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1课沁园春·长沙试题1300

高中语文第1课沁园春·长沙试题1300
高中语文第1课沁园春·长沙试题1300

高中语文第1课沁园春·长沙试题 2019.09

1,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中流”的意思是___________“遏”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记”领起的下文是

3.这段文字回答了一个什么问题?___________

2,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1935年2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根据语境,“漫道”的意思是()

A、漫长的道路

B、满路

C、莫道、别说

D、慢慢地说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从“西风”“雁”“叫”“霜”“月”这些意象的使用上,我们可以推断出这是在秋季。

B、“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的意思是清晨时分,西风凛冽,雁叫穿空,霜华铺地,残月在天。

C、“马蹄声碎”的“碎”意思是凌乱,生动地刻画出撤退时急行军的景象;“喇叭声咽”的“咽”意思是发不出声,写出了当时物资条件的恶劣。

D、上阕前两句作者通过感觉、听觉、视觉勾勒出一幅铁铸似的凄清画面,其用词造境,呈现出一种暗淡冰冷的色调。

E、“雄关”的意思是雄伟的关隘,此处指娄山关;“真如铁”的意思是真的像铁一般坚固。作者此句意在说明前进的道路困难而曲折。

3,依据下列拼音写汉字。

qìn园春()稍xùn逊一筹() niǎn作尘()嫉dù()

4,分别写出两首词的中心句。

1、《沁园春?雪》的中心句:

2、《卜算子?咏梅》(毛泽东)的中心句:

5,写出与“秦皇汉武”相关的历史事件:

1、与秦皇相关的:

2、与汉武相关的:

6,阅读下面词段,回答后面问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请找出描写雪景的句子,并把它正确端正地抄写在下面。

2、这段文字哪些句子是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3、找出文中概写静景、动景的词语,说说其表现的意境。

4、作者对雪景的描述,是由哪个词领起的?它统领了哪些句子?

5、在文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景观?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答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这首词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2、说说上阕“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义。

3、怎样理解“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8,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题目。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找出词中叙写游泳的句子,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2、具体说说“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这两句的意思。

3、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是写对未来景象的展望,试结合三峡工程成功建设作些具体

说明。

9,要求:请以《家乡一隅》为为题目写一篇借景抒情的短文,300字以上。

提示:

1、注意写景的角度和方式。写景可以从视觉的角度来写,也可以从不同的感觉角度来写,还可以从正面侧面、实写虚写以及动静结合等角度来写。

2、力争做到景与情的自然结合。写景的目的是为很好地抒情,情感是景的灵魂。

10,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1. 这首词的词牌是,它跟词的有关;词题是,它跟词的有关。

2. “霜晨月。霜晨月”“从头越。从头越”--这种形式叫(修辞方法),其作用是

3. 你认为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从哪些意象或意境中体会出来的?

11,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意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A.百舸(gě)橘(jú)子洲遒劲(强劲有力)

B.峥嵘(zhēng róng)携(xié)遏(è)制

C.漫江(满)寥(liáo)廊挥斥(斥责)

D.惆怅(chàng)稠(chóu)密辟谣(pì yáo)

12,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毛泽东的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豪迈”“雄壮”,这是和诗人的壮阔胸襟

相联系的。

B.《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诗结构相类似,意境相似,都体现了作者开创一番辉煌的革命事业的伟大抱负。

C.毛泽东的诗词为千百万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其既有着极强的艺术性,也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含。

D.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其诗词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1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14,“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个诗句的常序应当是()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 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去。

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 D.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15,阅读下面诗句,完成1-4题。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1.“漫江”的意思是:。“霜天”即:。2.总领下文的一个词是:。

3.这段文字描写的具体景物有哪些?

答:。

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个句子?

答:。

16,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怅”的原意是,这里用来表达。

2.“沉浮”同意思相近,这里指。

3.这段文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7,阅读下面句子,完成1-3题。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万户侯”本义是,这里指。

2.“粪土”的意思是,用法是。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答:。

18,阅读下面句子,完成1-3题。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中流”的意思是;“遏”的意思是。2.“记”字领起的下文是。

3.这段文字回答了一个什么问题?

答:。

19,阅读下文,完成1-2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

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

怜白发生!

1.这首词中句子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醉里挑灯看剑”,表面上是写酒醉,实际是写梦境。这一句描写了

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的形象。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生动地描写边塞战地生活,反映了将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道出了作者的理想,:收复失地,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赢得青史留名。

D.“可怜白发生”,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2.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首尾两句写实,“梦回”以后进入梦境,整片内容不变,打破了上下片分述一事的传统写法。

B.首句和尾句相呼应,都是写现实生活,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表现词人报国无门的悲愤。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地描写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D.全词格调低沉凄凉,字里行间隐含着作者的复杂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这正是婉约派的风格。

20,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沁园春·长沙

1925年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温柔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乙:沁园春·雪

1936年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试比较两首词在写作上的相同点。

答:。

2.试比较两首词在景物描写上的特点。

答:。

3.试比较两首词在结尾所抒发的感情。

答:。

试题答案

1, 1、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阻止

2、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 1、C 2、DE

3, Qìn园春(沁)稍xùn逊一筹(逊) niǎn作尘(碾)嫉dù(妒)

4, 1、《沁园春?雪》的中心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卜算子?咏梅》(毛泽东)的中心句: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5, 1、与秦皇相关的:统一六国、焚书坑儒、修筑长城等。

2、与汉武相关的:平定匈奴、出使西域等。

6,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请找出描写雪景的句子,并把它正确端正地抄写在下面。

答: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睛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2、这段文字哪些句子是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答: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3、找出文中概写静景、动景的词语,说说其表现的意境。

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一静一动,意境开阔,气魄雄伟,格调非凡。

4、作者对雪景的描述,是由哪个词领起的?它统领了哪些句子?答:“望”字。它统领了以下句子:“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5、文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景观?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答:“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极写地域的辽阔。

7, 1、这首词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答: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烂多彩的秋色图。下阕抒情:抒发凌云壮志、革命豪情。

2、说说上阕“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义。

答:“我”将目光再一次投向广阔无垠的天地,再一次将心事通连于广漠

的玉宇。“我”思虑遥远,感慨万端,禁不住要问:世界的命运,人类社会的升沉变化,到底由谁来主宰?

3、怎样理解“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答:这些词句音调铿锵,节奏短促,感情越来越激越,气势愈来愈磅礴。“我”的性格风貌在这里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与实现。其不受羁勒、雄视古今、风流机智的耀眼光华跃现于前!

8, 1、找出词中叙写游泳的句子,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答:“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既是对游泳的特定环境、空前壮举和豪迈意志的描写,更是一种心灵的呈现。两句词,万里江天,上下映衬,横渡纵目,情景交融。越是写出长江之大,就越是显示出词人藐视天堑的恢宏气度。

2、具体说说“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这两句的意思。

答:先记写巡视的行踪和心情。这里,“才”“又”两个副词一气连贯,不仅是时间的连贯和空间的转换,也传达出一种风尘仆仆巡视各地的兴奋而又轻快的心情;“饮”“食”两个生活细节相映成趣,显得兴致勃勃。十个字,不但生动地交代了诗人自己南巡从长沙来到武汉的行踪,而且透露了在日理万机中的满怀豪情。

3、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是写对未来景象的展望,试结合三峡工程成功建设作些具体说明。

前两句,先就眼前最突出的大桥建设展开,写正在付诸实施的部分宏图。“飞”“变”是写实,也是预期。寥寥两笔,不仅写出了大桥贯通大江南北的意义。而现在三峡工程的成功建设正显示了领袖的远见和豪情。

9, 略

10, 1. B 2. B 3. C

11, C

12, C

13, C

14, D

15, 1.满江秋天 2.看

3.山、林、江、舸、鹰、鱼 4.万类霜天竞自由

16, 1.失意、恼恨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

2.升沉盛哀

3.博大的胸怀和革命的凌云壮志。

17, 1.汉代封建统治者设置的一种高级爵位大军阀、大官僚2.视……为粪土名词的意动用法

3.回忆当年的战斗生活

18, 1.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阻止

2.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9, 1.A 2.D

20, 1.a.写美景,抒豪情上半阕都以写景为主,即景抒情,下半阕以叙事议论为主,抒发豪情壮志。

b.运用对比手法,使描绘的形象更加鲜明。如“万户侯”与“同学少年”的对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与“风流人物”的对比。c.语言极富表现力

2.同:写壮景写得雄奇伟丽,异:北国、湖南/冬景秋景

3.甲诗以设问句结尾,对上阕“谁主沉浮”的提问作了巧妙的回答,即主宰国家未来命运的将是我们“同学”。

乙诗通过对历代“豪杰”的否定,直接提出真正的英雄人物是无产阶级。当然“今朝”的“风流人物”,我们也可以当是毛泽东的自况。

《沁园春长沙》 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高 一必修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把握新诗与现代诗歌的概念,了解什么叫做意象,初 步进行诗歌鉴赏。 2.了解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3.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人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体味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 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美读理解课文的情景关系,把握意象,体味词中作 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词中宏大的意境。 三、教学内容 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沁园春长沙》是高中第一册的第一课,属于古典诗词。

这一课担负着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学习兴趣的重任,而兴趣 是最好的老师;再者,在这一课教与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初 步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教学本课是授人以鱼的最 佳时机;同时,本课的教学应该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相关 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古典诗词鉴赏作准备。总之,《沁园春 长沙》是高中生学习鉴赏古典诗词的基础和门槛。 2.教学思路与方法: 教学思路 首先,学习诗词要营造一个合适的环境氛围,以便学生 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诗词形成一种感性认识。在导人这一环 节中,可以有意引入较多的有关秋景的诗句,与学生一起诵读、品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分析、鉴赏都必须建立在学 生读懂诗词的基础之上。由此,要采用诵读方式,帮学生疏 通字词解决词义,让学生对本词先有一个整体的感觉。 再次,在诗词中,景与情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即:景是情的肌肤,是可感,可亲的;情是景的灵魂,是轻灵, 缠绕妙的。因此,解读诗词的捷径就是从赏景入手,进而把 握诗情画意,进而了解作者情感。在教学中,应该着重落实 对于本词的秋景赏析但又不能局限于对景的分析,更在于引 导学生体察词情、词境。 第四,在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对词的结构及特点的理解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金奖教案

沁园春长沙 4-13 2018 [在此处键入文档摘要。摘要通常为文档内容的简短概 括。在此处键入文档摘要。摘要通常为文档内容的简短概括。] 公开课

一、单元导读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中国杰出诗人,多如夏夜之繁星,他们的光芒,照亮了一代又一代国人思想的夜空。 数千年前,我们的先民在集体劳作采石运木时,为了统一步伐,协调动作,自然而然地发出杭育之声,这整齐铿锵的杭育声便是最原始的诗歌。 诗歌产生于劳动,所以多反应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如《诗经》中的《伐檀》、《采薇》等。 随着时代的变迁,诗歌的形式也不断更新。总体上讲是由自由趋向于规整,然后由规整回归自由。我们来了解一下诗歌的分类。(屏幕展示)这一单元主要学习现代诗,有人会说,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是一首词呀。对,毛泽东的词形式是传统的,但内容是现代的。 读诗使人聪慧。那么,我们该如何去鉴赏一首诗呢?首先要做到知人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生平、所处时代、写作背景。其次要掌握一些技巧,通过激情诵读、揣摩词句、捕捉意象、展开想象、描述画面,进而把握诗歌主旨,领会诗歌意境。 二、导入课题 我们今天来学习《沁园春长沙》。先看屏幕上的两首诗,大声朗读,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读,发言。(志向远大;敢为天下先的霸气) 《立志》是1909年毛泽东准备离家求学时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咏蛙》是毛泽东17岁在湘乡东山高等学堂入学考试时所作。我们一齐朗读这两首诗,要读出作者远大志向和霸气。 通过《立志》和《咏蛙》这两首诗,我们感受到了少年毛泽东的气宇不凡,而《沁园春长沙》可以说是青年毛泽东宏伟志向和人生抱负的艺术写照。我们先了解本诗创作背景。(屏幕展示) 三、朗读,整体感知 下面,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结合书下注释了解词意。 点名认读生子。 刚刚我们朗读了这首词,能不能简要概括一下,这首词描述了哪四幅画面? 四、鉴赏第一幅图画 我们来鉴赏第一幅图画。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把词的前三句描述成一幅诗意的画面。注意:诗歌语言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我们首先要恢复正常的语序,然后还要发挥想象补充一下内容,让画面感更强。(生发言,映出)第一句中有一个词非常值得我们品味。“独立寒秋”能否改为“站立寒秋”或“伫立寒秋”?(明确:站立、伫立太平淡,没诗味。独立方能显示出一种气概,独立于天地之间,给人一种顶天立地的感觉。) 大家想象一下毛泽东独立寒秋时的姿态和神情是怎样的?(生发言,表演)如:双手叉腰,神情严肃;倒背双手,昂首挺胸;一手叉腰,一手挟烟,深沉豪迈。 同学们想象力非常丰富。那么,我们朗读时就要把这种凝神远望、心潮澎湃的感觉读出来。自己朗读体会一下。(指名读,点评) 五、鉴赏第二幅图画

沁园春长沙优质课一等奖

* 沁园春长沙优质课一等奖 共1课时 1*沁园春长沙高中语文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①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②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2学情分析 同学们在初中有学过毛泽东诗词和有关秋景的诗词,但自古逢秋悲寂寥,同学们一定对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不熟悉,对现代词也不熟悉,这是要重点讲授的地方 3重点难点 ①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 ②从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抒情性。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沁园春·长沙 同学们在初中应该有学过毛主席的诗歌以及有关秋天的诗作,毛主席的诗歌通常给人豪迈激昂之感,面对着自古悲寂寥的秋天,我们的诗人又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活动2【讲授】讲授 二、写作背景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文学家。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三、关于词的知识。 1、定义: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又称为“诗余”。 2、特点: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在“沁园春.长沙”里面,“沁园春”就是词牌。为什么会起这么个名字呢?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既然“沁园春”是词牌,那“长沙”,就是这首词的标题。 3、词牌和词的标题的区别: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长沙,作为这首词的标题,揭示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均与诗人当年在长沙求学时有关。 4、词的分类:词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词的流派分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四、整体感知,熟悉内容。 1.听录音,正音。舸寥廓峥嵘稠遒遏 五、赏析课文上阕: 请问:上片描写了几幅图?请概述。 明确:独立寒江图、湘江秋景图(先分析诗句,再导出每幅画的名称) 1、鉴赏第一句:独立寒秋图。

《沁园春长沙》课后习题答案

《沁园春·长沙》课后练习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独立寒秋”是一个倒装性的句子。 B、从语意来看,第二和第三个句子的先后关系应该倒过来。 C、这开头的三个分句点明了时令、地点、人物,点明了特定的环境。 D、描写了湘江壮美的景色。 2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诗的意思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A) A、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B、面对高而深邃的天空、辽阔无边的大地,诗人焦躁地思虑着:中国的革命由谁来掌舵呢! C、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达出诗人愤恨不平的心情。 D、通过对湘江深秋景象的描绘,即景生情,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3诗词的朗读,对于理解诗词的内容十分重要。请用“∣”画出下面几个诗句的朗读停顿。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C、万类霜天竞自由 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象是染

过一样。 B.“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 C.同学们意气奔放,还遒劲有力。 5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 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和拟人。 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是对偶和借喻。 B.(A、“万户侯”与“大军阀”等是同类事物,不能形成比喻。C.是疑问句和拟人。D、“长沙水”、“武昌鱼”是借代) 6.对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B、“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D、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 D分析:采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诗歌应属于现代诗歌,所以D项是错误的。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现代新诗1沁园春长沙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

第一单元现代新诗 1 *沁园春长沙 一、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2题。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在“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两句中,哪个词用得最富有表现力?为什么? 解析:在这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形容词往往成为这两句的“词眼”。“舒”字是这两句的“词眼”,能把情与景融为一体。 答案:“舒”字用得最富有表现力。“舒”是舒展、开阔之意,既写所见舒展的天空,又写词人所感,横渡纵目,内心舒展,景和情在这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2.“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读了这两句词有什么样的感受?从哪个字可以看出变化之快? 解析:这两句词表明我国现代化建设速度之快。“飞”字能生动形象地表现这种情况,围绕“飞”字分析即可。 答案:这两句词气势磅礴。“飞”字,既写出宏伟气势,又表现了建设速度之快。 二、语言运用 3.毛泽东诗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有些诗词至今脍炙人口。某班在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后举行了“毛泽东诗词朗诵会”主题活动,现在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结束语,来结束这次朗诵会。要求:①要引用毛泽东的诗词;②语言连贯且富有激情;③不少于50字。 解析:首先,要突出结束语的特点,要带有总结性;其次,要恰当地应用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以突出这次朗诵会的主题;最后,语言要连贯并富有激情。 答案:(示例)毛泽东诗词是中国诗林中矗立的一棵参天大树,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从“鲲鹏击浪从兹始”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领略到了毛泽东“唤起工农千百万”的雄伟气魄,“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谨记一代伟人的教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引力波也称重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以光速传播的时空运动,是时空曲率的扰动以行进波的形式向外传递的一种方式。形象地说,如果把时空比喻成大海,①。生物晃一下尾巴,②。同样的,天体如果产生对时空的扰动,也会产生一种波,③。 解析:这段文字是对引力波的介绍,第①处,前面说“如果把时空比喻成大海”,后面相应的关联词应是“那么”,前面使用比喻,后面也应是比喻,应是把天体比作海洋中的生物;第②处,前面说“生物晃一下尾巴”,后面应是产生的结果;第③处,后面应是对这种波的总说。 答案:①那么天体就像是海中的生物②就会产生向外传播的水波③这就是引力波

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1单元第1课沁园春长沙含答案

1沁园春长沙 本课话题——以天下为己任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词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景色,触景生情,关注到祖国的命运、革命的未来,从而陷入深沉的思索: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主宰。抒发了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 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再续传奇,12年后再度大逆转夺金! 1994年,中国女排不仅丢掉亚洲冠军,世锦赛也跌到第八名的低谷,距离亚特兰大奥运会只有一年的时间。当时,袁伟民的一句话让郎平如今回忆起来依然动容:“郎平,祖国真的需要你!” 多少年来,“铁榔头”郎平四处漂泊,但不管在美国、意大利,还是在土耳其,她都关心着中国女排的发展。1996年到1998年,她临危受命,出任主教练,为中国女排的重新崛起打下了一份坚实的基础。 2013年,郎平再次接过女排的教鞭,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于2014年世锦赛夺得亚军,给国人带来了惊喜。2015年9月,郎平带领困境中的中国队出征日本,第四次获得世界杯冠军,这也是中国女排赢得的三大赛事第八个世界冠军。

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纳曾说:“能力不足,责任可补;责任不够,能力无法补;能力有限,责任无限。” 郎平之所以执教中国女排,正是由于她强烈的责任感。敢于发挥、敢于承担责任,这是郎平在平时训练中,一再向队员们灌输的思想。郎平责任在肩,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两度低谷出山,令人敬佩!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顾炎武《日知录》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美·林肯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沁.园春()怅.寥廓.()() 浪遏.飞舟() 橘.子洲() 方遒.() 百舸.争流() 峥嵘 ..()() 百侣.() 【答案】qìn chànɡkuòèjúqiúɡězhēnɡrónɡlǚ 二、多音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 长沙》教案

独领风骚数百年叩问大地叩问天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兴义八中高中语文组王永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熟读成诵,掌握词中难解的字词,疏通词意。 (2)能用比较的方法概括并理解词中意象的特点。 (3)把握诗人的情感。 (4)掌握词中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会比较分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受到毛泽东等革命志士对国家命运担忧,敢于为革命献身的精 神的感染,树立“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博大情怀。 二、教学重点 能用比较的方法概括并理解词中意象的特点,把握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能用比较的方法概括并理解词中意象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如果说几千年前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浪漫诗人屈原虽忠君爱国,却遭谗言流放, 在楚先王之庙写下长篇诗歌《天问》,叩问苍天,只是徒劳地在等待天地的回答,让皇天后土见证他的衷心,那么几千年后,又一位伟大的诗人,一代风流人物毛泽东在湘江之滨,橘子洲头,也在同样的叩问天地“谁主沉浮”,答案又是什么呢?还是徒劳地在等待天地的回答吗?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走进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长沙》吧!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 2、提出字词疑点,教师板书指导: 漫江:满江舸:[gě]船寥廓(liáo kuò):广远空阔万类:万物沉浮:盛衰携来.:助词,无义,携同稠:[chóu]多恰:正直挥斥:意气奔放,能力巨大遒(qiú)劲头正足粪土:把……当作粪土遏(è):阻止 3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加深字词印象,理解词意) 三、细读探索 1、学生齐读,一位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意象 2、学生齐背《再别康桥》《天净沙·秋思》(注:《再别康桥》已经做了调整,学习完毕), 在草稿纸上写意象,两位学生分别到黑板上写两首诗诗的意象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教案设计

《沁园春》公开课教案 《沁园春·》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味诗的语言及意境。 2、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3、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教学重点 1、 从意象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 2、 通过朗读训练,赏析诗句的表现力。 3、 领会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博大胸襟和慷慨豪情。 教学方法 1、语言品读法。通过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意象,把握词作情感 2、

比较法。如对《沁园春雪》《沁园春 》的比较。 课时安排 2课时 设计基本理念 诗词教学重在赏悟,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意境,体悟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以人化、优化和活化为导向,实施师生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民主教育,充分运用问答、讨论、朗读等各种师生、生生互动方式,建立起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鼓励、共同参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人——他就是伟人毛泽东。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神采飞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今朝的风流人物。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

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让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走进领袖的宽阔胸怀,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今天我们要学习欣赏的是《沁园春 》。(板书课题) 初中时我们学习了同一词牌的《沁园春雪》,请大家一起来背诵。“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如果说《沁园春雪》是通过描绘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对历史风云人物的评论来表现革命领袖高屋建瓴的宏大的政治气魄的,那么这首《沁园春》又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呢? 二、背景介绍: 这首词的题目是《》。是毛泽东早年生活学习和从事革命活动的方。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全国各地工农活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1925年1月,党的“四大”在召开。大会指出,中国民族革命,必须有无产阶级参加,并取得领导地位,才能取得胜利。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重游橘子洲头,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词。(评:对而今的年轻一代,对现时的出户机会很少的学生,有必要简要地交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展示橘子洲头的画面。)

《沁园春 长沙》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统编版)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沁园春·长沙》是2019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选文。该单元主题是“青春”,单元语要求“理解运用意象书法感情的手法,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还对学生作出了“尝试写作诗歌”的文学表达方面的要求。《沁园春·长沙》作为表达青春激情的现代诗,有着丰盈深邃的意象和精妙的选词表达。对此,本文授课时将从语言的个性化表达出发,重点捕捉和体会本诗的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揣摩体会本诗的语言美。 2.把握诗歌结构,领略壮志凌云、激情澎湃的伟人形象。 3.感受毛泽东的情怀。 【教学重点】领略壮志凌云、激情澎湃的伟人形象。 【教学难点】品味本诗活泼灵动的意象。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家的情怀。 【教学方法】品味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布置课前预习任务(附:学习任务单) 一、导入 首先,欢迎大家步入高中生活。大家都还没满18岁吧?正如我所预料的一样,看来大家的青春都还在。电影《青春派》大家看过吗,看过的同学能不能起来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剧情?没看过那老师简单介绍一下。的确,这部青春派重燃了不少青春学子斗志昂扬的激情,正如影片的插曲歌词“只要我还有梦,就会看到彩虹”。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第一课《沁园春·长沙》就是展现青春斗志激情的一首诗,一起体会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青春激情。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结构。 (一)播放朗诵录音,全班齐读。 (二)师生讨论,感知全文。 1.刚才我们一起诵读了本词,请找出上下阙的引领词。 预设:上阕“看”字,领起七句。下阕“忆”字,领起八句。 2.这首词上下两阕,分别写了哪些内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 预设:上阕写景:绘湘江多彩秋色;下阕抒隋:抒发凌云壮志、革命豪隋。(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主要是起引导和总结的作用,目的是让学生不拘泥于整齐,而只要能够把握住

2018版高中语文 专题1 向青春举杯 吟诵青春 沁园春 长沙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1

向青春举杯 吟诵青春 沁园春·长沙 一、语言基础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百舸.(ɡě) 中.流(zhōnɡ) 遒劲.(jìn) 橘.子洲(jú) B.峥嵘 ..(zhēnɡ rónɡ) 重.阳(chónɡ) 遏.止(è) 沁.园春(qìn) C.漫.江(mǎn) 寥.廓(liáo) 挥斥.(chì) 逶迤.(yí) D.惆怅.(chànɡ) 稠.密(zhōu) 抨.击(pēnɡ) 磅礴.(bó) 解析:B A项,“劲”应读jìnɡ;C项,“漫”应读màn;D项,“稠”应读chó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火势蔓延漫江碧透轻歌慢舞漫无边际 B.苍海桑田苍茫大地满目疮痍天下苍生 C.百舸争流苛政如虎道路坎坷沉疴痼疾 D.鱼翔浅底材料翔实吉祥如意周密祥尽 解析:C A项,慢—曼;B项,苍海—沧海;D项,祥尽—详尽。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2016上半年,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欧元区经济脆弱,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大环境下, 中国经济正在面临转型之困,寻找经济发展新动能间不容发 ....。 ②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参加本地高考,报考条件需符合《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并 与报名者本人的计分挂钩,这一方案一出台,很多翘首跂踵 ....的外来报考者不禁大感失望。 ③在食品安全问题闹得国人寝食难安的今天,一部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玩了场“吃货总动员”,中国人对美食压抑已久的热情就这样一触即发 ....。 ④温子仁现在已经是好莱坞最炙手可热 ....的导演之一,尤其是在《速度与激情7》中,他克服了男主角保罗·沃克意外去世所带来的拍摄难题,最终使该片在全球热卖。 ⑤金马奖将自身定位于大中华区全体华语片之审度标准,多少避免了本土金像奖日趋凋零的 尴尬,但参赛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从矮子里拔将军的最终评选,多少有点捉襟见肘 ....。 ⑥相关专家表示,不同地域教育承载的压力不同,改革自然不可能并驾齐驱 ....,北京作为人口流入的重要地区,应允许其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①③⑥

沁园春长沙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案

三、时代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在全国十几个省开展起来。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在韶山等地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农民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1925年10月,毛泽东同志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词。 四、学生朗读、背诵课文,培养语感。 五、讨论分析: 1、结合注释,识记以下生字:舸峥嵘遒遏 强调:“粪土”的意动用法。 上阕: 2、学生集体朗读上阕诗词,思考以下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开头三句点明了什么? 明确: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这三句的大意: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停地向北奔流。——独立寒秋图 3、提问: “独立”两字写出了什么意境?

明确: ⑴写出独自一人来此游览,远望、凝思的情状; ⑵与下阕开头“携来百侣曾游”相照应,说明今天是一人旧地重游。 ⑶联系“寒秋”的分析和注释⑴,可以看出这里更表现出了无产阶级伟大领袖在革命斗争的惊涛骇浪中昂然屹立的高大形象。 4、提问: “看”字领起下面哪几句?这些句子的内涵应怎样理解? 明确: ⑴“看”字领起内容:“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描绘了诗人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⑵诗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很符合人观察事物的自然顺序。 5、提问: 你能找出这首词中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吗?你能各用一个最具有表现力的词来说说各个意象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明确: 万山(红遍):红之广阔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1课《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 教学目的 一、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二、背诵全词。 教学设想 一、教时:1课时。 二、重点与难点:诗词欣赏与评价。 三、学法指导: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四、教具准备: 1.投影片 2.录音带:范读带、配乐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39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初中我们学习了《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长沙》。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二、诵读鉴赏 1、整体感知,熟悉内容 ①听范读正音:舸、寥廓、峥嵘、稠、遒、遏

②生齐读,熟悉内容 2、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长沙》是一首记游之作,它的突出特点是塑造了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读这首词就要从整体感受抒情形象入手,理清思路。21·世纪*教育网 ①默读圈点,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 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 ②理清思路:(见预习提示) 明确:上阕写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思; 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精神和理想,暗答了上阕的提问。 ③初步概括形象特征:(外观其行,内察其心) 明确:独立深思,忆旧言志。 ④自由朗读,试行背诵。(记关键词顺着思路背) 检查背诵,若不能背,说明原因可能是没有进入意境;若能背,指出还要深入体会,具体把握情感特征。 3、鉴赏评价 理清了思路,初步感受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后,我们还要深入体会,具体把握情感特征。 ①联想设疑,制造悬念: 前3句的正常语序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诗歌语言常用变序,这里将“独立”置前,增强了表现力。它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现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更激发读者生发种种想象与联想:21教育网 孤独的诗人最见个性。李白“独坐敬亭山”闲适,柳宗元“独钓寒江雪”隐逸,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超脱,那么诗人“独立”橘子洲头,又要表达怎样的情思呢?21·cn·jy·com 在“寒秋”的氛围中,联系“长沙”、“湘江”,我们会想见屈原“哀秋冬之绪风”,宋玉“悲哉秋之为气”,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审言“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湘江北去,诗人南下——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参见P171注释①背景说明),是不是也要抒悲秋之情呢?

《沁园春长沙》优质课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优质课教学设计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词人改造世界的宏伟志向和坚定信念,学习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阔大胸怀,领略词人救国救民、砥砺自我的火热激情。 2、知识、能力目标:①学习词的有关知识,掌握词牌“沁园春”的格式,知道韵脚,并尝试用这个词牌填词。做到学以致用,用以强学,体验不同文体的个性、特质,以期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之目的。 ②学习古典诗词“情景交融”艺术手法,赏析其妙用和艺术效果。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词中所传达出来的“崇高美”“雄奇美”“雄浑美”“阳刚美”。 2、知识、能力目标:①学习古典诗词“情景交融”艺术手法,赏析其妙用和艺术效果。②用这个词牌填词,体验长短句独特的节奏、韵律,挑战写作制高点,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1、过程、方法目标:①鉴于学生已经在初中学过主席的《沁园春·雪》等诗词,到此稍加点拨,掌握运用“沁园春”词牌之目的即可达成。因此,教学的落脚点就归于“学以致用”。这也是前后勾连、学新联旧、巩固知识的必然过程。②鉴于学生刚由初中升入高中,美

感体验和审美能力较弱,因此高中语文第一课适当拉长教学时间,课时设置为3节:第一节总结复习词的知识,指导朗诵诗词,重在整体感知和把握;第二节重点鉴赏词的艺术手法及其艺术效果,突破审美屏障,培养审美能力,初步感知“阳刚美”及其概念,能列举类似风格的.诗文;第三节分析“沁园春”词牌格式、韵脚,掌握的该词牌的特点,学以致用,按“沁园春”词牌填写一首词,表达当代内容和思想感情。 2、习惯、素养目标:①教法趋向学法,以“读”为主,读出阳刚、豪壮、雄浑,读出情感起伏和节奏感,做到抑扬顿挫、张弛有致。 ②在读中进入词的意境,感悟词的“崇高美”“雄奇美”“雄浑美”“阳刚美”。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培养热爱诵读的优秀品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在初中已经学过了毛泽东诗词若干,特别是《沁园春·雪》,还有《卜算子·咏梅》,都给大家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大家肯定感受到了毛泽东诗词包蕴寰宇的胸怀,突兀磅礴的气势,静中寓动、色彩明丽、场面壮阔的深邃意境,以及毛泽东本人热情乐观、从容淡定、吞吐大荒的阔大胸襟。柳亚子先生曾经撰写诗词,夸赞毛泽东诗词是:“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对喽,这就是毛泽东,这就是毛泽东诗词!有句著名的文学论断“风格即人”嘛!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有毛泽东这样的伟人,就有

高中语文第1课沁园春·长沙专项测试同步训练1739

高中语文第1课沁园春·长沙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2020.03 1,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中流”的意思是___________“遏”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记”领起的下文是 3.这段文字回答了一个什么问题?___________ 2,写出与“秦皇汉武”相关的历史事件: 1、与秦皇相关的: 2、与汉武相关的: 3,下面对《采桑子?重阳》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战地黄花分外香”,写绽黄吐芳的菊花在炮火纷飞的战地依然挺立开放,使诗人觉得它们格外芬芳美丽。 B、“不似春光”是说秋风与春光之别,是客观事实;“胜似春光”是说秋风比春光更美,是主观感受秋风比春光更美,显然根据不全然在与春和秋的自然属性,关键还是在诗人的战斗性格使他更喜欢劲厉。 C、“寥廓”,指天地这样广阔;“江天”,江水与天空相接;“万里霜”,指大地一片茫茫霜雪。作者将秋天写得这样广阔,表明了诗人胸怀的博大无私。 D、作者在本词中把深秋的战地风光写得鲜明爽朗;对自然人生的看法,豪迈乐观。整首词气度恢弘,毫无肃杀之气。 4,阅读下面词段,回答后面问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请找出描写雪景的句子,并把它正确端正地抄写在下面。 2、这段文字哪些句子是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3、找出文中概写静景、动景的词语,说说其表现的意境。

4、作者对雪景的描述,是由哪个词领起的?它统领了哪些句子? 5、在文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景观?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5,阅读下面诗句,完成1-4题。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1.“漫江”的意思是:。“霜天”即:。2.总领下文的一个词是:。 3.这段文字描写的具体景物有哪些? 答:。 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个句子? 答:。 6,分别写出两首词的中心句。 1、《沁园春?雪》的中心句: 2、《卜算子?咏梅》(毛泽东)的中心句: 7,下列字词音义正确的一项是() A、百舸(gě)橘子洲(jú)遒劲(强劲有力) B、峥嵘(zhēngróng)携(xiē)浪遏(è)飞舟 C、漫江(满)寥廓(liáokuò)挥斥(斥责)方遒 D、上阕(qùe)惆怅(chóuchàng)百侣(lǚ) 8,阅读下文,完成1-2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浙江省2019版高考语文32课对点备考第1课沁园春长沙学业水平考试

浙江省2019版高考语文32课对点备考第1课沁园春长沙学业水平考 试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现代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的诗词以古典诗词的形式来反映现实生活、时代气息和革命情怀,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他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气势磅礴,雄浑瑰丽。其中《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用来配音乐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每种词牌都有一定的格律,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等,都各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词牌起初一般是题目,后来仅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 如《沁园春·长沙》中的“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89字)、长调(90字以上)。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沁. 园春( ) ②漫.江( ) ③百舸. 争流( ) ④怅寥廓..( ) ⑤峥嵘.. ( ) ⑥岁月稠.( ) (2)多音字 ①看 ????? 看.守 看.见 ②尽????? 尽.管 尽.情 ③曾 ????? 曾.经 曾.祖 2.辨形组词 (1) ????? 廓姓 (2)????? 万户 气

(3)????? 止 力 (1)峥嵘岁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挥斥方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独立·独力 辨析 “独立”指不依靠他人,也指单独地站立。“独力”侧重于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前者指不依靠他人,后者指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某项任务。 运用 ①那棵苍松________山顶,任凭风雨吹打。 ②他________撑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 (2)意气·义气 辨析 “意气”指意志和气概,也可指志趣和性格,还可指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运用 ①青年人应当________风发,积极有为。 ②哥们儿________往往害人害己。 (3)遏止·遏制 辨析 “遏止”指阻止,不及物动词,后面不带宾语。“遏制”指制止,控制,及物动词,后面一般都带宾语。 运用 ①他努力________住怒火。 ②历史的滚滚洪流,我们无法________。 一、语言基础及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百舸. 孟轲. 沉疴. 枝柯. B .怅.惘 蚊帐. 苌.弘 伥. 鬼 C .峥.嵘 狰.狞 挣.扎 古筝. D .寥廓. 城郭. 敦.厚 淳. 厚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沁园春长沙优质课教案 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

沁园春长沙优质课教案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沁园春 【教学目标】长沙》教案 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 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3、领会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1、语言品读法。通过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意象,把握词作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 __的缔造者;他是今朝的风流人物,他就是伟人毛泽东。他更是一位诗人,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学习这伟大篇章中的一篇——《沁园春长沙》。 二、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他一生著述很多,著名的论文有《纪念白求恩》《反对党八股》《整顿党的作风》《别了,司徒雷登》等;他创作了许多诗词,气魄雄浑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图画,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情怀其中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词《沁园春。雪》 。三、背景介绍 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学习、生活、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十三年,这期间发生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

四运动和共产党成立等,他与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创立新民学会,领导长沙学生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往昔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四、介绍词的有关知识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题材,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每一首都有词牌。不同词牌规定着各种词调和词体都有特定的字数、句数、和格律。按字数分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 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分: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又叫曲子词、长短句等等。 五、题目解说:

高中语文第1课沁园春·长沙试题

高中语文第1课沁园春·长沙试题 2019.09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第一部分(自然段)是故事的开端,它对全篇有什么作用?以下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代了李小二从偷东西到自办酒店、自食其力的经历,表现林冲仗义助人的品质。 B.通过插叙和对话交代了这一回中主要人物和事情的起因。 C.揭示了林冲与高俅的矛盾和斗争。 D.点明了林冲与李小二的亲密关系,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准备。 2,林冲巧遇李小二,这一情节并未展现林冲与官府冲突,为什么一开始就写这一段?它对表现林冲性格起什么作用?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虽然落难,林冲仍然仗义疏财,扶危济困,表现了林冲性格的丰富性。 B.由于林冲与李小二的关系,为后来李小二感恩图报留下伏笔。 C.为了使李小二知道林冲为什么由禁军教头变成囚犯。 D.表明此时的林冲有逆来顺受、忍辱苟安的软弱性。 3,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片断,完成后面的问题。 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看时,前面那个人是军官打扮,后面这个走卒模样,跟着也来坐下。李小二入来问道:"可要吃酒?"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与李小二道:"且收放柜上,取三四瓶好酒来。客到时,果品酒馔只顾将来,不必要问。"

(1)文中的"一个人"(军官)是指,"又一人"(走卒)是指 (2)作者没有直接说出这两个人是谁,而是通过的观察来进行叙述的,从写作技巧和表达效果两方面来看,这样写可以 4,选出对加点字词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好歹要结果他性命(结束,了结) 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惹事 ) B.我自来又和你没甚冤仇(从来) 小二换了汤,添些下饭(就着菜把主食吃下) C.只见那个官人和管营、差拨两人讲了礼(说明礼节) 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给) D.权在营里开了个茶酒店(姑且),多得林冲看顾(多亏) 5,下列句中的“将”与“只见林冲走将入店来”的“将”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宫使驱将惜不得。(《卖炭翁》) B.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 C.林冲钻将出来。 D.果品酒馍只顾将来。 6,下列的“与”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 A.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 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与李小二道…… B.独卿与子敬与孤同。 进,与操遇于赤壁。 C.这人莫不与林教头身上有些干碍?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及作业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中的意象,感悟诗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诗人的革命气概和博大胸襟。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钟的意象。 2.把握诗歌钟炼字的妙处。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领会诗人的革命豪情。 四、教学方法:教授法 五、教学课时: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作者及背景简介 第二课时诗歌上片的赏析 第三课时诗歌下片的赏析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检查作业。 2.朗读上片,思考后回答问题。 (1)诗歌的前三句交代了了什么? 明确:前三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环境 (2)上节课说了,朗读时读“看”要稍作停顿,并且要读得响亮,为什么?诗人“看”到了什么? 明确:“看”字是上片的领字,统领上片的内容,诗人看到了“层林”“江水”“飞鹰”“游鱼”等景物。 (3)上片的描写角度有何特点? 明确:描写角度:由远及近、由上到下、动静结合、比喻拟人兼顾 (4)你认为上片中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 明确: 形容词: “万”写出了山之多 “遍”写出了红之广 “漫”写出了水溢满之状 “透”写出了水之清澈见底 动词: “染”活画出山林色彩明丽,仿佛人工染成一般 “争”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击”准确表现出鹰姿矫健的样子 “翔”精当描绘出游鱼欢快自由自在的样子 3.再次朗读上片,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1)诗人为何而“怅”? 明确:诗人为当时风雨飘摇祖国而忧心,为当时的政治形势而惆怅,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谁主沉浮”是什么意思? 明确:“谁主沉浮”意思是国家命运由谁主宰的意思,表现出诗人关心国家命运,用于思考敢于探索新道路的精神。 4.学生试背上片,教师小结上片 上片由“独”字点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环境;由“看”字统领上片写景内容,运用了动静结合等手法多角度地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怅”字发议论景中寓情,抒发了诗人心怀祖国命运的思想感情。 5.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 (2)预习下片 《沁园春长沙》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 1.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意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A.百舸(gě)橘(jú)子洲遒劲(强劲有力) B.峥嵘(zhēng róng)携(xié)遏(è)制 C.漫江(满)寥(liáo)廊挥斥(斥责) D.惆怅(chàng)稠(chóu)密辟谣(pì yáo) 2.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毛泽东的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豪迈”“雄壮”,这是和诗人的壮阔胸襟相联系的。 B.《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诗结构相类似,意境相似,都体现了作者开创一番辉煌的革命事业的伟大抱负。 C.毛泽东的诗词为千百万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其既有着极强的艺术性,也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含。 D.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其诗词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4.“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个诗句的常序应当是() 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 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去。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 D.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二、文本阅读分层训练 (一)阅读下面诗句,完成1—4题。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