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潮汐条件下珠江河口黄色物质光谱吸收特性

合集下载

珠江口颗粒物吸收系数与盐度及叶绿素a浓度的关系

珠江口颗粒物吸收系数与盐度及叶绿素a浓度的关系

珠江口颗粒物吸收系数与盐度及叶绿素a浓度的关系
许晓强;曹文熙;杨跃忠
【期刊名称】《热带海洋学报》
【年(卷),期】2004(023)005
【摘要】海水中总颗粒物的吸收系数可表达成非藻类颗粒物与浮游植物的吸收系数之和,利用可定量测量的滤膜技术(QFT)测定水体中颗粒物光谱吸收系数.非藻类颗粒物的吸收系数随着波长的增大而减小,可用指数衰减规律来描述;光谱斜率S较离散,但平均值与文献报道的一类水体S的平均值很接近;光谱截距ad0(λ0)随盐度增大而减小,二者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浮游植物的比吸收系数和叶绿素a浓度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但是,比吸收系数与叶绿素a浓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同时还与波长有关,在叶绿素a的2个吸收峰443nm和670nm附近非线性关系特别明显,而在530-640nm之间两者的非线性关系则较弱.
【总页数】9页(P63-71)
【作者】许晓强;曹文熙;杨跃忠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LED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LED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LED 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3.3
【相关文献】
1.基于叶绿素a浓度的珠江口感潮河段咸潮监测研究 [J], 方立刚;陈水森;李宏丽
2.珠江口水体叶绿素a浓度高光谱反演研究 [J], 刘大召;唐世林;付东洋
3.基于粒子群和神经网络的珠江口叶绿素 a 浓度反演 [J], 吴志峰;张棋斐;解学通
4.珠江口海域叶绿素a质量浓度SAR反演模型 [J], 李露锋;刘湘南;李致博;弥永宏
5.黄东海海区浮游植物色素吸收系数与叶绿素a浓度关系研究 [J], 朱建华;李铜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珠江河口潮汐及盐度特性的数值类比分析

珠江河口潮汐及盐度特性的数值类比分析


上,源項是因變數的函數;式中: u 、 v 爲 ζ 、
η 方向流速分量; H 爲水深; ϕ 分別代表 ζ 、 η 方向流速分量 u 、 v 和含沙量 S ;
係 數 Cζ 、
Cη =

爲正交曲線坐標系中的拉梅係數, , ζ2

x η2 + y η2
382
門是西江主要泄洪口門,年徑流量及分流比最大,而平均潮差 0.86m 則是八口中 最小的,其徑潮比 5.78,又是八口之冠,故把磨刀門稱之爲徑流型河口。其他五 個口門也偏向屬於徑流型河口。 珠江河口的潮汐爲不正規半日混合潮型,一天中有兩張兩落,半個月中大潮 汛和小潮汛,歷時各三天,其他日子爲尋常潮。此外,還有一年以上的長周期的 變化。潮位升降與潮流進退頗有規律、周而復始。河口區的潮汐運動受上游來水、 地形及邊界條件等制約或影響,則變得比較複雜。網河區幾乎全年受潮汐入侵的 影響,洪汛時期因大量徑流下壓的緣故,使網河區頂部河道潮汐影響變得十分輕 微甚至消失,但口門附近仍受潮汐影響,從網河區總體而言,洪水期是徑強潮弱。 枯水期徑流銳減,潮汐動力得以加強並控制網河區,呈現潮強徑弱局面。研究表 明:河川徑流與海洋潮汐在網河區具有互相對立、互爲依存、此消彼長的特點。 2.潮位特性 限於篇幅,圖 1 僅給出了珠江三角洲洪水期日平均水位等值線。由圖可知, 洪水期珠江八大口門同一時刻等潮位線並不都在口門附近區域,由於崖門和獅子 洋均 是潮汐動力爲主,因而 0m 等潮位線 在口門以內,獅子洋 1m 等潮位線到 了廣州大石、番禺等地(離大虎站約 30km);相反,以徑流動力爲主的磨 刀門水道 0m 等潮位線在口門外,1m 等潮位線僅到竹排沙(離燈籠山 2km)。 由此可見,珠江流域西、北江在 三水、馬口交彙後,其洪水等深線由 最初的近直線逐漸變爲微彎曲線,最 後發展到彎曲度很大的曲線。呈現出 東、西兩側洪水推進慢、中部尤其時 磨刀門水道洪水推進快的特點。其原 因主要是黃茅海(崖門)、獅子洋 (虎門)受潮汐頂托作用, 潮位在口

珠江八大出口潮汐特性变化浅析

珠江八大出口潮汐特性变化浅析

珠江八大出口潮汐特性变化浅析
徐民
【期刊名称】《广东水利水电》
【年(卷),期】2003(000)004
【摘要】珠江八大出口潮汐是由"天文潮"和"气象潮"组成,近几十年其特性受人类活动和自然演变的影响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此对八大出口潮汐的各种特征值,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并浅析其变化的原因.
【总页数】3页(P47-49)
【作者】徐民
【作者单位】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1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48+.5
【相关文献】
1.不同潮汐条件下珠江河口黄色物质光谱吸收特性 [J], 何颖清;秦雁;冯佑斌;扶卿华;刘超群
2.珠江口磨刀门水道盐度变化与潮汐过程的相关性分析 [J], 章文;刘丙军;陈晓宏;辛彦博;严淑兰
3.珠江虎门潮汐水道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季节变化 [J], 杨清书;欧素英;谢萍;麦碧娴;傅家谟;盛国英
4.珠江磨刀门河口潮汐动力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J], 蒋陈娟;周佳楠;杨清书
5.认识珠江,保护珠江──试论广州至虎门潮汐水道的特性和保护问题 [J], 李春初;雷亚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夏季珠江口沉积物

夏季珠江口沉积物

夏季珠江口沉积物−水界面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付涛;梁海含;牛丽霞;党浩铭;陶伟;杨清书【期刊名称】《海洋学报》【年(卷),期】2022(44)10【摘要】珠江口受复杂径−潮动力耦合作用的影响,河口重金属迁移转化机制复杂多变。

本文基于2018年夏季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海水和沉积物的调查资料,研究了珠江口多动力因子驱动下7种重金属元素汞、砷、锌、镉、铅、铜和铬的沉积、迁移和积累机制。

结果表明:相比于溶解态重金属(水体中)的赋存状况,吸附态重金属(沉积物中)更稳定,污染也更严重;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计算出重金属元素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响应关系,溶解态重金属主要以稀释混合过程为主,吸附态重金属受有机碳和氧化还原作用的影响较大;沉积物−水界面重金属的分配系数显示出铅和铬易被吸附在颗粒物上,而镉和汞易溶解在水体中,揭示了河口复杂动力影响下元素在不同介质的形态转换特征;除了镉−铬、镉−铜和铬−砷这3组元素间不显著相关,其他元素间的显著相关性表明了重金属元素具有相似的来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探讨了重金属元素的潜在来源,主要来源为工业废水,农业和大气沉降次之。

研究结果可为有效控制重金属的排放和河口污染治理提供重要支撑。

【总页数】11页(P182-192)【作者】付涛;梁海含;牛丽霞;党浩铭;陶伟;杨清书【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广东省海岸与岛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14.4;P76【相关文献】1.珠江口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研究2.夏季太湖浊度分布特征及其在水—沉积物界面识别中的应用3.夏季珠江口沉积物中营养盐剖面分布和界面交换通量4.珠江口桂山岛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5.珠江口内伶仃洋海域近百年来沉积物粒度变化和重金属分布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珠江口水体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珠江口水体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Y A N G Jin- kun1 , CH EN Chu- qun1 , T A N G Sh-i lin1 , L IU Da- zhao1, 2
( 1. L ED , S ou th Chi na Se a I nsti t ute of Oc eanol ogy , Chi nese A cad emy of Sc ienc es, Gu angz hou 510301, Chi na; 2. Guang dong O cean Uni v er sit y , Zhanj i ang 524088, Ch ina)
第26卷第4期 2007 年7月
热带 海 洋学 报
JOU R NA L OF T RO PICA L O CEAN O GRA PH Y
Vo l1 26, N o. 4 July , 2 0 0 7
珠江口水体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杨锦坤1 , 陈楚群1 , 唐世林1 , 刘大召1, 2
( 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301; 2. 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 湛江 524088)
图 1 2003 年 1 月( a) 和 2004 年 1 月( b) 珠江口 海域观测站位图
F ig1 1 Sampling sites in Zhujiang Riv er estuar y in Jan. 2003 ( a) and Jan. 2004 ( b)
M ERIS 是搭载 在 ENV ISAT- 1 极轨对地观测 卫星上专门进行水色遥感的传感器, 共设 15 个波 段, 波 谱 范 围 412 ) 1 050nm , 星 下 点 分 辨 率
摘要: 利用 2003 年 1 月和 2004 年 1 月珠江口实测的遥感反射 率和叶绿素浓度, 建立了基于 实测 1nm 带宽及其 模

《2024年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空变异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范文

《2024年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空变异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范文

《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空变异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篇一一、引言珠江河口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水系之一,其水环境的时空变异对当地生态系统及周边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空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二、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空变异特征1. 时间变化特征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间变化主要表现在季节性变化和年际变化。

季节性变化主要受气候、降雨、水温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水体的自净能力、污染物浓度等发生周期性变化。

年际变化则与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使得水环境质量呈现长期的变化趋势。

2. 空间变化特征珠江河口水环境的空间变化主要表现在河口区域的不同地点和不同河段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受地形地貌、河流流向、潮汐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不同区域的水质、底质、生物群落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三、影响珠江河口水环境时空变化的因素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降雨、地形地貌、潮汐作用等。

这些因素对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空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影响着水体的自净能力、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等。

2.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工业排放、农业活动、城市生活污水等。

随着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为因素对水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导致水环境质量出现恶化趋势。

四、珠江河口水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水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水质恶化、底质污染等会导致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一些敏感物种的数量减少甚至灭绝,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珠江河口地区拥有广泛的湿地生态系统,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水环境的变化会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五、结论与建议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空变异对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为了保护珠江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水环境监测和管理,及时掌握水环境的变化情况,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珠江口赤潮爆发过程中水体及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与叶绿素的变化特征

珠江口赤潮爆发过程中水体及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与叶绿素的变化特征

珠江口赤潮爆发过程中水体及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与叶绿素的变化特征赵春宇;谭烨辉;柯志新;刘华健;刘甲星【摘要】为探讨夜光藻赤潮爆发时期,珠江口沉积物营养盐的分布与释放特征及其对水体和沉积物中叶绿素Chl-a、脱镁叶绿酸Pha-a分布的影响,于2015年1月对珠江口进行了采样分析.研究发现,在赤潮爆发期间水体中的NO3-N、NH4-N含量较高,占DIN的比例分别为59%、32.8%.表层水体中营养盐含量均高于底层,这是因为表层水体主要受陆源污染,营养物质含量较高,而在底层水体中,由于赤潮中后期浮游生物沉降到底层,消耗了底层的营养物质,使其浓度低于表层.PO4-P和SiO3-Si的分布特点与前者相似,其平均值分别为0.019 mg/L、0.74 mg/L.与此同时,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物质不断向水体中释放,促进了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从而为夜光藻赤潮的爆发提供丰富饵料.此外,浮游植物的生长与沉积物/水界面之间的NH4-N、SiO3-Si扩散通量呈现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此时沉积物起到了污染源的作用.沉积物中叶绿素Chl-a和脱镁叶绿酸Pha-a的含量均较高,尤其在赤潮污染严重海域含量分别高达1.16和3.2μg/g,并且Pha-a的含量与水柱总Chl-a呈现极显著相关(P<0.01),这是因为赤潮期间衰老或死亡的浮游植物及夜光藻沉降到表层沉积物所致.因此,赤潮的爆发可显著提升底栖生产力水平.【期刊名称】《海洋通报》【年(卷),期】2016(035)004【总页数】10页(P457-466)【关键词】赤潮;营养盐扩散通量;叶绿素Chl-a;脱镁叶绿酸Pha-a;底栖生产力【作者】赵春宇;谭烨辉;柯志新;刘华健;刘甲星【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5珠江口及其邻近三角洲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迅速,为广东省GDP做出了重要贡献。

湛江港湾及邻近海域有色溶解有机物光谱吸收特性分析

湛江港湾及邻近海域有色溶解有机物光谱吸收特性分析

湛江港湾及邻近海域有色溶解有机物光谱吸收特性分析余果;廖珊;付东洋;蒋城飞;李薛【摘要】于2016年9月18日至9月27日对湛江湾海域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进行调查,分析CDOM的吸收系数ag(440)、光谱斜率(Sg)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关系.结果表明:湛江湾海域CDOM的吸收系数ag(440)变化范围为0.23~0.71 m-1,平均值为0.49 m-1;Sg值的变化范围为0.0052~0.0197 nm-1,平均值为0.0109 nm-1;ag(440)的水平空间分布表明,湛江湾外海CDOM浓度显著低于湾内水平,而光谱斜率Sg水平空间分布则显示湾内和湾外Sg差异性不明显,且ag(440)与Sg负相关关系不明显.%The optical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color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CDOM) vary with its composition, which can be used as an indicator of water pollution.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ptical properties of coastal waters. We carried out a survey of CDOM in Zhanjiang Bay from September 18th to 27th, 2016. We analyz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rrelation between absorption coefficient(ag(440))and spectral slop(Sg)of CDOM.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variation range of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CDOM in Zhanjiang Bay waters is at 0.23 – 0.71 m-1 with the average value at 0.49 m-1; and the variation range of Sg value is at 0.0052 – 0.0197 nm-1 with average value at 0.0109 nm-1; The horizontal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g (440) indicates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CDOM in the offshore area of Zhanjiang Bay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bay, while Sg horizontal spatial distribution indicates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exterior and inner bay is not apparent, and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g (440) and Sg was very weak.【期刊名称】《广东海洋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7)004【总页数】5页(P123-127)【关键词】湛江湾;有色溶解有机物;吸收系数;光谱斜率【作者】余果;廖珊;付东洋;蒋城飞;李薛【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广东湛江 524088;广东省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湛江 524088;广东省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湛江 524088;广东省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湛江 524088;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广东湛江 524088;广东省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湛江 524088;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广东湛江 524088;广东省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湛江 5240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34有色溶解有机物(color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CDOM)或称黄色物质,是一种分子结构十分复杂的混合物,主要是腐殖酸和富里酸这两种溶解有机物所构成[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between250and365nm),bothofthemshowhighvaluesatfloodtide.Inaddition,thereisremarkable negativecorrelationbetweenag(355)andsalinityfortheouterestuary.Andthecorrelationatebbtideis superiortothatatfloodtide.Howevertheyhavenocommonbondinsidetheentranceduringfloodsea son.Therefore,theopticalpropertiesofCDOM atebbtideappeartobemorestable,particularlyfor thoseoftheinnerestuary.Andthetidaleffectsshouldbeconsideredinretrievingwaterqualityparame tersfrom remotesensingdata. Keywords:CDOM;absorption;tide;PearlRiverEstuary
关键词:CDOM;吸收;潮汐;珠江口 中图分类号:P73331;P73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29-6579(2018)02-0022-10
AbsorptioncharacteristicsofCDOM inthePearlRiverEstuary atfloodandebbtides
Abstract:ThePearlRiverEstuary,locatedatthedownstreamofthePearlRiverDelta,receivesfreshwa terfrom multisourcesandisanactivetransitionzonebetweenriverenvironmentsandmaritimeenviron ments.Thevariationofwateropticalpropertieswithtideremainstobefurtherstudied.Basedonthe fixedpointmeasurementduring4daysinthePearlRiverEstuary,TheaveragedCDOM (chromophoric dissolvedorganicmatter)concentrationag(355)is101±031m-1atfloodtidewhilethevalueis118 ±037m-1 atebbtide.Itshowsthetemporalfeaturethatthevaluesatebbtidearehigherthanthoseat floodtide.From thespatialdimension,ag(355)insidetheestuaryentranceishigherthanthatoutside. Itfluctuatesweaklybothinsidetheestuaryentranceatebbtideandoutsidetheentranceatfloodtide. TheaveragedSg(spectralslopeofCDOM absorptioncoefficient)is00186±00029nm-1atfloodtide anditshowsalowervalue(00177±00023nm-1)atebbtide.Thevaluesatebbtidearecloserto eachotherinspace.Sg hassignificantlypositivecorrelationwiththemolecularsizeM (absorbanceratio
第 57卷 第 (自然科学版)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SUNYATSENI
Vol57 No2 Mar 2018
DOI:1013471/jcnkiactasnus201802003
HEYingqing1,QINYan2,FENGYoubin1,FUQinghua1,LIUChaoqun1 (1.PearlRiverHydraulicResearchInstitute,Guangzhou510611,China; 2.SchoolofGeographicScienceandPlanning,SunYatsenUniversity,Guangzhou510275,China)
尚待研究的问题。基于 4d的定点观测数据发现:珠江口 CDOM浓度 ag(355)涨潮时均值 101±031m-1,落潮 时均值 118±037m-1,浓度分布呈现口门内高、口门外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落潮高、涨潮低的时间特征,且 在湾口区涨潮、口门内落潮时的波动较小;CDOM吸收光谱的衰减斜率 Sg 涨潮时均值 00186±00029nm-1, 落潮时均值 00177±00023nm-1,落潮普遍低于涨潮且空间差异小;Sg和相对分子量 M(250nm和 365nm处 的吸收系数比值) 正相关,涨潮时量值均较大;盐度与 ag(355)在湾口外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且落潮时的相 关性较好,但该关系在洪季的口门内并不显著。因此,珠江河口 (尤其在湾口以上区域) CDOM在落潮时的吸 收特征较稳定。在水质遥感反演时,应根据影像区域及成像时刻的涨落潮情况选择合适的 CDOM吸收特征量值。
不同潮汐条件下珠江河口 黄色物质光谱吸收特性
何颖清1,秦雁2,冯佑斌1,扶卿华1,刘超群1
(1.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611; 2.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摘 要:珠江河口位于珠江三角洲下游,淡水输入源多,咸淡水交换频繁,潮汐对其水体光学特性的影响是个
收稿日期:2017-02-08 基金项目:水利部公益性项目 (201501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1301452,41204332) 作者简介:何颖清 (1985年生),女;研究方向:水环境遥感,水利遥感应用;Email:heyingqing@foxmailcom
第 2期
何颖清等:不同潮汐条件下珠江河口黄色物质光谱吸收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