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抗体检测中RPR和TPPA是什么区别是什么RPR滴度如何表达资料
常用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

常用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缪亚梅;王文鼎【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梅毒抗体检测方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利用梅毒螺旋体胶凝试验(TPPA)、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梅毒螺旋体抗体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三种不同方法,对68份阳性标本及80份阴性标本分别进行检测,比较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TPPA、TP-ELISA和RPR三法的灵敏度分别为97.1%、94.1%、80.9%,特异性分别为97.5%、91.3%、88.8%,阳性预期值分别为97.1%、90.1%、85.9%,阴性预期值分别为97.5%、94.8%、84.5%.与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好的TPPA比较,RPR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特异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PA不适合大规模的血液筛查,适用于对筛查后的阳性标本进行梅毒抗体的确证试验;TP-ELISA是目前筛查梅毒的理想方法;RPR检测梅毒非特异性抗体,用于疗效观察及过筛试验.%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different methods in detecting the anti body of treponema pallidum (TP). Methods The antibody of TP in 68 positive and 80 negative specimen were de tected using 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 (TPPA), TP-ELISA and rapid plasma reagin assay (RPR), respectively.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three method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ensitivity of TPPA, TP-ELISA, RPR were 97.1%, 94.1%, 80.9%, and the specificity was 97.5%, 91.3%, 88.8%,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were 97.1%, 90.1%, 85.9%, and th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were 97.5%, 94.8%, 84.5%, respective ly. Compared with TPPA with relative good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RPR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P<0.01,P<0.05). Conclusion TPPA is suitable not for large-scale screening of blood, but confirmation test of syphilis antibody in positive specimens. TP-ELISAis the ideal method for screening of syphilis. RPR is suit able for the detection of non-specific antibodies, observation of clinical efficacy and sieve test.【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3(024)008【总页数】3页(P1168-1170)【关键词】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检验;TPPA;TP-ELISA;RPR【作者】缪亚梅;王文鼎【作者单位】姜堰市溱潼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姜堰2255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62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属于苍白密螺旋体属的苍白亚种,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STD),在我国流行400余年,具有较大的危害性。
梅毒检验知识科普

梅毒检验知识科普对我们普通百姓来说,梅毒可谓是最令人闻风丧胆的疾病类型之一,因为它和性息息相关,很多人总是担心自己患上感染病毒又不好意思到意愿进行检查。
梅毒实际上是一种有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的性传播疾病,除了会通过性接触传播之外,也会通过母婴和血液进行传播。
那么如果在怀疑自己感染梅毒之后,应该如何到医院进行检查呢?如何看懂检测报告单呢?本文将给你答案。
什么是梅毒?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导致的疾病,最常见的传播方式为性接触传播,同时血液和母婴之间也会传播。
感染梅毒之后,人体全身脏器和器官都会出现多种症状,但也可能会出现无症状的潜伏梅毒。
一般情况下梅毒的潜伏期在2—4周之间,分期发作,一期梅毒主要症状表现为硬下疳,患者生殖器位置会出现溃疡,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二期梅毒主要症状表现为皮肤黏膜受到损害,可能出现全身性的皮疹,三期梅毒除了会伤害到皮肤黏膜之外,还可能会对心血管、关节、眼部乃至全身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如果发现自己存在以上疑似症状之后,应该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排出风险,尽早治疗梅毒怎样诊断?当前对梅毒进行诊断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梅毒血清实验进行的,但也可以通过暗视野显微镜进行检查。
患者早期出现皮肤黏膜受损的时候,在破损位置也能检查到梅毒螺旋体。
血清学实验分为,梅毒非特异试验(RPR或USR)及梅毒特异试验(TPHA或FTA—ABS)。
在经过治疗之后,可以再次通过RPR或者USE滴度变化的情况,对治疗的效果进行判断。
在人体感染梅毒之后的4—10周左右,血清当中就会产生一定的抗类脂质抗原的非特异性反应素,主要包括了lgM,lgG以及抗梅毒螺旋体抗原的特异性抗体,这些抗体都是能够通过免疫学检查显示出来的,因此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梅毒的方式就是血清学检查。
1.梅毒非特异试验这类试验也被称为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主要包括了VDRL玻片试验、USR玻片试验、RPR试验、TRUST试验等,这些试验都能够对梅毒进行初期筛查,还能够对治疗的效果进行检验。
RPR、TP、TPPA三种检测梅毒方法学比较及临床意义

RPR、TP、TPPA三种检测梅毒方法学比较及临床意义发表时间:2018-10-24T15:26:31.70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4期作者:林永珍[导读] 梅毒检测中,TP、TPPA的准确率优于RPR检测。
(福建省武平县医院检验科 364300)摘要:目的比较RPR、TP、TPPA检测梅毒的结果及临床意义。
方法以我院于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42例老年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
每例患者各取3份血清样本,分别行RPR检测、TP检测及TPPA检测。
结果RPR检出率78.57%,TP检出率92.86%,TPPA 检出率97.62%(P<0.05)。
结论梅毒检测中,TP、TPPA的准确率优于RPR检测。
关键词:RPR;TP;TPPA;梅毒前言:作为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梅毒的危害较大,传染性较强[1]。
这种疾病的特征对临床诊断及传播控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RPR、TP、TPPA在临床梅毒检测中较为常用。
为了对比这三种检测方法的临床价值,本研究将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于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42例老年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61-69岁,平均年龄(65.1±1.2)岁。
每例患者各取3份血清样本,以便后续检查。
1.2方法检测仪器选用BIO- RAD MODEL 1575型号酶标洗板机。
RPR检测、TP检测、TPPA检测分别选用RPR试剂盒、TP-ELISA试剂盒及TPPA试剂盒。
检测流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完成。
其中,TP-ELISA检测结果经伯乐-550型号酶标仪进行判断。
如OD值低于Cut-off 值,提示梅毒检测阴性;如OD值高于Cut-off值,提示梅毒检测阳性。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诊断结果。
1.4统计学方法统计工具选用SPSS20.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RPR检出率78.57%,TP检出率92.86%,TPPA检出率97.62%,组间差异显著(P<0.05)。
rpr是什么意思

rpr是什么意思
RPR的全称叫做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是梅毒的检测方法,属于梅毒常用的非梅毒螺旋体特异性的抗原检测实验之一。
RPR 的检测,如果是阳性往往还带有低度的具体的分析,一般在梅毒感染以后会出现RPR,还有一些确认试验的阳性。
RPR同时还有另一个功能,就是反映疾病治疗的效果怎么样,以及大致推断梅毒感染的时间,比如RPR在梅毒治疗之前的滴度是1:16,经过治疗以后它的低度经过3-6个月的时间降到了1:4,就提示梅毒的治疗是有效的,是成功的。
如果要是RPR的滴度没有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在治疗前滴度高,而治疗以后还是高滴度的情况下,就提示了治疗效果不好,需要换药或者是需要重复治疗。
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药品使用请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
rpr检测标准解读

rpr检测标准解读RPR(Rapid Plasma Reagin)是一种通过血清学检测进行梅毒感染的常用方法。
本文将对RPR检测标准进行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RPR检测结果以及其重要性。
RPR检测通常用于筛查梅毒感染,它检测人体血浆中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反应。
通过评估反应程度,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梅毒以及感染的程度。
RPR检测结果通常以滴度(titers)的方式报告,例如1:2、1:4、1:8等。
滴度表示在稀释血清中引起阳性反应所需的最低浓度。
一般来说,滴度越高,说明感染程度越严重。
标准的RPR结果解读如下:1. 非反应性(non-reactive)或阴性:如果RPR结果为非反应性或阴性,通常表示患者未感染梅毒。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感染梅毒的时间较短,可能会导致阴性结果。
因此,当出现症状或有其他相关因素时,可能需要进行再次检测。
2. 低滴度反应性(low-titer reactive):如果RPR结果为低滴度反应性,例如1:2或1:4,通常可能表明患者处于早期感染阶段或感染程度较轻。
在这种情况下,建议进行更具体的梅毒抗体检测,如TPHA(Treponema Pallidum Hemagglutination Assay)。
3. 高滴度反应性(high-titer reactive):如果RPR结果为高滴度反应性,例如1:8或更高,通常可能表明患者处于中晚期感染阶段或感染程度较重。
此时,建议进一步进行临床检查和确认诊断,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需要强调的是,RPR检测虽然在梅毒筛查中常用,但结果也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自身免疫疾病、妊娠等。
因此,仅依据RPR检测结果无法进行最终诊断,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其他检测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
RPR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梅毒感染筛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感染程度和阶段。
根据RPR检测结果,医生可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更具体的检测、确认诊断以及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以保障患者的健康。
梅毒检验报告单

梅毒检验报告单根据要求,本篇文章将讨论梅毒检验报告单。
作为一项常见的医学检验,梅毒检验在临床诊断和疾病监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对梅毒检验报告单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梅毒病情及其相关指标。
梅毒是由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可累及多个系统和器官。
患者常常在性接触部位出现溃疡,但这种症状可能在短时间内自愈。
因此,梅毒的确诊主要依靠血清学检验。
梅毒检验报告单中通常包含了多个指标,我们将逐一进行分析。
首先,报告单上常出现的一个指标是“TPP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TPPA是一种间接的免疫荧光试验,用于检测梅毒病原体所引起的抗体。
TPPA的结果通常以“阳性”或“阴性”判定,阳性表示存在梅毒感染的可能性,并需要进一步确认。
最近已经出现了一种新的血清学测试,称为“TP-PA” (梅毒颗粒凝集试验),该试验与TPPA相似,但对低滴度的抗体更敏感。
其次,报告单上还会列出一个名为“VDRL”(梅毒螺旋体非特异性脱氧核糖核酸试验)的指标。
VDRL是一种快速筛查试验,用于检测患者体内的非特异性抗体。
VDRL反应可正常为阴性或弱阳性,但在梅毒感染时,该结果会显著升高。
然而,VDRL的结果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如感染、药物治疗或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确认测试。
另外一个重要的指标是“RPR”(梅毒反应素试验),这是一种血清学检验方法,用于筛查梅毒感染。
与VDRL类似,RPR也是一种非特异性试验,根据患者体内的抗体含量变化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
与VDRL不同,其中可能包含硬化性阶段的感染,因此在患者治疗和随访中具有重要价值。
RPR的结果通常以滴度表示,较高的滴度意味着患者感染的可能性更高。
此外,在梅毒检验报告单中,可能还会出现其他指标,如“TPH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血清试验)和“FTA-ABS”(荧光抗体吸附试验)。
这些试验是用于确认患者是否真正感染梅毒的特异性试验。
TPHA和FTA-ABS虽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但需要特殊的设备和经验操作,因此在一些医疗机构可能不常规使用。
三种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及临床应用

三种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及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法测定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方法并进行比较,分析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
方法:采用ELISA、TPPA和RPR三种方法,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得出各方法的梅毒抗体检测阳性率。
以TPPA为确认试验,以ELISA法检测梅毒抗体为待评价方法,得出其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结果ELISA法检测的敏感度为97.9%,特异度为99.7%,阳性符合率为95.0%,阴性符合率为99.7%。
结论ELISA,TPPA敏感度和特异度都较高,通过TPPA联合检测能避免ELISA检测的假阳性,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控制梅毒螺旋体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TPPA)【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2-0056-02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新增梅毒感染病例将近1200万[1],近年来梅毒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梅毒的流行和传播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公共卫生问题[2]。
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控制其蔓延至关重要,梅毒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上多采用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方法有ELISA、TPPA法、TRUST和RPR。
本文采用三种方法测定梅毒螺旋体抗体并进行比较,探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1.材料和方法1.1 收集2014年1月~2014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住院患者筛查梅毒螺旋体抗体的血清标本4000例,其中男性2156例,女性1844例。
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进行检测。
1.2 仪器与试剂梅毒抗体ELISA试剂盒由厦门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苍白密螺旋体颗粒凝集试剂由日本富士株式会社提供,RPR试剂盒由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三种实验梅毒检测(抗-TPTRUSTTPPA)联合检测在梅毒诊断中 应用

三种实验梅毒检测(抗-TPTRUSTTPPA)联合检测在梅毒诊断中应用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梅毒的传播方式多样,可以通过性行为、母婴传播以及血液传播等途径传播给他人。
及时有效的梅毒检测对于预防和控制梅毒的传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目前,针对梅毒的检测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抗-TP(RPR)、UST(TPHA)和TPPA(FTA-ABS)三种实验梅毒检测联合应用已经成为梅毒诊断中的热门方法。
抗-TP(RPR)是一种常用的梅毒检测方法,它可以检测到血清内的非特异性抗体,快速、敏感,是常规梅毒筛查的首选方法之一。
但抗-TP(RPR)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测方法来进行确认。
UST(TPHA)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到梅毒梅毒螺旋体抗体,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TPPA(FTA-ABS)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梅毒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到梅毒螺旋体的抗体,也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使用这三种方法联合检测可以大大提高梅毒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在梅毒诊断中,联合使用抗-TP(RPR)、UST(TPHA)和TPPA(FTA-ABS)三种实验梅毒检测方法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联合使用这三种方法可以减少假阳性率,提高诊断准确性。
这三种方法互补性强,可以检测出不同类型的梅毒抗体,对临床梅毒诊断具有很大的帮助。
这三种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筛查和临床应用。
联合使用抗-TP(RPR)、UST(TPHA)和TPPA(FTA-ABS)三种实验梅毒检测方法已经成为目前梅毒诊断的首选方法之一。
除了联合使用这三种方法外,最新的研究发现,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来提高诊断准确性。
对于一些疑难病例,可以采用PCR技术来检测梅毒螺旋体的DNA,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对于早期感染者,可以采用梅毒病灶组织的组织培养来进行检测。
这些新的检测方法可以为临床梅毒诊断提供更多的选择,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毒抗体检测中RPR和TPPA是什么区别是什么
RPR滴度如何表达
综述
螺旋体(spirochete)是一类界于细菌与原虫之间、细长、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螺旋体(Spirochaeta)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的运动活泼的单细胞原核生物。
全长3~500微米,具有细菌细胞的所有内部结构。
在生物学上的位置介于细菌与原虫之间,螺旋体广泛分布在自然界和动物体内。
与细菌的区别在生物学上的位置介于细菌与原虫之间。
它与细菌的相似之处是:具有与细菌相似的细胞壁,内含脂多糖和胞壁酸,以二分裂方式繁殖,无定型核(属原核型细胞),对抗生素敏感;与原虫的相似之处有:体态柔软,胞壁与胞膜之间绕有弹性轴丝,借助它的屈曲和收缩能活泼运动,易被胆汁或胆盐溶解。
在分类学上由于更接近于细菌而归属在细菌的范畴。
当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4~10 周左右,血清中可产生一定数量的抗类脂质抗原的非特异性反应素(主要是IgM、IgG)和抗梅毒螺旋体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主要是IgM、IgG)。
这些抗体均可用免疫学方法进行检测。
血清学检查是辅助诊断梅毒的重要手段。
根据检测所用抗原不同,梅毒血清学试验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包括VDRL 玻片试验、USR 玻片试验、RPR 试验、TRUST 试验,这些试验主要应用于梅毒的筛查和疗效观察。
另一类为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包括TPHA 试验、TPPA 试验、FTA-ABS 试验、ELISA试验等。
这些试验主要用于梅素确诊试验,不用于疗效观察。
非梅毒螺旋体抗体主要是抗心磷脂抗体,其特点是出现相对较晚,一期梅毒早期常阴性。
通过检测非梅毒螺旋体抗体的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特点是敏感性强,但是特异性较差。
那理解成RPR敏感性强,但是特异性较差也无不可。
梅毒螺旋体抗体是抗螺旋体本身特异性蛋白的抗体,其特点是比心磷脂抗体出现早。
通过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特点是敏感性稍
差,但是特异性较强。
您理解成TPPA敏感性稍差,但特异性稍强也可以。
RPR还有一个特性,梅毒治愈后可以转阴,因此多利用RPR作为跟踪治疗效果的一种检查。
注意:梅毒治疗后一定要坚持复查3年的RPR结果,以作为梅毒是否治愈判断的依据。
TPPA也有了个特性,梅毒治愈后不会转阴,基本上跟着一辈子。
TPPA就像一个「疤」,不能够去除,表示以前很可能感染过梅毒。
因此TPPA不能作为梅毒疗效判定的一个标准。
RPR检测的范围要比真正的梅毒抗体广,因此,RPR可以作为筛查,这样如果是真正的梅毒,漏诊的机率就小很多。
但是,由于RPR敏感性强,有很多本身不是梅毒的RPR也可能包含进来了,因此「误诊」的机率也比较大。
TPPA 就相反,相对梅毒真正的抗体,检测的范围要小,但是只是TPPA阳性的,梅毒真实的抗体也很可能是阳性。
但是TPPA也有缺点,因为一部分真正梅毒抗体阳性的TPPA检测不出来
如何利用RPR和TPPA判断病情,首先是利用RPR作为筛查,只要是RPR 阳性的,就可能是梅毒。
但是本身不是梅毒的疾病也会出现RPR阳性。
如常见的结缔组织病,急性感染等。
再利用TPPA经过确证实验,如果RPR和TPPA 全部阳性的,结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就可以诊断为梅毒了。
如果是RPR阳性,TPPA阴性
1、RPR滴度是多少,如果RPR滴度达到1:32以上,很可能是梅毒,建议要进行正规的治疗,并且随访3年。
2、RPR滴度比较低,那近期有没有过婚外性接触,如果有,可以每月复查一次,也可以进行正规的驱梅治疗。
3、RPR满意度比较低,近期也无婚外性接触史,那是否近期有过其它感染史,或者其它疾病,如怀孕、SLE等,如果有建议随访。
如果是RPR阳性,TPPA阴性
1、如果以前感染过梅毒但是没有治疗过,此时可能已转为潜伏梅毒,建议要进行正规的治疗,并且随访3年。
2、如果以前感染过梅毒并且正规治疗过,但是没有经过正规的3年复查,建
议复查随访一段时间。
3、如果以前感染过虽然治疗过,但是不正规,建议进行正规的驱梅治疗,并且随访3年。
4、不知道以前是否感染过梅毒,建议最好进行正规的驱梅毒治疗,并且随访3年。
如果是RPR阴性,TPPA阳性结合临床:可能是梅毒治愈,可能是潜伏期梅毒,随访。
图中红色的部分代表实际的梅毒疾病的全部患者,明显少于蓝色的范围,它不能够被蓝色的范围全部包含,而且蓝色的范围有相当一部分不在红色的范围。
黑色部分明显小于红色部分说明不是梅毒全部患者TPPA都呈阳性反应,相反有一
小部分不在红色范围。
这些现象是因为实验室医学决定水平、疾病发生的不同阶
段等原因。
在与受检者沟通时,要结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治疗史等因素综
合判断,不能够片面的去解读检验结果。
不确定时随访复查。
在国家艾梅乙母婴传播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实施要求下:一旦发现RPR、TPPA某一项阳性时,必须立即加做另外一项,不论是一项还是两项阳性,都要立即与临床
医生沟通,如果两项阳性,并且立即加做RPR滴度,为临床有效阻断提供依据。
其他方法学讨论
蛋白印迹试验(WB)确证方法
免疫印迹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敏感度等于或高于其它同类方法
特异性与ELISA和TPPA两种方法相同
免疫印迹法敏感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单,不需特殊仪器设备,阴阳性结果界线分明,易于判断,适应于临床广泛开展,但成本比较高。
关于稀释度,滴度和效价的正确认识稀释度(dilution)是溶液被冲淡的程度。
例如,1ml 血清加179ml 的生理盐水,则稀释度为1:180。
滴度(titer)是稀释度的倒数。
例如上例中的1 :180 的稀释度,其滴度就是180。
效价是滴度的同义词。
效价即滴度,两者通用。
当前虽然专业的化学和免疫学词典和专著中对这些词的使用已规范化,但在不少书刊的文章中常见误用,如称效价1:40 之类。
RPR滴度操作步骤
TPPA基本原理:用超声裂解梅毒螺旋体制备抗原,致敏明胶颗粒,其致敏粒子与待检血清中的抗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结合,产生肉眼可见的凝集。
操作步骤
1. 试剂准备:试验前将试剂和待检标本恢复到室温。
2. 加稀释液:每份样本做4孔,加标本稀释液加至微量反应板孔内,
第1孔100微升,第2~4孔各25微升。
3. 样本稀释:取血清25微升加至第1孔,混匀后取25微升至第2孔,
混匀后取25微升至第3孔,混匀后取25微升至第4孔,混匀后弃
去25微升。
4. 加对照液:第3孔加未致敏颗粒25微升,第4孔加致敏颗粒25微升。
5. 混合:将反应板置振荡器振荡30秒。
6.反应:置有盖湿盒,孵育2 h,或放4℃冰箱过夜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
1.观察加未致敏颗粒的第3孔,不出现凝集为有效试验。
2. 观察凝集反应强度:分级如下。
4+:颗粒光滑覆盖整个孔底,有时边缘有折叠。
3+:颗粒光滑覆盖大部分孔底。
2+:颗粒光滑集聚覆盖孔底,周围有一颗粒环。
1+:颗粒光滑集聚覆盖孔底,周围有一明显颗粒环。
±:颗粒沉集孔底,中央形成一小点。
-:颗粒紧密沉积孔底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