征收成本大幅增加 C.秦朝的苛政导致民众赋役负担沉重 D.汉初的郡国并行制严重威胁中央财政 6.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杀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这句话叙述的是下列哪个时期的社会状况() A.西周 B.东周 C.五代十国 D.三国两晋南北朝 7. “礼教始行,源溯春秋,谁挈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靡开汉武,公凭三策正乾坤。”这副楹联中的“公”是指()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 8. 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属于汉武帝时期的是() A.司礼监、会馆、铜活字、“三言”“二拍” B.政事堂、内作使绫匠、《金刚经》、高转筒车 C.中朝、素纱褝衣、水排、太学 D.三司使、《武经总要》、四书集注、交子 9. 下列一组王朝迁都图,原都城之自然条件恶劣,保守势力强大,不易推行改革。为了学习先进文化而进行迁都的是()p

2018高考历史全国卷三试卷分析报告

2018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引言:今年高考文综试题整体区分度较高,利用贴近生活、贴近时事的选材,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尤其凸显学科核心素养,这个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全国卷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关注当下、关注社会热点,鼓励学生结合当下放眼看世界、看社会、看历史。 一、具体分析如下:全国卷3考点及分值分布情况表 题号知识点分布考点分值 24 中国古代史·先秦(经济史)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4分 25 中国古代史·宋元(政治史)社会阶层流动4分 26 中国古代史·隋唐(文化史)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4分 27 中国古代史·明清(文化史)明清文化繁荣4分 28 中国近代史·晚晴(政治史)维新思想的理解 4分 29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分 30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民主法制建设4分 31 共和国史(经济史)改革开封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 4分 32 世界史(政治史)雅典民主政治4分 33 世界史(文化史)法国启蒙思想4分 34 世界史(经济史)美国经济危机4分 35 世界史(政治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4分 41 中国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材料题)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发展情况25分 42 中国古代史(开放题)班固的史学思想12分

4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湖北保卫局的变迁15分 46 20世纪战争与和平英法对德的经济封锁15分 4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唐宪宗李纯15分 必做题部分(85分)。中国史占58分左右,世界史占27分左右,与2017全国卷三相比,中国史比重上升,不容忽视;从模块角度来讲,必修1和必修2仍为考试重点。 二、试卷总体能够发挥高考引领作用。 ①注重基础与课本知识,更加注意考查主干知识,这就需要考生基础知识一定过硬。 ②考查学生史学素养,即42题,所以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史学基本功与基本能力。 三、试卷主要特点 1.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全国卷试题题干材料历来是非常新颖的,但是考查的内容不会脱离所学知识,想要在这些新颖复杂的材料中提取出命题人希望考查的知识点,就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滚瓜烂熟,可以熟练地将一个不规范的模型迅速整合为一个规范的模型,并利用这一部分所学知识进行解决,这也数学建模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试卷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和思维深度 相对而言,对于法制建设尤其是从清末近代至今的这类纵向类题目一直都是对思维深度要求很高的,同时对于专业性语言的运用要求

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他的名著《中国食物》里谈到,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历史传统的不同B.生产方式的不同C.生活习俗的不同D.宗教信仰的不同2.玉石具有温润、坚硬的特点,我国古代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孔子提倡君子佩玉,主要是因为 A.玉非常贵重,是财富的标志B.玉石的特点与我国古代的道德规范相吻合C.玉石具有祛除疾病的功用D.玉饰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3.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在厦门,“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格”。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盲目对华输出商品的结果B.中国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的顽强抵抗 C.闭关锁国政策的抵制D.中国民众的贫困与消费观念对洋货的销售不利 4.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1898年春在上海刊行,后曾三次被清政府下令毁版。此书遭毁版的原因是 A.宣扬经学B.批判儒家思想 C.借“经学”之名,行“改制”之实D.否定孔子的权威 5.20世纪初,中国偏远乡村出现了“穿洋装谒孔子”的现象。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结果B.启蒙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频临崩溃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6.1924年7月,国民党召开党员联欢会,孙中山看到衣衫不整、肤色黝黑的农民冒着烈日前来参加,异常兴奋地对身边的宋庆龄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孙中山认识到了农民的伟大力量B.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 C. 决定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D. 决定进行国共合作 7.摄影技术的出现为记录历史提供了新的手段。下列照片记录的是同一事件,它是 A.中华民国成立B.北伐胜利进军C.抗战胜利D.新中国成立8.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建国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集中制度 9

近三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近三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20XX年:石门六中杨敏 一、试卷基本情况 (一)注重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试卷中所有的试题都采用材料设置情境,这就需要学生能准确解读材料,由此可见对考生分析史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材料来源广泛,有原始文献、史学论著、统计报告,同时也有学生熟知的神话故事;材料的选择也比较新颖,不拘泥于教材。比如40题,试题立足于考查科技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材料以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作为切入点,既与科技进步有关,同时又与学生生活体验密切相关,“小视角,大视野”更是当今史学界研究的趋势。由此可见命题的立意高远。 (二)考查内容突出主干知识 20XX年新课标历史卷考查明显以主干知识为主,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明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特点、罗马法、经济体制改革、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等等,并且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迁移,如材料分析40题以交通信号灯为例,整体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知识点的掌握,而第三问突出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就考查知识的比例而言,对政治经济两大模块的考核要明显多于思想文化部分;对中国史的考核也明显多于对世界史。 (三)注重能力考查,体现高考导向 试卷以材料的形式提出问题,重在检查学生研读史料、分析史料、知识迁移、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文言文的史料,更是要在读懂史料的基础上,准确迁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如26、27、34、45、48题。同时也能注重学生多元史观的养成,如材料分析题41题提供的“冲击——反应”模式材料是“西方中心主义”的产物,表面上看是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历程的掌握,但题型是开放式的,实际考核的却是考生多元史观的积累。这样的命题也反映了当下高考对多元史观培养、史学思维养成和史学方法运用的要求。高考命题对能力考核的重视可见一斑。 总体而言,今年文综卷历史部分的命题更能秉承新课标的理念,“史料”、“史观”统领整个试题,所谓“见微知著,睹始知终”,鉴于高考命题的强势导向,今后的中学历史教学将更具学科特点,专业性将更加明显。 二、20XX年试卷基本结构及试题分析 在试卷结构方面,中国古代史的考查部分,古代政治、古代经济、古代思想和古代文化的分布继续沿用了20XX年的平衡结构,各考察两个题目,而且考察内容紧扣课本重点。中国近现代史也考查了书本中的重要内容且结合了热点知识。世界史依然选取了古代史具有代表性的希腊罗马的知识点和现代史中重要的战后经济格局。考题选用的材料比较简单,减少了学生的阅读量,减轻了负担。本次高考选择题部分难度中等,在基础知识的把握上着重考查学生的材料理解与分析能力,每道题的答案均需要通过材料分析得到,没有直接可作答的知识点问题。学生做题中需要仔细审题,全面思考。 本次大题保持新题型“四选一”选作部分和小论文评述部分,注重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与归纳能力,难度中等。两道必修题所考知识点跨度较大,需要考生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也结合了近几年比较热的几种史观来进行考查,例如社会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和文明史观。选做题较为容易,考生在材

上海市普陀区2017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卷

2016学年第二学期普陀区高三质量调研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以下成果,属于古代东方文明的是 A.汉穆拉比法典 B.荷马史诗 C.十二铜表法 D.玛雅文化 2.关于炎帝、黄帝传说的史料价值,说法准确的是 A.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可靠证据 B.与《史记》记载相互印证故可信 C.反映了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 D.在传播中经后人加工虚构无价值 3.具有“社会动荡中的大变革”“思想活跃的多元文化”特征的时代是A.殷商社会 B.春秋战国 C.秦汉帝国 D.宋元时期 4.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使“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可能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 C.文官体制D.科举制

5.以下历史事件,命名方式与众不同的是 A.孝文帝改革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6.强调集体议政重要性的中央行政机构是 A.秦朝的皇帝B.隋唐的三省 C.明朝的内阁D.清朝军机处 7.右图白底部分是某王朝的局部疆域图,该王朝 是 A.秦朝B.唐朝 C.元朝D.清朝 8.右图漫画反映当时我国对外贸易的特点是 A.闭关锁国 B.榷场贸易 C.丝路贸易 D.朝贡贸易 9.“17世纪40年代的政变使一个国王掉了脑袋,1688年政变使另一个国王失去了王位”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 10.表明法国以法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权利取代了以君主意志为标志的封建特权的文献是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D.《解放黑奴宣言》 11.“在战争中联邦得到维护和改造,维护了合众国的存在”,材料中“战争”的领导者是A.华盛顿B.林肯C.罗斯福D.杜鲁门

201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卷分析 激扬家国情怀 高考历史试题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体现高考内容改革对“助推改变应试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实现高考选拔德才兼备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 一、体现历史学科积极育人导向 历史学科通过精心选取素材,构建试题情境,引导考生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坚持唯物史观。如文科综合Ⅱ卷第42题讲述了近代著名洋务企业汉阳铁厂的建立、投产过程,反映出近代中华民族所遭遇的艰难曲折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激励考生为实现民族复兴不断开拓进取。Ⅱ卷第27题呈现了传统戏曲昆曲的精美与雅致,Ⅲ卷第26题叙述了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脉络,考查了考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能力。 历史学科在考试内容选取上注意与党和国家的人才选拔要求相契合,考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的必备品格。如Ⅱ卷第47题描述了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三娘子,以其杰出的个人能力与威望,维护明、蒙之间长期和平的事迹,考查考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水平和家国同构观念。 历史科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试卷的“鲜亮底色”,让马克思主义成为师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强大思维工具,并成为他们信仰的指引。如Ⅰ卷第29题以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的论争为背景,得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历史结论,引导考生认清科学社会主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本质区别。 二、避免“偏、难、怪、深” 历史试题对考试内容和要求进行了优化与整合,避免“偏、难、怪、深”,强调考查主干知识。如Ⅰ卷第26题和27题分别考查宋代手工业发展和明代的中外贸易,Ⅱ卷第32题、33题和34题分别考查古代罗马法发展、早期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和二战后欧洲经济一体化等。 历史学科从多角度、多层次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引导考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如Ⅲ卷第41题以上海和曼彻斯特两个城市的发展为例,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问题进行比较视域下的考查,涵

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5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l.商周时期的“王”是各部落拥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卿)一国(诸侯)一天下的政治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们纷纷推行郡县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来管理行政与地方事务。这反映了 ( ) A.等级制度更加森严 B.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变 C.部落联盟向国家权威转变 D.血缘组织向领土国家转变 2.社会经济困境特别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管子认为:人君应“视国美(剩余、丰富)不足而御其财物。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唐朝宰相刘晏也认为:“灾渗之乡,所乏粮耳…… (政府)多出菽粟,恣之粜运,做人村闯”。他们共同强调( ) A.政府提供补贴以减少农业震荡 B.国家干预经济以消灭经济危机 C.调整市场供给以稳定经济 D.增加粮食生产以弱化市场矛盾 3.台湾学者傅乐成认为,宋文化与唐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型。比如在诗歌上,宋诗写得深奥含蓄,将唐诗的丰腴、通脱、旷达,化作瘦劲、深刻、曲折而富于哲理。形成宋诗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 A.宋代君主专制的空加强化 B.宋代理学的影响 C.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宋代租佃契约关系的定型 4.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并称为“世界古老戏剧”,其中,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4世纪初,而中国戏曲一直到12世纪末才走向成熟。其共同原因是( ) A.文艺功能的政治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艺术的世俗化趋势 D.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 5.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刘鸿生于1923年创办华商上海水泥厂,生产的象牌水泥在上海等地取得市场优势地位,但很快受到国内启新洋灰公司的马牌水泥和日本小野田水泥厂的龙牌水泥的猛烈冲击,市场上形成了象、马、龙三者的混战局面。这反映了() A.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迅猛的发展 B.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C.这种公平竞争的局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艰难但仍勇于前行 6.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期中国最主要的政治特征就是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并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将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向社会大众普及。对此说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中华民族此时更加深重的灾难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 B.“一系列运动”包括有抵制外货,收回利权的反帝爱国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其普及的结果 D.民族意识的普及与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 7.对于外来文明的入侵,英国学者阿诺德·汤因比认为有两种态度,他命名为“狂信派”和“希律派”。其中“狂信派”指:面对一个更强大、更有生气的外来文明的进攻,采取显然消极的态度,试图挡住可怕的侵略者,依据材料,以下言论可以划归“狂信派”的是 ( ) A.“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不外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 B.“隐忍自胜,徐图自强” C.“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不如人,机械上不如人,并且政治、社会、道德上都不如人。” D.“立国之道当以礼义人心为本,未有专恃术数而能超衰振弱者” 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明显变化,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和物质价值观各自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 B.改革开放后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 C.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 D.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9.彼得伯克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中认为:“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 ) A.仍是以神为中心 B.并不对反基督教,仍信仰宗教 C.文艺复兴仍重视宗教苦修超过现世生活 D.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 10.在18世纪的英美思想界,人们一般都还是局限于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民主”这个词,即把它看做古希腊的那种只适用于城邦政治的直接民主,并常常把它等同于动荡、混乱甚至“暴民专政”。为防止这种“民主”出现,1787年宪法制定时采取的措施是 ( ) A. 规定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 B.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 C.在权利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D.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11.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戴维·弗罗姆金在《世界大历史》一书中指出:政治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存在的。美国独立革命为的是宣扬个人至上的理念;法国大革命乃是为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而战; 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是要让工业社会的劳动阶级出人头地;纳粹德国的诉求是保护优等民族,拥护纳粹领袖希特勒。对于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A.政治行为的根源是人民共同的政治理想 B.政治行为的实施体现行动者的追求和理想 C.为了实现理想而进行的政治行为都是合理的 D.各国不同的政治理想体现出地界政治发展的多样性 12 A. 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创新 B.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襄公二十年》记载,卫献公赐卫大夫免余 60 邑,免余不肯接受名分外的私邑,推辞说: “惟卿备百邑,臣六十矣。下有上禄,乱也,臣弗敢闻。”这说明 A.中央集权春秋时期初步形成 B.“礼崩乐坏”成为普遍现象 C.等级制度仍有一定的约束力 D.战国时期仍以贵族政治为主 2. 溢号是皇帝死后按照其生平事迹给予的褒贬称号,“溢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溢号 早已有之,秦始皇时一度废止,西汉时又恢复,其后历代相沿。这说明溢号 A. 真实反映了君王政治统治 B. 是削弱君主专制的主要手段 C. 旨在对君主行为加以约束 D. 口的是威慑天下并巩固统一 3. 在宋朝,李清照、岳飞、陆游、辛弃疾等创作了大量以忧国、爱民、誓死抗金为主题的词作。 从元代以后,曾经难以登大雅之堂的元杂曲、话本、白话小说为代表的市井文化却得到流传,并表现出诸多非议理学的倾向。上述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A. 文学家对社会动乱的感伤情怀 B. 理学对宋元社会的影响至深 C. 宋元时期兼容开放的学术氛围 D. 民族关系成为文学表达的主题 4. 下表是关于中国印刷术的相关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记述出处 “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唐〕冯宿《全唐文·禁版印时宪书奏》 “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后唐〕冯贽《云仙散录》“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 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 〔民国〕王修《版本述》 A.印刷术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 B. 政府支持印刷术的技术革新 C. 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 D. 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 5.元代王祯《农书》记载:“木奴千,无凶年。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有余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不唯无凶年之患,

2017年上海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

2017年上海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第1—30题每小题2分,第31—35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历史文献记载:殷人上下“率肆于酒”。下列与之可以相互印证的文物是 2.在古代世界的众多文明成果中,能够被视为王权象征和灵魂安息之所的建筑是 A.长城B.二里头宫殿C.金字塔D.帕特农神庙 3.《千字文》中“九州禹迹,百郡秦并”的历史现象发生于 A.公元前二世纪初B.公元前二世纪晚 C.公元前三世纪初D.公元前三世纪晚 4.“晋楚更霸,赵魏困横。假途灭虢,践土会盟。”直接反映了 A.实力竞争 B.社会变革C.诸侯争霸D.百家争鸣 5.古代某法典规定:当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时,如果债务人的种姓低于债权人,那么债务人只能以人身作为抵押;如果债务人的种姓高于债权人,那么可以暂缓偿还,并且不得用人身作低押。其目的是 A.区别不同的种姓B.维护高等的种姓 C.维护债权人利益D.强调法律的权威 6.某历史文章中描述“其版图西起不列颠,东至幼发拉底河,南起埃及和撒哈拉沙漠以北,北至莱茵、多瑙河一线,统治的人口可能多达6千万,常备军队不过区区25万人左右。”文中指的是 A.罗马帝国B.阿拉伯帝国C.东罗马帝国D.奥斯曼帝国 7.丝绸之路的重镇敦煌出土了大量文献,其中包含一批唐代长安宫廷写经(抄经)。右图是敦博第55号《妙法莲华经》卷六卷尾文字,对此解读最正确的是

A.写经可作为唐代中外交流的证明B.详细罗列了唐代宫廷抄经的流程 C.反映了唐代宫廷热衷佛教的史实D.唐代宫廷抄经有严密的制度保障 8.观察左图,其中建立政权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④①②③D.④③①② 9.中国历史上有众多的制度创新。下列制度中创设意图与众不同的是 A.刺史制度B.内外朝制C.内阁制度D.金瓶掣签制 10.直接反映我国古代科技领先的是 A.日本派遣唐使B.火药技术的西传 C.传教士的东来D.《几何原本》的翻译 11.探险家麦哲伦环球航行时经过的大洋顺序依次是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D.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12.“教皇和宗教会议的权力不是神授的,是人为的,都会犯错误。”这个观点最可能出现在A.1492年是否支持远洋探险的西班牙宫廷辩论中 B.1519年探讨神权是否神圣的德意志宗教辩论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