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论文

浅谈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论文
浅谈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论文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评审稿题目浅谈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

浅谈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评审稿

摘要:“厌学”现象已引起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普遍重视。结合原因有: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自身学习动机不强,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家长或老师;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对于厌学的学生,教育的关键不在于对其增加学习的压力,而是要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学习的能力;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不妥,小学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仍只有学生成绩,初中名校的择生标准仍旧是成绩,教师在抓学生成绩面前仍然不敢有半点的放松,特别是在临近考试时,教师为了片面地追求分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不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外界的负面影响,成绩成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升学率就成为评价学校优劣的主要标准。当社会基于升学率的高低来衡量一个学校时,学校必然要迎合社会、家长的需要,必然会以教师所教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评价一个教师的优劣,教师当然不会对学生的分数掉以轻心。同时提出了矫正的措施:宽容平等;培养实践;激励帮助;认同欣赏;耐心交流。

关键词:厌学原因;研究对策

引言:

“厌学”是指学生在主观上对学校学习活动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即学生不愿意主动学习甚至厌恶学习,以一种消极的情绪对待学习活动。学生厌学主要表现为:学生以消极的态度、情感对待学习,在教师、家长的压力下勉强学习, 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 看到作业就心烦, 听到考试就害怕, 完全缺乏学习的兴趣、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中,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 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故意抵触对立。学生在读书学习上不能专心,效率低,易健忘,成绩差。

我们应该重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心理发展。因此,对于厌学问题我们要想出好的有效的方式方法来解决。给予孩子们积极向上乐于学习的良好的学习状态。

一、厌学原因

学生厌学的表现基本有三种形式:第一种,虽然有些孩子成绩还算不错,学习状态还算积极,有一定的目标,但那是迫于家庭或外界压力,被迫学习;第二种,目标不明确,虽然天天坚持正常上下学,但孩子对上学不感兴趣,在校学习状态消极,学习效率低下,作业质量不高,感到学习很烦,怕考试,讨厌老师,排斥主课,较喜欢副科,每天生活在无聊、无奈之中。第三种,觉得自己无论如何再也学不进去,觉得上学学习简直就是一种折磨,开始找各种借口(我肚子疼、头疼)不写作业或不来上学,有的甚至偷偷的逃学,更甚者最终可能会选择退学、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

学生的厌学,将导致教育质量滑坡,对提高我们民族的素质产生不良影响。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严重现象的发生呢?我认为这并不是某一单一原因造成的,它是由学生自身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社会原因共同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发生。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原因——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1、缺乏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和学习的积极性密切联系着。学习效果好,就能增强学习动机;长期学习效率不好,就会使原有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减弱或消退。

苏格拉底说过“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而有的学生自身学习动机不强,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家长或老师,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在学校混日子,又怎能快乐、又怎能爱学习,又怎能不厌学。有些学生智力低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太差,学

习方法不当,学习成绩不佳,他们感受不到学习带给自己的成就感和快乐,对学习感到乏味,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所以厌学。

2、注意力缺乏症和多动症

儿童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合理分配注意能力较差,注意力的集中和转移都有一定的困难,不能安静久坐,爱做小动作,或爱与别人说话,严重干扰课堂秩序,自我控制能力极差,严重的便发展为旷课、逃学。

在班级当中,有许多此类孩子。如学生王某,三年级学生,父母在外地工作,由爷爷奶奶带他。他上课时注意力常常不集中,刚提醒过他要坐端正看黑板时还能做到,可不到3分钟又开始玩橡皮或者找邻桌讲话。从他奶奶那了解到他在家时也静不下来,看书甚至看电视也是不停地动。父母曾带他去过医院,医生说是有轻微的少儿多动症,需要平时多提醒管教。

从王某身上可以看出,因为他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才会找其他事情做,久而久之导致厌学。

3、未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要让孩子学会听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完善的健全的人格,必将对他今后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的科目也会越来越多,如果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将无法快速的接受越来越多的学习任务,上课时不知道如何听课,课后复习也不知道怎样做。尽管他也很努力,但成绩较差。正如美国教育家赫尔所说的:“习惯不形成,学习等于零。”而这些学生将他们的成绩差,错误的归因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这种想法又反馈到学习行为中,如此恶性循环,就患上了厌学症。

4、慵懒症与心理惰性

主要表现为:学习被动,上课精神不振,毫无参与欲望,自我管理能力极差,即使家长每天花几个小时督促孩子学习,自始至终奉陪,儿童仍对学习厌倦,既无效率,也谈不上质量。

孩子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一直想着玩乐,要他学习看书时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学习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做。而且长此以往会使他心理产生一种学习惰性,一到学习的时候就会什么都不想做。最后对学习反感,开始厌学。

1.学生厌学的自身原因是什么?

主要原因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1、缺乏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和学习的积极性密切联系着。学习效果好,就能增强学习动机;长期学习效率不好,就会使原有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减弱或消退。

苏格拉底说过“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而有的学生自身学习动机不强,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家长或老师,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在学校混日子,又怎能快乐、又怎能爱学习,又怎能不厌学。有些学生智力低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太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成绩不佳,他们感受不到学习带给自己的成就感和快乐,对学习感到乏味,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所以厌学。

2、注意力缺乏症和多动症

儿童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合理分配注意能力较差,注意力的集中和转移都有一定的困难,不能安静久坐,爱做小动作,或爱与别人说话,严重干扰课堂秩序,自我控制能力极差,严重的便发展为旷课、逃学。久而久之导致厌学。

3、未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要让孩子学会听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完善的健全的人格,必将对他今后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的科目也会越来越多,如果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将无法快速的接受越来越多的学习任务,上课时不知道如何听课,课后复习也不知道怎样做。尽管他也很努力,但成绩较差。正如美国教育家赫尔所说的:“习惯不形成,学习等于零。”而这些学生将他们的成绩差,错误的归因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这种想法又反馈到学习行为中,如此恶性循环,就患上了厌学症。

4、慵懒症与心理惰性

主要表现为:学习被动,上课精神不振,毫无参与欲望,自我管理能力极差,即使家长每天花几个小时督促孩子学习,自始至终奉陪,儿童仍对学习厌倦,既无效率,也谈不上质量。

孩子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一直想着玩乐,要他学习看书时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学习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做。而且长此以往会使他心理产生一种学习惰性,一到学习的时候就会什么都不想做。最后对学习反感,开始厌学。

2.学生厌学的学校原因是什么?

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教育教学手段不妥

应试教育的过大压力导致学生厌学。我国虽然早己实行小学免试直接升初中的政策制度,但小学教育的应试压力并未消失,小学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仍只有学生成绩,初中名校的择生标准仍旧是成绩,教师在抓学生成绩面前仍然不敢有半点的放松,特别是在临近考试时,一切副科(音体美)全部为主课让路,学生整天学数学、语文、英语,学生疲惫至极,生活单调至极。

如果教师为了片面地追求分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不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而是对学生进行“疲劳轰炸”或者冷嘲热讽,或者体罚(变相体罚),那么学生对这门功课就会产生厌倦、畏惧心理。这位学生从此不喜欢上课,产生厌学心理。

教师的教育失误导致学生的厌学。有的教师在教学时一直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地让孩子抄写生字新词,反复读背课文,长此以往,学生对这种千篇一律的学习方法会慢慢感到厌倦,疲惫,导致学生觉得学习很枯燥,提不起兴趣,因此尽管老师讲的很用心,很详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依然没有起色。

在学校里学习,学生很容易受老师的影响。老师教学方法好,对学生关心,那么学生就会很喜欢那位老师。在小学,不可否认,一些学生的厌学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失误存在着直接的联系。老师的师德无疑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生厌学的趋势中,不良师德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

3.学校应如何防止学生厌学现象的产生?

学校方面要改进教学方法——在“做”中“学”,激发兴趣

针对我国中小学生出现的厌学现象,笔者认为,目前学校最应当做的事情是让学生爱上学校,爱上学习,也就是让学生对学校、对学习产生兴趣。中小学生大都喜欢游戏,要激起他们的兴趣可以让他们在游戏中学,在“做”中“学”。如

让他们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这样不仅能使他们学到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而且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发新的学习需要,发展广阔的学习兴趣。

此外,课堂授课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教师如果能联系生活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而不是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爱玩、好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因此,学校应不局限于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应多创造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扩大学生视野。如举行“读书知识竞赛”、“故事演讲比赛”;成立合唱团、各类兴趣小组;开展歌咏比赛,进行乒乓球竞赛;访问,搞野炊,办夏令营等等。使学生觉得学校可爱,教师可亲,生活有趣,学校是值得自已留恋的花园、乐园,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克服厌学。

再次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减少作业负担。如:转变教师角色,变老师讲为学生展示、点评;运用多媒体,把课堂变成一个大舞台,多准备几副面孔,学生就会有新鲜感有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检测,优胜者加分,变逼迫为激励,使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甚至为了某些题学生争的面红耳赤,该学的课堂上学会了,作业自然就减下来了。

4.学生应如何克服自身原因防止厌学?

学生厌学与否关键在于其自身,即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凡事通过自身努力才有解决的希望。

1、明确学习目标

没有目标,我们就不会努力,因为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努力。就像大海中的航船。如果不知道靠岸码头在哪里,加油又有什么用?我们要通过开主题班会或给学生讲名人故事的形式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使每个人都有奋斗的方向。同时使学生明白有了目标就得为之奋斗,即使不聪明,只要努力了就会成功,让他们悟出了一个道理:别人能办到的事,经过努力也能办到,世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

2、养成良好习惯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终身学习的今天,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将会终生受益。要从小学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课的好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确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孩子在做作业时,最好给孩子限制一下时间,不能让孩子养成作业拖拖拉拉的坏习惯,要不然到初中后,面对7门课的巨变,他们将无所适从,为厌学埋下祸根。

(二)家庭原因——家长教育方法不当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心灵的港湾。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大,父母的主导倾向是什么,对孩子有何期望和要求,往往是孩子愿不愿意学习和怎样去学习的指示器。家长不当的教育方法主要表现为:

1、教养思想及方法不当

家长常常认为,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不愁吃穿,还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就学条件也十分优越,孩子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甚至厌学呢?殊不知,正是因为物质生活太好,得到的物质东西越来越容易,所以孩子的进取意识和刻苦学习的精神在不断地消退,渐渐地便形成了厌学情绪。有许多此类孩子。如学生李某,小学三年级学生,独子。父母经商,工作繁忙,顾不上教育孩子。该生活泼好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意写作业、学习成绩老是跟不上,对于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无所知,生活自理能力极差。根据一段时间的了解,发现他每天上学都由奶奶背着书包带他到校门口,甚至到教室。该学生连整理书包、系鞋带等小事都常常需要帮忙。

由于父母的放任自流与奶奶的过分溺爱,导致该生缺乏责任心与自制力,上课自由散漫,独立性较差,把不良的生活习惯带到学习中来。再加上父母对孩子情感上的关心不够,在情感孤独,缺乏温暖,无人指导的情况下,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通常不会想到辛苦的学习,往往是广交朋友,而且不辨良莠,或者上网聊天、玩游戏,深陷网络不可自拔,日久天长,就对学习越来越没兴趣,厌学心理自然产生了。久而久之,学习自然跟不上了,越是跟不上,越是不愿学习,形成了恶性循环。

2.父母对学生的影响

孩子爱学习是有“条件”,关键是父母在学习上要以身作则,并善于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有些父母总是督促孩子学习,自己却不学习。有的父母平时工作繁忙,下班后就想“放松”一下,在家里不是打麻将,就是看电视、睡大觉。面对这种情形,孩子往往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一天到晚总逼我学习?父母下了班都在玩,我为什么就不能玩呢?”试想,孩子一旦有了这样消极的想法,还怎么能有积极的学习动力呢?

农村也有一部分家长文化水平比较低,不懂的科学的教育方法。平时只忙于挣钱,闲暇时间就是搓搓麻将,对孩子的学习放任自流,很少过问。等到考试成绩一出来,一看成绩不理想,就板起面孔喋喋不休的训斥,数落孩子的一切弱点,拿自己孩子和成绩好的孩子比,贬低自己孩子,致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伤害,没有了学习的自信。更有些家长平时极少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对子女百依百顺,一味的溺爱,一旦有了缺点毛病,轻则破口大骂,重则加以痛打。简单粗暴的教育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这些都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3、缺少关怀

我们都明白,温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是孩子成长的阶梯。在这样自由、平等、和谐、充满着爱的环境中,孩子心情会舒畅、精神振奋,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同时往往也能充分认识自我价值,其独立学习、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反之,一个充满“战争”气氛的家庭,只有给孩子带来焦虑和不安。孩子没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心理上有压力,就容易引起厌学情绪。许多资料都表明,“问题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子女”的概率要大大超出正常的家庭,同样,产生厌学情绪的孩子也较多地出现在“问题家庭”中。

(三)学校原因——教师教育教学手段不妥

应试教育的过大压力导致学生厌学。我国虽然早己实行小学免试直接升初中的政策制度,但小学教育的应试压力并未消失,小学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仍只有学生成绩,初中名校的择生标准仍旧是成绩,教师在抓学生成绩面前仍然不敢有半点的放松,特别是在临近考试时,一切副科(音体美)全部为主课让路,学生整天学数学、语文、英语,学生疲惫至极,生活单调至极。

今天教师承担的教学压力固然很大,但是如果教师为了片面地追求分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不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而是对学生进行“疲劳轰炸”或者冷嘲热讽,或者体罚(变相体罚),那么学生对这门功课就会产生厌倦、畏惧心理。有时候老师的一句漫不经心的话会严重损伤学

生的自尊,严重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位学生从此不喜欢上课,产生厌学心理。

教师的教育失误导致学生的厌学。有的教师在教学时一直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地让孩子抄写生字新词,反复读背课文,长此以往,学生对这种千篇一律的学习方法会慢慢感到厌倦,疲惫,导致学生觉得学习很枯燥,提不起兴趣,因此尽管老师讲的很用心,很详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依然没有起色。

在学校里学习,学生很容易受老师的影响。老师教学方法好,对学生关心,那么学生就会很喜欢那位老师。而有些老师整天板着脸孔,学生出错就斥责,有时候还会体罚来对待不听话的孩子,那么孩子对那位老师反感,表现在对那门课反感,以至于该课学习效果差,成绩不理想,使他学习的积极性慢慢下降,严重的会影响他对其他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在小学,不可否认,一些学生的厌学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失误存在着直接的联系。老师的师德无疑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生厌学的趋势中,不良师德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

(四)社会原因——外界的负面影响

禁止有偿家教,禁止乱订资料,喊的是天崩地裂,可是又有多少被查处呢?上级要进行检查,要来就来呗,悄没声息的来,才能看到真相,干嘛要鸣锣开道,那各级教育部门能不提前像过年一样准备了又准备,搞的老师们身心疲惫,课都上不安生,甚至有些资料还得让学生帮着造,学校本来是神圣的殿堂,结果在学生眼中也失去了她的色彩,成了造假公司,厌学也就成了必然。

在现实中,素质教育的推进虽有成效,但形势却并不令人乐观。高考的压力使得学校、老师和家长依然把应试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学校片面抓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教师在课堂上机械地向学生灌输枯燥的书本知识,这种强制教学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教育质量就被简化成教“分分,学生的命根”,就是最形象的比喻。成绩成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升学率就成为评价学校优劣的主要标准。当社会基于升学率的高低来衡量一个学校时,学校必然要迎合社会、家长的需要,必然会以教师所教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评价一个教师的优劣,教师当然不会对学生的分数掉以轻心。而对于分数过分重视的结果,是学生课业负担的日益加重。在重压之下,学生没有了

学习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自然就为厌学埋下了种子。致使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产生了厌学情绪。

当然,产生厌学的在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单一地从一两个方面去分析,不管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分析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

二、研究对策

(一)、家庭方面

1、家长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

家长要多和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特别是留守儿童,家长不要只是提供衣食住行等物质品,也要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多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发现有什么不好的苗头及时解决,这样可避免或减少孩子厌学、逃学问题的发生。不要等到事情发生了再怨天尤人,那将于事无补。

2、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一般要多表扬,少批评。研究表明,孩子在学业上的成就及积极性格的形成,与家长的褒奖密切相关。对孩子的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应给予肯定和表扬,会使他深受鼓舞,当然要注意避免过分的奖励。当孩子考了90多分时,家长不仅要肯定他的成绩,而且要指出其中的不足,引导他分析原因,并进一步提出新的要求。同时,还可以运用古今中外的正反两方面典型的事例,使孩子懂得“满招损,谦收益”的道理。当孩子考得不好时,要帮助他总结经验教训,鼓舞他对以后的学习充满信心,帮助他找学习上的好方法,鞭策他继续努力,要他牢记一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

3、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当孩子犯错时,切忌简单、粗暴,棍棒相加,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知道父母的鼓励、理解和信任是非常重要的,要经常与教师沟通,全面关心孩子的健康发展,使孩子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随着年龄不断地增长,孩子的一个明显心理特征就是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倾向,也可以说,正是由于这种心理特征的出现,使得这个时期的孩子的行为取向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容易与成人形成对立、冲突。作为家长要相信他们的处事能力,尊重他们的自决权,生活中不要事事干预,更忌压服。对孩子的差错,应多

谅解,少责怪,多宽容,少辱骂,通过一起活动、一起交谈,加深感情,密切亲子关系。

(二)、学校方面改进教学方法——在“做”中“学”,激发兴趣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杜威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指出兴趣对一个人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教育方面。一个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兴趣,就能全神贯注积极思维;有了兴趣,就能克服困难,探索科学的奥妙;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享受。针对我国中小学生出现的厌学现象,笔者认为,目前学校最应当做的事情是让学生爱上学校,爱上学习,也就是让学生对学校、对学习产生兴趣。中小学生大都喜欢游戏,要激起他们的兴趣可以让他们在游戏中学,在“做”中“学”。如让他们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这样不仅能使他们学到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而且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发新的学习需要,发展广阔的学习兴趣。

此外,课堂授课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教师如果能联系生活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而不是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爱玩、好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因此,学校应不局限于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应多创造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扩大学生视野。如举行“读书知识竞赛”、“故事演讲比赛”;成立合唱团、各类兴趣小组;开展歌咏比赛,进行乒乓球竞赛;访问,搞野炊,办夏令营等等。使学生觉得学校可爱,教师可亲,生活有趣,学校是值得自已留恋的花园、乐园,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克服厌学。

(三)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减少作业负担。如:转变教师角色,变老师讲为学生展示、点评;运用多媒体,把课堂变成一个大舞台,多准备几副面孔,学生就会有新鲜感有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检测,优胜者加分,变逼迫为激励,使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甚至为了某些题学生争的面红耳赤,该学的课堂上学会了,作业自然就减下来了。

(四)、学生自身方面

学习动机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加油站,出色的学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他们愿意学习,知道学习对自己有很重要的意义。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偏小,所以可以考虑采用图画、幻灯、录像、报告会等来培养他们对学习材料的浓厚兴趣。在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缺乏学习动力的时候,教师可利用学习动机的迁移,因势利导地把学生已有的对其他活动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第一种孩子的归因方式,说明他们很相信自己,学习不好是因为自己努力不够,他们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会获得成功。第二种孩子的归因方式,说明他们不相信自己,这是一种错误的归因方式。这种归因会阻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地看待自己的失败,改变他们的归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事实证明,高的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确实有积极的影响。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符合实际的奋斗目标,设计完成学业的步骤,让学生明白从大方向、长远来看,掌握知识的程度与未来工作和生活水平是成正比的。

学生厌学与否关键在于其自身,即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凡事通过自身努力才有解决的希望。

1、明确学习目标

没有目标,我们就不会努力,因为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努力。就像大海中的航船。如果不知道靠岸码头在哪里,加油又有什么用?我们要通过开主题班会或给学生讲名人故事的形式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使每个人都有奋斗的方向。同时使学生明白有了目标就得为之奋斗,即使不聪明,只要努力了就会成功,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也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童第周出生在浙江省鄞县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由于家境贫困,小时候一直跟父亲学习文化知识,直到17岁才迈入学校的大门。读中学时,由于他基础差,学习十分吃力,第一学期末平均成绩才45分。学校令其退学或留级。在他的再三恳求下,校方同意他跟班试读一学期。此后,他就与“路灯”常相伴:天蒙蒙亮,他在路灯下读外语;深夜熄灯后,他在路灯下自修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他的平均成绩达到70多分,几何还得了100 分。这件事让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也能办到,世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之后,这也就成了他的座右铭。

2、养成良好习惯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终身学习的今天,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将会终生受益。要从小学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课的好习惯,记得魏书生老师说过:“正餐吃不饱,光靠吃零食是吃不胖的”。他把上课认真听讲比喻成了正餐,非常形象,贴切。有时我们看到某个同学下课也不怎么用功,可成绩也不错,就是这个原因,上课认真听讲确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孩子在做作业时,最好给孩子限制一下时间,不能让孩子养成作业拖拖拉拉的坏习惯,要不然到初中后,面对7门课的巨变,他们将无所适从,为厌学埋下祸根。

(五)交流情感培养学生兴趣

学校要实行课堂教育改革,变单一枯燥的教学为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给予小学生更多的关爱,充分挖掘厌学小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引导他们努力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善于挖掘后进生的闪光点,多给予恰当的表扬和鼓励。教师还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乐于学习。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教育与疏导。

实现情感的交流,教师首先学会倾听,学会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学会用儿童的眼光看待世界。倾听师生心与心的碰撞、爱与爱的交流、情与情的融会;是一种亲切的对待,一种由衷的信赖,一种美妙的新境。

对于厌学的学生,教育的关键不在于对其增加学习的压力,而是要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学习的能力。家长要戒急、戒惩、戒弃。家庭教育的“急”和“惩”会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挫折感,从而失去自信和自尊。家长教育孩子要有良好的心态,以鼓励为主,不能用惩罚代替教育,在遇到挫折或成效不大时,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不轻言放弃。

结语

儿童是纯洁美好的,他们的世界鲜花盛开,阳光遍地。而学习能使他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让他们心灵变得更加丰盈。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消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